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十七章-东欧封建社会的发展-(《世界古代史下册》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76650
  • 上传时间:2023-02-16
  • 格式:PPTX
  • 页数:45
  • 大小:11.0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十七章-东欧封建社会的发展-(《世界古代史下册》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世界古代史下册 第十七 东欧 封建社会 发展 世界 古代史 下册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十七章 东欧封建社会的发展 (1215世纪)本章内容框架 引言 第一节 莫斯科公国的兴起 第二节 波兰与立陶宛 第三节 捷克 本章小结引言 在中世纪后半期,古罗斯地方大贵族的势力大为增强,中央封建政权逐渐弱化,出现了分裂割据的局面,于是外族入侵的威胁日趋严重。从13世纪中叶起,黑海和里海北部广大地区被蒙古人占领,建立钦察汗国。莫斯科大公国兴起之后,驱逐蒙古势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进而演变成俄罗斯帝国。波罗的海南岸的波兰王国,11世纪前半期封建关系得到迅速发展,贵族阶级(军事贵族、世俗贵族和僧侣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依附农民失去土地和自由,社会阶级矛盾益趋激化,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12世纪以

    2、后波兰进入封建割据时期。兄弟阋墙,国家分裂,外族入侵,德国人大批移入波兰。14世纪中叶波兰逐渐实现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大约在同时期立陶宛也成为东欧强国。波立两国为了共同对付敌对势力,遂组建“波兰-立陶宛君合国”,共同保护两国封建主阶级的利益。第一节 莫斯科公国的兴起一、分裂割据与外族入侵二、莫斯科公国第一节 莫斯科公国的兴起一、分裂割据与外族入侵【封建公国的割据】1054年雅罗斯拉夫死后,古罗斯国家基本解体。雅罗斯拉夫的三个儿子名义上共同执政,实际上各行其是,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僧俗封建贵族和富商决定打破大公的继承制度,直接邀请佩雷雅斯拉夫公爵弗拉基米尔摩诺马赫(11131125年

    3、)来统治基辅。摩诺马赫推行恢复罗斯国家统一的政策,但是无法改变封建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割据状态。他死后,国家分裂为许多公国,真正进入俄国历史上的封建割据时期。西部地区形成了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的一部分,后来在波罗的海东岸又建立几个国家;中部和东部地区为斯拉夫人各公国所占据。马克思曾经指出:“正如查理曼的帝国是现代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奠基的先导一样,留里克王公们的帝国也是波兰、立陶宛、波罗的海国家、土耳其和俄国本身奠基的先导。”马克思: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第五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07页。【蒙古的征服及其统治】最初,金帐汗国在名义上隶属于蒙古大汗,实际上是一个

    4、完全独立的封建国家。蒙古征贡使在俄罗斯建立了八思哈军事政治组织,即由蒙古军官统领的十户长、百户长、千户长和万户长组织。这种特殊的政治军队必须服从八思哈的指挥。其中一部分人员从当地居民中选用,但其主要官职由蒙古人充任。这个组织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所在公国的完纳贡赋情况和监视社会政治生活,使它永远效忠于蒙古统治者。八思哈组织遍布各地,是金帐汗国统治的主要支柱。13世纪末,金帐汗国被迫把征收贡税的任务委托给俄罗斯王公代为执行,14世纪初废除了八思哈制度。二、莫斯科公国【莫斯科公国的兴起】莫斯科是在罗斯托夫苏兹达尔公国的领地上兴起的。莫斯科所在的地方原为公爵的一块地产,据说是安德列公爵的父亲长手尤利从大贵

