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工业设计史第二部分-新技术与全球化:1945年以来的工业设计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西方工业设计史第二部分-新技术与全球化:1945年以来的工业设计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 工业设计 第二 部分 新技术 全球化 1945 以来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生产军事装备的需要,许多新的技术在战争中很快得到应用,并对战后重建时期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同时,不同学科的合作研究也在日益细化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到新的领域。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开始出现,并得到了迅速地发展:1945 年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19011972)发表了关于一般系统论;11948 年,美国数学家诺伯特 维纳(Norbert Wiener,18941964)出版了其著名的控制论(Cybernetics)一书,论述了对通用控制科学的观点;1948 年数学家香农(C.E.Shannon,19162001)
2、在其通讯的数学理论一文中,对信息论进行了最早的论述。“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相继问世,加快了设计与多门学科之间更为紧密的联系,并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人工科学设计科学。220 世纪5060 年代,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对设计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变化。而工业产品的跨国贸易及交流,又推动了产品设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例如,微电子技术的出现,使得设计师必须思考如何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非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趋势,并在先前主要对于物品形式与功能思考的基础上开始对产品的语义与情感予以关注,即产品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的功用在不断地得以提高。当然,随着另一些材料的生产工艺不断提高
3、,在战后也继续得以使用。3这一点从胶合板材料的出现和使用过程可以看出:胶合板材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已经由阿尔瓦 阿尔托(Alvar Aalto)和马瑟 布鲁尔(Marcel Breuer)等人用于家具的设计。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查尔斯 伊姆斯(Charles Eames)夫妇和埃罗 沙里宁(Eero Saarinen,19101961)等设计师们,在为军队项目的设计中也采用了新的胶合板技术,同时也逐渐将其应用于普通家具的设计之中。战后随着胶合板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设计师们则开始被这一材料的弯曲和延展性所吸引。可以认为,胶合板等新材料的出现,不但推动了现代家具设计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居
4、室的面貌和生活的观念。4大众消费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并于20 世纪5060 年代在其他工业化国家逐渐兴起。50 年代“富裕工人(affluent worker)”的出现,创造了一个诸如电视、家用电器和小轿车等批量生产的商品消费市场。总体而言,战后工业设计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新技术与新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制造。新技术与材料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包豪斯式的家用产品的设计范畴和(手)工艺制作的生产模式,从而更进一步地迈向了新兴的设计领域,如电子产品和公共交通设施的设计等。5随着设计实践与理论的不断发展,20 世纪60 年代设计技术、方法和文化影响等成为讨论和关注的要点,设计
5、学科逐步得到确立并很快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战后大尺度、跨多学科且复杂程度高的综合性设计项目,使得单一的设计师不再能够凭借传统的设计模式独立地完成一项设计任务,于是设计团队共同协作的模式开始出现。因而对设计方法与程序的讨论,也日益成为设计理论研究的一项内容。6与此同时,技术的发展通过产品的使用,在为人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伤害和忧虑。所以,对于人、机和环境三者间关系的研究,成为工业设计师们关注的一个要点。而对设计决策(管理)及其所引发的伦理问题的质疑,也开始引起工业设计界的关注和反思。工业设计面向全球化。工业设计的全球化是随着制造的全球化而实现的,不仅体现为同一个制造商的跨国设计与制
