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学校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校 心理咨询 社会心理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第八章 社会动机与社会行为 社会动机 利他行为 侵犯行为 考试内容:社会动机的涵义,利他行为及影响因素,冷漠行为及旁观者效应,侵犯行为及影响因素。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第一节 社会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到达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社会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社会活动以到达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几个特点:1,社会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2,社会动机是指向目标的方向和动力。3,社会动机是与人的社会行为相联系的。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三大功能 激发功能;选择和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社会动机以内驱力和诱因为必要条件而存在。内驱力:个体因社会
2、性需要的缺失而处于紧张状态,进而产生促使个体采取特定社会行动以满足需要的内部驱动力量。诱因:指所有能引起个体社会动机的外部刺激,外部刺激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事、物、人或社会情境。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社会动机理论 强化理论 斯金纳。强化是提高或增多某种行为在将来重复发生可能性的过程。直接强化、间接强化、自我强化。成就理论 默里、麦克里兰、阿特金森。成就动机来自于成就需要,成就动机是施展才能、抑制障碍、追求成功解决问题,进而满足成就需要并获得成就感的动机。力求成功的倾向和防止失败的倾向。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人的需要由生理的、平安的、归属的、爱社交的、
3、尊重的、自我实现的诸种需要所组成。层级递进。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社会行为的强大动力。归因理论 如何归因不仅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个性特点,而且也会成为一个人后继行为的一种动力或动力因素。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第二节 利他行为 定义 理论解释 影响因素 冷漠行为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2.1 利他行为的定义 广义的利他行为:指一切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与亲社会行为大体上同义。如谦让、大方、合作、分享、帮助、抚慰、营救、捐献等。狭义的利他行为:指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作唯一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利他行为有4种特性:它是一种出自于
4、自觉自愿的行为;以有益于他人为目的;不附带外在酬赏的期望;利他者本身有所损失。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利他行为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是利他主义的行为,以助人为行为的目的,即“我为人人。一是报答性行为,自己曾受人帮助而认为自己应该帮助人,即因为“人人为我,所以我要帮助他人。利他行为表现为诸如同情、慈善、捐款、救难、自我牺牲等。这些行为的共同之处:都是为了使别都是为了使别人获得方便与利人获得方便与利益,是有利于社益,是有利于社会的行为。会的行为。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两类情境下的利他行为 人们产生利他行为有两类不同的情境:一类是非紧急情境下的利他行为,另一类是紧急情境下的利他行
5、为。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非紧急情境&紧急情境 并无危害生命财产的威胁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普通事例;情境中有明确的线索与信息知道有人需要帮助;帮助他人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有伤害生命与财物的威胁;不寻常的、少见的情境,人们缺乏经历;情境特殊,如失足落水、触电、抢劫、火烧等,需要用特殊手段去帮助别人;不能预见到的,无法事先制订方案,往往是措手不及的;紧急情境会引起生理上的应激状态。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2.2 几种代表性理论解释 生物学理论 动机理论 决策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生物学理论:本能论 1975,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尔逊?社
