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通识核心课:8自然资源综合评价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83584
  • 上传时间:2023-02-16
  • 格式:PPTX
  • 页数:29
  • 大小:143.0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通识核心课:8自然资源综合评价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核心 自然资源 综合 评价 课件
    资源描述:

    1、自然资源的综合评价自然资源的综合评价张张 丽丽 萍萍 教授教授第8周 讲授提纲讲授提纲n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概述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概述n自然资源综合评价自然资源综合评价自然资源评价 是按照一定的评价原则或依据,对一是按照一定的评价原则或依据,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个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地域组合、空间分布、开发利用、治理地域组合、空间分布、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等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和估价。保护等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和估价。单项自然资源评价,自然资源综合评价,自单项自然资源评价,自然资源综合评价,自然资源质量评价,自然资源经济评价和区域然资源质量评价,自然资源经济评价和区域资源

    2、综合评价资源综合评价分类分类定义定义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概述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概述目标目标了解国情、揭示资源了解国情、揭示资源组合及数量结构上的组合及数量结构上的配置问题;明确整体配置问题;明确整体优势和劣势;分析优优势和劣势;分析优势资源在研究区所占势资源在研究区所占的地位;估算开发潜的地位;估算开发潜力;为长远规划、功力;为长远规划、功能发挥、人与自然谐能发挥、人与自然谐调发展、系统功能提调发展、系统功能提供科学依据。供科学依据。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效益效益目标目标以调查和单项自然资源评价以调查和单项自然资源评价为基础,从利用的角度对区为基础,从利用的角度对区域自然资源进行综合鉴定和域自然资源进行综

    3、合鉴定和分等定级,是自然资源合理分等定级,是自然资源合理配置、综合利用的前提和依配置、综合利用的前提和依据。据。估测资源开发带来的三大效益,估测资源开发带来的三大效益,评估资源的使用价值和货币价值评估资源的使用价值和货币价值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概述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概述原则和原则和内容内容以人类利用为核心的原则以人类利用为核心的原则 比较利益原则比较利益原则 发展和生态原则发展和生态原则 区域综合性原则区域综合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制约资源优势发挥的主要因子制约资源优势发挥的主要因子自然资源的整体优劣势自然资源的整体优劣势自然资源的组合与结构特征自然资源的组合与结构特征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和地域

    4、差异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以人类利用为核心的原则以人类利用为核心的原则 原则原则(169)内容内容(171)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概述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概述步骤和步骤和方法方法确定综合评价工作的目标,整理已确定综合评价工作的目标,整理已有的资料数据,拟定工作计划有的资料数据,拟定工作计划进行资源用途评价。划分资源组合类型,拟进行资源用途评价。划分资源组合类型,拟定利用方案,分析必要性和限制性因素定利用方案,分析必要性和限制性因素进行资源特征评价研究。确定评价的要素及进行资源特征评价研究。确定评价的要素及其评价指标,按照优劣程度划分等级其评价指标,按照优劣程度

    5、划分等级结果与利用进行比较,判断两者的适结果与利用进行比较,判断两者的适宜度,并提出有效的改造措施宜度,并提出有效的改造措施对评价划分的各级资源利用方式进行具体规对评价划分的各级资源利用方式进行具体规划,提出最终结果,向有关部门推荐。划,提出最终结果,向有关部门推荐。步步骤骤实地和室实地和室内结合内结合纵向和横纵向和横向结合向结合单因子和多因子结合单因子和多因子结合定量和定性结合定量和定性结合方法方法(173)在自然资源评价过程中,必须避免进入四大评价误区为评价而评价,实用性不强为评价而评价,实用性不强罗列数字不进行实质性评价罗列数字不进行实质性评价单一目的的评价单一目的的评价从局部利益出发进

    6、行评价从局部利益出发进行评价因因 子子指标分类指标分类指指 标标 含含 义义资源资源基础基础因子因子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人均耕地、土地面积、城镇用地面积人均耕地、土地面积、城镇用地面积水资源水资源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保证率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保证率气候资源气候资源年内变化、年际变化年内变化、年际变化生物资源生物资源人均林地面积、植被覆盖率、物质受威胁程度人均林地面积、植被覆盖率、物质受威胁程度矿产资源矿产资源金属矿、能源、非金属矿产人均占有量金属矿、能源、非金属矿产人均占有量经济经济因子因子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数量、占总人口比重、增长率数量、占总人口比重、增长率智力资源智力资源受教育程度、文盲与半

