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哲学的教育目的观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88435
  • 上传时间:2023-02-16
  • 格式:PPT
  • 页数:175
  • 大小:4.2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哲学的教育目的观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哲学 教育 目的 课件
    资源描述:

    1、哲 學 的 教教 育育 目目 的的 觀觀組織架構第一節教育的目的-目的的意義目的的意義:人類活動所要收到的預期的成效或結果稱之為目的。目的有三種作用:1.為了達成目的,對於當前的情勢必能深刻注意或觀察,並預防進行中障礙的發生。2.在使用方法之前,必須適當選擇,而採取最經濟有效者。3.當知道目的之所在,如果所用的方法不適當,就會改變方法,繼續努力,以求最後目標的實現。目的、宗旨、目標的區分宗旨與目的-概念較為相近,指的都是籠統的概念目的所代表的意義較為實際、且較目的容易付諸實行。宗旨所指的較為抽象,感覺較為遙遠、不易實際達成。相較於目標而言,目的為較大而確定的標的,所以目標的性質是較為具體、明確

    2、、易於實現的。Goals教育宗旨、教育目的與教育目標的關係教育宗旨通常指國家法定的教育活動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動的指針,引導教育發展的方向,決定教育活動的歸趨,使教育成為有意義、有理想、有效果而又循序而近的活動。教育目標教育目的是屬於遠程的目標,相當高遠、抽象,也頗為空洞,如果要有指導實際教學活動的功用,則必須將遠程的教育目的加以分析成切近的及具體的教育目標,所以教育目的與教育目標的關係,後者是為達成前者的一種手段。教育目標的內容課程目標課程目標:課程目標是課程設計的方向或指導原則,是預期的表現成果、也是學生經歷教育方案的各種教育活動後必須達成的表現。擬定目標的重要因素:教學目標與行為目標教

    3、學目標:指教學活動的實施的方向與預期達成的結果,市教育目標、課程目標更細部化、具體化的目標,可以是一節課要達到的目標,也可以是一個單元要達到的目標。行為目標:所的的行為目標是指教學目標的敘述要採用學生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這是最具體的目標,完全以外表的行為來判斷學習者所學習的目的是否達到。布魯姆教學目標三領域的區別I.認知1.能說出各種職業的名稱2.培養敏銳的觀察力3.能分辨各種職業的特徵 4.認識花朵的特性II.情意1.體驗互助合作的感覺2.培養助人的善心善行III.技能1.能辨認數字062.能正確的使用剪刀和美勞作品3.能用肢體隨音樂做不同的動作探討貳、哲學的教育目的觀教育的基礎哲學認識學

    4、習或認知廣義的教育哲學的思想體系觀念論經驗論看法東方代表完整教育理論西方代表孔子孔子柏拉圖柏拉圖一、中國哲學家的教育目的觀一、中國哲學家的教育目的觀明人倫人才的培養與選拔存天理、滅人欲化民成俗愛國心、公共心、獨立性、自治力人才的培養與選拔培養人才培養人才任人唯親任人唯賢士士v主要培養目標選拔人才選拔人才v目的統治者的輔佐人才統治者的輔佐人才v選拔標準v主張身分地位學而優者孔子主張教育的目的所包含的兩大要點孔子主張的人才等級聖人聖人仁人仁人君子君子士士(主要培養目標)風俗習慣化 民 成 俗學記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教育目的 統治者為鞏固自己的地位,利用教育方式使人民的風俗習慣符合統治者

    5、的利益。實質 教育目的即為政治目的(教育只是政治工具)。人民統治者教育存天理、滅人欲朱熹聖賢千言萬語,只是教人明天理、滅人欲 教育目的 革盡人欲,復盡天理。v恢復和發展人的固有善性v克服人的固有慾望善性慾 望明 人 倫王守仁古聖賢之學,明倫而已。人倫明於上,小民親於下,家齊國治而天下平矣 教育目的 恢復人倫並發揚光大。人倫 即為三綱五常之道 (三綱,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謂:仁、義、禮、智、信。)人倫存在人心,因被物蒙蔽而無法表現出來。人倫教育人倫教 育愛國心、公共心、獨立性、自治力梁啟超教育目的在培養新民 新民的標準v具有愛國心、公共心、獨立性、自治力v能夠自克自修,並改良

    6、社會 傳統教育培養的人v僅具獨善其身的私德觀念v缺乏公德觀念新民愛國心公共心獨立性自治力社 會改良培養二、西方二、西方哲學家的教育目的觀哲學家的教育目的觀完全功能的人培養社會所需的特定人才發展兒童個性獲得知識培養批判意識培養社會所需的特定人才培養社會所需的特定人才柏拉圖-理想國藉教育分辨不同氣質、能力與智力的公民,並以教育方式訓練,彰顯出個人的長處。教育目的 經由教育培育社會所需人才,以達到一個理想的、有秩序與均衡的社會。影響v德國斐希特-從教育著手,普遍教育德意志的國民,培養熱愛國家的意識。v德國凱欣斯泰納 培養適合國家及時代需要的有用國民社 會教 育人才培育供給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培根以科學的

