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93587
  • 上传时间:2023-02-16
  • 格式:PPT
  • 页数:200
  • 大小:10.4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二 地球 大气 课件
    资源描述:

    1、目目 录录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讲第二讲 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讲第三讲 常见天气系统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讲第四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章末回味一刻钟章末回味一刻钟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纲要点考纲要点考纲解读考纲解读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过程。1.识记: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及大识记: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及大 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气运动的根本原因。2.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风的形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风的形 成过程。成过程。3.应用:

    2、能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应用:能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并能运用该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热并能运用该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热 力环流现象。且能在近地面或者力环流现象。且能在近地面或者 高空等压线图中画出风向。高空等压线图中画出风向。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 1两个来源两个来源(1)(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 A 。(2)(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 B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辐射 2 2两大过程两大过程 (1)(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 增温。增温。

    3、(2)(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大气的增温:地面以 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热量。3 3两大作用两大作用 (1)(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的 和散射作用。和散射作用。(2)(2)保温作用:保温作用:C C 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作用。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左右,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左右,并不是在夜晚。并不是在夜晚。地面地面长波辐射长波辐射吸收、反射吸收、反射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1 1大气

    4、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CO2、H2OCO2等大气上界大气上界深化探究 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O3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1大气的受热过程由上图可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归纳为下表:由上图可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归纳为下表:过程过程具体过程具体过程热量来源热量来源1太阳暖太阳暖大地大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吸收后增温太阳是地面的直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接热源2大地暖大地暖大气大气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大气吸收后增温地面是近地面大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气的直接热源3大气还大气还大地大

    5、地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还给地面通过大气逆辐射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把热量还给地面 2 2大气热力作用原理的应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的应用 (1)(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在防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在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的同时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止

    6、土壤水分蒸发的同时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分积累等。(3)(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分布状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分布状况。如:况。如:高海拔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高海拔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太阳能丰富。例例1(2013北京高考北京高考)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中意图。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增加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增加BCO2浓度降低,会使

    7、减少浓度降低,会使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增加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在夜间减少出现雾霾,会导致在夜间减少 思维流程思维流程 二、热力环流二、热力环流1 1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地面冷热不均冷热冷热上升上升下沉下沉气压气压水平水平2 2形成过程形成过程 具体如下图所示具体如下图所示(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气压高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 1形成的直接原因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梳理 考点二热力环流热冷冷高气压高气压低气压高气压低气压低气压近地面空气扩散方向高空空气扩散方

    8、向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深化探究 考点二热力环流受热冷却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在高空聚积,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等压面凸向高处近地面空气上升后,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等压面凸向低处高空空气冷却收缩下沉,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等压面凸向低处。空气的收缩下沉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等压面凸向高处热力环流热力环流1 1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1)海陆风:海陆风:成因分析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影响与应用: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

    9、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2)(2)山谷风:山谷风:成因分析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影响与应用: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局有污染的工业。(3)(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成因分析成因分析“城市热岛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的形成是突破口。影响与应用: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

    10、距离以内,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2 2等压面图的判读与应用等压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1)(1)判读:判读: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即度增加气压降低。即P PA APPC C,P PB BPPD D。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

    11、面上,等压面上凸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即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即P PC CPPD D,P PB BPPA A。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若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反,若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2)(2)应用:应用:判断气压高低。如上图中比较同一地点不同高度气压值和判断气压高低。如上图中比较同一地点不同高度气压值和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可得: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可得:P PB BPPA APPC CPPD D。判断下垫面的性质:判断下垫面的性质:a a判断陆地与

    12、海洋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上凸者为海洋(湖泊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湖泊)、上凸、上凸者为陆地。者为陆地。b b判断祼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判断祼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c c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等压面下凹者,多阴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A A地;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地;等

    13、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差较大,如B B地。地。3.3.五大关系搞定热力环流五大关系搞定热力环流 (1)(1)冷热与气流升降关系:冷热与气流升降关系:近地面热气流上升近地面热气流上升(热上升热上升)。近地面冷气流下沉近地面冷气流下沉(冷下沉冷下沉)。(2)(2)温压关系:温压关系:近地面热形成低压近地面热形成低压(热低压热低压)。近地面冷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形成高压(冷高压冷高压)。(3)(3)风压关系:风压关系:同一平面上,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同一平面上,风从高压吹向低压。(4)(4)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凹凸的关系: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凹凸的关系:气压高等压面凸向气压低处气压高等压面凸向气压

