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人教版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课件第一单元.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74703
  • 上传时间:2023-02-16
  • 格式:PPT
  • 页数:53
  • 大小:1.5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人教版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课件第一单元.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人 历史 选修 中外 历史人物 评说 复习 课件 第一 单元
    资源描述:

    1、 客观条件:客观条件: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提供了物质基础。政治基础: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封建制的集权趋势为统一提供了政治基础封建制的集权趋势为统一提供了政治基础思想基础: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理论 民族基础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为统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为统一提供了民族基础提供了民族基础群众基础:群众基础:战国时期战国时期,

    2、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加深了人民的困苦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人民厌战渴望统一主观条件主观条件 :秦国变法比较彻底,确立封建制度,实力最强,秦国变法比较彻底,确立封建制度,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嬴政掌权后,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嬴政掌权后,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策略策略:先尽弱后强先尽弱后强,先扫除两翼先扫除两翼,最后灭齐最后灭齐,实现实现,各各个击破个击破.巩固集权国家的措施巩固集权国家的措施内容内容政治政治军事军事文化文化经济经济交通交通措施措施(史实史实)意义意义(史评史评

    3、)建立专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集权制度避免国家避免国家陷于分裂,陷于分裂,维护统一。维护统一。南征百越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北击匈奴(秦朝疆(秦朝疆域图)域图)奠定统一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家的基本疆域。疆域。统一文字统一文字(秦小篆秦小篆)有利于国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家统一和文化的交文化的交流。流。统一统一 度量度量衡;统一衡;统一货币货币(方孔方孔半两钱半两钱)有利于经有利于经济文化的济文化的交流与发交流与发展。展。修建驰道、修建驰道、直道和修直道和修筑人工渠筑人工渠道道(灵渠)(灵渠)巩固国家巩固国家统一。统一。u皇权独尊:皇权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成为秦王朝

    4、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皇帝制度皇帝制度u皇帝皇帝至上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u皇位世袭:皇位世袭:“家天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力集中的另一体现。专制主义: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和控制,绝对服从

    5、中央。1 1、郡县制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意义?与分封制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意义?2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 1、不同:郡县制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而分封制的、不同:郡县制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而分封制的 诸侯是终身、世袭的;郡县制地方绝对服从中央,诸侯是终身、世袭的;郡县制地方绝对服从中央,而分封制地方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分封制地方有一定的独立性。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巩固统一。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巩固统一。三公的职责三公的职责职位名称职位名称职权范围职权范围任用标准任用标

    6、准历史意义历史意义三三公公丞相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国政务“贤贤”“能能”由由皇皇帝帝任任命命是对世是对世卿世卿世禄制禄制度的度的否定否定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并负责监察百官官太尉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务 郡县制郡县制阅读阅读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里记录秦统一六国后群臣进行的一场宫里记录秦统一六国后群臣进行的一场宫廷辩论:丞相绾等言:廷辩论: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始皇下其议于

    7、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延尉李斯议曰:以为便。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始皇曰:“天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

    8、议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他采取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他采取“求其宁息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的措施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对后世有何影响?他们争论的焦点是在秦朝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他们争论的焦点是在秦朝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他采取的措施是推行郡县制。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他采取的措施是推行郡县制。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为后世行政区划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为后世行政区划奠定基础。奠定基础。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材料一:夏、商、周

    9、、汉封建(分封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短促)。材料二:秦有天下材料二: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论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王夫之王夫之读通鉴论读通鉴论(1

    10、 1)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一、二、三各)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一、二、三各是怎样评述的是怎样评述的?(2 2)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灭亡有无关系)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灭亡有无关系?请简述你的理由。请简述你的理由。材料一:秦的灭亡是由于推行郡县制;材料一:秦的灭亡是由于推行郡县制;材料二:秦的灭亡是由于暴政,而非郡县制的推行;材料二:秦的灭亡是由于暴政,而非郡县制的推行;材料三:秦推行郡县制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材料三:秦推行郡县制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推行郡县制与秦的灭亡无关。推行郡县制与秦的灭亡无关。理由:郡县制的作用与秦亡的原因。二理由:郡县制的作用与秦亡的

