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件第十二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件第十二章.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调查 研究 方法 课件 第十二
- 资源描述:
-
1、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目 录 第一节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类型、特点和结构 第二节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步骤及技巧 第三节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体例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了解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类型。熟悉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特点。熟悉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熟悉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步骤。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技巧。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政策,以减轻家庭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负担,推进教育的均衡化。加之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问题前所未有地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而当前社会公众关于教育问题的关注议论点乃至指责仍然较多地集中于“上学贵”及“学校乱收费”,
2、这无疑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同时,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指责的层面看待这个问题,而有必要再深入一步,细细分解和认识学费问题。案例导入学费贵不贵解读“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调查”为科学地把握上述问题,近期,在新华教育基金会蔡冠深先生的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中美教育研究中心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调查”课题组,在北师大教育学院院长张斌贤教授的带领下,运用整体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两万多个家庭作为样本,对其在2006年712月用于支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花费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取得了一些初步的发现。一、“上学贵”
3、不能一概而论正如许多社会问题一样,由于缺乏深入的科学调查,普通公众关于“上学贵”“乱收费”的议论和指责常常是出于人们自己的经验,有时则是由于舆论的影响。但这种更接近于感性的认识使学费问题变得模糊和混乱了。这无助于问题的把握,不利于相关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在义务教育阶段,上学到底“贵不贵”?课题组认为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要先考察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城乡家庭为其子女究竟支出了多少教育费用?(2)这些费用在家庭的支出和收入中所占比重有多大?(3)这些教育费用主要支付在哪些项目上?(4)家庭为什么支付这些费用?所谓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支出,是指家庭为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4、支付的全部代价(包括付出劳动及支出货币等)。国内外学界关于家庭教育的支出有许多分类。在本项调查中,考虑到调查地区范围广、地区差异大,衡量机会成本类支出在准确性及其操作性上的难度,故只计算校内支出和校外支出。其中,校外支出主要包括教育用品类、辅导训练类和衣食住行用类这三大类;校内支出则主要包括教育类和衣食住行用类这两大类。校内支出与校外支出之和就是家庭全部教育支出。二、校外支出大于校内支出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2006年712月,家庭教育支出的全国平均值是2 622.04元,城市家庭为3 633.94元,农村家庭为2 364.53元。城市家庭是农村家庭的1.54倍。而在上述支出中,校内支出(615
5、.62元)约占全部家庭教育支出的23%,校外支出(2 027.59元)约占全部家庭教育支出的77%。调查表明,在校内支出中,城市家庭教育类支出平均为757.8元,农村家庭平均为 391.43元,城市家庭是农村家庭的1.94倍。从全国平均水平看,教育类支出为465.43元,衣食住行用类支出为150.19元,也就是说从全国平均来看,在家庭交给学校的全部费用中,教育类支出约占75%,衣食住行用类支出约占25%。而在校内支出中,“由学校收取的学杂费”全国的平均值为106.65元,城市家庭则高于全国平均值,为184.61元,农村家庭为86.92元。在校外支出中,家庭自行购买的各类教育用品费(943.84
6、元)约占全部支出的36%,家庭自行支出的辅导训练费(511.03元)约占全部支出的19%,由教育带来的衣食住行用费(603.41元)约占全部支出的23%。三、全面看待收费问题通过近一年的调查和数据分析,课题组认为:(1)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的教育支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种复杂性在于它绝非是一个纯粹的教育问题,而涉及经济学、社会学等非常广泛的问题领域。因此,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上学贵”或学校“乱收费”的判断上,实际上于事无补。(2)对于不同家庭而言,上学“贵”与“不贵”是相对的。这种相对不仅表现在支出的多少与家庭的客观因素(如家庭结构、父母收入水平、父母的职业和教育程度及父母的年龄)
