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14伤痕小说和反思小说讲解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95378
  • 上传时间:2023-02-16
  • 格式:PPT
  • 页数:35
  • 大小:658.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14伤痕小说和反思小说讲解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14 伤痕 小说 反思 讲解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七章 新时期的小说第一节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知青文学及其作家作品一、伤痕小说1、概念内涵:“伤痕小说”是指“文革”结束后头两年的时间里出现的一批描写“文革”十年动乱给党、国家、社会、人民造成巨大损失、带来深重灾难的小说。它发端于刘心武的班主任(1977年11月人民文学),得名于卢新华的伤痕(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是新时期最早引起轰动效应的一个小说潮流。代表作品还有周克芹的许茂和她的女儿们、古华的爬满青藤的木屋、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莫应风的将军吟、从维熙的第十个弹孔和大墙下的红玉兰、王蒙的最宝贵的、叶辛的蹉跎岁月、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等。2、产生背景:“伤痕小说”的出现具有深刻

    2、的社会政治背景,它集中出现于“文革”结束后头两年的时间里面,是当时人民群众无情揭露“文革”荒谬、直接宣泄愤慨情绪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揭批“文革”及其“四人帮”的政治斗争在文学创作中的必然反映。3、主要特征及主要缺陷 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伤痕小说具有鲜明的批判意识、浓重的悲剧风格和强烈的宣泄热情。但正由于有这方面的特征,所以它明显地存在着重感情宣泄、轻理性认识、多现象描述、少本质揭示的缺陷。艺术上,尚未完全摆脱“文革”遗风。另外,由于是情绪化的产物,所以展示生活肤浅,艺术表现方法单一(全知全能),存在着人为雕琢的戏剧化痕迹。4、文学史意义 “伤痕小说”在新时期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开拓性意义。它冲

    3、破了“四人帮”极“左”文艺政策的种种清规戒律,突破了种种题材禁区,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创造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悲剧;第一次遵循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开启了8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深化的道路;第一次真正地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立场来塑造人物,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发挥了光荣的先导作用。总之,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全面回归,而且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繁荣时代的全面到来。“伤痕小说”的出现在政治上也很有意义。它对于人们深刻认识“文革”,继而彻底否定“文革”,奠定了坚实的舆论基础。5、代表作品简析 伤痕(

    4、卢新华):小说从母女感情亦即中国人最为传统的伦理情感角度入手,揭露了“文革”给无数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心灵带来的无法弥合的创伤。主要写了封建“血统论”对一代青年人的巨大伤害。(王晓华、苏小林)“虽然孩子身上没有像我挨过那么多四人帮的皮鞭,但我知道,孩子心上的伤痕也许比我还深得多。”“亲爱的妈妈,女儿永远不会忘记您和我心上的伤痕是谁戳下的。”爬满青藤的木屋(古华):通过一个单纯而善良的女青年对文明的追求而惨遭虐待的故事,控诉了野蛮对文明的戕害。(王木通、盘青青、李幸福)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弦):通过一个女青年面对爱情而又不敢接受的残酷事实,控诉了“文革”时代的荒谬,反映了因为文化生活单调而造成的爱

    5、情悲剧在一代青年人心上烙印下的沉重阴影。(沈荒妹、许荣树、沈存妮、小豹子)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通过省劳改局劳改处处长葛翎的遭遇,写了十年动乱对公检法、正义与良心的破坏,反映了荒谬年代的人心向背。(葛翎、马玉麟、章龙喜、秦副局长)“不要把毛泽东看成神秘的,或者是无法学习的领袖”“大墙文学”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写了“左”倾路线对农民的巨大伤害。小镇上的将军(陈世旭):写了“四人帮”迫害老干部的故事。郑义枫写了武斗(卢丹枫、李红钢);冯骥才啊!(吴仲义)写了小人物的悲剧。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写了音乐教师梁启明辛苦培养伐木工人孩子孙常宁的故事。表面看来歌颂了梁启明的无私美德,实际上批判了十

    6、年动乱。文字优美在林区长大的孩子,怎能不爱森林?夏季的夜晚是短的,黎明早早地来临。太阳还没有升起来以前,森林、一环一环的山峦以及群山环绕着的一片片小小的平川,全都隐没在浓滞的雾色里。只有森林的顶端浮现在浓雾的上面。随着太阳的升起,越来越淡的雾色游移着、流动着、消失得无影无踪。沉思着的森林,平川上带似的小溪全都显现出来,远远近近,全是令人肃穆的、层次分明的、浓浓淡淡的、深深浅浅的绿色,绿色,还是绿色。森林啊,森林,它是孙长宁的乐园:他的嘴巴被野生的浆果染红了;口袋被各种野果塞满了;额发被汗水打湿了;心被森林里的音乐陶醉了。陈年的腐叶在他的脚下沙沙地响着;风儿在树叶间飒飒地吹着;蝴蝶飞着,甲虫和蜂

