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元素肥料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大量元素肥料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量 元素 肥料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第第7 7章章 大量元素肥料大量元素肥料 本章提要本章提要 本章介绍了氮、磷、钾大量元素肥料。重点介绍了氮、磷、钾的营养功能,植物对氮、磷、钾的吸收和同化,土壤中氮、磷、钾的循环,氮、磷、钾肥的种类、性质合理分配和施用技术。7.1 7.1 氮肥氮肥 土壤中的氮素一般不能满足作物对氮素养分的需求,需靠施肥予以补充和调节。氮肥是我国生产量最大,施用量最多,在农业生产中效果最突出的化学肥料之一。在大多数情况下,施用氮肥都可获得明显的增产效果。植物体内氮的含量与分布植物体内氮的含量与分布 氮是植物需要量最多,质量分数最高的营养元素之一。一般植物含氮量约为植物干物质重的0.3%5.0%,。作物采样部位
2、采样时期氮素营养状况低中高过杂交水稻植株分蘖期2.53.03.5 植株抽穗期2、1.21.21.3冬小麦叶片起身3.8 叶片孕穗期4.8棉花叶片蕾期3.233.684.23 叶片花铃期2.492.853.13玉米穗叶开花期2.02.52.64.04.0糖用甜菜中位叶6月末7月初2.53.53.64.04.0马铃薯地上部60d3.766.33黄瓜叶片营养期2.93.74.35.05.0番茄叶片孕蕾期4.55.1甘蓝第四片叶结球初期3.94.44.55.35.56.0 球叶收获期3.3桃新梢中部花后1214周3.4柑橘叶片春末结果顶枝2.6不同作物全氮含量 (g/g)氮素的营养功能氮素的营养功能
3、1氮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 2氮是核酸的组成成分 3氮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4氮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组成成分 5氮是植物体内许多维生素的组成成分 6氮是一些植物激素的成分 植物对氮的吸收和同化植物对氮的吸收和同化 植物主要吸收铵态氮、硝态氮、酰铵态氮。1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与同化 植物一般主动吸收硝态氮,代谢作用显著影响硝态氮的吸收。但是,如果氮肥施用过多,液泡会大量积累硝酸盐,蔬菜和饲料中的硝酸盐过多,则对人、畜造成危害。2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与同化 植物吸收铵态氮的机理有两种见解,Epstein(1972)认为,植物吸收NH4+N与K+相似,吸收两种离子的膜位点(载体)相似,故出现竞争现象。3植物对有
4、机氮的吸收与同化 酰胺态氮 植物能够吸收简单的有机氮。氨基态氮,水稻可以吸收氨基态氮。极少量吸收利用其他形态的氮,只能作为植物氮素营养的辅助供应方式。植物的氮素失调症状植物的氮素失调症状n 植物缺氮时,由于含氮的植物生长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质量分数降低等原因,植物生长点的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减慢,植株矮小、瘦弱,植物的分蘖或分枝减少。n供氮过多时,叶绿素大量形成,叶色浓绿。构成细胞壁的纤维素、果胶等物质减少,细胞壁发育不良,变薄,易于倒伏和发生病虫危害,同时营养生长期延长,出现贪青晚熟。化学诊断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常规方法。包括植株含氮量分析和土壤分析,不同作
