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品课件:结构力学-10力矩分配法.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大学精品课件:结构力学-10力矩分配法.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精品 课件 结构 力学 10 力矩 分配
- 资源描述:
-
1、1 2 第十章第十章 力矩分配法力矩分配法 101 引 言 102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103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 3 101 引 言 计算超静定结构,不论采用力法或位移法,均要组成 和解算典型方程,当未知量较多时,其工作量非常大。为 了寻求较简捷的计算方法,自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又陆 续出现了各种渐进法,力矩分配法就是其一。 渐进法的共同特点是,避免了组成和解算典型方程, 而以逐次渐进的方法来计算杆端弯矩,其结果的精度随计 算轮次的增加而提高,最后收敛于精确解。 这些方法的概念生动形象,每轮计算的程序均相同, 易于掌握,适合手算,并可不经过计算结点位移而直接求 得杆端弯矩。在结构设计中
2、被广泛采用。 返返 回回 4 102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力矩分配法为克罗斯(H.Cross)于1930年提出,这一方法对连 续梁和无结点线位移刚架的计算尤为方便。 1.劲度系数、传递系数 劲度系数(转动刚度)Sij 定义如下:当杆件AB的A端转 动单位角时,A端(又称近端)的弯矩 MAB称为该杆端的劲度系数,用SAB 表示。它标志着该杆端抵抗转动能 力的大小,故又称为转动刚度。 则劲度系数与杆件的远端支承 情况有关,由转角位移方程知 远端固定时: A B EI L 1 MAB =4i MBA A B EI 1 MAB =3i SAB=MAB=4i 远端铰支时: SAB=MAB=3i SAB
3、=3i A B 1 远端滑动支撑时: EI MAB =i MBA SAB=MAB=i SAB=i 远端自由时: A B 1 MAB =o EI SAB=MAB=0 SAB=0 SAB=4i 返返 回回 5 (2) 传递系数Cij A B EI L 1 MAB =4i A B EI 1 MAB =3i SAB=MAB=4i SAB=MAB=3i A B 1 EI MAB =i MBA =-i SAB=MAB=i A B 1 MAB EI SAB=MAB=0 当近端A转动时,另一端B(远端) 也产生一定的弯矩,这好比是近端 的弯矩按一定比例传到远端一样, 故将B端弯矩与A端弯矩之比称为由 A端向B
4、端的传递系数传递系数,用CAB表示。 即 或 MBA=CABMAB 远端固定时: CAB=0.5 远端铰支时: CAB=0 远端滑动支撑: CAB=1 由表右图或表(101)可得 MBA =2i 返返 回回 6 2.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现以下图所示刚架为例说明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1 2 3 4 q P (a) 1 2 3 4 (b) MP图 F 21 MF 12 M F 14 M F 41 M 图(a)所示刚架用位移法计算时,只有一个未知量即结点转角 Z1,其典型方程为 r11Z1+R1P=0 绘出MP图(图b), 可求得自由项为 R1P= R1P是结点固定时附加刚臂上的反力矩,可称为
5、刚臂反力矩,它等 于结点1的杆端固端弯矩的代数和 ,即各固端弯矩所不平衡的 差值,称为结点上的不平衡力矩不平衡力矩。 1 F 12 M F 13 M F 14 M 返返 回回 7 r11= 式中S1j代表汇交于结点1的各 杆端劲度系数的总和。 1 2 3 4 (c) 1M 图 1Z1 2i12 4i12 3i13 i14 绘出结构的 图(见图c), 计算系数为: 解典型方程得 Z1= 然后可按叠加法 M= 计算各杆端的最后弯 弯矩。 4i12+3i13+i14 = S12+S13+S14 = S1j 返返 回回 8 M12= M13= M14= 以上各式右边第一项为荷载产生的弯矩,即固端弯矩。
6、 第二项为结点转动Z1角所产生的弯矩,这相当于把不 平衡力矩反号后按劲度系数大小的比例分配给近端, 因此称为分配弯矩,12 、13 、 14等称为分配系数分配系数, 其计算公式为 1j= (101) 结点1的各近端弯矩为: 返返 回回 9 1j = (101) 显然,同 一结点各杆 端的分配系数之和应等于1,即 1j =1 。 各远端弯矩如下 M21= M31= M41= 各式右边的第一项仍是固端弯矩。第二项是由结点转动Z1 角所产生的弯矩,它好比是将各近端的分配弯矩以传递系 数的比例传到各远端一样,故称为传递弯矩传递弯矩。 返返 回回 10 得出上述规律后,便可不必绘 MP 、 图,也不必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