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技术综述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地源热泵技术综述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源热泵 技术 综述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一、生态环境形势;二、河北省地源热泵发展情况;三、地源热泵的相关政策;四、地源热泵技术;五、地源热泵存在的问题;六、地源热泵的发展方向;地球生命力指数:衡量地球生态状况的一种指数概念,这一概念通过对2688个分布在不同生态系统和地区的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及鱼类物种中9014个种群的规模变化趋势来衡量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相当于借助对物种丰富度变化的表述,衡量地球的生态状况。1970年以来,地球生命力指数下降了28%,其中热带在不到40年中下降了61%,属于地球生命力指数下跌的重灾区。在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的同时,人类的生态足迹已经超过了地球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人类正在使用相当于1.5
2、个地球的资源来维持生活。WWF中国副首席代表李琳说,按目前的模式预测,到2030年,人类将需要两个地球来满足生存需求,到2050年,人类需要2.9个地球。一、生态环境形势生态足迹: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土地的总面积和水资源量(单位是:全球公顷)。尽管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且大大低于欧美国家,但已是其自身生物承载力的2.5倍,;同时,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从2004年开始已经是全球最大。碳足迹:即人类生存所排放废气物的CO2足迹当量,这一点反映节能减排的紧迫性。
3、地球超载日:以年未计算周期的生态越界日或地球负债日,过完这一日人类已经消耗完当年地球可再生资源的总量。1993年为10月22日,2013年为8月20日,每十年提前一个月。地源热泵应在节能减排,治理雾霾和城乡供热空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013年全国74个城市PM2.5年日均浓度分布二、二、河北省地源热泵发展情况河北省地源热泵发展情况上图为河北省发改委委托河北省科学院检测的地源热泵项目情况统计。2007-2015累计检测建筑面积,1346万平米,以2015年为例,住宅占比78.6%。地源热泵工程的检测面积不足全部地源热泵工程的30%。与地源热泵技术相关的政策分两个层面(节能减排鼓励政策和城市供热相
4、关政策):节能减排与京津冀一体化;地方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地方供热发展规划;项目补贴政策三、地源热泵技术的相关政策 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全面完成,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到15%左右。发展绿色建筑:采用先进的节能减碳技术和建筑材料,因地制宜推动太阳能、地热能、浅层地温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推动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鼓励因地制宜推进浅层地温能冬季供暖、夏季制冷示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 21条: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按照国家要求,完成节能降耗目标,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强度等措施替代燃煤。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较
5、2012年明显降低,全省净削减4000万吨。23条: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开发利用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逐步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比重。28条:积极发展绿色建筑。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光伏建筑一体化、“热电冷”三联供等技术和装备。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推广绿色信贷,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探索排污权抵押等融资模式。加快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推进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源、沼气、地热、浅层地温能、海洋能等应用,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智能电网,完善运行管理体系。中
