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第6章机电有机结合分析与设计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数控技术第6章机电有机结合分析与设计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控技术 机电 有机 结合 分析 设计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六章第六章机电一体化系统机电一体化系统机电有机结合分析与设计机电有机结合分析与设计 讲授:郑海明讲授:郑海明机机 械械 工工 程程 系系 重点学习:重点学习:机电有机结合的机电有机结合的稳态设计稳态设计考虑方法考虑方法 机电有机结合的机电有机结合的动态设计动态设计考虑方法考虑方法 在机电位置在机电位置/速度控制系统,一般可直接速度控制系统,一般可直接或者间接经机械变换机构(减速器、丝杠或者间接经机械变换机构(减速器、丝杠螺母机构)来驱动被控制对象。螺母机构)来驱动被控制对象。主要任务主要任务:是围绕被控制对象的具体要是围绕被控制对象的具体要求,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寻求最终获取求,采用合理的设
2、计方法,寻求最终获取机械运动规律和运动性能指标参数。机械运动规律和运动性能指标参数。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结合典型的机电控制系统设结合典型的机电控制系统设计,掌握机电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计,掌握机电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第一节第一节 机电有机结合设计概述机电有机结合设计概述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设计过程是机电参数相互机电参数相互匹配、即机电有机结合的过程匹配、即机电有机结合的过程。机电伺服系统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本章将以机电伺服系统为例,说明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一般考虑方法。伺服系统中的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和速度伺服控制系统的共同点是通过系统执行元件直接或经过传动系统驱动被控对象,从
3、而完成所需要的机械运动。因此,工程上是围绕工程上是围绕机械运动的规律和运动参数对它们提出技术要求的机械运动的规律和运动参数对它们提出技术要求的。在进行机电伺服系统设计时,首先要了解被控对象的特点和对系统的具体要求,通过调查研究制订出系统的设计方案。在进行系统方案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方面的问题:1系统闭环与否的确定系统闭环与否的确定 当系统负载不大,精度要求不高时,可考虑开环控制;当系统精度要求较高或负载较大时,开环系统往往满足不了要求,这时要采用闭环或半闭环控制系统。一般情况下,开环系统的稳定性不会有问题,设计时仅考虑满足精度方面的要求即可,并通过合理的结构参数匹配,使系统具有尽可能好的动态响
4、应特性。2执行元件的选择执行元件的选择 选择执行元件时应综合考虑负载能力、调速范围、运行精度、可控负载能力、调速范围、运行精度、可控性、可靠性以及体积、成本性、可靠性以及体积、成本等多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讲,对于开环系统可考虑采用步进电动机、电液脉冲马达和伺服阀控制的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等,应优先选用步进电动机。对于中小型的闭环系统可考虑采用直流伺服电动机、交流伺服电动机,对于负载较大的闭环伺服系统可考虑选用伺服阀控制的液压马达等。6.1 机电有机结合设计概述机电有机结合设计概述 3 3传动机构方案的选择传动机构方案的选择 传动机构是执行元件与执行机构之间的一个连接装置,用来进行运动和力的变换与传递
5、。在伺服系统中,执行元件以输出旋转运动和转矩为主,而执行机构则多为直线运动。用于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传动机构主要有齿轮齿条齿轮齿条和丝杠螺母丝杠螺母等。前者可获得较大的传动比和较高的传动效率,所能传递的力也较大,但高精度的齿轮齿条制造困难,且为消除传动间隙而结构复杂;后者因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而应用广泛。4 4控制系统方案的选择控制系统方案的选择 控制系统方案的选择包括微型机、电动机控制方式、驱动电路等的选择。常用的微型机有单片机、单板机、工业控制微型机微型机有单片机、单板机、工业控制微型机等,其中单片机由于在体积、成本、可靠性和控制指令功能等许多方面的优越性,在伺服系统的控制中得到了广泛
