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四上一单元基于任务群的设计.docx

  • 上传人(卖家):丹乡武阿哥
  • 文档编号:5171066
  • 上传时间:2023-02-15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3.5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四上一单元基于任务群的设计.docx》由用户(丹乡武阿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 语文 新课 解读 实践 四上一 单元 基于 任务 设计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四上一单元基于任务群的设计导语页内容: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这是一首“五律”,这首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歌颂地方领导的功绩之意。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透风;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

    2、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

    3、。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3.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四篇课文:4.精读课文两篇:观潮走月亮5.略读课文两篇: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口语交际:6.我们与环境习作:7.推荐一个好地方。语文园地:8.四个内容:(1)交流平台(根据文中描写想象画面,想象描写的声音,闻到味道);(2)词句段运用(读学八个成语,想着不同的画面;选一个事物及一个表达极短时间的词描绘一下,写出来。);(3)硬笔字(横线格的使用字的中心写在中线上,保持水平;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待每个字,养

    4、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4)日积月累:王维的鹿柴。面对这些内容,看新课程标准,属于什么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读课标P26可以做出这一判断。我用“大单元先写后教的思维”教这一单元的思考、教学流程如下:如下整体教学设计及相关思考:第1课时学习如何在横线格中写字为什么把这个当作第一课时任务来教?因为四年级的要求与三年级的写字要求不一样了,要学如何在横线上写字,接下来习作草稿的格子等也可以在横线上格上写。所以,把这种写作提前教,用一节课来细教,目的是告诉学生这一学期,重点进行这一训练。用第14页的教材来讲,一是看教材,二是说教材,三是试写,四是修改,五是作业。课堂上,要把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

    5、演示给大家看,比如:贴底线而写的,把格子上下写满的,字写得很小的,标点看不清楚的第2课时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1.让学生直接看第12页教材,知道这一次习作写什么。师:看完教材,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次习作写什么。发给大家作文纸,请先解答下面几个题,然后再写:(1)你知道你现在居然的城市名字吗?( )(2)你居住的这个县城、乡镇,好地方有哪些?( )( )( )最少写三个。(3)你居然的那个城市,比如苏州,有哪些好地方?( )( )( )最少写三个。(4)你知道自己的家是哪个省、哪个直辖市?( )(5).你家所在省或直辖市,好地方有哪些?( )( )( )最少写三个。(6)你觉得我们中国有哪些好地方?(

    6、 )( )( )最少写三个。(7)你觉得世界上有哪些好地方?( )( )( )最少写三个。(8)你最想介绍哪个好地方?反复思考后,写出答案( )既然是你们的选择,就请把这个好地方写好。后面提供的格子(三四年级20-25行)如果格子不够,可以写在自己的纸上,粘贴在这里!【下面是500字左右的作文格子】2.学生写完之后,让大家读一读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的题目,如果你直接以“推荐一个好地方”为题,请立即删除换一个题目。然后读自己的初稿自主评价表进行简单评价:我喜欢我的文章没有错别字句子都通顺把好地方写清楚了读者会喜欢吗?第3-5课时诗四首及习作二教第三课时现代诗二首按照教学要求,读这两首诗,说说诗中描写

    7、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完成这两个任务不难,因为这两首诗不难懂,学生读读就能明白。秋晚的江上教学:1.学生反复读一读,试着让多位学生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然后说说这首诗给予你怎样的画面。2.这首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一修辞手法的好处在哪里?3.你如何理解“驮、掉、妆”三个字,好处在哪里?4.诗的题目叫秋晚的江上,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是秋晚?【什么是好诗?写秋不出现秋,而用秋之物来说秋。】花牛歌教学:1.读这首诗,试着说出这首诗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并给予你怎么的画面?2.这首诗叫花牛歌,文中没有写“歌”,为什么叫花牛歌?这个“歌”是什么意思?3.什么是剪秋罗?4.花牛在草地里干了哪些事

    8、?5.“白云霸占了半个天”是什么意思?6.这首诗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的使用,有什么表达效果?总思考:本单元的习作是“推荐一个好地方”,你觉得“秋晚的江上”“花牛在的那个草地上”算不算一个好地方?如果以“推荐一个好地方”看这两首诗,你觉得这两首诗能说动你去那儿玩吗?如果让你以“推荐的口吻”修改这两首诗,变成你的“推荐一个好地方”的文章,你怎么改写这首诗呢?第四课时 二首诗的学习与小思考以诗的方式写一个地方,是可以的。接下来,我们读读王维的两首首诗汉江临眺鹿柴。这两首诗不是王维向我们推荐两个地方吗?是的!一个是汉江,一个是鹿柴。第五课时 二教习作(写诗)这一次习作以诗的方式写作,是可以的!