6、造,而且还包括为不同国家和制造商们提供项目的设计服务。7从20 世纪50 年代起,对于消费的研究在各西方工业化国家已成为工业设计的主导环节。这既包括对消费需求的研究,也包括了对消费者潜在的期望和文化价值观的重视。而波普艺术(Pop Art)的流行,进一步使大众消费文化与工业产品设计的趋势相结合。但美国设计师德雷夫斯、罗维和依姆斯、德国设计师汉斯 古格洛特和迪特 兰姆斯、意大利设计师吉奥 庞蒂和马塞洛 尼佐利等人,仍能在设计中对产品的形式与功用进行分析并贴切地予以表达。值得关注的是,在欧洲,意大利、德国等国在重建时期的工业设计,部分地得益于“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2 的资金支
7、持。但“美国系统(American system)”的工业设计模式却并没有被欧洲各工业化国家所完全效仿,而是在本国的传统下走出不同的工业化发展模式。8至20 世纪6070 年代,随着一些战后重建国家开始走向经济复苏,产品的国际竞争与市场的拓展使工业设计的需求日趋多元化。西方社会从以大工业生产为主导的福特主义或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转向基于服务性经济的后工业社会。“后工业主义(post industrialism)”的兴起,对工业设计思想、方式和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一时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得到了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替代了设计师使用的传统绘图工具,也使
8、设计图稿更加便捷且质量更高。9尤为重要的一点是,使用CAD 软件进行设计时能够反复地予以调整和修改,从而有效地达到设计者想要的目的和效果。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结果转为有效的数据,并直接决定了产品生产的操作过程及工艺路线。由此可见,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结合,使得较高质量和精确度的产品可以通过标准化的设备管理控制,来实现批量化的生产。10同时,工业化发展所引发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一方面,有计划地废止战略在不同产品设计领域的推广,使得“越多越好”的新产品引发了对于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思考;另一方面,对于样式(风格)的过度
9、追求,也使得高成本、高油耗的美国汽车在同技术先进且实用经济的日本汽车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1972 年,奥地利裔美国设计师兼教育家维克多 帕帕耐克(Victor Papanek,19271998)出版了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人类生态及社会变迁(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Human Ecology and Social Change)一书,在20 世纪70 年代的“能源危机”发生后引起了设计界开始对设计服务的对象、目的性和对资源的利用等问题的思考。11工业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的空气污染已经引起了工业化国家的重视并采取了一些相关的措施,这些
10、措施的实施使工业设计面临着新的发展方向,如产品的生命周期、再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在此背景下,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和可持续设计,不仅成为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制造商和工业设计师所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和亟待解决的任务,也是欧美(工业化)国家共同应对的新问题。1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于德国(西德和东德)设计师而言,主要任务之一是重建自19331945 年被纳粹割裂了12 年之久的设计与文化。德意志制造联盟被中止的工作很快得到了恢复,就体现了这一任务的迫切性。西德在1947 年6 月推出的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下,逐步地恢复了工业生产。事实上,马歇尔计划不仅促进了战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而且为德国制
11、造工业的快速复苏与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支持。这其中也包括对德国教育计划的扶持与资助。第一章第一章 走向科学设计走向科学设计德国工业设计德国工业设计13德国工业设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有着深厚的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传统。战争结束后所产生的变化之一就是成立了东、西两个德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简称民主德国,19491990)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联邦德国,19491990)。这两个处在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国家在战后重建的方式和工业设计发展水平方面均是有差异的。因此,这两个不同
