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专著选读(教师备用)1.士的兴起及影响 周代贵族阶层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四个等级,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而士没有实际封地,多为卿大夫的家臣。因古代学在官府,只有士以上的贵胄子弟才有文化知识,故士又成为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之人的称呼。士分布在社会各个阶层和角落,上可以为卿相,下可以为士民、布衣,士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千差万别,在差别中又有共通的东西,即智慧、知识、道德和勇敢。这些东西是无形的,但在社会活动中又无所不在,无处不需。士正是凭借这些无形的东西优游于社会各个角落,这个阶层成为上流社会与下层社会交流、转换的中间地带,因此它的影响无处不在。在中国历史上士与“
2、士精神”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流之一,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史学家钱穆曾讲:“中国文化有与并世其他民族其他社会绝对相异之一点,即为中国社会有士之一流品,而其他社会无之。”夏凡镜子里的中国三千七百年中华文明的历史与现实 2.战国诸子的共同点 战国诸子对于天地人三方面,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展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在天道观方面,儒家有“天命”,墨家有“天志”,老庄有“自然”。在社会问题方面,儒家有“周道”,墨家有“尚同”,老庄有“小国寡民”,法家有“今世”。在人道思想方面,儒家称“仁 义”,墨家称“兼爱”,老庄称“真人”,法家称“利众”。诸子还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对于现状的暴露与批评。孔子褒贬春秋,孟
3、子斥责诸侯,墨子、韩非对时局的批评。他们这种无所顾忌的态度,不但对于政治如此,而且对于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目击当时“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的民困,寄予或多或少的同情。虽然他们 的认识不同,但他们敢于接近现实,则是相同的。侯外庐中国思想史 3.3.黄仁宇论道家 道家对世俗的权威无好感,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他们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愿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不管其为威迫或是利诱,所以道家有支持泛神主义、抒情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趋向。这些思潮对当日政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以后道家以一种到自然去的指向,策励艺术家和诗人。他们主张的极有限度的政府,也在
4、不少农民造反的场合里赋予大众性的意识,成为他们解放的宗旨。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4.4.墨子兼爱中的功利主义墨子兼爱中的功利主义 兼爱看起来是一种很高尚的道德理想,从这个角度来看,墨子似乎是一个极端的理想主义者。其实不然,墨子的思想真正呈现出的是很强的功利色彩。墨子认为,兼相爱本身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交相利。兼爱中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你爱了别人,别人就会反过来爱你。你做了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别人也会做对你自己有利的事情。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在墨子思想中是并存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墨子倡导的功利并非一己的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墨子中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兴天下之利,除天
5、下之害”,并把这看作是判断一个学说或者主张是否合理的一个主 要标准。冯国超中华文明史 5.5.儒墨道法治国方案的对比 孔孟的“以德治国”方案的本质是道德救世。其途径是通过统治者及其附属的知识阶层榜样的力量,调动起人们心中向善的根基,使全社会都成为道德人,进而实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和对外和谐。西周初年的“礼治”是他们心目中的德治样板。墨子的“以爱治国”方案的本质也是道德救世,不过他的道德不是孔孟的忠孝仁义,而是全社会成员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之心。其途径是教育全社会成员都有“爱心”和爱的行动,建立政长系统和宗教信念以保证爱心的普遍实施,以爱维护社会秩序,实 现和谐。老庄的“以道治国”方案的本质是理念
6、救世。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们的心理变化规律都必须遵守,不可人为的予以破坏,这是他们的基本理念;为了追求人的精神自由,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必须遵守,这是他们的另一基本理念。遵守自然规律,实现“风调雨顺”;遵守社会规律,实现“国泰民安”;遵守心理变化规律,实现“心态平 衡”,是他们社会和谐方案的基本内容。法家的“以法治国”方案的本质是制度救世。其途径是制定法律,建立执行法律的行政系统,激励民众正当的争取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制裁民众有碍社会利益的行为,整个社会在权力制约下有序发展。刘晓燕诸子百家的社会和谐主张 6.6.百家合流 百家合流是百家争鸣的一个组成部分。百家争鸣虽原则上是各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7、批评别人的意见,但也包含了对其他学派某些思想的吸收。如荀子,虽以礼为思想核心,但也特别隆法与推崇孔子,以致有人将其当作法家,还有人将其当作儒家。就是说,百家争鸣的争鸣是有保留的克服,争鸣中有吸收,吸收是为了更好地争鸣。百家争鸣本身也说明,争鸣各家 在学术上都有片面性,只有相互吸取,才能互补并趋于完善。孙景坛百家争鸣新论 高考导航(教师备用)考查方向 角度 考情分析 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1)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 以德行仁者王”,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2018 北京卷,12(2)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2017 海南卷,2(3)孟子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强调努力完善个人品德。201
8、6 海南卷,4(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2015 全国卷,24(1)考查重点:各思想流派的主张。(2)教材补充:各家思想争鸣的本质及发展。(3)新视角考查: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墨子的思想(1)墨子中关于古代科技的记载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8 全国卷,24(2)“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体现了墨家讲求功利的精神。2018 浙江卷,2 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强调严刑峻法。2014 海南卷,1 不同思想之间的比较(1)儒家与法家的共通之处是强调制度与秩序。2015 海南
9、卷,1(2)孟子与苏格拉底法制观念的不同及产生的社会背景与共同的历史价值。2015 全国卷,40 素养目标(教师备用)主题立意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教学目标(1)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培养时空观念,认识到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 治、经济所决定等唯物主义观点。(2)识记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能够区别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3)通过对百家争鸣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各种思想在争鸣碰撞融合中不断发展
10、的规律以及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激发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材解读教材解读 史料探究史料探究 随堂训练随堂训练 一、百家争鸣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趋于崩溃,各国展开变法运动,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走向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推动教育发展。教材解读教材解读 课前自学 释疑解惑 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 学派学派 代表 人物 主
11、张 地位 儒家儒家 孟子 政治:“”学说(核心),提出“民贵君轻民贵君轻”人性论:人性本善说人性本善说 义利观:倡导倡导“养浩然之气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奠 基基 人人,被被 尊尊 为为“”。南。南宋宋时时孟孟子子成成为为“四四书书”之之一一 荀子 天命观:提出提出“天行有常天行有常”和和“制制天命而用之天命而用之”的命题的命题 人性论:主张主张“”政治: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并施 战战国国时时期期百百家家思思想的集大成者想的集大成者,其其学学说说对对中中国国哲哲学学具具有有深深远远的的影影响响 仁政 亚圣 性恶论 礼法 墨家 墨子“兼爱”“非攻”,“兼爱”是 的爱
12、;“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主张 1 提倡“”,同时主张“节用”“节葬”墨家学说是战国时期的 显 学,代 表 了 ,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战国后不被重视 道家 庄子 哲学观:提出“”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人生观: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 天命观:认为天与人“不 相 胜”,人必须 1 1 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体系,是战国时期道 家 的 主 要 代 表 没有等级差别 各国和平相处 尚力 下层劳动群众 齐物 顺应自然 法家 韩非 政治观:主张法、术、势相结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合,建立一个 1 国家 历史观:反对 儒家“是古 非 今今”的历史观的历史观,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