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学考复习课件-人教课标版.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生活与哲学学考复习课件-人教课标版.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 哲学 复习 课件 教课
- 资源描述:
-
1、1 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 2、自发、零散的世界观不叫哲学,哲学是理、自发、零散的世界观不叫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考点考点1.11.1了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了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世界观哲学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系统化、理论化1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一
2、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本原的问题。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唯一标准。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的界限。2 2、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
3、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 3、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意识是本原的。先有意识后有物质,。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第一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第一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于意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2.12.1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1.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阵营。划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阵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B.重视物质生活还是重视精神生活重视物质生活还是重视精神生活C.C.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 D.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2.2.漫画漫画“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的的观点属于(观点属于()A A形而上学形而上学 B B朴素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C C主观唯心主义主
5、观唯心主义 D D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1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19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
6、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基本观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基本观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主题:回答邓小平理论(主题: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主义”的问题)的问题)“三个代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回答了的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建设党”的问题;其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其本质是:立党为公、执
7、政为民)3.13.1了解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了解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 1、物质概念:、物质概念:物质是物质是不依赖于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2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客观的物质性。人类社会也具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人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
8、性就在于它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性。3 3、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固有属性和存在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承担者,脱离物,脱离物质谈运动是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4.14.1理解世界的物质性理解世界的物质性4 4、理解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理解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运动
9、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绝对的。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错误倾向错误倾向1 1】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夸大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夸大绝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陷入绝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陷入相对主义和诡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辩论。【错误倾向错误倾向2 2】夸大了相对静止,否定绝对运夸大了相对静止,否定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陷入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静止论。4.14.1理解世界的物质性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10、1.1.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人脑人脑 基本路线基本路线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思想观念思想观念 国家国家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A.A.B.B.C.C.D.D.2.2.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东西,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东西,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A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B B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C C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条件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条件 D D人创造的自然界人创造的自然界1 1、规律含义:、规律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 2
11、、规律的特点:、规律的特点:客观性: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普遍性:普遍性:任何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中,都遵循其固任何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3 3、方法论:、方法论: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按规律办事,实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规律可以认识、把握和利用。在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规律可以认识、把握和利用。在规律面前,
12、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4.24.2理解运动是有规律的理解运动是有规律的 1.1.判断某种联系可否称为规律,关键是看判断某种联系可否称为规律,关键是看物质运动过程中物质运动过程中_联系。联系。A A固有的、现象间的、稳定的固有的、现象间的、稳定的 B B客观的、经常出现的客观的、经常出现的 C C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D D客观的、现象间的、必然的客观的、现象间的、必
13、然的 2 2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 A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B B日出东方日出东方 C C新陈代谢新陈代谢 D D万有引力万有引力 1 1、意识的含义:、意识的含义:意识的起源看,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它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识的本质)2 2、意识的特点:、意识的特点: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14、;3 3、意识的作用:、意识的作用: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意识对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用;意识对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5.15.1理解意识的作用理解意识的作用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如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如“画饼充饥画饼充饥”和和“望梅止渴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回答都非常富有哲理。回答1 12 2题。题。1.1.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15、A.A.意识第一性意识第一性 B.B.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C.C.意识的决定作用意识的决定作用 D.D.实践的重要性实践的重要性2.2.实际上,我们知道实际上,我们知道“画饼画饼”并不能真正并不能真正“充充饥饥”,“望梅望梅”也不能真正也不能真正“止渴止渴”。这是因为。这是因为A.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 D.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1 1、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
16、动作用,特别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特别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方法论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又要十分十分重视精神的作用,用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的活动重视精神的作用,用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的活动。2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和客观的规律是普遍的和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创造和消灭,也不能抗拒。转移的。它既不能创造和消灭,也不能抗拒。【方法论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17、又要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唯物唯物论论P20请用请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理。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事求是。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重视正确的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想,重视正确的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更具当地自然条件不差,有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更具当地自然条件不差,有3113亩耕地、亩耕地、983亩鱼塘,认真研究,制定了亩鱼塘,认真研究,制定了“一一果五金扩鱼塘果五金扩鱼塘”的致富方案,促进了
18、当地经济发展。的致富方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不断解放思想,每年都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不断解放思想,每年都有新举措,不断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壮大了集体有新举措,不断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体现了正确的意识的积极的反作用。经济。体现了正确的意识的积极的反作用。1 1、实践的含义:、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运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运动。2 2、实践的特征:、实践的特征: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性的特点。3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
19、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6.16.1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1.下列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下列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A.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学生学习文化知识 B.B.教师讲课教师讲课 C.C.农民种田农民种田 D.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2.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纷纷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
20、纷纷暴露。基于这种状况,当代创业者提出用暴露。基于这种状况,当代创业者提出用“MADE“MADE BY CHINA”BY CHINA”(中国创造)取代(中国创造)取代“MADE IN CHINA”“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创业者创业思路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制造)。创业者创业思路的变化体现了 A A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反复性 B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D意识对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意识对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1 1、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真理是标志主观同
21、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实在性。2 2、真理的特点:、真理的特点:真理是具体的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是具体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如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
22、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3 3、认识的特点:、认识的特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
23、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6.26.2学会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会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认识论(实践观)认识论(实践观)1 1、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原理内容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目的的和归宿。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目的的和归宿。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实践。赖实践。【方法论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2 2、真理的客观性和条件性、具体性相
24、统一原理、真理的客观性和条件性、具体性相统一原理【原理内容原理内容】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只有一个;同时真理只有一个;同时真理又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真理又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勇于坚持真理,又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3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原理内容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个过
25、程。【方法论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1 1、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方法论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意志为转移。【方法论方法论】这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