12、体制的德国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不仅仅是要连接从1933 年希特勒关闭包豪斯至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这段历史。14一方面,民主德国将部分工业企业公有化,并实行严重依赖苏联支持下的计划经济,个体经济所占的比重较小。甚至一些设计师纷纷逃往联邦德国,如悬臂椅的最早设计者荷兰裔设计师马特 斯塔姆(Mart Stam,18991986)就是其中一位。另一方面,走市场经济道路的联邦德国凭借美国的支持,很快开拓了产品的国际市场并赢得了经济的复苏。例如,大众“甲壳虫”在战后的批量生产和出口获得成功,为推动德国工业和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51953 年,在德国联邦议会的倡议下成立了“设计委
13、员会(Rat fr Formgebung)”,以适应战后商业贸易和工业设计的发展要求。这一时期,由于出口贸易的扩大使消费品的生产量激增,制造商们对于产品设计和设计师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从设计服务的群体来看:“德国的设计是为中产阶级(而服务)的。这一事实基于其审美和功利的取向、其社会责任感及经济的成就。在观念上仍坚持优良的设计产品要比普通的和未经改善的(产品)更为经济、耐用。”1 因此,战后德国的工业设计状况和美国不同,德国工业设计受战后重建影响是为了满足(中产阶层)日常生活的需求,所以呈现强调理性和经济的一面。16此外,在设计实践中:“德国的状况和思维的方式不可避免地继续影响着德国的设计,并赋予
14、其民族的特点。”在战后重建时期,坚持通过理性的设计,生产出适用、经济和耐用产品的德国制造业的代表是布劳恩公司。17在家用电器设计方面,由机械工程师马科斯 布劳恩(Max Braun)1921 年在法兰克福创办的布劳恩公司(Braun)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20世纪50 年代以前的布劳恩公司一直默默无闻,其产品并没有突出的特点。1951 年,亚瑟和欧文 布劳恩(Artur and Erwin Braun)兄弟俩接管公司后,意识到其产品的外观设计与功能并不相匹配。他们认为,优良的设计产品不需要过多的修饰,更重要的是适于使用、货真价实和经久耐用。他们同样认为,公司的设计取向是以设计观念的转变为先导的。
15、第一节第一节“优良设计优良设计”的倡导者:布劳恩公司的倡导者:布劳恩公司18布劳恩公司开始将先进技术、优质材料和好的质量同优秀的设计相结合,使公司的产品在消费者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这时期,布劳恩公司开始同乌尔姆设计学院的汉斯 古格洛特和奥托 艾舍尔等设计师进行初期的合作,不久之后布劳恩建立起了由迪特 兰姆斯(Dieter Rams,1932)负责的设计部门。布劳恩公司将实用性置于其产品的首要位置,并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审美的需求。19布劳恩公司的设计活动是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的。其优势在于通过各领域设计者们的合作,能够使每位参与者去熟悉产品由内而外(即从技术到外观)的生产过程,以及新技术、新方法
16、和新材料运用等。也正是由于布劳恩的团队设计方式,使其产品设计的最终方案不是体现了个人的思想和品位,而是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和对设计方法的追求。这就使布劳恩设计的产品,避免了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表达个人品位和喜好,而展现了普遍适用及形式与功能相统一的特点。20对于布劳恩设计而言:“优良的设计就是尽可能少的设计”,其产品简洁的几何形外观、易于操作性和舒适性,成为了战后德国工业设计的典范。理查德 莫斯(Richard Moss)1962 年在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期刊上认为:“设计中的协调是一种特殊的秩序,在这一秩序中的所有部分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正因如此,协调是秩序(中)的秩序
17、。协调也因此是很难实现的一件事情,在以前的日常生活用品中几乎从未见到过。但是,我认为布劳恩的设计师们懂得协调之道,并且知道如何在一项设计,甚至是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中使之协调。21而正是迪特 兰姆斯的设计作品,体现了布劳恩公司的这一设计理念和秩序。他在1955 年加盟布劳恩公司,1962 年成为设计部门主管,为该公司设计了诸如收音机、唱片机和闹钟等许多经典的产品。兰姆斯在后来出版的以少胜多(Weniger,aber besser 英文为:less,but better,1995)一书中,总结了如下十项设计原则:优良设计是创新的;优良设计是有用的;优良设计是美观的;优良设计是易于掌握的;优良设计是
18、纯正(不掺假)的;22 优良设计是内敛的;优良设计是经久耐用的;优良设计贯穿于每一个细节中;优良设计是环保的;优良设计是尽可能地少设计。从中不难看出,兰姆斯的这十项设计原则与布劳恩设计的追求是一致的。1962 年布劳恩公司成功上市。但是好景不长,在1967 年被收购后,成为了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吉列(Gillette)公司的子公司,至2005 年又被宝洁公司并购。尽管布劳恩公司在发展中出现了几次波折,但其设计的理念和产品品质始终没有随着材料和技术的变化而降低,甚至布劳恩公司的一些产品,至今仍经久不衰并引领着市场的方向(图45)。2324包豪斯在世界的许多地方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但是在我一进入这栋建筑