    7、文盲比率、义务教育普及率受教育程度、文盲与半文盲比率、义务教育普及率资金资源资金资源人均财政收入、经济密度、固定资产投资率、农田基人均财政收入、经济密度、固定资产投资率、农田基本建设、基础设施投资占基建总投资比重本建设、基础设施投资占基建总投资比重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概述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概述评价因子评价因子和指标体和指标体系系区域区域资源资源指标指标体系体系地壳地壳资源资源生物圈生物圈资源资源自然特性自然特性经济特性经济特性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资源总量、人均量资源总量、人均量生产量生产量结构比例结构比例自然资源综合评价自然资源综合评价(3类类)自自然资源然资源丰度丰度相关概念相关概念自然自然资源资源丰

    8、度丰度资源有资源有效空间效空间自然资源丰度通常是指自然资源的丰自然资源丰度通常是指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既可指单项资源的丰度,也富程度,既可指单项资源的丰度,也可指某类资源组合丰度,还可指某个可指某类资源组合丰度,还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内各种自然资源的总体丰国家或地区内各种自然资源的总体丰度。度。地均资源丰地均资源丰度(资源环度(资源环境丰度)境丰度)不同地区平均资源丰度比对各地不同地区平均资源丰度比对各地区原有土地面积的倍量区原有土地面积的倍量 值全国平均农业资源丰度值地区平均农业资源丰度地区实际土地面积农业资源有效面积各人均资源丰人均资源丰度度如如资源丰度的资源丰度的估算方法估算方法由于采用了

    9、规范化指数来表示由于采用了规范化指数来表示资源丰度资源丰度,因此,这种方法可因此,这种方法可称为指数表示法。称为指数表示法。1假设假设2无量纲无量纲处理处理这样首先作无量纲化处理,用第这样首先作无量纲化处理,用第j 种自然资源种自然资源中的最大值来除相应的中的最大值来除相应的x ij,得到无量纲化的:,得到无量纲化的:3规范化规范化指数指数将第将第i个地区的累计相加,得个地区的累计相加,得到该地区的累积值:到该地区的累积值:4各地的各地的丰度丰度令累计值最大地区的资源丰度等令累计值最大地区的资源丰度等于于10,各地区的资源丰度为:,各地区的资源丰度为:设设i=1,2,n 为计算地区,为计算地区

    10、,j=1,2,m 为资源种类,那么为资源种类,那么x ij表示第表示第i 个地区的第个地区的第j 种自然资源。种自然资源。);mjnixxxijiijij,3,2,1,3,2,1()(maxmjijimixE1),3,2,1(),3,2,1()max(10niEEEiiii资源丰度资源丰度估算举例估算举例中国主要农业资源丰度中国主要农业资源丰度地区地区ABCD地区地区ABCD上海上海83.058.124.5410北京北京40.713.986.904.6福建福建29.692.9035.138.0天津天津42.894.194.674.6江苏江苏63.616.2263.107.8海南海南23.252

    11、.277.714.4广东广东37.763.6964.806.7吉林吉林16.131.5829.733.6浙江浙江38.383.7537.816.4辽宁辽宁22.032.1531.043.5湖南湖南28.452.7858.695.6河南河南34.173.3455.503.5安徽安徽34.093.3345.834.9广西广西16.531.6238.413.1江西江西20.161.9732.774.8黑龙江黑龙江9.670.9543.062.9山东山东44.414.3465.554.8河北河北25.172.4645.502.6湖北湖北27.972.7350.464.7四川四川15.021.4783.