    14、低处(值高凸低值高凸低)。气压低等压面凸向气压高处气压低等压面凸向气压高处(值低凸高值低凸高)。(5)(5)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的对应关系: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的对应关系:近地面高压处,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低压处,高空为近地面高压处,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低压处,高空为高压。高压。例例22(2014(2014厦门模拟厦门模拟)读图,回答读图,回答(1)(1)(2)(2)题。题。(1)(1)正确地反映厦门沿海地区昼夜大气运动流向的是正确地反映厦门沿海地区昼夜大气运动流向的是 ()A A B BC C D D(2)(2)引起图中厦门沿海地区昼夜风向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引起图中厦门沿海地区昼夜风向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15、A A海陆间的气压梯度海陆间的气压梯度 B B海陆间的热力差异海陆间的热力差异C C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 D D地球自转运动地球自转运动 解析解析 第第(1)(1)题,白天陆地受热快,气温高,空气题,白天陆地受热快,气温高,空气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上气温低,形成高压,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上气温低,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因而图正确。夜晚陆地放热快,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因而图正确。夜晚陆地放热快,气温低,空气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而在海洋上形气温低,空气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而在海洋上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因而图正确。第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因而图正确。第(2)(

    16、2)题,题,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厦门海陆间昼夜气压高低的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厦门海陆间昼夜气压高低的变化,从而引起了风向的变化。变化,从而引起了风向的变化。答案答案(1)B(1)B(2)B(2)B2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类型类型高空风高空风近地面风近地面风图示图示(北北半球半球)受力受力F1()和和F2(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共共同影响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F2()和和F3(摩摩擦力擦力)共同影响共同影响风向风向与等压线与等压线与等压线与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平行平行斜交斜交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1)(1)近地面摩

    17、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大;反之,则夹角愈小。(2)(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读图析图能力读图析图能力多增分多增分(三三)等压线图的判读等压线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概览图表特征概览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

    18、常见的等压线图有气压场类型图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常见的等压线图有气压场类型图(图图1)1)、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图图2)2)、某时地面气压场图、某时地面气压场图(图图3 3、图图4)4)。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等。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判读时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判读时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应用应用“五步法五步法”读图读图 典例典例(2014(2014湖南师大附中模拟湖南师大附中模拟)下

    19、图示意北半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球某区域20122012年年1 1月月4 4日日1414时和时和5 5日日8 8时海平面气压时海平面气压(单位:单位:hpa)hpa)分布图。读图完成分布图。读图完成(1)(1)(2)(2)题。题。(1)4(1)4日日1414时时5 5日日8 8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明显的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明显的是是 ()A AB BC C D D(2)4(2)4日日1414时时5 5日日8 8时,地时,地 ()A A阴转多云,气温、气压都升高阴转多云,气温、气压都升高B B天气晴朗,气温、气压都降低天气晴朗,气温、气压都降低C C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晴朗,气

    20、温升高、气压降低D D阴转多云,气压升高、气温降低阴转多云,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 题干陈述题干陈述“北半球某区域北半球某区域20122012年年1 1月月4 4日日1414时和时和5 5日日8 8时海平面气压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单位:百帕)分布分布”表明,这是两幅同一表明,这是两幅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等压线图,通过等压线的变化,判断当地点不同时刻的等压线图,通过等压线的变化,判断当地的风向、气温、气压等天气要素的变化。地的风向、气温、气压等天气要素的变化。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 比较两幅图,可以看出两个时刻两地的气压形比较两幅

    21、图,可以看出两个时刻两地的气压形式变化较大,其他各地变化不大,但是等压线的疏密和式变化较大,其他各地变化不大,但是等压线的疏密和弯曲有所变化,表明风向和风速变化较大。弯曲有所变化,表明风向和风速变化较大。第三步:联题目,抓关键第三步:联题目,抓关键 题目重点考查两个方面:一是四地的风向变化,题目重点考查两个方面:一是四地的风向变化,判断等压线图中风向,首先过该点作等压线的垂线、由高判断等压线图中风向,首先过该点作等压线的垂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然后北半球向右偏压指向低压,然后北半球向右偏4545度左右即是该点的风向。度左右即是该点的风向。据此可判断图中点据此可判断图中点4 4日日1414时风向为

