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大肠菌群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粪大肠菌群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肠菌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六章 微生物生态学原理 第一节 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的概念。P159 微生物生态学的概念。P160 是研究微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微生物生态学的重要性。第一节 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3、种群关系和群落演替 P161 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概念第一节 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3、种群关系和群落演替 P161 食品腐败变质食品腐败变质 或或 食品发酵过程种存在食品发酵过程种存在种群演替现象。种群演替现象。第一节 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4、环境梯度和耐受限度 P161 食品组成和结构往往具有不均一性。食品组成和结构往往具有不均一性。第一节 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4、环境梯度和耐
2、受限度 P161 第二节 食品中形成的微生物生态系食品作为特殊的微生物生态系的特点1、食品生境的不均一性。、食品生境的不均一性。2、表面环境和生物膜。、表面环境和生物膜。3、营养物的供给。、营养物的供给。食品中通常有丰富的营养,可以使微生物生长很迅速。第二节 食品中形成的微生物生态系 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来源: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来源:l内源性污染内源性污染l外源性污染外源性污染 微生物进入食品的途径。微生物进入食品的途径。1.从土壤生境进入食品从土壤生境进入食品 2.从水生境进入食品从水生境进入食品 3.从大气生境进入食品从大气生境进入食品4.从人体微生态系进入食品从人体微生态系进入食品5.其他其他
3、人体中的正常菌群人体中的正常菌群人人体体中中的的正正常常菌菌群群P165人体中的微生物 皮肤表面的微生物菌群 总数1012个 在特定条件下一些体表微生物会带来疾病。如痤疮丙酸杆菌引起痤疮。它在厌氧环境中发酵皮脂生成丙酸,从而刺激皮脂腺发炎。9.4 人体中的微生物 口腔中的微生物菌群 龋齿的主要原因:变形链球菌。利用葡萄糖等合成果聚糖,使其菌体附着在牙齿表面。呼吸道中的微生物菌群呼吸道中的微生物菌群人体抵御微生物侵入机体组织的一般方式巨噬细胞吞噬细菌菌落(扫描电镜图)9.4 人体中的微生物 胃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 胃液的pH很低,大约为pH2。可杀死食物中的绝大部分微生物。胃病(胃溃疡)的主要原因
4、: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9.4 人体中的微生物 胃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 大肠中有数量庞大的微生物菌群。人体肠道系统寄生着大约30属500多种细菌。为专性厌氧和少数兼性厌氧的微生物;大多有较强的耐胆盐的能力大肠中的微生物菌群往往对人体健康有利(益生菌)。合成维生素等 拮抗病原菌口服抗生素,可以打乱大肠中微生物菌群平衡。口服抗生素,可以打乱大肠中微生物菌群平衡。可口服益生菌制剂弥补。可口服益生菌制剂弥补。第二节 食品中形成的微生物生态系 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来源: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来源:l内源性污染内源性污染l外源性污染外源性污染1.从土壤生境进入食品从土壤生境进入食品 2.从水生境进入食品从水生境进入