    11、原因。二(4)班班 5月月5日日材料四:柳宗元在材料四:柳宗元在封建论封建论中论及秦亡时曾说:中论及秦亡时曾说:“秦有天下,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地方官)。据天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挺谪戍之徒,圜视而合纵,大呼而成群。刑,竭其货贿。负锄挺谪戍之徒,圜视而合纵,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

    12、畏于上,天下相合,杀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秦之失,失秦之失,失之在政,不在于制,之在政,不在于制,。”(3 3)材料四柳宗元这段议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你赞同这一观)材料四柳宗元这段议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论证你对这一论点的看法。点吗?请论证你对这一论点的看法。(4 4)结合上述材料,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结合上述材料,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系。(3(3分分)柳宗元的中心论点是秦朝的灭亡是因为其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柳宗元的中心

    13、论点是秦朝的灭亡是因为其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秦朝为了加强统治,实行严刑峻法,加重赋税,大量征发兵役和徭役,结因为秦朝为了加强统治,实行严刑峻法,加重赋税,大量征发兵役和徭役,结果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秦朝的统治是被农民起义所推翻,而不是因为果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秦朝的统治是被农民起义所推翻,而不是因为地方分裂或者叛乱,所以和郡县制没有关系。地方分裂或者叛乱,所以和郡县制没有关系。制度创新有利于社会进步;王朝衰亡是多重原因促成的;制度创新有利于社会进步;王朝衰亡是多重原因促成的;采用何种制度取决于当时社会实际。采用何种制度取决于当时社会实

    14、际。学习要求:学习要求:简述简述秦始皇秦始皇兼并六国兼并六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的主要史实史实。评价评价秦始皇的历史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功过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统一六国,结束统一六国,结束诸侯割据局面。诸侯割据局面。采取各种措施巩采取各种措施巩固集权统一的国固集权统一的国家家建立了第一个统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维护统一有利于维护统一,促进经济文化的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交流与发展。秦始皇的暴政:秦始皇的暴政:焚书坑儒、严刑焚书坑儒、严刑酷法、大兴土木酷法、大兴土木与徭役与徭役是秦短暂灭亡的是秦短暂灭亡的主要原因。

    15、主要原因。史实史实结论结论总评总评作为统一作为统一中国的第中国的第一个封建一个封建地主阶级地主阶级政治家,政治家,其历史功其历史功绩有功有绩有功有过。过。评价秦始皇评价秦始皇后人对秦始皇的评价有如下诗歌一首: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后人对秦始皇的评价有如下诗歌一首: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请归纳该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请归纳该诗对秦始皇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归该观点的看法。诗对秦始皇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

    16、谈谈你归该观点的看法。肯定了秦始皇的功绩和在历史上的地位,但没有看到秦始皇的暴政及其危害。(肯定了秦始皇的功绩和在历史上的地位,但没有看到秦始皇的暴政及其危害。(2 2分)分)功:功: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秦始皇实行的经济措施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元;秦始皇实行的经济措施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建立和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家的基本疆域;建立和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8 8分)分)过:过:为了

    17、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迷信法家,轻罪重刑,制定了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迷信法家,轻罪重刑,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这些表明秦严酷的刑法;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惟我独尊、专制暴虐的暴君,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始皇又是一个惟我独尊、专制暴虐的暴君,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评价人物应注意:评价人物应注意:历史的标准,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历史的标准,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生产力的标准,看其措施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标准,看其

    18、措施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辨正的分析,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人物;辨正的分析,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人物;史论结合的方法。史论结合的方法。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全国的第一人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全国的第一人,他的千秋功他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过历代都有评说.当朝有人称赞说当朝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诛残贼,平定天下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法令由一统,自上自上古以来未尝有古以来未尝有,五帝不及五帝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晋朝有人指责他“无无道道”“”“视杀人如狗视杀人如狗”。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裂,掀翻一个世始皇出世,

    19、李斯相之,天崩地裂,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请完成:请完成:从秦朝人秦始皇的称赞中,你能得出那些重要的历史信息?从秦朝人秦始皇的称赞中,你能得出那些重要的历史信息?统一中国,推行郡县,颁布了法令,为中国历史大发展作统一中国,推行郡县,颁布了法令,为中国历史大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具有绝对的最高权威,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具有绝对的最高权威,只能称颂,而不能评价过吃失只能称颂,而不能评价过吃失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全国的第一人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全国的第一人,他的千秋功他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过历代都有评说.

