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十二章-英美新批评文论-(《西方文学理论》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75959
  • 上传时间:2023-02-16
  • 格式:PPTX
  • 页数:55
  • 大小:836.1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十二章-英美新批评文论-(《西方文学理论》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西方文学理论 第十二 英美新 批评 文论 西方 文学理论 课件
    资源描述:

    1、西方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文论英美新批评文论概述u一、【英美新批评】u英美新批评,也被称为“本体论批评”“文本批评”“客观主义批评”等,是20世纪20年代肇始于英国、30年代至60年代兴盛于美国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u它将文学批评的重点由时代合作者转向作品,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倡导对文本的形式结构和意义进行细读,推崇“科学化的”解读和客观主义批评。u新批评曾风靡于欧米大学的文学课堂,作为一个理论流派,它虽已衰退,但作为文学研究的方法至今仍有很深的影响力。概述u二、【新批评的批评旨趣】u新批评的批评旨趣是对以往很有影响的实证主义、社会-历史批评和浪漫主义文论的反驳。u实证主义批评把文学当成

    2、历史文献,研究文学的目的几乎全是认识过去的历史或体现着时代精神的作者本人。u社会历史与传记批评把作者生平及其社会背景研究作为文学研究的中心,作品似乎只是引着批评家走向写作时代和作者的路标u浪漫主义文论主张作者决定论,认为了解作者的身世和性情是理解作品的前提。u新批评对以上这些主张均不赞同。概述u三、【新批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的原因】u新批评理论的产生是社会现实的产物,与社会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u早期批评家的立场大都具有保守倾向,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u自19世纪以来,西方宗教信仰渐渐被淡化,历史和科学上的发现让人再也无法依附着传统神话而生活。新批评拍的一些理论家认为诗歌应该担当起以前宗教所担当

    3、的责任。u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进入冷战阶段,具有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冷战思维持怀疑态度,新批评执着于文本分析的“出世”的态度符合了很多人的心态。概述u四、【英美新批评的代表人物】u英国:u艾略特、瑞恰慈、燕卜荪。u美国:u兰色姆、退特、布鲁克斯。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u一、非个性与客观对应物u1、【艾略特】u艾略特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诗人和批评家之一,出生于美国,定居于英国。u注重对具体诗人的评价和鉴赏,也注重对文学全面、整体的思考。u对深植于19世纪浪漫主义诗学中的原创性概念和个性价值观提出了批判,提出了“有机整体观”和“客观对应物”等概念,倡导从作品本身出发进行内在研究。u艾略

    4、特的文学批评观成为新批评有关作品的客观性、独立自足性等理论的先声,他也被视为新批评理论的创世人之一。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u2、【有机整体观】u艾略特的有机整体观是指把从古至今的所有的文学作品都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u他认为,历史的意识既包括过去的“过去性”,还包括过去的“现存性,这种历史的意识会促使作者在写作时具有当代意识,同时,会感到从荷马开始的整个欧洲文学及本国文学的存在。这样在欣赏或批判一部作品时,只有把握了构成作品的每一部分与整体间的联系,才能正确的批判一部作品。u此外,艾略特的有机整体观还指作品的整体性以及作品内部各部分之间关系的有机性。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u3、【

    5、非个性化理论】u艾略特既摒弃浪漫主义夸大诗人主观性的做法,又反对古典主义“照相式”的单纯模仿外界事物、片面强调客观性的方法,有意要改变英国诗歌理性与感性相脱离的局面。u他指出:“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就是说,应该把诗人放在文学史这个整体和文学传统之中加以考察,判断诗人的作品有无价值就要看它是否符合过去的标准,而并非是否具有个性。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逊u4、【客观对应物】u为了做到“逃避感情”和“逃避个性”,艾略特在哈姆雷特一文中,提到了著名的“客观对应物”的观点,认为应该寻找客观对应物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借以成为诊治浪漫主义情感放纵的药方。u客观对应

