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关于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主要内容关于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主要内容 关于 智能 检测 处理 控制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主要内容 课程设立说明 关于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 关于控制科学与工程基本内容的掌握 关于一个实际过程控制系统 介绍几本书和课件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数据挖掘的粗糙集方法、数字超声成像技术 简介1感谢你的观看2019年6月6课程设立说明 从信号检测、信息处理、系统控制的角度,了解控制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分析控制科学与工程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便于博士们结合自己的课题背景,对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提供一点帮助;提供部分寻找方法的资料和信息;介绍部分我们熟知的、与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有关的内容。2感谢你的观看2019年6月6关于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 1。基本想法从控制的精
2、髓和条件来自于科研实际控制系统已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发展方向2。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 概念与系统思想智能信号检测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智能控制3感谢你的观看2019年6月6关于控制科学与工程基本内容的掌握 1。关于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科划分各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学科及方向介绍2。关于控制科学与工程基本内容的掌握 基础基本工具、专业技术、扩展方法相关学科基本要求论文创新4感谢你的观看2019年6月6关于一个实际过程控制系统造纸工业过程为例 背景知识 控制的目的和目标 工艺流程 对象特性分析与模型建立 系统设计 系统实现 方法分析5感谢你的观看2019年6月6几
3、个专题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 数据挖掘的粗糙集方法 数字超声成像系统与相关技术 6感谢你的观看2019年6月6关于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 1。基本想法控制的精髓与条件:控制的精髓与条件:控制的含义是使对象或过程按预定要求运行所采取的措施;系统和反馈概念是控制的精髓;实时、准确的测量与信号的有效处理是实施控制的前提条件。理论应用于实际的主要问题 7感谢你的观看2019年6月6关于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1。基本想法控制系统已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控制系统已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自动控制理论是一门关于工程技术的科学,是一个应用科学,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及工程实际的需
4、求是它的发展动力,专业人员应不断调整和拓展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关注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8感谢你的观看2019年6月6关于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1。基本想法控制系统已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控制系统已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经历了几次大的发展:第一次:第一次:20世纪30-40年代,工业和战争(火控系统)的需求,发展了基于稳定性判据、根轨迹、频率特性的古典控制方法,最后发展到总结成象索洛多夫尼可夫自动调节原理以及钱学森工程控制论这样影响广泛的著作。经典控制的基础:经典控制的基础:传递函数;标志:标志:频率特性、根轨迹为基础的频域分析法,主要解决稳定性问题;限
5、制:限制:一是适用于单入单出线性定常系统,对于非线性可采用描述函数和 相平面分析法但只能处理不超过两个变量的简单系统;二是根据幅值裕度、相位裕度、超调量、调节时间等性能指标来确定校正环节,很大程度依赖于设计者的经验。9感谢你的观看2019年6月6关于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1。基本想法控制系统已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控制系统已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第二次:第二次:20世纪50-60年代,航天、航空、航海的发展,要求有更快、更精、更可靠的控制方法,这就导致基于状态空间描述的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线性系统理论、系统辨识、Kalman滤波、随机系统、自适应控制以及非线性控制是这一发展的具体体现。