6、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河北是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没有交通一体化,没有环保一体化,就没有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必须执行统一的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到2015年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全部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茶浴炉;北京市建成区则要求取消所有燃煤锅炉,改由清洁能源替代。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14-2015年各地区燃煤锅炉淘汰任务附件中规定河北淘汰任务为2.2万吨。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指出:国家鼓励发展的八项建筑节能技术中第五项直
7、接提到利用地热技术。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建设部将地源热泵供热空调技术列入新的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10年11月24日发改委会同环保部等部门编制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在七个节能子行业中就有建筑地源热泵技术。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6月7日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国办发201431号 大幅增加风电、太阳能、地热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消费比重,为进一步推广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财政部与住建部联合发文,对于地源热泵应用工程提供资金补贴,目前河北省对地源热泵技术已有明确的优惠政策。河北省发改委财政厅文件【冀财建(2015)101号】河北省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办
8、法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的实施意见2010年5月27日河北省“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发展规模消费量折标煤数量单位数量单位数量(万吨)一、发电4072 万千瓦549亿千瓦时16481.风电2080 万千瓦327 亿千瓦时981 2.光伏1500 万千瓦180 亿千瓦时540 集中式地面电站1100 万千瓦132 亿千瓦时396 分布式光伏400 万千瓦48 亿千瓦时144 3.光热发电50 万千瓦13 亿千瓦时38 4.生物质发电78 万千瓦30 亿千瓦时70 农林生物质发电50 万千瓦20 亿千瓦时45垃圾发电25 万千瓦10 亿千瓦时23沼气发电3 万千瓦1 亿
9、千瓦时25.水电364 万千瓦7亿千瓦时20其中抽水蓄能307 万千瓦亿千瓦时二、供热5191.太阳能热利用182 太阳能集热1600 万平方米182 万吨182 2.地热能利用13000 万平方米337万吨337三、供气57 1.农村户用沼气326 万户1 亿立方米7 2.大中型沼气10000 处2 亿立方米14 3.生物天然气125 处5 亿立方米36 四、燃料83 1.生物质成型燃料50 万吨50 万吨25 2.燃料乙醇25 万吨25 万吨25 3.生物柴油25 万吨25 万吨33 四、地源热泵技术热泵分类地源热泵系统的使用条件地下水源热泵地埋管地源热泵深层地热水综合利用高温热泵单供热运
10、行的地源热泵夏季补热技术复合热泵技术热泵分类热泵化学热泵物理热泵热泵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地下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地表水源热泵土壤耦合热泵地源热泵系统适用条件地源热泵系统适用条件1、地源热泵系统的优点由于一年四季的地下环境参数在1020C范围内变化,故其全年的制冷量与制热量输出(能力)比较稳定,没有“逆反”效应;正因为一年四季地下的环境参数均在较适宜的1020C范围内变化,其夏季的制冷效率EER与冬季的制热效率COP都相应要比空气源热泵系统髙2040;当地源热泵工程的冬季从地下累计取热量和夏季向地下累计放热量基本相等时,地源热泵系统可以不设任何冷却塔与辅助加热设备,从而减少了保养费用和改善了建筑的外
11、立面美观;充分利用了夏季制冷时的冷凝热,储存于地下,有效地减轻了城市的夏季热岛效应,同时也便于提供全年的生活热水。2、地源热泵系统的缺点初投资髙,因为地下钻井打眼埋管和打井都需要高额的工程建设费,尤其是在现场地质水文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更为突出。在有一些工程中,其地下钻眼埋管或打井费用甚至和地上空调系统的建设费用相接近;地源热泵系统的全年供冷供热性能与经济性强烈依赖于建筑的冷、热负荷计算,空调末端形式,设备选用,和地下埋管或水井设计计算与施工。精心设计与精心施工的工程和粗制滥造的工程,无论在性能上、在初投资上、还是运行费用上、及使用寿命上都会有成倍的差别;目前,无论国内或国际水平而言,人们对于地下