    20、当朝有人称赞说当朝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诛残贼,平定天下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法令由一统,自上自上古以来未尝有古以来未尝有,五帝不及五帝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晋朝有人指责他“无无道道”“”“视杀人如狗视杀人如狗”。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裂,掀翻一个世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裂,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请完成:请完成:你怎样看待晋朝之人和秦朝人对秦始皇的评价你怎样看待晋朝之人和秦朝人对秦始皇的评价都有偏颇之处。前者主要看到了秦始都有偏颇之处。前者主要看到了秦始皇的暴政

    21、,后者主要看到秦始皇的功绩皇的暴政,后者主要看到秦始皇的功绩二二(1)班班 5月月5日日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全国的第一人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全国的第一人,他的千秋功他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过历代都有评说.当朝有人称赞说当朝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诛残贼,平定天下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法令由一统,自上自上古以来未尝有古以来未尝有,五帝不及五帝不及.”晋朝有人指责他晋朝有人指责他“无无道道”“”“视杀人如狗视杀人如狗”。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明朝思想家李贽则说:“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裂,掀翻一个世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裂,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

    22、未可轻议。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请完成:请完成: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评价秦始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一方面,他建立了中国历史第评价秦始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一方面,他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并为统一多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推行暴政,导致了阶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推行暴政,导致了阶级矛盾的迅速激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总之,秦始皇有功有过,级矛盾的迅速激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总之,秦始皇有功有过,但功大于过。但功大于

    23、过。1 1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ABCDABCD四位同学分别分析了秦王四位同学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那一个同学的表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那一个同学的表述最准确述最准确 A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具备了完成统一的实力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具备了完成统一的实力 B B秦王嬴政广泛搜罗人才,统一的战略得当秦王嬴政广泛搜罗人才,统一的战略得当 C C战国末期诸侯国数目的减少利于统一战国末期诸侯国数目的减少利于统一 D D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2 2始皇曰: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

    24、不休,以有王侯。赖宗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王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其不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其不难哉!难哉!”秦始皇说这句话的主要意图是秦始皇说这句话的主要意图是 A A不希望发动对匈奴的战争不希望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B B认为分封制是导致春秋以来战乱不已的主要原因认为分封制是导致春秋以来战乱不已的主要原因 C C推行郡县制推行郡县制 D D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3 3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 A规定皇位世袭规定皇位世袭 B B建立三公九卿制度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C

    25、C推行郡县制推行郡县制 D D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4 4据史书记载,公元前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郡,用他携带的200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10本本庄庄子子以及以及109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A A属实属实 B B不可能是事实不可能是事实 C C不能判断不能判断 D D有可能是事实有可能是事实5 5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政令传达的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政令传达的是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修筑驰

    26、道是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修筑驰道 A A B B C C D D6 6对秦始皇南攻越族的评价,应着重于对秦始皇南攻越族的评价,应着重于A A给越族人民带来的痛苦给越族人民带来的痛苦 B B给秦朝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给秦朝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C C进一步扩大了秦朝的疆域进一步扩大了秦朝的疆域 D D有利于越族地区的开发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越族地区的开发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7 7、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度,中央集权是指A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 B全国有通行的文字全国有通行的文字C C边疆少数民

    27、族政权集中于中央边疆少数民族政权集中于中央 D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8 8、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其依据主要是其依据主要是A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 B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的关系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的关系D D郡县长官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袭郡县长官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袭9 9秦始皇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极其重秦始皇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极其重大的影

