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通信技术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毫米波通信技术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毫米波 通信 技术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毫米波通信技术刘发林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2014年11月第六章、无线宽带信息交换技术Part 2 研究生选修课 ESD530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移动IP产生背景n因特网飞速发展,已不可或缺,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包括地面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卫星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局域网技术在内的移动通信技术这些年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已经有效地解决了人们的“动中通”问题。n移动用户希望随时随地接入因特网,从而产生了移动IP技术。n因特网的应用目前还主要是固定接入,而移动通信主要解决的还是话音通信问题。n如果能产生一种技术,它既能有效地解决移动通信的数据通信问题(如大量因特网用户接入),又能完全解决因特网的无线(
2、移动)接入问题,那将非常有用。n这种技术已经出现,它就是移动IP技术。6.5 移动IP技术36.5 移动IP技术 IP技术的基本概念n研究IP技术,离不开具体的网络环境。Internet是一种最典型的IP网络,它也是IP技术的一种最成功的应用。n基于Internet的新应用也不断涌现,如IP电话、IP传真、视频会议、电子商务等。这些客观事实引起了人们,特别是众多的电信专家和从业人员极大的兴趣。n从目前的情况来看,IP技术也是综合业务的最好方案。n因此,有人预言,一场融合了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革命正在悄然兴起,当今的Internet就是这场革命的先兆。46.5 移动IP技术 IP技术与Inte
3、rnetnInternet具有以下特点:(1)由众多的计算机网络互联组成;(2)是一个世界性的网络;(3)主要采用TCP/IP协议;(4)采用分组交换技术;(5)由众多的路由器连接而成;(6)是一个信息资源网。nIP的标准化机构 n自愿、竞争、存在就是合理的56.5 移动IP技术IP的协议体系结构n所谓“协议”是关于通信过程的规则或条约。是指通信双方对数据传送控制的一种约定。约定数据格式、同步方式、传送速度、传送步骤、检纠错方式以及控制字符定义等问题。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它也叫做链路控制规程。n它规定了n如何传输信号,n如何在信宿计算机上将数据包重新组成计算机信息n等等。n 因特网工程任务组
4、(IETF)66.5 移动IP技术 异种网互联n异种网通信互联,目的是隐藏网络细节,向用户提供一致的通信服务。异种网一般是指网络协议层次结构不同。协议功能不同以及协议细节不同的网,因此异种网互联也就是不同协议的转换。n具体实现异种网互联有两种方式:n(1)应用程序级互联应用程序级互联:网络互联通过应用程序进行,应用程序直接建立在物理网络上,没有中间协议。主要问题在于应用程序直接面对物理网络硬件。新功能或新硬件意味着要修改所有的应用程序。n(2)网络级互联网络级互联:系统中增加了若干中间层次(主要是网络层),使应用程序不直接处理硬件连接。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协作、提供通用服务的通信系统。这是TC
5、P/IP的基本思路,是它的灵活性和通用性实质所在。76.5 移动IP技术 TCP/IP分层模式nIP泛指整个计算机网络,IP协议也是一个庞大的协议族。n围绕IP的4层分层结构模型,在应用层包括FTP、HTTP、SNMP、DNS等,在底层的网络接口层包括了所有主要接口技术如以太网、令牌网、ATM、SDH、帧中继等。n在地址解析方面有ARP、RARP协议,在差错控制方面除了TCP外还有ICMP协议,在网络路由选择方面有GGP、EGP、RIP、OSPF、BGP、IGMP、BOOTP等众多的协议。n最为重要的是nRFC 791定义的网际协议即IP协议nRFC 793定义的传输控制协议即TCP协议。nI
