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长征与长征精神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94384
  • 上传时间:2023-02-16
  • 格式:PPT
  • 页数:26
  • 大小:10.4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长征与长征精神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长征 精神 课件
    资源描述:

    1、3四川富顺四川富顺 曾旭曾旭1关于“长征”一词的由来与落脚点1(1)“长征长征”一词的由来一词的由来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突围转移时,并未使用“长征”一词,当时的说法是“转移”、“突围”、“西征”。0101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李富春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指出:“我工农红军从江西转移作战地区,长征到川贵边地域”真正用真正用“长征长征”一词称呼红一方面军战略大转移的:一词称呼红一方面军战略大转移的:02021935年5月22日,红军总司令朱德于冕宁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

    2、。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2关于“长征”一词的由来与落脚点1(2)共有几支部队参加长征?)共有几支部队参加长征?0101第一支部队: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出发时间:1934年10月出发地点:江西瑞金、福建长汀到达时间: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行程:超过两万五千里0202第二支部队:红二、红六军团(后合编为红二方面军)出发时间:1935年11月出发地点:湖南桑植刘家坪到达时间:1936年10月22日到达宁夏将台堡行程:两万余里3关于“长征”一词的由来与落脚点1(2)共有几支部队参加长征?)共有几支部队参加长征?0303第三支部队:红四方面军出发时间:1935年5月出发地点:由四

    3、川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到达时间: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行程:一万余里0404第四支部队:红二十五军出发时间:1934年11月出发地点: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到达时间:1935年9月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行程:将近一万里4关于“长征”一词的由来与落脚点1(3)关于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关于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时间:1936年10月9日红一、红二方面军会师时间:1936年10月22日因此,因此,红军长征时间严格说来是红军长征时间严格说来是1934年年10月月1936年年10月,整整两年。月,整整两年。各路红军长征总里程数:各路红军长征总里程数:红一方面军:2.5万余里红二方面

    4、军:2万余里红四方面军:1万余里红二十五军:近1万里5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大半个中国,一路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长征唤醒了中国的千百万民众,给予了他们世代从未有过的向往和希望自世界近代文明的潮流猛烈地冲击了这个东方大国之后,生活在中国社会最底层的赤贫的农民、手工业者、失业的产业工人从共产党人的宣传中懂得了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世间可以有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于是,当那面画着镰刀斧头的红旗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他们第一次知道了知道了共产党人所领导的革命和工农红军所进行的征战可以改变世间的一切不公。他们

    5、随手抓起身边的锄头、铁锤甚至仅仅只是一根木棍,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跟随着那面红旗一路远去,他们坚信这条道路的尽头就是劳苦大众千百年来所梦想的中国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走向一个崭新的中国的启程。长征属于人类历史上这样一种事件:即使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依旧被世人追寻不已。红军何以要忍受疲惫、劳顿和生存条件的匮乏,行走在这条蜿蜒于崇山峻岭和急流险滩的路途上?在地球的另一端,曾出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于1981年秋天宣布,他要来中国进行一次“沿着长征路线”的跋涉。他来了,带着他的全家走上了一九三四年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路。当这位西方政治家走到大渡河渡口的悬崖边时,他被这条湍急的河流和两岸险峻的崖壁震

    6、惊了,他被三万多中国工农红军在十几万国民党军的追堵中渡过这条大河的壮举震惊了。布热津斯基后来说:“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而言,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它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长征是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政治界线的人类精神的丰碑。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持有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读懂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

    7、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上路,走过那千山万水,感受那风霜雨雪,认识中国工农红军中杰出的共产党人和行进在这支队伍中的伟大的红军士兵。63长征的出发:从国家的长征到军队的长长征的出发:从国家的长征到军队的长征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

    8、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78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长征路线图9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长征路线图101 1、长征准备阶段、长征准备阶段(五次反围剿)(五次反围剿)1933年10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动员近100万国民革命军围剿各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要控制地区)在前四次战役中,由于实施毛泽东的运动战方针,国民

    9、政府军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均以撤退告终。在第五次战役中,由于毛泽东失去领导权,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原名秦邦宪)采纳苏联军事顾问李德的建议,放弃过去四次反“围剿”斗争的积极防御方针,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抵抗国民革命军,决定在国民党之前抢先行动,发动所有红军展开全面进攻,并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但中央苏区只有1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数万游击队,在抢先进攻后不久即遭到巨大损失。不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府瑞金的北大门广昌陷落,红军死伤一万余人。11 2 2、血战湘江、血战湘江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第1、3、5、8、9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000余人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

    10、等地被迫开始突围长征。其中1军团19880人,3军团17805人,5军团12168人,8军团10922人,9军团11538人。此外,还有两个独立纵队:军委纵队4695人,中央纵队9853人。经过20多天的作战,红军先后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陈济棠借道协议)(陈济棠借道协议)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企图,于11月20日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25个师的兵力,分五路追剿红军,同时令贵州“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出主力部队到湘黔边界堵截,并手谕前线各部队:“力求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红军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长征中最残酷的一仗:湘江战役。敌人利用宽阔的湘江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前有湘

    11、江拦阻,左有广西军,右有湖南军,后有中央军和广东军阀穷追不舍,处境万分险恶。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惨烈可想而知。红军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损失严重。12 3 3、通道分兵、通道分兵 12月11日,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县城。12日,中革军委临时决定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与会者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和李德。会议着重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问题。李德、博古认为我们依靠二军团的根据地,再加上贺龙和萧克的部队,就可以在广阔的区域向敌人进攻,并在湘黔川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带创建一大片苏区

