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Designer平台第7章-PCB设计基础[精]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64586
  • 上传时间:2023-02-15
  • 格式:PPT
  • 页数:73
  • 大小:1.2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Designer平台第7章-PCB设计基础[精]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电子线路 CAD 实用教程 基于 Altium Designer 平台 PCB 设计 基础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第7章 PCB设计基础7.1 PCB设计操作流程设计操作流程7.2 PCB设计前准备设计前准备7.3 印制板层数选择及规划印制板层数选择及规划7.4 PCB布局布局7.5 焊盘选择焊盘选择7.6 布线布线7.7 地线地线/电源线布局规则电源线布局规则7.8 PCB功率贴片元件散热设计功率贴片元件散热设计7.9 PCB工艺边设计与拼板工艺边设计与拼板7.10 定位孔与光学基准点设计定位孔与光学基准点设计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

    2、平台 电子产品的功能由原理图决定(所用元器件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但电子产品的许多性能指标,如成品率、热稳定性、可靠性、抗震强度、EMC指标等不仅与原理图设计、元器件品质、生产工艺有关,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制电路板布局、布线是否合理。在电路图和元器件相同条件下,印制板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稳定性(例如电路系统性能指标等几乎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和可靠性(抗干扰性能及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成品率(PCB设计过程中的元件布局会影响焊接质量虚焊或桥连短路;布线间距不合理导致短路)、生产效率等。在6.2、6.3节中,已简要介绍了Altium Designer PCB编辑器的基本操作方

    3、法,本章将详细介绍与PCB设计有关的基本知识。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7.1 PCB设计操作流程设计操作流程在Altium Designer中进行印制板(PCB)设计流程大致如下:(1)编辑原理图。(2)确定电路板数量与层数。(3)初步确定电路板形状及尺寸(指在形状、尺寸没有约束情况下)。(4)创建空白的PCB文件。(5)装入常用集成元件库以及用户自己创建的PCB设计专用元件库文件(.PcbLib)。(6)通过“Update PCB Document”(更新PCB文件)命令将原理图中元件封装图及电气连接关系等信息传递到

    4、新生成的PCB文件中。(7)在此基础上,根据元件布局基本规则,大致确定各单元电路在印制板上的位置(即划分各单元电路存放区域),单元内主要元器件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式。(8)执行“Design”菜单下的“Layer Stack Manager”(层堆栈管理)命令,在“层堆栈管理器”窗口内,设置工作层的参数,如各导电层铜膜厚度、板芯及绝缘层厚度;对多层板来说,尚需要增加中间信号层及内电层。(9)设置Altium Designer PCB编辑器的工作参数。(10)执行“Design”菜单下的“Rule”(设计规则)命令,定义元件布局参数,如设置电气图形符号最小间距、元件安全间距等。第7章 PCB设计基础

    5、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11)执行“Design”菜单下的“Board Options”命令,设置元件移动最小间距、可视栅格形状及大小。(12)在PCB编辑窗口内,将各元件封装图逐一移到对应单元电路布线区内,完成元器件的预布局操作。(13)布线前确定元件的最终位置。(14)执行“Design”菜单下的“Rules”命令,定义布线规则,如设置印制导线与焊盘之间的最小间距、印制导线最小宽度、走线转角模式、过孔参数等;采用自动布线时,还需要设置布线拓扑模式、布线层、各(类)节点布线优先权等。(15)预布线,对有特殊要求的印制导线,如电源线、地线

    6、、容易受干扰的信号线等先预布线并锁定,以获得良好的自动布线效果。(16)自动布线。(17)自动布线后的手工修改。(18)以设计规则作为浏览对象,找出并修改不满足设计要求的连线、焊盘、过孔等。(19)调整丝印层上元件序号(包括注释信息)字体、大小及位置。(20)必要时创建网络表文件,并与原理图状态下生成的网络表文件比较,确认PCB板上连线的正确性。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7.2 PCB设计前准备设计前准备7.2.1原理图编辑原理图编辑 原理图编辑是PCB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实际上编辑原理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编辑PCB文件。

    7、有关原理图编辑方法可参阅第2、4章内容。图7.2.3 大小双电容去耦电路及布局 随着系统工作频率的不断提高,以及高频DC-DC开关电路的大量采用,仅依赖传统单电容或大小双电容并联组成IC去耦电路来消除IC电源引脚高频噪声的效果有限。为此,近年来在PCB中更倾向于采用铁氧体磁珠和小电容构成LC或LCC去耦电路,如图7.2.4所示。图7.2.4磁珠与电容构成的IC去耦电路及布局 系统电源必须先经去耦电容滤波后方可送IC芯片的电源引脚,且去耦电容安装位置应尽可能靠近IC芯片的电源引脚,如图7.2.5(a)、(b)所示。而在图7.2.5(c)布局中,电源先接IC芯片电源引脚,去耦电容滤波效果大打折扣;

