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第七章-影响翻译的因素[精]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翻译概论第七章-影响翻译的因素[精]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翻译 概论 第七 影响 因素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七章第七章 影响翻译的因素影响翻译的因素许钧教授在他的著作翻译概论中对翻译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义: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通过对这一定义的认识,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翻译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有关翻译的认识不断加深,这个定义涉及与翻译活动密切相关的诸多方面。在这简短的概括中既有语言技术层面的符号转换即文字变换,又包括文学审美层面的意义再生,即翻译的再创作,更涉及更深层次的文化交际,即翻译的社会文化性,以及翻译活动进行的意义。翻译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文化活动 其进行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第一节第一节 文化背景知识文化背景知识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活动它更是一种跨文化的
2、行为。翻译难就难在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与翻译上翻译问题不单单是语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着重大关系,受它们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译者除了要通晓两国的语言更要熟悉两国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使译文在语言和文化上的等值。影响翻译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许多种类,如动物、颜色词在中西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典故在文化中的特殊地位,这都是译者在翻译时无法回避的文化因素。动物在中英文化的不同含义动物在中英文化的不同含义动物的文化意义是指功物形象的比喻和象征意义。由于地域差异,不同民族对同一动物形成了不同的观念和审美情趣。由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相似,中英两国人民从动物的基本属性去认识动物,自
3、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动物词汇相同的文化内涵。例如,公鸡(cock),中英文中都表示“骄傲”。英语里说 as arrogant as a cock,汉语是“骄傲得像只公鸡”。尽管文化内涵相似但是其意义的侧重点稍有不同。天才的天才的 bear与窝囊熊。与窝囊熊。熊在中国人和英国人头脑中产生的联想意义更是大相径庭。在英语口语中 bear 可形容有特殊才能的人,如 He is a bear at math(他是个数学天才)。但中国人一谈到与熊有关的词汇就会想起“窝囊、没本事”等文化内涵,如“瞧他那个熊样儿”、“真熊”等贬义词。吉祥的吉祥的 chicken与胆小的鸡。与胆小的鸡。在汉语中有鸡褒
4、义的一面。如“闻鸡起舞”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典出晋书祖逖传和 晋阳秋。说祖逖和刘琨少年而有壮怀。半夜听见鸡叫,便起床操演武艺,以备报效国家。比喻有志向的人及时奋发。古人除了常用鸡来守夜报时外还常用于占卜、驱邪、祭祀等,可见鸡对人们的重要性。鸡在中国人的眼中是吉祥之物,深受人们的喜爱,故“金鸡牌”频繁用于现代的商品。而chicken 在英语俚语中却象征“胆小鬼,懦夫”。颜色词在中英文化的不同内涵颜色词在中英文化的不同内涵汉英语言中表示颜色的词语非常丰富,它们不仅有自身的基本意义,还有涵义深广的象征意义。随着各种文化的不断交融与渗透,在一种文化中同一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既有基
5、本象征意义,又有辅助象征意义。颜色词的基本象征意义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由于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审美观和生活环境,因此更具丰富的文化内涵。黑色绿色红色白色黄色蓝色 英语典故对翻译的影响英语典故对翻译的影响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起源是丰富多彩的。语言中的词汇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而词汇中的成语则是词汇中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最为敏感的部分。有一部分成语出自寓言、传说、历史事件或宗教中的人物或事件,这类成语称为典故成语。本小节将就一些英语典故成语的起源、发展以及理解翻译作简要介绍。英语成语范围广泛,源远
6、流长。有的源自寓言神话,有的源自风俗习惯或宗教信仰,有的源自文学艺术,还有的源自航海或军事用语等等。这些典故经常见诸文学艺术作品和报章杂志,至今仍具有丰富的生命力。希腊罗马神话对典故成语的影响希腊罗马神话对典故成语的影响between Scylla and Charybdis进退维谷进退维谷,腹背受敌腹背受敌这个典故源于希腊神话:Scylla(锡拉)是块巨大的岩石,她位于意大利的 Messina(墨西拿)海峡的Charybdis(卡里卜迪斯)大旋涡对面,船只经过这里的时候,水手要避开锡拉岩石。就可能被卷进卡里卜迪斯旋涡。故此比喻进退维谷。这句成语多在文学作品中使用。如:The pirates
