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 新人教版.doc

  • 上传人(卖家):flying
  • 文档编号:51970
  • 上传时间:2018-09-02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15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 新人教版.doc》由用户(flying)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一 单元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至元 演变 明清 君主专制 加强 练习 新人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2 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选择题 1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汉武帝此举 ( ) A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 B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 C削弱了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 D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 解析:汉武帝改变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意在削弱贵族政治,丞相由皇帝亲自擢选也能加强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故 A 项正确;汉武帝改变丞相任用的方式 与强化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无关,故 B 项错误;刘氏同姓诸侯王主要

    2、分布在地方封国中,汉武帝改变丞相任用的方式与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无关,故C 项错误;汉武帝改变丞相任用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但不可能化解君相集权的冲突,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2西汉武帝以侍中、尚书等组成内朝执掌国家决策大权,后又任命外戚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不但掌管全国军事,还进入内朝,参与政治决策,位在三公之上。武帝驾崩后,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身份正式作为内朝的领袖执掌朝政。从此,外戚担任大司马大将军,掌控内朝成为西汉惯例。下 列对这种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霍光以后三公被剥夺了相权 B大司马大将军掌握决策权,西汉政府从文人政府转变为军人政府 C大将军卫青进入内

    3、朝后,皇权受到严重威胁 D西汉后期内朝逐渐成为外戚专政的工具 解析:霍光掌权位于三公之上,而非剥夺相权,故 A 项错误;外戚担任大将军不意味着军人执政,故 B 项错误;卫青入内朝加强了皇权,故 C 项错误;外戚专权掌控内朝成为惯例,故D 项正确。 答案: D 3 “ 太子年幼继位,年轻的太后临朝,不得不重用她娘家父兄来协助处理政事,外戚骄横擅权,无视幼主。及至皇帝成年,结纳在自 己身边的心腹宦官,发动政变,除掉外戚。皇帝亲政后,自然重用夺权有功的宦官,于是又演成宦官专权的局面。这种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成为东汉后期封建政权的一个特点。 ”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4、A外戚、宦官权力过大 B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 C君权至上的结果 D中央集权所致 解析:外戚、宦官权力过大是材料的现象,不是根源,故 A 项错误;虽有外戚、宦官专权,但他们的权力并不是来自于制度和职位,而是来自皇帝的支持和信任,是皇权的延伸,君主的权力并没有受到制约,故 B 项错误;外戚和宦官是皇帝的亲信,之所以能交替专权, 关键在于他们代表的是皇帝的权威,是君权至上的结果,故 C 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4南朝时期,寒人通过充将帅,掌机要 (中书舍人 ),任典签 (代表皇帝监察地方诸王刺史 )不断提升政治地位,寒人地位的上升主要表明 ( ) A门阀氏族政

    5、治的形成 B文化教育的逐渐下移 C专制皇权的逐渐加强 D监察的非理性化趋势 解析:门阀氏族政治的形成是在东汉,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文化教育,故 B 项错误;材料说明,南朝时期寒人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南朝历代君王为了强化皇权,任用寒人,在内 朝寒人典掌机要,在外朝,寒人通过担任典签对地方进行控制和监察,此外,南朝时的将帅,大多出身寒门,根据以上分析寒人地位的上升主要表明专制皇权的逐渐加强,故 C项正确;监察的非理性化趋势不合题意,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5唐中宗任命品级较低的豆卢钦望为尚书省长官,故意不加 “ 同三品 ” 的头衔,观察他的反应。豆卢钦望果然徘徊在宰相集体议事的政

    6、事堂外而不敢进入。后来加了 “ 平章军国重事 ” 衔,豆卢钦望才真正参议政事。材料主要表明,三省六部制 ( ) A提高了唐朝中央的行政效率 B降低了三省长官的行政级别 C是行政权力 高度集中的表现 D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的体系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三省六部运作程序提高行政效率的内容,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三省长官行政级别降低,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豆卢钦望因品级低不敢参与政事,可知三省六部主要职责是处理军国政事,是行政权集中的表现,故 C 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三省六部的长官,没有体现出当时官僚机构的完整,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6贞观年间的乡贡须先经过当地尊长和州县官批准,再由户部

