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斌-教师发展中心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郭富斌-教师发展中心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郭富斌 教师 发展 中心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历史教学主题设计的认知与策略陕西省西安中学郭富斌一、历史教学设计主题的认知1、历史教学主题设计的价值(1)教学主题决定了教育价值的效能(2)教学主题决定了教学目标的侧重(3)教学主题决定了教学流程的结构(4)教学主题决定了教学资源的取舍(5)教学主题决定了教学活动的组织2、历史教学主题设计的特征(1)教学主题有厚重的历史感(2)教学主题有鲜明的时代感(3)教学主题有强烈的价值感(4)教学主题有自觉的服务感3、历史教学主题设计的问题(1)教学主题缺失 缺乏主题意识(2)教学主题偏离 缺乏方法策略(3)教学主题杂乱 缺乏清晰概念4、历史教学主题设计的原则 一节课一个中心二、历史教学主题设计的路径1
2、、从历史学科的课程性质出发n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经济模块单元主题从权力经济到市场经济n第一单元 权力支配的农耕文明n第
3、二单元 市场导向的工业经济n第三单元 计划市场撞击的世界n第四单元 计划市场转换的中国n第五单元 市场统领经济的世界第1课农耕时代的生存模式 汗水浸泡的精耕细作第2课农耕时代的生存依托 迷雾重重的土地制度 第3课 农耕时代的生存空间 水平迁移的经济重心第4课农耕时代的生存高度 高开低走的中国制造第5课农耕时代的生存质量 两极之间的商业生活第6课农耕时代的生存瓶颈 世界视野中的古代经济第1课农耕时代的生存模式汗水浸泡的精耕细作主讲教师:郭富斌岳麓历史必修二第1课一、生存方式的转型:从采集渔猎到种植畜牧二、生存工具的改进:从刀耕火种到铁器牛耕三、生存条件的改善:从天降甘露到人工灌溉四、生存组织的变
4、化: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五、生存状态的管窥:从诗意田园到生活现场n陶渊明桃花源记n王维桃源行n刘禹锡游桃源诗一百韵n韩愈桃源图n张旭桃花溪n王安石桃源行仇英桃源仙境图五、生存状态的管窥:从诗意田园到生活现场苏轼:浣溪沙n软草平莎过雨新n轻沙走马路无尘n何时收拾耦耕身n日暖桑麻光似泼n风来蒿艾气如薰n使君元是此中人李绅悯农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落后性简单的生产工具、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战国亩产量79.41斤西汉初年93.68斤汉武帝时期117.11斤1938年115斤1949年130斤 王家范
5、“农家最勤,习以为常至有终岁之劳,无一朝之余,苟免公私之扰,则自以为幸。”宋如兰、孙星衍 “上冬来早晨吃米粥,可以不用饼。有大麦炒熟拌得一吃,午刻做些面食,有余的麦,还能粜了使钱。”杨秀元农言著实 “久被凋残,极目荒凉民间食餍糟糠,面多菜色;寒冬风雨,体无完衣。”郯城知县黄六鸿脆弱性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16271696年大荒者8年中荒者10多年无荒者仅3年23任知县或代理知县白日之强盗百姓之仇敌姚廷遴历年记农耕时代的生存依托迷雾重重的土地制度主讲教师:郭富斌教科书中的土地制度一、土地管理制度的演变二、土地占有方式的变化三、土地经营方式的发展备受质疑的土地制度一、备受质疑的土地私有制说二、
6、经不起推敲的土地兼并说三、缺乏整体观念的研究方法四、服务革命的研究价值取向 主讲教师:郭富斌主讲教师:郭富斌农耕时代的生存空间 水平迁移的经济重心一、皇天厚土的黄河吟 黄河流域重心期(中唐以前)二、哀婉凄惨的流浪歌 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杠杆)三、主调未变的江南曲 经济重心的南移(两宋)主讲教师:郭富斌高一历史农耕时代的生存高度高开低走的中国制造一、中国制造的历史高度 三千年来的三大名片二、中国制造的生产机制 远离市场的手工生产三、中国制造的历史落差 留在记忆的昨日辉煌农耕时代的生存质量两极之间的商业生活主讲教师:郭富斌一、源远流长的商业国度1、高度发达的商业活动(1)商人的职业化:从国号到职业(
7、2)媒介的货币化:从易物到纸币(3)市场的普及化:从都市到市镇(4)经营的团体化:从商人到商帮 2、能量巨大的商人群体(1)改变国运的政治能量(2)呼风唤雨的经济能量 (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清叶梦珠阅世编(3)锦衣玉食的日常生活西门庆的早餐食谱 两个小廝放桌儿,拿粥來吃;就是四個咸食,十样小菜儿,四碗炖烂,一碗蹄子,一碗鸽子雏儿,一碗春不老蒸乳饼,一碗馄饨鸡儿,银廂瓯儿,粳米投着各样榛松、栗子、果仁、梅桂、白糖粥儿。金瓶梅词话第22回 严嵩家的筷子:金筷2双,镶金牙筷1110双,镶银牙筷10
