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固体燃料燃烧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十一章-固体燃料燃烧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一 固体燃料 燃烧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 煤的结构特点 煤是由很多不同结构的含C、H、O、N、S的有机聚合物粒子和矿物杂质混合而成,各种有机聚合物粒子之间常由不同的碳氢支链连结成更大的粒子。煤的燃烧过程:干燥热解及挥发分析出挥发分燃烧焦炭燃烧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当煤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时,煤先变成塑性状态,失去棱角而使其形状变得更接近于球形,同时开始释放挥发份。24426222HCO、焦油、焦油、CHHCHCCOOH 挥发份释放后留下的是一多孔的炭。热解过程中不同的煤有着不同程度的膨胀。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 加热速率对挥发份析出的速率及其成分有很大的影响;慢速加热时大部分转化成碳,而快速加热时则得到很小,甚至无碳。煤粒终
2、温对挥发分析出的最终产量影响很大: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挥发分产量可高达70%以上,即挥发分并不是一个确定不变的常数。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 挥发份的燃烧 焦炭的燃烧焦炭含量占5597%,燃烧时间占90%,发热量占6095%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两相反应的特点:物质在相的分界表面上发生反应。反应的一般步骤:以上步骤依次发生。整个反应过程的快慢取决于各步中最慢的一步。1.反应分子扩散到表面2.分子在表面发生吸附作用3.被吸附的分子在表面上进行化学反应4.生成物从表面解吸5.生成物扩散离开表面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假设碳与氧燃烧的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并仿照传热学中对流换热系数的概念引入对流扩散系数,则氧从周围向
3、单位碳粒表面的扩散量可以写为 *D)(0,*222OODOg氧在碳表面处的反应的速度(单位碳粒表面、单位时间燃烧掉的氧量)可表示为0,22OOK在稳定燃烧状态时,向碳粒扩散的氧量应等于碳粒燃烧所消耗的氧量。因此0,0,*2222)(OOOODK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0,222OODDOK,*,222211OODOOKKg2111*ODKK2111*ODKK)(0,*222OODOg表观速度常数 多相燃烧反应阻力 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2111*ODKK多相燃烧反应阻力:燃烧反应的化学阻力氧气扩散过程中的物理阻力根据多相燃烧反应的化学阻力与物理阻力的对比,可将多相燃烧反应分为三类:动力燃烧、扩散燃烧
4、、过渡燃烧动力燃烧、扩散燃烧、过渡燃烧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动力燃烧:动力燃烧:当化学阻力比物理阻力大得多时,燃烧速度取决于化学反应速度,故称为动力燃烧。2*ODK2OKK,0,22OO碳表面上氧气浓度接近于周围气流中氧的浓度。这种情况相当于较低温度下的燃烧情况。此时由于化学反应速度很低,从远处扩散到碳表面的氧消耗得很少,从而使得碳表面氧的浓度等于远处环境中氧的浓度。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扩散燃烧:扩散燃烧:当化学阻力比物理阻力小得多时,燃烧速度取决于氧分子扩散速度,故称为扩散燃烧 2*ODK*DK00,2O碳表面上氧气浓度接近于零。这相当于在高温下的燃烧情况。此时由于温度很高,化学反应能力已大大超过
5、扩散能力,使所有扩散到碳表面的氧立即全部反应掉,从而导致碳表面的氧浓度为零。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过渡燃烧:过渡燃烧:当化学阻力与物理阻力在同一数量级时,两者均不可忽略,燃烧工况处于扩散控制与动力控制之间,故称为过渡燃烧 2*ODK,0,220OO2111*ODKK,*0,222OODDOK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温度对碳燃烧速率及碳表面氧浓度的影响碳燃烧速率随温度的变化1、动力燃烧区 2、过渡燃烧区3、扩散燃烧区 碳燃烧时其表面氧浓度分布1动力区;2,3过渡区;3扩散区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碳燃烧状态的判别准则谢米诺夫准则:KSDm氧的浓度比:,0,22/OOmS动力燃烧过渡燃烧扩散燃烧9.00.119.
