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十四章-费希特和谢林哲学(《西方哲学史》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75867
  • 上传时间:2023-02-16
  • 格式:PPTX
  • 页数:55
  • 大小:1.0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十四章-费希特和谢林哲学(《西方哲学史》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西方哲学史 第十四 费希特 哲学 西方 哲学史 课件
    资源描述:

    1、西方哲学史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费希特哲学与谢林哲学费希特哲学与谢林哲学01费希特哲学费希特哲学02谢林哲学谢林哲学本章概述本章概述 德国诗人亨利希海涅说:“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的道路,因此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而费希特与谢林把康德哲学发展为彻底的先验唯心论,把人的自我意识夸大为决定一切的普遍精神,从而建构了他们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他们的哲学是康德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间承前启后的发展阶段。第一节第一节 费希特费希特01知识学的社会背景知识学的社会背景和理论倾向和理论倾向02唯物主义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唯心主义的对立03知识学的原理知识学的原理0405从理论知识学从理

    2、论知识学到实践知识学到实践知识学后期知识学的变化后期知识学的变化本节概述本节概述 约翰哥特利普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出生于一个乡村手工业者家庭。他先后在耶拿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学习神学,后失去资助,辍学做家庭教师。1793年,他匿名发表试论一切天启的批判,阐发了康德的理性宗教观。1794年起任耶拿大学“批判哲学讲席”教授,期间建立和完善了自己的知识学体系。他由于激进的民主思想和开明的宗教态度被指控为无神论者,政府当局解除了他的教授职务,1799年移居柏林。法国和普鲁士战后,返回柏林发表鼓舞民族士气的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1810年,柏林大学创建,他被

    3、任命为哲学系主任;翌年当选为首任校长。全部知识学的基础(1794-1795)主要著作:主要著作:论学者的使命(1794)论人的使命(1800)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1808)现时代的根本特点(1804)除此之外还包括:除此之外还包括:略论知识学的特征(1794)、以知识学为原则的自然法权基础(1796)、知识学新说(1797)、以知识学为原则的伦理学体系(1798)、论锁闭的商业国(1800)、极乐生活指南(1806)等。一、知识学的社会背景和理论倾向1.费希特费希特把他的哲学称为把他的哲学称为“知识学知识学”(Wissenschaftslehre),以1798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2.费希特

    4、早期的哲学和政治思想费希特早期的哲学和政治思想(1 1)反映了德国市民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和社会改革的主张。(2 2)早期具体思想:他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认为不能只思维,而要行动。他反对封建特权和人身依附。论证国家统一,提出用君主立宪制限制国王权力等政治主张。他认为制定宪法的原则是人民主权、共和政体、行政权和监督权的分立与统一,一部宪法只有以这些原则为依据,才是合理合法的。3.费希特后期的哲学和政治学思想费希特后期的哲学和政治学思想(1)反映了德国市民从欢迎法国大革命到憎恶其革命恐怖的急遽转变,反映了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2)后期具体思想:论锁闭的商论锁闭的商业国业国重视国家在敦风化俗、增

    5、强精神力量方面的伦理意义。国家完全控制生产和贸易,劳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包括农民、工人和商人三个阶层,他们各安其位、各尽其职,同时又有闲暇陶冶性情。在这个锁闭的国家里,个人没有对外交往,奢侈品的进口受到限制,但公共福利有了保障,国家的内外安全得到了巩固,民族精神也就得到了净化和凝聚。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来看,费希特后期闭关锁国的思想无疑是一种倒退;但他强烈提倡国家道德化,又助长了德国民族精神和扩张主义。两者看似矛盾,但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德国市民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相妥协的保守主张和强烈的政治愿望。对德意志民族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的演讲更强调国家的伦理性质。军事上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精神颓败