6、现代控制的基础:现代控制的基础:状态空间;标志:标志:时域分析,适用于多入多出系统和一定条件的非线性及时变系统,可控性、可观性概念的提出和使用(线性系统理论),庞德里亚金最小值原理(最优控制),Kalman滤波器(随机控制);限制:限制:一是要求精确的数学模型;二是有些方法要遵循苛刻的假设条件;三是对一些不确定性无法处理;四是理论复杂、应用繁琐。注意:注意:模型化和数学化是经典控制与现代控制的前提和基础。模型化和数学化是经典控制与现代控制的前提和基础。10感谢你的观看2019年6月6关于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1。基本想法控制系统已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控制系统已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第
7、三次:第三次:有人说实际已经开始,也有人说目前是前夕。有人称其为智能 控制,也有人说尚难确定。不管怎样,有这样一个事实 一方面,目前大多数工程实际,利用现有的控制理论和方法基本可满足实际需要,而且随着控制理论的普及以及各种工具(如MATLAB仿真软件、含有自整定控制参数的组态软件)的出现和发展,对纯专业控制人员的需求不是在增多,而是在相对减少。另一方面,许多工程技术中出现的复杂控制问题,如不确定性、时变、强非线性等,至今仍缺乏好的方法去解决,工程界虽对PID调节的精度和性能不甚满意,但出于无奈(至今仍没有令工程界满意而信服的取代PID的控制方法),因此需要去研究一种满足工程需求的、建立在一套新
8、理论基础上的新的控制方法。11感谢你的观看2019年6月6关于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1。基本想法控制系统已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控制系统已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广义的智能控制(控制理论与各种人工智能方法的结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目前仍难形成一个系统的思想和方法。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大家努力/基础+条件/某些特殊人物的努力?我们大多数人怎么办?我们大多数人怎么办?研究一些实际问题(理论研究要搞,但那应该是少数人的事,多数应该结合工程实践,另外不能一窝蜂赶时髦,要结合有特点、有积累的工程实际去创新)/应用研究(研究方向定位,确定应用背景,如航空、航天、工业过程、社会、经济、金融等
9、,找到该领域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打好基础/选择背景/找到问题及突破点/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性研究(要不断向信息、计算机、通讯、生物、医疗等领域扩张,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12感谢你的观看2019年6月6关于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1。基本想法控制系统已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控制系统已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结合结合:(1)与相关学科的结合控制与管理、控制与规划决策、控制与信息处理、控制与人工智能;(2)与新兴产业的结合控制与交通、控制与通信、控制与网络、控制与生物、控制与医疗、控制与航空航天、控制与环境、控制与能源、控制与经济、控制与社会。创新的正确认识:创新的正确认识:将一些原本不相关的概
10、念、方法、对象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方法或思路。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是创新,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也是创新,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更是创新。选自一个校友的一篇文献。13感谢你的观看2019年6月6关于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1。基本想法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发展方向: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发展方向:理论方面:理论方面:非线性和复杂系统(包括复杂对象和复杂环境)的研究将是主要问题,智能化方法很可能是途径,与某些交叉理论(如模糊逻辑、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式识别、专家系统、小波分析、粗糙集理论、混沌与分形理论等)的结合很可能会有突破性成果。应用方面:应用方面:成熟控制理论和技术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各种应用
11、环境下新型传感器的研制;(工业企业)管理(决策)与检测控制的一体化注意与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发展与结合;传感器、执行器及控制系统的计算机化与计算机的紧密结合和充分利用;与计算机网络的结合(包括现场总线技术等);控制系统软件包(功能组合设计途径)等。后面还有介绍。14感谢你的观看2019年6月6关于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2。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 :(1 1)概念与系统思想:)概念与系统思想:信息信息(Information)(Information):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传递事物或事态的媒体。它是个抽象而复杂的概念,通常认为用文字、符号、手势、语言、数字、音符、图
12、像等能被人们感觉器官所感知的形式,也就是把客观世界的运动状态和主观思维活动状态表达出来的那个媒体,就是信息。比较直观的定义:关于事物运动的千差万别的状态和方式的知识,或传递与表达的媒体。信号信号(Signal)(Signal):用来传递信息的机械动作、光、电、声或其他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为了有效地传输信息,必须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把它变换成适合某种信道传输的物理量信号,如以电波为载体的有线与无线电信号,以声、光为载体的声、光信号,以压缩空气或液体为载体的气动或液动信号,以及生物信号等。信号通常是时间的一维函数,如语音X(t);也可以是时间与空间的多维函数,如电视图像X(x0,y0,t);还可以