6、会生物学新的综合?:他指出:人的利他行为是由先天的基因遗传决定的,它是人类本性中的天生局部,不学而能。证据:动物习性的观察为种系的延续而自我牺牲。如:兵蚁,工蜂,雌夜莺,老鹿,海豚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动机论动机理论认为,在社会化过程中,人的价值观逐渐形成,其中包括利他价值观,它是利他行为的主要动机。利他价值观的三个方面:1,积极评价人类的利他行为。2,关心和重视他人的状态和利益。3,具有对他人幸福的个人责任感。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霍曼斯的社会交换论 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社会交换,有失必有得。交换内容: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交换原那么:利益最大化受益方式:物
7、质获得/心理满足延迟奖励:帮助他人是期待将来得到社会成认或赞赏。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社会标准理论 人们将社会标准内化之后,即使没有外来奖赏,人们也会自觉遵从标准,作出利他的行为。哪些标准?1,施与报的交互性标准(互惠标准)2,社会责任的标准3,社会公平标准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决策理论决策理论认为,一个人从面对他人的困境到做出利他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认知、理性决定的决策过程。助人的决策过程决策树:注意事件是/否-解释为应急事件是/否-需要承担责任是/否-知道如何给予帮助(是/否)四个步骤,决定帮助还是不帮助:觉知到需要,明确责任,权衡利弊,采取行动。第十八页,编
8、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紧急帮助决策的5个关键步骤 第一,旁观者必须注意并且知道一些不寻常的事件正在发生。第二,旁观者需要准确地将情境解释为紧急事件。第三,旁观者必须决定承担起提供帮助的责任。第四,旁观者要有知识和技巧来辅助帮助行为。第五,旁观者要最终决定采取帮助行为。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社会学习论强调学习的重要性。1,强化。比方父母的表扬,奖赏,鼓励。对利他行为的强化可以采取多种形式。2,观察学习。比方典范,模范,电视节目。模仿是儿童学习利他行为的重要途径。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2.3.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9、很多,大体上可以从3个方面进展考察。1,个人因素助人者和被助者 2,情境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1)个人因素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助人者的个性因素 移情能力:强者更多助人,即能设身处地从别人的立场去体会当事人的心境(需要、痛苦等)就能产生助人行为。社会责任感:和利他行为有直接关联。利他人格:1,共情;2,相信世界是公平的;3,社会责任;4,内控;5,不自私,不好争斗。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情绪因素:积极心境 愉快的情绪:人的情绪最能影响自己的利他行为。一个人心情愉快的话,往往容易产生利他
10、行为。不愉快的情绪:内疚往往也会导致赎罪,感到内疚的人比没有这种感受的,更有可能产生助人行为。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社会身份因素:性别、年龄 性别:一般而言,较大体力情境和为难情境中,女性助人少;其他情境,女性利他多。年龄:6-12岁间,年龄增长,利他行为也增多。分胡桃实验:67%4-6岁,23%9岁,012岁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能助长信教者的利他行为,因为宗教一般都向教徒宣传“与人为善。盖洛普(1984)的民意测验说明,具有高度信仰的宗教徒到需要帮助的地方去工作的可能性最大。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被救助者的特征 1,性别:女
11、性被助的时机多于男性。停车求助实验2%-男性;25%-女性 2,年龄:老人和孩子获得帮助的时机更多。3,相貌:漂亮女性获救比率更高。教室中漂亮学生的问题更多得到解答。4,喜欢和亲近程度.我们总是尽力帮助我们的朋友,或者喜欢的人。5,是否值得帮助.我们总是会比较大方的帮助那些值得帮助的人。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2)情境因素 1,他人利他行为的示范作用:激发和学习 2,环境条件:天气,城市规模 3,时间压力:匆忙 4,模糊情境;无明显求助线索,或者信息缺乏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3)社会文化因素。人们的利他行为受当地社会文化的价值观与行为标准所影响。属于同一社会文化
12、的成员一般都具有一样的价值观,并遵循着同样的行为标准。所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其利他行为也有区别。如:东方文化强调团体和谐,因而赞扬利他行为,这与西方的个人主义形成鲜明的比照。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2.4.冷漠行为 1,现状 2,原因分析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冷漠行为的定义 冷漠行为是指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个人明知他人受到生命和财产的威胁而需要得到自己帮助时,却持坐视不救、袖手旁观的态度。拉塔内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末对冷漠行为进展了一系列典型性的实验研究,题目是“毫无反响的旁观者:他们为什么不帮助?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