    6、和道德堕落,德意志民族国家统一和复兴的唯一出路,在于依靠文化传统和道德信念,振作精神、奋发图强。把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的道德境界看作是国家的根本任务,认为高尚纯洁的道德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实现又推及其他国家,最终就能实现伦理世界的秩序。4.费希特政治思想与其知识学思想的差异费希特政治思想与其知识学思想的差异 费希特在政治上转向保守的同时,他的知识学从张扬人的自由能动性的主观唯心论转向以上帝为精神、为历史动力和为目标的宗教神学。费希特通过将“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解释为这一上帝的具体存在就其自身的内容而言必定是知识,只有在这种知识中,世界及存在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才成为现实的”,为

    7、他的知识学披上了客观唯心主义的外衣。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1.唯物与唯心不可调和唯物与唯心不可调和(1)费希特认为自己的哲学属于先验哲学的范畴,康德认为先验唯心论与承认物自体的客观存在相一致,他却认为两者是不可调和的。(2)费希特承认一切知识都是经验的知识,但哲学要回答经验的根据是什么,只有两种可能的答案:以被给予的物为根据,从物引申出经验“唯物主义”或“独断论”以理智为根据,从理智引申出经验“唯心主义”他认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以贯之的体系,也是两种唯一可能的哲学体系。但两者完全对立,因为采取一个原则必然推翻另一个,两者必居其一,没有调和余地。他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表达了物质和意

    8、识何为第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3)唯物主义的独断论面临的最大困难:费希特利用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认为唯物主义的独断论不能解释物质客体如何能够过渡到意识,只能用“跳跃”来填补理论上的鸿沟。(4)对唯物主义的歪曲:他歪曲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社会根源,认为唯心论者是那些热爱自由的人,他们因而认为自我高于外物,能够摆脱外部束缚;而把唯物论者歪曲为“贪吃、酗酒、娱目、肉欲、虚荣”等。他把理智(intelligenz)、自我性(ichheit)和“本原行动”(thathandlung)统一起来,他认为,从自我能动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出发,就可以一方面引申出整个外部世界,另一方面引申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建

    9、立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虽然费希特认为自我是绝对能动的创造和发展自己的活动,但他认为知识学只能通过反思和抽象在意识中寻求自身的原理。三、知识学的原理1.第一条原理:第一条原理:“自我设定自身自我设定自身”(1)他从任何人都毫无异议的最直接、最简单的命题“A是A”同一命题出发,推导出知识论的第一原理(2)“我是我”与“A是A”在形式上相同,但在内容上却不同:“A是A”只有形式上的确定性而没有内容上的确定性;“设定”(setzen)是在意识中摆放,“自我设定自身”是自我在自身的活动中直观到自身存在,由此在意识中确定了它自身的存在。因此,设定的自我与被设定的自我存在在内容上是完全等同的,而在形式上与

    10、形式逻辑的同一律“A=A”具有同样的普遍有效性。2.第二条原理:第二条原理:“自我设定非我自我设定非我”(1)他认为,这可从任何人不容置疑的“非AA”的简单命题推导出来。(2)非A以A为前提,一说到非A就已经假设有A。同理,“纯粹的自我只能从反面加以设想,只能被想象为非我的对立面”。(3)非我是对自我的否定和限制,就是作为对象出现在意识中的客观世界。但同时,非我却是由自我设定出来的,主体产生客体,自我能动地创造周围的世界。这表明,康德的物自体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假设。3.第三条原理:绝对自我设定有限非我与有限自我相对立第三条原理:绝对自我设定有限非我与有限自我相对立,或者说“自自我设定自身和非我相

    11、互规定我设定自身和非我相互规定”。(1)知识学的第三原理产生于先行两个原理的矛盾:一方面,设定了非我就不能设定自我;另一方面,没有自我就没有非我。(2)这两个原理既相互矛盾又相互需要,彼此相互制约。第一原理中的自我是无条件的“绝对自我”,第二原理中与非我相对立的自我受到了限制,因而是有条件的自我。(3)这表明,自我和非我、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的对立是绝对自我自身产生的对立,因而是自我范围内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这些对立面通过绝对自我的行动达到统一。4 4.三条原理的作用三条原理的作用 费希特知识学的三条原理表达了主体创造、决定和统一客体的主观唯心主义。他用正题、反题、合题的形式阐述自我行动的

