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德育原理檀传宝第六章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87623
  • 上传时间:2023-02-16
  • 格式:PPT
  • 页数:69
  • 大小:1.5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德育原理檀传宝第六章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德育 原理 檀传宝 第六 内容 课程 课件
    资源描述:

    1、 第六章 德育内容(上)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德育内容及其决定因素学校德育内容及其决定因素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德育内容及其决定因学校德育内容及其决定因素素 一、学校德育的内容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思考: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德育内容是一样的吗?若不同,体现在何处?中国十大传统美德 一、仁爱孝悌;二、谦和好礼;三;、诚信知报;四、精忠报国;五、克己奉公 六、修己慎独;七、见利思义;八、勤俭廉政;九、笃实宽厚;十、勇毅力行 (一)原始社会道德教育内容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原始的集体主义是道德教育

    2、内容的核心,维护氏族、部落存在所需要的忠诚、勇敢、勤劳、复仇等成为德育内容的重点。2、原始的集体主义、平等、民主等道德原则局限于一定的氏族、部落之内。3、在学校德育产生之前,德育与生活、劳动融为一体,德育属于生活教育、民俗教育的范畴。德育内容在显示形式上具有非专门性、不自觉的特点。(二)古代社会学校德育内容的特点:1、道德法则本身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商鞅的杀死老百姓的例子。)2、古代德育内容具有鄙视体力劳动的倾向。(论语“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3、在内容呈现形式上具有绝对灌输的色彩。(强调教条)(三)

    3、现代社会学校德育内容的特点:1、自由、平等、博爱等道德观念进入学校德育内容。2、由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需要,道德教育中出现了对自强、诚心、效率开放与宽容等价值观念的强调。3、德育内容的呈现形式出现尊重道德学习主体性的努力。除了历史因素外,各国文化的不同也影响德育内容的不同:一是价值取向的不同(东方民族崇尚集体主义的态度,西方民族强调个人的权利与自由);二是存在方式的差别(许多西方国家道德教育与宗教密切联系(缅甸的人毕业之后就必须到佛教寺庙待一段时间);三是呈示形式不同(中国的是直接的,正面的。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东方国家采取直接道德教育模式,西方采取间接模式较多,如在家庭和教堂进行)。但德育内

    4、容在发展上仍然有一些趋同:1、对“全球伦理”的确认。道德教育的全球性与民族性问题,加强对民族性的强调。1996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指引P162 2、对综合道德能力培养的共识(道德判断能力的重视)。原因:道德价值多元化的鉴别选择;个体道德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平衡。1996年雅克公民教育建议。3、道德教育内容结构上的共同理解1980年16国会议共同的道德内容:(1)社会价值,合作责任尊严;(2)个人价值,忠厚诚实、宽容守纪;(3)国家世界价值,爱国国际理解友爱;(4)认识价值,追求真理,慎于。“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悔于远。”孙思邈的摄养枕中方。英国莱特教授6大关系内容、日本文部省1998年4大关系

    5、得以内容。现代德育内容的基本层次四个层面:文明习惯、基本道德、公民道德、信仰道德。课堂练习 用10分钟的时间,设计中国的小学德育内容、中学德育内容、大学的德育内容。二、学校德育内容的决定因素 学校德育内容的最终决定因素应当回到社会发展等宏观因素上去,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科技发展、人口流动等。但社会因素对德育内容的影响实际上通过教育自身的因素为中介作用的,影响学校德育内容的教育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道德可教性的理解 哪些道德教育内容是可教授的,哪些不是,是德育内容必须考虑的问题。道德教育不等同于道德认知的教育,应加强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二)德育目的、目标及其序列化 德育内容

    6、的选择与安排必须直接服务于德育目的、目标的实现。德育目标有一个层次化、序列化的过程,德育内容的安排也有相应的层次化、序列化过程。朱熹“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所学之事之所以。”“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以远者大者。”上海实验学校“爱”的系列教育。(三)德育过程观 德育过程观对德育内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德育内容的处理方式上。假如把德育过程当作价值的灌输则导致德育教条的呈现形式,假如把德育过程当作价值引导的过程,德育内容就是价值学习的材料、是价值环境的组成部分。(四)偶发因素 除了一些常规的德育内容外,在学校德育中还可能有一些偶发因素制约着道德教育内容的安排,如社会巨变、家庭破裂、父母

    7、离异、个人变故等,学校德育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教育。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我国政府对中小学的德育内容有统一的规定,这一规定目前主要体现在于1993年和1995年由原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小学德育大纲和中学德育大纲上。目前我国对中学德育内容的规定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意识形态教育比重过高;第二,对教育对象的批判和反思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二、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内容及其重点课题的思考 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应当包括四个主要的层次:一是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二是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三是公民道德或政治道德品质的教育,四是较高层次的道德理想教育(即信仰教