    22、东北风,时风向为东北风,5 5日日8 8时为东时为东风,风向变化最明显。二是地的天气变化,地气压风,风向变化最明显。二是地的天气变化,地气压4 4日日1414时为时为1028102810301030百帕,而百帕,而5 5日日8 8时地气压为时地气压为1026102610281028百帕。一天中百帕。一天中1414时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高时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高压控制区,盛行下沉气流,一般天气晴朗。压控制区,盛行下沉气流,一般天气晴朗。第四步:析原理,找方法第四步:析原理,找方法 利用等压线图,可以判断的主要内容有:利用等压线图,可以判断的主要内容有:1 1判读气压形式判读气压形

    23、式 (1)(1)低压中心: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低压中心: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中心为上升气流)。(2)(2)高压中心: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高压中心: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中心为下沉气流)。(3)(3)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脊线。连线叫脊线。(4)(4)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槽线。连线叫槽线。(5)(5)鞍部:两处低压和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

    24、压值比高压中鞍部:两处低压和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心低,比低压中心高。2 2判断风向判断风向 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3 3判断南北半球判断南北半球 (1)(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北半球。(2)(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南半球。4 4判断风力判断风力(风速风速)大小大小 (1)(1)等压线密集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风力大。(2)(2)等压线稀疏等

    25、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风力小。5 5判断季节判断季节 (1)(1)夏季夏季(北半球北半球7 7月、南半球月、南半球1 1月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2)(2)冬季冬季(北半球北半球1 1月、南半球月、南半球7 7月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6 6判断天气状况判断天气状况 (1)(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寒冷干燥。(2)(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温暖湿润。(3)(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晴朗天气。(4)(4)

    26、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四地风向可根据等压线的走向,确定水平气四地风向可根据等压线的走向,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结合地转偏向力而判断。地天气形势的变化,压梯度力,结合地转偏向力而判断。地天气形势的变化,要结合其时间和气压性质的变化。要结合其时间和气压性质的变化。第五步:组答案第五步:组答案,防失误防失误 本题两个问题设计的都是动态的考查,题干和选择项本题两个问题设计的都是动态的考查,题干和选择项中的关键词有中的关键词有“变化变化”“”“升高升高”“”“降低降低”等,所以要通过等,所以要

    27、通过不同日期气压形式的比较,得出结果。如果只看一个图示,不同日期气压形式的比较,得出结果。如果只看一个图示,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果。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果。答案:答案:(1)B(1)B(2)B(2)B 下图是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单位:位:hpa)”hpa)”。读图回答。读图回答1 12 2题。题。1 1左图中左图中A 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A A1 0041 004或或1 006 1 006 B B1 0061 006或或1 0081 008C C1 0081 008或或1 010 1 010 D D1 0041 00

    28、4或或1 0081 0082 2在这段时间内,关于风速变化的叙述,符合图中实在这段时间内,关于风速变化的叙述,符合图中实际情况的是际情况的是 ()A A台湾岛风速变大台湾岛风速变大B B珠江口风速明显变大珠江口风速明显变大C C长三角地区风速变小长三角地区风速变小D D环渤海地区风速明显变小环渤海地区风速明显变小解析:第解析:第1 1题,根据等值线的性质,闭合等值线的数值题,根据等值线的性质,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于相邻等值线的高值或者低值。第等于相邻等值线的高值或者低值。第2 2题,对比两幅图,题,对比两幅图,可以看出环渤海地区的等压线在这段时间内变稀疏,因可以看出环渤海地区的等压线在这段时间内

    29、变稀疏,因此风速明显变小;其他选项可通过对比等压线的疏密变此风速明显变小;其他选项可通过对比等压线的疏密变化来判断。化来判断。答案:答案:1.B1.B2.D2.D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 1(2014(2014汕头二模汕头二模)读读“汕头雾生和雾消的日平均变化汕头雾生和雾消的日平均变化频率曲线图频率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0707:00001414:0000时段内,不会有雾时段内,不会有雾B B太阳高度最大时,雾消频率最大太阳高度最大时,雾消频率最大C C雾生和雾消与气温变化无关雾生和雾消与气温变化无关D D日出前后,雾生频率最大日出前后,雾生频率最大解析:解析

    30、:7 7:00001414:0000时段内雾生频率基本达到最低,但不时段内雾生频率基本达到最低,但不表示没有雾;由图可知,表示没有雾;由图可知,1 10 0:0000左右雾消频率最大;读图左右雾消频率最大;读图可知低温雾生频率大,高温雾消频率大;读图可知,日出可知低温雾生频率大,高温雾消频率大;读图可知,日出前后,雾生频率最大。前后,雾生频率最大。答案:答案:D D2 2(2013(2013北京海淀适应性练习北京海淀适应性练习)下图为下图为“某地某日气温某地某日气温实况图实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最高气温出现在最高气温出现在1414:0000,原因是太阳高度达到一,