    12、092.4云南云南7.840.7729.432.0甘肃甘肃3.090.3013.480.5陕西陕西10.221.0020.551.8宁夏宁夏4.490.442.910.5贵州贵州10.641.0718.321.4青海青海0.460.053.240.1山西山西5.320.8112.640.8新疆新疆1.180.1218.930.1西藏西藏0.300.033.690.1内蒙古内蒙古2.410.2427.320.7A.代表按年度基数值估算的平均资源丰度代表按年度基数值估算的平均资源丰度B.代表平均资源丰度比(地区平均资源丰度代表平均资源丰度比(地区平均资源丰度/全国平均全国平均资源丰度);资源丰度)

    13、;C.代表农业资源有效面积;代表农业资源有效面积;D.代表地均农业资源丰度。代表地均农业资源丰度。资源丰度资源丰度估算举例估算举例资源有效空间分布资源有效空间分布类类别别地区(按平均丰度比值地区(按平均丰度比值大小排序)大小排序)土地面积土地面积平均丰度平均丰度值(万元值(万元/km2)平均丰度比平均丰度比(以全国平均以全国平均值为值为1)有效面积有效面积(万万km2)(占全国占全国面积面积)(万万km2)(占全国面占全国面积积)上海、江苏、山东、上海、江苏、山东、天津、北京、浙江、天津、北京、浙江、广东、河南、安徽广东、河南、安徽86.79.141.164.02348.536.5福建、湖南、

    14、湖北福建、湖南、湖北、海南、河北、辽宁、海南、河北、辽宁、江西、广西、吉林、江西、广西、吉林、四川四川203.721.320.722.03413.543.4贵州、陕西、黑龙江、贵州、陕西、黑龙江、山西、云南山西、云南137.414.49.210.90123.612.9宁夏、甘肃、内蒙古、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新疆、青海、西藏527.055.21.350.1369.27.2资源丰度资源丰度估算举例估算举例资源有效空间分类资源有效空间分类 类为高丰度地区,其平均丰度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类为高丰度地区,其平均丰度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4倍。倍。类为中丰度地区,其平均丰度值相当于全国的类为中丰

    15、度地区,其平均丰度值相当于全国的2倍。倍。类为平丰度地区,其平均丰度值相当于全国的类为平丰度地区,其平均丰度值相当于全国的90%。类为低丰度地区。类为低丰度地区。由上表可见,由上表可见,、类丰度的类丰度的19个省、市、自治区个省、市、自治区,只占只占全国土地总面积全国土地总面积30,但按平均丰度比换算的有效面积,但按平均丰度比换算的有效面积却占全国的却占全国的80;而;而、类丰度的类丰度的11个省、区,虽占个省、区,虽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0,但有效面积只占全国的,但有效面积只占全国的20。由上两表可知,中国各地区平均农业资源丰度的由上两表可知,中国各地区平均农业资源丰度的总趋势

    16、:沿海高于内地,南方高于北方,平原高总趋势:沿海高于内地,南方高于北方,平原高于山地,浅山地区高于深山地区,湿润地区高于于山地,浅山地区高于深山地区,湿润地区高于干旱地区。基本上符合中国农业资源环境的实际干旱地区。基本上符合中国农业资源环境的实际情况情况。资源丰度资源丰度估算举例估算举例估算评价:存在的问题估算评价:存在的问题首先,对农、牧、水产资源的利用,有劳动的投入。净产首先,对农、牧、水产资源的利用,有劳动的投入。净产值未能扣去劳动成本,尤其在劳动文化素质、管理和经营值未能扣去劳动成本,尤其在劳动文化素质、管理和经营水平较高的地区,资源利用效果趋高水平较高的地区,资源利用效果趋高.第三,

    17、净产值只能体现当年投入的资源。虽然在中国投第三,净产值只能体现当年投入的资源。虽然在中国投入利用的总是农业资源的绝大部分,但多少总有一些未入利用的总是农业资源的绝大部分,但多少总有一些未投入利用的资源未能得到反映。投入利用的资源未能得到反映。其次,科技投入各地区也有差别,也影响资源利用效果。其次,科技投入各地区也有差别,也影响资源利用效果。就资源价值而言,还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就资源价值而言,还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123自然资源综合评价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承载力承载力 学者学者概念概念一定区域内、一定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当地资源可一定区域内、一定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当地资源可持续供养人口的规模;或