    7、子嘤嘤地哼着;啄木鸟笃笃地敲着。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叫了一声,又停了下来,从森林的深处传来了另一只鸟儿微弱的啼鸣,好像是在回答这只鸟儿的呼唤。接着,它们像对歌似的一声迭一声地叫了起来。引起了许许多多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鸟儿的啼鸣,像有着许多声部的混声合唱。远处,时不时地响着伐木工人放倒树木的呼声:“顺山倒”;“横山倒”。这声音像河水里的波浪似的荡漾开去:“顺山倒”;“横山倒”。悠远而辽阔。森林里,一片乐声6、刘心武的班主任及其他创作 在新时期,刘心武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被誉为“伤痕文学”之父。1977年11月,他发表的班主任不仅首开了新时期第一个重要的文学潮流“伤痕文学”的先河,而且揭开了新时期文学

    8、的真正序幕。刘心武(1942),四川省成都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后执教于北京第十三中学。1958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1980年调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工作。班主任一炮打响后,他一发而不可收拾,又陆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作品,逐渐成为80年代具有贯穿性和代表性的作家。刘心武的主要文学成就体现在题材不断开拓、主题逐渐深化、艺术风格不断花样翻新等方面。其小说创作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A、问题小说阶段。时间从1977年发表班主任到1979上半年。他以一个曾经担任过十多年中学班主任、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的教师出身的作家独有的视角出发,写了班主任、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等十多部“问题”短篇小说,揭示了

    9、当时一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种种不健康现象,提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深思、令人警醒的严峻的社会问题。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性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班主任是刘心武的代表作和成名作,被誉为是新时期文学的”第一声春雷”。它通过对光明中学初三三班班主任张俊石老师接受小流氓宋宝琦插班的矛盾过程的生动描绘,深刻揭露了十年动乱对一代青少年造成的心灵戕害,发出了“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的强烈呼声。宋宝琦、谢慧敏形象分析及典型意义宋宝琦是一个深受“左”倾教育路线毒害的青少年形象,从中寄寓着许多令人感慨的社会内容。宋宝琦之所以堕落为小流氓,走上犯罪道路,绝不象当时有些人认为得那样,是“十七年的修正主义教

    10、育路线”毒害的,是“智育第一”、“白专道路”、“成名成家”思想毒害的,恰恰是“什么书也不读”造成的必然结果。不是什么“知识越多越反动”,而是因为没有知识、不辩是非而堕落。谢慧敏是一个更有认识价值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精神、思想受到严重伤害的畸形儿形象。表面上看,她品行端庄,无比正确,作为班上的团支书,一直向往“成为一个好的革命者”,并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实际上,在“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和愚民政策的统治教育下,她成了思想教条、行为僵化的“左”倾观念的忠实代表。正如作者所说,“谢惠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更令人焦虑的畸形儿”。从审美的角度看,由于“问题小说”过多拘囿于“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议论过

    11、多、说教色彩过重、思想大于形象的现象,所以致使作品的文学价值受到了损害。这是作家本人的局限,更是时代的局限。对此,刘心武有着清醒地认识:“我强迫自己在每一篇作品中都提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最后我就遭到了文学本身的沉重反击。”但尽管如此,这些作品无论是对作家本人,还是对整个新时期文学来说,都依然是重要的。它们在历史转折时期,需要勇敢者出来呐喊的时候,率先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反映了种种复杂的社会问题,表现出了可贵的探索精神。这也是这些小说之所以在当时博得赞誉今后能够永存文学史册的主要原因。B、“写人生”阶段。时间从1979年发表我爱每一片绿叶到1981年。作品还有如意、这里有黄金等。人生是文学创作

    12、的永恒母题,在当时新时期文学开展的关于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的大讨论中,刘心武显然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于是他转移了创作重心,将精力投放到了对人物命运和遭遇的关注上,深刻挖掘了人际关系、人的心灵、人性、人情等一系列关于人的问题,刻画了一些极富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情味的人物形象。我爱每一片绿叶是由“问题小说”向“人生小说”过渡的标志。在这部作品中,写了一个平凡但又怪异的中学教师魏锦星的形象,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沉重。中篇小说如意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在这篇小说中,通过对一个中学的老校工石义海形象的塑造,实践了刘心武对于人的全部认识。“人要善待人”是石义海最基本的做人准则,很普通,但却有着丰富的