13、是非时间变量的函数,如平面图像X(x0,y0)。信号往往不是孤立的,是与系统及物理形式和数学表达紧密相连。15感谢你的观看2019年6月6关于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2。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 :(1 1)概念与系统思想:)概念与系统思想:信号与信息的关系:信号与信息的关系:一个为具体一点,一个为抽象一点;信号是信息的物理形式,信息是信号的包含内容;有时也混用。信息的传输:信息的传输:下图为Shannon信息传输模型 信源干扰信宿译码器信道编码器信息信息信号信号16感谢你的观看2019年6月6关于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2。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的
14、基本内容 :(1 1)概念与系统思想:)概念与系统思想:信息的获取、分析和有效利用 构成 对世界或系统的改造。检测检测(信号检测):(信号检测):人们对自然现象进行定性了解和定量掌握的措施,也是从物理系统中获取特征或称信息的方式和方法。处理处理(信号与信息处理):(信号与信息处理):对信号或信息进行变换、加工、整理,已达到提取和便于应用的目的。控制:控制:是使对象或过程按预定要求运行所采取的措施。整体考虑:整体考虑:检测处理与控制在充分了解、掌握自然现象或对象的运动特征的情况下,根据预定任务和要求,在对系统整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获取运动特征的手段,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和方法对所获取的特
15、征信息予以加工,利用一定的思想和综合方法,通过对对象施加一定的作用,使其满足事先规定的要求。17感谢你的观看2019年6月6关于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2。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 :(1 1)概念与系统思想:)概念与系统思想:智能化:智能化:模拟人的思维方式,利用人工智能方法,与各专业的传统理论和方法结合,解决目前较难解决的用现有方法较难描述、处理的复杂问题,主要是非线性、不确定、时变等问题。介绍几本书:介绍几本书:智能检测系统与数据融合智能检测系统与数据融合滕召胜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智能信息处理和智能控制智能信息处理和智能控制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集体编著,
16、浙江科技出版社,1998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一种现代方法Artificial Intelligengce _ A Modern Approach(美)Stuart Russel and Peter Norvig著,姜哲等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6Sensor and Data Fusion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L.A.Klein著智能信息处理方法导论智能信息处理方法导论,高隽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高隽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上述书籍只能供借鉴只能供借鉴,尚找不到很好的书,也正常,否则成型之后就不用研究了!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
17、,应该说是一个发展、未成熟的科学新领域,比较适合于学校做预先研究,工程应用简易的或初步的在世时、高级的或高档的尚有过程。后面将分别对智能检测、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智能控制予以介绍。实际上,检测、处理与控制有时是很难分的,这里为了突出重点,才分别介绍。18感谢你的观看2019年6月6关于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2。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 :(2 2)智能检测)智能检测:智能检测智能检测应该说是一个技术,涉及的理论较少,但方法较多。所谓智能检测所谓智能检测,应包含测量、检验、故障诊断、信息处理和决策输出等多种内容,具有比传统的“测量”更丰富的范畴,使检测设备和方法模拟人
18、类专家信息综合能力。通常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在人工最少参与的条件下尽量以软件实现系统的功能。智能检测的特点智能检测的特点:a)测量设备与方法的智能化测量仪表内含单片机;b)测量过程的软件化自动量程切换、极性判断、报警、过载保护、多功能测试和自动巡回检测等;c)测量数据的智能化处理与智能处理一致;d)多参数检测与数据融合提高准确性、可靠性和容错性,与智能 处理一致;e)总线化、标准化、模块化。19感谢你的观看2019年6月6关于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2。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 :(3 3)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在经典的信息处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融入