    18、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持续供养人口的规模;或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资源数量和质量,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与均的资源数量和质量,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与发展的支持能力。发展的支持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当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以及智力、技术条利用当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以及智力、技术条件等,在保证与其他社会文化准则相符的物质生活水件等,在保证与其他社会文化准则相符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平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选定资源承载力的理想状态作为参照区,以该参照区选定资源承载力的理想

    19、状态作为参照区,以该参照区人均资源拥有量为标准,将研究区与参照区的资源存人均资源拥有量为标准,将研究区与参照区的资源存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研究区内资源相对可承载的适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研究区内资源相对可承载的适度人口数量。度人口数量。联合国联合国概念概念相对相对承载力承载力相对承载力计算相对承载力计算超载状态:实际人口数量(超载状态:实际人口数量(P)大于可承载人口数量()大于可承载人口数量(Cr)富余状态:实际人口数量(富余状态:实际人口数量(P)小于可承载人口数量()小于可承载人口数量(Cr)临界状态:实际人口数量(临界状态:实际人口数量(P)等于可承载人口数量()等于可承载人口数量(Cr

    20、)相对自然相对自然承载力承载力相对经济相对经济承载力承载力Crl: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Il=Qp0/Ql0,Il:土地资源承载指数:土地资源承载指数Ql:研究区域耕地面积:研究区域耕地面积Qp0:参照区人口数量:参照区人口数量Ql0:参照区域耕地面积:参照区域耕地面积Cre: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Ie=Qp0/Qe0,Ie:经济资源承载指数:经济资源承载指数;Qe:研究区国内生产总值;:研究区国内生产总值;Qe0:参照区国内生产总值:参照区国内生产总值W1为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权重;为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权重;W2为相对经济承载力的权重。为相对经济承载力的

    21、权重。llrlQICeereQIC相对资源相对资源承载力承载力rerlrCWCWC21三种三种类型类型相对承载力的提出是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相对承载力的提出是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第一,相对于周边地区,研究区是一个开放的、动相对于周边地区,研究区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地域系统,区内外存在着资源的流通和交换;态的地域系统,区内外存在着资源的流通和交换;第二,第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不断加强的大背景下,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不断加强的大背景下,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之间的优势和劣势在很大程度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之间的优势和劣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相互补充。上可以相互补充。相对于传统的资源承载力,优点:相对于传

    22、统的资源承载力,优点:强调了研究区的开放性,自然资源与经济强调了研究区的开放性,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之间的互补性资源之间的互补性自然资源综合评价自然资源综合评价 生态足迹生态足迹 定定义义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它从具体的生物物理量角度研究自然资本消费的空间。它从具体的生物物理量角度研究自然资本消费的空间。是一种可以将全球关于人口、收入、资源应用和资源有效性汇总为一个是一种可以将全球关于人口、收入、资源应用和资源有效性汇总为一个简单、通用的进行国家间比较的便利手段:简单、通用的进行国家间比较的便利

    23、手段:种账户工具。种账户工具。生态生产性生态生产性土地土地生态容量和生态容量和生态承载力生态承载力人类负荷和人类负荷和 生态足迹生态足迹生态赤字生态赤字/盈余盈余 是指具有生态生是指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或产能力的土地或水体。生态生产水体。生态生产也称生物生产。也称生物生产。各类土地在空间各类土地在空间上是互斥的。上是互斥的。在不损害有关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在不损害有关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完整的前提下,可无限持和功能完整的前提下,可无限持续的最大资源利用和废物产生率。续的最大资源利用和废物产生率。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总和定义为该生产性土地的面积

    24、总和定义为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地区的生态承载力。是人类对环境的影是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规模,它由人口响规模,它由人口自身规模和人均对自身规模和人均对环境的影响规模共环境的影响规模共同决定。生态足迹同决定。生态足迹分析法用生态足迹分析法用生态足迹来衡量人类负荷。来衡量人类负荷。人类能够消费的大多数滋养、能人类能够消费的大多数滋养、能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数量;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数量;这些资源和废弃物能折算成生产这些资源和废弃物能折算成生产和消纳这些资源和废弃物的生物和消纳这些资源和废弃物的生物生产性面积。生产性面积。划分消费项目,计算各主要消费项目划分消费项目,计算各主要消费项目的消费量;的消费量;

