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资料]硕士学位课程-现代德育论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73020
  • 上传时间:2023-02-16
  • 格式:PPT
  • 页数:74
  • 大小:117.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资料]硕士学位课程-现代德育论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资料 硕士学位 课程 现代 德育 课件
    资源描述:

    1、2023-1-261l第一节第一节 语文课程名称语文课程名称 l第二节第二节 语文教育目标语文教育目标l第三节第三节 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l第四节第四节 语文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方法l第五节第五节 语文考试评价语文考试评价l第六节第六节 语文教育思想语文教育思想2023-1-262概述l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在这一个多世纪里,我国现代语文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而逐步确立和发展起来。在教育目标上,从以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灌输封建伦理思想为主发展为以学习普通语言文字为主;在教学内容上,从以学习文言文为主发展为文言文、白话文并重,再到以学习白话文为主;在教学方法上,从以读文作文的训练为主发展为听说读

    2、写全面训练;在语文考试评价上,从以考查对儒家经典的记诵情况为主发展为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考查。这是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转型的基本历史轨迹。2023-1-263第一节 语文课程名称l一、一、“中国文字中国文字”、“中国文学中国文学”设科设科期(期(19041912)l“语文”单独设科,当得益于“癸卯学制”的颁布和实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革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致力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新式学堂、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和教育制度的洋务派、维新派等人士,几乎都强调“中体西用”的思想原则。在“中体2023-1-264 西用”思想指导下,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

    3、禄制订的 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经政府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正规学制,史称“癸卯学制”。l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初等小学堂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字两门课程。高等小学堂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学两门课程。中学堂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学两门课程。l“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已经具备了以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教学为主体的语文学科的特征,拉开了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教育的序幕。从此,语文教育走向独立化的学科发展之路。“但是,这种独立过程又是艰难的,它既受到封建性2023-1-265 学制的制约,又受到传统语文教育观念的影响,因此,语文教育的独立化是极不彻底的。”(王松泉等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第77页)从“读经

    4、讲经”一科的设置中即可看出。l二、二、“国文国文”设科期(设科期(19121920)l早在辛亥革命以前,蔡元培、梁启超等人就认为“中国文字”、“中国文学”所学的并不限于文字和文学,提议将这一学科定名为“国文”。1912年1913年,民国政府颁布了各级各类学校令以及“壬子”学制的补充和修订文件,逐步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学制系统,即“壬子 癸丑2023-1-266 学制”。该学制相关文件规定中小学一律开设“国文”课,这是我国教育史上,语文学科从古代传统教育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独立出来之后的第一个正式名称。l三、三、“国语国语”、“国文国文”科并设期(科并设期(19201949)l 在“白话文运动”和“

    5、国语运动”的推动下,1920年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兹定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小学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4月又发布通告“国民学校国文科改为国语科”。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的局面:小学开设“国语”,主要教白话2023-1-267 文;中学开设“国文”,仍然教文言文。1923年的课程纲要中曾将初级中学的语文课称作“国语”,后仍称作“国文”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l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在教学上更接近于学生的语言实际,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变革。黎锦熙在改学校国文科为国语科一文中引用胡适的话说:“这个命令是几十年来第一件大事。它的影响和结果,我们现在很难计算。但我们可以说:这一

    6、道命令,把中国教育的革新,至少提早了二十年。”2023-1-268第二节 语文教育目标l一、一、1904年年“中国文字中国文字”、“中国文学中国文学”科教育目标科教育目标l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中国文字”教育目标,“在使识日用常见之字,解日用浅近之文理,以为听讲能领悟、读书能自解之助,并当使之以俗语叙事,及日用简短书信,以开他日自己作文之先路,供谋生应世之要需。”2023-1-269l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规定“中国文学”的教育目标,“在使通四民常用之文理,解四民常用之词句,以备应世达意之用。”l可见,语文独立设科之初,语文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读书、作文、识字以达到通晓中国古文字以应付实际需要的

    7、实用目的,语文学科的“工具属性”已初露端倪。l二、二、1912年年“国文国文”科教育目标科教育目标l1912年中学校令实施规则指出:“国文要旨 在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智徳。”2023-1-2610l该目标把“通解普通语言文字”和“能自由发表思想”作为语文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读写兼顾,突破了传统的读文科只是为了作文的圈子;把“文”(语言教育)放在首位,把“高深文字”(文学教育)作为语言教育的高级阶段,注重语言文字的理解(“通解”)和运用(“自由发表思想”)。在文道关系上开始以文为主;鼓励让学生“自由发表思想”,在原则上摈弃了“文以贯道”、“代