12、岩土层与含水层中的传热,蓄热,以及热、质交换与迁移的规律的研究相对还是比较少和不够成熟,不一致、不统一的地方还是比较多,有时同一工程由不同的人进行设计,其差异性可能较大;就目前国内熟悉地源热泵系统的合格设计者而言,其数量有限。目前国内有经验的、合格的承包商不多。3 地源热泵系统的适用条件鉴于地源热泵系统是利用了地下30 m至300 m深、温度既不低又不髙的恒温带作为热泵系统的“源”与“汇”的地下环境,和全年空调热泵自身既需夏季排热和又需冬季取热的特点,确保了热泵的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地运行。因此,地源热泵系统的建设一般应遵循以下适用条件:全年室外空气平均温度(或地下恒温带温度)处于1020 C
13、的地域;具有经济打井的地质条件和拥有合适浅层地下水资源的地域;全年向地下总排热量和总取热量相等或接近的供热供冷工程,否则就需采用一些工程的辅助与补救措施;夏季供冷温度不低于5 C,冬季供热温度不高于60 C的工程;地下水地源热泵水井结构1、地下水地源热泵热源井设计要点 水文地质勘察应包括以下内容: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岩性、分布、埋深及厚度;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渗透性;地下水水温及其分布;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和水力坡度;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地下水水质等。在确定有足够、适宜的水源地下水的情况下,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试验应包括以下内容:抽水试验;回灌试验;测量出水温度;水流方向试验;取分层水样并化验分析分
14、层水质;渗透系数计算等。抽水试验及回灌试验应满足下列要求:1)抽水试验应稳定持续12h,且出水量应大于设计出水量,水位降深应小于5m;2)回灌试验应稳定持续36h以上,且回灌量应大于设计回灌量,在稳定期间内,扣除试验前水位日变幅值后的水位波动范围应在10cm以内。2、地下水地源热泵热源井设计与施工要求 l地下水热源井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的相关规定;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热源井的管井构造设计,包括井室、井壁管、过滤管、沉淀管、填砾层等的构造,尺寸及规格,还须校核过滤器表面渗透速度、当其速度超过允许流速时,应调整过滤器的尺寸(口径或长度)或出水量,以保持含水层的
15、渗流稳定性。2)管井的设计深度,应根据需水量和拟开采热源井含水层的埋深、层厚、水质、渗透性及出水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小于200米)。2、地下水地源热泵热源井设计与施工要求 3)井孔必须保证井管的安装和维护,井管必须保证抽水设备的正常工作,并应采取减少空气侵入的措施。4)井管直径可根据取水量和管内流速计算确定。井孔直径除应能下入井壁管和滤水管外,还应满足围填滤料的要求。井孔终孔直径大于井管外径:采用填砾过滤器时,在中、初砂含水层中应大于200mm,在粉、细砂含水层中应大于300mm;采用非填砾过滤器时,应大于1000mm。2、地下水地源热泵热源井设计与施工要求5)井壁管和滤水管根据井深、水质
16、、技术经济条件等,可选用钢管、钢筋混凝土管、铸铁管、混凝土管、塑料管、无砂混凝土管等管材。各种管材的适宜深度应按表1的规定取值。金属井管用管箍丝扣连接或焊接;钢筋混凝土管、塑料管等采用焊接;混凝土管与无砂混凝土管采用粘接加绑扎。表1 各种管材适宜深度表管材类型钢管铸铁管钢筋混凝土管塑料管混凝土管无砂混凝土管适宜深度(m)4002004001502001501001002、地下水地源热泵热源井设计与施工要求6)过滤器根据含水层岩性进行选择,过滤器可采用填砾过滤器和非填砾过滤器。采用填砾过滤器的管井,井管与井孔均必须圆直,井管下入井孔时,必须要安装井管找中器。7)沉淀管底部必须用钢板焊死,并座落在
17、坚实的基础上,若下部孔段废弃不用时,必须用卵石或碎石填实。8)填砾石滤料必须按标准要求严格筛选,管外封闭中滤料项部至井口段,采用干粘土球填实。2、地下水地源热泵热源井设计与施工要求9)井口装置在设计时,应考虑设置回流管和排污管。10)管井抽水泵一般选用潜水泵。潜水泵下放深度应在动水位下5m处,安装要平稳,泵体应居中。水泵扬程应包括井内动水位到机房地面高度、管道阻力、水泵管道阻力和设备或板式换热器阻力。11)抽水井、回灌井施工完毕后,应立即进行洗井,直至水清砂净;抽水井、回灌井在进行抽水、回灌试验和运行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2、地下水地源热泵热源井设计与施工要求l抽水井与回灌井宜能相互转换,其间
18、应设排气装置。抽水管和回灌管上均应设置水样采集口及监测口。l根据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和热泵机组的选型,确定热源井抽水量和回灌量及地下水利用温差。当水温和水量不能满足水源热泵机组使用要求时,可通过混水或设置中间换热器进行调节,以满足机组使用要求。l应根据地下水位、流向、补给条件和地形地质情况考虑井群布置方案,合理选取和布置取水井、回灌井的数量及位置。取水井、回灌井的间距应根据试验井的热干扰半径确定,一般以5080m为宜。l地下水供回水管的布置应考虑多口取水井、回灌井水量的平衡。地下水供回水管宜采用聚乙烯管直埋敷设,供水管宜保温,在寒冷地区,系统侧的循环水路应有防冻措施。输水管网设计、施工及验收