    13、内涵。尤其是在十年动乱中,它是匡扶正义、尊重他人、安定社会的一道底线。小说主要写了三个故事来歌颂石义海的人道主义精神。1)给批斗死的资本家盖塑料布;2)给受批斗的曹支书解下沉重的哑铃;3)与前清贵族小姐金绮文的传奇式爱情故事。C、都市文化小说创作阶段。1982年,刘心武发表了中篇小说立体交叉桥,标志着他的小说创作进入了“都市文化小说”阶段。在这篇小说中,通过一户北京普通居民家庭(侯家)由于居住空间拥挤而导致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表达了现代都市人心灵方面的窘迫压抑,传达出了人们强烈要求在居住空间和心灵空间上建造彼此沟通的“立体交叉桥”的迫切愿望,活画出了北京市民的世相心态,展现出了一幅缤纷

    14、多彩的人间百态图。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1984年发表长篇小说钟鼓楼。钟鼓楼是刘心武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1985年获得了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小说写的是1982年12月12日这一天从早上6点到傍晚6点发生在北京钟鼓楼附近的一座典型的小四合院里的故事。通过对其中9户人家三、四十个人物的经历、心态、命运和种种矛盾纠葛的描绘,立体地展示了八十年代初北京这个大都市的市民生活的全部景观,不仅从历史深层和当下状态整体上对现代都市生活做了史诗般的艺术概括,而且对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进行了极为有力的探索,形成了一部极具文化意味的风俗画小说。薛家的婚事(薛大娘、薛纪跃、潘秀娅、薛纪微、孟昭英、

    15、七姑、路喜纯、卢宝桑、姚向东)是小说主要线索,又写了发生在荀家(荀兴旺、荀大娘、儿子荀磊、冯婉珠、杏儿、张秀藻)、澹家(澹台智珠、工人丈夫李铠)、詹家(詹丽颖)、张家(爸爸张奇林、女儿张秀藻)、慕家(女医生慕樱)、韩家(编辑韩一谭)、海家(海老太太、儿子西宾)、梁家 艺术特点:1)“浓缩一代风貌于一天的社会剖面图”,“清明上河图式的风俗画”描写;2)“花瓣式”的艺术结构,又称流动的网络结构;3)京味京腔的北京语言D、纪实小说阶段。写完钟鼓楼后,刘心武的创作又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开始由虚构转向纪实,将创作镜头对准了日益变化的现实生活本身。1985年,他独辟蹊径,创作了反响强烈的纪实小说519长镜头

    16、和公共汽车咏叹调,由此,开拓了一种新的小说文体。519长镜头写的是1985年5月19日晚上发生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的足球骚乱事件,通过一个亲身参与骚乱事件的普通青年滑志明在事件发生前后心态和行为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一部分普通北京市民迷茫浮躁的心态,较真实地再现了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回击了一些别有用心的外国人对事件的无端猜测和谩骂。公共汽车咏叹调写的是北京市民乘车难的问题,通过司机与乘客、售票员与乘客之间的矛盾冲突,呼吁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和同情。还有王府井万花筒、私人照相簿等纪实小说。纪实小说是一种兼有报告文学和小说的双重特色的新的文体,是现实新闻题材和文化思考相结合的产物。主要特点是虚实结合,往往

    17、以理论思考来统帅感性生活,直逼人的灵魂,具有很强的思辨力量。刘心武的纪实小说有力地开拓和倡导了了这种小说文体。E、多元化时期。1987年发生的“舌苔”事件,使刘心武受到很大影响,一度身心俱疲,直到90年代,才又写了四牌楼、过风耳、小墩子等小说,但影响大不如前。后来又写过随笔、专栏文章,现在主要研究红楼梦。马健:伸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人民文学1987年1、2期合刊二、反思小说 1、概念内涵 指“伤痕小说”之后出现的那些对建国30多年来的社会历史生活、尤其是重大政治事件进行重新审视的小说。从内容和主题上说,是伤痕小说的继续和发展。从作家来源说,主要是一批饱经磨难的人。较早出现的“反思小说”是19

    18、79年出现的张弦的记忆、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等,后来作品联袂出现。代表作品还有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张贤亮的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王蒙的蝴蝶、布礼、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陆文夫的美食家、方之的内奸、古华的芙蓉镇、谌容的人到中年、方之的内奸等。2、产生的历史背景 总体来说,反思小说是思想解放运动的伟大产物。1978年5月开展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三中全会,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作家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停留在对林彪、“四人帮”反动罪行的鞭挞与揭露上,不再满足于停留在对十年动乱给人们造成的肉体与心灵创伤的简单描写与控诉上,而