    8、圣贤立言”的思想。l三、三、1923年及以后的年及以后的“国语国语”、“国文国文”科教育目标科教育目标2023-1-2611l1、1923年课程纲要规定初中国语教学目标:初中国语教学目标:使学生有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使学生能看平易的古书;引起学生研究中国文学的兴趣。高中国语教学目标高中国语教学目标:培养欣赏中国文学名著的能力;增加使用古书的能力;继续发展语体文的技术;继续练习用文言作文。l与1912年中学校令施行规则规定的目标相比,确实有明显的进步。一是白话文在中学尤其是初中的读写训练中有相当突出的地位,这为学生“自由发表思想”、“引起文学的兴趣”提供了保证。二是既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也强调了

    9、“文2023-1-2612 法”的重要性;三是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尤其是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等。l2、1929年初中国文暂行课程标准目标初中国文暂行课程标准目标有三项:养成运用语体文及语言流畅的叙说事理及表达情意的技能;养成了解平易的文言文书报的能力;养成阅读书报的习惯和欣赏文艺的兴趣。高中普通科国文暂行课程标准目标高中普通科国文暂行课程标准目标有三项:继续养成学生运用语体文正确周密隽妙地叙说事理及表达情意的技能,并依学生的资性及兴趣,酌量兼使有运用文言作文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读解古书的能力;继2023-1-2613 续培养学生欣赏中国文学名著的能力。l 1929年标准比1923年纲要有所发展

    10、。一是无论初中还是高中都把运用语体文叙事说理、表达情意作为国文教学的首要目标,而对文言文作文能力不作统一要求。二是把语言(指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列为中学国文课程目标,把口语练习(演说和辩论)作为习作的重要内容,听说教学开始进入中学语文教学。三是把阅读的范围从古书扩大到一般书报,更加注意语文学习的实用性,从养成“能力”到养成“习惯”,对语文学习规律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l3、1932年课程标准把“使学生从本国语言文字2023-1-2614 上,了解固有的文化,以培养其民族精神”,“以期达到民族振兴之目的”列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这一倾向在1936年国文课程标准中又有所增强。这一方面是面对外敌入侵

    11、而加强对青少年爱国家爱民族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出于政治上加强思想统治的需要,在教材内容中加大文言文的比重。“了解固有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目标的提出有积极的一面,但作为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不当的。l4、20世纪40年代初,陕甘宁边区制订初中国文课程标准草案规定国文教育目标:“提高学生对大众语文和新社会一般应用文字的读2023-1-2615 写能力,掌握其基本规律与主要用途,获得科学的读、写、说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写、说的习惯这是本科教学的基本目的。同时,适当地配合各项课程,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增进其他各种知识。”l目标特点:第一,注重提高学生的大众语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第二,提高学生学

    12、以致用,服务社会的能力,强调了语文的实用性和工具价值;第三,强调语文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加强同其他各科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第四,克服了以往过于偏重文艺教学的特点。2023-1-2616第三节 语文教育内容l一、从语文课程设置看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从语文课程设置看语文教学内容的发展发展 l1、独立设科之初,语文学习内容仍是文言文l 奏定中等学堂章程“中国文学”科教学内容为:一曰文义;二曰文法;三曰作文;次讲中国古今文章流别、文风盛衰之要略,及文章于政事身世关系处。此外,还要作习字练习。l 1913年中学校课程标准中学“国文”科教学内容为:“国文首宜授以近世之文,渐及于近2023-1-26

    13、17 古文,并文字源流、文法要略,及文学史之大概,使作实用简易之文,兼课习字。”该规定与1904年的安排相比,增加了文字源流、文法要略两个学目,习字训练中减去小篆,增加草书,开始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内容逐渐倾向于实用。l2、1920年国语科成立以后,白话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得以确立,但中学语文教学是兼教文言文还是专教白话文,有分歧。l当时主要有四方面的观点:一、读书作文两方面,都专教文言文。二、读书作文两方面,都 是国语文文言文兼教。三、读书一方面,国语2023-1-2618l文文言文兼教;作文一方面专教国语文。四、读书作文两方面,都专教国语文。l多数人认为,文言文是中华五千年民族