6、P协议负责将数据从一处传往另一处,TCP负责数据的流量控制,并保证传输的正确性。86.5 移动IP技术 TCP/IP分层模式续1nTCP/IP体系结构已经成为当今网络协议的主流和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支持。nTCP/IP是一个协议簇。nTCP/IP协议遵从一个四层概念模型:应用层、传输层、因特网层、网络接口层。上层协议层需要低层的协议层提供服务。n当任何一个计算机应用模块有网络通信的需求时,只要按照标准的接口使用低层协议模块提供的网络服务即可。n图6.26给出了TCP/IP的网络体系结构及各协议所处的位置。作为比较,图中也给出了OSI七层参考模型。96.5 移动IP技术 TCP/
7、IP分层模式续2图6.26 TCP/IP和OSI网络体系结构的对比 n IP的结构模型与ISO的OSI模型略有不同,它采用4层结构模型106.5 移动IP技术 TCP/IP分层模式续3nIP协议分层并不严格对应OSI模型的相关协议层次。最上面第4层为应用层,它支持用户,提供通信工具和相关服务;往下第3层为传输层,负责传输控制,保证端对端数据传输的完整性(TCP);第2层为网络层,负责数据传输,将数据发往目的地;最底层为网络接口层,负责访问具体网络(如以太网、令牌网等)。(1)应用层nTCP/IP体系中的最高层是应用层,应用程序通过该层访问网络。n该层有许多标准的TCP/IP工具与服务,比如FT
8、P(文件传输)、Telnet(远程登录)、SNMP(简单网络管理)、SMTP(简单报文传送)、DNS(域名服务)、E-Mail(电子邮件)、WWW浏览等。116.5 移动IP技术 TCP/IP分层模式续4(2)传输层n传输层协议在计算机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通信。n因特网中有两种广泛采用的传输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nTCP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端-端通信服务;适合于一次传输大批数据的情况,并适用于要求得到响应的应用程序。nUDP提供了没有可靠性保证的、无连接的通信服务,适合于一次传输少量数据,数据的可靠传输由应用层负责。n传输协议的选择依据数据传输方式而定
9、。126.5 移动IP技术 TCP/IP分层模式续5(3)网络层 n网络层协议负责相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它将数据包封装成Internet数据报,并运行必要的路由算法。四个网络层协议是:网际协议(IP)、地址解析协议(AR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和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n(a)IP主要负责在主机和网络之间为数据报进行寻址和路由选择;n(b)ARP获得同一物理网络中的硬件主机地址;n(c)ICMP发送消息,并报告有关数据报的传送错误;n(d)IGMP被IP主机用来向本地多路广播路由器报告主机组成员。136.5 移动IP技术 TCP/IP分层模式续6(4)网络接口层n这是TCP/I
10、P网络模型的最低层,负责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这一层从IP层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网络发送之,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出IP数据报,交给IP层。nIP支持广域网和本地网接口技术。它所支持的本地网技术包括LAN技术(如Ethernet、Token Ring)以及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技术(如FDDI)。nTCP/IP还支持两种主要类型的广域网技术:串行线路和分组交换网络。串行线路包括模拟电话线、数字线和租用线。分组交换网络包括X.25、帧中继和ATM等。146.5 移动IP技术 TCP/IP模型中的两大边界n在协议分层的概念结构中有两大重要边界:一个是协议地址
11、边界,将高级地址和低级地址分开;一个是操作系统边界,将系统和应用程序分开。如图6.27所示图6.27 TCP/IP模型中的两大边界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物理层仅使用IP地址仅使用物理地址操作系统内部软件操作系统之外软件操作系统边界协议地址边界TCP/IP协议模型156.5 移动IP技术 TCP/IP模型中的两大边界续1n(1)协议地址边界n在TCP/IP的软件分层中,存在一个概念上的边界,将低级(物理)地址和高级(IP协议)地址分开。该边界出现在网络层与网络接口层之间。网络层及其以上各层软件均使用IP地址,网络接口层则使用物理地址。n划分地址边界的思想与协议分层的思想是一致的,既屏蔽物理