6、的应用。6.1 机电有机结合设计概述机电有机结合设计概述 6.1 机电有机结合设计概述机电有机结合设计概述此外还包括各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系统的控制方式、所各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系统的控制方式、所需能源形式、校正补偿方法需能源形式、校正补偿方法,及信号转换的方式信号转换的方式等。该方案通常只是一个初步的轮廓,有了初步设计方案就要进行定量的分析计算,分析计算包括:稳态设计稳态设计 初步确定系统的主回路各部分特性、参数已初步初步确定系统的主回路各部分特性、参数已初步确定,便可着手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为系统的动确定,便可着手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为系统的动态设计做好准备。态设计做好准备。主要是设计校正
7、补偿装置,使系统满足动态主要是设计校正补偿装置,使系统满足动态技术指标要求,通常要进行计算机仿真,或技术指标要求,通常要进行计算机仿真,或 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动态设计动态设计 通过上述理论设计计算,完成的还仅是一个较详细的设计方案,这种工程设计计算一般是近似的近似的,只能作为工程实践的基础。系统的实际电路及实际参数,往往要通过样机的试验与调试样机的试验与调试,才能最后确定下来。这并不等于以上设计计算是多余的,因经过设计计算后确定的方案,考虑了机电参数的有机结合与匹配,这有利于减少盲目性减少盲目性和加快样机的调试与电路参数的确定加快样机的调试与电路参数的确定,对工程
8、实践是必需的。此外,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安全、可靠地使用要求,在机电一体化有机结合分析与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要求注意其可靠性、安全性设计要求。6.1 机电有机结合设计概述机电有机结合设计概述 机电有机结合的稳态设计考虑方法机电有机结合的稳态设计考虑方法 在机电伺服系统主要元件选择或设计、在机电伺服系统主要元件选择或设计、各部分之间连接方式、系统控制方式、各部分之间连接方式、系统控制方式、所需能源供给形式、校正补偿方法、信所需能源供给形式、校正补偿方法、信号转换方式等初步确定的基础上,进行号转换方式等初
9、步确定的基础上,进行机电系统总体方案的稳定性设计机电系统总体方案的稳定性设计静静态设计,为机电系统的动态设计创造条态设计,为机电系统的动态设计创造条件。件。重点研究:重点研究:系统自身的稳态特性(假系统自身的稳态特性(假设无外界干扰)设无外界干扰)使控制被控对象能完成所需要的机械使控制被控对象能完成所需要的机械运动即进行机械系统的运动即进行机械系统的运动学运动学、动力学动力学分析分析以及计算,保障整个机电一体化系以及计算,保障整个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整体性能。统的整体性能。信号的有效传递。信号的有效传递。各级增益的分配。各级增益的分配。各级之间阻抗的匹配和各级之间阻抗的匹配和所采取的抗干扰的措施。
10、所采取的抗干扰的措施。系统总体方案的确定。系统总体方案的确定。使系统的输出运动参数达到所要求技术状态。使系统的输出运动参数达到所要求技术状态。执行元件的参数选择。执行元件的参数选择。功率(力功率(力/力矩)匹配以及过载能力的验算。力矩)匹配以及过载能力的验算。各主要元件的选择与控制电路的设计。各主要元件的选择与控制电路的设计。(1)负载分析。)负载分析。(2)执行元件匹配选择。)执行元件匹配选择。(3)机械传动比选择与各)机械传动比选择与各级减速比确定原则。级减速比确定原则。(4)检测传感装置、信号)检测传感装置、信号转换接口电路、放大电路、转换接口电路、放大电路、电源匹配与设计。电源匹配与设
11、计。(5)机电系统数学模型的)机电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建立。(6)分析研究系统的稳态)分析研究系统的稳态特性。特性。单位阶跃响应系统的稳态特性单位阶跃响应系统的稳态特性(1)典型负载形式)典型负载形式 无论被控制对象的运动形式如何,负载无论被控制对象的运动形式如何,负载形式及其特点千差万别,归纳起来具有一形式及其特点千差万别,归纳起来具有一些共性负载些共性负载典型负载。典型负载。包括:包括:惯性负载惯性负载、外力负载外力负载、内力负载内力负载、弹性负载弹性负载、摩擦负载摩擦负载。目的目的:获取负载特征参量。获取负载特征参量。方法方法:综合负载特性,进行有效组合,:综合负载特性,进行有效组合,获
12、取必要负载特征参量。为系统执行元件,获取必要负载特征参量。为系统执行元件,机械变换机构等的选用或设计,系统进行机械变换机构等的选用或设计,系统进行稳定性设计和动态设计创造条件。稳定性设计和动态设计创造条件。惯量和负载转换的作用惯量和负载转换的作用:为使所选择执行元件(功率、力为使所选择执行元件(功率、力/力力矩、运动参量)与被控对象的固有参矩、运动参量)与被控对象的固有参数(质量、转动惯量、运动参数)等数(质量、转动惯量、运动参数)等相匹配,将输出轴各部分的惯量和负相匹配,将输出轴各部分的惯量和负载转换到执行元件的输出端,以便载转换到执行元件的输出端,以便。JJ23i电动机1J4i12J 无论