    14、文化的主要载体,要继承这些民族文化的精粹,就必须学习文言文,养成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夏丏尊说:“兼教文言文的目的有二:一是适应现代生活,二是养成读书能力。”朱自清认为文言文有“时代的价值”,“阅读些文言,于了解别人文字与自己作文都有帮助。”(中等学校国文教学的几个问题)l但是,时人大都主张,文言文的学习不同于白话文的学习,它只有阅读的任务,没有写作的2023-1-2619 任务,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只限于白话文就足够了。l 1923年中学国语课程纲要规定,阅读教学要求白话文言兼教,写作教学专教白话文。写作要求是“语体文言并重”。l3、1929年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规定:小学设国语科;中学设国文科。国

    15、语科的教学内容为说话、读书、作文、写字;初中国文科教学内容为阅读(精读、略读)、习作;高中普通科国文教学内容为阅读(精读、略读)、文法和修辞、作文练习。l暂行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之规定与1923年相比有值得肯定之处:2023-1-2620l其一,在肯定初中、高中白话文和文言文兼教的情况下,初中阶段白话文的比例进一步加大。规定初中各学年白文的比例第次为7:3,6:4,5:5。l其二,初中明确了五大文体的教学程序,即一年级偏重记叙文和抒情文,二年级偏重说明文和抒情文,三年级偏重议论文和应用文。l其三,作文方法不但要求初中继续提倡作白话文和文言文,高中也主张写白话文(包括白话文学作品的试作),自此

    16、,高中学生不作白话文的旧例被彻底抛弃。l其四,语文教学内容基本固定下来,主要包括2023-1-2621 听说、阅读、写作、习字以及语文基本知识的学习。l以后的课程标准都是在此基础上稳步发展和完善的,基本内容没有太大的变化。l二、语文教科书的发展二、语文教科书的发展l语文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物质承担者,理应成为重点考察的对象。演进历程:l 语文单独设科之初,新式教科书的编纂大都限于小学。1906年1908年清政府曾编纂过一套小学国文教科书最新国文教科书,这是清朝末年唯一一套由政府编制的教科书。2023-1-2622 中学仍沿袭旧制,采用各种现成的选本。直到1908年,商务印书馆编译馆才正式编印出版

    17、中学国文教科书。此后,人们在教材编写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尝试。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先后有一百多套语文教科书问世。现代语文教科书的发展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l1、旧制文选改良期l 传统教材都大是文选型读物,选文之间没有内在联系,或按时代先后编排,或按体裁类别编排,或二者兼顾穿插编排。以现代教材观来考察,他们只是教材的范文系统,至多是兼有少量助读材料而已。早期的教科书在内容和体制2023-1-2623 上基本上是沿用旧式文选型的格局,只是根据教学要求略作改良而已。l 典型教科书:典型教科书:190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林纾编中学国文读本和吴曾祺编国文教科书。这两套教科书采用按学年分册(集)的编排

    18、方式,利于按教学计划逐册安排进度,在选文编排上不是从古至今,而是逆流而上,由近及远,由清文上溯到秦汉文,让学生先读思想、生活较为切近的文章,再读近世、中世、远世的文章,易于学生接受。这两套教科书都有助读的成分,在文章精妙之处连圈、顶批,便于学生学习。2023-1-2624l2、旧制文选突破期 l 民国初年产生了两类国文教科书:l一类是国文读本。一类是国文读本。如191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教科书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共和国新国文教科书,191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许国英编国文读本 191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谢无量编国文教本评注。编写进步之处:编排顺序多样,选文的范围扩大,难度更适合于学生,册数更适合教

    19、学进度,语文知识开始出现,助读系统得到极大丰富。另一类是语文知识读本。另一类是语文知识读本。如191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王梦增编文法要略,1915年商务印书2023-1-2625 馆出版的庄庆祥编文字源流等。把语文知识抽取出来,另编成教科书,这对以往采用单一型的课本来说,也是一种突破。这种教科书的出现,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要论我国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合编型与分编型,其最早的形成期当在民国初年以后的这个时期,似已无疑。”(顾黄初著:语文教育论稿,第341页)l3、新制文选创编期 l在内容上,白话文开始进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改变了旧式文选本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如,192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民学

    20、校用 新体国语教科书(八册)和洪北平编白2023-1-2626 话文苑(共四册,供四年制中学使用)是较早的白话文白话文教科书。19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顾颉刚等编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六册)属于白话和文言混编白话和文言混编的教科书。在形式上,这些教科书的助读系统有了更为充实的内容和更新颖的设计,开始配置有必要的作业练习。l4、单元组合探索期 l20世纪30年代,教科书编排上不仅对教学内容作了简单的单元划分,而且对单元的组合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把有关的语文基础知识,特别是读写方法的知识有系统地编进一些文选型教科书中,使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2023-1-2627 业系统和助读系统相机组合起来,

