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研制过程质量管理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86584
  • 上传时间:2023-02-16
  • 格式:PPT
  • 页数:43
  • 大小:40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研制过程质量管理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研制 过程 质量管理 课件
    资源描述:

    1、田志强田志强2013年年9月月30日日产品实现策划与产品实现策划与设计和开发过程质量控制设计和开发过程质量控制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一、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一、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二、术语和定义二、术语和定义 三、产品实现的策划要求与实施三、产品实现的策划要求与实施四、设计开发过程要求与实施四、设计开发过程要求与实施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3“(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直接体现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要求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

    2、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得到确定、转化并得到满足;“(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中对如何确定、评审和沟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做出明确规定;“(5.3)质量方针”和“(5.4.1)质量目标”中要求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在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时应作出满足要求的承诺,包括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并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确保组织内的全体成员都能够知道如何为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而工作;“(7.5.4)顾客财产”要求组织应保护好顾客财产,与顾客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4v GJB9001B标准更突出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除上述内容外还在标准的以更突出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除上述内容外还在标准的以下条款中体现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内容

    3、,如:下条款中体现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内容,如:“(1.2)对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删减,应征得顾客同意。”;“(4.1)组织应接受顾客的质量监督。”;“(4.2.4)记录的保持时间应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6.5)产品质量信息管理应满足顾客的需要。”;在标准的第七章和第八章中,多次提出需“征得顾客同意”、“邀请顾客参加”、“向顾客通报”等。“(8.2.1)顾客满意”中明确要求组织应监视和测量顾客满意,并可以借助于“(8.4)数据分析”提供所需的顾客满意的信息,进一步通过“(8.5.2)纠正措施”和“(8.5.3)预防措施”达到“(8.5.1)持续改进”的目的。5 领导者应确保组织的目的

    4、与方向的一致。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良领导者应确保组织的目的与方向的一致。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良好的内部环境,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好的内部环境,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原则二:领导作用 要求组织的最高管理者“(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做出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5.1)管理承诺”,制订组织的“(5.3)质量方针”,建立“(5.4.1)质量目标”,明确组织的“(5.5.1)职责和权限”,为员工提供所需的资源(“6.1资源提供”)和培训(“6.2人力资源”),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进行“(5.6)管理评审”。6v GJB9001B标

    5、准除上述内容外,还在标准以下条款中体现了领导作用的内容,如:“(5.5.1)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质量管理部门独立行使职权。最高管理者应对最终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负责。最高管理者应确保顾客能够及时获得产品质量问题的信息。”;“(8.3)组织应建立不合格品审理系统,并保证其独立行使职权。如果要改变其审理结论时,需由最高管理者签署书面决定。参与不合格品审理的人员,须经资格确认,并征得顾客的同意,由最高管理者授权。”。7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唯有其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为组织的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唯有其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为组织的利益发挥其才干。利益发挥其才干。原则三:全员参与 GB/T和GJB标准

    6、中均要求最高管理者应明确“(5.5.1)职责和权限”,让每个员工了解自身贡献的重要性及其在组织中的角色;通过“(6.2.2)能力、培训和意识”,使员工积极地寻找机会增强自身的能力、意识、知识和经验,并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去解决各种问题;通过诸如“自我评价”或“(8.2.2)内部审核”、“(5.6)管理评审”使每个员工根据各自的目标评估其业绩状况,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创造价值的能力。8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望的结果。原则四:过程方法 标准鼓励组织采用过程方法建立、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4.1)总要求

    7、”表明了系统地识别组织的所有过程是标准强调的核心;标准的“(5)管理职责”、“(6)资源管理”、“(7)产品实现”、“(8)测量、分析和改进”充分体现了运用过程方法形成的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9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体系来看待、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体系来看待、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研究对象单个过程及该过程和其相关过程的关系若干过程及至过程网络组成的体系管理对象一组活动一组过程 目的高效地达到过程的目标提高实现组织的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之间的主要区别过程方法和管理

    8、的系统方法之间的主要区别10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永恒目标。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永恒目标。原则六 持续改进原则 七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有效决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原则八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相互依存,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组织与供方相互依存,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二、基本术语和定义二、基本术语和定义1、产品 过程的结果。注注1:有下述四种通用的产品类别: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有下述四种通用的产品类别: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许多产品由分属于不同产品类别的成分构成,其属性是服务、