5、食品 3.从大气生境进入食品从大气生境进入食品4.从人体微生态系进入食品从人体微生态系进入食品5.其他其他 设备、包装材料、辅料等设备、包装材料、辅料等第二节 食品中形成的微生物生态系 二、二、食品中微生物的消长情况。食品中微生物的消长情况。l 加工前加工前l 加工中加工中l 加工后加工后 第二节 食品中形成的微生物生态系三、种群关系和群落演替 P166 表表61 偏利偏利 互生互生 拮抗或偏害拮抗或偏害 食品腐败变质食品腐败变质 或或 食品发酵过程种存在食品发酵过程种存在种群演替现象。种群演替现象。第二节 食品中形成的微生物生态系三、种群关系和群落演替 P166 表表61 偏利偏利 互生互生
6、 拮抗或偏害拮抗或偏害 食品腐败变质食品腐败变质 或或 食品发酵过程种存在食品发酵过程种存在种群演替现象。种群演替现象。第二节 食品中形成的微生物生态系三、种群关系和群落演替 P167 表表61 偏利偏利 互生互生 拮抗或偏害拮抗或偏害 第二节 食品中形成的微生物生态系三、种群关系和群落演替 P166 表表61 偏利偏利 互生互生 拮抗或偏害拮抗或偏害 第二节 食品中形成的微生物生态系三、种群关系和群落演替 P168食品腐败变质食品腐败变质 或或 食品发酵过程种存在食品发酵过程种存在种群演替现象。种群演替现象。第三节 食品腐败菌群及腐败类型食品腐败变质食品腐败变质(food spoilage)
7、,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如鱼肉的腐臭、油脂的酸败、水果蔬菜的腐烂和粮食的霉变等。第三节 食品腐败菌群及腐败类型一、罐藏食品的腐败一、罐藏食品的腐败 1、平听腐败、平听腐败 P169 平酸腐败 酸酸 硫化物腐败 黑色硫化物黑色硫化物 2、胀罐腐败、胀罐腐败第三节 食品腐败菌群及腐败类型二、果蔬及其制品的腐败变质二、果蔬及其制品的腐败变质 1、新鲜果蔬的腐败变质、新鲜果蔬的腐败变质 P170 微生物来源 基本过程 植物表面防护层的破坏 2、果汁的腐败变质、果汁的腐败变质 第三节 食品腐败菌群及腐败类型二、果蔬及其
8、制品的腐败变质二、果蔬及其制品的腐败变质 1、新鲜果蔬的腐败变质、新鲜果蔬的腐败变质 2、果汁的腐败变质、果汁的腐败变质 P170 微生物来源 酵母菌、霉菌、乳酸菌酵母菌、霉菌、乳酸菌 主要现象 浑浊;浑浊;产酒精;产酒精;有机酸的变化;有机酸的变化;粘稠、出现菌膜等粘稠、出现菌膜等第三节 食品腐败菌群及腐败类型三、乳及乳制品的腐败变质、乳及乳制品的腐败变质乳及乳制品的特点:营养丰富,微生物繁殖迅速。营养丰富,微生物繁殖迅速。1、乳中微生物的来源及主要类群 动物乳房内的微生物 乳房中的正常菌群,主要是小球菌属和链球菌属。动物体内的致病微生物可通过乳房进入乳汁而引起人类的感染。常见的有:结核分枝
9、杆菌、布氏杆菌、炭疽结核分枝杆菌、布氏杆菌、炭疽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沙门氏菌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沙门氏菌等。环境中的微生物 牛体表面、牛舍的空气、挤奶用具、容器,挤奶工人 等携带的微生物。三三、乳及乳制品的腐败变质乳及乳制品的腐败变质 P171 2、鲜乳的变质过程、鲜乳的变质过程 通常新挤出的乳,迅速冷却到0可保持48小时,5可保持36小时,10可保持24小时,25可保持6小时,30仅可保持仅可保持2小时。小时。在这段时间内,乳内细菌是受到抑制的。当乳的自身杀菌作用消失后,乳静置于室温下,可观察到乳所特有的菌群交替现象菌群交替现象。第三节 食品腐败菌群及腐败类型12.5 微
10、生物引起食品腐败的类型三、乳及乳制品的腐败变质2、鲜乳的变质过程 P171 抑制期(混合菌群期)乳链球菌期 乳杆菌期 真菌期 腐败期(胨化期)12.5 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的类型三、乳及乳制品的腐败变质2、鲜乳的变质过程 P172 12.5 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的类型2、鲜乳的变质过程 P171 抑制期抑制期(混合菌群期)在新鲜的乳液中含有溶菌酶、乳素等抗菌物质,对乳中存在的微生物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乳链球菌期乳链球菌期 乳链球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和一些蛋白质分解菌等迅速繁殖,其中乳酸链球菌生长繁殖分解乳糖产生乳酸分解乳糖产生乳酸而而居优势。由于酸度的增高,抑制了腐败菌、产碱菌的生长。以后随着产
