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免疫学教学课件)抗原.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70872
  • 上传时间:2023-02-15
  • 格式:PPT
  • 页数:94
  • 大小:4.5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免疫学教学课件)抗原.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免疫学 教学 课件 抗原
    资源描述:

    1、1、教学学时:、教学学时:22、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传染与传染病的一般规律,机、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传染与传染病的一般规律,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器官、组织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组成及功能。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体非特异性免疫器官、组织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组成及功能。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的表面标记、构成抗原的条件、抗体的分子结构及功能等。应用所学知免疫细胞的表面标记、构成抗原的条件、抗体的分子结构及功能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精子疫苗的研制及应用前景;抗癌方面的应用(生物导弹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精子疫苗的研制及应用前景;抗癌方面的应用(生物导弹的

    2、研制);疫苗的研制;免疫方法在其它领域的应用前景;的研制);疫苗的研制;免疫方法在其它领域的应用前景;3、教学重点:抗原的概念,构成抗原的条件,抗体的概念,抗体的分子结构,免疫、教学重点:抗原的概念,构成抗原的条件,抗体的概念,抗体的分子结构,免疫学的应用等学的应用等4、教学难点:构成抗原的条件(难理解);抗体的分子结构;免疫应答的类型、过、教学难点:构成抗原的条件(难理解);抗体的分子结构;免疫应答的类型、过程及机理;免疫学知识的应用等。为了解决难点内容的教学问题,拟采用:多媒程及机理;免疫学知识的应用等。为了解决难点内容的教学问题,拟采用:多媒体动画的形象教学;提问学生的理解情况,增加师生

    3、的交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体动画的形象教学;提问学生的理解情况,增加师生的交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措施。实际问题等措施。5、要求阅读的文献资料:、要求阅读的文献资料:、王重庆编著:、王重庆编著:分子免疫学分子免疫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年10月版。月版。、李福荣,张顺利主编,、李福荣,张顺利主编,免疫学免疫学,四川科技出版社,四川科技出版社,2000年年5月版。月版。陆德源,马宝骊主编,陆德源,马宝骊主编,现代免疫学现代免疫学,上海科技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年版。、C.Janeway,etal.Immuno Biology,3rd ed.Chaper

    4、 9:Host Defense Against Infection.New York:C.B.Itd.And G.P.Inc.,1997.、于善谦,王洪海,朱乃硕,叶荣主编、于善谦,王洪海,朱乃硕,叶荣主编免疫学导论免疫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年7月版。月版。第一节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抗原的概念 一、抗原与免疫原一、抗原与免疫原抗原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或致敏淋巴细胞,巴细胞,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在体内外发生内外发生特异结合反应特异结合反应的物质。的物质。免疫原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

    5、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原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免疫应答的性质。应答的性质。免疫原性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抗原机体机体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活化、增殖、分化BT抗体抗体致敏效应淋巴细胞致敏效应淋巴细胞 免疫反应性是指能与免疫反应性是指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免疫应答产物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发生特异性反应发生特异性反应的性能,又称的性能,又称抗原性抗原性。免疫反应性免疫反应性(immuno reactivity):):完全抗原与半抗原完全抗原与半抗原 1.1.完全抗原(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complete antigen)具有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

    6、应性的物质。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2.2.半抗原(半抗原(hapten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 incomplete antigen)无免疫原性,只有无免疫原性,只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免疫反应性的物质。3.3.载体(载体(carriercarrier)赋予半抗原以免疫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原性的蛋白质。半抗原半抗原 +蛋白质蛋白质 完全抗原完全抗原 BTBBBT其他概念:其他概念:免疫原(免疫原(immunogenimmunogen):免疫原性):免疫原性 完全抗原(完全抗原(complete Agcomplete Ag):

    7、两种特性):两种特性 半抗原(半抗原(haptenhapten):免疫反应性):免疫反应性 耐受原(耐受原(tolerogentolerogen):免疫耐受):免疫耐受 变应原(变应原(allergenallergen):):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 凝集原凝集原第二节第二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构成抗原的条件一一.异物性:异物性:化学结构与宿主自身成化学结构与宿主自身成分不同或在胚胎期机体的免疫活性分不同或在胚胎期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从未接触过的物质。细胞从未接触过的物质。非专指异体物质,除外来物质外,自身物质的分非专指异体物质,除外来物质外,自身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如病毒感染的细胞,肝癌细胞等)子

