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传播学第三章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网络新闻传播学第三章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新闻 传播学 第三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三章 网络中的新闻传播者 本章将以中国的网络媒体为主要对象,分析网络中新闻传播者的构成及其各自的特性。第一节 网络新闻传播者的构成 一、网络新闻传播者构成的多元性 在传统媒体时代,从事新闻传播的都是具有一定资质的专业媒体机构。但是,这种局面在网络中收到了挑战。从传播资源方面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过去只为大众传媒组织享有的“特权”,也开始被广大公众享用。传统的公共传播资源由大众传媒独享,但网络作为一种公共传播资源,却可以为任何上网的人利用。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新闻采访、制作及发布所需要的设备与成本等方面,有了很大变化。一些人形象地称之为“门槛低了”。从网络传播的模式来看,网络中信息的传播者与受
2、众者之间具有连通性,两者之间的界限模糊了。一些新闻报道的全过程,都有网民的参与,因此,在普遍意义上,网民也成为网络新闻传播中的重要角色。除了一般受众,政府、各种机构与组织、企业等,也可以利用网络来发布信息,尽管它们发布的内容不全属于新闻,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不少新闻或新闻素材。网络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于一体,这意味着,不同渠道传播的信息会相互交叉、渗透。尽管网络中的新闻传播是以专业新闻机构为主导的,但网络中的新闻传播也是一个多种传播形态共同作用、多种信息源共同作用、多种信息传播中介者共同作用的过程。这样一个复杂开放的过程意味着传播者的多元性。这也是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媒体新闻传
3、播的一个重要区别。从网络媒体的整体构成来看,主力的结构性要素包括专业新闻机构和网民,专业新闻机构又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有传统媒体背景的网站和商业性新闻网站。二、多元化格局中专业网络新闻机构的角色 网络新闻传播者构成的多元性,是否意味着专业网络新闻机构没有存在的必要,或者地位不再重要?网络新闻传播格局的特殊性,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界限的模糊,以及受众在新闻传播中作用的不断加强,曾使一些人认为,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专业的传播者将会消亡。(一)网络媒体中传播者与受众关系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认识传播者与受众。第一个层面,传播者与受众是指某个特定的信息传播过程的双方。在互动性不够强的传统媒体中,传播过程
4、基本是单向的,即从传播者流向接收者即受众。而在网络媒体中,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变得十分便捷,二者之间的关系甚至超过了简单的互动交流,而是在互动中共同作用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全过程。第二个层面,这两个概念指的是专业分工的两种不同角色。传播者是信息的专业生产者,即指传媒;而受众是信息的消费者。从总体看,网络传播者仍然以专业机构为主力,但个人或非专业组织参与大众传播的现象,也是存在的。但承认非专业人员可以参与大众传播,并不意味着专业媒体存在必要性的丧失。这是因为:(1)参与传播人数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对信息需求的充分满足。一般情况下,人们在网上发布信息,具有偶然性、随机性,即当他有了某种需要与他人分享的
5、信息时,才会将它发布。否则,他不会花费精力去做新闻或信息的搜集、发布工作。这样的信息,也只是出于发布人的愿望,而不是受众的需求,因此,不能保证它总是有价值的。但对现代社会来说,信息是一刻都不可缺少的,而且必须保证其全面性、稳定性。只有专业机构才能通过规范的、持续的信息采写、发布活动,满足整个社会的信息需求。有些个人虽然不从属于任何专业媒体,但其从事的工作性质与专业媒体一样,因此,也应视为专业人员,如前面提到的德拉吉。(2)非专业人员参与网络传播,会导致信息的复杂化。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使信息质量也良莠不齐。于是,人们在信息时代,面对过剩的信息,反而会有一种信息匮乏感,因为他们很难判断什么信息是准
6、确的,或者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来证实或证伪信息。因此,从无数传播者中凸显出具有权威性、可靠性的发布者,成为一种必然。而从整体看,专业媒体最具备成为权威信息发布者的可能。因为它们身份公开,便于接受监督;它们更具有专业经验、专业规范,也有长期形成的职业道德的约束。一旦它的品牌确立,由此带来的品牌效应,将更加巩固其权威地位。(3)专业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它的存在,不仅仅是新闻与信息传播的需要,也是经济有效运行的需要。与很多服务性行业一样,它的规模化、高效率,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它也可以带动广告、商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对于传播者与受众关系的变化应该从不同层面加以认识。从