    6、物是指,诗人寻找到的把自身情感外在转化后的某种媒介。u艾略特提出“客观对应物”的概念,是试图克服19世纪文学中出现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对立,也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立。u“客观对应物”这一概念得以广泛流行,主要是因为它适合了20世纪文学批评中非个性化和反浪漫主义的倾向。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u5、【评价】u艾略特的“有机整体观”和诗歌创作的非个性化理论,要求文学研究重点关注文学作品内部过程而非作者意图和读者反应,重视对文本客观性、语言复杂化和情感结构的研究,摒弃了实证主义和印象主义的主观批评,这种批评观成为新批评的“细读”“本体论”等理论的支点。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u二、

    7、情感语言与实用批评u1、【瑞恰慈】u新批评派的另一位创始人是英国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和诗人艾阿瑞恰慈。兰色姆认为,新批评在瑞恰慈手里从一开始就走上了正轨。因此,有人把瑞恰慈称作是“新批评之父”u瑞恰慈著述颇丰,主要有:美学基础(与奥格登、伍德合著)、意义的意义(与奥登合著)、文学批评原理、科学与诗歌、实用批评等u瑞恰慈运用语义分析方法,借助心理学研究,分析了情感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区别,试图简历一种科学化的实用批评方法,从而为新批评派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u2、【情感语言】u瑞恰慈从语义学出发,把语言的使用分为科学用法和感情用法。科学用法就是可以

    8、引起真假判断的表述,感情用法就是可以出发感情态度的表述。u科学语言直接指向于此所指的对象或外部的存在的真实它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不容混淆。u情感语言用于表达情感,它虽指向词语所指的对象,但是不必或不可能被这一对象所证实,不一定要符合客观事实,只要能赢得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就行了,非真非假,亦真亦假。u瑞恰慈认为情感语言的指称即使明摆着是虚假的,也绝非缺点。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u【区分情感语言与科学语言的意义】瑞恰慈通过对情感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区分对文学的特殊性进行了深刻的揭示,阐发了文学真实与科学真实的区别。u2、【语义批评】u瑞恰慈的语义批评是他提倡的实用批评和细读方法的核心。他认为

    9、,细致地辨析语义才是文学批评中的关键问题,只要完全了解语义,批评者就能够完全地体会到作者的心理状态。u他说:“对于文学研究(或者其他任何交流方式的研究)来说,最重要的事便是了解语言的各种意义。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u3、【细读】u瑞恰慈提出了一种文学评论的“新技术”即“细读”方法。u细读是指对作品词语进行封闭的、细致的阅读和分析,它要求批评者排除和作品无关的杂念,对作品文本进行客观谨慎的阅读与考察。u瑞恰慈认为所以得好诗都呼求细读,它咕噜要恰到好处地主义它的字面意义,这要靠读者的鉴赏力来发现。u细读方法是瑞恰慈在剑桥大学进行的文学教学实验的成果和宗教。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u4

    10、、【文学语言的四种意义】u瑞恰慈指出应该运用细读方法对文学语言的四种意义进行辨析。这四种意义分别是:u字面意义,是指作者运用语言所谈到的事物,实际发读者感受和思考的契机;u情感意义,是作者对自己所谈到事物的情感态度。u语气,是作者对于读者的态度,它往往能反映初作者对于自己和读者之间关系的看法;u意图,即作者的写作用意,是它运用这些语言所希望达到的效果。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u5【影响】u瑞恰慈在实用批评等著作中提出了独树一帜的文本细读的方法,关注文学的语言构成,集中研究了文学作品本身,这样从作者到作品的研究重点的转移,为新批评派的批评实践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直接影响了燕卜荪的含混理论、

    11、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韦勒克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理论。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逊u三、含混u1、【燕卜荪】u威廉燕卜荪,英国著名文学批评家、诗人,是瑞恰慈的学生,是最早将瑞恰慈的语义学批评方法用于实践的学者。u燕卜荪著名的代表作是朦胧的七种类型,在这本书中分析了200多部作品或片段,或分并分析了含混的多种类型,有力地支持并落实了新批评的细读法。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u2、【含混】u燕卜荪所谓的“含混”,指的是“一种非常明显的而且通常是机智的或骗人的语言的现象。”u在燕卜荪看来,“任何导致对同一文字的不同解释及文字歧义,不管多么细微,都与含混有关”。u受到瑞恰慈的语义学分析的启发,燕卜