5、物全氮和硝态氮质量分数的诊断标准,判断氮素丰缺状况 不同作物硝态氮质量分数不同作物硝态氮质量分数 作 物采样部位采样时间硝态氮质量分数(g/g)低中高过小麦叶鞘冬前分蘖期200300400 叶鞘拔节期650 叶柄苗期和蕾期300 叶柄盛花期400黄瓜基部叶柄第四五片叶1550 中部叶柄开花期950番茄叶柄结果初期625 叶柄盛果期1125甘蓝地上部幼苗20002500 叶柄结球初期10001250土壤中氮的循环土壤中氮的循环n含量 一般含氮都在0.51.0g/kg之间,很多土壤含氮不足。n 土壤中氮素含量的多少一般可以从其腐殖质的含量多少来判断,两者之间有平行相关,所以,凡是影响土壤腐殖质的因
6、素,均影响土壤氮的含量。n我国土壤含氮量以东北黑土、黑钙土地区为最高,其次是华南、西南地区,而以西北干旱草原漠境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为最低。土壤中氮的来源土壤中氮的来源,n来自化肥n有机肥外n生物固氮,n大气层中的雷电,n由灌溉地下水或池塘水带入的氮。形态形态n(1)有机氮 有机氮一般占土壤全氮的98%以上,对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较大。n(2)无机氮 土壤中的无机氮主要包括: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气态氮等。土壤中氮素的转化土壤中氮素的转化 在土壤中,有机氮经微生物矿化成铵态氮可以被土壤胶体吸附固定;另一部分被微生物利用转化成有机氮,或经硝化作用转变成N2、NO、N2O,或经硝酸还原作用还
7、原成氨或微生物利用形成有机氮。有机态氮的矿质化 n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土壤中的含氮有机质分解形成氮的过程,称为有机态氮矿化作用。矿化过程主要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把复杂的含氮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逐级简化而形成含氨基的简单有机化合物,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氨基化阶段,其作用可以称之为氨基化作用,如以蛋白质为例,n 蛋白质RCHNH2COOH(或RNH2)+CO2+其它产物+能量n 矿化作用的第二阶段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把上面所产生的各种氨基化合物分解成氨,称为氨化作用氨化作用。如:n在充分通气条件下:RCHNH2COOH+O2RCOOH+NH3+CO2n在嫌气条件下:RCHNH2COOH+2
8、HRCH2COOH+NH3n一般水解作用:RCHNH2COOH+H2ORCHOH+NH3+CO2 n土壤有机氮的矿化快慢可用一定时间内的矿化率表示:有机氮矿化率(Nm)=100%式中:Np为植物吸收的矿化氮量;Nl为矿化氮的损失量;Nm为土壤中矿化氮的质量分数;Na为有机质含氮量。铵盐的硝化作用铵盐的硝化作用 土壤中的NH4+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称为硝化作用。其反应为:NH4+O2NO2-+4H+NO2-+O2NO3-反硝化脱氮又称反硝化作用反硝化脱氮又称反硝化作用 化学反硝化作用化学反硝化作用na、亚硝酸盐的自分解反应 3HNO2HNO3+2NO+H2O(pH5.0)nb、亚
9、硝酸盐和-氨基酸的氧化还原反应 RCHNH2COOH+HNO3RCH2OH+H2O+CO2+N2(pH5.0)nc、亚硝酸与有机质酚基团的氧化还原反应 有机质酚基+HNO2有机质醌基+H2O+N2+NOnd、亚硝酸与尿素的化学反应 CO(NH2)2+2HNO2CO2+3H2O+2N2ne、亚硝酸与铵的化学反应 NH4+NO2-NH4NO22H2O+N2(pH5.06.5)NH3的挥发损失 土壤中的铵态氮在碱性条件下容易以NH3形态直接从土壤表面挥发。如:NH4HCO3+2NaOHNH3+Na2CO3+2H2ONHNH4 4+的晶格固定的晶格固定 NH4+由于其离子半径和2:1型粘粒矿物晶架表面