    8、结构发生改变(如病毒感染的细胞,肝癌细胞等)和胚胎期于淋巴细胞隔绝的自身组织(如精子、眼晶和胚胎期于淋巴细胞隔绝的自身组织(如精子、眼晶体蛋白、甲状腺球蛋白等)。体蛋白、甲状腺球蛋白等)。凡是在胚胎时期没有和自身淋巴细胞接触过的物质均凡是在胚胎时期没有和自身淋巴细胞接触过的物质均为异物为异物4.4.免疫细胞系可突变,产生出同自己抗原发生反应的细胞免疫细胞系可突变,产生出同自己抗原发生反应的细胞因子,可形成自身免疫。因子,可形成自身免疫。19581958年,澳大利亚年,澳大利亚FM BurnetFM Burnet提出抗体生成克隆选择学说:提出抗体生成克隆选择学说:1.1.机体内存在识别多种抗原的

    9、细胞系,其细胞表面具有识机体内存在识别多种抗原的细胞系,其细胞表面具有识别抗原的受体。别抗原的受体。2.2.抗原进入体内后,选择相应受体的免疫细胞使之活化。抗原进入体内后,选择相应受体的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形成抗体产生细胞及免疫记忆细胞。增殖形成抗体产生细胞及免疫记忆细胞。3.3.胎生期免疫细胞与自己抗原相接触则可被破坏,形成耐胎生期免疫细胞与自己抗原相接触则可被破坏,形成耐受状态。受状态。一般说,动物在胚胎期,如人怀孕期一般说,动物在胚胎期,如人怀孕期3 3个月之内,大个月之内,大鼠和小鼠可延到新生期,免疫系统接触过的物质即为鼠和小鼠可延到新生期,免疫系统接触过的物质即为“自身自身”物质,

    10、胚胎成熟后,对这些物质不能识别。物质,胚胎成熟后,对这些物质不能识别。在胚胎期从未与免疫系统接触过的物质,虽然也是动在胚胎期从未与免疫系统接触过的物质,虽然也是动物的正常组织成分,但胚胎成熟后,对这些物质能识物的正常组织成分,但胚胎成熟后,对这些物质能识别,尽管不是异物性物质别,尽管不是异物性物质,也能成为抗原。也能成为抗原。即自身抗原即自身抗原小鼠皮肤移植实验 皮肤坏死脱落皮肤坏死脱落皮肤移植皮肤移植皮肤蛋白注射皮肤蛋白注射皮肤移植皮肤移植 A出生出生 C D移植皮肤存活移植皮肤存活 B 异种物质:与宿主关系越远,分子结构差异种物质:与宿主关系越远,分子结构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反之则差。异

    11、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反之则差。同种异体物质: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的不同同种异体物质: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的不同基因型物质。组织细胞成分不同,分子结构不同,基因型物质。组织细胞成分不同,分子结构不同,相互具有免疫性。相互具有免疫性。自身组织:正常情况下无免疫原性,下列自身组织:正常情况下无免疫原性,下列情况则具免疫原性,情况则具免疫原性,改变了的自身抗原,自身改变了的自身抗原,自身组织结构发生改变。组织结构发生改变。隐蔽的自身抗原,终生与隐蔽的自身抗原,终生与免疫系统隔绝的成分。上述抗原可导致自身免疫免疫系统隔绝的成分。上述抗原可导致自身免疫病。病。异物性的强弱取决于其与机体的异物性的强弱取决于其与机体的

    12、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远,异物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远,异物性越强,免疫原性就越强。如临性越强,免疫原性就越强。如临床上选择同种器官移植物时,供床上选择同种器官移植物时,供者与受者亲缘关系越近,排斥反者与受者亲缘关系越近,排斥反应就越轻。应就越轻。二、理化特性二、理化特性 (一)分子量大小(一)分子量大小 要求分子量一般在要求分子量一般在10.0kD10.0kD以上。以上。(二二)分子结构的复杂性分子结构的复杂性 天然抗原多为大分子有机物。天然抗原多为大分子有机物。一般蛋白质是良好的抗原。一般蛋白质是良好的抗原。多糖及多多糖及多肽也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肽也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化学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