    12、荪对含混的类型和作用进行了细致的揭示。u燕卜荪认为,含混是诗歌强有力的一种表现手段,对含混的利用是“诗歌的根基之一”u他将含混分为七大类型,暗喻引起的含混、词义和句法结构带来的句义含混、双关和讽喻引起的含混、意图含混、矛盾式含混、对立含混等。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u赫伯特的朝圣:u 穿过矮林,我走向欲望(passion)的荒野。u 就是那有人称为沼泽的高地的地方:它是一片荒芜,有时却很富饶。就在这儿我全部的财产被掠夺,只剩下一枚美丽的金币(angel),那是一位朋友系在我身上。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u燕卜荪认为这首诗中的的含混既有双关也有讽喻,感情多样,如angel是对金币和天

    13、使的双关称呼,即可以指物质,也可以指情感。u诗歌采用的是一个旅行者的口吻,散文式的、平板式的口吻和诗中传达出的感情和经验形成了对比,主要是因为这个故事里有一个词语passion,它暗示着一种讽喻意味,它的意义有很多,如被激怒而无耐性、对肉体的爱恋、所放弃的利禄之心等。u这首诗表现的未必是归隐之心,而可能给人留下追求名利后一无所获的哀婉和卑屈的印象,意义颇为复杂。第一节 艾略特、瑞恰慈和燕卜荪u3、【评价】u燕卜荪对含混类型的阐释,证实了语言的多义性和复杂性是诗歌表现手段的事实,为新批评的批评实践树立起了良好的范例。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u一、本体论批评u1、【兰色姆】u兰色姆是美国当代

    14、著名文论家、诗人,是新批评的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兰色姆主张独立的文学批评,提出了本体论批评的口号。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u2、【本体论批评】u兰色姆所说的本体论批评,首先意味着一种独立的批评,即更科学化,或者说更精确化和系统化的学问。它主要指的是“研究艺术的技巧”包括研究某种艺术的独一无二的形式。u其次本体论批评也意味着把作品视为独立于作者和读者的经验和意识之外的存在。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u3、【“构架-肌质”理论】u兰色姆说:“一首是有一个逻辑的框架,有它各部的肌质。”u所谓“构架”,是指逻辑意义,即可以用散文概括的意义的部分。u所谓“肌质”,

    15、才是诗的本体论部分。u构架与肌质的关系是对立的,或更确切的说,兰色姆认为两者的关系是互相干扰的-肌肉干扰构架的逻辑清晰性,对结构造成障碍,表现在诗歌创作中,类似于俄国形式主义所说的陌生化或阻拒性。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u4、【评价】u兰色姆是新批评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他继承了艾略特、瑞恰慈等人的很多重要观点,而且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新批评的追随者和中坚力量,如布鲁克斯、退特、沃伦等,微信批评在美国的繁荣作出了贡献。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u二、张力、反讽和悖论u1、【张力】u“张力”是新批评用来进行文本意义结构分析的一个概念,由退特在论诗的张力一文中提出,用来概括诗的突出性质和

    16、考察、评价诗的意义创造。u推特所说的张力是逻辑术语,是逻辑术语的外延和内涵去掉前缀形成的,外延和内涵原本分别指概念的适用范围和在概念中反映出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在退特的引申中,外延指的是诗的一项之间概念上的联系,内涵指的是诗歌的感情色彩或联想意义等,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u退特以邓恩的名诗临别莫伤悲中的一段说明张力的形成:u 因此,我俩合一个灵魂u 虽然离开,却还没有u 造成裂痕,而是像黄金u 展成金箔,薄如空气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u退特认为,邓恩将“灵魂”与“黄金”这两个有着完全不同空间感的意象放在一起,黄金的有限形象的外延意义和这个形象所表示的内涵意义在逻辑上是矛盾的,但是