    28、响,以下对于秦始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大的影响,以下对于秦始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A完成了统一,使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发展繁荣完成了统一,使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发展繁荣B B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C C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全国经济、文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化的交流D D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10.10.秦始皇对中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秦始皇对中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 A.A.建立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封建制度 B B建

    29、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类别类别主要表现(肯定)主要表现(肯定)否定否定军事上军事上1 1、在起兵反隋中屡建战功:太原起兵、在起兵反隋中屡建战功:太原起兵,进军关中进军关中,建立建立唐朝唐朝,受封秦王受封秦王2 2、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又建功勋、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又建功勋,用兵用兵无度无度政治上政治上1 1、为唐朝建立做出重要贡献;、为唐朝建立做出重要贡献;2 2、发动玄武门之变、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政权夺得政权,当上皇帝当上皇帝3 3、用人:、

    30、用人:任用贤人、虚怀纳谏;任用贤人、虚怀纳谏;4 4、革新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革新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玄武玄武门之门之变变经济上经济上1 1、赋税:轻徭薄赋、赋税:轻徭薄赋2 2、民本:爱惜民力,、民本:爱惜民力,“存百姓存百姓”3 3、作风:戒奢从俭、作风:戒奢从俭晚年:晚年:奢靡奢靡民族关系上民族关系上1 1、政策:平等态度、开放胸襟政策:平等态度、开放胸襟 (1)(1)击破、安抚东突厥击破、安抚东突厥2 2、表现:、表现:(2)(2)击破西突厥击破西突厥 (3)(3)加强与吐蕃的关系加强与吐蕃的关系对外关系上对外关系上实行开放的政策,加强中外联系实行开放的政策,

    31、加强中外联系思想教育上思想教育上重视教育、发展科举、兴办专科学校重视教育、发展科举、兴办专科学校迷信迷信“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一的主要表现一政治方面:选贤与能政治方面:选贤与能 虚怀纳谏虚怀纳谏(史实史实)历史史实:历史史实:“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谏臣:魏征谏臣:魏征 用人扬长避短:房玄龄、杜如晦用人扬长避短:房玄龄、杜如晦 (房谋杜断房谋杜断)“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二的主要表现二经济方面: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经济方面: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强调轻徭薄赋。强调“存百姓存百姓”的思想。的思想。“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

    32、三的主要表现三法律方面: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法律方面: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历史史实:历史史实:制定制定唐律唐律体现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原则。原则。唐初的社会描述: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唐初的社会描述: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粮价低廉。闭,粮价低廉。“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四的主要表现四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历史史实:历史史实:完善科举制度,提高进士科地位。完善科举制度,提高进士科地位。“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科举制也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科举制也推动封建文化向高

    33、峰发展。“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五的主要表现五民族关系:积极开明民族关系:积极开明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史实史实)历史史实:历史史实:设置机构设置机构,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东突厥)羁(东突厥)羁縻府州;(西域)安西都护府。縻府州;(西域)安西都护府。册封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少数民族首领。和亲政策和亲政策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作用:作用:促进民族的大融合(促进民族的大融合(“一半胡风似汉家一半胡风似汉家”);促进);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发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展。“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主要表

    34、现六的主要表现六对外政策:友好开放对外政策:友好开放导致对外交往盛况空前导致对外交往盛况空前(史史实实)原因:原因:鼓励鼓励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对外来文化采取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兼收并蓄收并蓄的方针的方针(文化多元色彩文化多元色彩)。历史史实:历史史实:许多亚、非洲地区外国人不断来唐朝访问。许多亚、非洲地区外国人不断来唐朝访问。外来宗教文化大量传入中国。外来宗教文化大量传入中国。唐朝文化对朝鲜和唐朝文化对朝鲜和日本(日本(“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产生了产生了深远影响。深远影响。问题探究问题探究.认识唐朝的民族关系认识唐朝的民族关系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唐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之间有和有战