    31、原因是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天中最大B B最低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600600,原因是地面温度达到最低,原因是地面温度达到最低值值C C1 1:00002 2:0000降温幅度最大,原因是大气逆辐射最弱降温幅度最大,原因是大气逆辐射最弱D D9 9:00001111:0000气温不断上升,原因是地面辐射不断增气温不断上升,原因是地面辐射不断增 强强解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的热量来源,解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的热量来源,9 91111时太阳时太阳辐射逐渐增强,使地面温度上升,地面辐射不断增强使气辐射逐渐增强,使地面温度上升,地面辐射不断增强使气温不断升高。太阳高度在地方时温不断升高。太阳

    32、高度在地方时1212时左右达到最大;能量时左右达到最大;能量由太阳辐射传递给地面,再由地面辐射传递给大气,所以由太阳辐射传递给地面,再由地面辐射传递给大气,所以地面辐射最高值滞后于太阳辐射最大值,气温最低值滞后地面辐射最高值滞后于太阳辐射最大值,气温最低值滞后于地面辐射最低值。大气逆辐射最弱时应是气温最低时。于地面辐射最低值。大气逆辐射最弱时应是气温最低时。答案:答案:D D下图是下图是“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读图回答3 34 4题。题。3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该图可能位于非洲该图可能位于非洲B B该图可能位于欧洲该图可能位于欧洲C Cb

    33、 b箭头是风向箭头是风向D Doaoa线与线与obob线不一定垂直线不一定垂直 4 4当该风向所在的风带向北移动至最北时,我国常发生的自当该风向所在的风带向北移动至最北时,我国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是然灾害是 ()A A山体滑坡山体滑坡 B B地震地震C C凌汛凌汛 D D沙尘暴沙尘暴解析:第解析:第3 3题,近地面风受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题,近地面风受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摩擦力相反,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力三个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摩擦力相反,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可知垂直,可知d d为风向,为风向,a a为地转偏向力且向左偏为地转偏向力且向左偏(即该图位

    34、于南半即该图位于南半球球),b b为摩擦力,为摩擦力,c c为水平气压梯度力。第为水平气压梯度力。第4 4题,全球风带移动题,全球风带移动方向一致,当向北移动到最北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我国降方向一致,当向北移动到最北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我国降水多,山区多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地震与风带移动无关,水多,山区多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地震与风带移动无关,凌汛发生在初冬和初春,沙尘暴发生在冬春。凌汛发生在初冬和初春,沙尘暴发生在冬春。答案:答案:3.A3.A4.A4.A二、综合题二、综合题5.5.如图为如图为“北半球某地区上空等压面状北半球某地区上空等压面状况图况图”。读图,回答问题。读图,回

    35、答问题。(1)a(1)a、b b两个等压面中数值较大的是两个等压面中数值较大的是_,理由是,理由是_。(2)(2)在近地面,陆地与海洋比较,气压较高的是在近地面,陆地与海洋比较,气压较高的是_。(3)(3)仅考虑热力因素,在图中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仅考虑热力因素,在图中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4)(4)此时,北半球为此时,北半球为_季,判断理由是季,判断理由是_。解析:第解析:第(1)(1)题,同一地区近地面与高空比较,总是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题,同一地区近地面与高空比较,总是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因为越往高空,大气越稀薄,气压越低。第气压。因为越往高空,大气越稀薄,气压越低。第(2)(2)

    36、题,根据题,根据b b等压面凹等压面凹凸的方向可判断陆地为低压,海洋上为高压。第凸的方向可判断陆地为低压,海洋上为高压。第(3)(3)题,热力环流的绘画题,热力环流的绘画切入点是根据等压面知识找出近地面海洋、陆地何处气压低,何处受热,切入点是根据等压面知识找出近地面海洋、陆地何处气压低,何处受热,何处遇冷,进而根据热力环流过程,即受热不均何处遇冷,进而根据热力环流过程,即受热不均垂直运动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气压差异水平运动画出。第水平运动画出。第(4)(4)题,判断季节时,还应该理解海陆热力题,判断季节时,还应该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性质差异海水比热容大于陆地,海水升温慢降温也慢