    17、这种矛盾并不会使得这种内涵是去作用,因为只有黄金才能在空间中延展它的“高贵”“坚韧”等暗示意义。“如果我们舍弃黄金,我们就舍弃了诗意,因为诗意完全蕴蓄在黄金的形象中了。内包和外展在这里合二为一,而且相得益彰。”外延和内涵看似形成了一种矛盾,但是实际上合二为一,相得益彰,因而具有了诗的张力。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u2、【悖论与反讽】u在新批评那里,悖论悖论是非逻辑地违背科学和常识,把不和谐和矛盾的东西结合在一起;u反讽反讽是指语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对立。u【悖论与反讽的异同点】二者都是相互矛盾冲突的意思的调和,都表现了一种矛盾的语义状态。它们的区别在于:悖论中

    18、矛盾的意义在字面上都出现,而反讽是指没有说出的实际意义与字面意义两个层次互相对立。简言之,悖论为“似非而是”,反讽为“口是心非”。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u【悖论的事例分析】在新批评派的文学实践中,布鲁克斯对反讽和悖论的使用最广。布鲁克斯运用悖论对蒲柏论人的分析:u 悬而未决,到底是他的心思还是躯体;u 生就为了死亡,终究只会误入歧途;u 样在蒙昧中,理性亦然,u 无论他思虑过周还是不全u 本造就出一半兴起,一半沉陷;u 万物之伟大主宰,又属万物之祭献,u 惟一的真理裁判,处在无休止的错误里;u 荣耀,嘲辱,尘世之谜!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u布鲁克斯认为,蒲柏的这首诗很好地使用了

    19、悖论,几乎句句都充满矛盾,诗人运用了一种崭新的、炫目的眼光来审视自我,使得这首诗有了一种“敬畏之奇”。u【反讽的事例分析】布鲁克斯也承认反讽是一个“出现最多且最令人头痛的”的概念。他给反讽下的定义是:语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他以葛雷的墓园挽歌为例分析了反讽: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u 彩画的瓮,栩栩如生的雕像u 能把消逝的呼吸召回府邸?u 荣誉的声音能唤起沉默的尘土?u 捧场能安慰死亡冰冷的耳朵?u布鲁克斯认为,在这个语境中,疑问号显然是修辞上的,答案早已包含在把“呼吸”说成“消逝”、把“死亡的耳朵”说成“冰冷”等诗行之中。诗行的形式是疑问句,但作者提出疑问的方式表明它们完全不是

    20、什么真正的疑问。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u【反讽的形式】反讽形式也具有多样性,如悲剧性反讽、自我反讽以及嬉弄的、极端的、挖苦的、温和的反讽等。反讽的诗之多远超过读者的意料。u【反讽的“地位”】新批评非常看重反讽的功能。瑞恰慈认为反讽本身总是“最最上乘的诗歌”的一个特性,维姆萨特认为可以把新批评改名为“反讽诗学”。布鲁克斯甚至把大量现代诗中的反讽看成是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必要策略,反讽在这里被看成是应对现代社会病症的语言上的良方。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u三、意图谬误与感受谬误u维姆萨特(19071975)和比尔兹利共同提出了“意图谬误”和“感受谬误”这两个概念,对新批评方法论进行了一次

    21、彻底的总结,同时也引起了很多的争议。u1、【意图谬误】u所谓“意图谬误”,就是过分看重作者的创作意图而导致的误区,是“将诗和诗的产生过程相混淆其始是从写诗的心理原因中推衍批评标准,其终则是传记式批评与相对主义”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u维姆萨特等人认为,就衡量一部文学作品成功与否来说,作者的构思或意图既不是一个适用的标准,也不是一个理想的标准。理由是:u第一,强调作者在构思方面的匠心就是诗的成因,并不等于承认了构思或意图即是批评家衡量诗人作品价值的标准。u第二,批评家无法搞清诗人的意图。u第三,人们不必考察诗的哪一部分是意图,哪一部分是意义所在。u第四,诗歌不是批评家自己的,但同时它也不