    25、利用平均产量数据,将各消费量折算利用平均产量数据,将各消费量折算为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为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通过当量因子把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通过当量因子把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转换为等价生产力的土地面积;面积转换为等价生产力的土地面积;通过产量因子计算生态承载力,并与通过产量因子计算生态承载力,并与生态足迹比较。生态足迹比较。均衡系数均衡系数生物生产面生物生产面积类型积类型2.8耕地耕地0.5草场草场1.1林地林地2.8建筑面积建筑面积1.1化石能源化石能源0.2水域水域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基本思路基本思路均化处理均化处理计算步骤计算步骤 生态足迹计算过程生态足迹计算过程原料消费

    26、分量原料消费分量制成品分量制成品分量 商业能源分量商业能源分量 同化废物分量同化废物分量niiiiiiYEIPEF11)(iniiiiYEICEF12)(使用化石矿物燃料的生态足迹用根据吸收其燃料使用化石矿物燃料的生态足迹用根据吸收其燃料时释放的时释放的CO2所需新栽林面积计算,碳平衡法所需新栽林面积计算,碳平衡法 同化城市释放的主要元素氮和磷及其化合物的生同化城市释放的主要元素氮和磷及其化合物的生态足迹则按所需湿地、湖泊及农田诸生态系统的态足迹则按所需湿地、湖泊及农田诸生态系统的面积计算面积计算 Pi:该类原材料局地生产总量;:该类原材料局地生产总量;Ii:进口总量;:进口总量;Ei:出口总

    27、量;:出口总量;Yi:该类原材料的世界平均单:该类原材料的世界平均单位面积生物生产量。位面积生物生产量。C:转换因子或废弃因子:转换因子或废弃因子 niiiniipcNaaNNefEF11EF:总的生态足迹;:总的生态足迹;N:人口总数;:人口总数;ef: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足迹;aai:I 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ci:I 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pi:I 种消费品的平均生产能力;种消费品的平均生产能力;n:消费项目数;:消费项目数;i:消费商品的投入的类型:消费商品的投入的类型 生态足迹总生态足迹总生态承载力生态承载力)6,3,2,1(j

    28、yraecjjj人均人均区域区域ec: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承载力(hm2/人人),aj:人均生物生产面积,:人均生物生产面积,rj:均衡因子,:均衡因子,yj:产量因子;:产量因子;EC:区域总人口的生态承载力:区域总人口的生态承载力(hm2/人人),N:人口数。:人口数。)(ecNEC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承载力生产性土生产性土地类型地类型人均生人均生态足迹态足迹/(hm2)均衡均衡因子因子均衡人均生均衡人均生态足迹态足迹/(hm2)生产性土生产性土地类型地类型人均生态承人均生态承载力载力/(hm2)均衡均衡因子因子产出产出因子因子均衡人均均衡人均生态生态承载承载

    29、力力/(hm2)耕地耕地0.66312.81.8568耕地耕地0.03532.82.250.2221林地林地0.31711.10.3488林地林地0.12211.11.070.1438草地草地0.04650.50.0233草地草地00.500化能地化能地0.10221.10.1124化能地化能地01.100建筑地建筑地0.00622.80.0173建筑地建筑地0.00072.82.250.0044水域水域3.65420.20.7308水域水域0.00730.217.550.0255总需求生总需求生态足迹态足迹3.0894总的可利用生总的可利用生态承载力态承载力0.3958ECEF ECEF 生

    30、态赤字生态赤字生态盈余生态盈余举例举例 浙江省浙江省2002年年省省(区市区市)1999年末总人年末总人口口/(万人万人)人人 均生态足均生态足迹迹/(hm2/cap)人人 均生态承载均生态承载力力/(hm2/cap)人均生态盈余人均生态盈余/赤字赤字/(hm2/cap)总的生态盈总的生态盈余余/赤字赤字/(万万hm2)万元万元GDP的生态的生态足迹足迹/(hm2/万元万元GDP)陕西陕西3 618.001.0860.742-0.344-1 244.602.641甘肃甘肃2 542.581.3370.806-0.531-1 350.493.596青海青海509.801.5731.173-0.4