    21、由单纯的选文阅读发展为读写训练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或整或散的语文知识系统。一些新型中小学语文教科书陆续被编排出来,单元组合方式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发展态势。l这一时期,有两套教科书特点最鲜明,对后来的影响最大:l 一是1934年开明书店出版的王伯祥编开明国开明国文读本文读本。以文选为主,有少量的知识点拨和习作指要,按文体分单元,有记叙、描写、解释、议论、应用等各种文体,轮番学习,循环往复,以读写能力螺旋上升为目的。这种教材2023-1-2628 的编写方式称之为“能力螺旋上升型能力螺旋上升型”。l二是从1935年开始由开明书店出版的夏丏尊、叶圣陶合编国文百八课国文百八课。以选文为主,有较为系统的语文

    22、知识和训练设计,全套书共六册,每册有18个单元,共108个单元。每个单元将语文知识、范文和练习结合起来学习,以学习范文为主,以提高读写能力为目的,知识服务于范文和练习,这种教材编排方式称之为“知识服务于能力型知识服务于能力型”。2023-1-2629第四节 语文教学方法l在西方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欧美教学方法,如五段教授法、分团教学法、自学辅导法、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实验制等,自清末新政以来被陆续引进和介绍到中国来,为中国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参照模式,同时也驱动了中国教育界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审视与反思。西方教学方法在中国教育领域实验和运用过程中所暴露的矛盾,使一些革新人士不能不考虑如何与教育实

    23、情相结合的问题。语文教育领域也是 如此,在说话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2023-1-2630 文教学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并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创造出了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语文教学方法。l一、说话教学法一、说话教学法l1、1923年新学制小学国语课程标准纲要的颁布,把国语一科分为语言、文字、读文、作文四目,从此以语言训练为主体的“说话”教学在国文中有了法定的地位。纲要还规定了语言教学的方法是:“初年多用演进法,以后多用会话,讲演,表演。”l2、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其中国语、国文科都强调2023-1-2631 了“话法”教学的重要性。现以小学课程标准国语的“说话教

    24、学法”为例,说明“话法”教学与识字、阅读和作文教学一样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标准规定:l(1)开始教学时,就用完整的语句,后用成段的说话。l(2)教师应预编案例,作为语言材料。语料分三种如下:l(甲)有组织的演进语料,每套要有一个题目;每句要单说动作的一步,但不可太繁琐;要从一个主位说起,并且要容易看容易做;每套的句子不可太多。2023-1-2632l(乙)会话的语料,要集中在一件有趣味的事情上,而且有一个有趣味的题目。l(丙)故事的语料,要含有儿童文学趣味,而不违反党义。l(3)说话要自然(不可拘泥于文字的斟酌而受文字的束缚),而且要注意儿童语和成人语的不同。l(4)说话要生动而

    25、有情景;教学和动作,要结合表现;已经讲过的故事,最好要使儿童表演。l(5)凡容易错误的音或话,要格外说清楚,听得多,练习得多,并根据发音部位指导矫正;意义不明显的话,要用实物、图型、动作、说明、翻译等表示意义。2023-1-2633l二、识字教学法二、识字教学法 l1、随文分散识字教学法 l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20世纪20年代以后,随文分散识字教学法彻底地代替了传统集中识字方法,成为识字教学法的主流。l举例:举例:l国语教师沈百英认为教学生认识生字不要按照生字出现的顺序来教,要通过读文全面了解学生对每个字的熟悉程度后,再确定所教授的重点生字。要重视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26、来训练,“(一)教“坐、跑、笑”等字,可用表演的,就用表演法教;(二)教“黑2023-1-2634l白、快慢”等字,可用比较法教的,就用实物比较法教;(三)教“窗、椅、书”字可用实物指示的,就指给他们看;(四)教什么、就等字,可用证明法教的就用证明法教;(五)不得已而要用土白翻译时,就用排比法教,比如教玩耍两字,排示游戏、白相一起教。(六)有两字以上要连教的就连教,例如睡觉、蝴蝶、为什么等。”同时,他还具体采用字片闪烁练习法、字片游戏练习法、哑口表演练习法,抄写练习法、默写练习法、缀句练习法、集类练习法等复习方法,以巩固识字效果。(沈百英:小学读文教学的新贡献,教育杂志1922年第19卷第8期

