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九章-道德价值与道德评价(《伦理学》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75526
  • 上传时间:2023-02-16
  • 格式:PPT
  • 页数:49
  • 大小:4.3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九章-道德价值与道德评价(《伦理学》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伦理学 第九 道德 价值 评价 课件
    资源描述:

    1、 道德价值和道德评价道德价值和道德评价价值与道德价值价值与道德价值道德价值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道德价值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道德价值的多样取向与一元导向道德价值的多样取向与一元导向“价值价值”一词早在中国魏晋时期便已出现,但作为一个一词早在中国魏晋时期便已出现,但作为一个理论概念则最早出现在西方古典经济学中,指商品的交理论概念则最早出现在西方古典经济学中,指商品的交换价值,后泛指对一切具有换价值,后泛指对一切具有“好好”的效能的客体的肯定,的效能的客体的肯定,意味着一定客体被人类需要,对人类具有积极意义。意味着一定客体被人类需要,对人类具有积极意义。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则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作为哲

    2、学范畴的价值则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客体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道德价值是哲学意义的一般价值在道德领域的体现,通常是道德价值是哲学意义的一般价值在道德领域的体现,通常是指道德行为和道德现象所具有的值得肯定和称颂的要素和功指道德行为和道德现象所具有的值得肯定和称颂的要素和功能效用,亦指道德观念和道德思想所具有的反映道德生活需能效用,亦指道德观念和道德思想所具有的反映道德生活需要和期望的意义属性。要和期望的意义属性。道德价值判断以道德现象为对象,道德现象的实然性是从属道德价值判断以道德现象

    3、为对象,道德现象的实然性是从属于道德价值应然性的。于道德价值应然性的。道德价值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道德价值的普遍性和道德价值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道德价值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对的,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特殊性是相对的,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道德价值具有道德价值具有相对普遍性相对普遍性:一方面,道德价值的普遍性缘于道德赖以产生的共同社一方面,道德价值的普遍性缘于道德赖以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和共同利益。会背景和共同利益。另一方面,道德价值的普遍性往往具有抽象性及形式化另一方面,道德价值的普遍性往往具有抽象性及形式化的特征。的特征。道德价值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映衬的,事实上,也正是道德

    4、价值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映衬的,事实上,也正是社会历史条件和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决定了道德价值的特殊社会历史条件和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决定了道德价值的特殊性。人们总是根据一定阶级或群体的利益愿望确定善恶尺度。性。人们总是根据一定阶级或群体的利益愿望确定善恶尺度。不同的社会历史存在和道德主体利益需要,孕育出的文化意不同的社会历史存在和道德主体利益需要,孕育出的文化意识和道德价值观念必定有一定的差异。识和道德价值观念必定有一定的差异。道德价值的道德价值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既不应片面强调。既不应片面强调道德价值的普遍性、永恒性,也不能片面强调道德价值的特道德价值的普

    5、遍性、永恒性,也不能片面强调道德价值的特殊性、相对性,使道德陷入相对主义的困境。殊性、相对性,使道德陷入相对主义的困境。道德价值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但任何相对的、特道德价值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但任何相对的、特殊的道德规范总是蕴涵着道德的普遍性因素。殊的道德规范总是蕴涵着道德的普遍性因素。道德的道德的普遍性寓于道德的特殊性之中普遍性寓于道德的特殊性之中。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道德价值的多样取向与一元导向的辩证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道德价值的多样取向与一元导向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理解道德价值的实践落脚点。关系,是科学理解道德价值的实践落脚点。道德价值的多样性,源于社会现实生活的复杂性。道德价

    6、值的多样性,源于社会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不同的社会存在,多种利益主体及其复杂关系,社会历史的不同的社会存在,多种利益主体及其复杂关系,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社会诸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都会造成现实社会中发展变化,社会诸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都会造成现实社会中道德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道德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道德价值的多样性正是这种状态的综合表现。道德价值的多样性正是这种状态的综合表现。道德价值的多样性还表现为道德规范层次的分化。道德价值的多样性还表现为道德规范层次的分化。道德价值的多样性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承认并道德价值的多样性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承认并允许各主体的现实利益要求和