    7、方法廣泛地追求知識。柯美紐斯教育可以使人性進步,改進人性的方法在於得到豐富的知識。教育目的v追求知識,獲得知識。v因知識的獲得而使人性進步,並清除人性中的錯誤和矛盾。知識知識追求改進發展兒童個性發展兒童個性盧梭-愛彌兒以個性發展為主的教育思想。福祿貝爾-人的教育教育的作為不是無中生有,也不是由外注入,而是根據人類固有的自我活動性,使內部的潛能得以適當的發展。杜威教育無目的,把教育當歷程看,認為教育是持續不斷的進步歷程,是經驗的重組和改造。教育目的v兒童是教育的主體,要重視兒童的發展歷程=教育教育教育經驗的重組和改造完全功能的人完全功能的人羅吉斯主張我們奮鬥的總目標在謀求人類的最佳發展,認為經過

    8、最佳教育的人是經驗過最理想心理成長的人。教育目的v實現完全功能的人之理想。v全人學習要包含左、右腦的學習,除一般知識外,也要學習感官與藝術相關知識,使學生同時具有感性與知性。完全功能的人知性感性啟蒙培養批判意識培養批判意識哈伯瑪斯(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批判能力是人類存在的實質要素。弗瑞爾-問題教學法在不受任何宰制的情況下進行理性溝通、思辯,使學生發展出新的想法與行動。教育目的v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使學生擺脫意識型態及科技的宰制,進而達到解放、啟蒙的目的。思辯理性溝通新想法解放第二節我國教育的目的壹、我國教育目的的演進一、舊教育時期的教育目的(一)自虞夏商三代到西周的教育目的(一)自虞夏商三

    9、代到西周的教育目的目的:在主張明人倫、嚴尊卑、定上下(二)自東周至春秋戰國時代的教育目的(二)自東周至春秋戰國時代的教育目的目的:偏重於士族階級領袖人才的培養,教育成為國人向上社會流動之工具。(三)自秦代至清末的教育目的(三)自秦代至清末的教育目的目的:在透過科舉選拔人才,以培養忠順的政治領導人才為主。二、新教育時期的教育目的(一)滿清末年的奏定學堂章程(一)滿清末年的奏定學堂章程目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二)民國元年的壬子癸丑學制(二)民國元年的壬子癸丑學制目的: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三)民國四年的頒定教育要旨(三)民國四年的頒定教育要

    10、旨目的:愛國、尚武、崇實、法孔孟、重自治、戒貪爭、戒躁進。(四)民國十八年的教育宗旨(四)民國十八年的教育宗旨目的:中華民國之教育,根據三民主義,以充實人民生活、扶植社會生存、發展國民生計、延續民族生命為目的;務期民族獨立、民權普遍、民生發展,以促進世界大同。(五)民國三十六年的中華民國憲法(五)民國三十六年的中華民國憲法在第十三章基本國策第五節教育文化的第一百五十八條可以視為教育宗旨:教育文化,應發展國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國民道德、健全體格、科學及生活智能。(六)民國八十八年的教育基本法(六)民國八十八年的教育基本法 教育基本法第二條,其教育目的以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

    11、文涵養、強健體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並促進其基本人權之尊重、生態環境之保護及對不同國家、族群、性別、宗別、文化之瞭解與關懷,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化國民。我國各級學校的教育目標幼稚教育國民教育高級中學高級職業學校專科學校大學及獨立學院學前教育四至六歲之兒童在幼稚園接受的教育,目的在促進兒童身心健全發展。具體的目標有五項:維護兒童身心健康。養成兒童良好習慣。充實兒童生活經驗。增進兒童倫理觀念。培養兒童合群習性。國民教育透過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人性化、生活化、適性化、統整化與現代化之學習領域教育活動,傳授基本知識,養成終身學習能力,培養身心充分發展之活潑樂觀、合群互助、

    12、探究反思、恢弘前瞻、創造進取的健全國民與具世界觀之公民。高級中學依高級中學法規定:高級中學以發展青年身心,並研究高深學術及學習專門知能之預備為宗旨。達成八項具體目標:(1)培育公民道德(5)鍛鍊強健體格(2)陶融民族文化(6)養成勞動習慣(3)奠定科學基礎(7)培養團結精神(4)充實生活知能(8)啟發藝術興趣高級職業學校職業學校法說明高級職業學校的教育目的在教授青年職業智能,培養職業道德,養成健全之基層技術人員。具體的教育目標有六項:(1)充實職業智能(4)陶冶公民道德(2)增進職業道德(5)鍛練強健體格(3)養成勞動習慣(6)啟發創業精神專科學校依專科學校法規定: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五十八條之