7、第一个层面上看,承认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界限的模糊,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网络新闻传播的特殊性,并加以充分利用。而在第二个层面上,承认界限的存在是必要的,这有助于帮助网络中的专业新闻机构认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国外一些学者曾建议,将传播者与受众的概念演变为“信息的生产者”与“信息的消费者”。这种说法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它们与传播者与受众的概念似乎没有本质的区别。(二)多元化新闻传播格局下专业网络新闻机构所扮演的角色 这体现在如下方面:(1)新闻传播的主导者:专业新闻机构用制度化的持续的新闻生产来满足社会对新闻信息的全面需求,它们的活动构成网络新闻传播的“主旋律”,其他的非专业的新闻生产
8、,都是对它的补充。没有主旋律的统合,网络中的新闻传播就是杂音、噪音。(2)新闻专业水准的标杆:专业新闻机构的新闻生产体现了新闻传播的职业水准,在真实性、权威性以及新闻的加工水准上,它们都是一种标杆,可以为受众鉴别其他来源的新闻提供参照。(3)信息海洋的导航者:网络是一个自然形成与扩散的信息海洋,受众要高效率地在这个海洋中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需要导航者的帮助。专业新闻机构正是这样的导航者,它们通过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筛选、梳理、整合,为受众指明获取信息的方向与路径。(4)社会环境的主要监测者:大众传媒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记录社会发展的轨迹,反映社会环境的变化。网络中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新闻传播参与
9、者,但是,多数参与者并不会自觉地担负环境监测的任务。而专业新闻传播机构,则会有意识地把新闻传播的任务放在环境监测的框架下。(5)产业的重要支柱:未来的传媒业仍然是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多种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个产业的主要支柱,一定是专业的新闻机构,其中网络中的专业新闻机构,其地位将日益上升。第二节 我国专业网络新闻机构的发展历程 我国专业网络新闻机构的队伍,是由两种力量集合形成的,一种力量是上网的传统媒体,另一种力量是国家管理部门认可的某些商业网站。它们都可以称为新闻网站。1995年1月,由教育部(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主办的神州学人杂志,经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进入互联网,
10、向广大在外留学人员及时传递新闻和信息,成为我国第一份互联网中文电子杂志。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正式上网,成为中国国内第一家进入互联网发行的报纸。1997年1月,人民日报网络版创刊,揭开了国内媒体大批上网的序幕。1999年是中国媒体上网的一个高潮期。据研究学者进行的个人调查,1999年6月,国内上网的报纸有273家,占1998年全国报纸总量的13.2%,其中有独立域名的为116种,没有独立域名但在网站上设有主页的占157种。另一项调查表明,截至1999年底,全国已建立独立域名的网上新闻报道机构已达700多家。在中国,商业网站介入到新闻传播始于1998年。从1998年下半年起,为了向门户
11、网站转化,一些中国商业网站开始把“新闻”作为其内容的一个增长点。许多网站开辟了“新闻中心”或“新闻频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这年年底成立的新浪网。1999年以来,中国网络媒体发展迅速。尽管2001年到2002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转入低潮,但是,网络中专业新闻机构的发展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2003年,中国网络媒体的影响全面形成,此后,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传媒业格局的不断变化,促使新闻网站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中国专业网络新闻机构的发展道路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条发展脉络:一、媒体网站从传统媒体附属品向独立的网站发展 媒体上网从简单到复杂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传统媒体翻版阶段 对于印刷报纸来