12、细节又分而治之,使整个网络软件在地址问题上显得简单而清晰,易于实现和理解。n(2)操作系统边界n不同的TCP/IP实现,操作系统边界位置可能不同。影响操作系统边界划分的最重要因素是效率问题,在操作系统边界内部低层软件之间的数据传递效率明显高得多。166.5 移动IP技术IP协议nIP层协议在TCP/IP中起核心作用:n其一,采用无连接方式传递数据报(Datagram),上层应用不用关心低层数据传输的细节,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n其二,通过IP数据报和IP地址将各种物理网络技术统一起来,达到屏蔽低层技术细节,向上提供一致性的目的。可以使物理网络的多样性对上层透明。nIP协议对应于OSI模型的第
13、三层,即网络层,是一种不太可靠的、无连接的投递机制。nIP提供了三个重要的定义:n1)定义了在整个计算机网络上数据传输所用的基本单元和传输数据的确切格式;n2)IP软件完成路由选择的功能;n3)还包括了一组嵌入了不可靠分组投递思想的规则,这些规则指明了主机和路由器应该如何处理分组、何时以及如何发出错误信息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放弃数据包。176.5 移动IP技术 IP协议续1n现用的IP协议版本为1981年定义的第四版,即IPv4,其数据包的格式如图6.28所示。在传输过程中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即最左位为MSB。图6.28 IP数据包格式 0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14、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版本号版本号|IHL|服务类型服务类型|总长度总长度|+-+-+-+-+-+-+-+-+-+-+-+-+-+-+-+-+-+-+-+-+-+-+-+-+-+-+-+-+-+-+-+-+|标识符标识符|标志标志|分片偏移量分片偏移量|+-+-+-+-+-+-+-+-+-+-+-+-+-+-+-+-+-+-+-+-+-+-+-+-+-+-+-+-+-+-+-+-+|生存时间生存时间
15、|协议协议|首部校验和首部校验和|+-+-+-+-+-+-+-+-+-+-+-+-+-+-+-+-+-+-+-+-+-+-+-+-+-+-+-+-+-+-+-+-+|源地址源地址|+-+-+-+-+-+-+-+-+-+-+-+-+-+-+-+-+-+-+-+-+-+-+-+-+-+-+-+-+-+-+-+-+|目的地址目的地址|+-+-+-+-+-+-+-+-+-+-+-+-+-+-+-+-+-+-+-+-+-+-+-+-+-+-+-+-+-+-+-+-+|选项选项|填充填充|+-+-+-+-+-+-+-+-+-+-+-+-+-+-+-+-+-+-+-+-+-+-+-+-+-+-+-+-+-+
16、-+-+-+|数据数据|+-+-+-+-+-+-+-+-+-+-+-+-+-+-+-+-+-+-+-+-+-+-+-+-+-+-+-+-+-+-+-+-+|+-+-+-+-+-+-+-+-+-+-+-+-+-+-+-+-+-+-+-+-+-+-+-+-+-+-+-+-+-+-+-+-+186.5 移动IP技术 IP协议续2 各域说明:n(1)版本号(Version)域:4比特,指出了IP数据包首部的格式。它用来证实发送方、接收方和它们之间的所有路由器都同意的数据报格式。IPv4域的值为4。n(2)IHL(因特网首部长度)域:4比特,表示以32比特(4字节)为计数单位的IP数据包首部的长度。其最
17、小值为5,即20字节。n(3)服务类型域:8比特,包含5个子域,可用来对数据包划分优先级别。n(4)总长度域:16比特,给出了以字节数为单位的整个IP数据包的总长度,包括IP报头本身的长度。IP数据包的最大长度为216,即65535个字节。196.5 移动IP技术 IP协议续3n(5)标识符域:16比特,是由发送端填写的值,以便让接收端识别每个到达的数据包,从而重组那些不得不分为几个分片(Fragment)的IP包。n(6)标志(Flag)和分片偏移量(Fragment Offset)域分别为3和13比特,用于将大IP包分割成几个称为分片的小数据包,以保证它可以顺利地穿过那些无力处理大IP包的
18、网络。n(7)生存时间(Time to Live)域:8比特,用于限制一个IP包的转发时间。在因特网中,它设置了一个IP包允许存在的以秒为单位的时间或允许经过的路由器的数目,其目的是避免数据包在网络中出现无限循环。这是一个介于1255之间的整数。206.5 移动IP技术 IP协议续4n(8)协议(Protocol)域:8比特,用于说明IP包的数据域中的数据是由哪种高层协议产生的。当接收到一个IP时,这个域使得接收节点上的IP软件可以将IP包送给相应的高层协议处理。如,这个域取值为1表示ICMP,6表示TCP,17表示UDP,具体见RFC1700。n(9)首部校验和(Header Checksu