    7、层次差别,实际上是赋予允许各主体的现实利益要求和层次差别,实际上是赋予人们自主选择、自主创造的道德自由和价值空间。人们自主选择、自主创造的道德自由和价值空间。健全合理的社会道德体系不仅应该满足人们对道德价值多健全合理的社会道德体系不仅应该满足人们对道德价值多样取向的需求,而且必须确立核心道德价值观和价值体样取向的需求,而且必须确立核心道德价值观和价值体 系,以引导和统领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道德价值观和价系,以引导和统领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道德价值观和价值理想追求,这是社会道德一元价值导向的基本内涵。值理想追求,这是社会道德一元价值导向的基本内涵。一元导向和多样取向的价值关系,实质表现为社会核心价一

    8、元导向和多样取向的价值关系,实质表现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与各种流行于社会的价值观念之间的关系。值体系与各种流行于社会的价值观念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表达着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精神,是兴国之魂和发展之基。达着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精神,是兴国之魂和发展之基。核心价值体系对多样价值取向的整合力量基于社会公众的价核心价值体系对多样价值取向的整合力量基于社会公众的价值认同,也需要社会意识形态的政治引导、组织和教育。值认同,也需要社会意识形态的政治引导、组织和教育。道德行为与道德选择道德行为与道德选择道德选择中的自由与必

    9、然道德选择中的自由与必然道德冲突的类型及解决道德冲突的类型及解决道德境遇与道德选择道德境遇与道德选择人的行为是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人的行为是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理性能动活动。种理性能动活动。狭义的道德行为有时还与狭义的道德行为有时还与“不道德行为不道德行为”相对应。在日常相对应。在日常语境中,善行常被用来指称狭义的道德行为,恶行则指不语境中,善行常被用来指称狭义的道德行为,恶行则指不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广义的道德行为则指人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进行的具有广义的道德行为则指人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进行的具有道德善恶意义的活动,即对他人和社会有利或有害,并具道

    10、德善恶意义的活动,即对他人和社会有利或有害,并具有道德自主选择性的行为。有道德自主选择性的行为。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一种必须通过主体选择而实施的有意识的实践是一种必须通过主体选择而实施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其活动。其选择性选择性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第一,道德行为是人的自知自觉的选择行为。,道德行为是人的自知自觉的选择行为。第二第二,道德行为是自主自愿的选择行为。,道德行为是自主自愿的选择行为。第三第三,道德行为往往发生在和他人利益有内在联系,道德行为往往发生在和他人利益有内在联系的行为选择中。的行为选择中。第四第四,道德行为的选择还必须与社会的,道德行为的选择还必须与社会的

    11、“应然应然”价价值理想具有特定关联。值理想具有特定关联。道德选择道德选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选择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的总的价值取向,是广义的道德选择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的总的价值取向,是主体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的重要表现形式。主体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的重要表现形式。狭义的道德选择特指道德行为选择,是人们在实施行为前狭义的道德选择特指道德行为选择,是人们在实施行为前或实施行为过程中,根据某种道德标准对不同行为可能性或实施行为过程中,根据某种道德标准对不同行为可能性进行的具有道德意义的取舍,以及在不同的价值准则或善进行的具有道德意义的取舍,以及在不同的价值准则或善恶冲突之间进行的

    12、自觉自愿的行为选择,作出的符合一定恶冲突之间进行的自觉自愿的行为选择,作出的符合一定阶级或社会道德准则的行为。阶级或社会道德准则的行为。道德选择有两个先决条件:道德选择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一是客观上存在着多种行动方案或行动路径,这是客观上存在着多种行动方案或行动路径,这是进行道德选择的前提;进行道德选择的前提;二是二是行为主体必须具有行为选择的能力,这是进行行为主体必须具有行为选择的能力,这是进行道德选择的基础。道德选择的基础。道德行为的特征主要在于它是主体自由选择的行为。道德行为的特征主要在于它是主体自由选择的行为。恩格斯指出,恩格斯指出,“如果不谈所谓自由意志、人的责任能如果不谈所谓自由意

