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复习资料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一、了解马克思一、了解马克思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3P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三个主要组成部分:(P3)(P3)马克思
2、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P4)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它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这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
3、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命性的统一?(P14)(P14)和和的关的关系系谁是本原,谁决定谁,谁依赖谁谁是本原,谁决定谁,谁依赖谁(哲学的最高问题)哲学的本体论问题哲学的本体论问题不同回答产生:唯物主唯物主义义 唯心主唯心主义义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世界是否可以认识世界是否可以认识 哲学的认识论问题哲学的认识论问题不同回答产生:可知可知论论 不可知不可知论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P28)第一个方面的内容:就是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第一个方面的内容:就是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思维能否认识或者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4、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思维能否认识或者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哲学基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本问题的回答,是回答,是解决其他解决其他一切哲学一切哲学问题的前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提和基础。思维和存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在或物质和意识的和意识的关系的不关系的不同回答,同回答,就会产生就会产生不同思想不同思想派别。派别。二、哲学史上的基本派别二、哲学史上的基本派别:(P28-29)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三、马克思
5、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P30-33)(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无物质的运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通过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在于它的物质性。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
6、的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理论意义(P31)(P3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四、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四、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P33)(P33):(实实践践的基本特征是客观性(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P35)。其基本形式是生产实践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实践和科学实验科学实验)(P35)五、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五、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P34-
7、39)(P34-39):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P39)123六、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重要性六、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重要性(P56-57)(P56-57)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
8、践中实现。七、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及七、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其意义(P58)八、联系的特点:八、联系的特点:(P4041)九、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九、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3)(P43)其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和内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其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中心线索,是把握和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其三,矛盾分析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其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9、十一、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十一、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P43)(P43)。十二、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十二、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P40-41P40-4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本质本质是创新 a、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b、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d、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e、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十三、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十三、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P41-42)(P41-42)新生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新生事物之所
10、以是不可战胜是由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一是事物自身内在的否定性为新生事物的出现和产生提供了根据和动力源泉,它适应了已经变化的环境和条件。二是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即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吸收了旧事物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三是在社会领域新生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十三、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十三、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P47)(P47)十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十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系(P45)(P45)十五、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十五、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事物
11、发展中的作用。(P44)(P44)十六、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十六、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P46)(P46)十七、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十七、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P47)(P47)十八、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十八、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性的辩证关系(P57-59)(P57-59)客观规律性客观规律性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首先,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1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遵循客观规律。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1、2、3 十九、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十九、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别(P55)(P55)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首要和基本的观点。(P63)(P63)马克思主义不但
13、揭示了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在批判继承前人认识论成果的基础上,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题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的决定作用表现在:(P64)(P64)三、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三、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P66)(P66)第一,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反映论。物
14、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心主义:意识先于物质。认识是主观自生的,先验论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第二、哲学上的不可知论是指那些认为世界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的哲学认识论。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是不可知论的典型代表。第三,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在认识上,唯物论都是反映论,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论的反映论是机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能动性。认识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旧唯物主义:认识是被动的,消极的,不变的。四、认识基本规律的两个阶段:从感性到理性,四
15、、认识基本规律的两个阶段: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实践。从理性到实践。(P68-70)(P68-70)从实践到认识:从实践到认识:认识的基本形式: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 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 从认识到实践:从认识到实践:将已获得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的检验,正确的理论才能得到证实,错误的理论才能被发现、纠正、推翻,并在知道时间的过程中,使自身得到发展。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P70):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循环反复发展 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P69)(P6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对
16、立统一的。它们的对立表现在,两者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两者对事物的反映程度、特点、形式是不同的,二者有着质的区别。它们的辩证联系表现在:1、2、3、4 六、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六、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P70)(P70)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第二,人的认识的人物,在于不断地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他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企图去发现所谓的“永恒真理”、“终极真理”七、真理及其客观性七、真理及其客观性(P70)(P70)真理基本特征: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真理基本特
17、征: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具有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77)(P77)九、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和不确定性(相对性)九、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和不确定性(相对性)(P78)(P78)十、论述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十、论述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P73
18、)(P73)十二、价值的特性十二、价值的特性:客观性客观性、主体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多维性性(P79-80)十三、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十三、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实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践中的辩证统一?(P83-85)(P83-85)十四、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十四、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P83)(P83)十五、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条件是十五、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条件是(P70)(P70)?十六、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十六、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P75-76)(P75-76)十七、马克思主义哲学
19、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十七、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及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重要意义。及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重要意义。(P70)(P70)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这表明群众路线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人心向背决定一切,我们要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仍然要坚持从为
20、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个根本前提出发,相信和依靠群众,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任务。教学要点:教学要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识的的辩证辩证关系关系生生产产力与生力与生产产关系矛盾运关系矛盾运动动的的规规律律经济经济基基础础与上与上层层建筑矛盾运建筑矛盾运动动的的规规律律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发展中的作用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革在社会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发展中的作用展中的作用科技在社会科技在社会发发展中的作用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与个人在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历史中的作用史中的作用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一、社会历史观的基
21、本问题(P94)(P94)社会存在与社会的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中(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首先,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
22、有不平衡性。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意识某些领域可能发展得很快。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并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地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 八、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八、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P102-104)(P102-10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意义:它是无产阶
23、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有很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有很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方面:第一,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第一,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第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第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