    8、育)。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一)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教育(二)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三)家庭美德教育(四)集体主义教育(五)爱国主义教育(六)民主与法制教育(七)信仰道德教育 弟子规 入则孝原文: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9、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则弟原文: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原文: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

    10、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原文: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

    11、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爱众原文: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12、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仁原文: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力学文原文: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13、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第六章 德育课程(下)第一节 课程与德育课程 第二节 德育的学科课程 第三节 德育的活动课程 第四节 德育与隐性课程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与德育课程课程与德育课程一、课程概念一、课程概念二、德育课程的问题与特点二、德育课程的问题与特点三、当代德育课程案例介绍三、当代德育课程案例介绍一、课程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称:课程即课业及其进程。国际教育百科全书9种定义P180 课程论代表人物:夸美纽斯(百科全书式)斯宾塞(实用的科学知识)杜威(活动课程)(1993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 课程有学科和活动两类2

    14、003年加大活动比例)结论 课程是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形式方面。或者学校教育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组织形式。关于课程的主要结构(课程学廖哲勋)(1)教育目标和对教育目标的反映;(2)教育内容和教育内容的计划和安排(3)教育活动,尤其是学习活动的方式。二、德育课程的问题与特点二、德育课程的问题与特点 德育课程是道德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形式方面,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组织形式。近代意义的德育课程设置应以1882年法国以道德教育取代宗教教育课程为起点。世界范围内对道德教育课程的集中和广泛的探讨是在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形成一个空前活跃的阶段。德育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v道德

    15、教育可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去开设 观点一:肯定 “白板说”观点二:否定 相对主义观点三:折衷(理论上合理,实践上必要)反对开设的理由反对开设的理由 1、将道德教育作为专门课程开设容易导致道德灌输,忽视道德情感、行为能力等的培养。2、将道德教育作为专门课程开设,就会出现与一般课程概念相抵触的东西,如道德教育课的成绩很难评定。3、将道德教育作为专门课程开设必须有专门的教师,但真正合格的道德教育课的教师很难找到。赞成开设的理由赞成开设的理由 1、道德教育有自身特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程序,应当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对待。2、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只能被看作是德育课程设置应当给予关注的问题,而不应成为理由

    16、。3、如果不将道德教育作为专门学科开设,道德教育可能成为一种“边缘性”学科。v作为一门学科,主要内容和方式:内容:道德规范,基础道德、公民道德,信仰道德方式:直接讲授易导致强制灌输,常用讨论、角色扮演等,现在多采用折中主义观点v德育课程与其它学科的课程相比,其特点何在(184页)1、教育目标和对教育目标的反映方面2、在对学习主体的尊重方面3、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内容的计划和安排方面4、在教育活动,尤其是学习活动的方式方面 第二节第二节 德育的学科课程德育的学科课程 一、学科课程一、学科课程 二、各科教学与德育二、各科教学与德育 三、中国德育学科课程的问题与对策三、中国德育学科课程的问题与对策 一、

    17、学科课程一、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制的课程。对道德教育来说,学科课程问题有两类:一是专门的德育学科课程;二是以学科课程方式存在的其他学科课程中包含的道德内容及其道德教育影响。作者观点 q道德教育应当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课程去开设,但同时应当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进行。q道德课程教与学的方式必须符合道德教育的特殊实际。q必须充分注意研究和处理间接道德教育和隐性课程方面的问题。二、各科教学与德育二、各科教学与德育 各科教学对德育的直接作用主要表现在:1、系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是提高学生理性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为道德教育提供必要的工具性的前提。2、各科教学本身包含着许多重要的价值或道德教育的因素

    18、。要求 首先,道德教育应当成为各科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其次,各科课程实施中又要避免片面的“德化”倾向,而忘记本学科的本职任务,最好的做法是在直接传授各科知识体系的同时采取“不经意”的方式影响学生。三、中国德育学科课程的问题与对策三、中国德育学科课程的问题与对策(193页)页)(一)课程内容与教学处理问题 1、德育内容的科学性问题 2、课程内容的安排问题(二)教材内容稳定性问题 “思想政治课双轨制”(三)课程结构与设计的问题 1、螺旋式课程问题 2、综合课程n一年级上一年级上 一年级下一年级下 二年级上二年级上 二年级下二年级下n我上学了我上学了 我的家人与我的家人与 我在集体

    19、我在集体 我生活的我生活的n 我的伙伴我的伙伴 中成长中成长 地方地方n祖国妈妈,祖国妈妈,走进大自然走进大自然 金色的金色的 让家园更让家园更n我爱您我爱您 秋天秋天 美好美好n我的一天我的一天 健康生活每健康生活每 我们真棒我们真棒 快乐的少先快乐的少先n 一天一天 队员队员n过新年过新年 我们在长大我们在长大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 1 我上学了 我背上了新书包 我们的校园 新朋友新伙伴 校园铃声 平安回家 2 祖国妈妈,我爱您祖国妈妈,我爱您 我们的国庆节我们的国庆节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祖国妈妈在我心中 3我的一天 和钟姐姐交朋友 我很整洁 我会好好地吃 我自己会整理 看我多精神 4过新年