    27、)2023-1-2635l评价:评价:l由于随文识字的数量非常有限,某种程度上又影响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效果。l辛安亭曾“从1904-1959年间的小学语文课本中选了30种,统计过一、二年级所讲的生字量,结果,最多的两年共教1807字,最少的只教910字,教11001300字的只有一四种,几乎占了三十种的一半。可见过去一般课本两年只教一千二百字左右,平均每日学习不到三个生字。”(辛安亭著:论语文教学及其他(增订),第3页)显然,有限的识字量制约了儿童语言的进一步发展。2023-1-2636l2、注音字母识字教学法l1920年1月24日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修正国民学校令和国民学校令实行细则第七、八号

    28、令,明确规定“首宜教授注音字母,正其发音”,注音字母的推行渐渐列入教学计划。l举例:举例:l在国语教学中,刘儒强调注音字母识字法,他认为国音字母在国文读本中不只是语音的标准和汉字的附属品,它不仅可以弥补汉字的不足,还可以帮助认识汉字,诚如他所言:“至于学校中自编课本,汉字旁的字母,也可以逐字标出。无论已经注过未曾注过的汉字都2023-1-2637 要一一标出。这是为的叫看惯了拼音;好叫儿童有复习那一个字拼那一个字音的机会。不过低年级用的书总以重见一两次为妥。”(刘儒国语教学法讲义,第69页)l国民政府时期,教育部明文规定“大量编印注音国字之通俗画报及刊物”和“积极推行注音识字运动”,通令全国采

    29、用注音符号留声机片及课本,积极推行注音符号。(拉丁化中国文字,金陵学志1950年第5卷第4期)注音识字法尽管没有成为主要识字方法,但它与新中国成立后的汉语拼音教学有共通之处,为拼音识字教学法的施行积累了经验。2023-1-2638l三、阅读教学法三、阅读教学法 l 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第一个正式的课程标准。之后,人们能以正常的心态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国外的教学理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创造出一些相对成熟的、符合国语和国文阅读教学自身规律的现代教学方法。主要有:默读和朗读指导法、精读和略读指导法、“全文法”阅读教学法 等。l1、默读和朗读指导法 l(1)默读指导法:

    30、)默读指导法:指导阅读应达到“了解”和“迅速”两种目标。2023-1-2639l第一,了解。低年级儿童阅读能力弱,必须设法进行指导,其方法有:儿童看完课文后由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指名儿童回答,目的不在让儿童记忆内容,而是增进其理解力。儿童读完某篇故事之后让其复述,以观察其了解程度;教师在儿童阅读前,向其提出阅读后向全体报告大意的要求,以便儿童默读时格外留心;读完某篇故事后,进行设计表演,以加深印象。l第二,速率。提高速率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把教师在黑板上写上几个问句,让儿童默读课文后限时让其答出;指定同一材料,让全体儿2023-1-2640 童默读,限定时间内读得多而准确率高的优胜;要求儿童在默读

    31、时不要指读,不要一字一句读,要养成整句读的习惯,方可提高效率。l(2)朗读指导法:)朗读指导法:朗读适合于低年级儿童,有用声音、动作充分表达文字的意思的好处,同时教师也可观察其对课文的了解程度。具体方法:朗读要在默读之后进行;不要读出怪腔怪调;订正方法要有兴味;扩大视音距;教师要示范;要有适当的姿势;材料要多变换等。(吴研因、吴增芥编:小学教材及教学法,第281284页)l2、精读和略读指导法 l1932年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规定精读指2023-1-2641l导法有8条:教员对于选文应抽绎其作法要项指示学生,使学生领悟文字的体式与其作法。并将其内容及作者生平概要叙述,使学生对于全篇有概括的认识

    32、。重在引起自学之动机,不必逐字逐句讲解。令学生运用工具书籍,如字典、普通辞典、百科辞典、人名地名辞典等,并指导其使用方法。教员于讲解前,应先让学生运用工具书籍,查考生字,难句及关于人地时种种疑问。在选文中遇有初见或艰深的单字及术语应特别提出讲解。教员在讲述后,应指导学生作分析综合、比较研究,务使透彻了解。或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2023-1-2642 外自行研究。指导学生在不妨碍他人工作的范围内,用国音讽诵,以养成欣赏文艺的兴趣。应学生把教员所指导的要点和自习研究的心得,记在笔记本上,以备查考。随时考查成绩,主要采用复讲、问答、测验、默写或背诵、轮流报告及讨论、检阅笔记等方法。l标准规定略读指导