    13、志、人的责任能力、必然和自由的关系等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议论道力、必然和自由的关系等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议论道德和法的问题德和法的问题”。(一)自由与必然(一)自由与必然道德选择中的自由与必然,关系到道德责任和道德价值道德选择中的自由与必然,关系到道德责任和道德价值的确定。的确定。道德自由体现在两方面:道德自由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一是人类或人类群体按照自身需要和理想为社会设立道人类或人类群体按照自身需要和理想为社会设立道德规则;德规则;二是二是人能够自律或自主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正因为人有人能够自律或自主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正因为人有主体自律能力或道德自由,行为才有道德价值,也正因主体自律能力或道德自由

    14、,行为才有道德价值,也正因如此,人才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道德责任。如此,人才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道德责任。道德自由往往表现为两种形式,即外在社会自由和内在道德自由往往表现为两种形式,即外在社会自由和内在意志自由。意志自由。在道德选择自由与必然的问题上,西方有两种理论比较在道德选择自由与必然的问题上,西方有两种理论比较流行,即流行,即“意志自由论意志自由论”和和“决定论决定论”。“意志自由论意志自由论”认为,人有意志自由,因而有选择自己认为,人有意志自由,因而有选择自己行为的自由。行为的自由。“决定论决定论”则认为,世界存在着因果链,一切都是被绝则认为,世界存在着因果链,一切都是被绝对决定的,并认为

    15、人的动机、目的、观念以及情绪,都对决定的,并认为人的动机、目的、观念以及情绪,都是由社会环境造成的。是由社会环境造成的。(二)自律与他律(二)自律与他律“自律自律”与与“他律他律”是伦理学中一对重要范畴,其意义是伦理学中一对重要范畴,其意义在于解决道德价值的根源问题,并表达人在道德行为选在于解决道德价值的根源问题,并表达人在道德行为选择中的自由能力和道德水平。择中的自由能力和道德水平。道德自律常在以下意义上使用:道德自律常在以下意义上使用:第一第一,回答道德价值起源问题时,回答道德价值起源问题时,强调道德价值起强调道德价值起源于人类的自觉意识。源于人类的自觉意识。第二第二,强调道德主体对欲望的

    16、内在控制能力。,强调道德主体对欲望的内在控制能力。第三第三,在个体道德发展的意义上,表达特定主体对,在个体道德发展的意义上,表达特定主体对社会道德要求的自觉状态。社会道德要求的自觉状态。道德他律常在如下意义上使用:道德他律常在如下意义上使用:一是一是回答道德价值的起源问题时,强调道德起源于回答道德价值的起源问题时,强调道德起源于某种外在必然。某种外在必然。二是二是强调社会道德规范对个体的外在制约性质。强调社会道德规范对个体的外在制约性质。三是三是从道德的个体发生学角度看,表达特定主体对从道德的个体发生学角度看,表达特定主体对于社会道德要求的不自觉状态。于社会道德要求的不自觉状态。在道德行为选择

    17、中,在道德行为选择中,自律性与他律性是相互联系的自律性与他律性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一方面,道德自律离不开道德他律,主体自律所依从的,道德自律离不开道德他律,主体自律所依从的社会道德规范,相对于个体而言具有外在他律性,社会社会道德规范,相对于个体而言具有外在他律性,社会道德规范是个体道德自律选择的外在根据。道德规范是个体道德自律选择的外在根据。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外在他律性道德规范可以在社会道德教育和,外在他律性道德规范可以在社会道德教育和道德生活实践中,逐渐内化为个体的自律能力,也只有道德生活实践中,逐渐内化为个体的自律能力,也只有通过个体自觉自律的选择,道德行为的价值才能真正得通过个体自觉自律

    18、的选择,道德行为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到实现。道德冲突是道德选择的一种特殊处境,是指人在道德行道德冲突是道德选择的一种特殊处境,是指人在道德行为选择中,面临着因道德境遇的复杂变化和主体自身的为选择中,面临着因道德境遇的复杂变化和主体自身的价值观、价值层次以及行为选择方式等差异变化,所发价值观、价值层次以及行为选择方式等差异变化,所发生的善恶矛盾以及善与善之间不可兼得的矛盾。生的善恶矛盾以及善与善之间不可兼得的矛盾。道德冲突可分为三类:道德冲突可分为三类:一是一是对抗性的道德冲突,即相互对抗性的道德冲突,即相互对立的价值体系之间的冲突;对立的价值体系之间的冲突;二是二是同一道德价值体系内不同道

