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课时作业3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新人教版.doc

  • 上传人(卖家):flying
  • 文档编号:51740
  • 上传时间:2018-09-02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581.0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课时作业3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新人教版.doc》由用户(flying)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十二 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古代 中国 科学技术 文学艺术 课时 作业 34 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 形成 新人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课时作业 34 “ 百家争鸣 ”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 1 (2018 濮阳高三调考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 “ 治道 ” 。这说明诸子学派 ( ) A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 B共有相似的政治诉求 C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 D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 解析: 从材料中的 “ 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 治道 ” 来看,各家都热衷于探讨治国理政的方法和策略,说明诸子学派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故答案为 A 项。从材料中的 “ 政见各异 ” 来看, B 项 说法错误,排除;并非

    2、所有学派都主张 “ 革故鼎新 ” ,也有主张回到从前,排除 C 项;儒家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并非各派都是如此,排除 D 项。 答案: A 2 (2018 本溪高三摸底 )根据学者许倬云的统计,春秋时期政要人物 516 人中出身寒微者 135 人,占总数的 26%;到了战国时代,在 713 位政要人物中,出身寒微者 243 人,占总数的 34%。对此现象出现原因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宗族制度彻底瓦解 B世家大族向士族转化 C宗法制度开始下移 D私学教育的迅速发展 解析: 从材料中看,战国时期政要人物出身寒微 的人数比例比春秋时期要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私学教育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 D 选

    3、项。这一现象与宗法制无关,所以排除 A、 C选项。 B 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排除。 答案: D 3 (2018 衡水高三大联考 )韩非子提出君主要善于用法来管理官吏,还要做到 “ 使法择人,不自举也 ” 。这一主张 ( ) A要求君主熟悉法律 B体现王在法下 C是对贵族政治的否定 D突出依法治国 解析: 韩非子选拔官吏的主张是依靠法律选择人,而不是依靠人来选拔,这是对传统贵族世袭制度的否定,故 C 项正确;材料中说明君主是用法选拔官吏,不是 熟悉法律,故 A 项错误;封建社会仍然是王在法之上,故 B 项错误;古代封建社会仍然是人治社会,不是依法治国,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4 (201

    4、8 兰州高三段考 )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提到: “ 道家之学,实为【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 ”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 “ 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 ” 两者对道家思想高度肯定的主要依据是道家 ( ) A哲学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B “ 无为而治 ” 的理念影响深远 C对世界本原进行了深刻探讨 D经典著 作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 解析: 材料强调了道家是根,是因为道家对世界本原进行了探讨,是因为道家研究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选项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辩证法思想,选项 A 不符

    5、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 “ 无为而治 ” ,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 自身正确但和题意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 答案: C 5 (2018 衡水高三一调 )荀子按 “ 上贤、次贤、下贤 ” 的标准把儒者分为三个等级: “ 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工农商贾也。 ” 这说明荀子 ( ) A制定了严格的选官标准 B反对靠 血缘关系选官 C适应了将儒学政治化 D未突破原有等级观念 解析: “ 严格的选官标准 ” 表述错误,排除 A; “ 反对靠血缘关系选官 ” 与题干无关,排除 B;材料强调荀子按贤能把儒者划分为 “ 上贤、次贤、下贤 ” 三个等级

    6、,荀子代表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适应了将儒学政治化,故 C 正确; “ 原有等级观念 ” 是奴隶社会的等级观念,荀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材料有关儒者三个等级的标准突破原有等级观念,排除 D。 答案: C 6 (2018 河北高三段考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描绘了 “ 有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 ” ; “ 老而无妻子者有所 待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 的理想社会。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解析: 根据题干 “ 有余力以相劳,有余财以相分 ” 可知是指没有贫富劳逸的不均; “ 老而无妻子者有所待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

    7、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 是兼爱的主张;故C 项正确。孔子主张 “ 仁、礼 ” ,与题干主张不符,排除 A。老子主张 “ 无为 ” ,与题干主张不符,排除 B。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与题干主张不符,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C。 答案: C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7 (2018 威 海高三调研 )韩非子 解老: “ 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民务变谓之变业。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宰;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 ”由此可知 ( ) A法家思想力图以变法推动社会进步 B法

