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72584
  • 上传时间:2023-02-16
  • 格式:PPT
  • 页数:74
  • 大小:1.1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复习资料 课件
    资源描述:

    1、一、了解马克思一、了解马克思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3P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三个主要组成部分:(P3)(P3)马克思

    2、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P4)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它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这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

    3、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命性的统一?(P14)(P14)和和的关的关系系谁是本原,谁决定谁,谁依赖谁谁是本原,谁决定谁,谁依赖谁(哲学的最高问题)哲学的本体论问题哲学的本体论问题不同回答产生:唯物主唯物主义义 唯心主唯心主义义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世界是否可以认识世界是否可以认识 哲学的认识论问题哲学的认识论问题不同回答产生:可知可知论论 不可知不可知论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P28)第一个方面的内容:就是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第一个方面的内容:就是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思维能否认识或者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4、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思维能否认识或者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哲学基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本问题的回答,是回答,是解决其他解决其他一切哲学一切哲学问题的前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提和基础。思维和存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在或物质和意识的和意识的关系的不关系的不同回答,同回答,就会产生就会产生不同思想不同思想派别。派别。二、哲学史上的基本派别二、哲学史上的基本派别:(P28-29)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三、马克思

    5、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P30-33)(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无物质的运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通过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在于它的物质性。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

    6、的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理论意义(P31)(P3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四、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四、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P33)(P33):(实实践践的基本特征是客观性(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P35)。其基本形式是生产实践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实践和科学实验科学实验)(P35)五、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五、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P34-

    7、39)(P34-39):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P39)123六、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重要性六、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重要性(P56-57)(P56-57)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

    8、践中实现。七、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及七、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其意义(P58)八、联系的特点:八、联系的特点:(P4041)九、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九、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3)(P43)其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和内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其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中心线索,是把握和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其三,矛盾分析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其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9、十一、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十一、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P43)(P43)。十二、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十二、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P40-41P40-4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本质本质是创新 a、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b、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d、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e、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十三、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十三、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P41-42)(P41-42)新生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新生事物之所

    10、以是不可战胜是由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一是事物自身内在的否定性为新生事物的出现和产生提供了根据和动力源泉,它适应了已经变化的环境和条件。二是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即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吸收了旧事物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三是在社会领域新生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十三、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十三、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P47)(P47)十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十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系(P45)(P45)十五、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十五、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事物

    11、发展中的作用。(P44)(P44)十六、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十六、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P46)(P46)十七、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十七、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P47)(P47)十八、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十八、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性的辩证关系(P57-59)(P57-59)客观规律性客观规律性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首先,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1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遵循客观规律。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1、2、3 十九、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十九、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别(P55)(P55)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首要和基本的观点。(P63)(P63)马克思主义不但

    13、揭示了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在批判继承前人认识论成果的基础上,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题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的决定作用表现在:(P64)(P64)三、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三、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P66)(P66)第一,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反映论。物

    14、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心主义:意识先于物质。认识是主观自生的,先验论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第二、哲学上的不可知论是指那些认为世界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的哲学认识论。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是不可知论的典型代表。第三,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在认识上,唯物论都是反映论,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论的反映论是机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能动性。认识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旧唯物主义:认识是被动的,消极的,不变的。四、认识基本规律的两个阶段:从感性到理性,四

    15、、认识基本规律的两个阶段: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实践。从理性到实践。(P68-70)(P68-70)从实践到认识:从实践到认识:认识的基本形式: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 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 从认识到实践:从认识到实践:将已获得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的检验,正确的理论才能得到证实,错误的理论才能被发现、纠正、推翻,并在知道时间的过程中,使自身得到发展。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P70):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循环反复发展 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P69)(P6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对

    16、立统一的。它们的对立表现在,两者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两者对事物的反映程度、特点、形式是不同的,二者有着质的区别。它们的辩证联系表现在:1、2、3、4 六、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六、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P70)(P70)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第二,人的认识的人物,在于不断地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他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企图去发现所谓的“永恒真理”、“终极真理”七、真理及其客观性七、真理及其客观性(P70)(P70)真理基本特征: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真理基本特

    17、征: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具有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77)(P77)九、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和不确定性(相对性)九、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和不确定性(相对性)(P78)(P78)十、论述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十、论述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P73

    18、)(P73)十二、价值的特性十二、价值的特性:客观性客观性、主体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多维性性(P79-80)十三、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十三、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实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践中的辩证统一?(P83-85)(P83-85)十四、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十四、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P83)(P83)十五、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条件是十五、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条件是(P70)(P70)?十六、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十六、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P75-76)(P75-76)十七、马克思主义哲学

    19、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十七、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及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重要意义。及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重要意义。(P70)(P70)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这表明群众路线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人心向背决定一切,我们要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仍然要坚持从为