13、:三点 四分。旁观者效应 拉塔内指出,他人在场发生的旁观者效应具体有以下几种作用: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1)他人起观众作用-社会抑制 当有其他人作为观众在场时,个人的行动会比没有其他人在场时产生更多的顾虑,特别是在旁观者不清楚他人将如何评价自己的行动时,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处于为难的地位,如万一并非发生紧急事态而自己却采取了紧急事态中的行动。因此犹豫不决,踟蹰不前,从而抑制了救助行为。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2)他人起典范作用-社会学习从众 当人处于难以作出决定的犹豫状态时,或当时的情境模糊不清难以作出判断时,就想观察他人以帮助自己解释情境,并以他人为典范,采取和
14、他人一致的行动。如果他人都无动于衷,或没采取什么行动,旁观者可能认为没有必要去相助,即使发生了紧急事态,自己也意识到有责任上前相助,但在他人一致不动的情况下,个人会从众。于是出现“坐视不救的局面。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3)他人存在削弱旁观者的个人责任感-责任扩散 在紧急事态中,如果只有一人在场,那么责无旁贷,会使他采取助人行为。而有他人在场,大家相助的时机均等时,责任就会分散。个人见危不救所产生的罪反感、羞耻感、内疚感和责任感就减轻了。反正在场的人都有责任,自己不介入,不会受到责备。拉塔内的实验说明,在场的人数越多,发生助人行为的可能性越少,助人行为就越受到抑制。第三十八页,
15、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4)他人在场影响对情境的知觉-多数的忽略 根据社会知觉理论,他人在场和出现影响了个人对整个情境的知觉,解释与判断。如他人镇静自假设旁观,就会忽略事态的严重,而减少助人的紧迫感。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产生冷漠行为的主观原因(1)干预的代价。人们在救助行为之前,首先要掂量一下自己所付出的代价,代价越大,越有可能不救助。具体地说,干预的代价包括消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个人的平安等。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2)他人受伤害的严重性。他人受伤害的严重性与人们的救助行为也有关系。(3)受害者的求助线索。有些助人者总是在受害者要求帮助的情况下才提供救助。
16、言语表达是显而易见、直接了当的求救方式。另一个较为重要的求助线索是目光注视。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助人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启动效应 苦难主义 神经生理机制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第三节 侵犯行为 攻击行为 何谓侵犯行为?侵犯的原因 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侵犯行为的控制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3.1 侵犯行为的定义 所谓侵犯行为,乃是指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安康的任何行为。侵犯行为也称侵犯行为。根据侵犯行为的方式
17、的不同,可以分为语言侵犯与动作侵犯。第四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两类侵犯行为 根据侵犯行为的动机的不同,可以分为报复性侵犯和工具性侵犯。Hostile aggression:aggression driven by anger and performed as an end in itself(also called affective aggression).Instrumental aggression:aggression that is a means to some other end.第四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3.2 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社会心理学关于侵犯行为
18、的理论。社会心理学关于侵犯行为的理论,大体上可分为三大派别,即:本能论 动机论 社会学习论第五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本能论弗洛伊德和洛伦茨是本能论的典型代表。作为习性学的代表洛伦茨:动物的天生本能,其作用在于使该种族能保持一定的数量,保持一定的地盘和食物来源,让其中最适宜生存的强壮动物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强调侵犯本能的自发性,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在反响前并不需要等待刺激,就像需要按钮之后电铃才会响那样,相反,它可以自己产生刺激。第五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弗洛伊德 生的本能:爱与建立的力量生的本能:爱与建立的力量 死的本能:恨与破坏的力量死的本能:恨与破坏的力量 向内:自杀、
19、自虐向内:自杀、自虐 向外:侵犯、征服向外:侵犯、征服 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释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释放第五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挫折挫折侵犯理论侵犯理论 最初由心理学家多拉德最初由心理学家多拉德J.Dollard_)J.Dollard_)等人于等人于19391939年提出。年提出。根本观点: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的。根本观点: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的。BarkerBarker19411941 /1882-1930 /1882-1930侵犯线索武器侵犯线索武器 挫折挫折目的受阻目的受阻侵犯的激发