    33、法有6条:设法引起学生读书的动机,并指示各种阅读方法。就学生所读书籍中,提出问题,让其作系统的研究。提出所读书籍的参考资料。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记录教员所指导的阅读方法、问题解 答和自习时所摘出的要点或问题进行讨论,以2023-1-2643 备查考。注意学生的阅读速率与了解程度。应定期或临时举行考查成绩,主要采用问答、测验、轮流报告即讨论、查阅笔记等方法。l3、“全文法”阅读教学法 l国文教师袁哲依据国外读法理论(主要是日本“语句法”理论)、依据国语科的教学对象,创立了“全文法”阅读教学法。l该法分为四个阶段九个步骤:一是概观。全文概读;文旨想定。二是探究。结构探究;词句解释;文字习得。三是总合。

    34、课文朗读;课文书习。四是开展。课文批2023-1-2644 评;课文表现。l该法的特点:以文章为教学之对象与出发点;读法之实施,以文章为有机的统一体;“读”与“意”之一元的见解;部分分析以全文为背景;读法之实施,注意文之深刻的研究与欣赏。(袁哲编著:国语读法教学原论)l四、作文教学法四、作文教学法l“五四”以前,作文教学受到实利主义教育思朝的影响,强调实用文、应用文以及日常见闻的记叙文写作,主要文体是文言文,有时也有个 别白话文造句训练。作文指导和写作的方法,2023-1-2645 如,1912年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规定:“国文作法,宜就读本及他科目已授事项,或儿童日常见闻与处世所必须者,令记述

    35、之,其行文务求简易明了。”l20世纪20年代以后,作文教学受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儿童中心论以及教育科学化运动的深入开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写作教学指导的材料和学生写作的内容都明显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大大增强。作文教学方法也得到大大革新。l如,1932年小学国语课程标准规定的方法 2023-1-2646 主要有:口述和笔述并重,低年级口述多于笔述,高年级反之;无论口述和笔述,都要注重内容的价值,而不仅仅着眼于方式;命题要有趣味,要多出题目以供选择,应常让儿童自己命题;低年级作文指导要多用“助作法”,中年级可多用“共作法”;为矫正巨大的错误起见,可将容易错误的文法句

    36、法,用听写法、仿写法等作充分练习;作文批改使用“订正符号”,指导学生写日记等等。2023-1-2647第五节 语文考试评价l考试是教育评价的主要手段,教育评价的效果往往也是通过考试尤其是各级选拔性考试来衡量的。现代语文考试是当时衡量学生语文成绩的最重要方法。它是在传统语文考试自身矛盾运动中、在教育测量运动的直接影响和推动中、在现代考试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主要特征有四:l一、在考试内容上,一、在考试内容上,传统语文考试侧重考查学生对儒家经典的记忆和掌握,以及引经据典阐2023-1-2648l述封建伦理道德的写作能力,而现代语文考试,突出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修辞知识、字词知识、文学常识、

    37、文化知识等现代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发展情况,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情况。此外,还要检查学生对历代名家名篇的理解、记忆和古代浅易的文言知识的掌握情况。l二、在考试方法上,二、在考试方法上,主要有删字、填空、选择、词句重组、问答、正误、缀句、摹仿、翻译、订正、标点符号、审别、分段等数十种新考试方法,能够根据材料的具体内容使用某一2023-1-2649 种或几种方法。其中有些方法,如口语答辩、填空、问答、论述、作文等,都是对传统的口试、贴经、墨义、策问和诗赋等进行改造而形成的。如辨别正误、填空等主要考查对知识的掌握,简答、论述、作文主要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和

    38、运用,阅读分析等题型则是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和判断能力,文白互译等则可以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等。l三、在考试编排上,三、在考试编排上,坚持抽样、分析、比较、统计等科学性原则来编排语文试题,使试题更具有客观性和普适性,能在一省、数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使用。2023-1-2650l如,陈鹤琴在编造小学默字测验就采用了抽样、统计等科学方法。“按照爱里斯之法则,将儿童用书、新闻杂志、小学生课外著作、古今小说、杂类等六种语体文中共查过字数五五四四九八,得单字四二六一个,并将每一个单字被用之次数一一记下,复于发现次数最多之常用字二千个中,用随机选择之方法,隔四十字取两字,共得一百字,最后将一百字随机分作