    13、性越强。化学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性越强。有较复杂的化学组成和特殊的化学有较复杂的化学组成和特殊的化学基团(基团(芳香族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其免疫原性),其免疫原性就强。就强。明胶明胶胰岛素胰岛素明胶明胶Ab胰岛素胰岛素Ab明胶明胶 +2%+2%酪氨酸酪氨酸明胶明胶+2%酪氨酸酪氨酸明胶明胶(三)分子结构和易接近性(三)分子结构和易接近性 分子结构是指抗原分子中一些特分子结构是指抗原分子中一些特殊化学基团的殊化学基团的立体构象立体构象。易接近性易接近性是指抗原表面这些特殊是指抗原表面这些特殊的化学基团与淋巴细胞表面相应的化学基团与淋巴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相互接触的难易程度。受体相互接触的难易程度。易

    14、接近性常与这些化学基团在抗易接近性常与这些化学基团在抗原分子中分布的部位有关。原分子中分布的部位有关。(四)物理状态(四)物理状态 聚合状态聚合状态的蛋白质较其单体免疫原性的蛋白质较其单体免疫原性强,强,颗粒性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物理性状:化学性质相同可因其物理性状物理性状:化学性质相同可因其物理性状不同而影响免疫原性。如颗粒性抗原免疫不同而影响免疫原性。如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于可溶性抗原。原性强于可溶性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同一种物质进入机体免进入机体的途径:同一种物质进入机体免疫原性强弱依次皮内注射疫原性强弱依次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皮下注射 肌内肌内注射注射 腹腔注

    15、射腹腔注射 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机体遗传因素:动物机体遗传因素:动物-同种不同品系对同一同种不同品系对同一抗原应答强弱不同,人类抗原应答强弱不同,人类-个体差异。个体差异。三三 抗原的特异性抗原的特异性 所谓特异性所谓特异性(specificity)(specificity)是指物质之间相互吻合是指物质之间相互吻合性或针对性、性或针对性、专一性专一性。如针对性强,彼此之间完全或。如针对性强,彼此之间完全或高度吻合,特异性就高,反之就低。抗原的特异性表高度吻合,特异性就高,反之就低。抗原的特异性表现在现在两个方面两个方面,一个是指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一个是指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产生

    16、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和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一或致敏淋巴细胞,一个是指某一特定抗原只能与其相应的抗体和个是指某一特定抗原只能与其相应的抗体和/或致敏淋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结合 。特异性是免疫应答中特异性是免疫应答中最重要的特点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免疫学,也是免疫学诊断与防治的理论依据。根据抗原诊断与防治的理论依据。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这一特点,可借助免疫学手段性这一特点,可借助免疫学手段区分那些甚至用精细区分那些甚至用精细的化学方法都难以区分的物质之间的化学方法都难以区分的物质之间细微差异细微差异。19001900年年Landstei

    17、nerLandsteiner在特异血凝现象的基在特异血凝现象的基础上发现了人类础上发现了人类ABOABO血型,于血型,于19301930年获得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B B、在他百年华诞纪念日,发行、在他百年华诞纪念日,发行 了纪念邮票;了纪念邮票;C C、3333岁时,发表了岁时,发表了“论正常人论正常人 血液的凝集现象血液的凝集现象”;E E、他是、他是19301930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获得者。获得者。请看请看Landsteiner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实验设计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实验设计化学集团的组成、空间位置对半抗原化学集团的组成、空间位置对半抗原-抗体反

    18、应特异性的影响抗体反应特异性的影响 Landsteiner的实验表明: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抗原的实验表明: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抗原分子表面的特殊结构的化学基团(抗原决定簇)有关。分子表面的特殊结构的化学基团(抗原决定簇)有关。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SmIg SmIg 或或TCR)TCR)结合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结合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与相应的抗体特异结合而发生免疫反与相应的抗体特异结合而发生免疫反应。应。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是免疫应答和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是免疫应答和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物