13、机械传动或变换元件是直线运动还是无论机械传动或变换元件是直线运动还是回转运动,应用回转运动,应用的原理,可进的原理,可进行等效转动惯量的计算。行等效转动惯量的计算。能量守恒:能量守恒:E=EkTjjJkjnjnjmiViiF2121kjmijkimiikcqJvmJ等效惯量:21212121jmijimiiJvmE能量综合:212kkcqkEJ等效能量:无论外部或内部负载是力还是力矩,应用无论外部或内部负载是力还是力矩,应用,可进行等效负载转矩的计算。,可进行等效负载转矩的计算。mjjjmiiitTtvFW11虚功:tTWkkeqK等效虚功:mjkjjmikiikeqTvFT11/等效转矩:W
14、WK能量守恒:伺服系统是由若干元部件组成的,其伺服系统是由若干元部件组成的,其中有些元部件已有系列化商品供选用。中有些元部件已有系列化商品供选用。为降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成本,缩短设为降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成本,缩短设计与研制周期,计与研制周期,应尽可能选用标准化零应尽可能选用标准化零部件部件。拟定系统方案时,首先确定执行元件拟定系统方案时,首先确定执行元件的类型,然后根据技术条件的要求进行的类型,然后根据技术条件的要求进行综合分析,选择与被控对象及其负载相综合分析,选择与被控对象及其负载相匹配的执行元件。匹配的执行元件。执行元件的匹配选择主要包括执行元件的匹配选择主要包括转矩匹转矩匹配配、功率匹
15、配功率匹配、过热保护系数过热保护系数和和过载保过载保护系数验算护系数验算四部分。四部分。直流电机直流电机步进电机及驱动步进电机及驱动步进电机基本结构步进电机基本结构TTTmeq惯 考虑机械传动效率,则执行元件的等效考虑机械传动效率,则执行元件的等效输出转矩:输出转矩:注意:执行元件为伺服电动机时,电动注意:执行元件为伺服电动机时,电动机工作区域应在恒转矩输出调速区内。机工作区域应在恒转矩输出调速区内。测算执行元件输出轴上的等效转矩测算执行元件输出轴上的等效转矩 (摩(摩擦负载和工作负载)和等效惯性转矩擦负载和工作负载)和等效惯性转矩T惯的总的总和。和。kcqT/)(/TTTmeq惯 电机功率的
16、合理确定是执行元件选择电机功率的合理确定是执行元件选择的重要参数之一。的重要参数之一。主要依据电机的等效负载和最高转速主要依据电机的等效负载和最高转速确定。确定。常用下式进行预选。常用下式进行预选。maxmax55.9TnJTPmmeqmeq 再通过过热验算和过载验算,最终确再通过过热验算和过载验算,最终确定电机的功率。定电机的功率。电机在一定工作时间范围内,负载转矩变化电机在一定工作时间范围内,负载转矩变化时,应用等效法(励磁磁通近似不变)计算电时,应用等效法(励磁磁通近似不变)计算电机的等效转矩(平均转矩)。机的等效转矩(平均转矩)。电机不产生过热的条件为:电机不产生过热的条件为:,211
17、22121tttTtTTeqeqNTTeqNPP mNkTTmax 减速比匹配的减速比匹配的目的目的是可最终获得被控制对象是可最终获得被控制对象的运动规律和运动速度要求。的运动规律和运动速度要求。(1)减速比匹配选择的一般原则要求减速比匹配选择的一般原则要求 在第在第2章中,提到了机械传动减速比的分配章中,提到了机械传动减速比的分配原则,主要依据是转动惯量最小、重量最轻、原则,主要依据是转动惯量最小、重量最轻、传动误差最小,以及综合考虑来确定各级传动传动误差最小,以及综合考虑来确定各级传动的减速比。的减速比。JJ23i电动机1J4i12J 本节提到的减速比匹配本节提到的减速比匹配及分配,及分配
18、,是以满足控制是以满足控制对象的运动特性、加速对象的运动特性、加速特性和动力特性为准则特性和动力特性为准则。即依据负载特性、脉冲当量(分辨率)、即依据负载特性、脉冲当量(分辨率)、特殊要求等综合分析选择确定,减速比的确特殊要求等综合分析选择确定,减速比的确定既要满足被控制对象的调速范围并使在一定既要满足被控制对象的调速范围并使在一定条件下综合指标参数达到最佳,也要满足定条件下综合指标参数达到最佳,也要满足脉冲当量(分辨率)与进给角之间的相应关脉冲当量(分辨率)与进给角之间的相应关系和在一定条件下输出转速最大或输出转矩系和在一定条件下输出转速最大或输出转矩最大等要求最大等要求。(2)各级减速比的
19、分配原则)各级减速比的分配原则与方法与方法 1)按加速度最大原则选择减速比按加速度最大原则选择减速比当要求输入信号变化快、响应快、加速度大当要求输入信号变化快、响应快、加速度大时,应按下式决定减速比时,应按下式决定减速比 i:212mLmLFmLFJJTTTTi 在输入速度信号近似恒速时,有加速度最小,在输入速度信号近似恒速时,有加速度最小,可按下式确定减速比可按下式确定减速比 i:21122ffTTTTimLFmLF负载的粘性摩擦系数电动机的粘性摩擦系数21ffoli3600maxninkki1max即即 最小原则:最小原则:在速度和加速度有要求时,除按加速度最大在速度和加速度有要求时,除按