    35、,但唐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之间有和有战,但战争战争不是主不是主要方面,战争是手段,不是目的。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要方面,战争是手段,不是目的。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唐朝政府对少数民族加强联系和治理的主要措施有展,唐朝政府对少数民族加强联系和治理的主要措施有(1 1)设立军事、行政管理机构设立军事、行政管理机构;唐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许多都护;唐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许多都护府、都督府代表中央行使管辖权,如唐太宗在东突厥建都督府,在府、都督府代表中央行使管辖权,如唐太宗在东突厥建都督府,在西突厥地区建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在东北地区建立黑水都督西突厥地区建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在

    36、东北地区建立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等)府、渤海都督府等)(2 2)实行册封制度实行册封制度,如唐太宗封土谷浑主帅之子为西平郡王,如唐太宗封土谷浑主帅之子为西平郡王,(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怀仁可汗”,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渤海郡王,封皮罗阁为云南王)(3 3)实行和亲政策实行和亲政策:用联姻的办法,加强同少数民族的联系。如:用联姻的办法,加强同少数民族的联系。如派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进藏和松赞干布(尺带珠丹)联姻,发展派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进藏和松赞干布(尺带珠丹)联姻,发展了唐蕃关系,促进了汉藏两族经济文化的密

    37、切联系。了唐蕃关系,促进了汉藏两族经济文化的密切联系。主要特征:主要特征:中央政权与边境地区联系加强;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繁盛。中央政权与边境地区联系加强;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繁盛。形成原因:形成原因:唐朝较稳定的政治环境、辽阔的疆域、强盛的国力、发达的交通;唐唐朝较稳定的政治环境、辽阔的疆域、强盛的国力、发达的交通;唐统治者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文化对周边民族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统治者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文化对周边民族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各民族之间交往空前频繁等。各民族之间交往空前频繁等。历史影响:历史影响: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边疆的开巩固和发展

    38、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边疆的开发;丰富了内地经济文化生活。发;丰富了内地经济文化生活。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正确理解唐太宗治理少数民族的开明政策:正确理解唐太宗治理少数民族的开明政策:唐太宗在治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的基本政策是唐太宗在治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的基本政策是“治安中国治安中国”与与“绥之以德绥之以德”。“治安中国治安中国”就是使中原汉族王朝安全强大,周边少数民族就会服从管辖。就是使中原汉族王朝安全强大,周边少数民族就会服从管辖。为此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臣,善于纳谏,调整统治政策,致使社会为此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臣,善于纳谏,调整统治政策,致使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

    39、,国家强盛。史称比较安定,经济发展,国家强盛。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因此,周边少数民族。因此,周边少数民族向往中原文化,接受唐中央政府领导。向往中原文化,接受唐中央政府领导。“绥之以德绥之以德”就是对少数民族要以德服人。唐太宗所处的时代,是各民族经就是对少数民族要以德服人。唐太宗所处的时代,是各民族经过长期的战乱、分裂而趋向融合、南北统一的时代,由于唐太宗的家族本身过长期的战乱、分裂而趋向融合、南北统一的时代,由于唐太宗的家族本身就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典型,他的祖母、母亲、妻子都是鲜卑族人。特别是由就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典型,他的祖母、母亲、妻子都是鲜卑族人。特别是由于唐太宗具有远见卓识和杰出的才

    40、能,能够从维护封建王朝长远利益和边疆于唐太宗具有远见卓识和杰出的才能,能够从维护封建王朝长远利益和边疆安定考虑问题,因而他比以往任何封建帝王都懂得民族政策的重要,以仁义安定考虑问题,因而他比以往任何封建帝王都懂得民族政策的重要,以仁义取信于各民族,不轻易诉诸暴力镇压。这就是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实行取信于各民族,不轻易诉诸暴力镇压。这就是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实行民族接近政策即民族接近政策即怀柔政策怀柔政策.当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完全不用武力是不可能做到当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完全不用武力是不可能做到“四夷自服四夷自服”的,的,所以在实际上唐太宗又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这就是所以在实际上