    19、质基础,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的化学基团和空间构型也影响抗原的的化学基团和空间构型也影响抗原的特异性。特异性。由此证明由此证明,天然蛋白质抗原的决定簇,由于氨基酸,天然蛋白质抗原的决定簇,由于氨基酸的数目、组成、排列顺序、空间构型的差异,从而引起的数目、组成、排列顺序、空间构型的差异,从而引起了抗原的特异性不同。了抗原的特异性不同。抗原物质上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应答并与其产物特异反抗原物质上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应答并与其产物特异反应的化学基团应的化学基团。它是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它是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或

    20、抗原表位或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淋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体特异性结合,从而激活淋巴细胞并发生激活淋巴细胞并发生免疫应答。免疫应答。(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抗原决定簇及其类别:抗原决定簇及其类别:根据结构:根据结构:A.A.构象决定簇构象决定簇 (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由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序列上不连续。由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序列上不连续。B.B.顺序决定簇顺序决定簇(sequence deter

    21、minant)(sequence determinant):序列相连续的氨基酸肽片段构成的决定簇。序列相连续的氨基酸肽片段构成的决定簇。根据功能:根据功能:A.A.隐蔽性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内部的决定簇。隐蔽性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内部的决定簇。B.B.功能性决定簇:能被功能性决定簇:能被B B细胞识别,或与抗细胞识别,或与抗 体结合的决定簇。体结合的决定簇。构象决定基与构象决定基与顺序决定基顺序决定基 1 1、构象决定基、构象决定基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由空间构象形成的;由空间构象形成的;一般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一般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易被相应的淋巴细胞识别,启易被相

    22、应的淋巴细胞识别,启动免疫应答,称为功能性表位。动免疫应答,称为功能性表位。2 2、顺序表位(决定基)、顺序表位(决定基)一段顺序相连的氨基酸序列,又称一段顺序相连的氨基酸序列,又称线性决定簇;线性决定簇;多存在于抗原分子的内部。多存在于抗原分子的内部。一般不能引起免疫应答,称为隐蔽一般不能引起免疫应答,称为隐蔽性表位。性表位。B B细胞表位与细胞表位与T T细胞表位细胞表位1.B1.B细胞表位细胞表位构象决定基或顺序决定基;构象决定基或顺序决定基;一般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或转一般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或转折处,呈三级结构。折处,呈三级结构。可直接与可直接与B B细胞抗原受体(细胞抗原受体(BCRB

    23、CR)结合,被结合,被B B细胞识别。细胞识别。2 2、T T细胞表位细胞表位 顺序决定基;顺序决定基;存在抗原分子的任何部位;存在抗原分子的任何部位;需经抗原递呈细胞(需经抗原递呈细胞(APCAPC)加工处理,并与其加工处理,并与其MHCMHC分子结分子结合后,才能与合后,才能与T T细胞抗原受体细胞抗原受体(TCRTCR)结合,被)结合,被T T细胞识别。细胞识别。(二)抗原决定簇的数量(二)抗原决定簇的数量 一个抗原的表面可以存在多个不同的抗原决一个抗原的表面可以存在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定簇,抗原所携抗原决定簇的数目称为抗原结合价,抗原所携抗原决定簇的数目称为抗原结合价,一般抗原是多价

    24、的。一般抗原是多价的。抗原结合价抗原结合价 能和相应抗体结合的决定基的总数。能和相应抗体结合的决定基的总数。半抗原为单价,天然抗原表面具有半抗原为单价,天然抗原表面具有多个相同和不同的抗原决定基,为多个相同和不同的抗原决定基,为多价。多价。(三)共同抗原决定簇与交叉反应(三)共同抗原决定簇与交叉反应 共同抗原共同抗原(common antigencommon antigen):天):天然抗原结构十分复杂,两种不同抗原,然抗原结构十分复杂,两种不同抗原,如甲抗原和乙抗原之间存在的相同或相如甲抗原和乙抗原之间存在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称之。其本身独有的似的抗原决定簇,称之。其本身独有的抗原决定

    25、簇称为抗原决定簇称为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抗原。交叉反应:交叉反应:甲抗原与乙抗原的抗体甲抗原与乙抗原的抗体之间,或乙抗原与甲抗原的抗体之间,之间,或乙抗原与甲抗原的抗体之间,由共同(或相似)抗原决定簇引起的部由共同(或相似)抗原决定簇引起的部分特异性结合反应,称之。分特异性结合反应,称之。AA BC甲菌抗血清甲菌抗血清a、b甲菌甲菌乙菌乙菌乙菌抗血清乙菌抗血清a、c 生物演变在蛋白质分子的进化上的反应,表现在组成生物演变在蛋白质分子的进化上的反应,表现在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构象的保留或改变,即抗原决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构象的保留或改变,即抗原决定簇的保留或改变,就出现交叉反应程度的差异。定簇的