    19、是试图站在一个较高的历史制高点上来观察与反思以往的经验教训,思考和总结产生十年动乱悲剧的深层历史原因、社会原因以及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于是导致出现了反思文学作品。反思小说的出现是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文学的进步。它以文学艺术形象的方式,参与到了思想解放运动本身中去,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产生了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伟大作用。3、主要特征 1)“反思小说”的思想内容极为丰富,描写时间从“文革”一直上溯到建国之初,对建国以后所有的社会生活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尤其反思了极“左”思想的危害、各种历史是非、党群关系的变异、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建国后各种政策的成败得失。“反思小

    20、说”与“伤痕小说”最大的区别是“伤痕小说”将“伤痕”当作现象描写,而“反思小说”将“伤痕”当作反思的对象描写;“伤痕小说”描写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文革”,而“反思小说”描写的时代背景是建国以后整个的社会历史,当然也包括“文革”。A、极”左”思想的危害 张弦记忆(秦慕平、方丽茹)B、历史是非 鲁彦周天云山传奇(罗群、吴遥、宋薇、冯晴岚、周瑜贞 C、党群关系的变异 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农民老寿、干部老甘)王蒙蝴蝶(张思远、海云、美兰、张秋文、冬冬)D、知识分子的命运 张贤亮灵与肉(许灵均、李秀芝、清清)、绿化树(章永璘、马缨花)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章永璘、黄香久)E、建国后各种政策的成败得失 高晓声

    21、李顺大造屋(李顺大)2)作品具有更多的“自审”、“自醒”等理性色彩。如果说“伤痕文学”着重是从“情”的角度去表现历史,“反思文学”则着重从“理”的角度去沉思历史;“反思文学”也写“伤痕”,但意在启人深思:何以会出现这“伤痕”?怎样才能避免重复历史的悲剧?记忆:“如果说,今日的痼疾已到了难于针砭的地步,那么,起初的癣疥之患,不就发生于你秦慕平这块基本健康的肌肤之上吗?”3)塑造了一批真正的悲剧人物形象,使作品具有了悲壮的美学品格。由于反思小说很深刻地揭示了个人命运浮沉与时代的关系,注重从历史的深处来刻画主人公,所以,反思小说无一例外都塑造一个或几个极具历史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大都命运坎坷,

    22、遭受了生活和精神的双重磨练。由于他们的存在,反思小说无一例外都有悲壮美的品格。如李顺大、李铜钟、胡玉音、陆文婷、章永麟、罗群、朱自冶、张思远等。这些悲剧人物之所感人至深,主要是因为作家们体验深刻,反思小说的作家绝大多数是“右派”出身的作家。4)在艺术表现方法上,进行了大胆而可贵的探索,出现了时空交错蒙太奇、意识流等艺术表现方法,开启了艺术变革的先河。如果说“伤痕小说”还是固守传统的现实主义表现方法,在艺术上的主要功绩是恢复和深化了现实主义文学,那么“反思”小说在发扬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同时,开始了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借鉴。如剪辑错了的故事,蝴蝶、布礼、春之声等。伴随着反思小说的出现,中篇小说获得了

    23、重大发展。4、历史功绩:“反思文学”大大拓展了新时期文学的视野,它不仅增强了文学作品的历史深度和历史容量(历史的纵深感和较强的现实感),而且用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方式,对我们人民共和国以及更久远的历史进行了第一次严肃的审视,更重要的是,它巩固和进一步发展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成果,开启了读者的反思意识。从此,“反思”意识贯穿整个新时期文学,成为新时期文学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5、王蒙的小说创作与“意识流”小说 1)王蒙简介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1934年生于北京,我国当代才华横溢的作家,曾任人民文学主编和文化部部长。其创作活动自50年代始,贯穿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文坛,是当代文坛最富创新精神和创作活力的

    24、作家之一。作品多,影响大。王蒙曾四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提名信中曾这样评价王蒙:“王蒙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伟大作家、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作家。他在近五十年的文学创作历程中,创作六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近百部小说、散文、诗歌和学术著作,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多次荣获中国国家级文学大奖和意大利、日本等国的国际性文学大奖。他的巨大的文学成就不仅包括他与生俱来永不停止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还包括他通过作品所洋溢出来的联系时代、关注社会和人生的人文情怀和生命之火。他个人不平凡的经历、卓越的才华、敏锐的思维、过人的思辨力、洞察力和艺术创造力,加上他惊人的毅力和勤