10、孔穴的大小相近,所以它可能陷入晶穴内而变成固定态氮,因而也暂时失去了对植物的有效性。有机质对亚硝态氮的化学固定 土壤有机质中的木质素及其衍生物和腐殖质等,能与亚硝酸产生化学反应,使亚硝态氮固定为有机质成分中的一部分。这种作用一般在微酸性条件下更易产生。生物固定作用生物固定作用 由矿质化所生成的铵态氮、硝态氮和某些简单氨基态氮,通过微生物和植物的吸收同化,转化成有机态氮。氮肥的种类氮肥的种类 铵态氮肥铵态氮肥 目前,铵态氮肥有碳铵、氯化铵、硫酸铵和液氨。铵态氮肥施入土壤之后,容易被土壤无机胶体吸附或固定,与硝态氮肥相比,移动性较小,淋溶损失少,肥效长缓 铵态氮肥的基本性质 名 称分子式含氮量(%
11、)稳定性理化性质液氨NH382差液体,碱性,比重0.167,副成分少碳 酸 氢铵NH4HCO31 6.5 17.5大 于 液氨无色或浅灰色的粒状、板状或柱状结晶,稳定性差,常温下可以分解,应密闭包装,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容易吸潮氯化铵NH4Cl2021大 于 碳酸氢铵白色结晶。吸湿性强,应密闭包装储运,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硫酸铵(NH4)2SO42425大 于 氯化铵白色结晶,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吸湿性小,不易结块,化学性质稳定1.液氨NH3,含N82.3%n液氨是含氮量最高的氮肥品种。将液氨直接用作氮肥,50年代后,液氨施肥技术趋向成熟,使用最多的是美国(占农用氮的38%40%)。
12、n液氨施入土壤后,大部分溶于土壤溶液中形成NH4OH,一部分被土壤胶体所吸附。2.氨水NH3nH2O,含氮15%18%n氨水施入土壤后,一部分NH3被土壤胶体吸附,大部分则溶于土壤溶液中形成NH4OH,与土壤胶体发生阳离子交换作用而被吸附。n氨水施用得法,对水稻的肥效与硫铵相当。n有效施用氨水的关键在于防止NH3的挥发。避免接触茎叶与根系,以免灼伤作物。n氨水可做基肥和追肥,不宜做种肥。3.碳酸氢铵NH4HCO3,含N16.5%17.5%nNH4HCO3施入土壤后,一部分分解产生NH3,呈分子态被土壤吸附,其余的大部分通过解离生成NH4+和HCO3-。它适于各种作物和各类土壤。nNH4HCO3
13、可做基肥和追肥,但不能做种肥。nNH4HCO3的具体施用方法:用做基肥时无论是在旱田或水田均可结合耕翻施用,边撒边翻,耕翻必须及时。nNH4HCO3挥发性很强,应防高温、防潮湿,不与碱性肥料混用。贮存、运输过程中应保证包装无损。4.硫酸铵(NH4)2SO4,含N20%21%n(NH4)2SO4除含N外,还含有25.6的S,也是一种重要的硫肥。n(NH4)2SO4施入土壤后,解离为NH4+和SO42-。水田施用(NH4)2SO4,时,当SO42-处于还原条件下,会形成H2S,易使水稻根系变黑受害,n 在酸性土壤上施用(NH4)2SO4时,最好施在盐基饱和度较大的土中、n(NH4)2SO4可做基肥
14、、追肥,也可作种肥。(NH4)2SO4可与普钙、磷矿粉混合施用,但与普钙混施时,最好是施前混合,若放置过久,易引起结块、硬化。5、氯化铵NH4Cl,含N24%25%nNH4Cl施入土壤中解离为NH4+和Cl-。NH4+能被作物吸收和土壤吸附,当NH4+与土壤胶体上的H+进行交换反应时,残留的cl-即与被交换出来的H+结合,使土壤酸化。n与土壤的相互作用类似(NH4)2SO4。nNH4Cl中含Cl-66.3%,带入土壤中的cI-是作物必须的一种营养元素。n Cl-对浆果和薯类作物的影响,nNH4Cl宜作基肥,也可作追肥,但不宜作种肥。不宜施在甘薯、马铃薯、甘蔗、西瓜、葡萄、柑桔及烟草等“忌氯作物
15、”上。硝态氮肥硝态氮肥n硝态氮肥(NO3-N)包括NaNO3、Ca(NO3)2、NH4NO3、KNO3等。这些肥料中氮素是以硝酸根(NO3-)形式存在。n硝态氮肥施入土壤后,不被土壤胶体吸附或固定,移动性大,容易淋溶损失,肥效较为迅速 硝酸铵硝酸铵NH4NO3,含N33%35%nNH4NO3施入土壤后,能很快解离为NO3-和NH4+。由于NO3-和NH4+-均能被作物吸收,所以又称之为生理中性肥料或无副成分肥料。nNH4NO3宜作追肥,不可作种肥,在湿润地区和水稻田不宜作基肥。NH4NO3适用于一切作物,但最好施在烟草等经济作物上。硝酸钠硝酸钠NaNO3,含N15%16%n白色结晶,易溶于水,