    26、保留或改变,就出现交叉反应程度的差异。交交叉反应越强,其蛋白质结构的改变越少,亲缘关系越叉反应越强,其蛋白质结构的改变越少,亲缘关系越近。近。用牛血清蛋白(用牛血清蛋白(BSABSA)的抗体与其他种属血清)的抗体与其他种属血清蛋白的交叉反应如下表。蛋白的交叉反应如下表。意义:意义:在分类学上,血清学的分类属于分子在分类学上,血清学的分类属于分子水平的分类方法,对动、植物,微生物的分类水平的分类方法,对动、植物,微生物的分类很有价值,在古生物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学很有价值,在古生物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学上也是很重要的。如大熊猫的系统分类地位是上也是很重要的。如大熊猫的系统分类地位是长期争论未决的

    27、问题,我国学者利用上述方法,长期争论未决的问题,我国学者利用上述方法,肯定了它更接近于熊科,而不是以前普遍认为肯定了它更接近于熊科,而不是以前普遍认为的浣熊科。的浣熊科。用交叉反应进行疾病诊断:如用交叉反应进行疾病诊断:如Weil-Weil-FelixFelix反应,利用变形杆菌的反应,利用变形杆菌的“O”O”抗原与某些抗原与某些立克次氏体存在共同抗原决定簇,故用变形杆立克次氏体存在共同抗原决定簇,故用变形杆菌代替立克次氏体作为已知抗原与患者血清作菌代替立克次氏体作为已知抗原与患者血清作交叉反应诊断立克次氏体病。诊断梅毒的交叉反应诊断立克次氏体病。诊断梅毒的KohnKohn氏试验和氏试验和Wa

    28、ssermanWasserman氏试验,是用牛心肌提取氏试验,是用牛心肌提取的类脂抗原与病人血清中类似抗体物质反应的类脂抗原与病人血清中类似抗体物质反应素结合,以诊断梅毒病。素结合,以诊断梅毒病。特异性特异性 反应反应 四、载体四、载体 一般来来说,抗原物质有两个不一般来来说,抗原物质有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一个是只具有特异反同的部分组成,一个是只具有特异反应性的小分子物质,即半抗原;另一应性的小分子物质,即半抗原;另一个是与半抗原结合从而使其具有免疫个是与半抗原结合从而使其具有免疫原性的大分子物质即载体。原性的大分子物质即载体。抗原分子上的两个功能部分抗原分子上的两个功能部分载载 体体半抗原半

    29、抗原 BTBBBTOVA:(鸡)卵白素鸡)卵白素DNP:二硝基苯二硝基苯BSA:牛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五、免疫佐剂五、免疫佐剂概念概念:某些物质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注入某些物质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注入动物体内,可非特异地增强机体对该抗原动物体内,可非特异地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佐 剂 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预先或同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预先或同抗原一齐注射到机体,能增强对该抗原抗原一齐注射到机体,能增强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一、种类一、种类 1.1.无机佐剂无机佐剂

    30、 氢氧化铝、明矾氢氧化铝、明矾 2.2.有机佐剂有机佐剂 微生物极其代谢产物微生物极其代谢产物 3.3.合成佐剂合成佐剂 多聚肌苷酸、胞苷酸多聚肌苷酸、胞苷酸 4.4.弗氏佐剂弗氏佐剂 不完全佐剂、完全佐剂不完全佐剂、完全佐剂 5.5.新型佐剂新型佐剂 C3dC3d、CpgCpg基序、纳米颗粒基序、纳米颗粒佐剂的生物学作用:佐剂的生物学作用:1、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2、提高初次和再次免疫应答的抗体水平;、提高初次和再次免疫应答的抗体水平;3、改变抗体产生类型,产生、改变抗体产生类型,产生Ig M IgG;4、引起或增强、引起或增强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细胞介导的迟发