20、加速度最大原则选择减速比外,还应依据负载最大角速度原则选择减速比外,还应依据负载最大角速度与电机输出角速度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减速与电机输出角速度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减速比。比。mLimax 注意:应用上述方法确定机械传动部分的注意:应用上述方法确定机械传动部分的减速比,不能单一应用某一种方法,应用多减速比,不能单一应用某一种方法,应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结合被控制对象的具体种方法,综合分析,结合被控制对象的具体情况,在依据减速比的分配原则(第情况,在依据减速比的分配原则(第2章),章),最终确定机械传动总减速比和各级减速比。最终确定机械传动总减速比和各级减速比。要达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主要
21、性能指标要达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主要性能指标(功能指标),系统稳态设计的重点在伺服系(功能指标),系统稳态设计的重点在伺服系统的稳态设计,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统的稳态设计,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信号处理与转换、功率放大信号处理与转换、功率放大与驱动、系统电源匹配等。与驱动、系统电源匹配等。信号检测、信号处理与误差信号检测、信号处理与误差传递、动态计算与调整电路设传递、动态计算与调整电路设计(正补偿设计、辅助电路设计(正补偿设计、辅助电路设计)等。计)等。最终使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最终使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其输出具有收敛特性。下,其输出具有收敛特性。主要包括功能部件的选择与设计(不含执行主要包括
22、功能部件的选择与设计(不含执行元件)元件)1)检测传感装置的选择检测传感装置的选择 依据被检测对象的类型,考虑依据被检测对象的类型,考虑传感器的精度传感器的精度(分辨率)、不灵敏区、工作范围、输入(分辨率)、不灵敏区、工作范围、输入/输出输出特性(线性)、信号的转换、信噪比、转动惯特性(线性)、信号的转换、信噪比、转动惯量和摩擦特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合理选择量和摩擦特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合理选择传感器。传感器。32411.标尺光栅 2.指示光栅3.光电元件 4.光源光栅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光栅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同步感应器的工作原理同步感应器的工作原理输 出 信 号励 磁 电 源654SS3NNS
23、SS7NN1SNN200abx磁栅位移传感器磁栅位移传感器光电编码传感器光电编码传感器MI0RLV0测速发电机速度传感器测速发电机速度传感器透 镜光 源光 电 器 件带 缝 隙 圆 盘指 示 缝 隙 盘光电脉冲转速传感器光电脉冲转速传感器引出线3质量块1 壳体压电晶片m4 2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3241C12C空气阻尼式加速度传感器a)PPb)P1R4R2R4R1R2RR3R3Pc)RR1R3A1RD R3R42B4R2CR应变片测力传感器 尽可能选用标准、通用、商业集成元件作尽可能选用标准、通用、商业集成元件作为信号转换电路的核心元件设计接口电路。为信号转换电路的核心元件设计接口电路。重点考
24、虑输入输出通道数,通道类型,通道重点考虑输入输出通道数,通道类型,通道阻抗与连接元件阻抗之间的匹配等。阻抗与连接元件阻抗之间的匹配等。驱动电路设计通常分为两部分:信号处理驱动电路设计通常分为两部分:信号处理与功率放大(提高信号品质为主),功率放与功率放大(提高信号品质为主),功率放大(增大能量为主)。大(增大能量为主)。具体要求:具体要求:a)最后输出级的功率应与执行元件功率(电流、最后输出级的功率应与执行元件功率(电流、电压、容量、额定值)相匹配。电压、容量、额定值)相匹配。输出阻抗小输出阻抗小、效率高效率高、时间常数小时间常数小。b)为为执行元件的正常运转提供必要的适宜条件。执行元件的正常
25、运转提供必要的适宜条件。制动条件制动条件、限流保护条件限流保护条件等。等。c c)放大器应有足够的线性范围,保障执行元件的放大器应有足够的线性范围,保障执行元件的容量得以正常发挥。容量得以正常发挥。d)输入级应与检测传感器相匹配。输入级应与检测传感器相匹配。输入阻抗大,可减轻检测传感器的负荷。输入阻抗大,可减轻检测传感器的负荷。e e)放大器要有足够的放大倍数,工作特性稳定可放大器要有足够的放大倍数,工作特性稳定可靠、易于调整等。靠、易于调整等。电源系统由于受所选用或设计的各分系统能源电源系统由于受所选用或设计的各分系统能源输入形式和要求不同的限制,电源供给统一是困输入形式和要求不同的限制,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