    12、辩证关系,在唯心论基础上阐述逻辑形式和范畴内容、思维与存在的辩证统一。四、从理论知识学到实践知识学理论知识学理论知识学123实践知识学实践知识学未解决的矛盾未解决的矛盾 费希特认为,自我和非我的统一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达到:他认为,从研究顺序上说,必须首先建立外在世界,然后再规定它乃至超越它。所以,他对知识学内容的阐述开始于理论知识学。非我是主动的,自我是被动的。非我限制自我、作用于自我;非我作为对象决定自我的知识。理论知识学路径 自我是主动的,非我是被动的,自我限制、作用于非我,自我积极扬弃异己的非我力量,克服非我对自身的限制。实践知识学的路径1.理论知识学:理论知识学:通常所说的认识论,说明了

    13、客观如何成为主观。自我按其本性是全部实在性,非我的实在性只是由自我让渡给它的。所以,自我受非我所规定,实际上是间接地受自己活动的规定。认识自我的活动一方面是无限的(完全能动的),另一方面又是有限的(受动的),因为它只要一活动就总与一个非我(客体)相对立。自我创造世界的过程:知识的形式:知识的形式:相互作用等相互作用等逻辑范畴逻辑范畴知识的质料:知识的质料:时空中的对时空中的对象象自我创造世界2.2.实践知识实践知识学:学:说明主观如何实现在客观之中。(1)实践知识学与理论知识学的差异:(2)实践知识学的基本概念:“努力”(streben)实践自我规定客体的活动。(3)实践活动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14、自我的“努力”是无限的,但是努力本身包含有限性。实践活动的有限性与无限性表现在人的感觉中:自我与非我的关系自我与非我的关系自然界自然界理论知识学因果关系表现为认识对象实践知识学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自我借以达到目的的手段(4)费希特认为,实践知识学的最后归宿就是理论知识学的起点,自我在认识和实践的本原行动的过程构成一个首尾相接的圆圈,这就消解了康德的自在物。自我感觉自我感觉到内在驱到内在驱动力,因动力,因而把自己而把自己设定为自设定为自由的。由的。感觉的内感觉的内驱力只是驱力只是对某种完对某种完全不知道全不知道的东西的的东西的“冲动冲动”,由此产生由此产生“渴望渴望”的感觉。的感觉。没有对象没有对象

    15、的单纯形的单纯形式的冲动式的冲动只会造成只会造成“厌恶厌恶”,造成行动造成行动与冲动的与冲动的不和谐。不和谐。主张一种主张一种合乎理想合乎理想的冲动,的冲动,即冲动被即冲动被自我知道自我知道的实在的的实在的东西所决东西所决定。定。3.3.未解决的矛盾未解决的矛盾费希特在耶拿大学时期的知识学虽然消解了康德的自在之物,但自我与非我的矛盾在知识学中不可能得到最终的解决。因为知识学中存在一个矛盾的循环:没有限制性,自我就永远无法成为自我;有了限制性,自我就不再是绝对自我,而成了有限自我,仍然不能实现其自身。这些内在缺陷为知识学后期的演变埋下了伏笔。五、后期知识学的变化1.1.变化的原因变化的原因(1)

    16、社会因素的影响(2)费希特自己认识到知识学的缺陷:他认识到自我“脱离了自然”,他用自我说明一切知识的根据,但绝对自我本身却缺乏精神实体的实在性。然而,他没有认识到自己知识学的根本缺陷在于唯心论,而是转向客观唯心论来克服主观唯心论。他先把知识学的最高根据看作是绝对知识,继而看作绝对(存在),最后等同于上帝,他的知识学最终陷入神学世界观。2.费希特后期的神学世界观费希特后期的神学世界观(1)人的自由意志只是有限的意志,而有限的意志要以无限的、绝对的或神的意志为根据,人性本身并不具有绝对的价值。自由不再是人的最高目的,而只是达到宗教信仰的可能条件。(2)强调人的自由与行动要以绝对或上帝作为目的和根据