    9、给大家一节课的时间,来一次特别的修改。即把自己所写的推荐一个地方,变成一首诗。写像徐志摩那样的诗,不是古诗。第6-7课时繁星教学及用写作智慧寻找与应用这篇散文是巴金写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你也看过夜晚的繁星吧?说说你当时的感受。”这句话要求我们在一课时里做三件事: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建立在正确、流利,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之上的。如果内容不理解,或理解简单、不准确,那感情就会偏移,就会失真);二是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课文给我们的画面有很多,一是从前家乡七八月的的画面(他的家乡在四川成都),二是三年前南京

    10、后院看到的画面(他1923年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1925年毕业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因为生病到上海休养),三是如今在海上看到的画面(1927年1月去法国,在大海上),这三个画面,根据描述去想象,需要好长时间;三是谈自己看到的繁星。三个任务,一节课完成,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让每位同学都说。个别说,众人听,那不是真正的教学。我如此简单的分析,老师们应该看到这篇文章教一课时挺难的。这篇文章被改动了不少地方。原文是什么样的?网上查到是这样的(我标红的地方是被删除或改动的):繁星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

    11、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此句变成“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

    12、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编者改成“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亚洲南部孟加拉湾岛国斯里兰卡的首都,现在译为“科伦坡”)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不需要说什么,其实此文不改更好。看删除掉的文字,多么有味道,可惜了! 在网上,可以查到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

    13、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九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塞。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三十八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这段文字,我最感兴趣的是“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三十八则。”38天,平均每一天写一则。写作就该是这个样子。上此课,讲这一点,肯定能够唤醒一些学生对“持续性写作”的认知。这篇

    14、文章,描写了作者在海轮上看星空的情形,并联系到过去看星空的状况,看得出作者对星空、繁星的那种之情。这篇散文虽然集中描写了自然景色,可作者并不是为描写而描写,写景只是一种抒情的手段。巴金当时很年轻,离开了祖国和亲人,到遥远的法国去。通过写景抒发了那淡淡的离情。当时的心情,正如他给哥哥的信上说:“我虽然知道我们的心不会被那无边的海洋所隔断,但是现在我的心确实是寂寞得很!冷得很!望你们送点火来罢。”那种离情,那种寂寞独的感觉,在面对繁星的大洋上,会很自然地涌上心头。“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这是写当时的感觉,实则曲折地表现了那种寂寞的感情。这段

    15、文字不是我写下的,很多年前,评论界对此都有定论。巴金的这篇散文写了三个时间点,学生们都能找到。而课文中的三段文字,越写越多,学生也能看到。实际文章的最后一段,自然短了,这个学生不知道。作者为何从前的家乡的繁星写的那么少,三年前在南京住的地方的繁星文字也不多,而海上的繁星却写那么长呢?这其实需要引导学生发现的。这不仅仅是写作技巧的问题,这里面值得探讨的东西很多。而探讨这些问题,比课文前的那句要求,要做的三件事,更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这么好的一篇文章,定义为略读课文,亏了!所以,名家之作,值得用两节课来教。面对上面的思考,如何教这篇文章?如何让这篇文章的写作智慧展现在学生面前呢? 1.好好读读

    16、课文。 2.画出三个时间点,清楚三个时间点,三个地方,作者都写到了“星”,但却不一样,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3.看作家写的三个地方看星,哪个地方看星最能吸引你?如果把这一处改为“我们去海上看星星”,你能把这一段变成一段段文字,当然可以加一些自己的东西,变成文章吗?比如,在下面的“【】”添加一些话语,形成一篇“海上看星”小文章: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那一颗最亮的星叫金星,还有那一颗叫北斗星,对了,那两颗星一颗叫牛郎,一颗叫织女】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我真想摘下一颗星,抱在怀里】渐渐地我

    17、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金星对我说:“”木星对我说:“”火星对我说:“”】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梦到了】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第8-9课时走月亮及用其写作智慧三教单元习作我把走月亮读了好多遍,包括大声地朗读。感觉是:很棒很棒的散文。整篇文章铺满着写作技巧,比如“啊,我和阿妈走月亮”的多次多形式的出现,每一次都是不一样。请看:1.“啊,我和阿妈走月亮!”【附在段尾】2.“啊,我和阿妈走月亮”【独