    19、同一道德价值体系内不同道德要求在特定处境中的冲突;德要求在特定处境中的冲突;三是三是选择方式上的冲突,即目的选择方式上的冲突,即目的与手段的道德冲突。与手段的道德冲突。道德冲突类型:道德冲突类型:对于对于第一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道德冲突,即善与恶的冲突,应通过的道德冲突,即善与恶的冲突,应通过坚持趋善避恶、扬善抑恶的原则来加以解决,自觉地抵坚持趋善避恶、扬善抑恶的原则来加以解决,自觉地抵制错误的道德原则,坚持正确的道德原则。制错误的道德原则,坚持正确的道德原则。对于对于第二类第二类不同层次的道德冲突,应当通过价值序列的不同层次的道德冲突,应当通过价值序列的排序比较来解决,使较低层次的要求服从于较

    20、高层次的排序比较来解决,使较低层次的要求服从于较高层次的要求,即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要求,即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对于对于第三种类型第三种类型的道德冲突,应正确处理目的与手段的的道德冲突,应正确处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关系。解决方式:解决方式:道德境遇道德境遇是指行为主体在进行道德活动或道德选择时是指行为主体在进行道德活动或道德选择时所处的复杂境况和遭遇。由于人们道德水平存在差异,所处的复杂境况和遭遇。由于人们道德水平存在差异,具体的客观条件构成种种复杂的道德选择境遇,道德具体的客观条件构成种种复杂的道德选择境遇,道德选择需要在主体应变中得以实现。选择需要在主体应变中得以实

    21、现。理解道德境遇和道德选择问题,应注意把握道德普遍理解道德境遇和道德选择问题,应注意把握道德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在道德行为选择中,在道德行为选择中,自律性与他律性是相互联系的自律性与他律性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一方面,道德自律离不开道德他律,主体自律所依从的,道德自律离不开道德他律,主体自律所依从的社会道德规范,相对于个体而言具有外在他律性,社会社会道德规范,相对于个体而言具有外在他律性,社会道德规范是个体道德自律选择的外在根据。道德规范是个体道德自律选择的外在根据。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外在他律性道德规范可以在社会道德教育和,外在

    22、他律性道德规范可以在社会道德教育和道德生活实践中,逐渐内化为个体的自律能力,也只有道德生活实践中,逐渐内化为个体的自律能力,也只有通过个体自觉自律的选择,道德行为的价值才能真正得通过个体自觉自律的选择,道德行为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到实现。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评价的依据道德评价的依据道德评价的类型与手段道德评价的类型与手段 以何种标准开展道德评价,是道德评价能否顺利进行的首要以何种标准开展道德评价,是道德评价能否顺利进行的首要问题。或者说,进行道德评价,首先需要确立和把握道德评问题。或者说,进行道德评价,首先需要确立和把握道德评价的标准。价的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善恶标准是评价人

    23、们道德行为和事件的最马克思主义认为,善恶标准是评价人们道德行为和事件的最一般标准,但是善恶标准又必须与生产力标准和历史标准,一般标准,但是善恶标准又必须与生产力标准和历史标准,乃至终极价值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乃至终极价值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善恶标准既具有相对性,又具有绝对性,是相对性与绝对性善恶标准既具有相对性,又具有绝对性,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的统一。善恶标准与生产力标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善恶标准与生产力标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一方面一方面,生产力标准和善恶标准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标准。,生产力标准和善恶标准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标准。另一方面另一方面,生产力标准不能直接代替善恶标准,生产力

    24、,生产力标准不能直接代替善恶标准,生产力标准不能直接检验人们行为的道德价值。标准不能直接检验人们行为的道德价值。究竟应根据行为动机还是行为效果来进行道德评价,这是究竟应根据行为动机还是行为效果来进行道德评价,这是在探讨道德评价根据时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探讨道德评价根据时必须解决的问题。关于道德评价的根据问题,有动机论与效果论之争:关于道德评价的根据问题,有动机论与效果论之争:动机论动机论主张根据人的动机愿望确定行为的道德意义,主张根据人的动机愿望确定行为的道德意义,强调评价行为善恶的根据,只能是或主要是行为的强调评价行为善恶的根据,只能是或主要是行为的动机。(康德)动机。(康德)效果论效果论则强