7、相关,而且与某些主观的因素(如父母对子女学习成绩的满意度及对孩子的教育期望)直接关联。(3)从家庭教育支出的结构看,校外支出占全部支出的四分之三,且校外支出是校内支出的3.3倍。这说明,就总体而言,在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的教育支出中,志愿的、非强制性的或选择性的支出是主体。这进一步可以解释,所谓“上学贵”确切地说应当是“贵”在校外而非校内,“贵”在家长为其子女进一步拓展知识、提高能力而额外支付的费用。这既与“上学贵”无关,也与学校收费无关。(4)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在校内支出部分,对“贵”与“不贵”也需要做具体分析。近年来,由于对农村学校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农村家庭学杂费支出的负担已经大为减
8、轻。所以,在校内支出部分,所谓“上学贵”主要“贵”在城市而非农村。而从城市家庭来看,在校内支出部分,所谓“贵”主要反映在除学杂费以外的教育费用(包括书本费等),特别是用于择校、择班及课外辅导培训等方面的支出。这个结果实际上也为有关部门今后的工作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5)虽然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通常所说的学校“乱收费”的问题已经从根本上消除了,但从课题组的调查结果看,近年来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治理,学校收费总体上是非常规范的。当然,也应当看到,在部分地区和部分学校,事实上存在着一些重复设置的收费项目,在一些项目上收费过高,或只收费而没有提供相应服务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不分
9、青红皂白,把部分学校的违规行为当作一种普遍现象而大加挞伐,对教育的正常运行并无益处。四、解决收费问题需深层次突破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上学贵”及与此相联系的学校“乱收费”都只是一种现象,它所反映的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从教育系统内部看,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学校布局的不合理、学校教育的不完全及学校中存在的违背义务教育根本精神的竞争和筛选机制的作用,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基本原因。另外,由于公共财政投入的不足,我国的义务教育同时还是一种不完全的教育,即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学校不能充分提供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教育服务。大量的校外、课外辅导和培训之所以生意兴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
10、校教育的缺失。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不同主体的教育价值观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和多元化。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和社会所追求的价值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子女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在同等的教育条件下接受平等的教育,以实现教育的公平和社会的正义。而家庭所追求的教育价值则是其子女能受到尽可能优质的教育,以提升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的能力和素质。由于教育价值观的差异,在实践中,就表现为完全不同的教育行为。而健全的教育制度实际上正是在不同的教育价值观的冲突与调和中不断博弈而变化的。这同样要求我们对待目前教育问题必须坚持理性、科学、实践的态度。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是根据社会研究以文字、语言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研究过程及研究方法的一种书
11、面报告。它是整个社会调查研究过程的全面总结,是社会调查研究所有成果的集中体现。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是科学研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说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撰写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成果和社会作用。因此,调查研究者应该十分重视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本章将详细介绍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撰写的相关内容。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分类 一、1.应用性研究报告与学术性研究报告根据读者对象的不同,研究报告可分为应用性研究报告和学术性研究报告。应用性研究报告往往以政府决策部门领导、各类实际工作部门人员为对象,以了解和描述社会现实情况、提供社会决策参考、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为主要目的。这类研究报告对研
12、究过程的介绍往往十分简短,研究结果部分也通常用比较直观的统计图、统计表等形式来表示,根据研究结果所提出的策略建议部分在报告中也十分突出。学术性研究报告通常指用作专业杂志上发表或学术会议上发表的研究报告,所面对的读者包括大学教师、科研人员、在学研究生等具有社会专业知识的研究者。所以,学术性研究报告特别强调对以往研究的追溯和分析,对理论的解释或诠释,对研究方法的详细说明及对研究结果的详细论证,它在资料分析部分相对广泛,但对结果的讨论部分则相对谨慎。另外,学术性研究报告往往需要运用各个学科的有关理论和概论,在形式上也有比较固定、严格的格式,结构更加严谨,论述的语言也要求更加客观、更加严密。2.描述性
13、研究报告与解释性研究报告根据研究报告的主要功能,可将其分为描述性报告和解释性研究报告两大类。描述性研究报告着重于对所调查现象进行系统、全面的描述,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对调查资料和结果的详细描述,向读者展示某一现象的基本状况、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对于那些以弄清现状、找出特点为目的的社会调查来说,描述性研究报告是其表达结果的最适宜的形式。解释性研究报告的着眼点则有所不同,它的主要目的是要用调查所得到的资料来解释和说明某类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者说明不同现象相互之间的关系。这类报告中虽然也有一些对现象的描述,但这种描述一方面不像描述性报告那样全面、详细;另一方面也仅仅只是作为合理解释和说明现象原因及关系的必
