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品课件:第2章 计算机系统(1).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大学精品课件:第2章 计算机系统(1).ppt》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精品课件:第2章 计算机系统1 大学 精品 课件 计算机系统
- 资源描述:
-
1、第第2章章 信息处理机器:计算机系信息处理机器:计算机系 统统 2.1 2.1 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历史走向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发展史 2.2 2.2 微型计算机系统微型计算机系统 2.3 2.3 外部存储设备外部存储设备 2.4 2.4 输入输入/ /输出子系统输出子系统 2.1 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历史走向未来计算机的计算机的 发展史发展史 本节主要内容本节主要内容 2.1.1 现代计算机的“史前”时代 2.1.2 冯偌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2.1.3 第一台现代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诞生 2.1.4 现代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2.1.5 超级计算机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冯偌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2、 第第2 2章章2.12.1节节 2.1.1 现代计算机的现代计算机的“史前史前”时代时代(- - 19461946) 1642-1643年,法国数学家布莱士帕斯卡发明了用齿轮运作的 加法器。 1674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改进了帕斯卡的计算机,使之成为 一种能够进行连续运算的机器,并提出了“二进制”数的概念。 1847年,英国科学家乔治布尔创立了逻辑代数(布尔代数), 为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设计和制造奠定了理论基础。 1936年,英国科学家图灵提出“图灵机”概念。 1943年,霍华德艾肯在哈佛大学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 机“ASCC Mark” 194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工程师普雷斯珀
3、埃克特和物理 学家约翰莫克利开始着手研制ENIAC(电子数值积分计算器,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第第2 2章章2.12.1节节2.1.12.1.1 2.1.2 冯冯 偌依曼计算机的基本结偌依曼计算机的基本结 构构 冯冯诺依曼型计算机诺依曼型计算机 工作原理:存储程序,顺序控制 基本思想: 计算机可以使用二进制 计算机的指令和数据都可以存储在机内 基本结构 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 设备 第第2 2章章2.12.1节节2.1.22.1.2 John von Neuman 2.1.3 第一台现代电子数字计算第一
4、台现代电子数字计算 机的诞生机的诞生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美国宾州大 学诞生,取名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简 称ENIAC ENIAC共用了18000多只电子管,耗电150千瓦, 占地170平方米。它可以编程,执行复杂的操作 序列,包含循环、分支和子程序。 2.1.4 现代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现代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 段段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 使用电子管作主要元件,耗电多,发热量大,运算速度一般每 秒为数千次至数万次。 存储容量小,初期用水银延迟线或静电存储器,容量仅有数千
5、 字节,后期采用磁鼓与磁芯,容量有较大提高。 程序设计使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输入输出主要用穿孔的 纸带或卡片,编程与上机都很费时。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5) 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来作开关元件,具有尺寸小、重量轻、寿 命长、效率高、发热少、功耗低等优点。 普遍使用磁芯存储器为主存储器。 汇编语言更普遍,COBOL和FORTRAN高级语言出现并开始 投入使用。 3.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 )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 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 开始使用操作系统 4.第四代计算机(1970) 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6、和超大规模 集成电路ULSI (Ultra Large Scale Integration)制作开关逻辑部件; 性能价格比大幅度跃升; 产品更新的速度加快; 软件配置空前丰富。 80年代个人计算机(PC)问世与普及 计算机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计算机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 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演变。总的发展趋势是体积、重量、功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演变。总的发展趋势是体积、重量、功 耗越来越小,而容量、速度、处理能力等性能越来越高。耗越来越小,而容量、速度、处理能力等性能越来越高。 2.1.5 超级计算机超级计算机 定义定义 超级计算机又称高性
7、能计算机,是指计算能力(尤其是计算速度)为 世界顶尖的电子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通常由数千个甚至更多的处理器组成,能计算普通PC机和 服务器不能完成的大型复杂任务 应用应用 主要用于核物理研究、核武器设计、航天航空飞行器设计、国民经济 的预测和决策、能源开发、中长期天气预报、卫星图像处理、情报分 析、密码分析、军事国防和各种科学研究 曙光、银河、神州、天河等 2.2 微型计算机系统微型计算机系统 本节本节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2.2.1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2.2.2 CPU处理器处理器 2.2.3主存储器主存储器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主存储器的
8、分类 2.2.1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 成成 微型计算机系统由微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硬件系统和和软件系统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两部分组成。 硬件系统是指所有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包括计算机系统中一切电子、机 械、光电设备。 软件系统则指管理计算机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资源,控制计算机运行的程序、 命令、指令、数据等。 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 2.2.2 CPU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中央处理 单元),又称微处理器或处理器单元),又称微处理器或处理器 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内部结构分为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 控制器是计算机
9、的指挥控制中心,读取各种指令,并对指令进行分析, 做出相应的控制。 运算器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寄存器参与运算并存放运算的中间结果。 CPU内部组成内部组成 字长:CPU在单位时间内一次处理的二进制 位数。 主频:指CPU工作时的时钟频率 未来的微处理器性能的提高主要来至于芯片 上处理器核数量的增加,而不仅仅依赖于单 处理器速度的提高。例 CPU为了进行数据传递和通信,设置了内部总线。计算机 总线是一组信号线的集合,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构成的总 线系统。 数据总线(data bus) 用来传送数据信息,是双向的。数据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和计 算机其他设备之间每次交换数据的位数。 地址总
10、线(address bus) 指明与CPU交换信息的内存单元或I/O设备。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 了CPU的最大寻址能力。 CPU可寻址空间=2n 字节 n为地址总线的位数 控制总线(control bus) 用来传送控制信号、时序信号和状态信号。 计算机的总线结构计算机的总线结构 2.2.3 主存储器主存储器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计算机内部的主要存储器,又称主存或内存,用于存放CPU正在处理、 即将处理或处理完毕的数据,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 主存中存放二进制位的电路称为存储单元(cell),是可管理的 最小存储单位。一个典型的存储单元的容量是8bit 地址:系统给每个存储器单元赋予唯一的
11、标识 当数据块、指令、程序和计算结果被存放到内存时,它们会被 存放到一个或多个连续的地址中,这取决于数据的大小。 各个内存地址所存储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当计算机处理完时, 就会释放内存空间以便存储其他的程序和数据。 容量的标识容量的标识 KB,MB,GB,TB 分类分类 内存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和只 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两种。 ROM中的信息一般只能读出而不能写入,断电后,ROM中的原有信 息保持不变,在计算机重新开机后,ROM中的信息仍可被读出。一 般用来存储固定的系统软件和数据等,如自检、监控、诊断等程序。 R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