19、了某些人工智能技术,或者在信息处理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加入对工作过程的干预(体现了人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和自身经验),都可称为智能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处理。利用人工智能(包括模式识别、专家系统、模糊逻辑、神经网络和进化计算或称遗传算法等)与现代信号处理的结合,实现对非线性、非平稳和非高斯动态过程产生信号的分析与处理。主要是一些经典方法,如IIR/FIR/自适应滤波器的分析与设计、谱分析、参数估计、时间序列分析、各种最优化算法等,与一些智能方法或描述及解决非线性、不确定性等问题的新方法,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小波分析、遗传算法、粗集理论等的有机结合。20感谢你的观看2019年6月6关于智能检测处理与控
20、制2。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 :(3)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另外,在智能信息处理和智能控制书中,有两章介绍了智能技术的应用,方法和形式可供借鉴:一章是“智能技术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智能技术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背景:背景:地震勘探对地质结构进行勘测和分析,找到矿藏(金属矿、煤、石油、天然气等),也有反射、折射、投射方法之分,多采用反射波法,类似于我们的超声诊断和探伤。主要问题:主要问题:a)如何获得较准确的地质信息?b)对于地质结构的非线性和非均匀性,如何去合理地描述?c)如何将地震勘测信息与基础地质资料(文献及地质专家头脑中的定性信息)及钻井/测井资料(经验附近较
21、为准确和可靠的地质信息)有效的结合起来?主要解决方法:主要解决方法:用了人机交互、模式识别、专家系统、混沌与分形理论、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等方法。21感谢你的观看2019年6月6关于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2。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 :(3)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另一章是“智能技术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中的应用智能技术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中的应用”背景:背景:指纹识别图像的对比、分类与识别,将一个采集到的指纹信 息较准确匹配到某一个具体指纹。主要问题:主要问题:如何在部分取样、缺陷取样等不清晰取样情况下,达到准确 匹配的目的?主要解决方法:主要解决方法:人机交互、专家系统、模
22、糊逻辑等 22感谢你的观看2019年6月6关于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2。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 :(4)智能控制智能控制:在经典控制(亦称常规控制或古典控制)、现代控制的基础上,在鲁棒控制、变结构控制、容错控制和自适应控制从不同侧面解决一些控制中的不同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于具有高度不确定性(难以或无法建立精确的对象数学模型和扰动数学模型,或模型时变)、高度非线性(缺少或没有有效和简易的处理方法)以及高度复杂的任务要求(如智能机器人系统的自行规划和决策能力、自动躲避障碍能力等)的被控对象或系统,模拟人类的某些功能(如学习功能、推理功能、适应功能、组织功能、容错功能等)
23、,利用人工智能方法,解决控制问题。智能控制智能控制 目前主要有4个方向个方向(不应限制在这不应限制在这4个方向上个方向上):a)基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如专家系统、模式识别等)的智能控制;b)基于模模糊推理和决策糊推理和决策的智能控制;c)基于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d)基于多种控制方法交叉结合交叉结合的智能控制。23感谢你的观看2019年6月6关于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2。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 :(4)智能控制:在智能信息处理和智能控制书中,也有两章介绍了智能控制问题,方法和形式可供借鉴:一章是“控制系统的智能设计控制系统的智能设计”背景:背景:
24、旨在改变目前先进的控制理论与落后的控制系统设计实践严重脱节的状况,给广大现场设计工程师一个直接可用的东西(硬件+软件,主要是软件)。发展过程及问题所在:发展过程及问题所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对这种脱节认为是控制系统设计所用的数学工具复杂、计算量庞大所致,于是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SCAD)应运而生。典型的CSCAD软件包有:UMIST-CSCAD、IDPACK、DELIGHT、ORACL、CADCSC等,应用中发现这些软件结构封闭、人机交互不好,于是80年代出现了一些很好的CSCAD开发工具,影响较大的有MATLAB、MATRIX-X、CTRL-C等,它们是开放性的、具有很完善的二次开发
25、平台、收入了大量优秀的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一定程度上满足和方便了高级研究人员的需求。24感谢你的观看2019年6月6关于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2。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智能检测处理与控制的基本内容 :(4)智能控制:这些开发工具,对于大多数第一线的设计人员,仍无法充分利用,原因是:原因是:(1)每种设计方法总是比较适合于某一类控制系统的设计,而不适合于别类控制系统的设计,即不存在很通用的“万能”设计方法,设计方法选择要有足够经验;(2)每种设计方法都由若干自由参数需要选择,如加权矩阵、预期特性等,也需设计工程师精通该设计方法并有足够经验。但事实上,绝大多数设计工程师达不到这样的水平,那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