    5、族库赤卡那里夺来的。因它靠近车尔尼戈夫公国,1147年尤利在这里与车尔尼戈夫公爵会见,编年史上记载了这件事,首次提到莫斯科的名字,因而这一年就被说成是莫斯科奠基之年。莫斯科最初支持特维尔反对罗斯托夫,并在特维尔的联盟里不断加强自己的实力。到13世纪末,莫斯科公达尼尔亚历山大德罗维奇(12761303年)已经成为同盟中的“长者”。他去世后,莫斯科的尤利达尼洛维奇和特维尔的米哈伊尔雅罗斯拉维奇二公开始为大公领地而争执起来。金帐汗有意偏袒特维尔,防止莫斯科势力坐大。他册封特维尔公爵米哈伊尔雅罗斯拉维奇为“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1374年,下诺夫哥罗德爆发人民起义,杀死将近1500名蒙古官兵。莫斯

    6、科大公在群众起义浪潮推动下,于14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攻金帐汗国的领地。1377年,莫斯科军和一部分下层诸侯的军队开始进攻伏尔加河的鞑靼人领地。城破之后,鞑靼王公不得不向莫斯科“赔款”,并且接受大公赐予的“印记”,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莫斯科的统治权。1378年,马麦汗派遣鞑靼王公别吉奇进攻莫斯科,德米特里率军迎战,8月11日两军会战于沃查河,鞑靼骑兵遭到惨败。沃查河之役表明莫斯科大公国已发展成能够摆脱金帐汗国的政治力量,双方决战势不可免。【俄罗斯封建文化】在建筑方面,12世纪建成的弗拉基米尔的“金门”以及其他白石建筑,都非常质朴壮观。在诺夫哥罗德,过去的巨大教堂等建筑物已经不见了,代之而起的

    7、是造型完美、外观朴素的新教堂,教堂内部有壁画点缀。12世纪末年建成的涅列基查救世主大教堂是世界驰名的古代文化遗存,可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国法西斯破坏无遗。12世纪中叶落成的普斯科夫米罗日修道院也是古代俄罗斯建筑艺术的代表作 在造型艺术方面仍保留民间创作的特点。诺夫哥罗德索菲亚大教堂及其他教堂、修道院的壁画,色彩鲜艳浓郁。封建割据时期的文学创作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是宗教文学,以基辅彼彻拉洞窟修道院的圣僧传为代表,它反映了教俗封建贵族的思想感情,字里行间透露出基督教僧侣的说教。另一种是反映社会斗争生活的文学,以伊戈尔远征记为代表。它利用民间创作素材歌颂强大的公爵政权,向往国家的统一,表现出

    8、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是12世纪俄罗斯最重要的文化遗产。14至15世纪的绘画艺术形成了俄罗斯画派,安德烈卢布廖夫是该画派的杰出代表。他的杰作是谢尔盖耶夫三一修道院圣像,特别是圣像“三位一体”和“基督墓旁的圣妇”。莫斯科成为中央集权国家的首都以后,克里姆林宫在15世纪后半期进行重建。在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和诺夫哥罗德修建的大教堂,立足于俄罗斯民族艺术的基础之上,同时广泛吸收了古典和意大利艺术的风格。第二节 波兰与立陶宛一、外族入侵和波兰统一国家的形成二、波兰封建关系的发展及卢布林合并第二节 波兰与立陶宛 一、外族入侵和波兰统一国家的形成【德国封建主东侵与移民】1146年波兰内战后,国家陷入名副其实的

    9、封建割据时期。国家的分裂,政府的软弱,使外族乘虚而入。12世纪中叶至14世纪中叶,德国人大批移入波兰。1157年,德国封建主阿尔布列希特占领波兰边境上的战略要地布兰尼保尔。德皇红胡子腓特烈一世也在1157年进攻波兰。德国移民使波兰与德国交界的西部地区两个民族混居杂处。城市居民以德意志人为主,斯拉夫人在农村占优势,但也不断受到势力渐强的德意志人的排挤。【波兰国家的统一】13世纪至14世纪初,波兰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加强,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德国封建主东进政策带来的威胁加速了波兰国家统一的进程。波兰的统一是13世纪末年由布列斯特库雅维亚公爵弗弗拉迪斯拉夫拉迪斯拉夫罗凯提克罗凯提克开始的。罗凯提