8、09双,象牙筷269双,玳瑁筷10双,乌木筷6891双,斑竹筷5931双,漆筷9510双。“今则服舍违式,婚宴无节,白屋之家,侈僭无忌。”顾起元客座赘语3、中国特色的商业智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范蠡“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白圭亲兄弟,明算账碗对碗,篮对篮 宁波商人4、繁花似锦的古代城市设亭楼建门墙设机构汉代画像砖汉代画像砖“市市”的结构图的结构图二、命运多舛的商业经济 1、从属于自然经济的商业 2、依附于政治势力的城市 “中国封建社会城市的中心是衙门,西方城市的中心是市场”。胡如雷中国封建
9、社会形态研究(3)生活于社会边缘的商人汉代: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汉唐: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不得为官明代:明太祖规定农民可以穿细纱绢、布,商 贾之家只能穿布,农民之家有一人经商,也不允许穿细纱“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4)汇聚于权贵集团的财富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50人中的中国人 成吉思汗、忽必烈、郑和、刘瑾、伍秉鉴和宋子文。2001年亚洲华尔街日报n严世藩的嘉靖富豪排行榜 所谓十七家者,己与蜀王、黔公、太监黄忠、黄锦及成公、魏公、陆都督炳,又京师有张二锦衣者,太监永之侄也。山西三姓,徽州二姓,与土官贵州安宣慰。积赀满五十万以上,方居首等。前是无锡有邹望者将百万,安国者过五十万
10、。今吴兴董尚书家过百万,嘉兴项氏将百万,项之金银古玩实胜董,田宅典库赀产不如耳。大珰冯保、张宏家赀皆值二百万以上。武清李侯当亦过百万矣。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起,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余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王王 瑶瑶(第一代)(第一代)王崇义王崇义(第二代)(第二代)沈沈 江江(大姐夫)(大姐夫)首辅:张四维首辅:张四维(外(外 甥)甥)王崇古王崇古(三(三 弟)弟)刑部主事刑部主事兵部右侍郎兵部
11、右侍郎宣大总督宣大总督兵部尚书杨兵部尚书杨溥溥内阁大臣马内阁大臣马向向弥弥富商李氏富商李氏富商范氏富商范氏姻姻亲亲 商人是这个世界上变化的起点。马克思农耕时代的生存瓶颈世界视野中的古代经济主讲教师:郭富斌岳麓高中历史必修二第6课n自转的中国:人口的王国与白银的世界n公转的世界:井底的中国与井外的世界n历史的魔咒:往复的中国与求索的世界n记忆的烙印:传统的中国与观念的世界 经济思想中的管制与放任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1、政策因素 “一个政府同另一个政府的最大不同,在于市场取代政府或政府取代市场的程度。”美 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
12、济制度(1)重农抑商重农抑商的原因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产复,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吕氏春秋 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大清会典事例 “对商业现象的鄙视,对市场秩序的厌恶,并非全都来自认识论、方法论、理性和科学的问题,还有一种更晦暗不明的反感。一个贱买贵卖的人本质上就是不诚实的。财富的增加散发着一股子妖邪之气。对生意人的仇视,尤其是史官的仇视,就像有记录的历史一样古老。”哈耶克致命的自负 “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卖的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
13、,在鸡肚中塞沙,在猪肉、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或家谱,胡要价格等等,伪字随处可见。这股歪风,在经济发达、商业文化最耀眼的苏州、杭州,反而有“大风吹倒梧桐树”之势。人们形容杭州的不少商品弄虚作假是“杭州风,一把葱,花簇簇,里头空。”王春瑜明清史散论重农抑商的路径n土地:政府强制分配VS民众自由买卖n资源:政府控制专卖VS民众自由经营n金融:政府统一官铸VS民众私自铸造n流通:政府控制经营VS民间自主运营重农抑商的典型从盐铁官营到稀缺资源控制n春秋:盐铁官营起始化n汉代:盐铁官营体系化n宋代:特许经营扩大化n明清:特许经营制度化 “中国的统治术中有诈术的成分在里面。”陈寅恪官商的路径n以公款作资本n