6、00.90.10.90.1,0,22/OO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两相反应的级数吸附理论在固体燃料表面,两相反应的级数01级。11122KPKPKKKwOO112KPKKwOKw nOKPw22OP2OP很小很大中值一级反应0级反应n=01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碳粒燃烧的三种模型:一般认为碳的氧反应首先生成碳氧络合物,碳氧络合物进一步反应同时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写成化学式即为yxOCOyxC22nCOmCOOCyx2二氧化碳是初次反应产物的模型;一氧化碳是初次反应产物的模型;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同时是初次反应产物的模型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温度不同时,由于反应机理上的区别,生成物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比例
7、也不相同。比值n/m随温度上升而增大。43223OCOCCOCOOCOC222243COCOOC222322络合离解总的简化反应式在1300以下或碳表面氧的分压很低、浓度很小的情况下氧分子溶入碳的晶体内构成固溶络合物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络合离解总的简化反应式在1600以上:43223OCOC2432COCOOC22223COCOOC碳氧反应机理逐步转为由化学吸附引起,络合物不待氧分子撞击就自行热分解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kJCOCOC42102.162吸附到碳的晶体上形成络合物,然后络合物分解成,并解吸离开碳表面。由于的化学吸附活化能比氧的溶解活化能大得多,因此只有在温度很高时,这一反应才显著起来。
8、2COCO2CO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kJHCOOHC22210123molkJ/106.374与碳的气化反应十分类似,同样为吸热反应。反应级数为一级,活化能比气化反应的活化能大,约为。反应进行过程中水蒸气也是经过吸附、络合与分解一系列环节才完成水煤气的生成的。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kJCCOCO16222一氧化碳的分解反应是碳的气化反应的逆反应。这个反应会导致碳的析出,因而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32/cmcm实际上碳是一种多孔性物质,因此反应不仅在外表面进行,而且在碳的内部也进行。这些数据表明,内部表面对反应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木炭内部的反应表面积为57114电极碳为70500无烟煤为
9、10032/cmcm32/cmcm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iS)31(343rSSSrSii0,*0,22222)31(OOOOiOCSKCKSrSG若每单位体积碳粒所含内部孔隙的表面积为,则对半径为r的碳粒球体,其内外表面积之和为:碳球的总反应速率为:式中为包括了对应内表面的碳球的总反应速度常数*K当温度较低时内表面上各处的氧浓度都相同,且等于碳粒外表面的氧浓度0,2OC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0,0,*22222OOOOOCSKCSKG22*OOKK当碳球温度很高时,内表面上氧浓度接近于零,亦就是碳球内表面停止了碳和氧的一次反应。只有碳球外表面能和氧发生反应。于是氧在碳表面上的总反应速度就变成第九章固
10、体燃料燃烧30r)1(22*iOOSKK2223*OiOOKSrKK称为反应的有效渗透深度低温时高温时022*OOKK令: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1(22*iOOSKK0,0,*22222)1(OiOOOOCSKCKg)1(11222*,iODOOSKCg总反应速度常数:总反应速度:考虑碳粒内外扩散作用,同时又考虑了内外表面上化学反应影响的化学反应速度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COCOCcCOOCbCOOCa2)(222)(22)(二次反应一次反应一次反应表面反应2221)(COOCOd二次反应空间反应COCOOC223422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温度低于800时碳粒周围的燃烧情况COCOOC223422第九
11、章固体燃料燃烧温度在8001200时静止碳粒燃烧情况COCOOC223422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温度大于12001300时碳粒周围的燃烧情况COCOOC22322COCCO22COCCOCOOCO221222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1、氧化反应动力区2、氧化反应扩散区3、还原反应动力区4、还原反应扩散区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碳粒表面附近的燃烧情况1-迎风面;2-背风面;3-回流区;4-火焰锋面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近似算法(稳定燃烧):2111*ODKK,22OOKgDdsNDu*Stefan流不是很大时:dsDNuD*传热与传质完全可以类比,Le=1)Re35.0exp(1Re35.02uNRe7.0100
12、Re2ReuuNN时,很小时,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当Stefan流的影响不可忽略时:drdTrdrddrdTGCdrdfDrdrddrdfGpOO224422扩散方程:能量方程:假设没有空间气相反应,则在任何半径上的总质量流均应相等:.4420020constVrVrG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00202020,0002044)(442222drdTrdrdTrTTGCGGfDrGfdrdfDrpOOOO44321222COOC积分:rr 00,0,0,22232123244OCOCOgggg223212OOCGGGG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222142OOOfdrdfDrG0,0,022221ln4OOOO