    41、唐太宗又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这就是“降则抚之,叛则讨之降则抚之,叛则讨之”,即用招抚和征讨两种手段,达到维护国家统一、版图完整的目的,促成即用招抚和征讨两种手段,达到维护国家统一、版图完整的目的,促成“胡胡越一家,自古未有越一家,自古未有”的民族和睦局面。这对于维护多民族的统一,促进民族的民族和睦局面。这对于维护多民族的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加速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增强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融合,加速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增强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都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都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唐太宗说: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自古皆贵中华,

    42、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若父母。依朕若父母。”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试结合秦汉到隋唐的有关史试结合秦汉到隋唐的有关史实加以分析评价。实加以分析评价。唐太宗的看法有很大的片面性。唐太宗的看法有很大的片面性。秦到唐朝的历代统治者,秦到唐朝的历代统治者,大都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大都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例如,例如,秦朝在南方的越族地区设置三郡,迁徙中原人与之杂居;两汉政秦朝在南方的越族地区设置三郡,迁徙中原人与之杂居;两汉政府主动同西域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建立亲善和睦关系;三国时诸葛府主动同西域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建立亲善和睦关系;三国时诸葛亮注意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关系,鼓励

    43、他们发展经济;北魏孝文帝亮注意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关系,鼓励他们发展经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隋时西域商人有不少来到长安和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隋时西域商人有不少来到长安和洛阳,等等。洛阳,等等。不过,历史上也有的政权曾采取过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如王莽不过,历史上也有的政权曾采取过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如王莽政权、西晋政权,但这绝不能说明政权、西晋政权,但这绝不能说明“自古皆贵中华,而夷狄自古皆贵中华,而夷狄”。自古以来,中国各民族之间亲善相处,平等友好地交往,这始自古以来,中国各民族之间亲善相处,平等友好地交往,这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当然,唐太

    44、宗奉行的民族政策更加开明,他重用少数民族首领,当然,唐太宗奉行的民族政策更加开明,他重用少数民族首领,对周边各民族普遍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对周边各民族普遍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这一点看,唐太宗为了美化自己,完全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这一点看,唐太宗为了美化自己,完全否定了历史上民族政策的成果,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因而是否定了历史上民族政策的成果,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因而是不对的。不对的。1 1、唐太宗励精图治,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 级矛盾缓和,开创了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贞

    45、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的局面,这就为“开开元盛世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 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3 3、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 并蓄的方针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

    46、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的影响。4 4、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我测评:自我测评:20032003广东高考问答题广东高考问答题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等人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之所以出现盛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之所以出现盛世,世,“皆时会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皆时会为之,非尽

    47、由于人力也”。请从请从“时会时会”与与“人力人力”两个方面,分析促两个方面,分析促成成“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原因。的原因。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313分)分)隋末农民起义为唐初社会发展扫除了障碍,隋末农民起义为唐初社会发展扫除了障碍,隋朝的灭亡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为贞观之治的出隋朝的灭亡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现奠定了基础。(7 7分)分)唐太宗顺应形势,调整政策、任贤纳谏,促唐太宗顺应形势,调整政策、任贤纳谏,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6 6分)分)材料材料1 1:贞观四年,:贞观四年,(唐大宗唐大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

    48、:隋炀帝营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臣闻阿房成,秦人散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甚于炀帝远矣。”贞观政要贞观政要材料材料2 2:上:上(唐大宗唐大宗)谓玄素曰: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对曰: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

    49、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役。”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材料材料3 3:(贞观贞观)十一年,十一年,(马马)周又上疏曰: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据材料据材料1 1和材料和材料2 2,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与张玄素取得的共,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与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识是什么?

    50、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他们的共识是,如果滥用民力,将会导致人心离散、政权覆亡。唐太宗罢修乾元殿是他们的共识是,如果滥用民力,将会导致人心离散、政权覆亡。唐太宗罢修乾元殿是为了维护开创不久的基业,避免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为了维护开创不久的基业,避免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材料材料1 1:贞观四年,:贞观四年,(唐大宗唐大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臣闻阿房成,秦人散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乾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人教版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课件第一单元.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7470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