14、以公物作商品或商品原料n以官船贩运n利用公家劳动力n借势贱买贱卖或加以垄断n逃税仝汉昇中国经济史研究(重农抑商)政策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 吴慧中国古代商业 商人的路径 “不贿赂当事的就搞不到商品,不攀附权贵就得不到市场,不打通关节就躲不过重税。”秦晖狂想曲与田园诗 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元稹估客乐 工商资本的出路n奢侈消费n交通权贵n购买土地n放高利贷n囤积钱币 刘玉峰 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其消费品格具有“啬俭奢靡二律背反”的悖论:争奇斗富,“穷极华靡”。其巨额利润花费大致有四:官场消费;科举消费;社会公益消费;转向投资:购
15、置田产。王家范 农民的命运n秦:“上农除末”而农不堪命n汉:“法律尊农夫,农夫已贫贱”n明:“享我农师”与凤阳花鼓(2)闭关政策 “十七世纪的晚明和清初,中国政府就以握有超越一切的真理之名行使权力,限制人们在所有生活领域中的追求。在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中,中国也宣称,他在走自己的道路。”史景迁追寻现代中国商品不能越过边界,士兵就要越过边界2、体制因素 说明清时代的中国历史是停滞的,不符合事实;说明清时代的中国走向西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不符合逻辑明代中国不仅是一个国家体系,而且是一个文化、文明体系,所以,它的演变具有自己的逻辑。换句话说,由于中国在文化与文明传统意义上是自成体系的,它的历史演变趋势中也
16、就含有与其他社会体系不同的可能性。赵轶峰明代的变迁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度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 不需要市场的“商品”“出现在明初财政上的棉花、棉布”自洪武年间起,王朝政府充当了一个特殊的、长期被忽略的棉花、棉布消费的“大主顾”。最初政府还是直接通过赋役途径征派。此时棉花、棉布大多数还保持着“实物征调”的古老形式,与市场经济没有发生多大的关联。西岛定生中国经济史研究 “假性商品经济”在中国传统社会历史上,即使以商品经济最为活跃的苏松嘉湖地区而言这种投入市场的商品多半是基于赋役、地租的原因而被动产生的,假性成份居多,穷于应对。直至近代以前,也仍长期徘徊于“中世纪”状态,看不出有新的希望曙光,根
17、子即在国家强控下,颇多假性商品经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我们有些侈谈什么中国也可以从内部自然生长出资本主义来的人们,忘掉资本主义并不纯粹是一种经济现象,它也是一种法权体系。法权体系是上层建筑。并不是只有经济基础才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能使什么样的经济结构生长出来或生产不出来。资本主义是从希腊罗马文明产印度、中国、波斯、阿拉伯、东正教文明都没有产生出来资本主义,这并不是偶然的。生出来,应该承认,马克思生长于希腊罗马文明中,他所认真考察过的,也只有这个文明。”顾准文集 “在中国,商人和银行家不能在受法律保护和受国家鼓励的公共事业中进行投资政治等级能够压倒其他一切等级。每当资本主义利用机遇有所发
18、展时,总是要被极权主义拉回原地。”布罗代尔资本主义论丛 “自朕有天下以来,存心抚养百姓无有所科差,人人皆得营生,守其资财,即朕所赐。”唐太宗 “身体发肤尽归于圣育,衣服饮食悉自于皇恩。”柳宗元 “小人是老相公的子民,这蝼蚁之命,都出老相公所赐。”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麻衣病嫠血濡足,负携八雏路旁哭。穷腊惨栗天雨霜,身无完裙居无屋。自言近市有数椽,太翁所搆垂百年,中停双槥未满七,府贴疾下如奔弦。节度爱民修市政,要使比户成殷阗,袖出图样指且画,剋期改作无迁延。悬丝十命但恃粥,力单弗任惟哀怜。吏言称贷岂无路,敢以巧语干大权,不然官家为汝办,率比旁舍还租钱。出门十步九回顾,月黑风凄何处路,只愁又作
19、流民看,明朝捉收官里去。市中华屋连如云,哀丝豪竹何纷纷,游人争说市政好,不见街头屋主人。梁启超拆屋行四、记忆的烙印 传统的中国与观念的世界n平均主义的分配观n重本抑末的产业观n重义轻利的价值观n崇俭黜奢的消费观n国家控制的财富观n政治主导的贸易观2、从历史学科课程目标出发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第13课 交通与通讯变化中国近现代生活生活的变迁(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及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主题:中西合璧、文明开化西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主讲教师:郭富斌岳麓版必修二第12课 鲁迅风波 七斤慢慢地抬起
20、头来,叹一口气说,“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嫂呆了一刻,忽而恍然大悟的道,“这可好了,这不是又要皇恩大赦了么!”七斤又叹一口气,说,“我没有辫子。”“皇帝要辫子么?”“皇帝要辫子。”一、“断发易服”1、留辫子与剪辫子 (赵七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七斤嫂眼睛好,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n江山易主的“剃”满族男子剃发留辫:女真族的风俗习惯 在战争中剃发留辫:逐渐成为征服标志 被征服汉人的剃发:皇太极起成为制度 清兵见未剃发者便杀,名曰“捉剃头”明兵见已剃发者便杀,名曰“看
