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第三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2标题添加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总体概述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标题添加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34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5(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唯心史观A.A.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A.A.没有考究人们活动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B.B.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B.以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为前提,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C.C.承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承认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C.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
2、,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在历史观上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而是唯心史观长期处于统治地位。中国古代有“民以食为天”、“民为邦本”、“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等思想。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7(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1 1、社会存在(1 1)内涵: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8地理环境 包括气候、土壤、山脉、河流、矿藏等。人存在和活动的基础;作为劳动对象。人口因素 包括人
3、口数量、质量、构成、分布等。人是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主体;人口 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生产方式物质内容:生产力社会形式:生产关系不起决定作用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9(2)(2)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n首先,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10(2)(2)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n其次,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社会性质社会结构社会面貌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11(2)(2)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n最后,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
4、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12(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2、社会意识(1 1)内涵: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 2)社会意识的构成:主体角度个体意识群体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层次高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自然科学、思维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13(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3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2 2)社会意
5、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4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1 1)社会意识可以超前(预见)或落后于社会存在。(2 2)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社 会意识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1818世纪的法国对英国来说是如此,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恩格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1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辩证法的发展过程赫拉克利特黑格尔马克思16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质的方面:
6、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社会意识则起阻碍作用。量的方面: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大小,与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相联系。17(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18n理解我国当今社会思想多样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决定了社会思想的多样化。n树立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n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健康发展。19(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 1、生产力(1)(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2)(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3)(3)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
7、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20科学技术(渗透性、智能性因素)科学管理(运筹性、整合性因素)劳动者(首要的主导因素)劳动资料(客观尺度)劳动对象(自然物与人工物)实体性要素非实体要素知识形态生产力精神生产力潜在生产力物质生产力现实生产力生 产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动态过程:科学管理:人与物如何有效结合并发挥作用21(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2)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生产、分配
8、、交换、消费狭义广义22(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 3)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4)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公有制和私有制23(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1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241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1)(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原始工具青铜器铁器 机器大工业原始公有制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25(2)(2)
9、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问题思考:生产关系的任何变化能否都起促进作用?如何衡量?看它所提供的形式能否使生产力中人和物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并合理结合。适合生产力促进作用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阻碍作用26(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及其意义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矛盾运动过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基本相适合基本不相适合基本相适合27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次,这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
10、、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首先,这一规律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28(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握两点:A.A.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B.B.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1、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29(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2 2、上层建筑(1)(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2)(2)上层建筑
11、由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政治上层建筑)等两部分组成。(3)(3)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4)(4)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30国体与政体n国体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具体组织形式,也就是政权构成形式。n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从于国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并对保证国家的性质起重要作用。内容形式服务于国体政体决定31(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321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
12、统一关系(1)(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A.A.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B.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C.C.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331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 (2)(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A.A.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B.B.当上层建筑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342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其矛盾运动是复杂的:其
13、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基本相适合基本不相适合基本相适合矛盾运动过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35其二,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占统治地位经济基础旧上层建筑新上层建筑新经济基础旧经济基础其三,一种社会形态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上升时期时,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没落时期时,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 求则是不适应的。36(一)社会形态的内涵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形态的结构: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
14、一定阶段相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37(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依据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历史可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其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38(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 1、统一性: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表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2 2、多样性:A.A.具体国家或民族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具有各自的特殊性。B.B.同一种社会形态在不同国家也会显现出不同特点,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形式的多样性。39具体国家或民族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具有各自的特殊性攻占巴士底狱日本明治维新法国通过革命
15、进入资本主义,而日本则通过改革。美国通过南北战争直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则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40同一种社会形态在不同国家也会显现出不同特点井田图西欧奴隶主庄园中国实行奴隶主的国家土地所有制,西欧实行奴隶主私人土地所有制。典型的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制度中国的封建社会最具典型意义。中世纪欧洲农民在城堡外劳动 41(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1 1、必然性:主要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2 2、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1)(1)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2)(2)社会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