    9、软件、硬件或许多产品由分属于不同产品类别的成分构成,其属性是服务、软件、硬件或流程性材料取决于产品的主导成分。流程性材料取决于产品的主导成分。注注2:服务通常是无形的,并且是在供方和顾客接触面上需要完成至少一项活动:服务通常是无形的,并且是在供方和顾客接触面上需要完成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服务的提供可涉及,例如:的结果。服务的提供可涉及,例如:在顾客提供的有形产品上所完成的活动;在顾客提供的有形产品上所完成的活动;在顾客提供的无形产品上所完成的活动;在顾客提供的无形产品上所完成的活动;无形产品的交付;无形产品的交付;为顾客创造氛围。为顾客创造氛围。软件由信息组成,通常是无形产品,并可以方法、论文

    10、或程序的形式存在。软件由信息组成,通常是无形产品,并可以方法、论文或程序的形式存在。硬件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计数的特性。流程性材料通常是有形产品,其硬件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计数的特性。流程性材料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连续的特性。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经常被称之为货物。量具有连续的特性。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经常被称之为货物。注注3:质量保证主要关注预期的产品。:质量保证主要关注预期的产品。直观不易发现、不易测量或不能经济地测量的产品内在质量特性的形成过程。注:特殊过程亦称特种工艺,通常包括:化学、冶金、生物、光学、电注:特殊过程亦称特种工艺,通常包括:化学、冶金、生物、光学、电子等过程。在机械加

    11、工中,常见的有:铸造、锻造、焊接、表面处理、热子等过程。在机械加工中,常见的有:铸造、锻造、焊接、表面处理、热处理、以及复合材料的胶接等过程。处理、以及复合材料的胶接等过程。143、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4、环境适应性:装备(产品)在其寿命期预计可能遇到的各种环境的作用下能实现其所有预定功能和性能和(或)不被破坏的能力。是装备的重要质量特性。不导致人员伤亡、危害健康及环境,不给设备或财产造成破坏或损失的能力。15 关键过程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注:关键过程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等。指如果

    12、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含有关键特性的单元件。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不含关键特性,但含有重要特性的单元件。组织应策划和开发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产品实现的策划应与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应策划和开发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产品实现的策划应与质量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见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见4.1)。)。在对产品实现进行策划时,组织应确定以下方面的适当内容:在对产品实现进行策划时,组织应确定以下方面的适当内容:a)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b)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c

    13、)产品所要求的验证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确认、监视、测量、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监视、测量、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收准则;d)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见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见4.2.4););三、产品实现的策划要求与实施三、产品实现的策划要求与实施17e)e)产品标准化要求;产品标准化要求;f)f)计算机软件工程化管理要求;计算机软件工程化管理要求;g)g)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要求;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要求;h)h)产品质量评价和改进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要求;产品

    14、质量评价和改进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要求;i)i)技术状态管理要求(见技术状态管理要求(见7.77.7););j)j)风险管理要求。风险管理要求。策划的输出形式应适合于组织的运作方式。策划的输出形式应适合于组织的运作方式。组织应编制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大纲)。顾客要求时,质量计划及调整应征得组织应编制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大纲)。顾客要求时,质量计划及调整应征得顾客同意。顾客同意。组织应保持策划输出现行有效。组织应保持策划输出现行有效。18注注1:对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对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资源作出规定的文件可

    15、称之为质量计划。和资源作出规定的文件可称之为质量计划。注注2:组织也可将:组织也可将7.3的要求应用于产品实现过程的开发。的要求应用于产品实现过程的开发。注注3 3:确定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可考虑以下方面: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确定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可考虑以下方面: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参见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参见GJB 450GJB 450、GJB 368GJB 368、GJB 3872GJB 3872、GJB 2547GJB 2547、GJB 900GJB 900、GJB 4239GJB 4239、GJB 1909GJB 1909等;可靠性、

