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86601
  • 上传时间:2023-02-16
  • 格式:PPT
  • 页数:49
  • 大小:3.7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求索 真理 历程 课件
    资源描述:

    1、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的概况(第一单元 1.2.3.)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4.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6.唯物辩证法 7.8.9.10.社会历史观 11.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第二、三单元)(第四单元)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如何认识世界 世界存在的状态(怎么样?)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价值观(人生价值观 12 人的存在及价值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世界的物质性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意识的本质 二、意识的作用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综合探

    2、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考点概览考点概览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4、认识的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 概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 活动 特点: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实践是检验

    3、认识的真理性的 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 和归宿 真理 概念:标志主观同 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特点:客观性、具体的、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具有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唯一 目的 来源 动力 客观 有条件 无限性 认识具有上升性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1)物质性活动(实践的主体是人,对象是客观世界。)(2)直接现实性活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考点一、实践考点一、实践 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根本区别 实践是介于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实践的基本特

    4、点 p42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第一,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是客观的。第二,实践的过程及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提示】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实践具有能动性。人创造出客观世界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提示】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提示】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

    5、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3、实践的基本形式(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2)变革社会的实践;(3)科学实验活动。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具有社会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实践是能动性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 B C D【典例2】训练 解析 答案(

    6、2013四川文综)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B、C、D、柳诗强调的是“通过实践获得正确的认识!”。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排除;强调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工具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提示】“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

    7、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而且是唯一来源。“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考点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考点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吃一堑,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 考点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考点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主观认识无法判别本身正确与否;客观事物不能自明其言;人们

    8、通过实践所产生的结果与认识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提示】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科学理论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考点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考点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唯一来源)(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考点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考点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提示】

    9、认识的根本任务是 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即改造世界)。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例:(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1)木星是太阳)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

    10、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年8月发射新的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 B.c D(B)【典例】【典例】(2011(2011山东文综山东文综)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

    11、中发现的新问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6分分)目的 来源 动力 实践与认识关系 合理性【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认识。(2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2分)(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分)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

    12、确反映。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 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 真 理 谬 误 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考点三 真理?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只有一个。2 2、真理的特点 (1)真理的客观性基本属性 (2)真理的具体性(3)真理的条件性(1)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什么?真理是客观的 客观性(绝对性)(2)如何理解:所谓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是说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它不会受到权利、地位、金钱的影响。如黑板是黑 的,它不会说胡锦涛来了,黑板就

    13、会变成红色的了。这里所讲客观性,主要是从真理的内容,也就是其所映 的对象角度来讲的。因此,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正是因为真理具有客观性,所以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例如:“万有引力”是规律。对“万有引力”的正确认识即“万有引力定律”是真理。为什么说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 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2、特点、特点(1)真理的客观性基本属性(2)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真理的条件性(2).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

    14、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不顾变化,照搬过去的认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前苏联的 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的 社会主义革命“先在城市夺取政权”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 2、特点、特点(1)真理的客观性基本属性(2)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3)真理的条件性 a2+b2=c2 A b C B a c a2+b2=c2 B a c C A b 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真理是具体的

    15、有条件的(相对性)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2、特点、特点(1)真理的客观性基本属性(2)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3)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1真理的客观性 2真理的具体性 3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具有绝对性 真理具有相对性 每个真理,都是既有绝对性

    16、(客观性),又有相对性(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考点三 真理(1)真理的客观性(2)真理的条件性(3)真理的具体性 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些属性 真理很可能会转化为 谬 误 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两者的界限是确定的,不容混淆的;但二者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思考: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考点三考点三 真理真理 例:例:(2008广东卷)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C 1、认识具有反复性 第一,认识的主体:受主、

    17、客观条件的限制。客观条件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主观条件 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第二,认识的客体: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考点四 认识过程 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B C D 1认识的反

    18、复性(1)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着的。(2)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3)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2认识的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考点四 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2认识的无限性(1)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2)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3)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3认识的上升性 考点四 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2认识的无限性 3认识的上升性 4方法论要

    19、求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考点四 认识过程 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限性 认识的上升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类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例:(2014课标12).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

    20、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B.C.D.A?(2013天津卷8题)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扇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观点是?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

    21、客观对象的认识?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2013新课标全国II20题)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

    22、识成果的过程?A.B.C.D.?(2013浙江卷29题)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实践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C.D.(2010高考福建卷39)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

    23、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

    24、认识过程的。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至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综合探究:综合探究:P51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

    25、统一性原理 2、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区别区别 联系 意识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物论的范畴,与的范畴,与物质概念对应,有正确和概念对应,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它们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主观的东西,是第二性的,它们统一于实践;它们的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科学理论是正确反映客

    26、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都属于人们的认识 认识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与畴,与实践对立。有正确、错误之分,有对立。有正确、错误之分,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分 真理 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理论 理论是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理论是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它包括正确的理论,也包括不正确的理论,不形成体系的认识不称

    27、为理论的理论,不形成体系的认识不称为理论 科学 理论 科学理论是正确的理论【总结】本单元常用的重要原理【总结】本单元常用的重要原理(世界观(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唯唯物论论部分分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有能动作用,正确(错误)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积极(消极)的推动(阻碍)作用(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发挥主观动能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动能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认识论部分 【总结】本单元常用的重要原理【总结】本单元常用的重要原理(世界观+方法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必须立足实践,重视调查研究)认识对实践起反作用,正确(错误)认识对实践起积极(消极)的推动(阻碍)作用,(树立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 追求和发展真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8660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