    17、,爱和思索上帝是人们通往极乐生活的唯一正确的道路。(3)神圣的生命力量在人的自由行动中表现出来,并划分了五种世界观或精神生活发展的五个阶段:道德、宗教、知识世界观法律世界观感性世界观 更高阶段的三种世界观没有高低之分,都是以上帝为对象的,区别在于:道德世界观是实践的、鼓励人行动的观点;宗教世界观和知识世界观则是单纯注视和直观的观点;知识最终扬弃了宗教世界观信仰的局限,使宗教崇拜的对象上升为直观的知识。(4)神学世界观运用于人类历史:认为绝对或上帝是化育万物的自隐本原,它本身超越时空,凭借着它预设的对象在时间中的发展来显现自身。人类历史被他说成是人运用自己的自由能力,认识绝对知识、展示神圣存在和

    18、规律的历程。据此,他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分为五个状态:人类无辜的状态。恶行开始的状态。恶贯满盈的状态。理性发展状态。理性完善和圣洁完满状态。第二节第二节 谢林谢林01对费希特哲学的对费希特哲学的批判批判02自然哲学自然哲学03先验哲学先验哲学0405同一哲学同一哲学启示哲学启示哲学本节概述 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谢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Schelling,17751854)出生于一个新教牧师家庭。他15岁进入图宾根神学院,与黑格尔和荷尔德林同窗。18岁那年,出版了第一部著作神话哲学,毕业后当了三年的家庭教师,期间发表自然哲学的观念(1797)、论世界灵魂(1798)等

    19、著作。1798年起,他到耶拿大学任哲学教授,其哲学研究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同时也受到了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主要著作包括自然哲学体系的初步纲要(1799)、先验唯心论体系(1800)、布鲁诺对话:论事物的神性原理和本性原理(1802)等。他此后在多处任教,以1804年发表的哲学与宗教为标志,他的思想趋向宗教神秘主义,发表对人类自由的本质及其相关对象的哲学探讨(1809)。1827年,他被任命为皇家学术档案馆总监和巴伐利亚科学院院长。1841年应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邀请前往柏林大学任教,讲授神话哲学与启示哲学。恩格斯、拉萨尔和祈克果等人都在柏林大学听过他的讲课,他80岁时死于瑞士。谢

    20、林一生的哲学生涯大体上可分为对比鲜明的两个时期:早期的早期的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他认为两者是同一哲学的两个方面;晚年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他认为两者是同一哲学的两个方面;晚年则转变为充满宗教神秘主义的启示哲学。则转变为充满宗教神秘主义的启示哲学。谢林主要著作谢林主要著作先验唯心论体系先验唯心论体系(1800)布鲁诺对话:论事物的神性原理布鲁诺对话:论事物的神性原理和本性原理和本性原理(1802)对人类自由的本质及其相关对象对人类自由的本质及其相关对象的哲学探讨的哲学探讨(1809)一、对费希特哲学的批判一、对费希特哲学的批判谢林最初是费希特的追随者,他从费希特的观点出发批评康德哲学的不彻底性。但

    21、他很快与费希特分道扬镳,认为费希特不承认经验知识的客观内容违背了人类知识本性。1.他认为,知识的对象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主观而存在;而知识的主体是自我和理智,表象是主体的活动和产物;只有主观表象和客观对象的绝对一致,知识才有“理论确定性”。2.谢林还认为,表象与对象的符合意味着客观决定主观,主观的表象依照客观对象而产生和变化,或者从客观对象到主观表象的过渡和转化。但这种情况仅限于认识领域,实践领域是相反的情况。3.3.谢林批评费希特不能解决哲学的任务。谢林批评费希特不能解决哲学的任务。(1)基于上述两条观点,谢林认为:(2)但谢林认为费希特的哲学不能解决上述两个任务:首先费希特说自我足以解释所有