    16、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等;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计划可以包含在质量计划中或单独编制。和环境适应性等计划可以包含在质量计划中或单独编制。注注4 4:对资源的需求包括产品使用和维护所需的资源。:对资源的需求包括产品使用和维护所需的资源。注注5 5:风险管理包括组织应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在产品实现各阶段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包括组织应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在产品实现各阶段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形成各阶段风险分析文件,必要时提供给顾客评估,形成各阶段风险分析文件,必要时提供给顾客2719质量计划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大纲质量保证大纲)v 产品实现是将顾客要求转化为产品要求并

    17、加以实现,最终交付给顾客产品实现是将顾客要求转化为产品要求并加以实现,最终交付给顾客的整个过程的整个过程v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v 时机:立项后时机:立项后v 主要内容:针对特定的产品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主要内容:针对特定的产品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源的文件质量计划质量计划(单机)单机)质量计划质量计划(系统)系统)20v 风险分析(风险分析(GJB1405A标准中的标准中的3.9):对特定的不希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对特定的不希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及发生后果综合影响的分析活动。率)及发生后果综合影响的分析活动。v 风险存在于

    18、组织的各个方面,可能涉及产品设计和开发、生产、使用等各个阶风险存在于组织的各个方面,可能涉及产品设计和开发、生产、使用等各个阶段,应针对产品实现过程的各阶段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段,应针对产品实现过程的各阶段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v 从产品要求的确定、设计和开发、采购到生产和服务提供,包括交付及交付后从产品要求的确定、设计和开发、采购到生产和服务提供,包括交付及交付后的活动,应对有关技术、进度及费用的风险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识别需关注的活动,应对有关技术、进度及费用的风险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识别需关注和控制的薄弱环节,制定控制和降低风险的措施并实施。和控制的薄弱

    19、环节,制定控制和降低风险的措施并实施。各阶段风险分析文件各阶段风险分析文件必要时提供给顾客。必要时提供给顾客。风险分析报告风险分析报告21组织应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和控制。组织应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和控制。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组织应确定: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组织应确定:a)设计和开发的阶段;设计和开发的阶段;b)适合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适合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c)设计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设计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在策划设计和开发活动时,还应确保:在策划设计和开发活动时,还应确保:d)d)编制产品设计和开发计划,需要时,应对产品改

    20、进作出安排;编制产品设计和开发计划,需要时,应对产品改进作出安排;e)e)设计、生产和服务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设计和开发活动;设计、生产和服务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设计和开发活动;四、设计开发过程要求与实施四、设计开发过程要求与实施22f)f)识别制约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并确定相应的措施;识别制约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并确定相应的措施;g)g)实施产品标准化要求,确定设计和开发中使用的标准和规范;实施产品标准化要求,确定设计和开发中使用的标准和规范;h)h)运用优化设计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专业运用优化设计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

    21、全性、环境适应性等专业工程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工程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i)i)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j)j)设计和开发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器材、新工艺,应经过论证、试验和鉴定;设计和开发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器材、新工艺,应经过论证、试验和鉴定;k)k)按规定要求确定并提出产品交付时需要配置的保障资源;按规定要求确定并提出产品交付时需要配置的保障资源;l)l)对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供方的质量控制。对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供方的质量控制。m)m)提出监视与测量的需求;提出监视与测量的需求;23n)n)对元器件等外购器材的选用、采购、监制、验收、筛选、复验以及失效分析等对元器件等外购器材

    22、的选用、采购、监制、验收、筛选、复验以及失效分析等活动进行策划;活动进行策划;o)o)对计算机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验收、交付和使用的全过程进行对计算机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验收、交付和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策划,落实需求管理、策划与跟踪、文档编制、测试、质量保证、配置管理等策划,落实需求管理、策划与跟踪、文档编制、测试、质量保证、配置管理等工作。工作。组织应对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不同小组之间的接口实施管理,以确保有效的沟通,组织应对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不同小组之间的接口实施管理,以确保有效的沟通,并明确职责分工。并明确职责分工。随着设计和开发的进展,适当时,策划的输出应予以更新。随着设