    13、規定,以教授應用科學與技術,養成實用專業人才為宗旨。大學及獨立學院依大學法規定:大學及獨立學院以研究學術,培育人材,提昇文化,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為宗旨。學校教育的內容教育內容的範圍相當廣泛,學校所教導的內容一定是要有價值的、重要的知識或活動。五育:德、智、體、群、美三層面:知識、技能、情意第三節垺學校教育的內容壹、德智體群美五育分析德育德育智育智育體育體育群育群育美育美育德育德育全名稱為道德教育或品德教育,道德教育即是依循教育原理傳授受教者處世接物的正道,解開是非善惡價值的疑惑,逐步內化為自身做人行事的最高準則,從而顯現於個人日常生活之中。智育智育的內容就是知識教育,學校要教導學生各種領域

    14、的知識體系,現今教育不重視道德教育,反而強調智育的重要性,所以智育是現今學校教育最受重視的領域。體育體育的內容不是只有狹隘地運動、競技、球類、田徑、舞蹈等活動,還包括生理、衛生、保健以及體育精神(風度、公平競爭、守紀律)的陶治。現今升學第一,智育掛帥的學校教育中,體育逐漸受到教師、家長的忽視,要知道有強健的體魄,才有健全的心靈,才有快樂的人生。群育群育的實施大部份是透過團體活動的方式進行,例如集會、運動會、班會、社區服務、慶典活動等,少部份是從學科知識的教導,讓學生了解到群育的重要。美育美育就是美感教育的簡稱,其內涵不是只有狹窄的藝術教育,例如學習音樂、美術、舞蹈等技能;它應該也是一種審美教育

    15、,即透過身體美、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等教育,形成學習者正確的審美觀點。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的內容與目標基本本內涵包括:人本情懷方面:包括瞭解自我、尊重與欣賞他人及 不同文化等。統整能力方面:包括理性與感性之調和、知與行之 合一,人文與科技之整合等。民主素養方面:包括自我表達、獨立思考、與人溝 通、包容異己、團隊合作、社會服 務、負責守法等。鄉土與國際意識方面:包括鄉土情、愛國心、世界 觀等(涵蓋文化與生態)。終身學習方面:包括主動探究、解決問題、資訊與 語言之運用等。九年一貫教育的課程目標增進自我瞭解,發展個人潛能。培養欣賞、表現、審美及創作能力。提升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能力。培養表達、溝通和分享

    16、的知能。發展尊重他人、關懷社會、增進團隊合作。促進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增進規劃、組織與實踐的知能。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激發主動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七大學習領域健康與體育語文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科技綜合活動七大學習領域語文:包含本國語文、英語、外國語文等,注重對語文的聽說讀寫、基本溝通能力、文化與習俗等方面的學習。健康與體育:包含身心發展與保健、運動技能、健康環境、運動與健康的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學習。社會:包含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社會制度、道德規範、政治發展、經濟活動、民主法治、人際互動、公民責任、鄉土教育、生活應用、愛護環境與實踐等方面的學習。藝術與人文:包含音

    17、樂、美術、表演藝術等方面的學習,陶冶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感受、想像與創造的人文素養,並積極參與藝文活動。七大學習領域數學:包含數形量之基本概念與運算、日常生活中數形量之應用問題、與其他學習領域的連結、解題過程、推理思考、創造能力,以及與自己或他人溝通數學內涵的能力。自然與科技:包含物質與能、生命世界、地球環境、生態保育、資訊科技等的學習、注重科學及科學研究知能,培養尊重生命、愛護環境的情操及善用科技與運用資訊等能力,並能實踐於日常生活中。綜合活動:包含輔導活動、團體活動、以及運用校內外資源獨立設計之學習活動。十大基本能力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能力、情緒、需求與個性,愛護自我,養成

    18、自省、自律的習慣、樂觀進取的態度及良好的品德;並能表現個人特質,積極開發自己的潛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欣賞、表現與創新:培養感受、想像、鑑賞、審美、表現與創造的能力,具有積極創新的精神,表現自我特質,提升日常生活的品質。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積極運用社會資源與個人潛能,使其適性發展,建立人生方向,並因應社會與環境變遷,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十大基本能力表達、溝通與分享:有效利用各種符號(例如語言、文字、聲音、動作、圖像或藝術等)和工具(例如各種媒體、科技等),表達個人的思想或觀念,善於傾聽與他人溝通,並能與他人分享不同的見解或資訊。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具有民主素養,包容不同意見,平等對待他人與各