    8、家思想中存在着民本成分 C法家思想阻挠变法以维护自身利益 D法家思想重稳定而不重变革 解析: 从材料中 “ 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 ” 可以排除 A 选项,并看出韩非子中含有一定的民本思想,所以本题选 择 B 选项。 C 选项错误,法家主张的就是变法图强; D 选项错误,法家不是不重变革,而是要精简变革。 答案: B 8 (2018 银川高三质检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 “ 道 ” 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 “ 天法道,道法自然 ” 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 ( ) A是不同时代

    9、背景的反映 B孰优孰劣十分明显 C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D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 解析: 材料 “ 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 ” 体现了孔子积极入世的人生 追求;材料 “ 重视天人关系 ”“ 天法道,道法自然 ” 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因此两人不同天人观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故 C 项正确, B、 D 项错误;两人都生活在春秋时期,故 A 项错误。 答案: C 9 (2018 上饶市四校高三联考 )下表为孔子年谱 (摘要 ) 年份 年龄 大事记 前 548 4 岁 在鲁,齐国大臣崔杼弑齐庄公 前 517 36 岁 离鲁去齐,鲁君昭公被权臣驱逐至齐国 前 49

    10、3 59 岁 去卫西行,卫国内乱父子夺位 表中所示内容对孔子儒学思想的影响是 ( ) A以 “ 仁 ” 的宽广胸怀引导世人 B主张 “ 为政以德 ” 的施政原则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C以 “ 忠恕 ” 理念对待社会动荡 D对 “ 礼崩乐坏 ” 局面进行反思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 “ 齐国大臣崔杼弑齐庄公 ”“ 鲁君昭公被权臣驱逐至齐国 ”“ 卫国内乱父子夺位 ” 等信息,说明这是一个统治秩序受到严重破坏的 “ 礼崩乐坏 ” 的时代,对孔子的儒学思想产生很大影响。故答案为 D 项。其他三项与材料联系不紧密,排除 A、 B、 C 项。 答案: D 10 (2018 连云港高三联考 )孟子认

    11、为: “ 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 ”“ 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 ” 。这表明他主张 ( ) A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 B知识分子应参与政 治 C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 D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 解析: “ 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 ” 表明孟子主张知识分子担任官职,参与政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故 B 正确; A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C、 D 与材料无关。 答案: B 11 (2018 合肥高三统测 )荀子曰: “ 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 ” 胡适讲道: “ 礼 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 礼 和后来法家的 法 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

    12、。 ” 这表明 ( ) A “ 礼 ” 和 “ 法 ” 功能异步同趋 B礼制是诸侯治国的依据 C先秦统治强调 “ 隆礼重法 ” D儒家和法家有渊源关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荀子强调礼对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胡适认为 “ 儒家的 礼 和后来法家的 法 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 ” ,故 A 项正确;礼制主要是儒家思想,诸侯治国的依据主要是法家思想,故 B 项错误; “ 隆礼重法 ” 就是将道德教化与法律约束、德治与法治相结合,使礼与法共同化导人心、共建社会秩序,材料未体现,故 C 项错误;D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答案: A 12 (2018 承德高三月考 )某学者评价 “ 百家争

    13、鸣 ” 时指出: “ 正是这一时期 (战国时期 )的政治混乱才 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 ” 由此可见 ( ) A战国时诸子百家开始出现 B争鸣核心是重建社会秩序 C文化的繁荣源于社会混乱 D百家争鸣只关注人际关系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解析: “ 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 ” 其实也就是重建社会秩序,这也是材料所强调的争鸣核心所在,选项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 自身就是错误的,文化的繁荣源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不符合题意,排除;百家争鸣也关注社会问题,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 题选 B。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8 分,第 14 题 24 分,共 52 分 ) 13 (2018 洛阳高三八校联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孔子主张 “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 “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 荀子中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材料二:子曰: “ 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课时作业3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新人教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740.html
    flying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