    12、。毛泽东极力说服博古等主要领导人,建议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他说:应该放弃在长江以南同二军团一起建立苏区的意图,向四川进军,去和四军团会师。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大多数人赞同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但李德、博古仍坚持与二、六军团会合原定计划。这次会议虽然通过了毛泽东的建议,但由于中央领导层中意见不统一,故未能对战略转移的大方向作出决定。会后,中革军委于当日19时半下达了万万火急的我军明十三号继续西进的部署,仍按李德、博古的意见行事,电令一军团之第二师及九军团应向黎平方向前进,相机进占黎平。同时寻机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野战军司令部在13日我军进入贵州动作的部

    13、署指示中指出:我军以迅速脱离桂敌,西入贵州,寻求机动,以便转入北上。14日,野战军司令部给二、六军团的指示重申:我西方野战军已西入黔境,在继续西进中,寻求机动,以便北上。要求活动于常德一带的二、六军团,策应中央红军北上。通道会议研究了军事问题,虽然没有就战略方针的转变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但促进了这个问题的解决,从而为尔后黎平会议决策红军战略计划转变,作了必要的准备。134 4、黎平会议黎平会议 1934年12月18日,党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参加者有:周恩来、博古、毛泽东、陈云、刘少奇、李德等。会议讨论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持会议的周恩来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与会大多数肯

    14、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决议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但政治局认为深入黔西、黔西南及云南地区,对我们是不利的。我们必须用全力争取实现自己的战略决定。决议还指出:在向遵义方向前进时,野战军之动作应坚决消灭阻拦我之黔敌部队。对蒋、湘、桂诸敌,应力争避免大的战斗,但在前进路线上与上述诸敌部队遭遇时,则应打击之,以保证我向指定地区前进。决议

    15、最后说:为着保证这个战略决定之执行,必须反对对于自己力量估计不足之悲观失望的失败情绪,及增长着的游击主义的危险。会议还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便审查黎平会议的决定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14 5 5、猴场会议、猴场会议 黎平会议后,毛泽东参与最高领导层工作。红军在周恩来、朱德的直接领导下,按毛泽东“避实就虚”的正确主张行动,挥戈西进,所向披靡,连克数城。胜利中,广大指战员逐渐认识到“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给红军带来的危害,认识到毛泽东的正确,强烈要求尽快结束“左”倾错误领导,让毛泽东回到红军的领导地位上来。而掌握红军领导权和指挥权的李德、博古置中央政治局

    16、黎平会议决议不顾,仍顽固地坚持北上黔东、再入湘西的计划,提出召开政治局会议重新研究,一路上争吵不休。为此,中共中央在红军到达猴场的当天(31日)下午5时左右至1935年1月1日凌晨,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史称猴场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李富春、李德、博古、伍修权(翻译)。会议通过激烈的争论,再次否定李德等人回头东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错误主张,重申黎平会议决定,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基本结束了“三人团”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权,初步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中枢,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会后,红军遵照会议决定,把撤离苏区以来的消极避战变为积极作战,主动出

    17、击,恢复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的光荣传统。红军按照黎平会议决定的“应坚决消灭阻拦我之黔敌部队,对蒋、湘、桂诸敌应力争避免大的战斗,但在前进路线上与上述诸敌部队遭遇时,则应打击之,以保证我向指定地区前进”的方针,强渡乌江天险,攻占了遵义,掀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15 6 6、遵义遵义转折转折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 导,制定了红军之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

    18、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167、四渡赤水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到: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

    19、,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战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共歼敌1.8万余人,俘敌3600余人,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178、巧渡金沙江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1935年4月28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1

    20、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幸运地找到了两条敌人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船,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189、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蒋介石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

    21、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战斗开始后,经20多分钟战斗,红军先头部队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红1团第1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突击队冒着川军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1910、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25日

    22、,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官军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第二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201111、爬雪山、爬雪山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

    23、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大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夹金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山。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到了大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经过四天的艰难拔涉,在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21 12 12、懋功会师

    24、、懋功会师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和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岷江以西的懋功会合。然而,张国焘、陈昌浩反对向东向北发展的川陕甘方针,提出向西发展,主张“组织远征军,占领青海、新疆”。因为张国焘坚决南下而反对中央的“北上路线”,冒险度过大草地的中央红军与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又被迫分裂。张国焘率左路军拒绝北上,南下再过草地,希望能在西康创建根据地,但屡遭挫折,部队损失严重。2213.过草地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地,横宽300余里地,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草甸积水淤黑,泥泞不堪,

    25、浅处没膝深处没顶。若不慎陷入泥潭,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泥水,不仅不能任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脚泡过,还会红肿甚至溃烂;二怕下雨;三怕过河。23长征部队长征部队1、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石城和福建长汀、宁化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行程达二万五千里;2、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

    26、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3、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由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领导,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4、第四支是红二方面军,是长征后期组成的,下辖红二军团、红六军团,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193619

    27、36年年1010月,红军三部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月,红军三部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残存约会合,长征结束,残存约3 3万人。万人。24部队整部队整编编 西安事变爆发后,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8月25日,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1937年9月11日改称第18集团军,设立总指挥部,朱德为八路军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总政治部改为第八路军政治部,以任弼时为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下辖3个师。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红二方面军改编

    28、为国民革命军第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副师长萧克;红四方面军为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徐向前为副师长 南方的红军游击部队和南方八省游击队则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后期军长陈毅,政委刘少奇,副军长张云逸。25长征精神长征精神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长征永远在路上。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26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长征与长征精神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9438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