    10、克政权的处境相当困难,国内有封建大贵族的反对,国外有捷克新王朝(卢森堡王朝)、德国勃兰登堡边地侯和条顿骑士团的威胁。1311至1312年,罗凯提克镇压了由克拉科夫市长阿尔伯特领导的德国贵族的叛乱,1314年又平息了以波兹南为首的大波兰地区许多城市贵族的反抗,进而控制了大波兰地区,得到当地骑士和波兰居民的支持。罗凯提克统一大小波兰之后,改组了地方政权,抵抗住外部的压力和干涉,于1320年加冕为波兰国王,从而标志着波兰封建割据时期的终结,基本实现了国家的统一。1333年罗凯提克死后,他的儿子卡西米尔三世(13331370年)继承王位,对内继续执行他父亲的政策,进一步统一波兰国家;在对外政策上力图缓

    11、和与捷克、条顿骑士团的矛盾,达成一定的妥协。二、波兰封建关系的发展及卢布林合并【封建关系的发展】14世纪,波兰的自由农民几乎完全绝迹。波兰农民的主要封建义务是向封建主缴纳地租,向教会缴纳什一税,这两种租税用实物缴纳或货币支付均可。在小波兰,地租主要采取货币形式,什一税则具有实物的性质。在大波兰,情形正好相反。国家还以所谓“赠礼”的名义向农民征收实物,其中包括家禽、小牲畜、农产品等。为了庆祝重大节日,农民每年必须向封建主进贡两三次。个别落后地区还部分地保留了劳役租的制度。封建剥削的加强常常引起农民的反抗,农民反抗封建剥削最主要的形式是逃亡。15世纪捷克的胡司运动,在波兰农民和城市下层居民中得到广

    12、泛反响。14世纪至15世纪前期波兰的城市也发生很大变化。国内外贸易不断发展扩大。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城乡交流也加强了。定期集市在国内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克拉科夫、波兹南、弗罗茨拉夫、格但斯克和托伦等城的商业十分活跃,出现了富裕商人的组织同业公会。波兰又是东欧与西欧陆路贸易必经之地,因而过境贸易比较发达。【立陶宛的兴起】立陶宛人原住在涅曼河流域,属于波罗的人的一支。6世纪至世纪,立陶宛的氏族公社渐趋解体,部落联盟代之而起,但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组织。10世纪至11世纪,立陶宛不断受到基辅大公的侵扰,并在与之较量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13世纪,立陶宛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产品剩余增多,社会上出现了阶级分

    13、化,最终导致国家的产生。13世纪中叶,立陶宛形成早期封建国家,第一任大公是明多夫格(12301264年)。立陶宛公国通过和平联姻的方式扩大地盘,顺利将西南罗斯并入领土,并采取温和的统治方式。立陶宛公国在与德国圣剑骑士团(后称立沃尼亚骑士团)、罗斯国家的斗争中发展起来,至14世纪中叶,已经成为东欧强国。【波兰和立陶宛联合】1370年卡西米尔三世死后,波兰的普雅斯特王朝绝嗣。根据过去协议,波兰王位转入匈牙利国王路易(13701382年)手中。1374年,路易授予贵族“科息茨特权”,承认贵族采邑世袭,有权选举国王,免除贡赋,任命贵族担任地方官职。路易死后,其女雅德维佳被拥立为波兰国王。这时莫斯科公国

    14、在东方兴起,立陶宛和莫斯科两国不时地发生政治和领土冲突;两个德国骑士团(立沃尼亚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在西方日趋接近,极力要夺取立陶宛的领土,特别是日穆德地区,以便使他们连成一片。因此波兰大封建主极力主张波兰与立陶宛联合。【农奴制再版】15、16世纪波兰的手工业和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很多城市在采矿、冶金业方面出现了类似手工工场的企业组织。国内外贸易也有很大发展。波兰不仅在陆路交通方面连接东西欧沟通国际贸易,而且在海路方面由于收复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使波兰与西欧、北欧诸国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15世纪末从西欧直航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开通以后,世界贸易进入一个新时代。西欧开始殖民地掠夺,发展工场手工业,国