    25、调,只有行为的后果才是评价行为善恶则强调,只有行为的后果才是评价行为善恶的唯一根据。(密尔功利主义)的唯一根据。(密尔功利主义)动机论强调行为出发点的道德性,保持了道德的纯洁和动机论强调行为出发点的道德性,保持了道德的纯洁和高尚,但如果不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考察,就容易使高尚,但如果不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考察,就容易使善良愿望落空。善良愿望落空。效果论避免了动机论的弱点,但却滑向了另一个极端,效果论避免了动机论的弱点,但却滑向了另一个极端,只看结果不论动机,也无法充分说明行为的道德意义。只看结果不论动机,也无法充分说明行为的道德意义。二者在认识论上都犯了把复杂的善恶根据简单化,把道二者在认识论

    26、上都犯了把复杂的善恶根据简单化,把道德行为过程的某一因素绝对化的错误。德行为过程的某一因素绝对化的错误。还有一些思想家注意到了动机与效果的还有一些思想家注意到了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性统一性:如如德谟克里特德谟克里特就认为,有道德的人不仅行为好,更主要就认为,有道德的人不仅行为好,更主要的是意愿也必须是好的。的是意愿也必须是好的。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行为既要合于认为,行为既要合于“中道中道”的道德标准,的道德标准,又要出于人的自愿动机。又要出于人的自愿动机。德谟克里特德谟克里特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黑格尔也认为,人的行为是动机和效果相统一的过程,也认为,人的行为是动机和效果相统一的过程,把

    27、把两者割裂或片面夸大其中一点的观点,都只停留于抽象理两者割裂或片面夸大其中一点的观点,都只停留于抽象理智之中。智之中。先秦时代先秦时代墨家墨家提出提出“合其志功而观焉合其志功而观焉”,这一观点也表达,这一观点也表达了动机效果统一论的思想。了动机效果统一论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进行科学的道德评价,应正确认识动马克思主义认为,进行科学的道德评价,应正确认识动机与效果的关系,把动机与效果辩证地结合起来。毛泽机与效果的关系,把动机与效果辩证地结合起来。毛泽东也提出过类似观点东也提出过类似观点强调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要求把道德评价的根据看强调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要求把道德评价的根据看做一个系统。做

    28、一个系统。强调行为动机出于道德,并不意味着否定效果的道德意强调行为动机出于道德,并不意味着否定效果的道德意义。义。道德评价包括对事的评价和对人的评价,对事的评价可道德评价包括对事的评价和对人的评价,对事的评价可以更多地考察是否合于道德,如果对人的道德品性进行以更多地考察是否合于道德,如果对人的道德品性进行评价,则要更注重行为动机,即行为主体的选择是否出评价,则要更注重行为动机,即行为主体的选择是否出于道德要求。于道德要求。道德评价主要有社会道德评价和自我道德评价两种基本类道德评价主要有社会道德评价和自我道德评价两种基本类型。型。评价的手段主要有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评价的手段主要

    29、有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一般地说,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往往是社会道德评价的基一般地说,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往往是社会道德评价的基本手段,而人们的内心信念则是自我道德评价的基本手段。本手段,而人们的内心信念则是自我道德评价的基本手段。根据道德根据道德主体主体进行划分,道德评价可以区分为社会道德评价进行划分,道德评价可以区分为社会道德评价和自我道德评价两种类型。和自我道德评价两种类型。社会道德评价社会道德评价,是指社会、集体或他人对行为当事人的道德,是指社会、集体或他人对行为当事人的道德行为进行善恶判断和表明倾向性态度。行为进行善恶判断和表明倾向性态度。在这种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和行为主

    30、体处于不同的两极,在这种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和行为主体处于不同的两极,具有不同的意义。也就是说,行为主体是被评价的客体,而具有不同的意义。也就是说,行为主体是被评价的客体,而评价主体则作为评价主体则作为“旁观者旁观者”来确定行为的善恶价值,并表示来确定行为的善恶价值,并表示对这一行为的倾向性态度。对这一行为的倾向性态度。自我道德评价自我道德评价,是指主体依据自身的价值标准和情感取向,是指主体依据自身的价值标准和情感取向,对自身行为所做的道德反省和判断。对自身行为所做的道德反省和判断。同社会的(他人的或对他人的)道德评价不同,在这种评价同社会的(他人的或对他人的)道德评价不同,在这种评价过程中,