    31、型超敏反应;5、可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病。、可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病。佐剂增强免疫应答机制佐剂增强免疫应答机制 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增加在体内潴留时间;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增加在体内潴留时间;通过刺激单核通过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增加抗原处理巨噬细胞,增加抗原处理和提呈能力;和提呈能力;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增强和扩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能力。大免疫应答能力。第三节第三节 抗原的分类抗原的分类一、根据抗原颗粒大小和溶解性分类一、根据抗原颗粒大小和溶解性分类1.1.颗粒性抗原:颗粒性抗原:细菌、病毒、红细胞等细菌、病毒、红细胞等2.2.可溶性抗原:可溶性抗原:蛋白质、多糖、脂

    32、多糖、结合蛋白质、多糖、脂多糖、结合蛋白等蛋白等二、根据抗原的性能分为完全抗原和半抗原二、根据抗原的性能分为完全抗原和半抗原复合半抗原复合半抗原 无免疫原性但具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但具免疫反应性,能在试管中与相应抗体特异结合后产生可能在试管中与相应抗体特异结合后产生可见反应。如细菌的荚膜多糖。见反应。如细菌的荚膜多糖。简单半抗原简单半抗原 又称阻拟抗原,与相应抗体又称阻拟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结合后产生不可见反应,但可阻止抗特异结合后产生不可见反应,但可阻止抗体再与相应完全抗原或复合抗原结合的可体再与相应完全抗原或复合抗原结合的可见反应。如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的水解产物。见反应。如肺炎球菌荚膜多糖

    33、的水解产物。4、两类半抗原、两类半抗原 复合半抗原复合半抗原 无免疫原性但具免无免疫原性但具免疫反应性,能在试管中与相应抗体特异结疫反应性,能在试管中与相应抗体特异结合后产生可见反应。如细菌的荚膜多糖。合后产生可见反应。如细菌的荚膜多糖。简单半抗原简单半抗原 又称阻拟抗原,与又称阻拟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结合后产生不可见反应,但相应抗体特异结合后产生不可见反应,但可阻止抗体再与相应完全抗原或复合抗原可阻止抗体再与相应完全抗原或复合抗原结合的可见反应。如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的结合的可见反应。如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的水解产物。水解产物。三、依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三、依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内合成

    34、1.1.外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2.2.内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 根据抗原是根据抗原是否由抗原递呈细否由抗原递呈细胞合成分为外源胞合成分为外源和内源抗原和内源抗原 四根据抗原的合成方式:四根据抗原的合成方式:天然抗原天然抗原人工抗原人工抗原非己抗原非己抗原自己抗原自己抗原人工结合抗原人工结合抗原人工合成抗原人工合成抗原基因工程抗原基因工程抗原五、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五、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系分类 1.1.异种抗原异种抗原 2.2.同种异型抗原同种异型抗原 3.3.自身抗原自身抗原 4.4.异嗜性抗原异嗜性抗原 5.5.独特型抗原独特型抗原同种异型同种异型异种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同种异型抗

    35、原:(1)红细胞抗原红细胞抗原(血型抗原血型抗原):20种以上种以上 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体内存在天然的血型抗体体内存在天然的血型抗体 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R h抗原抗原恒河猴红细胞抗原恒河猴红细胞抗原 体内无天然的体内无天然的Rh抗体抗体 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溶血症(2)白细胞抗原白细胞抗原(HLA)-有核细胞有核细胞Rh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恒河猴(恒河猴(Macacus rhesusMacacus rhesus)RBCRBC家兔家兔抗恒河猴抗恒河猴RBCRBC抗体(免疫血清)抗体(免疫血清)+人人RBCRBC凝集反应(凝集反应(+)人人RBCRBC 恒河猴恒河猴RBCRBC RHC

    36、E RHCE基因(基因(+)RHDRHD基因基因 (+)RHCERHCE基因(基因(+)RHDRHD基因基因 (-)常见问题常见问题 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溶血症 孕妇孕妇(Rh(Rh-)胎儿胎儿(Rh(Rh+)抗抗RhRh抗体抗体 +新生儿新生儿RBC(RhRBC(Rh+)溶血反应溶血反应 4 4异嗜性抗原(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 antigenheterophil antigen,又称又称ForssmanForssman抗原)抗原)不同种属生物间存在的共同抗原。不同种属生物间存在的共同抗原。ForssmanForssman抗原:抗原:豚鼠脏器豚鼠脏器(生理盐水悬液生理盐水悬液)家兔家