    25、奋,还有宽容大度、善于自我调整的文化性格,共同造就了他成为一代文化大家和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家。”王蒙的小说创作,以“文革”为界,典型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是50年的小说创作,后一个时期是新时期的小说创作。2)50年代的创作A、50年代,王蒙是一个少年布尔什维克,14岁入党,与政治上的早熟一样,王蒙在艺术上也呈现出了早熟的态势。在1953年19岁的时候,开始构思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9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成名作、代表作之一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赢得了巨大的声誉。王蒙正式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1955年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短篇小豆儿。B、青春万岁:1953年11月动笔,1955年3

    26、月完成,1956年9月定稿,同年曾在北京日报文汇报和光明日报连载和选载。1979年由“人文”出版,81年被评为全国首届中学生“我所喜爱的十本书”之一,1983年由张弦编剧拍成电影。小说以北京女子七中(女子中学高三班)为生活原型,表现50年代青年人的欢乐与苦闷、友谊和爱情以及对新生活的追求和可贵的献身精神,塑造了一群“少年布尔什维克”的形象。这是一首革命和青春的赞歌,典型地体现了50年代火热、乐观、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作品主要塑造了郑波、杨蔷云、袁新枝等一批有理想、有抱负、有强烈的上进心的中学生形象。开篇“序诗”:“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

    27、织你们。/”“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惊奇,/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C、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受“双百”方针影响而创作,发表后曾引起长达四个月的广泛争论,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作者的主观意图是表现年轻的共产党员和社会消极现象之间的冲突,但客观上起到了揭露和批判官僚主义的作用。主要成就是塑造了官僚主义者刘世吾的形象,并对他的官僚主义作风的形成进行了深刻地解剖。这部小说因为在题材、主题和人物描写上具有开拓性、开放性、丰富性与深刻性的特征,成为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短篇小说之一,为50年代中国文学开辟了新生面,提供

    28、了政治小说的新范例。在20世纪末,曾入选“20世纪华文文学100强”。D、这两篇小说,都典型地体现出王蒙早期创作的特点:革命革命加青春加青春。前者侧重赞颂,后者转向批判,热烈中融合着冷峻,纯真中多几分复杂。E、因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1958年王蒙被补划为“右派”,下放劳动改造5年,1963年摘帽后携家去新疆,直到1979年重回北京。新疆16年的特殊的经历,不仅给王蒙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而且形成了他幽默风趣的风格和嬉笑怒骂皆文章的特殊文体。从此,他以“故国八千里,风雨三十年”为创作对象,进入了创作力最为旺盛壮观的一个时期。3)、新时期小说创作 王蒙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大体分为四个时期。A、艺术

    29、复归时期。1978至1979年,主要作品有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说客盈门等。这些作品内容上揭露了“四人帮”残暴统治下真理与谬误的颠倒、描写了人们灵魂的被污损与扭曲,展示了人民悲欢离合的命运,讴歌了在浓重的黑暗中不可遏制的蓬勃向上的光明力量。风格上基本保持了五十年代的小说特色,严格地实践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B、意识流小说时期。1979至1980年,王蒙连续创作了被称为“集束手榴弹”的六篇小说中篇布礼 蝴蝶,短篇春之声夜的眼海的梦风筝飘带,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复杂感受和深入思考。最成功之处在于在这些小说中,他对小说的叙事艺术率先进行了大胆探索,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全新

    30、的艺术境界。这些作品的问世,标志着王蒙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C、艺术“杂色”时期。从1982年发表相见时难开始,王蒙的小说进入了艺术“杂色”阶段,也即多元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广泛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进行小说创作,艺术之笔婉如“多面、多棱、多色的艺术旋转柱”,写出了一批风格各异、色调不同的小说作品,体现出了王蒙对艺术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其中,具有象征意蕴的坚硬的稀粥、冬天的话题,文化小说活动变人形、相见时难,手法颇为怪异的铃的闪、致“爱丽斯”、来劲等,是较为突出的。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1989年2月,王蒙卸任文化部部长。同时也是王蒙政治上最风光的一个时期。D、“季节系列”时期