    22、科学知识的依据,但科学知识的对象不依赖自我而存在,否则就不能解释表象的必然性;其次,费希特所说的绝对以非我对它的限制为前提,但既然是有前提的,当然不可能是绝对的。“解释表象如何能与完全不依赖于它而存在的对象绝对地一致符合”。哲学的第一任务 解释“一个客观的东西如何由于一个只是被思维的东西而成为可变化的,致使那客观的东西与那所思的东西完全一致符合。”哲学的另一任务4.谢林批判费希特哲学的目的是为了从更彻底的唯心主义出发反对主观唯心论:(1)他认为,哲学的最高原则既不是自我,也不是非我,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而是超越于自我与非我、主体与客体之上的“绝对”。(2)他认为,“绝对”不依赖人的主观表象

    23、和客观对象而存在,而是超越并决定两者的“绝对理性”或“宇宙精神”。(3)谢林的客观唯心论体系:解释“绝对”如何产生作为客观对象总和的自然自然哲学 解释人的自我意识如何通过“绝对”获得理论确定性和实践确定性先验哲学 阐述“绝对”自身本性同一哲学二、自然哲学二、自然哲学1.谢林的自由理智理论以上过程即能动的“宇宙精神”的创造性活动。自由理智的理论消解了自然必然性,赋予自然规律以精神的意义,使之成为直观和思维的规律。最粗糙的机械作用中,自然界已经隐含目的性从矿物、植物、动物到人的发展自然界在人身上达到了自我意识电学、磁学、化学作用到有机作用2.2.谢林自然哲学的意义谢林自然哲学的意义 自然哲学是谢林

    24、哲学的出发点,也是他为德国古典哲学开辟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德国唯心论从主观性向客观性过渡的重要环节。虽然其内容是泛神论、目的论和唯心论的混杂,但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把自然界描绘成一个在对立发展中有机联系着、逐级上升的整体,不但给当时机械论占统治地位的科学界带来了一股清新气息,而且为浪漫派崇尚自然的情感提供了哲学基础。谢林用普遍联系和矛盾对立的观点来看待自然界的辩证发展,他的观点为黑格尔所继承和发展。三、先验哲学 谢林认为,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殊途同归,自然哲学把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一步步上升为理智的规律,先验哲学则要把理智的规律一步步落实为绝对的客观性,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主体和客体本来就

    25、是同一的。他的先验唯心论从考察理智活动开始,描述了自我意识的历史。自我意识的历史的三个阶段:理论活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艺术活动艺术活动1.1.理论哲学理论哲学(1)理论哲学的任务:说明“表象何以能够与完全独立于它们而存在的对象绝对一致”。(2)自我意识的纯粹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对立:自我意识的纯粹活动中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活动:一种起限制作用,另一种是被限制的,前者构成了主体意识,后者构成了客体意识,主体与客体的对立是推动认识活动前进的动力。通过两者不断对立又不断同一的运动,自我意识从感觉开始,渐次上升到创造性直观和反思,最后到达绝对意志。(3)自我意识的发展:在感觉阶段在感觉阶段的初始,主的

    26、初始,主体和客体的体和客体的对立还没有对立还没有明显地表露明显地表露出来,自我出来,自我在感觉中直在感觉中直观到自身的观到自身的限制,但并限制,但并没有意识到没有意识到这种限制在这种限制在自我意识之自我意识之中。中。在创造性直在创造性直观阶段,自观阶段,自我的创造活我的创造活动有意识地动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进行,自我从感觉主体从感觉主体变成自己的变成自己的对象,逻辑对象,逻辑地推演出地推演出“实体实体”与与“偶性偶性”、“原因原因”与与“结果结果”、“因果性因果性”与与“交互作交互作用用”等范畴。等范畴。在反思活动在反思活动中中,自我,自我达达到对自身的到对自身的直观直观。反思反思的第一个条的第