    19、族群;尊重生命,積極主動關懷社會、環境與自然,並遵守法治與團體規範,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十大基本能力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尊重並學習不同族群文化,瞭解與欣賞本國及世界各地歷史文化,並了解世界為一整體的地球村,培養相互依賴、互信互助的世界觀。規劃、組織與實踐:具備規劃、組織的能力,且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增強手腦並用、群策群力的做事方法,與積極服務人群與國家。十大基本能力運用科技與資訊:正確、安全和有效地利用科技,蒐集、分析、研判、整合與運用資訊,提升學習效率與生活品質。主動探索與研究:激發好奇心及觀察力,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並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能於生活中。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養成獨立思考及反省的習慣

    20、,有系統地研判問題,並能有效解決問題和衝突。九年一貫課程討論區:http:/sctnet.edu.tw/nineyear/main_list.phphttp:/cur9.wfsh.tp.edu.tw/(萬芳高中)貳、知識、技能與情意三層面 大大 綱綱學校教導的內容應包括:知識技能情意大大 綱綱Myers&Myers(1995)認為:學校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有以下四項:1.增加學生的知識、理解和啟發(知識)2.發展學生的思考能力(技能)3.使學生獲得生活必備的技巧(技能)4.幫助學生發展特殊的價值、情感、敏 感性和做決定(情意)一、一、知知 識識重點:因知識所包含的內容太廣,教師為了讓學生學會許多

    21、事實和概念,導致:填鴨式教學。不求效果,只求進度。因此,須著重在知識結構上的教學(一一)知識的結構知識的結構知識被組織成幾種類型和階層稱為知識的結構。知識結構1.依研究領域或學科分類:依知識性質分成人文學科、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再細分為物理、數學、化學。2.將知識分成事實、概念和通則三項抽象層級。事實:事實:指個別的事物,如指個別的事物,如:I、Jimmy、am是英是英文單字。文單字。概念:概念:是事實更高的層級,如:是事實更高的層級,如:Jimmy是人名,是人名,I 是第一人稱的單數主格,是第一人稱的單數主格,am是是Be動詞。動詞。通則:通則:知識的最高層,描述概念與概念間的關係知識的最高

    22、層,描述概念與概念間的關係,如,如 I am Jimmy;I am Danny;She is Jan.(二二)知識結構的教學知識結構的教學Bruner提出:教導學生知識的基本結構,而不是基本事實的主張。教師要教的是:1.重要概念。2.基本的原則或通則。3.學科的研究方法。目的:目的:讓學生理解、鼓勵學讓學生理解、鼓勵學生探究主題和解決問題,生探究主題和解決問題,將將學習能遷移至實際情境學習能遷移至實際情境之中之中。(補充補充)布魯姆(Blooom)認為人類學習行為可分成三種主要層面:認知層面、情意層面和技能層面。其中,在認知層面(智育),包括知識和智慧能力技巧,提出認知層面的教育目標分類,他認

    23、為任何一個教育活動或教學活動,皆可從認知層面來給予目標分類,可分為以下六種:1.知識:知識:記憶原理記憶原理2.理解:理解:找出原理原則的關聯性找出原理原則的關聯性3.應用:應用:將關聯性表現生活情境中。將關聯性表現生活情境中。4.分析:分析:找出成功,失敗的原因找出成功,失敗的原因5.綜合:綜合:重新組合成新的概念重新組合成新的概念6.評價:評價:與理論相對應做比較與理論相對應做比較二、二、技技 能能重點:重點:技能是做事的能力,不但要理解,還要著重在 做做。要達成某種程度的精熟。學校要教導的技能包括:(一)思考 (二)其它技能(一一)思思 考考 三要素三要素:智力過程、心理活動、認知策略(

    24、幫助人們理解訊息和周遭的剌激,形成新的觀念。)思考歷程思考歷程:得到靈感、預測結果、解決問題、做決定。補充認知策略認知策略:係指管理個人自我學習、記憶、及考行為的能力,包括學 習者過去所學的技能,和用來類化新知識及解決問題的程序。推論或 歸納的過程即為常見的認知策略認知策略。認知策略認知策略是不同於其他學習領域,認知策略認知策略是屬於個人自我管理的技能,沒有特殊、可觀的教學結果,同時需較長時間才能發展出來。(一一)思思 考考學校用來訓練思考的教學有:1.問題解決教學。2.概念化教學。3.思考過程的學習。(一一)思思 考考學校用來訓練思考的教學有:1.問題解決教學。歷程:1.呈現問題 2.收集和

    25、驗證資料 3.找出影響的變項 4.形成假設 5.評鑑假設 6.分析問題解決的過程 補充:補充:思考過程的學習思考過程的學習:藉由思考的過程,發現:藉由思考的過程,發現解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發現新的知識,讓學習者問題的方法或發現新的知識,讓學習者自行孕育出各種觀念,如此可促使學習的自自行孕育出各種觀念,如此可促使學習的自主化與類化。主化與類化。補充:補充:概念化教學:主要是重點概念,而非大量的知識,方概念化教學:主要是重點概念,而非大量的知識,方法如下:法如下:1.1.直接講述法(直接講述法(Direct PresentationDirect Presentation):適用於學生:適用於學生的先