16、是速效性氮肥,NaNO3是生理碱性肥料,作物吸收NO3-后,Na+就残留在土壤中,可与土壤胶体上的各种阳离子进行交换,成为代换性Na,增加土壤碱性。因此,对盐碱地不宜施用。NaNO3适用于中性和酸性土壤。n 为了减少Na+对土壤性质的不良影响,应注意配合施用钙质肥料和有机肥料。NaNO3做追肥应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硝酸钙Ca(NO3)2,含N13%15%n Ca(NO3)2含氮量较低,吸湿性很强,易结块,施入土壤后,在土壤中移动性强。Ca(NO3)2虽是生理碱性肥料,但由于它含的是Ca2+,有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作用,适用于各种土壤,尤其是在酸性土壤或盐碱土上均有良好的肥效。n Ca(NO3)2
17、和其它硝态氮肥一样,适宜做追肥,不能做种肥。由于它易随水淋失,也不宜施于水稻田中。酰胺态氮肥酰胺态氮肥n酰胺态氮肥施入土壤之后,以分子形态存在,在土壤中移动缓慢,淋溶损失少;经脲酶的水解作用产生铵盐;肥效比铵态氮和硝态氮迟缓,容易吸收,适宜叶面追肥。n常用的酰胺态氮肥只有尿素CO(NH2)2一种,含氮46%,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固体氮肥。尿素施入土壤后,发生以下反应:CO(NH2)2+H2O(NH4)2CO3NH3+CO2+H2O 尿素适宜做叶面追肥,其原因是:尿素为中性有机分子,电离度小,不易引起质壁分离,对茎叶损伤小;分子体积小,容易吸收;吸湿性强,可使叶面较长时间地保持湿润,吸收量大;尿素
18、进入细胞后立即参与代谢,肥效快,用做叶面追肥时,可在早晚进行,以延长湿润时间,尿素叶面施用的适宜浓度 作 物 浓 度 作 物 浓 度稻、麦、禾本科植物2.0西瓜、茄子、薯类、花生、柑橘0.40.8黄瓜1.01.5桑、茶、苹果、梨、葡萄0.5萝卜、白菜、甘蓝1.0柿子、番茄、草莓、黄瓜0.20.3 长效氮肥长效氮肥 长效氮肥有合成有机氮肥(如脲甲醛,脲乙醛等)、包膜肥料(如硫衣尿素、缓效无机氮肥、长效碳铵)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水中溶解度小,肥料中的氮在土壤中释放慢,从而可减少氮的挥发、淋失、固定以及反硝化脱氮而引起的损失;肥效稳长,能源源不断地在作物整个生育期供给养分;适用于砂质土壤和多雨地
19、区以及多年生植物;一次大量施用不至引起烧苗;有后效,是贮备肥料,能节省劳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合成有机长效氮肥尿素甲醛尿素甲醛又称脲甲醛或甲醛尿素。n 尿素甲醛的全氮含量为38%,其中水溶性氮只占10%,热水溶性氮和热水不溶性氮各占15%左右。n 尿素甲醛肥料做基肥可一次施入,还必须配合施用其它速效性氮肥。n 尿素甲醛肥料施用在砂质土壤上有明显的后效。脲异丁醛是有发展前途的长效氮肥品种。n 脲异丁醛是白色粉状物,不吸水,在冷水中溶解度极低。溶液的温度愈高,pH值愈低,水解也愈快。n 脲异丁醛适用于各种作物,一般作基肥用。包膜肥料 包膜肥料是在速效氮肥的颗粒表面涂上一层惰性物质,以控制速效氮肥的溶
20、解度和氮素的释放速率。经过包膜工艺加工后,速效氮肥就变为长效氮肥。硫衣尿素硫衣尿素 硫衣尿素是研究较多的一种包膜肥料。美、英、日等国都已有商品出售。在普通尿素颗粒表面涂上硫磺,再用石蜡等物质使之封闭,封闭物在土壤中受到微生物的作用,尿素能通过硫衣上的孔隙扩散出来。硫衣尿素中氮素的释放在温暖的条件下速度快,低温干旱条件下则慢。沥青石蜡包被沥青石蜡包被NHNH4 4HCOHCO3 3 辽宁省盘锦农科所制造的一种长效氮肥。有大小两种粒度。大粒重约35g,包膜重量占6%左右,可做追肥施用;小粒重1.5g,包膜重量占10%左右,可做基肥施用。试验证明,包膜肥料施用后1012d见效,肥效能持续5060d,
21、氮素的利用率可提高到75%。水稻每公顷施300375kg,每二穴间追施大粒包膜肥料一粒,一般能增产15%20%,最高可达30%;玉米、高粱每株追施一粒,平均增产6%18%。钙镁磷肥包被钙镁磷肥包被NHNH4 4HCOHCO3 3 南京土壤研究所制成的一种能显著抑制NH3的挥发和控制氮素释放速率的包膜肥料。在NH4HCO3粒肥表面包上一层钙镁磷肥,并用少量沥青、石蜡等作封闭物。含氮量为14%-15%,含磷约3%5%,其中80%属有效磷。它在水稻上只需施用一次即可。从某些地区的试验结果看,既能节省劳力又能获得增产,效果显著,但对早熟作物品种效果较差。氮肥的合理分配氮肥的合理分配 n1.根据土壤条件