11、酸增多乳链球菌本身的生长也受到抑制,数量开始减少。乳杆菌期乳杆菌期 当乳链球菌在乳液中繁殖,乳液的pH值下降至4.5以下时,由于乳酸杆菌耐酸力较强耐酸力较强,故继续繁殖并产酸。在此时期,乳中出现大量乳凝块,并有大量乳清析出,这个时期约有2天。12.5 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的类型三、乳及乳制品的腐败变质 2、鲜乳的变质过程 P171 真菌期真菌期 当酸度继续升高至pH值3.03.5时,绝大多数的细菌生长受到抑制或死亡。而霉菌和酵母菌尚能适应高酸环境霉菌和酵母菌尚能适应高酸环境,并利用乳酸作为营养来源而开始大量生长繁殖。由于酸被利用,乳液的pH值回升,逐渐接近中性。腐败期(胨化期腐败期(胨化期)经过
12、上述阶段,乳中的乳糖已基本消耗完,而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相对较高,因此,此时能分解蛋白质和脂肪的细菌开始活能分解蛋白质和脂肪的细菌开始活跃跃,凝乳块逐渐被消化,乳的pH值不断上升,向碱性转化,同时并伴随有芽孢杆菌属、假单孢杆菌属、变形杆菌属等腐败细菌的生长繁殖,于是牛奶出现腐败臭味。第三节 食品腐败菌群及腐败类型四、肉及肉制品的腐败变质四、肉及肉制品的腐败变质1、肉及肉制品中微生物的来源及主要类群 u 腐败微生物腐败微生物 细菌:细菌:主要是需氧的革兰氏阳性菌,如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等;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有假单胞杆菌属、无色杆菌属、黄色杆菌属、产碱杆菌属、埃希氏杆菌属、变形杆菌
13、属等;此外还有腐败梭菌、溶组织梭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等厌氧梭状芽孢杆菌。酵母菌和霉菌酵母菌和霉菌:主要有假丝酵母菌属、丝孢酵母属、交链孢酶属、曲霉属、芽枝霉属、毛霉属、根霉属和青霉属。u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炭疽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炭疽杆菌和布氏杆菌和布氏杆菌等。它们对肉的影响并不在于使肉腐败变质,而是造成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3、鲜肉变质现象和原因 P174 发粘发粘 主要是由革兰氏阴性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所产生。当肉的表面有发粘、拉丝现象时,其表面含菌数一般为107cfu/平方厘米。变色变色 最常见的是绿色,这是由于蛋白质分解
14、产生的硫化氢与肉质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后形成的硫化氢血红蛋白(H2S-Hb)造成的,有些酵母菌能产生白色、粉红色、灰色等斑点。霉斑霉斑 肉体表面有霉菌生长时,往往形成霉斑。特别是一些干腌制肉制品,。气味气味 微生物分解蛋白质产生恶臭味;乳酸菌和酵母菌的作用下产生挥发性有机酸的酸味;霉菌生长繁殖产生的霉味等。第三节 食品腐败菌群及腐败类型第三节 食品腐败菌群及腐败类型3、鲜肉变质现象和原因 由于屠宰、运输、保藏和加工过程中的污染,致使肉体表面污染了一定数量的微生物。这时,肉体若能及肉体若能及时通风干燥,使肉体表面的肌膜和浆液凝固形成一层薄时通风干燥,使肉体表面的肌膜和浆液凝固形成一层薄膜时,可固定和
15、阻止微生物浸入内部,从而延缓肉的变膜时,可固定和阻止微生物浸入内部,从而延缓肉的变质质。第三节 食品腐败菌群及腐败类型3、鲜肉变质现象 通常鲜肉保藏在0左右的低温环境中,可存放10天左右而不变质。随着变质过程的发展,细菌由肉的表面逐渐向深部浸入,菌群交替现象一般分为三个时期:需氧菌繁殖期:需氧菌繁殖期:细菌分解前34天,细菌主要在表层蔓延,最初见到各种球菌,继而出现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等。兼性厌氧菌期:兼性厌氧菌期:腐败分解34天后,细菌已在肉的中层出现,能见到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期:厌氧菌期:约在腐败分解的78天以后,深层肉中已有细菌生长,主要是腐败杆菌。较强臭味。较强臭味。第三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