    26、備知識較少時,步驟是首先解說概念的定義,然後的先備知識較少時,步驟是首先解說概念的定義,然後定出主要屬性、舉出正反例來增強學生的理解,再讓學定出主要屬性、舉出正反例來增強學生的理解,再讓學生不斷練習。生不斷練習。2.2.概念獲得法(概念獲得法(Concept AttainmentConcept Attainment):適用於學生對:適用於學生對於即將學習的事物已有部分概念及心向時,此方法是透於即將學習的事物已有部分概念及心向時,此方法是透過考慮概念中的正反例,促進學生做歸納性思考,並幫過考慮概念中的正反例,促進學生做歸納性思考,並幫他們監控整個思考過程。他們監控整個思考過程。整體說來,整體說來

    27、,直接講述法類似演繹法,概念獲得的方式直接講述法類似演繹法,概念獲得的方式則類似歸納法。則類似歸納法。(二二)其它技能其它技能1.學習的技能。2.解釋的技能3.研究的技能。4.溝通的技能。5.社會技巧。6.動作技能。7.藝術表演。8.公民參與技能。補充補充布魯姆認為技能層面的教育目標分類,可分為:1.知覺知覺(觀察觀察)2.心向心向(預備學習預備學習)3.模仿模仿(示範及嘗示範及嘗試錯誤的試錯誤的學習學習)4.機械化機械化(知其然不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所以然)5.複雜反應複雜反應(知其然亦知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其所以然)6.調適調適(技能及技能及身體特性身體特性)7.創造創造(超越超越)技能層

    28、面的教學活動較為明確,它偏重技巧和體能的學習,從心理學上刺激反應(S-O-R)的原理認知瞭解,即可助於技能教學目標的達成。三、三、情情 意意重點:重點:在學校所教的部分包括:價值、情感、敏感性和選擇。對、錯、美、善,先後的概念及做決定的技巧。三、三、情情 意意學生要學的內容有以下幾項:(一)價值(二)情感(三)敏感性(四)決定三、三、情情 意意(一)價值:價值是生活的面貌,是人們贊同、維持和試著達成的標準。人類經由社會化的歷程傳遞這些價值,社會共同接受的重要價值包括:人性尊嚴、誠實、成就、平等。三、三、情情 意意(一)價值:判斷因有些價值是對立的,看起來互相衝突,故學校應使用適當的方法引導學生

    29、做價值上較正確的衡量和判斷。如:利用團體討論的方試。三、三、情情 意意(二)情感:控制(自我的)內在的情緒和道德感,是由對他人事件和情境的反應所形成的經驗,人們由與社會和文化環境的互動中得到情感,通常表達個人特有和敏感性的價值。三、三、情情 意意(二)情感:控制(自我的)因來自個人內在,是透過發現、產生培養、擴充等不同的方式學習而來,而在生活的經驗中表達出來,包括:高興、受傷、恐懼、討厭。三、三、情情 意意(三)敏感性:外在的影響內在的反應適當的處理。即為其行為之表現或決定。是對別人、情境的反應能力,以幽默、同理心、與人正向的溝通等方式處理人際互動。三、三、情情 意意(四)決定:教育的目的是做

    30、選擇的過程,好的決定是選擇適當方法的能力,導致以最小衝突解決困境。此過程包括:評估價值、優先次序、可能行動、可能結果的期望和個人選擇。三、三、情情 意意(四)決定:對於決定後的責任要能夠自己承擔。三、三、情情 意意結論:學生學習這些情意層面時,需要他人幫助,以了解生活中的情緒和評價,進而接受、擴展或修改其信念或感情,及能做最好的決定。三、三、情情 意意結論:學校的教學方法:1.提供資訊和經驗。2.以實例教學、個案研究進行,設定對學生的期望,將其推向一種情境、經驗,要求學生思考:三、三、情情 意意1)思考自己的價值、情境、敏感和選擇。2)分析和澄清他們自己的位置、知覺和情緒。3)與他人比較理念和

    31、情緒4)把自己置於其他情境5)發展價值和做決定的技能。補充補充布魯姆和克拉斯霍爾(Krathwohl)皆認為情意層面的教學目標,可分為:5.個性:與個性相結合(內化)3.評價:片面的觀點4.組織:整體與判斷2.反應:積極的參與1.接受:觀察與選擇第四節課程壹、課程的概念課程即學科或教材較普遍且最具體的定義。但卻傾向知識本位課程型態。教師是課程的使用者而非設計者。學生只是課程的接受者。Back課程即目標課程是一系列目標的組合老師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目標老師只能根據課程目標,轉化為可操作、具體的教學目標,來組織課堂教學活動。Back課程即計劃課程即計劃課程是學生的學習計畫或教師的教學計畫。以計畫來