    39、两类,每类五十字。”(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第1册),第196页)由于测验所用单字是根据字汇的次数又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出,足以代表常用的字数,所以能比较准确地测出学生的2023-1-2651 默写、识字、解字和用字能力。l此外,设计的问题明确,不易产生模棱两可的答案,采用“T”分数记分法,记分方法精确、标准,不论谁测评,都相对公平。考查结束后还可以把成绩记录下来,加以比较得出客观的评分标准,为教育评定和辅助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l四、在考试应用上,四、在考试应用上,由于现代语文考试比传统语文考试编排更为科学,评分标准也更为客观,因此应用面更加广泛。传统语文考试的目的主要是为统治阶级培养、选拔人才,应

    40、用范2023-1-2652 围比较狭窄。现代语文考试不仅为社会培养实用型建设人才发挥主要作用,而且在鉴定学生的课业成绩,确定升学标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反馈教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方法,测定教学效率以及提供升学参考和就业指导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出考试的重要性。2023-1-2653第六节 语文教育思想l近现代语文教育是我国语文教育思想异常活跃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语文教育研究的先驱,如梁启超、胡适、蔡元培、陶行知、鲁迅、徐特立、朱自清、黎锦熙、夏丏尊、叶圣陶、吕叔湘、刘半农、程其保、艾伟等,他们在教育教育理论建设、语文教材编纂、教学方法研究、教育教学实验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这里仅介绍朱自清、黎锦熙的

    41、语文教育思想。2023-1-2654l一、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 l朱自清的语文教育思想主要通过他的教育著作国文教学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语文拾零等(多与叶圣陶合著)和相关论文体现出来。l(一)语文教育目的:使学生了解本国固有文化,提高欣赏文学能力l朱自清在古文学的欣赏一文中提出语文教育的两个目的:一是选读古书,了解、认识和一是选读古书,了解、认识和接受本国固有文化;二是以欣赏作为情感的操接受本国固有文化;二是以欣赏作为情感的操练,设身处地地欣赏古文学,弄清古文学的立练,设身处地地欣赏古文学,弄清古文学的立场,或扬弃或清算,培养欣赏力和批判力。场,或扬弃或清算,培养欣赏力和批判

    42、力。2023-1-2655l1、“了解本国固有文化了解本国固有文化”,是指津津有味地接受古文学的篇章字句、语体、词汇、成语、风格和技巧,设身处地地接受古代作家的写作态度、喜怒哀乐。他认为语文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借助对古文学的了解来帮助青年人信古、学古,亲近我国固有文化。“有些青年人以为古书古文学里的生活跟现代隔得太远,远得渺渺茫茫的,所以他们不能也不愿意接受这些,我想从头说起,尽管社会组织不一样、尽管意识形态不一样,人情总还有不相远的地方,喜怒哀乐爱恶欲总还是喜怒哀乐爱恶欲,虽然对象不尽同,表现也不尽同。”(古文学的欣赏)2023-1-2656l2、让学生接受文学,培养欣赏力,培养批判、让学

    43、生接受文学,培养欣赏力,培养批判力,是语文教育的另一个目的。力,是语文教育的另一个目的。他强调欣赏古文学首先要解决立场问题,作品的立场与读者自身立场不能混为一谈。“接受文学,我们有我们的立场。得弄清楚自己的立场,再弄清楚古文学的立场。所谓知己知彼,然后才能分别出那些是该扬弃的,那些是该保留的自己有立场,却并不妨碍了解或认识古文学,因为一面可以设身处地地为古人着想,一面还是可以回到自己立场上批判的。这设身处地是欣赏的重要的关键,也就是所谓感情移入。”(同上)2023-1-2657l(二)语文教育的最核心内容: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技术训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l1、作文训练、作文训练l

    44、他很重视作文训练,强调说:“写作是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 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国文教学论教本与写作)他认为,学生通过写作能力的培养,会增长文学运用和认识社会人生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l他认为学生作文的最大毛病是文脉不清、层次不清、思路不清,其次是乱用标点符号。因此,必须进项作文训练。2023-1-2658l作文训练的方法:作文训练的方法:l(1)通过朗读、诵读的帮助提高写作。)通过朗读、诵读的帮助提高写作。他在诵读教学一文中提出:“该让他们多多用心诵读各家各派的文字,获得那统一的文字或语脉(文脉)。因为朗诵对于说话和作文也有帮助。”l(2)从报章文体开始学习,从小的范