    23、计和开发的进展,适当时,策划的输出应予以更新。注:设计和开发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具有不同的目的,根据产品和组织的具体情况,注:设计和开发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具有不同的目的,根据产品和组织的具体情况,可单独或以任意组合的方式进行并记录。可单独或以任意组合的方式进行并记录。设计开发主要流程设计开发主要流程 不同产品可能有不同的开发设计阶段不同产品可能有不同的开发设计阶段:论证阶段论证阶段 方案阶段方案阶段 设计阶段设计阶段 研制阶段研制阶段 验收(鉴定)阶段验收(鉴定)阶段 如如托卡马克装置的建造托卡马克装置的建造,包括方案论证阶段、工程,包括方案论证阶段、工程预研预研阶段(包括阶段(包括预研件预研件

    24、设计、试制、设计、试制、试验,以及试验,以及原型件原型件的设计、试制、试验)、设计定型(鉴定)。必要时进行生产定型。的设计、试制、试验)、设计定型(鉴定)。必要时进行生产定型。v各类专业人员共同参与设计和开发活动,体现了并行工程。设计、生产和服务人员共同各类专业人员共同参与设计和开发活动,体现了并行工程。设计、生产和服务人员共同参与设计和开发活动有助于设计和开发的成熟性,有利于使设计结果易于制造、产品使参与设计和开发活动有助于设计和开发的成熟性,有利于使设计结果易于制造、产品使用中的问题及顾客要求及时反馈到设计中来,也有利于相关工作尽早展开,便于相互协用中的问题及顾客要求及时反馈到设计中来,也

    25、有利于相关工作尽早展开,便于相互协调、技术准备。调、技术准备。研制管理计划研制管理计划2425v 根据产品要求,识别影响或制约设计和开发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以及技术上根据产品要求,识别影响或制约设计和开发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以及技术上的难点,并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攻关措施。的难点,并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攻关措施。v 设计和开发中确定产品规范、材料规范、过程规范、通用技术标准、元器件的设计和开发中确定产品规范、材料规范、过程规范、通用技术标准、元器件的选用标准等技术性标准选用标准等技术性标准以及在设计和开发过程所形成文件的标准化要求。以及在设计和开发过程所形成文件的标准化要求。(标准化大纲)标准化大纲)

    26、v 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根据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根据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要求,运用优化设计和可靠性等专业工程技术,制订并实施可靠环境适应性等要求,运用优化设计和可靠性等专业工程技术,制订并实施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大纲或工作计划。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大纲或工作计划。v 特性分析的安排。进行产品特性分析,以便为确定关键件特性分析的安排。进行产品特性分析,以便为确定关键件(特性特性)、重要件、重要件(特特性性)提供依据。提供依据。v 新技术、新器材、新工艺的

    27、鉴定。对产品设计和开发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器材、新技术、新器材、新工艺的鉴定。对产品设计和开发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器材、新工艺,在经过论证的基础上,确保经过试验和鉴定符合要求的方可用于产品。新工艺,在经过论证的基础上,确保经过试验和鉴定符合要求的方可用于产品。可靠性、安全性可靠性、安全性大纲大纲26v 产品交付时需要配置的保障资源的开发。确定产品交付时需配置的保障资源,并产品交付时需要配置的保障资源的开发。确定产品交付时需配置的保障资源,并随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同时进行开发。随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同时进行开发。v 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供方,应在项目的质量保证大纲中明确设计和开发的职责、权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供方,

    28、应在项目的质量保证大纲中明确设计和开发的职责、权限和要求,包括接口管理,及时沟通,供方应落实相关要求;限和要求,包括接口管理,及时沟通,供方应落实相关要求;v 为确保设计和开发活动以及各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受控,按策划安排实为确保设计和开发活动以及各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受控,按策划安排实施,且实施有效,提出监视与测量的需求;施,且实施有效,提出监视与测量的需求;v 对设计提出的元器件等外购器材,应对选用、采购、监制、验收、筛选、复验以对设计提出的元器件等外购器材,应对选用、采购、监制、验收、筛选、复验以及失效分析等活动进行策划,确保满足设计要求;及失效分析等活动进行策划,确保满足设

    29、计要求;27应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并保持记录(见应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并保持记录(见4.2.4)。这些输入应包括:)。这些输入应包括:a)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b)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c)适用时,来源于以前类似设计的信息;适用时,来源于以前类似设计的信息;d)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e)工艺要求。应对这些输入的充分性和适宜性进行评审。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应对这些输入的充分性和适宜性进行评审。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盾。v工艺要求:指在产品设计中要考虑制造可行性、方便性。工艺要求:指在产品设