    32、界定課程,如同課程即目標的定義,皆強調事先預定的觀點。但許多學習活動並非以書面計劃來安排的。故教師會重視可觀察的教學活動,易忽略學生實際的體驗。Back課程即經驗課程即經驗課程不僅包括正式及非正式課程,也擴及校園文化等所謂潛在課程。認為課程不是知識、內容、教材、科目等事務,而是學生的學習歷程,以及實際學到的知能與態度。Back人文課程人文課程是理性主義哲學理性主義哲學及博雅教育博雅教育的傳統,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呈現給學生最好的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呈現給學生最好的思想和經典思想和經典;傳統上課程的焦點以西方的文化遺產做為智力發展的基本材料。Back社會效能課程社會效能課程社會效能課程的信念社會效能課程

    33、的信念:不同團體的學生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要接受不同形式的學校教育。強調:強調:學校課程應為學生不同的社會位置做準備,因而主張課程的分流。缺點:缺點:學生接受不同的課程是根據其種族、階級和性別;是對進步主義的扭曲。Back發展課程發展課程發展課程認為課程的設計是與學生的需要發展課程認為課程的設計是與學生的需要與興趣有關,不是社會的需要與興趣有關,不是社會的需要 。強調:強調:教學過程及內容 以及學生個別能力的發展。主張:學校教育與生活經驗結合的重要性。主張:學校教育與生活經驗結合的重要性。認為:認為:教師不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是學生成長的促進者。Back社會改革課程社會改革課程主張學校必須改變社

    34、會,至少幫助解決社主張學校必須改變社會,至少幫助解決社會的重要問題。會的重要問題。Back學科課程學科課程 這種課程是最古老,且最廣為接受的課程組織型態。又稱為分科課程或科目課程,係以學科為以學科為本位本位的傳統課程類型 根據學術研究領域的分類,作有系統的論理組織。學生能獲得有系統的知識,易吸取文化的精華,並有助於作專精的研究。Back相關課程相關課程 使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科目,透過各科的透過各科的聯絡教學聯絡教學,以增進科目間橫的聯繫及內容的整合,使學生的學習經驗較為完整。相關課程只是讓各科知識取得相關,但並未就各科目知識進行統整,故教師的教師的教學設計及各種教師的合作,如採協同教學設計及各種

    35、教師的合作,如採協同教學就顯得很重要了。教學就顯得很重要了。Back 融合課程融合課程 又稱為合科課程,係以科際整合的觀點,又稱為合科課程,係以科際整合的觀點,將有關的科目合併為一個新的科目。將有關的科目合併為一個新的科目。目的:克服科目課程將知識割裂的缺失,目的:克服科目課程將知識割裂的缺失,使學生獲得更為完整的學習經驗。使學生獲得更為完整的學習經驗。真正的融合課程是有機地組織不同學科的真正的融合課程是有機地組織不同學科的內容,不是將不同學科湊合或混合並列內容,不是將不同學科湊合或混合並列Back 廣域課程廣域課程 廣域課程是將人類實際生活或文化活動以大綱分類,並據此範圍安排課程。廣域課程藉

    36、著知識的完整,期使學生得到整體的知識與概念,了解各種知識間的相互關係,切合人類實際生活的需要,注意普遍的原理原則之理解。Back核心課程核心課程 特徵特徵:讓所有學生都能獲得共同且基礎的學習經驗。課程編製:課程編製:以社會問題、社會需要及社會功能為主;課程由師生共同設計,教材及教科書只是解決社會問題的工具。目的:目的:在培養學生處理或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Back 活動課程活動課程 活動課程重視兒童的經驗、興趣、需要和能力,以兒童的生活為內容,不採分科教學的方式,強調兒童的活動。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師只是引導者,透過閱讀、觀察、製作等活動,培養兒童解決問題能力。兒童自由參與學習活動,較易維持其興趣

    37、,所獲得的是活的經驗,而非書本上的知識。Back 1.1.學科課程學科課程課程特徵課程特徵:學科係學校所教導之一種系統知識(科目),學科課程即以各科目各自獨立而設計,如:數學科、地理科、美術科等。2.2.組織方式組織方式:依各學科之邏輯順序組織。3.3.評論評論:(1)較易掌握學問之系統及結構。(2)不合學習心理。(3)與實際生活脫節。(4)難以統整。BackBack1.廣域課程廣域課程課程特徵課程特徵:把許多科目,依某種性質,分類為幾個領域,使每個領域之內容擴大,並彼此聯繫,如:歷史、地理、公民合為社會領域;聽、說、讀、寫合為溝通領域。2.組織方式組織方式:將各科教學內容,依性質分到各個領域