12、说,它们早期上网的形式,是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将印刷版直接搬上网络。除了版面的设计无法沿袭印刷报纸版面外,其内容基本上与母报没有区别。这种网络版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扩大传统媒体的读者范围,提高其知名度与国际影响力。对于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它们上网初期,重点在于介绍自己,包括一些知名栏目,其作用基本类似于广播电视报。总之,在这个阶段,无论是报纸还是广播电视的网站,都没有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设计比较单调死板。(二)网络化阶段 从1999年开始,上网媒体已开始自觉地利用网络传播的特点来进行内容与形式的取舍,开始真正的“网络化”了。对于报纸网站,这时的内容已与其印刷版有了较大区别,新增加的内容
13、主要是针对网络读者对象的特点和利用网络优势开设的新服务项目。广播电视的网站也开始增加网站的内容与服务,一些网站除了介绍电视或电台新闻外,也开始提供自己编辑的新闻。从形式上看,网站的设计开始注重网络传播的特点,例如,注重时效性,开始建立有关的数据库,对关键词或有关背景建立超链接以方便读者查阅相关信息等。(三)独立、综合发展阶段 媒体网站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是摆脱传统媒体的思维方式与制作方式的影响,使网络成为一种真正的独立媒体,这时它可综合多种媒体形式,即声音、图像、影像、动画等,来进行新闻报道;另一方面,新闻网站不再依附于其母体,而是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进行运作与经营。这时的新闻网站也不仅局限于新
14、闻业务,而是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信息服务者,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商务服务、娱乐、网上社区等其他服务手段和赢利模式。以上三个阶段,既是中国网络媒体的成长过程,也是某些新闻网站自身的发展轨迹。二、传统媒体网站从单打独斗转向联合发展 早期的媒体上网,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但是,形势的发展表明,所有媒体都各自建一个网站,不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这既会带来重复建设的浪费,又会使各个媒体网站的视野与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同时还可能造成各媒体网站之间的互相残杀。2000年11月出台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实际上从政策上做出了限定。因此,很多传统媒体通过横向联合,集中物力、人力和财力,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
15、。于1998年10月开通的四川新闻网()在这方面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仅一年多的时间,它便整合了省内9家综合类报纸、42家专业类报纸、16家杂志、21家广播电台电视台共88家媒体。再如河南报业(),虽为河南报业集团所办,但它已成为河南省内众多报刊上网的平台。2000年5月8日千龙新闻网()开通。它是由北京晨报社、北京日报社、北京晚报社、北京青年报社、北京经济报社、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有线广播电视台和北京广播电视报社等9家北京市属新闻媒体联合创办的。由上海多家新闻媒体包括解放日报社、文汇新民报业集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东方广播电台、东方电视台、上海有线电视台、青年报社、劳动
16、报社、上海教育电视台集中资源优势共同建设的大型综合网站东方网()也于2000年5月28日零点正式开通。三、商业网站进入新闻传播领域 伴随传统媒体上网的进程,商业网站涉足新闻登载也成为网络媒体发展中一值得关注的现象。作为商业新闻网站中最有影响力的新浪网,其前身为四通利方公司。四通利方本是一家纯技术性的公司,为了进行技术支持它开通了利方在线网站。凭借其在“98世界杯”报道中快速、灵活的反应和全面、丰富的信息以及独树一帜的友评论,“利方在线”的论坛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影响力,1998年年底在“利方在线”基础上成立的新浪网,则标志着这家商业网站正式进入了新闻传播领域,这也带动了一批商业网站介入网络新闻传播
17、。案例:新浪新闻的异军突起 概述:新浪网是中国最早进入互联网新闻传播领域的商业公司,目前它也是中国最要的门户网站之一,它的新闻频道在中国网络新闻传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浪网的前身是四通利方公司,本是一家纯技术性公司,后来由于其论坛而在中文网络世界产生了影响力。它在报道1998年世界杯赛事方面的出色表现,更是为它赢得了广泛的人气。1998年年底新浪网正式成立,此后新闻成为它的主打内容。凭借“快速、全面、准确、客观”的新闻理念,标准化的新闻生产与管理模式,以及对网民需求的深入把握,新浪新闻频道很快在中国网络媒体脱颖而出。新浪网也以新闻为其主导产品形成了综合门户的优势。案例分析(一)从技术公司到
18、内容门户的成功转型 新浪网起源于四通利方公司,四通利方的创始人为王志东。1992年4月,技术出身的王志东创办了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出任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新天地推出了风靡一时的“中文之星”(Richwin)系统,王志东也成为了中国第二代程序员的代表。后来,王志东离开了新天地。1993年12月,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王志东出任总经理。1995年年底至1996年年初,四通利方决定实施互联网战略,但这时在王志东的眼里,互联网只是一个新的技术增长点。1996年4月底,“利方在线”网站(SISNET)开通,此时它与新闻无关,只是做售后服务、公司介绍等。为了做售后服务,网站开通了BBS,出乎