22、 土壤条件既是进行肥料区划和分配的必要条件,也是确定氮肥品种及其施用技术(包括施用量)的依据。n2.根据作物氮素营养特性 由于各种作物对氮素的需要和对氮肥形态的选择不同,必须根据不同作物的营养特性合理分配和施用氮肥n3.根据各种氮肥特性 不同氮肥,必须根据各种氮肥的特性合理分配和施用。氮肥用量氮肥用量取决作物种类、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确定氮肥用量,其估算公式如下:Nf=(Np-Ns)/Ef 式中:Nf 一 获一定产量水平的氮肥用量,以纯氮计;Np 一 为达到一定目标产量时作物的需氮量,即目标产量乘以每生产单位籽粒的需氮量;Ns 一 该作物生长期间土壤中供给的有效氮量;Ef 一 氮肥的
23、氮素利用率。氮肥深施氮肥深施 氮肥深施能增强土壤对NH4+的吸附作用,可以减少氨的直接挥发、随水流失以及反硝化脱氮损失。氮肥与有机肥,磷、钾肥配合施用氮肥与有机肥,磷、钾肥配合施用 氮肥与有机肥料,磷、钾肥配合施用,既可满足作物对养分的全面要求,又能培肥土壤,使之供肥平稳 7.2 7.2 磷磷 肥肥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许多土壤磷素供应不足,定向地调节土壤磷素状况和合理施用磷肥是提高土壤肥力,达到作物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植物体内磷的含量和分布植物体内磷的含量和分布n植物体内磷(P2O5)的含量,一般为其干物质重的0.2%1.1%。有机态磷占全磷量的85%左右;其余是无机
24、态磷,占15%左右。n作物体内磷含量的一般规律是:油料作物高于豆科作物;豆科作物高于禾本科作物;生育前期高于生育后期;幼嫩器官高于衰老器官;繁殖器官高于营养器官。n磷的再利用能力比其他元素高,可达80%以上。磷素的生理作用磷素的生理作用n植物体内有许多重要的有机磷化合物和无机磷酸离子。n它们不仅是很多器官的组成成分,而且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命代谢活动。磷是植物体内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n(1)核酸和蛋白质 。n(2)磷脂 n(3)植素 n(4)高能磷酸化合物 磷能促进蛋白质的形成 磷是植物体内氮素代谢过程中一些酶的组成分,磷能加强有氧呼吸作用中糖类的转化,为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提供能源。磷还
25、有利于植物体内硝态氮的转化和利用。提高作物体内蛋白质的含量。磷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在光合作用中,磷酸首先参与光合磷酸化,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形成贮有高能量的腺三磷(ATP),同时磷酸参与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并合成光合作用最初的产物糖。作物缺磷时,作物体内糖的运输受到影响,糖类的积累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在作物的叶片和茎部呈现红色或暗紫色、紫色,尤以油菜、玉米和番茄更为明显。磷能促进脂肪的代谢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形成的甘油三脂,甘油和脂肪酸是由糖转化而来的,而糖的合成以及糖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的过程都需要有磷参加。油料作物增施磷,对提高产量和籽粒的含油量均有明显的效果。磷能提高作物的抗逆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