    15、内的农产品和粮食生产无法满足需要,因此西欧商人从东欧各国(俄国、波兰等)市场上大量采购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从而抬高了东欧市场上的粮价,迫使波兰大小贵族和教俗封建主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产品用以出售牟利,不断侵占农民土地,扩大封建庄园,强制农民劳动,实行劳役地租。东欧出现了“农奴制的再版”,波兰农民实现了再度农奴化的过程,失地农民占农民总数的75%以上。赋役负担十分苛重,从每周大约4天,发展到16世纪末竟达6天。剥削之甚,可见一斑。【议会君主制】波兰中世纪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削弱大贵族的权力,限制王权,加强小贵族的权力,忽视市民的权利,加紧压迫农民。波兰国王为了对付大贵族,竭力依靠小贵族的支持

    16、,并与小贵族结成联盟。15世纪末,波兰组成全国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由教俗大贵族的代表组成,下院由各地区小议会推选的小贵族代表组成。任何法案不经下院小贵族代表一致同意不得通过。这种议会君主制构成波兰王权旁落、小贵族横行、政治混乱的根源。1496年,国王约翰阿尔伯特(14921501年)颁布的“彼得罗科夫条例”,更加深了波兰已经开始形成的混乱状态。波兰的议会君主制与西欧各国不同,实际上是对王权横加限制的贵族代议制。【卢布林合并】16世纪后半期,波兰和立陶宛都面临俄罗斯侵略的威胁。早在16世纪前期俄罗斯就形成中央集权的封建统一国家。伊凡四世统治时期(15331584年),沙皇俄国就开始走上对外扩

    17、张的道路,为了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于1558年发动立沃尼亚战争,并且占领在当时属于立陶宛的一部分领土(如波洛茨克等)。在沙皇俄国侵略扩张的威胁面前,波兰和立陶宛有必要联合自己的力量。1569年,波兰贵族在卢布林召开国会,正式宣布立陶宛与波兰合并,根据卢布林合并条约,波兰与立陶宛组成一个国家(波兰-立陶宛君合国),成立一个国会,共戴一个由国会选出的国王。执行统一的对外政策,对内则各自保持自治,各有自己的行政机关、军队和法庭。【波兰文化】封建割据时期,人民期望消灭封建割据、实现国家统一,这种思想在文化发展中也有所体现。温秦特卡德鲁别克编年史的作者卡德鲁别克竭力赞美波兰过去的统一,歌颂强大的统一的国

    18、家政权。古波兰的教育主要掌握在教会手里,所学内容是拉丁文和神学。波兰第一部文学作品圣徒行传即用拉丁文书写。13世纪后半期在宗教会议的决议中提到使用波兰语进行教学的问题。大约从13世纪流传下来的宗教赞歌神歌是最早用波兰文撰写的古典作品。12至13世纪,哥特式教堂建筑也开始在波兰盛行。克拉科夫的三一教堂和桑多米尔的圣雅各教堂都是早期哥特式建筑的杰作。15、16世纪,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思想开始在波兰传播。约翰德鲁高什所写的波兰史(12卷),是15世纪杰出的史学著作。尼古拉哥白尼是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他的天体运行论具体论证了太阳中心说,推翻了在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地球中心说,是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发展的伟

    19、大成就。16世纪是波兰文学的“黄金时代”。波兰的农民诗人克列曼斯杨尼茨基在罗马获得了桂冠诗人的荣誉。最早用波兰文写作的是市民阶层出身的诗人卢布林的柏那特,他是激进的社会改革的拥护者。米科来列伊(15051569年)是第一位用波兰民族语言写作的作家。他激烈反对罗马教皇,抨击农奴制度,是一位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16世纪波兰的建筑和绘画艺术也得到普遍发展。克拉科夫的瓦维尔王公既有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式样,又体现出波兰的传统民族特点。1519至1533年,在瓦维尔王宫里修建的“西吉斯孟小教堂”,是波兰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波兰的文化繁荣很快消失,到17世纪上半期波兰文化明显