14、要基础或前提而存在,即是为了解释和说明而做的必要的描述。从写作要求来看,描述性研究报告强调内容的广泛和详细,要求面面俱到,同时十分看重描述的清晰性和全面性,力求给人以整体的认识和了解。而解释性研究报告则强调内容的集中和深入,看重解释的实证性和针对性,力求给人以合理、深刻的说明。3.定量研究报告与定性研究报告根据研究的性质,研究报告还可以分为定量研究报告与定性研究报告两类。定量研究报告主要以对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及其讨论为主要内容,数量化、表格化、逻辑性强是其表达结果的主要特征,报告的格式十分规范且相对固定,报告的各个部分相互之间界限十分明确。与此相反,定性研究报告则主要以对文字材料的描述和定
15、性分析为主要特征。在报告的结构上既无严格的规范,也没有十分固定的格式。在内容上,描述和分析、资料与解释之间的界限也不十分明显。而且一般情况下,定性研究报告的篇幅也比定量研究报告的篇幅要长,报告中体现的主观色彩也较重。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特点 二、研究报告作为社会调查研究成果的体现,不同的研究者也许各有其写作风格或文采,但是作为实证研究报告而言还是具有共同的特点的。这些特点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1.针对性在撰写研究报告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研究报告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读者对象是谁,然后根据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考虑资料的运用和安排,以及研究报告的结构或布局,即首先要确定“为何写”“为谁写”。“为何写”与
16、研究性质和目的有关。按照研究课题的性质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研究报告的写作目的就是要以文字的形式显示出不同的研究课题的本来性质和目标。“为谁写”是指研究报告的读者对象是谁。一般而言,研究报告的读者对象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专业读者和一般读者。专业读者主要是具有社会研究专业知识的研究者,例如大学教师、科研人员、在校研究生等。一般读者是指非专业读者,既可以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也可以是非专业学者、行政机关的主管和一般管理人员等。不同的读者对象决定了研究报告的特点。供专业读者阅读的是学术性研究报告,供一般读者阅读的是普通研究报告。2.实证性研究报告是以事实为基础的,所以研究报告的实证
17、性是指社会研究报告必须全面正确的反映社会事实。用事实说话是研究报告最基本的表现手段,通过对事实的描述使人们了解事实真相。同时,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分析得出客观的结论。也就是说,研究报告是由事实而得出的结论,而不是先确定出某种结论,再去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因此,研究报告作为社会现象的调查说明材料,必须忠实地反映社会现象的本来面貌。只有充分地、准确地以社会事实为根据,用客观事实说明问题,才能正确反映社会现实,找出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引出正确的结论并用以指导实践。3.时效性 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 三、规范的社会研究报告一般都有较为固定的格式。尽管不同类型的研究报告在形式上会有若干细小的差异
18、,但是各种研究报告在结构上又有着相似的构成要素。1.导言或引言部分 导言或引言部分主要说明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及研究这个问题的意义,这一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的背景;二是研究的问题界定;三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文献回顾或评述文献评述是阐述导言部分中问题提出的根据,也就是说通过文献评述说明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在某种意义上说,文献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一项研究的质量或学术水平的高低,这也是判断真问题或假问题的主要标准。3.研究设计研究设计主要说明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程序、方式和技术等,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总体、样本及抽样方法、抽样的过程,以及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资料的收集方法和资料的分析
19、方法)。4.研究结果的论证这一部分是报告的主体部分,一般是运用实证资料详细证明研究的主要结论或观点的。在量化研究报告中主要通过数据资料描述样本的基本情况,利用统计分析对假设进行检验。在质性研究报告中主要运用质性资料说明研究结果,它特别强调以“原始资料”的形式说明研究结果。5.主要结论和讨论该部分要简要概括研究的主要结论,在对策性研究报告中还要根据研究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讨论通常反映了研究者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包括对自己研究的基本评价,研究的学术贡献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讨论的在操作及理论层面所面临的问题。6.中英文摘要这一部分主要概括研究的问题、主要结论及关键词。通常放在研