    31、。进入90年代后,王蒙无官一身轻,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等“季节系列”长篇小说。在这些小说中,他以钱文、萧连甲等知识分子建国以来的命运沉浮为描写对象,反思了当代历史,描画了一幅生动的社会政治历史图画,为当代中国的前进步伐留下了鲜明的印痕。在这四部作品中,作者采用历史意识和当前意识相结合的方法写作,透露出了冷静的反思色彩。另外,作品还带有鲜明的自我体验性质。语言带有更加鲜明的狂欢色彩,有人称之为语言“浪涌”现象。“季节系列”小说赢得了很高的社会评价,被人称之为当代社会历史的“活化石”。王蒙新时期的创作特征总得可概括为“寻找我自己,寻找

    32、我自己,信念加沉思。信念加沉思。”4)王蒙的意识流小说 A、意识流小说的内涵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其哲学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a、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的意识流的概念。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种复杂的意识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b、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的心理时间的概念,心里时

    33、间概念发展了这种时间感。c、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概念,潜意识是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这些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B、意识流小说的主要特点 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它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其特点是:a、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形成了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的自由结构。b、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而是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任何故事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的转换,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

    34、系。c、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d、最常见的意识流小说结构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e、“意识流”小说描述的焦点是人物的主观感受主观感受,而不是外部的客观现实客观现实。因此它主张直接记录人物意识流动的轨迹,“把变化多端、无人知晓、不受限制的精神表现出来”。C、意识流小说的主要艺术技巧 a、独白。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讲述故事(包括直接的内心独白,即主人公袒露内心的自我表白;间接的内心独白,即由作者代替主人公表现他的感觉、心理、幻想、意念活动等)b、联想、想象。c、语言的狂欢化

    35、和跳跃性。例春之声:自由市场、百货公司、香港电子石英表、豫剧片卷席筒、羊肉泡馍、醪糟蛋花、三接头皮鞋、三片瓦帽子、包产到组、收购大葱、中医治癌、差额选举、结婚筵席 D、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叙事小说的叙事区别在于:传统叙事小说是事实性叙事,读者们好象面对小说家而坐,听他讲故事。小说家坐在窗边眺望,将他所见的逐一传达给我们听。由于他是唯一坐在窗边的人,又善于讲故事,我们只能洗耳恭听,别无他法。意识流小说却有不同,它是亲历性叙述,小说家可以把我们安置在窗边,使我们自己也可以向窗外眺望,而且由于他的安排,我们有时好似身历其境,像做梦一样。我们不但是旁观者,而且也是亲身演出者,我们不但进入书中一个角色的意识

    36、与头脑,而且也可以同时进入好几个角色的内心。初尝这种经验时有心惊肉跳之感,作者的技巧越是精彩,对读者的触动也越大。E、蝴蝶与春之声简析 春之声写的是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在80年代第一春出国考察回来后乘坐火车返回阔别多年的家乡时沿途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通过所见所闻和联想想象,艺术地描绘了一辆具有中国特点的时代列车,在80年代昂扬奋进的雄姿,歌颂了祖国和人民,也表现了拨乱反正后我们的生活中开始出现的辞旧迎新的转机。整篇作品就象一曲繁弦急管的交响乐,回荡着一曲“春之声”的主旋律。通篇用意识流手法写成,为读者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境界。蝴蝶也是一部用意识流写成的小说,通过老干部张思远在两天一夜时间里的意

    37、识流动,一方面重新审视了自己一生“庄生梦蝶”式的命运,另一方面反思了党和群众的关系。F、王蒙的意识流小说与西方的意识流小说的不同:王蒙的意识流离西方的真正的意识流距离较远,它基本上只是一种意识的合意识的合理流动理流动,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常用的心理独白或心理活动还有较多的关联。这种意识是理性的,从一处跳到另一处都有明显或潜在的逻辑关系。而且,意识流只是一种具体的小说写作技巧,而不是像真正的意识流小说那样是用意识流作为一种整体性的创作原则来组织全篇。在春之声中,情节是有头有尾的,还是有人物,有故事,有起承转合,符合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a、前者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论的反映论,后者的哲学基础是弗洛伊德的精

    38、神分析学说;b、前者贯穿着坚定的革命信仰,后者主张反理性主义,充满了扑朔迷离、荒诞不经、玄妙莫测的神秘感和虚无感;c、前者作家不时介入小说发议论,摒弃了无情节、无意识的写法,后者主张作家完全“退出小说”。因而,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有着一种东方的澄明或澄彻,脉络清楚、风格明朗,是王蒙式的“东方意识流”,符合“东方美学”要求:单纯、明朗、不繁芜、不晦涩。G、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对当代小说创作的突破与贡献 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对中国当代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模式有了较大的突破。这种突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它们打破了现实主义小说以顺时序为主体的叙述时间模式,打破了空间的常态的逻辑关系,采用了时间交错、空间交错的时