    20、衰落。第三节 捷克 一、德国人移殖和民族矛盾激化 二、经济发展和国内外矛盾加剧 三、胡司宗教改革运动和胡司战争第三节 捷克一、德国人移殖和民族矛盾激化【德国人的移民】德国封建主早就觊觎捷克的土地和矿藏,11至12世纪,他们利用捷克贵族的内讧来干涉捷克内政。当时,捷克王公弗拉提斯拉夫为争夺政权而需要德国君主承认其权力,而德国封建主远征意大利需要捷克贵族的支持,双方各有所需。108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授予弗拉提斯拉夫以国王的称号,这一称号到1158年成为世袭。12至13世纪德国人开始向捷克大规模移民,首先移入的是教士。移殖来的德国教士不仅把持了教会要职,还占有捷克一半左右的耕地。他们获得

    21、大量土地之后,为了巩固和扩大势力,从德国招徕大批骑士,并把捷克农民居住的村庄赠给他们,使捷克农民遭受德国人的奴役和压榨。【社会结构变迁】捷克国王为了增加国库收入,极力发展城市和矿山。国王准许大量德国人和手工业者进入捷克城市,并允许他们自治,享有各种法律特权。德国移民倚仗权势肆意横行霸道,也侵害了捷克中、小封建主和富裕市民阶层的利益,使这些捷克中产阶级也对德国贵族的特权地位不满。德国的移民加深了捷克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德国农民和手工业者进入捷克,为捷克经济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二、经济发展和国内外矛盾加剧【经济发展与查理一世统治】14世纪,捷克经济发展空前高涨,其中采矿业

    22、最为发达。锡矿、铁矿的开采都有很大的发展,冶炼技术不断改进,生铁产量不断提高,城乡必需的工业品如斧头、镰刀、铁犁的生产规模也随之扩大。银矿产量大幅增长,年产量达到10万马克。从14世纪起,捷克开始制造火器,枪炮行销国外。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也发展起来了。到14世纪末,捷克拥有近百个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王权的加强,捷克国王从矿业和其他方面获得大量收益,成为当时欧洲的最富有者。这样,捷克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地位明显提高。1347年,捷克国王卢森堡王朝的查理一世(13461378年)当选为德意志皇帝。他在捷克继续推行奖励商业和发展城市的政策,保护布拉格城市特权和国内集市。同时,还豁免了一部分手工业

    23、者的赋税。【教会压榨加剧】14世纪捷克的阶级斗争是错综复杂的。捷克教会是最大的封建剥削者,拥有大量土地,对人民征收沉重的什一税。而教会上层又几乎都是德国移民,因此人民把斗争的锋芒首先指向教会。这样,社会内部的阶级斗争便带有明显的对外来民族斗争的性质。在这场阶级斗争中,教俗封建主站在一起,对人民的反抗进行血腥的镇压;中产阶级态度比较暧昧,他们既要限制城市贵族的财富和特权,又对人民的反抗运动抱有恐惧的心理。14世纪后期,查理一世奉行与教皇联盟的政策,教皇通过教会大肆进行搜刮,把捷克作为教廷收入的主要源泉,以此弥补因百年战争在英法所遭受的税收损失。教皇这种大肆搜刮行径引起捷克人民的强烈不满,人民极其

    24、痛恨掌握生产资料的德国教士和捷克大贵族,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日趋白热化,大规模反教会斗争在捷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三、胡司宗教改革运动和胡司战争【胡司及其改革思想】德国教士的横征暴敛在捷克引起了各阶层的强烈不满,人们反抗教会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在斗争中,由捷克教士组成的革新派用捷克语布道,揭露教会的罪恶:贪财、腐化、不学无术。到15世纪初,反教会运动更加激烈,领导人是捷克卓越的改革家、爱国者约翰胡司。胡司出身于贫苦家庭,毕业于布拉格文学院,担任过布拉格大学的讲师,而后又进神学院学习。神学院是中世纪最高级的大学教育机构。胡司毕业后继续从事教育工作,1402年任布拉格大学校长。【胡司战争爆发】德国教士

