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公民与社会第一册师大附中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公民与社会第一册师大附中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公民 社会 一册 师大附中 课件
- 资源描述:
-
1、高中公民與社會第一冊第五課、公共性與社會生活師大附中 陳采妍壹、公共性 P.103一般人的生活範圍,可以分為公領域和私領域。公共性的定義:1.人們持續關心公共事務,並用理性、公正、平等的態度,進行公開討論,提出建設性的意見。2.人們在公領域的表現3.以社區為最基本的單位,形成公共意識與認同。(p.106)觀察公共性的三個面向一、是否擁有社會信任?社會信任促成相互合作社會信任促成相互合作二、是否擁有生活的文化資產?文化資產凝聚共同情感文化資產凝聚共同情感 三、是否形成公民社會?以公民社會展現參與公共事務的力量以公民社會展現參與公共事務的力量 一、社會信任:(一)定義:在一個社會中,社會成員彼此誠
2、實、合作的期待。成員彼此認同、信任並真誠交往。(二)影響:社會互信程度愈高,凝聚力就愈強。1.互信高:可以提高各項效率。2.缺乏互信:政策難以推行,增加施政成本。二、文化資產(一)二、文化資產(一)(一)定義:是人類文化的遺存,具有共信、共享的內涵,並具有某種程度的公共意義。例如:共同信仰、古蹟文物、習俗等。1.有形資產:古蹟文物等。2.無形資產:共同信仰、習俗等。二、文化資產(二)(二)功能:1.增強地域的認同意識:豐富的文化資產是維繫社會倫理、價值和傳統的重要因素,能形成社區意識等無形的資產。2.建構人們的集體記憶:透過以往累積的文化資產,人們可以形成一種對故土、故人的懷念。二、文化資產(
3、三)(三)結論:社區文化資產愈豐富,共同記憶愈多,如果能夠善加利用,社區凝聚力愈強,公民意識與認同感都會因而提升。例如:三峽祖師廟對三峽人的影響。三、公民社會(一)(一)緣起:源自西方中產階級增加,人民自主意識覺醒,在公領域中理性溝通,形成公民社會。(二)特徵:人民可以自由組織各種團體:並且理性溝通。三、公民社會(二)(三)公民社會的形成:1.從動力而言:人民自動自發、由下而上,進行理性溝通,追求對公共事務的共識。2.就過程而言:(1)目標:追求公共的利益。(2)方法:循序漸進地建立公民共同的觀念或行動。三、公民社會(三)(四)結論:1.參與公共事務是權利,也是責任。2.公民社會的意義:(1)
4、以群體利益為目的(2)以公民權為基礎。(3)不受政府主導與控制。補充:台灣公民社會的發展 民國76年解嚴後,開始發展。相關法律:集會遊行法、人民團體法 目前成就:1.政治、法律上的保障:相關法律、言論自由。2.非營利組織,逐漸成長。隱憂:貪污者仍可能會當選,可見公民社會仍不夠成熟、理性。公共性與公共財公共(public)的意義,兩者不同 公共性:對社會的關懷、包容與付出,是施的概念。公共財:具有共享、無法排他的特性,是一種受的概念。貳、現代社區的意義與類型p.107 一、社區的意義 二、社區的功能 三、社區的類型一、社區的意義 社區為公共生活最基本的單位,扮演著承載共同文化的角色。社區意識是凝
5、聚社區認同最重要的因素。結論:住在特定區域中,意識到彼此住在一起,並因而產生歸屬感的一群人。形成社區的五要素:1.人口:居民2.空間:自然環境、公共設施、交通運輸、建築等。3.互動(共同關係):是維持社區持續生存的動力。4.組織:具有社會組織運作的機制,例:社區管理委員會。5.心理:社區凝聚力、社區意識。現代社區的運作 共同目標:追求共同利益、提升生活品質。居民間相互的關係:互賴、互助、互惠的依存關係。社區運作的三要素(南一版)1.社區意識2.自治與自願3.利他精神二、社區的功能1.社會化:社會成員將社區共同的期待與要求,化為自己的行為標準、生活規範。2.社會支援:是守望相助的支援組織,支援範
6、圍廣。3.經濟互助:有不同的生產、消費、分配體系,形成社區的經濟生活形態。4.公共參與:提供居民參與、處理公眾事務的機會。三、社區類型 p.109(一)地理社區與心理社區(二)都市型社區與鄉村型社區(三)網路社區(虛擬社區)(一)地理社區與心理社區1.地理社區:一群人共同生活的的地理區域,強調空間的概念,例:一座公寓或整個社會都可包括在內。2.心理社區:具有共同背景、遭遇共同問題,追求共同利益的一群人所形成的社區。強調共同文化、共同意識等心理狀態。結論:現代社會是指一群因為長期居住、互動,並共同維護彼此權益的生命共同體。(二)鄉村型社區與都市型社區根據家庭人際關係、生活方式為區分的標準1.鄉村
7、型社區:人際關係是根源於共同生活(血緣、地緣)或工作關係。對社區較有認同感。例如:南投縣民間鄉新民社區。補充:新民社區(一)濁水溪北岸農業社區休閒觀光。農產品:山藥、黃金蕉、神秘果。補充:新民社區(二)波羅密大道:兩邊種滿波羅密,由一百多個家庭認養,各自發揮創意布置。補充:新民社區(三)戰鼓隊:由6歲至60歲的居民組成,每週練習一天。(二)鄉村型社區與都市型社區2.都市型社區:比鄰而居,但彼此不相往來,對社區缺乏認同感。結論:現代社區型態由鄉村型慢慢轉變到都市型。補充:鄉村型社區與都市型社區 鄉村型社區的特徵:1.同質性高 2.人口結構老化 3.依賴性高 4.隱密性低補充:鄉村型社區與都市型社
8、區 都市型社區的特徵:1.異質性高 2.社區意識弱化 3.依賴性低 4.隱私權高(三)網路社區(虛擬社區)定義:透過電腦網路作為溝通工具的一群人所組成的虛擬團體。例:網路上的家族。特色:1.以電腦為媒介。2.群體互動、成員身份需經確認。3.成員間體認到彼此的存在(未必真正認識)補充:社區分類1.地緣社區:同鄉住在一起,例如:屏東縣潮州鎮。2.血緣社區:同宗(姓)住在一起,例如:王家村。3.事緣社區:因為相同職業、宗教或種族,互動頻繁而形成的一群人,不一定住在一起,是心理社區的概念。例如:華人社會。參、現代社區總體營造p.111一、社區總體營造的緣起二、社區總體營造的內涵三、社區總體營造的事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