    22、是作者自己的。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u【评价】维姆萨特等人强调诗的“自足的存在”,将矛头直指向传记式批评、历史性批评、社会批评,这一观点被视为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方法论,也是后来意图谬误理论引发很大争议的主要原因。u2、【感受谬误】u感受谬误是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针对读者反应和阅读效果而提出的观点,就是“将诗和诗的结果相混淆,也就是诗是什么和它所产生的效果其始是从诗的心理效果推衍批评标准,其终则是印象主义与相对主义”。他们反对的是文学批评中的心理主义和读者决定论,其典型表现是感受批评。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u【回顾(感受说)的历史和分类】u(1)唯情感论,即以读者受感染的程度衡量诗的

    23、价值;(2)唯想象论,即以作品产生的各种快感、生动逼真和感染力所激发的读者想象、思想的启迪以及灵魂的震颤来评判诗歌;u(3)生理学类型,即以引发身体反应的阅读感受来评判诗歌,如经常被引用的“起鸡皮疙瘩”的体验、“掀去天灵盖”、“沿着脊椎骨一阵寒颤”的感受;u(4)幻觉说,即以读者沉浸在文学世界中,将现实与虚拟混淆,产生幻觉作用的情况来评判诗歌。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u【对感受说的评价】维姆萨特等人对这些感受说进行了批评,认为这一理论“由于其纲领本身的复杂含义,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实际的文学批评”。u理由是:在不同程度的生理经验及其价值的认识之间存在广大的差距,读者心中虽然激起了生动形象、浓

    24、厚的情感或高度的觉悟,但这种现象既不能予以驳斥,也不能作为客观的批评家考虑的依据,纯粹的传情报导或是过于强调生理的反应,或是过于空泛而不着边际。第二节 兰色姆、退特和布鲁克斯u【评价】u根据维姆萨特等人的意见,在作品与作者、读者的复杂关系中,作者和读者都不必考虑,因为作品的意义是不以作者和读者为转移的。“批评家不是关于一首诗的统计数字报告的撰写人,而是诗的意义的启发人或诠释者”,只要研究作品即可,“尽管各族文化有了变化,但诗篇却是永存的,它们能说明一切”。这种观点彻底贯彻了新批评派的主张,不过也走向了过于重视形式的另一个极端。第三节 韦勒克u【雷奈韦勒克】u雷奈韦勒克(19031995,又译作

    25、勒内韦勒克)是诞生于奥地利的捷克裔美国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史家,是新批评后期的杰出代表。u代表作文学理论(与沃伦合著):韦勒克等信守新批评的一些原则,强调“文学研究应该是绝对文学的”,为新批评派的观点作了一次系统的理论总结,同时也把俄国形式主义、捷克结构主义和英美新批评的观点有机结合了起来。韦勒克等将“虚构性”“创造性”和“想象性”确立为文学的突出特征,将文学研究划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将文学研究分为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三部分,这些理论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三节 韦勒克u 第三节 韦勒克u一、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u1、【外部研究】u在韦勒克等人的分类中,将作家研究、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以

    26、及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之类不属于文学本身的研究归属于外部研究。u在韦勒克看来,外部研究指对文学的背景、文学的环境、文学的外因的研究,主要包括作家研究、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以及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的研究,侧重的是文学与时代、社会、历史的关系,韦勒克并不是完全反对文学的外部研究。第三节 韦勒克u【起因谬说】因为外在的研究大多成了因果式的研究,只是从作品产生的原因去评价和诠释作品,最后把它完全归结于它的起因,过高地估计了起因解释法在文学研究上的价值,这就形成了“起因谬说”。u在韦勒克看来,大部分外部研究都是有问题的。研究者试图把某一系列的人类活动和创造孤立地提出来,作为决定文学作品的唯一因素,很容

    27、易犯以下的错误:u其一,以为文学主要是创作者个人的产品,于是便断定文学研究主要地必须从考察作者的生平和心理着手。u其二,从人类组织化的生活中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条件中探索文学创作的决定性因素。第三节 韦勒克u其三,从人类精神的集体创造活动如思想史、神学史和其他的艺术中,探索文学的起因。u其四,要以“时代精神”,即一个时代的精神实质、知识界气氛或舆论“环境”以及从其他艺术的特质中抽取出来的一元性力量,来解释文学。u韦勒克认为,这些研究都把文学当作单一的某种原因的产物,“这样的研究方法永远不能解决分析和评价等文学批评问题”。u韦勒克等从传记、心理学、社会、哲学思想及文学以外的艺术等五种角度,分析