    37、兔 +豚鼠脏器抗原豚鼠脏器抗原 反应(反应(+)+绵羊绵羊RBC RBC 凝集反应凝集反应(+)(+)(交叉反应交叉反应)抗豚鼠抗体抗豚鼠抗体异嗜性抗原的意义:异嗜性抗原的意义:1、诊断某些疾病、诊断某些疾病;如诊断斑疹伤寒的外菲氏反应;如诊断斑疹伤寒的外菲氏反应;2、与发病机制有关、与发病机制有关特异性特异性 反应反应六、根据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六、根据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过程中是否需要应答过程中是否需要T T细胞的协助细胞的协助分类分类 1.1.胸腺依赖性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TD-A

    38、gAg)2.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TI-Ag)胸腺依赖性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TD-Ag)需有需有T T细胞辅助细胞辅助 决定簇种类多、排列无规律决定簇种类多、排列无规律 可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可产生可产生IgMIgM、IgGIgG型抗体(以型抗体(以IgGIgG为主)为主)有免疫记忆有免疫记忆胸腺非依赖性抗原(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TI-Ag)不需有不需有T T细胞辅助细胞辅助 决定簇数目多、排列有规律决定簇数目多、排

    39、列有规律 仅产生仅产生IgMIgM型抗体型抗体 不能引起细胞免疫不能引起细胞免疫 无免疫记忆无免疫记忆超抗原超抗原(superantigen,SAg)(superantigen,SAg)超抗原:超抗原:是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是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活大量T T细胞或细胞或B 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疫应答的物质。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活2%2%20%T20%T细胞或细胞或B 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即超抗原。应答的物质。即超抗原。作用特点作用

    40、特点(1 1)无需抗原加工与提呈,无)无需抗原加工与提呈,无MHCMHC限制性限制性(2 2)诱导的)诱导的T T细胞应答是通过分泌大量细细胞应答是通过分泌大量细胞因子而完成,参与某些病理生理过程的胞因子而完成,参与某些病理生理过程的发生与发展。发生与发展。超超 抗抗 原原普通抗原普通抗原单细胞克隆应答单细胞克隆应答1:101:104 4-1:10-1:106 6超抗原超抗原多克隆应答多克隆应答1:4-1:101:4-1:10SAgSAg的作用特点:的作用特点:(1 1)具有强激活)具有强激活T T细胞(细胞(CD4CD4+T T细胞)作用细胞)作用 -可刺激可刺激T T细胞总数的细胞总数的5

    41、 520%20%;(2 2)不需)不需APCAPC处理处理 -直接与直接与MHC-IIMHC-II类分子和类分子和TCR-VTCR-V 结合;结合;(3 3)不受)不受MHCMHC限制限制 -同同MHC-IIMHC-II类分子结合,增加类分子结合,增加 TCRTCR与与SAgSAg的亲和力;的亲和力;(4 4)可激活)可激活T T细胞,又可致细胞,又可致T T细胞产生免疫耐细胞产生免疫耐 受或抑制。受或抑制。SAgSAg的种类:的种类:(1 1)外源性超抗原)外源性超抗原:主要为细菌的代谢产主要为细菌的代谢产物。如: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SE)毒素休)毒素休克

    42、综合症毒素克综合症毒素1 1(TSST1TSST1)A A族链球菌族链球菌M M蛋白致热外毒素蛋白致热外毒素A-CA-C等。等。(2 2)内源性超抗原:)内源性超抗原:主要为逆转录病毒产主要为逆转录病毒产物。如:物。如:病毒病毒DNADNA与宿主与宿主DNADNA整合,表达的病毒整合,表达的病毒蛋白质产物。蛋白质产物。肿瘤抗原肿瘤抗原 肿瘤抗原是细胞在癌变过程中肿瘤抗原是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出现具有免疫原性的一些大分子物出现具有免疫原性的一些大分子物质的总称。质的总称。可分为可分为:TSA(tumor specific antigen)TAA(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SA: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表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或面,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或其他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其他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McAb化疗药物TSACa肿瘤的导向疗法Next Lecture:Antibody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免疫学教学课件)抗原.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7087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