19、时,就体会到其实(包豪斯)已真正地在此扎根。1955 年沃尔特格罗皮厄斯在乌尔姆设计学院开幕式时的讲话。作为一种文化的促进剂,这所设计学院有其持久的影响力。其教师和毕业生们遍及世界各地,并表达他们自己对塑造环境的正确途径的看法。无数的学校将乌尔姆的理念运用于他们各自的教学当中。霍斯特里特第二节第二节 设计与科技的结合设计与科技的结合乌尔姆设计学院乌尔姆设计学院25继包豪斯之后,乌尔姆设计学院(Hochschule fr Gestaltung Ulm,19531968)成为了战后德国(前联邦德国境内)工业设计教学与研究的主要机构(图46)。正如马科斯 比尔(Max Bill)所言:“这所学院顺应
20、了一种需求。为青年人提供了最好的场所以促进日常生活品质量的提高。”通过对新的设计领域的拓展与研究,这所学院迅速发展为了一所国际知名的设计教学、项目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中心。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前身,本是一所以成人教育为主的私立社区学院。26乌尔姆设计学院是在美军驻西德机构的先期资助下,建立起来的一所旨在反对纳粹暴政、推动民主和社会文化发展的教育机构,这也是美国驻德机构资助其办学的主要原因。随着学院的发展,后来又获得了联邦政府、州和乌尔姆市的三方资金拨款。这所学院的创建者主要为英格 艾舍尔 秀尔(lnge Aicher Scholl)及其丈夫奥托 艾舍尔(Otl Aicher)等人。前包豪斯学员,来自瑞
21、士的设计师马科斯 比尔不仅参与了学院的创办(设计了学院的教学楼),并成为了这所学院的第一任院长。27该院办学的模式,最初继承和延续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包豪斯的培养模式,但不久后就调整了方向,开始对科学、设计和技术三者相结合的新模式进行探索。通过与布劳恩(Braun)及克鲁博(Krups)等制造商们的合作,乌尔姆所诠释的“优良设计”不仅赢得了德国国内制造企业的认可,而且还将其设计理念传播至世界各地。在理论研究方面,乌尔姆探讨了系统设计和注重科学逻辑的设计方法论,为设计学科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乌尔姆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世界各地的设计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2829需要指出的是,乌尔姆与包豪
22、斯存在着巨大的不同,乌尔姆的设计之路建立在对包豪斯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乌尔姆所继承的正是包豪斯批判和探索的精神,而非外在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模式。对此,设计师亨利 凡 德 维尔德认为:“在欧洲,这所学院(指乌尔姆设计学院)的重要性,超过了我本人于1906 年在魏玛时创建的工艺美术学院,及格罗皮乌斯随后在该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豪斯。”30理念与课程“工业设计”一词不仅涵盖了日常生活所用的物品,以及在生产、管理、科学和建筑工业中所需的物品,也包括了通过大众媒体使信息传播的视觉和语言工具。乌尔姆设计(Ulm design)31乌尔姆设计学院有两个重要的理念:将科学、技术与设计相结合;认为工业是一种文化的
23、体现。在思想方面,乌尔姆并没有按照包豪斯模式继续前行,而是批判性地继承了包豪斯的创新精神。乌尔姆的一些教师:“尤其是马尔多纳多和艾舍尔,强调彻底地与以手工为基础的包豪斯传统相脱离,并朝着科学和现代大生产技术的新方向发展。同工业(布劳恩)早期成功的合作,加强了他们的论点。但在他们看来,比尔关于设计从属于艺术的先验性的观念,正是新方向的障碍所在。32奥托 艾舍尔之所以认为包豪斯的办学理念和运行模式并不适合乌尔姆设计学院借鉴,是因为:“包豪斯经历了多次的内部转变和抗争,就如同手工艺设计到工业设计的改变一样,从赫采尔(Holzel)、伊顿到杜斯伯格的绘画,从一个工业联盟的思想体系到一个新风格的思想体系
24、。包豪斯从来就没有试着从艺术中脱离出来。”所以,艾舍尔认为乌尔姆不能重蹈包豪斯的覆辙,需要面向战后德国现实生活的实际需求。3334在基础课程方面,乌尔姆设计学院招收的所有学生,首先需要进行为期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这也是进入四个系的先决条件。这一点,实际上与包豪斯初步课程的培养模式是一致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进行专业的实践之前,掌握相关的设计基础理论和必要的科学知识。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基础课程,开始阶段因为马科斯 比尔的存在而受到了包毫斯模式的影响,在1955 年进行调整后,严谨的数学和几何学理论成为了专业主修课程,并开始了对设计方法论的深入研究。1960 年左右,基础课程中抽象的方法论问题逐步建立
25、起来,并成为了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353637383940“乌尔姆模式”及设计方法工业设计师的贡献在于提高一件物品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他的协调、设计能力及对于人机关系的特别关注,成为研发团队中唯一能够决定产品最终形式的人。汉斯古格洛特(1960)41乌尔姆模式(Ulm Model)并不只是一种设计教学的模式,而是包括了设计教学、实践及其理论的一个整体。“乌尔姆模式”的形成,得益于该学院对新的设计领域、教育模式和方法论的探索,尤其是对于工业产品设计方法及理论的研究。这所学院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奥托 艾舍尔在建院之初,就敏锐地认识到随着战后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立足于日常事物的设计和探索新的设计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