    7、审阅,才送吏部考试,不是二百九十三姓 (国家登记管理的家族 )的人,不得参与乡贡。这一要求 ( ) A凸显察举 制和科举制的优点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B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C说明唐 朝 科举资格审查严格 D在于控制科举的录取比例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实行科举制度,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题目中牵涉的是唐朝的科举制,故 A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 “ 不是二百九十三姓 (国家登记管理的家族 )的人,不得参与乡贡 ” 可以得出扩大唐朝统治基础是错误的,故 B 项错误;根据题意,强调的是唐朝科举资格审查的严格,故 C 项正确;根据题意,并未提到控制科举 录取 的比例,故 D 项错误。 答案

    8、: C 7北宋初立,有千百个州县行政单位,后采取措施,在众多州县之上设置一级行政机 构“ 路 ” ,以此达到 “ 振领而群毛理 ” 之意。这一做法 ( ) A分化了地方行政大权 B严密了地方监察体系 C可收统摄管理之功效 D便于地方官向上奏事 解析:在州县之上设置新的行政机构 “ 路 ” ,显然是扩大而非分化了地方行政大权,故 A项错误; “ 路 ” 是新设置的地方行政而非监察机构,故 B 项错误;相比宋初千百个州县行政单位,作为其上级行政机构的路在数目方面必然相对较少,有利于收统摄管理之功效,故 C项正确;设置新的行政机构并不一定便于地方官向上奏事,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故D 项错误。

    9、答案: C 8某同学在研究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 “ 无论是作为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抑或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节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浓厚。 ” 该同学研究的政治制度 ( ) A拥有大权,不受中央节制 B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使得专制主义空前强化 解析:依据材料 “ 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 ”“ 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节镇遏 ” 可以判断是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拥有大权,但是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故 A 项错误;行省的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遏制了地方势力的膨胀,故 B 项 错误;行省拥有大权但是在行使权力时受到

    10、中央的严格制约,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故 C 项正确;行省制度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加强皇权,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9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 (包括中央、地方甚至是基层 )的分离,中央、地方的监察机构与政府机构的相对分离,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这确保了监察权力的【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 A分散行使 B法制化 C独立运作 D世袭化 解析:材料说的是 “ 监察与行政 (包括中央、地方甚至是基层 )的分离,中央、地方的监察机构与政府机构的相对分离,监察官员与政府 官僚的分离 ” ,不是说监察权力分散行使,故 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监察权力的立法保障,故 B

    11、 项错误;材料说的是 “ 监察与行政 (包括中央、地方甚至是基层 )的分离,中央、地方的监察机构与政府机构的相对分离,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 ” ,这样确保了监察权力的独立运作,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监察权力的继承问题,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10 “ 明设官,开国数年一再更定,内外无偏重,大小监制,缓急繁减,咸克互济,可为尽善。独是罢丞相而尊尚书,事难画一,缓急不辨,以此得,亦以此失,势有然也。 ” 材料主要反映明朝废丞相后 ( ) A权力过于分散 B行政效率提高 C中央集权加强 D君权空前强化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出现那种 “ 事难画一,缓急不辨 ” 局面,究其原因就是

    12、“ 独是罢丞相而尊尚书 ” 导致的权力过于分散,故 A 项正确;根据材料 “ 独是罢丞相而尊尚书,事难画一,缓急不辨,以此得,亦以此失,势有然也 ” 可知,明太祖罢丞相所导致的是行政效率的低下而非提高,故 B 项错误;明朝罢丞相之后出现的是专制皇权而非中央集权的加强,故C 项错误;明朝废丞相后确实出现君权空前强化的局面,但材料中没有提及,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11明朝建立后改元朝之行省 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为防止布政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明朝以上举措体现了 ( )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意图 B三权分

    13、立的民主化的特点 C宰相权力下放地方的趋势 D制约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对地方机构的改变,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体现在中央机构变化上,故A 项错误;明朝是封建王朝,其机构设置虽有互相监督的作用,但不能体现出民主化特点,故 B 项错误;材料设置的布政使司等官员不是宰相权力下放后的机构,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各行职权,权力分化,又各设左、右布政使防止专权,可知该举措的目的是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 D 项正确。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答案: D 12有学者对 “ 忠 ” 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 忠 ” 所占的比例为 7.97%,宋代为 15.89%,清代为 22.71%。这反映出 ( ) A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B专制主义日益强化 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伦理教化和思想控制更多地体现在 “ 三纲五常 ” ,对百姓的控制上,而题目 中强调的是 “ 忠 ” ,强调的是对君主的 “ 忠 ” ,故 A、 C 两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 B 项正确;题目中并未体现史官的思想,故 D 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 新人教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970.html
    flying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