    25、、贵族以及罗马教廷对胡司在农村的传教活动怒不可遏。1414年,胡司被召参加在康斯坦茨举行的宗教会议。胡司虽然已经被开除教籍,但他决定出席这次大会,试图在大会上进行申诉。但是大会拒绝听取胡司的申诉,并将他逮捕。1415年7月6日,胡司在康斯坦茨广场上以异端罪名被处以火刑。处死胡司事件激起了捷克人民的极大愤怒,布拉格广场举行多次集会抗议教皇和皇帝的暴行。布拉格的市民开始驱逐德国教士,并不顾康斯坦茨会议的禁令,实行俗人在圣餐礼上领圣杯的宗教仪式。农村的零散暴动越来越频繁,乡村的教士号召农民拒绝向教会交纳什一税,提出了消灭一切领主的口号,城乡反对教会的斗争越来越激烈,终于在1419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

    26、起义胡司战争。【塔波尔派和圣杯派】胡司战争的根源是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战争具有反抗外族压迫的民族斗争的性质。参加这次战争的社会阶层很广泛,基本群众是农民,手工业者、矿工、城市贫民也积极参战。这些人构成起义军的主力,是运动的左翼。捷克各地的农民纷纷携带家属来到塔波尔城,并将个人财物放在街道上供大家共同使用。他们的原则是:“在塔波尔派中没有我的,也没有你的,而是全体平均占有,谁也无权占有任何个人东西。”这是原始共产主义的尝试,反映了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塔波尔派没有一个统一的纲领,但是大多数人主张消除等级特权,废黜国王,取消封建捐税和农奴义务,没收地主的土地,建立一个由人民管理的共和国

    27、。毕卡特派是塔波尔派中更加激进的派别,他们要求完全废除私有财产,否认正宗教会的教义和组织,主张建立没有等级的自由公社。1419年7月30日,在教士约翰哲里夫的领导下,布拉格市民爆发起义,他们捣毁了寺院、教堂和贵族的住宅,并攻占市政厅,掌握了城市政权。1420年,中上层的胡司党人拟定了布拉格四条款,主张捷克独立,没收教会财产,用捷克语祈祷,传教自由,禁止外国人担任官职和占有土地,俗人也可在圣餐礼上领受圣杯,用新的胡司派教会代替正宗教会。这派被称为“圣杯派”,他们的中心设在布拉格。圣杯派的经济状况和阶级地位决定了他们的政治态度,他们害怕农民群众的激烈行动,主张用温和的手段达到政治目的。胡司战争虽然

    28、失败了,但是影响深远。这次农民战争给德国侵略势力以严重的打击,保证了捷克在一定时期内的政治独立,大大促进了捷克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发展。胡司战争的影响超出捷克国境,塔波尔派的思想传播到邻近各国,促进了这些国家反封建斗争的发展,16世纪德国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就受到胡司运动的影响。思考题:1.试述蒙古征服对罗斯产生的影响。2.简述莫斯科公国兴起的过程。3.试述波兰统一国家形成的过程。4.简述波兰议会君主制的形成及特点。5.试述胡司宗教改革的原因和意义。6.简述胡司战争的历史意义。本章小结:本章着重讲述中世纪后期东欧诸国社会历史所发生的重大变化。12至15世纪,东欧诸国基本上都处于封建割据时期,共同遭遇到外族入侵的威胁和外族统治的苦难。古罗斯东部和南部地区长期处于蒙古金帐(钦察)汗国的统治之下。波兰和捷克国家长期处于罗马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影响、威胁甚至控制之下。13至14世纪之交,莫斯科公国开始兴起,逐步以莫斯科为中心,统一俄罗斯国家。伊凡四世以后,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国。14世纪后期以降,波兰和立陶宛逐渐联合力量共同对付周边强敌。捷克人民则通过宗教改革和胡斯战争的方式维护自己的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十七章-东欧封建社会的发展-(《世界古代史下册》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7665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