19、意料的是,BBS很快吸引到了世界各地的人,而话题也逐渐从技术游离开去,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于是网站的论坛一分为二,一个仍然维持在技术话题,而另一个便是“谈天说地”。尽管“谈天说地”的话题无所不包,但网站发现,这里的网友对体育问题特别热衷,于是在“谈天说地”论坛又派生出一个“体育沙龙”。可以说“体育沙龙”的出现对于新浪加入网络新闻传播的队伍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体育沙龙”为新浪吸引到了一个重要人物:陈彤。当时还是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的陈彤自称自己对做媒体有种天生的喜爱和敏感,但是他大学本科却是在北京工业大学读无线电专业,毕业后到了中关村去做技术工作。几年后他考研时选择的则是通信专业。1997年年初,
20、陈彤第一次在一个朋友家拨号上网,他去的第一站是美国的CNN新闻网,那是世界上最大的新闻广播公司设立的网上新闻站点,每天都有大量的新闻及时滚动播出。在认真的浏览中,他懂得了滚动新闻对于新闻网站的重要性。他访问的第二个网站便是“利方在线”。在这里,他进入了四通利方“体育沙龙”的论坛,酷爱体育的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网络论坛这种平等沟通、畅所欲言的交流方式,他萌生了当“体育沙龙”版主的念头,并且成功地将它付诸实施。在做版主期间,陈彤认真研究网友需求和论坛管理的策略,使论坛一直保持着很高的人气。1997年秋天,中国足球队参加世界杯预选赛,陈彤和后来成为新浪CEO的汪延等人一起在“体育沙龙”做十强赛网上多媒
21、体直播,为了最快地报道比赛,他们动用了各种方式。1998年年初,四通利方提出了“竞技风暴网刊”计划。命名为“网刊”,这也意味着四通利方已经开始将网络看做一种媒体。有了网刊,就有了编辑,有了稿件来源,也吸引了许多专业记者,因为这里成为了他们新闻线索的来源。而陈彤,是这个网刊的组织者,也被称为网站主编,但他只不过是一个光杆司令。研究生毕业时,他最终选择了加入四通利方公司。1998年的法国足球世界杯,在新浪的发展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天赐良机。“体育沙龙”这个论坛几乎成了“世界杯大全”。快速的比赛战况发布、大量的精彩图片、丰富的资料以及邀请来的专家,都成为了“体育沙龙”吸引眼球的法宝。而其他一些网站和
22、媒体也开始利用“体育沙龙”的内容。据称,“法国98世界足球风暴”网站上有一天有200多篇文章是由四通利方原创的。后来成为新浪CEO的汪延当时在法国,他从世界杯赛场附近发来大量一手的前方消息。在四分之一决赛时“利方在线”创下了300万人次的访问纪录。而1998年世界杯期间,“利方在线”的广告收入达到了18万元人民币,这也是最早的中国网络广告收入。世界杯进行时,四通利方也开始融资。董事会对于四通利方的未来发展产生了分歧,王志东看好互联网的发展,而外资投资方华登则坚决反对做网站,因为他们看不到盈利模式,他们甚至逼着关掉或卖掉网站。1998年五六月份,王志东去美国硅谷考察,看到了台湾人办的华渊网站,它
23、全是台湾的内容,但在当地非常有影响力,当时他们也正在筹划融资。王志东等人看后深受启发,也对董事会要关掉网站的决策产生了质疑。后来,王志东加大了对网站的投入,并有意识地向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方向发展。富于戏剧性的是,不久,四通利方收购了华渊,收购后便成立了新浪,1998年12月1日,新浪网宣告成立,这意味着公司的主要发展方向转向做门户网站了。对于门户网站来说,新闻提供是最重要的,于是,一个做软件的纯技术公司,不知不觉中跨入了新闻传播的行列。这看上去似乎很偶然。但王志东认为,这个过程是顺着技术的潮流、资本的潮流发展的。新浪由一家技术公司成功转型为门户网站,除了王志东所说的技术与资本的推动因素
24、外,还与中国的传媒环境有关。互联网发展的早期,也是中国传媒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但从总体上看,传统媒体在时效性、全面性、客观性等方面,与受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网络恰好可以在这些方面弥补其不足。所以,新浪网的成立在更大程度上是受到受众需求的牵引。(二)新闻:新浪的突破口 新浪网正式成立后,新闻成了它的一个主打内容,编辑队伍也不断扩大。新浪成立之初,王志东等人认为,新浪没有采编权,不可能做成媒体,而新 浪专长的地方还是在技术方面,不适合发展媒体。经过研究之后,新浪采取了一个策略,做门户或平台。王志东明确提出一条:新浪没观点。新浪只是发布平台,所起到的作用是发布、组合的地方,在观点上没有加工。虽然
25、在原则性的东西方面需要加以控制,但一般不加入自己的倾向。这种思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指 导着新浪的新闻,也使得它由于客观、中立的定位形成自己的优势。新浪成立后,时效性仍然是他们最重要的追求之一。科索沃危机发生时,新浪便建立了24小时新闻滚动播出制度。科索沃战争打响后,新浪的新闻编辑的生物钟都调整到与科索沃时间同步,值夜班成为制度。无论是1999年的“五八”事件还是2000年4月中美撞机事件,凡是重大新闻新浪从没有落下。详尽、全面是新浪的另一个追求,于是专题的形式应运而生。“五八”事件、江泽民主席访美、中美入关谈判、朱镕基总理的美国之行以及科索沃事件,新闻中心都设立了专题,及时详尽地做出了大量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