    20、 新年好 欢欢喜喜过春节 我家大团圆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水 1我的祖国多辽阔我的祖国多辽阔 2江山多娇江山多娇 3祖国的宝岛台湾祖国的宝岛台湾 4祖国江山的保卫者祖国江山的保卫者 第四单元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2各族儿女手拉手 3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 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 1请你相信我 2诚信是金 3社会呼唤诚信 第二单元我们的民主生活 1我们的班干部选举 2集体的事谁说了算 3我是参与者 4社会生活中的民主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1生活中的快乐 2拥有好心情 3尝尝苦滋味 第二单元追根寻源 1吃穿住话

    21、古今(一)2吃穿住话古今(二)3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 4汉字和书的故事 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华文化 1伟大的先人伟大的先人 2我国的国宝我国的国宝 3我们的国粹我们的国粹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 1蔚蓝色的地球 2我们的地球村 3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向文明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社会文明大家谈 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学会拒绝 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 不能忘记的屈辱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 站立起来的中国站立起来的中国人人 日益富强的祖国日益富强的祖国 告别贫困奔小康告别贫困奔小康 打开国门

    22、走向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世界 第四单元漫游世界 到周边去看看 环球旅行去 文化采风 九年级全册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不言代价与回报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略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实

    23、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灿烂的中华文化灿烂的中华文化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学会合理消费 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灿烂的文明之花 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 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我们的共同理想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未来道路

    24、我选择 拥抱美好未来 谨向为本书提供照片的单位和个人致谢 思想政治3(必修)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体味文化 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感受文化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 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五课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 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5、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综合探究肩负综合探究肩负“强基固本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的文化使命 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 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3、德育的活动课程一、活动课程概念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生活课程等,是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为改造儿童的经

    26、验而设计的课程。特点: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当前认为重要的问题,并设法扩大和加深他们已有的兴趣和生活经验;课程实施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对立实质上就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在课程上的不同强调。德育的活动课程:由学生主动参与的各种感性活动组成的,旨在增进学生道德理智和实践能力、改善学生道德生活的学校教育计划。包括:1学生的各种外部活动是构成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2、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改善学生得到的生活质量为宗旨3、活动是有计划的,在于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4、活动使学生主动、自愿参与的,是活动过程的实际参与者。活动课程对德育的意义1、德性的本质是德行2、活动的德育意义(1)

    27、道德活动可以使道德知识“活化”。(2)道德活动可以使道德学习的动机得以增强(3)道德活动可以增进道德的自我教育二、活动课程实施(一)活动课程应当贯彻主体性原则(二)活动课程应与其他课程相配合(三)活动课程应当与社会生活相统一 (杜威认为,有效的学校环境应具备三个特征,即简化、净化、整合)。4 德育与隐性课程一、隐性课程概念一、隐性课程概念 菲利普菲利普.W.杰克逊杰克逊 1968课堂生活课堂生活1、杰克逊认为,构成学校班级生活的有群体、杰克逊认为,构成学校班级生活的有群体、表扬和权力三个隐性课程因素。表扬和权力三个隐性课程因素。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中,隐性课程是指“这样一些教育实践及成果,

    28、它们在学校政策、课程计划上并没有明确规定,然而又是学校经验中常规的、有效的一部分”,“这一术语是描述那些构成学生进行非学术性的、无法评定的学习活动的各种影响。”包括能力分组、师生关系、课堂规则与程序、隐喻的教材内容、学生性别差异、班级奖励方式等。共识:共识:从影响结果上看,隐性课程是指学业成绩之从影响结果上看,隐性课程是指学业成绩之外的非学术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的价值、外的非学术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的价值、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影响。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影响。从影响环境上说,它是一种潜存与班级、学校和社从影响环境上说,它是一种潜存与班级、学校和社会中的隐含性、自然性的影响。会中的隐含性、

    29、自然性的影响。从影响的计划性角度看,隐性课程是非计划、无意从影响的计划性角度看,隐性课程是非计划、无意识的不明确的影响。识的不明确的影响。从影响的效果上看,影响不是立竿见影,但却是从影响的效果上看,影响不是立竿见影,但却是“累积性累积性”、“迟效性迟效性”、“稳定性或持久性稳定性或持久性”的。的。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完整经验的一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完整经验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我国学者将隐性课程界定为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我国学者将隐性课程界定为“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的分类 课程中的隐性课程,包括专门德育课程中隐含的和其他学科中隐含的两类 孕育于活动性德育课程中的隐性课程 学校教育体制中的隐性课程(班级和学校教育中领导体制、规章制度、领导风格、管理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学校教育、德育环境中气氛方面的隐性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德育原理檀传宝第六章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8762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