    18、立成段】3.“啊,我和阿妈走月亮”【独立成段,看上去与上面一样,其实情感发展至此处,不可能完全一样。】4.“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最后一段】这种写作只有作家能为。这种修辞手法叫感叹。但全篇多次出现,修辞又叫“类句”(类叠的一种)如何让学生悟出这种修辞的力量?大声读、多遍读是很难的,是必须老师来讲才行的。再者,散文讲究“形散而神不散”,我很不情愿用这种引烂的话。由于这篇散文的确具备这一特质,说明作家在使用着这一写作技巧来达到散文这一文体的表达效果。可惜,课文没有标出这是散文。读三年级上册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道了作家吴然。读了这一课,我想进一步地了解这位作家。作家吴然生于194

    19、6年,云南人我在网上还读了一些老师在课堂中用的资讯:有老师在课堂上告诉学生说此文入选“全球经典美文之一”,我在网上进行了检索,真的没有找到这个全球美文之书是什么样子的,是哪里编的,哪个出版社出的。如果有,编写者们的标准是什么,世界各国的美文有哪些。有老师居然给学生讲吴然作品入选后记者采访了他,问他是否记得当初怎么写这篇文章呢?作家吴然说:把小时候与妈妈一起月下散步的情景,一口气写在了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这是真的吗?还有的老师在课堂中告诉学生说,这篇文章是作者长大后回忆自己的妈妈时写的,当时的他已经十几年没有回过家乡,也就是说十几年没有见过妈妈。这又是真的吗?这一切,都无法验证,作家吴然是不是在

    20、哪部著作中讲述过?没有读过他的书,真的不知道。但愿生活在作家吴然身边的云南老师能解决这些问题。如果真是对童年的回忆,我们应该把下面的写作学之理论告诉学生:创意写作理论专家告诉我们,一个人14岁之前发生的事,如果能简单地记下来。长大后,如果以后想当作家,14岁之前发生的事,可以不断地放大,这些事足够你写一辈子的。因为每个人14岁之前发生的事,没有什么干扰,非常纯粹,非常有独特,也特别有创造性。但我觉得这篇文章是了不起的创作,是作家的创作,未必就是作者童年的事。因为作者生于1946年,这篇文章发生的事,应该是上个世纪50年代,也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后,1960年之前。那个年代,家家都有不少孩子;那个年

    21、代,新中国成立不久,经过了那么多的战争,全国人民的生活条件肯定不是那么好,那洱海生活条件如何,真的不知道,阿妈真的牵着孩子的手走月亮吗?也许你会说这是真的,散文还会是虚构的?如果你读过莫言的变,一定了解莫言对散文的认识。莫言告诉我们,不要以为作家使用“我”“我的妈妈”“我的祖父”等来写作,文章的一切就是真的。第一人称创作,就是干扰读者,让读者立即相信这是真的,能够吸引读者读下去。作家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本领,不想着如何吸引读者,这个人永远称不上作家。所以,我读此文,没有把这篇文章的“我”当成作家,也没有把“阿妈”当成作家的阿妈。我坚信这是作家的创作。所以,教此课,我肯定会从作家的作家这个角度来教。

    22、觉得不会把“我和阿妈”上成作者及其妈妈。什么是走月亮?这是必须要弄懂的问题。当然,绝大多数的学生会找到答案的,那就是“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在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有什么好写的?作者会写什么?月亮要写,月光要写,小路边的景物要写,道路要写,之间的说话要写,思来想去的事要写,眼睛能看到的、耳朵能听到的、鼻子能闻到的写了那么多怎么可能不“散”?这些东西一一写下来,难吗?不难!所以散文是人人可写的文章。作家吴然写了哪些人事物?如果一一列出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列出来,学生定会开悟,相信自己也能写好散文。当然,散文再散也要集中,也想讲那么一件事,一个理。这一点,不需要讲,读几遍课文便知了。这篇

    23、文章里有“我”和“阿妈”,作家吴然为什么不用直接对话句呢?这种全文直接叙述的写法好吗?你觉得此文要不要有直接对话句?如果要,可以放在哪里?不妨试一试、补一补。这样的写作,可能比本课后面的小练笔更有效果,学生收获会更大。走月亮,段段都能看到月亮。开篇就写月亮从洱海升起来了,接着写月盘、月光的照亮一切,再接着聚焦于洒满月光的小路,溪水、水塘里的月亮,月光下的果园、稻田、讲月亮故事、传说,美丽的月亮牵着小星星在天上走着这种写法,也是很独特的。我这样读课文,突然觉得作家在给洱海作广告,因为世界上很多很多地方,是感受不到这种美的存的,我的家乡没有,我工作的地方也没有,我知道的不少地方同样是没有。这一课,