    20、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个根本前提出发,相信和依靠群众,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任务。教学要点:教学要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识的的辩证辩证关系关系生生产产力与生力与生产产关系矛盾运关系矛盾运动动的的规规律律经济经济基基础础与上与上层层建筑矛盾运建筑矛盾运动动的的规规律律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发展中的作用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革在社会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发展中的作用展中的作用科技在社会科技在社会发发展中的作用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与个人在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历史中的作用史中的作用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一、社会历史观的基

    21、本问题(P94)(P94)社会存在与社会的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中(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首先,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

    22、有不平衡性。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意识某些领域可能发展得很快。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并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地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 八、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八、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P102-104)(P102-10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意义:它是无产阶

    23、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有很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有很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方面:第一,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第一,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第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第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24、直接动力。第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第四,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第四,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第五,革命是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第五,革命是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力。第六,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第六,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第七,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第七,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文化是人和社会的具体存在方式,它具有以下三个根本特性:文化的创造性、文化的自由性、文化的兼容性。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文化具有信息功能;文化具有教化、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文化具有促进社会

    25、发展的功能;文化具有认识功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社会人口中的大多数。人民群众对历史起决定作用的主要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贯彻执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

    26、观点是指:群众路线是指: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历史时期:14世纪末15世纪初 产生的途径: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是“原始”的,是因为它形成资本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史”。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积极意义:生产方式促进积累 消极意义:对人民造成伤害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商品

    27、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则进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自发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1、2、3、4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体内部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的价值的构成,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不是商品,只有劳动力才是商品。劳动力商品: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

    28、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P158)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资本的一般属性:垫支性、运动性和增殖性 资本的社会属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体现的是资本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资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反映着国家、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十二、资本家提高剥削的两种基本方法十二、资本家提高剥削的两种基本方法(P159P159)

    29、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用“m”来表示。它是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w=(c+v+m)。(P157)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十三、资本积累(十三、资本积累(P162P162)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本质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统治。资本积累最终结果:最终结果: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导致大量失业

    30、人员的增加;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即财富在资产阶级一方积累,贫困在无产阶级一方积累,形成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十四、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十四、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P164P164)(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胜利)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使社会生产力从封建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获得迅速发展。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促进了生产规模进一步迅速扩大和产品数量的急剧增长,形成了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水平,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迅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客观上必然要

    31、求由整个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以便对社会化的生产按照社会需要由社会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并按照社会需要配置社会资源和分配劳动产品。这样,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的社会性质。但是,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却把社会化的生产力变成资本家高效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生产力,把已经社会化的生产过程由私人资本家按照追求剩余价值的一己私利进行控制和管理,把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已经社会化的劳动成果的大部分攫为己有,变成他们的私人财产。因而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32、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垄断资本世界扩展的经济动因:(垄断资本世界扩展的经济动因:(P190)垄断资本向世界扩展即资本输出的三种形式和来源垄断资本向世界扩展即资本输出的三种形式和来源(P190):):国际垄断同盟及其形式和作用:(国际垄断同盟及其形式和作用:(P191)(1)生生产资产资料所有制的料所有制的变变化(化(P198)由个体资本所有制、股份资本所有制转向国家资本所由个体资本所有制、股份资本所有制转向国家资本所有制与法人资本所有制有制与法人资本所有制(2)劳资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变化(化(P199-2

    33、00)职工参与决策、终生雇佣制、职工执股、社会福利的职工参与决策、终生雇佣制、职工执股、社会福利的普及化普及化 在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 早期早期,作为血汗工资制的作为血汗工资制的“泰罗制泰罗制”和和“福福特制特制”是非常典型的。是非常典型的。(3)社会社会阶级阶级、阶层结阶层结构的构的变变化化(P200)(4)经济调节机制与经济危机的形态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与经济危机的形态的变化(P201)(5)政治制度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P201)八、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八、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P202P202)九、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九、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P203P203204204)

    34、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人类社会基本规律和资本主义特殊规律的必然结果,不可否认其历史进步性;这些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变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这是因为: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雇佣的阶级地位;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P207P207)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显示资本主义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但并未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资本主义经济规律。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并未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社会

    35、性质,也未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 地位和作用 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发展阶段(P213P213):):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P214)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P24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产生的两个条件

    36、是: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P243P243 这是由工人阶级本身的先进性所决定: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故最具有组织纪律性,最大公无私 资本主义条件下,唯一被完全剥夺生产资料的阶级,唯一与资产阶级直接和完全对立的阶级,因而具有最彻底的革命性 在斗争中不断成熟的阶级。四、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四、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P214P214)五、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五、社会主义基本特征(P229P229)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一、马

    37、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二、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二、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主义而奋斗 原因: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没有因西方经济、科技发展而本质改变。西方国家大力推动经济全球化,造成财富增加的同事,也使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加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产阶级生产力符合生产关系,顺应历史发展。三、当代大学生应如何积极投身中国特色三、当代大学生应如何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事业(P270-273P27