    39、空叙述模式。其二,与时空模式相适应,改变了现实主义小说以“情节性格”为主体的叙述结构模式,采取了以“心理感觉”为主体的叙述结构模式,小说不再以塑造人物性格为中心目的,而在于表现人物的心理感觉。其三,小说的内容组合方式也不再是依靠故事情节间的因果关系,而依赖心理联想和意识流动。王蒙的这一艺术探索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它打破了现实主义小说一统天下的格局,使小说创作中出现了现代主义的成分。从此,中国当代小说在艺术手法上走出了长期自我封闭的局面,开始与西方现代派小说全面接轨。因此,王蒙在新时期初期被誉作是“吃螃蟹的人”,“充满自信的艺术探险家”。5)坚硬的稀粥的象征意义(1989年2月,引发剧烈的争

    40、论,“稀粥年”)放权时代;西化时代;自由时代;回归时代。被认为映射改革 6)活动变人形分析 活动变人形是王蒙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长篇小说。王蒙称这部作品“有自己非常刻骨铭心的经验”,是他“写得最痛苦的作品”。小说写的是一个有过留学经历和解放区经历的知识分子倪吾诚失败的一生。(姜赵氏、静珍、静宜)倪吾诚是一个在中西方文化夹缝中找不到出路的“多余人”的形象。小说这样评价他的一生:“他一生追求光荣,但只给自己和别人带来过耻辱。他一生追求幸福,但只给自己和别人带来过痛苦。他一生追求爱情,但只给自己和别人带来过怨毒。”倪吾诚又是一个有着诸多劣根性的中国文人形象,中国文人的劣根性在他身上暴露无遗,有理想却无

    41、责任感,放任自己却苛求他人,好空谈,怨天尤人。倪吾诚的悲剧命运是由他的悲剧性格造成的。倪吾诚的悲剧性格在于,这个表面上看来已经全盘西化了的人物,已经现代化了的人物,本质上仍然因袭着旧时代的所有劣根性,“骨子里充满了碱性地地主的奴性的骨髓”,“重实惠、重享乐,而轻道义、轻廉耻。”“有求实利之心却无谋实利之术”。中国现代文学中鲁迅、钱钟书都曾对中国文人进行过精彩的描绘,但倪吾诚这个人物是王蒙独特的发现,他的悲剧反映了在东西方文化大交汇大冲撞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精神抉择的悲剧。他的典型意义在于,回答了80年代中期一部分人天真而幼稚的想法:认为中国只要引进了西方文化,中国的现实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活动

    42、变人形在艺术上也是一部经得起推敲的作品,王蒙为了表达自己对人生与生活的思考,进行了多方面的艺术探索。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语言情绪化。如在小说叙写倪吾诚的经历时,突然插上了这样一段话:“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文学是火热的。文学是寂寞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段抒情,既是作者的内心独白,又是倪吾诚的真实写照。第二,立意寓言化,即作品具有丰富的象征含义。小说题目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寓言意味,象征着人的变态之意。作品中的倪吾诚、姜静珍、姜静宜、姜赵氏等人,都属于变态人物,是实际生活中的“活动变人形”。第三,结构心理化,即带有“意识

    43、流”特征。从情节上看,小说写了倪吾诚同妻子、岳母、妻姐之间的明争暗斗,但实际上,小说并没有被这个故事所束缚,而是依据人物和作家心理的发展逻辑对小说进行了重新组合,形成了一种既有一定的线索可以追寻又随意自由的结构形态,拓展了小说的空间,包容了比情节小说更多的思想内容。第四,表现手法多样化,即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于一炉,表现出了一种眼花缭乱的特征。时空上,过去和现在交织,中国和外国穿插,变换频繁;叙述上,你、我、他三种人称交互式用,展现了多种人生视角;结构上,传统的情节结构和“意识流”结构交相辉映,使故事变化莫测;整体氛围营造上,既透露出了象征色彩,又体现出了“黑色幽默”意识。高晓声的小说创作与“国