    30、计中要考虑制造可行性、方便性。设计开发任务书设计开发任务书28设计和开发输出的方式应适合于对照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设计和开发输出的方式应适合于对照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并应在放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行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输出应:设计和开发输出应:a)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b)给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当信息;给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当信息;c)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d)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e)e)编制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项目明细表,并在产品设计文

    31、件和工艺文编制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项目明细表,并在产品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上作相应标识;件上作相应标识;f)f)规定产品使用所必需的保障方案和保障资源要求;规定产品使用所必需的保障方案和保障资源要求;29g)g)适用时,给出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适用时,给出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设计报告。等设计报告。注注1 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信息可能包括产品防护的细节。:生产和服务提供的信息可能包括产品防护的细节。注注2 2:适用时,产品的设计输出包括产品规范、工艺总方案、工艺规程、用户:适用时,产品的设计输出包括产品规范、工艺总方案、工艺规

    32、程、用户资料、诊断指南以及产品安全使用的培训教程。资料、诊断指南以及产品安全使用的培训教程。设计开发输出清单设计开发输出清单关重件的设计关重件的设计(GJB190-86特性分类特性分类)v 确定关重件的目的是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在质量控制中,分清主次,控制重点,确定关重件的目的是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在质量控制中,分清主次,控制重点,从而保证产品质量。从而保证产品质量。v 在划定特性类别之前,应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提出特性分析资料,并征集有在划定特性类别之前,应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提出特性分析资料,并征集有关部门的意见,最终形成关键件、重要件项目明细表关部门的意见,最终形成关键件、重要件项目明细表v

    33、 特性分析特性分析技术指标分析:依据产品预定的使命,对其规定的要求进行分析,包括:功能、持技术指标分析:依据产品预定的使命,对其规定的要求进行分析,包括:功能、持续工作时间、环境条件、维修性、失效续工作时间、环境条件、维修性、失效设计分析:对产品能否承担其使命以及有效地完成其使命所需要具有的质量指标进设计分析:对产品能否承担其使命以及有效地完成其使命所需要具有的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包括材料、工艺要求、互换性、协调性、寿命、失效、安全、裕度行分析,包括材料、工艺要求、互换性、协调性、寿命、失效、安全、裕度选定检验单元:依据技术指标分析和设计分析所需保证的关键或重要特性以及该特选定检验单元:依据技术

    34、指标分析和设计分析所需保证的关键或重要特性以及该特性零件或装配件检验的可能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后选定性零件或装配件检验的可能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后选定v 设计文件上标注特性分类符号:设计文件上标注特性分类符号:G、Z 关重件汇总表关重件汇总表31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3.1),在适宜的阶段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在适宜的阶段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以便:审,以便:a)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b)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

    35、的代表。评审结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的代表。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顾客要求时,应邀请顾客参加评审。必要时,进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顾客要求时,应邀请顾客参加评审。必要时,进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以及计算机软件、元器件、原材料等专题评审。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以及计算机软件、元器件、原材料等专题评审。组织应对采取的措施进行跟踪,并把评审结论和跟踪的结果向顾客通报。组织应对采取的措施进行跟踪,并把评审结论和跟踪的结果向顾客通报。设计评审记录设计评审记录32为

    36、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3.1)对)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对于顾客要求控制的项目,应通知顾客参加设计和开发验证。验证的四种形式1)变换方式进行计算;2)试验或仿真模拟;3)与以往类似成功的示例进行比较;4)文件发布前的评审。验证记录表33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应依据所策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划的安

    37、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只要可行,确认应在产品交付或实)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只要可行,确认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确认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施之前完成。确认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应邀请顾客参加设计和开发确认。需定型(鉴定)的产品,组织应按有关规定完成定型(鉴定)准备工作。v 确认(GB/T 19000标准中):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设计评审、设计验证和确认之间的区别设计评审、设计验证和确认之间的区别 设计评审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验证设计确认设计确认 术语术语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为确定主