    24、哪一个写作智慧能让学生习作来一次大的变动?那就是多次“感叹、类叠”修辞手法的使用。既然推荐一个地方,肯定是美的,是有感的,所以要让学生用这一写作智慧,修改文章。第10-12课时观潮教学与写作智慧寻找及运用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一奇观我没有看过,但这个地方2019年的春天,我去过,也在那里走了几十分钟。当然,那个季节是看不到观潮之奇观的。我相信除浙江外的学生外,很多学生也没有看过。没有看过,也就只能靠文字去感受了。这篇课文,我以前没有教过。在教之前,我试着这样读了读课文。我先看课后的三个题目。第一题是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为什么要背诵这两段呢?是不是因为这两段写得相当好?背诵

    25、这两段有什么用呢?是不是为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如果不背诵这两段,会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吗?不妨来看看这两段: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两段的确是课文的重要内容,重点写了作者观到的钱塘江大潮。这两段

    26、如果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题,会怎么出?我用红色标出,各地教研员会不会这样出题,不知道。如果不考这样的题,还会有什么题可以出呢?这的确要花费不少心思去琢磨。因为考试是不可避免的。当然,期中、期末考试,还有可能根据这两段出阅读理解题,这是极有可能的。第二道题是学习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的。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来之后。这种时间先后顺序,好处到底在哪里?教材没有要求讲,如果讲怎么讲?这一题算是阅读理解方面的,还是写作方法呢?第三道题是用刘禹锡的诗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译文: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

    27、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让学生读读诗在课文寻找相关的句子。这一题不错,但想精准找到,还是有难度。我读这道题再想,如果把诗句放在课文中,怎么放呢?可不可以让学生玩一玩。教材没有让学生做,不妨试一下,看看学生怎么用?当然,这篇文章的作者为何不把刘禹锡的诗句用在文章呢?这又是一个问题。过去我教此类课文,都告诉学生不要盲目相信作家所写,亲自看到了,然后再写一篇自己眼中的观潮,那才是真的明白。这就是此类课文给予学生的长线写作任务。读这篇课文,我又有一个疑问,钱塘江大潮真的都是每年的八月十八日吗?为什么是固定的这

    28、一天?网络真好,帮我解决了这一难题。不知道学生在课堂上会不会提出这个问题?原来,农历八月十八日这一天,月亮、太阳与地球处于同一条线上,然后月亮开始把吸引力作用于地球、太阳也把吸引力作用于地球,这样地球表面的海水就被“吸”了起来,海面就会变得非常高。而杭州湾是个喇叭状,也就是外面大,里面小。这就是月亮惹得祸!而农历八月十八日又刮东南季风,这样东南季风就把海水不停的往杭州湾里吹。越往里,喇叭口越小,海水就堆积的越来越高,再加上月亮、太阳的引力,海水就堆积的更高了,形成了钱塘江大潮。有了上面的思考,我可以把这篇文章上得特别一点了。第十课时观潮基本教学1.多遍朗读课文2.生字词教学。从汉字源流角度讲活

    29、每一个字。用15分钟时间,让学生写好这些字词。3.重点读熟三四自然段。第十一课时 观潮理解教学1.读课文,思考课文题目为何叫观潮不叫看潮?【可以用“走马观花”来讲】(观,就是非常仔细地看)。2.作者“观潮”,仔细看到了什么?(1)潮来前,观到了( )(2)潮来时,观到了( )(3)潮过后,观到了( )3.读第一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篇文章写到“古”了吗?如果有,写了多少“古”?【结合课后第3题讲】第十二课时用观潮中的写作智慧修改习作形成作品观潮这篇课文的写作智慧可以理出下面几条:一是开头简短,能抓住读者,让人必须去读这一“天下奇观”,特别是“自古以来”的使用。二是第二自然段直接告诉读者,什么时候是观潮日,在哪里观潮最好。三是把钱塘江介绍得清清楚楚。四是你知道“观”与“看”的区别吗?作家为什么课题叫观潮不叫看潮?作者是怎么“观潮”的?是怎么把大量的笔墨给“观”的?五是有始有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哪地方要详写,哪地方要略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以此再看所写的习作,修改文章,形成作品。第13课时口语交际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们与环境”,经过讨论后最终班级里选出十项简单易行的做法,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课堂上,根据学生所写的推荐一个好地方还展示我们都需要美的环境,而这一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美的。用自己的作品及课文所学进行口语交际,学生肯定能说练的非常好。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语文新课标解读与实践:四上一单元基于任务群的设计.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71066.html
    丹乡武阿哥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