21、光颈”李自成余部因剃发问题降清复叛 台湾郑氏因剃发问题使谈判告吹 吴三桂用束发号召而得民众拥护12/7/2022n揭竿而叛的“蓄”太平军的第一道公告:“蓄发令”民众再一次因辫发问题而夹杂在不同的政治势力之间 往来于两类地区的商人,交费后领取剃头准许证,可以剃发 强令蓄发主要是出于政治的目的,是以蓄发取代辫发来挑战清朝政权的一种政治手段n迈向近代的“清辫子由三股头发编结而成,被附会为剪”“三纲”。长褂扣一般用五粒,被拟为“五常”留学生剪辫子:受西方文明影响 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子的嘲笑,纷纷剪辫易服。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成为一大罪状。刘志琴服饰变迁 维新派剪辫子:
22、破除旧俗、社会启蒙、强国强种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愿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垂辫既易污衣,梳刮又费时,为外人指笑。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出入不便,去之无损,留之反劳。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n革命者剪辫子:激发人民投入反清革命的有力手段 “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一朝除去,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民国政府:剪辫通令剪辫处往往还有一告示牌:“今日剪辫者奖酱肉面一碗。”习惯、迷信、对政局不了解 2、洋装与国服 及经光绪甲午、庚子之役、外患迭乘、
23、朝政变更、衣饰起居,因而皆改革旧制,短袍窄袖,好为武装,新奇自喜,自是而日益加甚矣。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 西装由于具有适体、潇洒、便于配领带等饰件的特点,自民国初年便开始在社会上日益流行,并且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五四以来中国服饰的演变 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观棋道人京华俗咏n穿着什么走出去 叶小文 在清一色穿着西装的国际场合,中华民族竟然没有自己的服装!n庄重的中山装 n婉约的旗袍 胡 月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是人类的第二张皮肤,人类通过服装系统来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以及自身身份的认同和自信。越是在全球化的状态下,越是需要民族身份认同和身份辨异。”新民周刊 “黄帝、尧、舜垂衣
24、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易.系辞下 深衣是何等服装?这是上古流行的长袍,“深”者意为有深刻的含意,如其形制:长袍,有上衣下裳相连,象征二极;上衣象天为玄色,裳在下为黄色,天地玄黄取之乾坤;上装用4幅布,喻为四季,下裳有12幅是12个月,这是“法天”;领口是交领,直角相交表示“地道方正”;背有中缝,象征“人道正直”;袖长而广,伸展如圆规,是为“天道融和”;腰系大带,以作权衡;整个造型上宽下收,因为上是阳下是阴。穿着深衣要有五项规则:即规、矩、绳、权、衡。这种幅巾缙带,宽袖大袍,穿在身上,要求行为进退有仪,稳重迟缓,以顺应天时地势人和。刘志琴国学何须时尚化 从“汉服运动”说起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
25、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其二,门襟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统一大义中山装的蓝本:之一:南洋华侨的企领(立领)便服之二:军便服之三:日式校服和日式的陆军士官制服 五族共和(辛亥革命)之后,全国妇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清朝,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她们初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现在要紧的是,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线勾出 张爱玲更衣记“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