    38、中,再依某原則組織成課程系統,使各領域達到縱向及橫向之聯繫。3.評論評論:(1)易統整歲瑣細之學科。(2)著重綜合概念之習得忽略各學科之系統知識無法做更精深之研究。Back1.核心課程核心課程課程特徵課程特徵:以一個科目、一個領域、或一個重要問題為課程之核心,其他科目與核心聯繫,如:生活教育為核心。2.組織方式組織方式:以學生之經驗為組織重心,藉著直線式的發展、同心圓式的擴展、或螺旋式的累積等組織方式,達到統整各項學習之目的。3.評論評論:(1)具生活功能性,易於類化應用。(2)未能提供系統知識。(3)較難有效重組教材內容,易顧此失彼。(4)有能力重組教材之師資難覓。Back1.活動課程活動課

    39、程課程特徵課程特徵:以兒童為中心,學生之興趣及目的決定教學內容,活動之選擇、設計,全由教師和學生合力完成。2.組織方式組織方式:活動多、科目少,教學內容無一定順序,以學生之興趣為發展中心。3.評論評論:(1)較尊重人性,可能會導致充份發展或混亂的兩極化局面。(2)要將經驗轉為有組織之知識,頗為困難。(3)經驗之教材之連貫性差。(4)設備及師資配合困難。Back 第四節課程第四節課程 課程課程即學科或教即學科或教材材 課程即目標課程即目標 課程即計畫課程即計畫 課程即經驗課程即經驗 美國的課程發展美國的課程發展人文課程社會效能課程發展課程社會改革課程 我國課程的發展我國課程的發展q 翻譯與介紹美

    40、國課程研究成果的階段。翻譯與介紹美國課程研究成果的階段。q專注國內課程問題的階段。專注國內課程問題的階段。q重視方法論探討,並將其列入大學院重視方法論探討,並將其列入大學院校的研修內容。校的研修內容。課程的類型課程的類型廣域課程廣域課程 核心課程核心課程 活動課程活動課程 學科課程學科課程相關課程相關課程 融合課程融合課程 課程類型的探討課程類型的探討 學科課程是以教師為中心 活動課程是以兒童為中心 其餘四種課程介乎其中 課程類型的探討課程類型的探討就課程的組織方式而言,分科課程與就課程的組織方式而言,分科課程與經驗本位課程處於相反的兩端,相關課程經驗本位課程處於相反的兩端,相關課程與廣博課程

    41、等介於兩者之間,並逐漸擴大其學與廣博課程等介於兩者之間,並逐漸擴大其學科範圍。科範圍。以內容而言,社會中心課程與經驗本以內容而言,社會中心課程與經驗本位課程相對立,一注重社會生活,一注重兒位課程相對立,一注重社會生活,一注重兒童經驗;一為教材本位,一活動本位。童經驗;一為教材本位,一活動本位。課程類型課程類型-依年齡的劃分依年齡的劃分 課程的類型各有其優劣得失,亦各有其適課程的類型各有其優劣得失,亦各有其適用的年級和範圍。用的年級和範圍。活動課程適合幼稚園與小學低年級活動課程適合幼稚園與小學低年級 小學中高年級則適合採用核心課程、廣域小學中高年級則適合採用核心課程、廣域課程、融合課程課程、融合

    42、課程 國中階段宜採用相關課程及學科課程國中階段宜採用相關課程及學科課程 高中及大學注重專門知識的研究,則需採高中及大學注重專門知識的研究,則需採用學科課程用學科課程 深入探討深入探討學科課程學科課程(Subject Curriculum)(Subject Curriculum)廣域課程廣域課程(Broad Fields Curriculum)(Broad Fields Curriculum)核心課程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Core Curriculum):活動課程活動課程(Activity Curriculum)(Activity Curriculum)肆、學校課程的結構

    43、肆、學校課程的結構正式課程正式課程(formal curriculum)formal curriculum)非正式課非正式課(informal curriculum)informal curriculum)潛在課程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hidden curriculum)空無課程空無課程(null curriculum)null curriculum)一、正式課程一、正式課程意義:又稱意義:又稱顯著課程顯著課程,是學校實際進行,是學校實際進行 的活動。的活動。實行:課表排定的科目,在課程標準中實行:課表排定的科目,在課程標準中 詳細訂有詳細訂有 一週的上課時間。一週的上

    44、課時間。實例:歷史、地理、生物、實例:歷史、地理、生物、等科目等科目。目的:智能教育。目的:智能教育。二、非正式課程二、非正式課程 意義:學校正式課程以外的學習活動。意義:學校正式課程以外的學習活動。(即為課程表排定科目以外之學習活動即為課程表排定科目以外之學習活動)實例:運動會、升旗典禮、朝會、畢實例:運動會、升旗典禮、朝會、畢 業典禮、校慶活動、才藝業典禮、校慶活動、才藝比賽。比賽。目的:生活教育為重點。目的:生活教育為重點。三、潛在課程三、潛在課程 意義:傑克森意義:傑克森(Jackson)(Jackson)於於19681968年所創用的名年所創用的名詞,詞,指正式及非正式課程以外的學指