19、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及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规定。3、地下水地源热泵对水质的要求 l地下水的水质包括水的化学成分、浑浊度、硬度、矿化度和腐蚀性等,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的要求,并结合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工作特性及地下水化学特点,地下水地源热泵用地下水水质参考标准见表2。序号项目名称允许值1含砂量1/20万2浊度20NTU3pH值6.58.54硬度200mg/L5总碱度500mg/L6全铁0.3mg/L7CaO200mg/L8Cl-100mg/L9SO42-200mg/L10SiO250mg/L11
20、Cu2+0.2mg/L12矿化度350mg/L13游离氯0.51.0mg/L14油污5mg/L15游离CO210mg/L16H2S80一抽一灌200中粗砂5070一抽二灌100细砂3050一抽三灌50地埋管地源热泵1、大型地源热泵工程的重要环节、大型地源热泵工程的重要环节1、规划与设计:务必要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师把关,根据每一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分别进行科学规划、整体设计、合理配置;包括地区环境、建筑状况、用能特点和主机设备、地源打井、管路连接等,避免随意照抄照搬其他设计图纸和任意选用无法确认实用工况特点的主机。2、地下换热量设计:合理参考简易的热物试验数值,只能参考、不能依赖。一般选定设计参数
21、最大不能超过40W/(大面积一般3040W/m2为宜),孔距45米为宜(不低于3.5米)。建议非特殊情况下尽量不用或少用双U,减少不必要浪费和技术风险。3、热泵机组选择:务必精心选择性能参数准确、匹配的热泵主机(蒸发温度适宜);避免只认品牌定主机。理解品牌、质量、性能、参数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知名品牌、产品质量与新技术的关系)正确认识知名品牌、产品质量与新技术的关系)4、井位布置和井孔深度:按照负荷大小、场地现状合理分布;井深根据场地富余状况,一般为80140米为宜,最好不超过150米。5、水平、水平管道连接要重视考虑热场体均衡效应。尽量多路引入机房、可控。2、岩土热物性参数 岩土体类型、热
22、特性、热传导性、含水率、密度、温度等是影响地埋管换热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就地表而言,垂直地表土方向的导热性大于水平方向的导热性,岩土的热物性参数可参见表1。表1 岩土热物性参数序号岩土名称天然含水量密度导热系数导温系数比热容(%)(kg/m3)(W/m.K)(m2/h)(kJ/kg.K)1粉土16.315900.630.001291.112粉土22.919201.260.001581.53粉土26.921301.790.002641.154粉土25.318501.450.001781.595粉土2619301.610.002221.356粘性土26.319901.410.001641.567粘
23、性土1920001.20.001521.428粘性土29.820501.660.001711.719粘性土30.121101.630.001971.41序号岩土名称天然含水量密度导热系数导温系数比热容(%)(kg/m3)(W/m.K)(m2/h)(kJ/kg.K)10粘性土2721701.550.001831.4111粘性土2920201.690.001841.6412粘性土31.421401.850.002231.413粘性土2020901.190.001361.5114细砂22.118001.60.002091.5315细砂11.115700.730.001651.0216细砂5.5131
24、00.640.00176117细砂814200.650.001960.8418细砂16.114600.860.00211.0119中砂714900.790.002010.9520中砂13.815101.060.002550.9921粗砂12.412601.060.002851.0622砾砂8.919501.410.002810.9323砾砂5.316001.040.00280.8424粗砾砂23.321301.880.002281.3925粗砾砂21.922001.750.001881.5226圆砾9.518601.440.003180.8827圆砾10.518300.940.001980.9
25、3表1 岩土热物性参数C序号岩土名称天然含水量密度导热系数导温系数比热容(%)(kg/m3)(W/m.K)(m2/h)(kJ/kg.K)28卵石+砂9.818401.620.003580.8929砂岩22501.840.00350.8430石灰岩27003.140.00460.9131石灰岩22501.280.002450.8432石灰岩20001.160.002270.9233石灰岩17000.930.002140.9234大理石+花岗岩30003.60.005170.8435大理石+花岗岩28003.450.004870.9136花岗岩27003.140.00460.9137石灰质凝灰岩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