    44、民性”问题 高晓声(19281999),江苏武进人。出身于文化农民家庭,自小受到曾任乡村语文教员的父亲的熏陶,较早地接受了传统文化洗礼。1949年考入苏南新闻专科学校学习,毕业后曾在苏南文联、江苏省文化局工作。5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短篇小说解约、不幸曾在读者中产生过一定的影响。1957年,因与方之、陆文夫等人组织文学社团“探求者”,被错误划成右派,遣送回乡劳动改造。粉碎“四人帮”后,他连续发表了很多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作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系列小说”。李顺大造屋曾获得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陈奂生上城获得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45、总的来说,高晓声重返文坛以后的小说创作坚持了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以深刻的“探求者”的眼光,展现了农民的命运,表现出了清醒、冷峻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反思色彩。被誉为是继鲁迅、赵树理之后,又一个致力于刻画“国民性”的作家。李顺大造屋写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历经30年才终于造起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屋的辛酸故事,反思了建国后风云变幻的农村政策对农民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其中,对李顺大身上体现出来的民族劣根性进行了有利的揭示。不辨是非,盲目愚忠,“跟跟派”,“蹲蹲派”“陈奂生系列”小说“陈奂生系列”小说 是以农民陈奂生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主要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种

    46、田大户和陈奂生出国七个中短篇小说。以改革开放前后的农村生活现实为依据,写了农民在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变迁。其中,陈奂生上城最为优秀。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塑造了陈奂生这样一个带有鲜明的国民性性格的农民形象。一方面,他纯朴、节俭、勤劳、务实,为人诚实而又固执,具有异乎寻常的忍耐力和宽容心。如虽备受磨难、屈辱,但对党对社会主义始终坚信不移,对党在农村工作中的失误也始终抱谅解态度。这是中国农民的传统美德。但另一方面,他又因袭着农民几千年的精神负担,有着阿Q式的奴性和自卑感,不仅目光短浅,容易满足,习惯于逆来顺受,善于用精神胜利法来满足自己,而且有时还很自私、狭隘,具有相当大的破坏性。高晓声小

    47、说的创作特色:结构上,情节为主,带有“意识流”时空跳跃的特色语言上,富于幽默感和反讽色彩人物刻画上,运用典型细节、个性化语言和行动、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段进行刻画张贤亮的小说创作与知识分子改造张贤亮(1936),祖籍江苏盱眙,生于南京。1955年中专毕业后到甘肃工作。1957年因发表抒情诗大风歌被打成“右派”,旋即下放到宁夏银川市南梁农场当农工,从此开始了人生磨难。在其后直到“文革”结束的22年的时间里,他在不断地劳动改造、管制中生活,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文革”结束后,被平反昭雪,重新发表文学作品。张贤亮的作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社会经验类小说,如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肖尔布拉克、河的子孙,长篇小说男人

    48、的风格等;另一类是自我人生经验类小说,如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初吻、长篇小说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等。两相比较,自我经验类小说更为突出。在自我经验类小说中,他总是从自己的人生磨难出发,试图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解释一个生活中的重大命题知识分子在与体力劳动者的接触中,以及在他自身的劳动过程中所引起的一系列心灵变化,究竟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思考和表现当代知识分子在建国后所走过的一段不平坦的生活道路。所以,他的小说被人们形象地誉为是反映当代知识分子的改造史和命运史。现在,张贤良在银川经营西部影视城。“两座废墟经艺术加工变瑰宝,一片荒凉有文化装点成奇观。”灵与肉是张贤亮最早引起人们关注的一

    49、部作品,后被改编成电影牧马人。小说描写了一个受到20多年社会冷遇的右派许灵均在灵与肉的磨难中灵魂得以升华的故事,歌颂了具有强大感召力量的劳动和劳动人民。(李秀芝、清清、许景由)灵与肉出现在“伤痕文学”滥觞时期,但小说没有写悲剧,而是着重思考和表现“伤痕”中那些使人奋进的美好的因素,以唤起读者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这是作品成功的地方。中篇小说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张贤亮总题为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中的两部(计划写9部,只完成了3部,另一是初吻),写了一个叫章永璘的知识分子在长达20多年中的生活磨难,反映了一个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有过朦胧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青年,在经历一系列磨难后,最终蜕

    50、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艰难历程。绿化树写的是60年代的一段生活经历,主要从“食的饥饿”的角度写章永璘的蜕变(马缨花、海喜喜、谢队长);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写的是“文革”后期一段生活经历,主要是从“性的饥饿”的角度写章永璘的变化,如何由“人”变成“非人”(废人)、而又有“非人”变成“人”(黄香久)。“严肃的性小说”由于张贤亮自青年时代就生活在大西北,对大西北的风土人情了解深刻,而他的小说又往往写的是大西北,所以小说具有浓郁的大西北情调。同时由于张贤亮总是试图思考一些重大问题,所以小说具有强烈的理性思辨色彩。第三,小说对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的形象刻画比较成功。缺陷是有“才子落难,佳人搭救”的情节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14伤痕小说和反思小说讲解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9537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