    28、了外部要素的重要性,并考察了它们与“文学的”“以文学为中心”的研究是否相关、有怎样的关系。第三节 韦勒克u2、【内部研究】u在韦勒克等人的分类中,对文学自身的要素,如作品的存在方式、叙述类型、语义、文体,以及音韵、节奏、意象、隐喻、象征、神话等因素的研究归属于文学的内部研究。u针对内部研究,韦勒克首先阐明: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只有作品能够判断我们对作家的生平、社会环境及其文学创作的全过程所产生的兴趣是否正确。u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韦勒克的内部研究不仅仅是形式研究。在韦勒克看来,内容(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与形式(表达这些内容的所有的语言因素)的分野并非那么清楚,因为“

    29、内容暗示着形式的某种因素”。第三节 韦勒克u3、【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的评价】u文学的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的提法,突出地表现了新批评对文本艺术性和审美性的关注。韦勒克强调内部研究,认为文学艺术的本质在于它独特的形式结构和语言风格,只有重视对作品的内部研究,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这种观点有利于纠正文学研究中过度关注文学的外在条件和环境的倾向。第三节 韦勒克二、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与文学史1、【概念】文学理论:韦勒克把文学理论看成是对文学的原理、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文学批评:研究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是文学批评(其批评方法基本上是静态的)或是文学史。文学史:研究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是文学

    30、批评(其批评方法基本上是静态的)或是文学史。第三节 韦勒克2、【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文学史的辩证关系】韦勒克在文学本体研究的范围中,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者进行了区别,并且对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u三者是互相包容、辩证的关系:一方面,文学理论如果不植根于具体文学作品,这样的文学研究也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文学的准则、范畴和技巧都不能凭空产生没有一套问题、一系列概念、一些可资参考的论点和一些抽象的概括,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编写也是无法进行的”。第三节 韦勒克3、【透视主义】韦勒克在分析文学史的主要课题和研究方法时,提出了一个概念:透视主义。即“把诗和其他类型的文学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

    31、体在不同时代都在发展着、变化着,可以互相比较,而且充满着各种可能性”。这一概念强调文学的各种价值产生于历代批评的累积过程之中,是韦勒克防止文学批评中虚假的相对主义和虚假的绝对主义提出的,反映了一种文学研究的整体性观念。第三节 韦勒克4、【对韦勒克提出的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与文学史的评价】韦勒克的这种文学进化观念,显然和艾略特的有机整体观有着某种渊源。韦勒克将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结合起来,强调用新的综合方法来认识和评价文学作品,要重视当代作品的评价,避免由于深入文学个体而忽视整体的缺点,为新批评的文本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小结u一、【新批评理论的意义】u新批评理论关注文学文本自身,有效扭

    32、转了西方文学批评在历史学、伦理学、心理学和文体学方面的过分关注,被许多学者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评论。u二、【新批评学派内部的争议与统一】u由于新批评并非是一个严密的学术流派,组成人员非常的复杂,因此在许多问题上,其成员的理论并不一致;u比如艾略特非常重视宗教和历史;u瑞恰慈比较看重作者意图;u燕卜逊比较关注读者作用等等。小结u他们在以下几点上还是比较一致的:u第一,他们都反对文学研究之研究社会、历史、文化、作者、读者等文学作品以外的因素,特别反对以往只重作者、不重文本的做法。u第二,他们都主张语言研究为基础,以语义分析为基本方法,对文学语言和结构进行分析,认定文学批评的核心是作品本身。u第三,他们的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紧密结合。小结u三、【新批评的局限性】u英美新批评在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上有新的发现,但是很容易片剂,走向极端化。u由于新批评对诗歌结构和组织成分的过分关注,使之无法摆脱形式主义的嫌疑。u新批评虽然没有完全否认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但是还是倾向于文学研究中排除历史研究和社会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十二章-英美新批评文论-(《西方文学理论》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7595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