20、究报告的最前面,有时也可以放在报告的结尾。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即研究报告中所涉及的书籍和文章目录。8.附 录附录即研究过程中所用的问卷、量表及某些计算公式的推导、数据计算方法等。这部分还包括难以在报告中列出的数量太大、太烦琐的数据表格及计算公式。作为科学成果的表达,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有着相对固定的程序和步骤。又由于社会调查研究报告自身的特点,写作中写作者需要遵循一定的技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步骤 一、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是以“实证性”为特点的,虽然与一般论文的写作方法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可遵循以下步骤来进行:1.明确主题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就是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所要表达的中心问题,它是整个社会调查
21、研究报告的灵魂。主题的确立是整个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撰写过程顺利开展的前提。在一般情况下,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就是该项研究的主题,即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所要反映的中心问题也就是整个研究的中心问题。例如,进行一项长三角区域居民消费习惯的社会研究,其研究报告的主题就是长三角区域居民的消费习惯、特点及反映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确立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并不困难。但在有些时候,可能会由于某些原因使得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不能与研究的主题统一起来。比如,当一项研究的内容很多,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很广,一份社会调查研究报告难以容纳全部内容时,就需要从中选择部分内容形成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并确立相应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
22、主题。显然,这时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主题与研究的主题相比范围就缩小了。另外,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使得研究所得的资料与研究最初的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无法说明事先预定的研究主题,此时也要根据实际的资料和结果重新确立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2.拟定提纲从写作过程来看,确定主题后不宜马上动笔,而是应该根据自己对资料的分析拟定初步的写作提纲。写作提纲最为关键的是考虑如何把自己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和分析线索贯穿在自己的提纲中,核心问题和分析线索是与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主要概念或理念分析框架紧密相连的。写作提纲的主要作用是理清思路,明确调查报告内容,安排好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总体结构,为实际写作打下基础。拟
23、定写作提纲的方法是对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进行分解,并将分解后的每一部分进一步具体化。3.选择材料一项研究所得的资料与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所用的材料并不是一回事。研究资料往往都与研究主题有关,但不一定都与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紧密相关。或者说,并非所有的研究资料都能成为撰写研究报告时所用的材料。因此,在写作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前,必须对所用的材料进行选择。这种选择首先应以写作提纲的范围和要求为依据,即应按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框架来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所选取的材料与研究报告的主题密切相关;其次还要坚持精练、典型、全面的原则,做到既不遗漏一些重要的材料,又使所用的材料具有最大的代表性和最强的说服力。社会调查
24、研究报告所用的材料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从研究中得到的各种数据、表格、事例等客观材料;二是在这些客观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所形成的观点、认识、建议等主观材料。两者相互联系、互相依赖,共同构成研究报告的框架和具体内容。4.撰写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在明确了研究报告的主题、拟定了提纲、选择了适宜的材料后,我们就具有了一个结构清晰、材料齐备的研究报告的雏形。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处理将它们流畅地组织在一起,论证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问题,突出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主题,体现本研究的特色,形成结构完整的研究报告。5.对社会调查研究报告进行修改及定稿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初稿完成后,往往还需要多次反复的讨论和修改以
25、对社会调查研究报告进行完善。修改的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检查观点是否正确、论证是否严谨、资料解读是否产生偏差、文章逻辑是否严密、章节安排及资料运用是否合理、没有使用的资料是否还可以进一步挖掘等;二是对文章的字句、语法、标点符号等细节的修改,检查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简练、断句是否合理、段落是否清晰、表述是否流畅等。经过反复推敲后,就可以定稿了。值得注意的是,撰写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时通常要从头至尾一气呵成,而不能经常在一些小的细节上停下来推敲修改,以免耽误过多时间。比如撰写引言部分遇到障碍的话,可以先简单写上几句,在写正文过程中自然会联想到引言部分的撰写,且实际上引言部分的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