    37、,陆地则相反,海水比热容大于陆地,海水升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则相反,这样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夏季气温海洋低于陆地。这样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夏季气温海洋低于陆地。答案:答案:(1)b(1)b近地面空气密度大近地面空气密度大(2)(2)海洋海洋(3)(3)图略。图略。(CDABC)(CDABC)(4)(4)夏陆地为低压,仅考虑热力因素,低压是因为夏陆地为低压,仅考虑热力因素,低压是因为受热,大气膨胀上升而产生的,所以陆地气温高于海受热,大气膨胀上升而产生的,所以陆地气温高于海洋,为夏季洋,为夏季 课下作业见课下作业见课时跟踪检测课时跟踪检测 (四四)第二讲第二讲 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考纲要点

    38、考纲要点考纲解读考纲解读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候的影响。1.识记: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分识记: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分 布规律。布规律。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 的影响,季风的形成。的影响,季风的形成。3.应用:运用大气环流原理分析常应用:运用大气环流原理分析常 见气候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分见气候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分 布。布。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 1三圈环流的形成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以北半球为例)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中

    39、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2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3)(3)季节移动规律:季节移动规律:随随 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 ,冬季,冬季 。赤道低气压赤道低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副热带高气压极地高气压极地高气压信风信风极地东风极地东风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偏北偏北偏南偏南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1)(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2)(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

    40、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风带风向相同。基础梳理 考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单圈环流30oN0o地面高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基础梳理 考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以北半球为例)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高低纬受热不均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三圈环流 低纬度环流圈低纬度环流圈中纬度环流圈中纬度环流圈高纬度环流圈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30oN0o60oN90oN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

    41、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低纬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理论风向理论风向实际风向实际风向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 1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三抓”:(1)(1)抓抓“偏转偏转”突破风带风向: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

    42、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带的具体风向。(2)(2)抓抓“分布分布”突破位置判断:突破位置判断:记忆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看纬度位置:纬线0 0、3030、6060、9090分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辨别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判断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看图形特

    43、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3)(3)抓抓“移动移动”突破季节影响: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变化,如下图所示:2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气压带、风带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

    44、点气候特点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终年高温多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全年炎热,干旱少雨旱少雨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带控制冰原气候冰原气候全年严寒,降全年严寒,降水稀少水稀少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全年温和多雨(2)(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气压带、风带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气候特点受赤道低气压带和受赤道低气

    45、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湿季分明受西风带和副热带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夏季炎热干燥 3.3.运用规律巧记各气压带或风带以及季风环流对降水的运用规律巧记各气压带或风带以及季风环流对降水的影响影响 降水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是:气温下降,使水汽达到降水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是:气温下降,使水汽达到饱和凝结。有充足的水汽。依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总结出饱和凝结。有充足的水汽。依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以下规律:例例11(2014(2014中山模拟中

    46、山模拟)图图1 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移动示意图,图2 2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读图回答下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列问题。(1)A (1)A气压带为气压带为_,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2)(2)画出画出B B所在风带的风向。所在风带的风向。(3)(3)甲图气压带位置比乙图甲图气压带位置比乙图_,原因是,原因是_。(4)(4)简述图简述图2 2中中C 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成因。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成因。解析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图中可以看出,A 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

    47、高温多雨的气候应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特征。B B所在风带是赤道低气压带以北的信风带,在水平所在风带是赤道低气压带以北的信风带,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该处的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该处的风向为东北风。与二分日相比,甲图的气压带位置偏北,风向为东北风。与二分日相比,甲图的气压带位置偏北,乙图的气压带位置偏南,这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乙图的气压带位置偏南,这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的结果。北移动的结果。C C海为地中海,其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海为地中海,其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冬雨夏干

    48、的地中海气候。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答案答案(1)(1)赤道低气压带高温多雨赤道低气压带高温多雨 (2)(2)画图略画图略(提示:提示:B 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3)(3)偏北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偏北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回归或回归运动运动)(4)(4)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受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 11 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气压

    49、中心M M是是 (蒙古蒙古西伯利亚西伯利亚)高压,其高压,其切断了切断了 。亚洲亚洲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2 27 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气压中心N N是是 ,其切断了,其切断了 。印度低压印度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3 3季风环流季风环流类型类型东亚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南亚季风1月月A 季风季风B 季风季风7月月C 季风季风D 季风季风成因成因海陆热力性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北西北东南东南东北东北西南西南气压带和风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带季节移动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1)(1)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

    50、低气压带切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断;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2)(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而形成的。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而形成的。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副极地低气压带北太平洋低压亚洲高压北大西洋低压风向基础梳理考点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威夷高压亚洲低压北大西洋高压风向3.季风东亚季风低压高压低压高压冬季风(1月)夏季风(7月)南亚季风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9358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