    45、围着手,从报章文体开始学习,从小的范围着手,最好从写新闻短论开始。最好从写新闻短论开始。他在写作杂谈一文中说:“必须从报章文体学习从小的范围着手,拣与实际生活有密切关系的问题练习写,像关于学校中的伙食问题,你要抓住要点,清清楚楚的写出来。”2023-1-2659l(3)多练习说明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多练习说明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朱自清说:“实际生活中说明文和议论文比叙述文和抒情文用得多而且一面也可以训练他们的思想。因此应该多练习这两种文字。”(写作杂谈)他认为这两种文体不仅实用,而且可使学生通过这些文体的实践,深入到现实社会中去,加大学生认识社会人生的广度。l2、技术训练、技术训练l第一,技术

    46、训练的主要内容第一,技术训练的主要内容l朱自清认为:“了解与欣赏为中学国文课程中重要的训练过程。儿童从小就能对于语言渐渐 的了解,不过对于文学的了解必须加以强制学2023-1-2660 习的训练。而欣赏就在正确的透彻的了解之中。”(了解与欣赏)他所说的“了解与欣赏”,即“技术训练”。内容包括:l(1)注重字义。l(2)了解与分析文章的句式尤其是特殊句式其实表现特殊的心理状态。l(3)讲清段落。l(4)讲清主旨。l(5)弄清组织结构。l(6)讲解词语。l(7)讲清比喻典故例证。l第二,技术训练的方法第二,技术训练的方法2023-1-2661l(1)教师讲解。要求教师“分析课文详尽给中学生以充分的

    47、练习。练习的每一步必须有许多细目,要求练习切实的有恒的施行练习的主旨无非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困难寻求解决。”(再论中学生的国文程度)l(2)学生加强熟读,还可常常举行默写和背诵。l(3)问题研究。“最好教师只居于被动地位,用暗示方法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上)l(三)阅读教学主要方法精读、略读、讲读、诵读 l1、精读、精读2023-1-2662l精读指导举隅提出,精读必须“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精读的真正含义在于发掘问题和解决问题。包括两项内容:l一是令学生预习。即诵读全文,分析标点,理解全文和弄清生字生词的意义以及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l二是课堂讨论。“在讨论中有错误要加以订正,有疏漏要给

    48、予补充,有疑难要加以阐明,有些非讲不可的东西讲过以后要给学生一个简明的提纲便于复习。”l2、略读、略读l略读指导举隅提出,略读必须“提纲挈2023-1-2663 领,期其自得”。朱自清认为略读指导是指在版本、序目、参考书籍、阅读方法、问题等五个方面,给予学生以精心引导和说明。略读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抓住主要纲目去阅读并更快地获取知识。l 3、讲读、讲读l国文教育序中指出,讲读必须“切实计画,细心启发”。他认为:讲读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正确详细的讲解,最重要的内容则是给予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参加练习的机会。他主张:“老师的讲解不该逐句讲解,更不该信口开河,得切实计画,细心启发,让学生多讨论多练

    49、习,才能有合乎课程标准的效率。”2023-1-2664l4、诵读、诵读l关于诵读的重要性。关于诵读的重要性。诵读教学中指出,诵读必须“专注用心,慢慢揣摩”。他强调:“现在国文教育成绩最坏。其原因,第一在忽视诵读技术所谓耳治、口治、目治 这诵读教学值得我们注意。”可见,诵读是语文教育的关键。l关于诵读的方法。关于诵读的方法。他在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中提出:第一,诵读并非简单的“口齿清楚、吐字分明、字字清朗”的朗读,它“要求了解和欣赏意义”,“了解文章的组织怎样发展出来,中心在哪里,还要注意它表面的次序”。2023-1-2665 关于诵读的目的和作用。关于诵读的目的和作用。他在论诵读一文中说,诵读

    50、“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的能力。”“诵读不但可以帮助写,还可以帮助说”。l二、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二、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 l1924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教学法 和1950年出版的新国文教学法,是研究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资料。l(一)语文教育的性质、目的和任务l他在新著国语教学法中说,“语文的用处,一是表情达意,二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唯一媒介物”。“文字和语言,都是代表事物和思想2023-1-2666 的符号:文字这种符号,是用手写、用眼看的;语言这种符号,是用口说、用耳听的;不过我们运用的官能有不同罢了”。(新著国语教学法)由此,表明语文的工具属性。l语文教育的目的,包括形式和实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资料]硕士学位课程-现代德育论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7302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