19、m)域:16比特,被接收节点用来确定接收到的IP报头中有没有差错,它是由IP报头中的各个域计算得来,而与IP包的数据域无关。n首部校验和的计算是把首部看成是一个16比特字的序列,对每个字分别计算其二进制反码,然后相加,再对结果计算一次二进制反码而求得。为了计算校验和,假定首部校验和域本身的值为0。216.5 移动IP技术 IP协议续5n(10)地址(Source Address)和目的地址(Desination Address)域均为32比特,用来标明数据报的源(发送方)地址和目的(接收方)地址n(11)选项(Options)域:长度是可变的,主要用于网络测试或调试,从而增加IP数据报的灵活性
20、。n(12)填充(Padding)域:长度是可变的,依赖于选项,它填充“0”以保证数据包的长度是32比特的整数倍。n(13)数据域用来传送需传送的数据,可以为065535个字节。n有关IP数据包首部的详细描述参阅RFC791。226.5 移动IP技术 IP协议续6n位于数据报传输路径上的每一个路由器都从IP数据包的首部提取目的地址,由目的地址在路由器的路由表中查找发往目的地的下一跳地址,然后路由器将数据报传递给下一跳,直至到达目的地。n路由表有三个基本域:n目的网络地址域、n目的网络地址的地址掩码域,和n到达目的网络的下一跳地址域。n在数据包首部的目的地址总是数据包的最终目的地址。目的地址与其
21、对应的掩码进行“按位与”操作,得出目的地址主机所在网络的网络地址。然后,根据这个网络地址,决定下一跳地址,通过一个特定的连接,将数据发给下一跳。236.5 移动IP技术 TCP协议n在最底层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分组传送。nTCP协议的目的是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nTCP协议具有5个特征:n面向数据流、n虚电路连接、n有缓冲的传送、n无结构的数据流n全双工连接。nTCP报文段的格式如图6.29所示。246.5 移动IP技术图6.29 TCP报文格式 0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22、 0 1 +-+-+-+-+-+-+-+-+-+-+-+-+-+-+-+-+-+-+-+-+-+-+-+-+-+-+-|源端口源端口|目的端口目的端口|+-+-+-+-+-+-+-+-+-+-+-+-+-+-+-+-+-+-+-+-+-+-+-+-+-+-+-|序列号序列号|+-+-+-+-+-+-+-+-+-+-+-+-+-+-+-+-+-+-+-+-+-+-+-+-+-+-+-|确认号确认号|+-+-+-+-+-+-+-+-+-+-+-+-+-+-+-+-+-+-+-+-+-+-+-+-+-+-+-|首部首部|U|A|P|R|S|F|长度长度|保留保留|R|C|S|S|Y|I|窗口窗口|G
23、|K|H|T|N|N|+-+-+-+-+-+-+-+-+-+-+-+-+-+-+-+-+-+-+-+-+-+-+-+-+-+-+-|校验和校验和|紧急指针紧急指针|+-+-+-+-+-+-+-+-+-+-+-+-+-+-+-+-+-+-+-+-+-+-+-+-+-+-+-|选项选项|填充填充|+-+-+-+-+-+-+-+-+-+-+-+-+-+-+-+-+-+-+-+-+-+-+-+-+-+-+-|数据数据|+-+-+-+-+-+-+-+-+-+-+-+-+-+-+-+-+-+-+-+-+-+-+-+-+-+-+-|+-+-+-+-+-+-+-+-+-+-+-+-+-+-+-+-+-+-+-
24、+-+-+-+-+-+-+-+-256.5 移动IP技术 TCP协议续1 各域说明:n(1)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域:长度均为16比特,包含了连接两端对应用程序进行标识的TCP端口号。n(2)序列号(Sequence number)域:32比特,给出本报文段中第1个数据字节的序列号(没有设置SYN时)。当设置了SYN时,序列号是指初始序列号(ISN),第1个数据字节是ISN+1。n(3)确认号(Acknowledgement number)域:32比特,该域指出了本报文段的发送者准备接收的下一个序列号的值。仅当设置了ACK控制比特时才有效。n(4)首部长度(Data offset)域:4比特,是一个
25、以32比特为单位的首部长度值,之所以需要该域是因为选项域的长度是根据所选内容而变化的。266.5 移动IP技术 TCP协议续2n(5)保留(Reserved)域:6比特,保留使用,必填为“0”。n(6)控制比特(Control Bits)域:共有6比特,6种作用。n(7)窗口(Window)域:16比特,用来给出本报文段的发送者准备接收的数据字节数。n(8)校验和(Checksum)域:16比特,提供对包括TCP首部在内的全部数据的完整性校验。n(9)紧急指针(Urgent pointer)域:16比特,与控制比特域的URG位联用。n(10)选项(Options)域:长度是字节的整数倍,主要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