    38、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性所进行的活动。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到满足的认定。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满足的认定。目的目的评价设计结果满足要求的能评价设计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识别问题力,识别问题证实设计输出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证实设计输出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证实产品满足规定的使用要证实产品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 对象对象各阶段的设计结果各阶段的设计结果设计输出设计输出(

    39、如文件、图纸、样本等如文件、图纸、样本等)通常是向顾客提供的产品通常是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样品或样品 时机时机在设计适当阶段在设计适当阶段当形成设计输出时当形成设计输出时只要可行,应在产品交付只要可行,应在产品交付或生产和服务实施之前或生产和服务实施之前 方式方式会议文件传阅等会议文件传阅等计算、试验、对比、文件发布前的计算、试验、对比、文件发布前的评审评审试用、模拟等试用、模拟等 参与参与 人员人员与该设计阶段有关的职能的与该设计阶段有关的职能的代表代表顾客要求时,应邀请顾客参加通常由实施设计活动的人员参与通常由实施设计活动的人员参与;对于顾客要求控制的(验证)项目,通知顾客参加通常需要顾客或

    40、能代表顾客通常需要顾客或能代表顾客的人员参与;的人员参与;应邀请顾客参加35 应识别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并保持记录。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适当的应识别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并保持记录。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适当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更改的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更改的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应予保持(见4.2.4)。)。对重要的设计更改应进行系统分析和验证,按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已定型产品

    41、的更改应按定型工作有关规定办理。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应符合技术状态管理要求(见7.7)。设计开发更改单36组织应编制形成文件的新产品试制过程控制程序,以保证:组织应编制形成文件的新产品试制过程控制程序,以保证:a)a)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当阶段进行工艺评审: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当阶段进行工艺评审:b)b)在新产品试制前进行准备状态检查;在新产品试制前进行准备状态检查;c)c)适用时,在试制过程中进行首件鉴定;适用时,在试制过程中进行首件鉴定;d)d)在产品试制完成后进行产品质量评审。在产品试制完成后进行产品质量评审。需生产定型的产品,组织应按有关规定完成生产定型(鉴定)准备。需生产定型的产品,组织应按有关

    42、规定完成生产定型(鉴定)准备。保存试制过程和采取任何措施的记录。保存试制过程和采取任何措施的记录。顾客要求时,组织应邀请顾客参加新产品试制准备状态检查、首件鉴定。顾客要求时,组织应邀请顾客参加新产品试制准备状态检查、首件鉴定。37 a)a)工艺评审是为了评价工艺是否能够确保生产出满足设计要求的产品,对工艺工艺评审是为了评价工艺是否能够确保生产出满足设计要求的产品,对工艺设计所做的正式并形成文件的审查。涉及工艺总方案、生产说明书等指令性工艺文设计所做的正式并形成文件的审查。涉及工艺总方案、生产说明书等指令性工艺文件以及关键件、重要件、关键工序的工艺规程,特殊过程文件等进行评审,评价工件以及关键件

    43、、重要件、关键工序的工艺规程,特殊过程文件等进行评审,评价工艺符合设计要求的程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工艺文件存在的问题。艺符合设计要求的程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工艺文件存在的问题。b)b)试制前准备状态的检查是在试制开工前对试制的生产条件进行检查。检试制前准备状态的检查是在试制开工前对试制的生产条件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应包括设计图样、工艺规程和技术文件的完整性;外购器材的检查状态;查的内容应包括设计图样、工艺规程和技术文件的完整性;外购器材的检查状态;工艺装备、设备的鉴定和完好状态以及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等。试制前准备状态的工艺装备、设备的鉴定和完好状态以及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等。试制前准备状态的检查按流

    44、程进行。检查按流程进行。38 c)c)适用时进行首件鉴定。即对试生产的第一件零部适用时进行首件鉴定。即对试生产的第一件零部(组组)件按设计图样和工艺件按设计图样和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全面的过程和成品检查,以确定生产条件,包括工艺、设备、人员、规程的要求进行全面的过程和成品检查,以确定生产条件,包括工艺、设备、人员、监视测量装置、原辅料、介质、环境等能否保证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监视测量装置、原辅料、介质、环境等能否保证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d)d)产品质量评审是在研制的产品完成组织内部规定的检验符合要求后、交付产品质量评审是在研制的产品完成组织内部规定的检验符合要求后、交付分系统试验之前