13、fffrDG0,0,022221ln4OOOOCfffrDGG积分:积分:从从0r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由能量方程亦可求得:22001ln4OppOQTTCrCG22001ln4OppOCQTTCCrGG由阿累尼乌斯定律亦可求得:)/exp(400,0,20222RTEfKrGOOO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0,0,02222OOOOpfffQTTC1CleDP假设假设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dtddrrdtdrrgrGCCCC20000202084440,0222ln4OOOCffrDGG0,2022ln)(8OOCffDdtdd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tfDddOC,2020,021ln8当燃烧为纯扩散燃烧时,0
14、0,2Of,20,021ln8OCbfDdt碳粒燃尽时间:碳粒进行扩散燃烧时,碳粒燃尽时间与碳粒直径的平方成正比。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当燃烧处于动力燃烧状态:)/exp(40,0,20222RTEfKrGGOOOCdtddrdtdrrGCCC020020244COORTEfKdtdd)/exp(2)(0,0,022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当燃烧处于动力燃烧状态:tRTEfKddCOO)/exp(20,0,022)/exp(20,0,022RTEfKdtOOCb碳粒进行动力燃烧时,碳粒燃尽时间与碳粒直径成正比。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燃烧过程是一维稳定过程;灰分在碳板中均匀分布;燃烧时的含灰碳板的温度为定值;
15、燃烧反应只在灰层和碳板的界面上进行,不考虑内部燃烧假设:,0,0,0,0,2222222)(OOOOOODOCKKCxCCDCCg灰在稳定燃烧情况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氧扩散量等于碳反应的消耗量: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KDxCgDOO11,22灰KDxKD111灰反应物质交换总阻力外部扩散阻力灰层扩散阻力化学反应阻力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ddxggCOC2ddxKDxCCDO11,2灰KDxCxDOC121,2灰KDdCdDOCb121,2灰灰碳板的燃尽速率: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0,21100,0,010,20212222224)(4)(44OOOOODOKCrrrCCDrrCCrgr灰灰KCrrD
16、rrCCrrCCrgOOODOOO1)(1)(40,01100,0,2010,20222222灰灰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0110201,1122rrDrrrrKCgDOO灰灰0110201,1112rrDrrrrKCdtdrDOC灰灰灰灰DrKCrtDOCb63110,02020rtrtbb扩散控制动力控制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层燃燃烧悬浮燃烧沸腾燃烧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逆流式(上饲式)顺流式(下饲式)交叉式(前饲式)燃烧状态:大部分燃料在炉栅上燃烧,可燃气体及一小部分细屑燃料则在燃烧室空间内呈悬浮燃烧 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固定火床燃烧过程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新燃料层:煤干燥、干馏,将水汽、挥发物等带离煤层
17、进入炉膛空间,挥发分及CO与煤层着火燃烧;还原层:气流中CO2与碳起还原反应,即CO2+C2CO,温度越高,速度越快氧化层:主要进行氧化反应,末端气体的温度也达到最高冷空气进入,炉栅和灰渣被冷却,而空气则被预热燃烧过程: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如果燃烧层稳定,氧化层的厚度几乎不随鼓风量变化改变煤层的厚度还可以改变烟气的成分 一次空气主要是供给焦炭燃烧的需要,二次空气则是供给挥发物、CO以及部分被气流扬起的细小煤粒等燃烧的需要;一般取空气过剩系数1.31.7燃烧规律: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手烧炉的空气供需状况Ab进入炉内的总空气量Cd 实际参与燃烧的有效空气量Ef实际需要空气量Gh焦炭燃烧所需空气量第九章
18、固体燃料燃烧链条炉中燃烧区段分布图1预热干燥区2挥发分析出与燃烧区3a焦炭氧化层区3b焦炭还原区4灰渣燃尽区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链条炉原则性配风方案(a)尽早配风法(b)强风后吹法(c)推迟配风法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 燃烧状态:将磨成微粒或细粉状的燃料与空气混合后从喷燃器喷出,在炉膛空间呈悬浮状态时的一种燃烧。直流式(火炬式)旋涡式(旋风式)特点:燃烧速度快、燃烧效率高、燃烧温度高、煤耗低、调节方便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燃烧过程:煤粉进入到炉膛受到导热、对流及辐射加热、逸出挥发分,并升温着火,形成着火区着火后煤粉与空气强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构成燃烧区当温度达到最大值后,燃烧过程已相当完全,反应减慢
19、,这时放热量小于散热量,温度下降,从而进入燃尽区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1)一、二次空气的比例要合适,考虑两个方面:(A)一次风携带煤粉喷入燃烧室或窑炉并供逸出的挥发分燃烧(B)煤粉制备系统的设计要求及窑炉的特点。(2)一、二次空气的温度一次风的温度150,以防止煤粉发生爆炸;二次风的温度不受限制(尽量高)。(3)控制适当的过剩空气系数水泥回转窑的过剩空气系数一般为1.051.15。(注意:若为满足烘干机对烟气温度的要求而需掺入冷空气时,则应在煤粉基本燃烬之后的地段再掺入)。燃烧规律:第九章固体燃料燃烧(4)控制合适的一次风喷出速度(5)制备细度合格、粒度均匀的煤粉5070m。挥发分高的煤或质地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