    31、01-204.213.365宁夏宁夏543.291.2781.099-0.179-97.002.875新疆新疆1 775.002.4131.152-1.261-2 238.933.665四川四川8 358.600.9510.385-0.566-4 731.222.141重庆重庆3 072.341.0420.303-0.738-2 268.772.163贵州贵州3 710.061.2280.352-0.876-3 251.484.998云南云南4 192.400.4770.6220.145607.311.078西藏西藏255.512.1537.5845.4311 387.755.208内蒙古内蒙

    32、古2 361.922.3712.353-0.018-41.284.415广西广西4 713.001.0220.425-0.597-2 814.062.466合计合计35 652.501.1720.703-0.469-16 246.992.7211999年中国西部年中国西部12省区省区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总生态足迹总生态足迹1.6891.7471.9431.9732.1652.2172.2612.2942.4123.089总生态承载力总生态承载力0.3720.3700.3750.3760.3770.3780.3790.3830.3640

    33、.396生态赤字生态赤字1.3171.3771.5681.5971.7881.8391.8821.9112.0482.693生态多样性指数生态多样性指数0.9530.9891.0171.0201.2081.1961.1971.1981.1391.117万元万元GDP生态足生态足迹迹4.0123.0402.5012.1592.1172.0161.9111.7241.6211.437 浙江省浙江省19932002年年注注意意事事项项数据基础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的准确性数据基础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均衡因子国际上有统一的取值,但产量因子各地差异大均衡因子国际上有统一的取值,但产量因子各地差异大

    34、区域贸易差异的调整问题;区域贸易差异的调整问题;数字的静态特征,不能反映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所得结论数字的静态特征,不能反映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所得结论具有瞬时性。具有瞬时性。思考题思考题1、资源丰度的含义,区域资源丰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源丰度的含义,区域资源丰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生态足迹、资源承载力和资源丰度三种资源评价方法的优、生态足迹、资源承载力和资源丰度三种资源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和改进。缺点和改进。建议参考资料建议参考资料1.张丽萍,张丽萍,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9年年,167-186页页.2.武吉华武吉华.自然资源评价基础自然资源评价基

    35、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年,第3章和第章和第4章章.3.谢云谢云 等等.自然资源评价教程自然资源评价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年,第1章章.周三(周三(2016-4-120)讨论课主题:)讨论课主题:现有资源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讨论现有资源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讨论讨论问题1、资源丰度和资源有效空间评价在合理利用资源及承载力分析中的作用。、资源丰度和资源有效空间评价在合理利用资源及承载力分析中的作用。2、生态足迹概念的引入在资源评价中的积极作用,存在有那些问题。、生态足迹概念的引入在资源评价中的积极作用,存在有那些问题。思考思路自然资源

    36、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原则或依据,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自然资源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原则或依据,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地域组合、空间分布、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等进行定量源的数量、质量、地域组合、空间分布、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等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和估价。其目的是从整体上揭示自然资源的优势与劣势,提或定性的评价和估价。其目的是从整体上揭示自然资源的优势与劣势,提出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的建议,为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出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的建议,为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提供科学依据。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很多,它们各有其侧重,在不同的益提供科学依据。自然资源评价的方

    37、法很多,它们各有其侧重,在不同的方面发挥其作用。综合评价可以科学地揭示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开发利用方面发挥其作用。综合评价可以科学地揭示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开发利用潜力的大小,限制性因素及其强度,并指出克服的途径,从而为自然资源潜力的大小,限制性因素及其强度,并指出克服的途径,从而为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服务。的综合开发利用服务。参考阅读文献姚章民,张建云姚章民,张建云.水资源评价研究进展水资源评价研究进展.水资源研究,水资源研究,2009年年2期期,16-18页。页。王雅静王雅静.环境与自然资源评价方法的比较及启示环境与自然资源评价方法的比较及启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2007年年20期,期,67-70页页.陈芙蓉陈芙蓉.省际自然资源总丰度评价研究省际自然资源总丰度评价研究.硕士论文,中国地质大学,硕士论文,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年,10-53页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通识核心课:8自然资源综合评价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8358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