    45、正式及非正式課程以外的學習活動。習活動。實行:讓學生在學校的社會結構和教室實行:讓學生在學校的社會結構和教室生活的生活的 關係中,經由團體活動、關係中,經由團體活動、獎賞和權獎賞和權威的威的 運用學到規範、價值和態度。運用學到規範、價值和態度。實例:同儕團體、小圈圈、社會行為對學生的實例:同儕團體、小圈圈、社會行為對學生的 影響。影響。(主要為次級系統對學習的影響主要為次級系統對學習的影響)四、空無課程四、空無課程 意義:意義:無法在學校實際上發生無法在學校實際上發生(正式及非正式課正式及非正式課程程)或經驗到或經驗到(潛在課程潛在課程)的課程內容或學的課程內容或學 習活動,稱之為空無課程。簡

    46、言之,空習活動,稱之為空無課程。簡言之,空無課程是指學校無課程是指學校課程中所缺乏課程中所缺乏,該有而該有而未有的部份未有的部份。實例:法律、經濟學、溝通。實例:法律、經濟學、溝通。補充說明補充說明 正式課程所強調者即博雅教育,透過各項科目來讓學生習得應有的基本智能。非正式課程及潛在課程雖然都不具備有像科目這樣的實際課程,但非正式課程仍有具備一定之形式,而潛在課程則完全沒有,純粹在於次級系統對個體無形中形成的影響力。課本所舉空無課程例子,如:溝通課程,目前在大專以上學校已開設有正式課程,故其應為泛指一般各級學校無這樣的課程,但並非指所有各級學校教育均無。伍、課程設計與課程發展伍、課程設計與課程

    47、發展 早期稱為早期稱為課程編製課程編製或或課程建課程建構構。其意義為將過去或現有的課程。其意義為將過去或現有的課程加以修訂或改革。加以修訂或改革。目前最流行者則為課程設計或目前最流行者則為課程設計或課程發展。課程設計前者比課程發展。課程設計前者比較較關心課程的成品關心課程的成品,課程發展比,課程發展比較較偏重過程偏重過程。一、課程設計的意義一、課程設計的意義意義:指意義:指課程要素課程要素的的選擇選擇、組織組織與與安排安排的方法的方法 過程。過程。內涵:內涵:擬訂教學目標擬訂教學目標(計劃計劃)選擇及組織教學活動選擇及組織教學活動(執行執行)執行評鑑工作執行評鑑工作(考核考核)目的:設計一套課

    48、程產品系統,達成教育目標目的:設計一套課程產品系統,達成教育目標。二、課程設計的模式課程設計模式三種類型:課程設計模式三種類型:目標模式目標模式歷程模式歷程模式情境模式情境模式 (一)目標模式-(1)主要受主要受泰勒泰勒法則影響法則影響 課程設計的四個步驟課程設計的四個步驟 (1)確定教育目標(2)選擇教育經驗(內容)(3)組織較育內容(4)評鑑教育成效 (一)目標模式 -(2)塔巴塔巴(Hila TabaHila Taba)改良的七個步驟改良的七個步驟 (2)提出教育目標(3)選擇教育內容(4)組織教育內容(7)確定評鑑的對象和方法(1)預測社會和學生的需要(5)選擇學習經驗(6)組織學習經

    49、驗 (二)歷程模式強調的是強調的是教育的方式與教學過程教育的方式與教學過程,而不是教,而不是教育內容。育內容。重視學習者的主動學習與教師的專業思考。重視學習者的主動學習與教師的專業思考。代表人物:英國學者史點豪斯代表人物:英國學者史點豪斯(StenhouseStenhouse)重點特徵:重點特徵:(1)強調強調教育的方式教育的方式而分非教育的內容,重而分非教育的內容,重視視學習者學習者主動學習主動學習。(2)重心放在重心放在教學的脈絡教學的脈絡和和經驗的重組經驗的重組上。上。(三)情境模式情境模式可其根源來自文化分析。情境模式可其根源來自文化分析。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史克北史克北(skilbe

    50、ck)。情境模式課程設計的五大部份情境模式課程設計的五大部份(1)情境分析情境分析了解課程設計過程出現的脈了解課程設計過程出現的脈絡絡及設計的可行性。及設計的可行性。(2)目標形成目標形成包含教師的行為、學生的行包含教師的行為、學生的行為為 、預期的學習結果,及教學與表現目、預期的學習結果,及教學與表現目標。標。(三)情境模式(3)建立方案建立方案包括設計教學活動、教材、包括設計教學活動、教材、環環境、人事調配、角色界定、時間表、資境、人事調配、角色界定、時間表、資源源的供應。的供應。(4)解釋和執行解釋和執行方案的實施,遭遇問題時方案的實施,遭遇問題時予予以克服解決。以克服解決。(5)觀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哲学的教育目的观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8843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