    27、一个条件是抽象,件是抽象,抽象产生了抽象产生了概念与对象概念与对象的分离,而的分离,而被分离的概被分离的概念与对象在念与对象在判断中重新判断中重新达到同一。达到同一。认识的最高认识的最高目标只能通目标只能通过实践活动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才能实现,先验哲学由先验哲学由此从理论哲此从理论哲学进入实践学进入实践哲学。哲学。2.实践哲学谢林的理论哲学说明的是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而实践哲学则要说明按照主体的表象来改造和塑造客观世界。(1)重视法治的作用:个人追求理想的自由活动必须通过道德和法律来加以调节。但是单纯形式主义的道德学说缺乏必然性的强制力量。他把法治作为自然人向社会人、理性人、自由人过

    28、渡的必由之路,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法治逐步实现的历史,就是朝向完善的国家目标不断前进的过程。他把实现法治状态的程度看作是衡量历史进步的标准,认为完善的国家只有在一个由所有文明民族组成的、共同服从同一个法律的国家联盟中才能实现。(2)人类的历史是必然性与自由的统一:谢林认为,人的行动就其本身来说是自由的,但行动的最终结果又依赖于一种必然性。这种隐秘的必然性是指:在人的社会性中寻找自由与必然性相统一的根据;把上帝作为自由与必然相和谐的绝对根据。(3)谢林把人类历史解释为天意逐步显明的过程,分成三个时期:无意识的理智作为一种完全盲目的必然性力量支配着这一时期,人在这一时期没有自由可言,只能听任命运的摆

    29、布。罗马共和国之前罗马共和国之前的古代世界的古代世界 任性占据主导地位,隐蔽的规律变成明显的自然规律。人的自由在这一时期虽然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挥。从罗马共和国扩从罗马共和国扩张直到当时的现张直到当时的现代社会代社会 以前表现为命运和自然规律的东西将作为“天启”而得到发展和显示。未来的时代未来的时代3.艺术哲学艺术哲学(1)谢林在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中,分别展示了如何以对象为基准来认识世界和如何以自我为基准来改造世界,而他认为两者的综合统一要通过艺术哲学来完成:目的论并没有肯定自然和意志的同一性是否属于人的有意识活动,只有艺术哲学指明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的统一。艺术开始于有意识的审美创造活动,结束于

    30、把世界重建为无意识的艺术作品,艺术是关于无限事物或绝对的特殊经验,美的本质就是对无限的事物或绝对的表现,自由与必然在艺术中达到了最高的统一。(2)谢林艺术哲学的意义:无论感性直观还是理智直观都是主观的,缺少客观性,只有通过艺术直观才能把握绝对的客观存在。谢林的先验哲学从自我的同一性出发,最后在艺术直观中与绝对同一性融为一体,消除了有限性和差别性,回到了绝对的怀抱。他的艺术哲学表达了浪漫主义的人文情怀,为浪漫派的艺术崇拜和天才崇拜提供了哲学的论证。从积极方面说,谢林联系艺术史来建立美学体系,运用“实在的”与“观念的”、“自然”与“历史”等辩证的概念,阐释了艺术从古代到近代的发展,论述了不同艺术类

    31、型的特征,得出了这样一个基本结论:“神话是一切艺术的必然条件和原始素材。”这为黑格尔的美学提供了思想资源。四、同一哲学1.他认为,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的相加还不能构成统一的体系,将二者统一起来的最彻底的方式是把二者综合到一个最高的统一体中,即主体与客体的绝对同一主体与客体的绝对同一。2.2.什么是绝对同一性什么是绝对同一性实质上是指主体与客体尚未分离的本原,是绝对的精神,主体与客体、观念与实在不可分地结合在这种绝对精神之中,它就是宇宙大全本身,无物存在于绝对精神之外,它是派生主体与客体的唯一本原。3.3.绝对同一的自我发展过程:绝对同一的自我发展过程:绝对同一的精神本原由于自身不自觉的原始冲动,

    32、产生出原始对立,从而一分为二 自然和精神在时间和逻辑上没有先后之分,它们的发展构成了两个不同的“级次”,发展的最高级次是绝对,绝对同一既是哲学的起点,又是哲学的终点。绝对同一的精神本原绝对同一的精神本原无意识的精神活动无意识的精神活动自然自然有意识的精神活动有意识的精神活动人的认识与意志活动人的认识与意志活动4.绝对的特征绝对的特征(1)绝对是超越于有差别的、有条件的东西之外的,即超越于主体与客体之外。(2)因而,对于绝对的、无差别的同一性的认识是不能通过任何有限的规定性或中介达到的,而只能是一种直观的知识。(3)在哲学上说明绝对同一性与有差别的世界的关系:首先需要解释绝对无差别的同一性如何产