    31、行为当事人既是行为主体,又是评价主体,或者说,过程中,行为当事人既是行为主体,又是评价主体,或者说,既是评价主体,又是被评价的客体。既是评价主体,又是被评价的客体。在实际道德生活中社会道德评价和自我道德评价往往在实际道德生活中社会道德评价和自我道德评价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首先首先,就同一行为的评价本身来看,社会和他人特,就同一行为的评价本身来看,社会和他人特别是这一行为直接所及的社会、集体或他人,往往别是这一行为直接所及的社会、集体或他人,往往对这一行为效果的有益或有害感受得更为直接和真对这一行为效果的有益或有害感受得更为

    32、直接和真切。切。其次其次,从评价主体方面来看,自我道德评价的主体,从评价主体方面来看,自我道德评价的主体即行为当事人,可以从社会或他人对自己的行为评即行为当事人,可以从社会或他人对自己的行为评价中,得到善恶的价值信息,产生或增强责任心和价中,得到善恶的价值信息,产生或增强责任心和荣辱感。荣辱感。自我道德评价和社会道德评价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这种自我道德评价和社会道德评价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这种统一统一性性首先表现在自我道德评价机制的内容和社会道德评价标准首先表现在自我道德评价机制的内容和社会道德评价标准的一致性。的一致性。道德评价是社会道德评价和自我道德评价的统一,在理论上道德评价是社会道德评价和

    33、自我道德评价的统一,在理论上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在现实中是道德建设不可分离的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在现实中是道德建设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两个方面。道德评价主要借助于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道德评价主要借助于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三种手段或方式发生作用。三种手段或方式发生作用。社会舆论社会舆论一般是指社会生活中公众对某一事态所持的意见和一般是指社会生活中公众对某一事态所持的意见和看法。它主要包括口头议论和大众传播工具两方面。看法。它主要包括口头议论和大众传播工具两方面。社会舆论具有特殊作用,其权威性就在于它代表的是广大群社会舆论具有特殊作用,其权威性就在于它代表的是广

    34、大群众的某种意志、情感和价值取向,并能给人以荣辱感,迫使众的某种意志、情感和价值取向,并能给人以荣辱感,迫使人们在行为选择时,必须考虑社会舆论对自己的评价。人们在行为选择时,必须考虑社会舆论对自己的评价。传统习惯或传统习俗传统习惯或传统习俗,是指在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是指在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已被人们普遍承认和熟悉的,一些日常的、和积累起来的,已被人们普遍承认和熟悉的,一些日常的、稳定的道德经验、道德常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式等。稳定的道德经验、道德常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式等。内心信念内心信念主要是指道德信念。在道德评价中,内心信念常常主要是指道德信念。在道德

    35、评价中,内心信念常常是借助于良心来发挥作用的。是借助于良心来发挥作用的。首先首先,它作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是推动人们对行为进行善,它作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是推动人们对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最直接的内在动力。恶评价的最直接的内在动力。其次其次,内心信念作为深入人心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准则,内心信念作为深入人心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准则,也是也是道德评价中的直接标准。道德评价中的直接标准。再次再次,由于内心信念包含情感和意志等因素,可以作为,由于内心信念包含情感和意志等因素,可以作为一种内在的强制力,迫使行为当事人接受善恶判断,一种内在的强制力,迫使行为当事人接受善恶判断,以以及相应的赞许或谴责。及相应的赞许或谴责。最后最后,内心信念也是使道德评价成果成为行为当事人内,内心信念也是使道德评价成果成为行为当事人内在的稳定因素的形式。在的稳定因素的形式。道德行为选择有哪些特性?道德行为选择有哪些特性?试述道德价值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试述道德价值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如何理解社会一元价值导向和多样价值取如何理解社会一元价值导向和多样价值取向的关系?向的关系?怎样根据行为动机和效果进行道德评价?怎样根据行为动机和效果进行道德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九章-道德价值与道德评价(《伦理学》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7552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