    38、0-273)首先,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共产主义理想是强大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必胜信念源于对共产主义必然性的认识必须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然后,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里相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要把现实工作和远大理想结合起来。1、心外无物(存在就是就感知)。、心外无物(存在就是就感知)。答:这句话不对。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无论你承认不承认,它都存在。心外无物将客观世界当作人类意识的产物,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2、理在事先。、理在事先。答:这句话不对。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

    39、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理在事先的观点,认为在客观物质存在之前,还存在着某种客观精神,犯了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3、割下来的手不再是人手。、割下来的手不再是人手。答:这句话符合辩证法原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手是人劳动的器官。手离开了人体,徒具人手的形态,却失去了劳动器官的功能,从这一角度来看,离开了人体的手不再是人手。4、人、人为为什么不能两次跨什么不能两次跨进进同一条河流?同一条河流?这这个事例个事例说说明了什么?明了什么?答:河流是不停歇地流动的,上游的水流会不停地取代下游的水流。当人第二次跨进某条河流时,他第一次跨进的河流已经流走了。这个事例证明了事物的发展必然会不断地导致旧质的

    40、灭亡与新质的产生,甚至引起事物根本性变化的辩证法观点。5、福兮,、福兮,祸祸所倚,所倚,祸祸兮,福所伏。兮,福所伏。答: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各自向自己的对方转化。福转化为祸,祸转化为福,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6、简简析析“蝉噪林逾静,蝉噪林逾静,鸟鸣鸟鸣山更幽山更幽”的哲学原理。的哲学原理。答:对立统一规律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矛盾的对立或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对比、排斥、映照的性质。蝉噪与林静、鸟鸣与山幽,体现了矛盾双 7、简简述述“瞎子摸象瞎子摸象”的哲学意的哲学意义义。

    41、答:按照唯物辩证法观点,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事物的统一整体。瞎子摸象,将大象身体上的各个部位分别看成大象的全部,而看不到大象整体,显然陷入了孤立偏面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8、简简析析“欲速欲速则则不达不达”这这句句话话的哲学意的哲学意义义。答: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向前发展的。这些过程的发展和变化,是受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决定的。违背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一味求快,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将事情办糟。9、“勿以善小而不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勿以,勿以恶恶小而小而为为之之”的哲学内涵是什么

    42、?的哲学内涵是什么?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包含着量变质变规律的原理。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这个成语给人以重要启示,即一定要重视量的积累,决不可忽视、小看“小”和“少”。任何的“大”和“多”,都是由“小”和“少”积累而成的。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扎扎实实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既日积月累,不断在综合素质方面自我修为;又防微杜渐,在思想道德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完善的人。10、运用量、运用量变变与与质变质变关系的原理,关系的原理,论论述述“不不经经一番寒一

    43、番寒彻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骨,哪有梅花扑鼻香”的道理。的道理。答:1、事物的联系与发展都采取量变与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量变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2、梅树从孕育花胚、花苞,到梅花开放之前,经历了一个在漫长冬日潜滋暗长的阶段。这是一个渐进的量的发展过程。从无梅花到有梅花,这是事物本身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质的变化是在量的积累基础上发生的。3、以此比拟人生,常常先要有量的积累,即长期的人生历练,然后才能有质的飞跃,即事业的成功。我们应以这句话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不断投身于社会实

    44、践,经受磨炼,以提高自己,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对国家和社会作出较大贡献。11、试试用真理用真理绝对绝对性与相性与相对对性原理,性原理,论论述述1+1=2和和1+12的道理。的道理。答:1、真理具有绝对性,它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又具有相对性,它指真理的有条件性和有限性。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可以相互渗透、包容,还可以相互转化。3、1+1=2体现了真理的绝对性,因为在自然数中,这个等式是绝对的,无条件的;1+12体现了真理的相对性。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在量度上绝对相等的事物,任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叠加,都不可能等于标准的2个事物。4、1+1的结果可以在等于或不等于2之间转化,它体现

    45、了真理同时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两重性质。12、结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热点、点、难难点点问问题题,谈谈谈谈我我们应该们应该如何在如何在实实践中践中竖竖持群众持群众观观点,做到以人点,做到以人为为本。本。答: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相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儿女读书问题、住房问题、就医问题、低保问题,物价问题、贫富不均问题、腐败问题等

    46、。3、在实践中,我党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免除农业税,减免农村中小学学杂费,推广农村公费医疗,稳定高校学杂费,加大大学生助学金覆盖面和额度,稳定销房价格,建立安居房,建立和扩大城乡低保户范围并提高其标准,提高务工工资标准,保证农民工工资发放;平抑物价,解决民生问题,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等,都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4、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确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3、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

    47、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说,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下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2)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要点:要点:(1)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要去粗取精,支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2)这是一种“按图索骥”的方法,把相马经当作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3)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重要,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的认识能力,做好各项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7258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