    33、生有差别的世界的问题;其次需要回答究竟如何从认识上把握这个绝对无差别的同一性。由于他认为绝对是绝对无差别的同一性,这就使他的学说陷入困境而难以自拔,最终不得不求助于“启示”。五、启示哲学1.1.“否定性哲学否定性哲学”与与“肯定性哲学肯定性哲学”(1)“否定性的(negative)哲学”:唯心论是从思维推导出存在来,逻辑思维证明的结果只能是世界存在的概念,而不是世界存在本身,在此意义上,黑格尔逻辑学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哲学即为“否定性”的,因为“在逻辑学中没有任何改变世界的东西”,它只与可能性打交道,它所要认识的一切只存在于思想当中。(2)“肯定性的(positive)哲学”:谢林在此确实击中了唯

    34、心主义的要害,但他却借助神话和宗教来改造理性主义哲学,即力求知道某种确实的、肯定的东西。他采取的是与“否定性的哲学”完全不同的方向:不是先验地从思维引出存在,而是根据经验从存在到思维,因此是“形而上学的经验主义”。2.宗教哲学宗教哲学(1)谢林认为,思维并不先于存在,而是存在先于思维,所以肯定性的哲学必然从存在出发。这样的存在只能是行动着的、向人的经验启示自身的、有生命活力的神。由于一切现实的经验事物都是这个人格神的启示,“肯定性的哲学”也就变成了宗教哲学。(2)宗教哲学的组成 未完成的宗教哲学神话哲学 已经完成的宗教哲学启示哲学3.宗教意识的三个阶段宗教意识的三个阶段 是自古以来人类本性所固

    35、有的原始的一神教 与多神教相对应的是神话学,他认为神话的原则本质上就是启示宗教的原则,神话中的神与启示宗教中的神都是具有人格的、无限创造性的神。只不过神话中的宗教是盲目的、不自由的、非精神的,必须通过基督教成为自由的宗教。多神教 认为天主教是已经过时的,宗教,新教是过渡性的宗教,新的、未来的基督教是包罗万象的,能把一切民族团结起来。在他看来,上帝是具有人性的,不具有人性的上帝是虚假的上帝。基督教的一神教费希特哲学思想的意义:费希特哲学思想的意义:费希特张扬的主体能动性,以及自由和精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反映了上升时期德国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他的知识学是德国唯心论和辩证法相结合的重要阶段,揭

    36、示了康德哲学中唯心论与唯物论的调和。他早期试图把康德的先验唯心论改造为彻底的主观唯心论,晚期转向客观唯心论和神学,催生出谢林和黑格尔的绝对唯心论体系。他将康德揭示先验幻相的消极辩证法改造成为构建科学体系的积极辩证法。费希特哲学思想的意义:费希特哲学思想的意义:他的早期哲学代表了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方向,但他晚期从理性精神的自觉追求者演变成为理性的批判者和反对者,从渴望和追求人的自由转变为对上帝顶礼膜拜,从法国大革命的欢呼者蜕化为君主制的拥护者。他晚期哲学的倒退有欧洲时局的动荡、文化氛围的变迁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也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且他晚期的非理性化思想影响了现代非理性主义意志哲学和生存哲学。他和费尔巴哈分别从神秘主义和人本主义两个相反方面批判了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体系。思考题?思考题?1.评论费希特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看法。2.费希特知识学的三条原理是什么?三者有何联系?3.试论费希特哲学转变的原因和表现。4.谢林是如何批判费希特的?5.谢林的自然哲学中有哪些辩证法因素?6.试论谢林哲学转变的理论表现和根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十四章-费希特和谢林哲学(《西方哲学史》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7586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