20、侵犯的激发其它反响其它反响补偿、压抑、合理化等补偿、压抑、合理化等 外向侵犯外向侵犯 内向侵犯内向侵犯 直接侵犯直接侵犯间接侵犯间接侵犯第五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第五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经经 受受 挫挫 折折消极情绪消极情绪 是一种能量是一种能量反反 弹弹 或宣泄或宣泄形形 成成 侵犯性侵犯性侵犯他人侵犯他人 造成伤害造成伤害导导 致致 犯犯 罪罪产产 生生 挫折感挫折感挫折感是一种消挫折感是一种消极情极情 绪绪屡次挫折消极屡次挫折消极情绪积情绪积 累累能量积累能量积累到达自我到达自我 调控上限调控上限第五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制约条件:一是追求的目标越重
21、要,越是富有吸引力,那么个体受挫后所产生的不满情绪就越强烈,其侵犯行为就越明显;二是目标越是临近实现的时候,遇到挫折就越是使人不满,就越容易导致侵犯行为;三是个体所遇到的挫折越是被人们看成毫无理由的、无缘无故的或者被认为是很不合理、很不公平的,就越能加强挫折感,就越能擞起侵犯行为。第五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v侵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侵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v观察典范的侵犯行为观察典范的侵犯行为+合理的合理的+相似的情境相似的情境 v群众传媒的影响群众传媒的影响vPhillips Phillips 19861986美国谋杀率原因:美国谋杀率原因:v麻木麻木
22、 不同情不同情v他们可以,我也可以他们可以,我也可以 降低约束力降低约束力v他们是这样做的呀!模仿手段他们是这样做的呀!模仿手段v v v 第五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第五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第五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现代人类攻击理论第六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3.3 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1挫折挑动因素:身体遭受疼痛刺激以及语言的辱骂。炎热、气候的临时剧变。受他人侵犯。持久拥挤。潮湿、恶臭和异味。第六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Elements of hostile aggression Aversive situationPain or dis
23、comfort Frustration Attack or insult Crowding Angry feeling Aggressive reactions Arousal Hostile thoughts And memories 第六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2侵犯线索的引发:第三者的挑拨武器效应酒精不良传媒3个人特点性别认知水平人格情绪第六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Murder Rates Vary第六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1999年4月,美国科罗拉多州利特尔顿市哥伦拜恩中学18岁的学生埃里克哈里斯和17岁的迪伦克莱博尔德枪杀了1名教师和12名同学,然后饮
24、弹自尽。这是1999年4月20日,救护人员在哥伦比恩中学抢救枪击案中的受伤者。第六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2002年4月,德国爱尔福特一名学生在拒绝参加数学考试后拔枪打死17人,之后自杀。这是2002年4月29日,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德国爱尔福特市古滕贝格中学门前,悼念校园枪击案中的遇害者。第六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2007年4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一名韩国籍学生在校园开枪行凶,打死32人,打伤15人,随后自杀身亡,造成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枪击案。这是2007年4月21日,韩国首尔的两名市民在留言板上留言,表达对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受害者的悼念。第六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
25、三点 四分。武器效应武器效应俄勒冈州的斯普林菲尔德中学,一名15岁的中学生打死2名学生,打伤22名学生。阿肯色州琼斯鲍罗的中学,两名年龄分别为11岁和13岁的男生开枪打死1名教师和4名女生。肯塔基州帕度卡的中学里,1名14岁的男生开枪打死3名女生,5名学生受伤。第六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三点 四分。LCP LCPlife-course-persistent:终身持续型犯罪人,“在生命的全程,这些个体都会表现出变化多样的反社会行为:4岁时咬人和大人;10岁时偷窃和逃学;16岁时贩毒和偷车;22岁时抢劫和绑架。大多数LCP在童年期就出现了神经功能上的问题,如幼儿期的坏脾气,注意缺失障碍、多动症,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