7、had to fight and be killed or give up and be hanged;they were between Scylla and Charybdis.(这群海盗不是在战斗中被杀死,就会在投降后被绞死;他们真是面临绝境)。伊索寓言对英语典故成语的影响伊索寓言对英语典故成语的影响blow hot and cold动摇不定动摇不定,反复无常反复无常这个典故出自伊索寓言 人与山林小神,讲一个人冬夜在山林中迷路,碰到一个山林小神(stayr),领他回到自己的小屋。路上这个人不断向手上呵气,山林小神问他干什么,他说手冷麻木了,呵气取暖。到家后山林小神给他端来一碗热腾腾的粥,
8、那人端到嘴边又吹气。山林小神问他又干什么,他回答说粥很烫,想把粥吹凉。山林小神对他说:“你嘴里的气既吹热又吹冷(blow hot and cold with the same breath),这样的人我不接待,你走吧。”这个典故原用来比喻避免与性情模棱两可的人交往,现在常比喻动摇不定,反复无常。信仰对英语典故成语的影响信仰对英语典故成语的影响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做无草之砖做无草之砖该成语源出 圣经旧约出埃及记第五章:摩西受上帝之命,成为在埃及做奴隶的以色列人的领袖。他向埃及国王提出要带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埃及国王不允,认为是以色列奴隶闲着没事干而闹事,遂下令不给以色
9、列奴隶提供柴草,要他们自己寻找草梗去生火烧砖,但每天要上交的砖的数量不得减少,结果造成以色列奴隶和埃及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加剧。后来人们用 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做无草之砖)来形容“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或“根本做不到的事”。莎士比亚戏剧对英语典故成语的影响莎士比亚戏剧对英语典故成语的影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英语典故成语的影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英语典故成语的影响thats all Greek to me(我对此一窍不通)all s well that ends well(结果好就一切好)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发亮的东西不一定是金子好看
10、的东西不一定都有用)at one fell swoop(一下猛扑)The enemy troops were routed at one fell swoop.(敌军被一举击溃)a Cleopatra(克娄巴特拉),指绝代佳人这是莎士比亚戏剧 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 中的人物 a Shylock(夏洛克),指贪婪、残忍、追求钱财、不择手段的守财奴这是另一个莎士比亚戏剧 威尼斯商人 中的人物 a Sherlock Holmes(歇洛克 福尔摩斯),指有非凡才能的侦探或敏锐精明的人,这种人善于通过仔细观察、科学分析和逻辑推理,进行追捕或解决疑难问题歇洛克 福尔摩斯是柯南道尔著名侦探小说中的主人公。地域
11、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地域文化对翻译的影响自然环境对翻译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一个民族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便会形成与此地域相一致的对事物的看法会形成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意识。如英国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国家,因而与海洋有关的比喻成语和谚语也特别多不少汉语中的比喻成语或谚语译成英语时其喻体往往取自与海洋有关的东两如“守口如瓶”,译成英语为as closedumb as an oyster;“未雨绸缪”译为castlayhave an anchor to windward。对于“西风”的不同认识“雨后春笋”的翻译第二节第二节 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政治因素和意识形态二十世纪初,在国人觉醒启蒙的重大文化转型时期,文艺界、
12、翻译界的知识精英们在翻译选材方面就大力提倡译介反映西方科学和民主精神的作品,作为打倒“孔家店”的工具。在翻译语言的裁决上也曾展开过与封建八股文这一充分凸现政治权力的文体的辩论和斗争。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政治形势的需要,翻译活动被摆到了帮助巩固和加强政治统治的位置,从事翻译的工作者只能遵从隶属国家权力机关的翻译机构的指示和监管,以致翻译明显地带有配合意识形态准则的痕迹。文革期间,由于个人权威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任何领域包括翻译界都无法进行对话,翻译工作者们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就更多了。因为一旦有超越或违背政治权力话语的译作或译论出现,马上就会受到诸多制肘,更不可能在官方渠道出版发行了。直至
13、八十年代以后,各个学术领域都得到了空前发展,当然翻译理论与实践也同样获得了新的活力与生机。由于政策的宽松和实际的需要,各类书籍如雨后春笋般被翻译传播到了中国,使学术研究得到极大的推进。政治因素影响翻译策略的选择政治因素影响翻译策略的选择法国翻译学者贝尔曼(Berman)指出翻译策略是在意识形态的驱动下做出选择的。在政治敏感的社会里,对政治敏感性内容的翻译往往弃“信”而投“不信”,采用改变原语语义以满足当时政治需要的翻译策略。一方面,出于政治的考虑,对遇到可能引起麻烦或纠纷的内容,译者或者加以删除,或者进行淡化,一般都会自觉地避免译入那些有可能触犯政府或主流政治的言论或描写。具体表现为个别之处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