    45、,对产品质量和制造过程的质量保证工作进行评审,着重审查产品分系统试验之前,对产品质量和制造过程的质量保证工作进行评审,着重审查产品的技术状态及其纪实和试制、试验过程中暴露的质量问题的归零情况,以便确定能的技术状态及其纪实和试制、试验过程中暴露的质量问题的归零情况,以便确定能否交付分系统或系统试验。否交付分系统或系统试验。e)e)对在工艺评审、试制前准备状态的检查、首件鉴定和产品质量评审过程中发对在工艺评审、试制前准备状态的检查、首件鉴定和产品质量评审过程中发现的任何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应做好记录并进行跟踪管理。记录可包括工艺评审、现的任何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应做好记录并进行跟踪管理。记录可包括

    46、工艺评审、试制前准备状态的检查、首件鉴定和产品质量评审记录,还包括试制过程的记录、试制前准备状态的检查、首件鉴定和产品质量评审记录,还包括试制过程的记录、产品特性的记录、技术状态更改的记录以及对暴露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的记录等。产品特性的记录、技术状态更改的记录以及对暴露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的记录等。39组织应对试验过程实施控制,对重要的试验项目,组织应:组织应对试验过程实施控制,对重要的试验项目,组织应:a)a)编制试验大纲,明确要求,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并实施准备状态检查;编制试验大纲,明确要求,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并实施准备状态检查;b)b)按照试验大纲组织试验;按照试验大纲组织试验;c)c)按

    47、规定的程序收集、整理数据和原始记录,分析、评价试验结果,保证试按规定的程序收集、整理数据和原始记录,分析、评价试验结果,保证试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d)d)对试验发现的故障和缺陷,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并进行试验验证(见对试验发现的故障和缺陷,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并进行试验验证(见8.5.28.5.2);e)e)试验过程、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试验过程、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4.2.4)。)。试验大纲需经顾客同意,必要时,应邀请顾客参加试验。试验结果应向顾客通试验大纲需经顾客同意,必要时,应邀请顾客参加试验。试验结果应向顾客通报,试

    48、验过程变更时应征得顾客同意。报,试验过程变更时应征得顾客同意。40试验是按程序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的活动。重要的试验是指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对一些试验是按程序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的活动。重要的试验是指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的验证、确认性试验、大型装备的系统联试以及其他重要试验。对这些重要的试验必须重要的验证、确认性试验、大型装备的系统联试以及其他重要试验。对这些重要的试验必须加以控制,确保试验过程受控和试验结果可信。加以控制,确保试验过程受控和试验结果可信。1.1.试验前的准备试验前的准备按设计和开发输出的要求,编制试验大纲按设计和开发输出的要求,编制试验大纲(计划或工作计划,下同)(计划或工

    49、作计划,下同),明确试验的项目、,明确试验的项目、内容、以及试验的程序、条件、手段和记录的要求。试验大纲需经顾客同意。按试验大纲的内容、以及试验的程序、条件、手段和记录的要求。试验大纲需经顾客同意。按试验大纲的要求,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如参试产品及其技术状态的确定,试验设备的校验,参试人要求,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如参试产品及其技术状态的确定,试验设备的校验,参试人员的培训及分工。试验前还要对其准备的状态进行检查员的培训及分工。试验前还要对其准备的状态进行检查。412.2.按试验大纲进行试验按试验大纲进行试验 按试验大纲规定的程序进行试验,并按规定要求做好记录。必要时还应邀请顾客参加按试验大

    50、纲规定的程序进行试验,并按规定要求做好记录。必要时还应邀请顾客参加试验。对试验过程发生的任何问题都应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必要时进行试验验证。待问题试验。对试验过程发生的任何问题都应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必要时进行试验验证。待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试验。对任何超越试验程序的活动应经过严格的审批。试验过程的变更应征解决后方可继续试验。对任何超越试验程序的活动应经过严格的审批。试验过程的变更应征得顾客同意。得顾客同意。3.3.试验结果的处理试验结果的处理 对所收集的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并对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价。应确保试验对所收集的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并对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价。应确保试验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研制过程质量管理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8658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