    8、而在图7.2.5(d)布局中,IC去耦电容接在系统电源总线上,对IC芯片本身去耦效果更差。(a)正确连接方式之一 (b)正确连接方式之二(c)错误连接方式之一 (d)错误连接方式之二图7.2.5 IC芯片去耦电容及其布局 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7.2.3 阅读并理解印制板加工厂家的工艺水平阅读并理解印制板加工厂家的工艺水平 设计好的PCB板数据文件总要送PCB印制板厂加工。为此,必须理解PCB制作厂家的工艺水平,方能设计出满足加工要求的PCB文件。其中最重要的参数有最小线宽、最小钻孔孔径、板厚孔径比、可接收的PCB文

    9、件格式、表面处理工艺、过孔处理方式等,如表7.2.1所示。编号项目参数备注1可接受的PCB文件格式若不接受设计软件文件格式,则必须转换,甚至更换设计软件。2层数不能加工设计所需的层数,只能更换加工厂家3可加工的基板厚度4可加工的铜箔厚度(OZ)HOZ(0.5OZ)、1OZ、1.5、2OZ、3OZ5可提供(加工)的板材类型CEM-1、CEM-3、FR4、金属基板等6可加工的最大尺寸7可提供板材铜箔厚度(OZ)HOZ(0.5OZ)、1OZ、1.5、2OZ、3OZ8最小线宽/线间距0.1mm(目前国内一般可达4mil,个别厂家达3mil)9最小钻孔孔径0.2mm(8mil)10最小金属化孔径0.2m

    10、m11板厚孔径比8:11.6mm以上的厚板,必须注意该参数,不能以最小钻孔孔径为依据。12可提供的表面处理工艺OSP(有机保焊膜)、喷锡、镀(沉)镍、镀(沉)银、镀(沉)金13阻焊油颜色绿油(最常见)、红油、黄油、白油14丝印字符最小线宽0.127mm(分辨率比最小线宽差)15丝印字符颜色白字、黑字(需与阻焊油颜色匹配)16加工精度(包括孔径公差、孔位公差、外形尺寸公差)7.2.4 元件安装工艺的选择元件安装工艺的选择 根据多数元件封装方式、PCB板大小、生产成本,选择元件安装工艺,如表7.2.2所示。对于只有贴片元件(SMC、SMD)的PCB板,优先选择“单面贴片”(即仅在元件面内放置元件,

    11、采用单面回流焊工艺);对微型电子设备PCB板来说,也可以选择“双面贴片”(顶层作为元器件的主要安装面,底层可放置重量较轻的小元件,采用双面回流焊工艺)。对于贴片元件(SMC、SMD)+穿通安装元件(THC)的PCB板,优先选择“单面SMD+THC混装”方式(即仅在元件面内放置元件),加工顺序为先贴片回流焊,再插件波峰焊(如果插件元件数量不多,也可以采用手工焊代替波峰焊),特点是工艺简单,这是最常用的元件安装方式;对单面PCB板,可选择“A面放THC,B面放SMD”(加工顺序为点胶贴片插件波峰焊);对微型电子设备PCB板来说,“A面放SMD+THC,B面放SMD”(适用于双面PCB板),加工顺序

    12、为A面贴片回流焊,B面点胶贴片插件波峰焊。考虑到生产工艺的复杂性以及焊接质量的可靠性,尽量避免采用双面均含有SMD+THC的混装方式。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7.3 印制板层数选择及规划印制板层数选择及规划 随着器件工艺水平、封装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路系统的集成度、工作频率越来越高。对于复杂的电路系统,单面板、双面板不仅布通率低,而且无法满足EMC要求,采用4、6、8、10,甚至更多层电路板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由于工艺原因,偶数层印制板性价比较高,因此很少用3、5、7层板)。因此,在设计PCB前,应根据电路系统的复杂度

    13、、工作频率、EMI性能指标、生产成本等,合理、折中选择电路板的层数。在多层板中,由于各信号层离地线层的距离不同,电磁屏蔽效果有差异,因此在多层电路板中,各信号层特性不完全相同。此外,电源层与地线层距离不同、完整性不同,电源退耦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多层PCB设计过程中,必须认真规划其结构,并确定各信号层的用途。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7.3.1 双面板结构及规划双面板结构及规划 在中低集成度、中低频(最高工作频率在50MHz)电路系统中,可选择双面、甚至单面板,以降低PCB的生产成本。对于双面板来说,可根据元件封装方

    14、式,规划各层的用途,如表7.3.1所示。元件封装方式层规划信号线电源线地线特点贴片元件为主顶层(TopLayer)优先优先辅助过孔少;电源线与地线(层)之间有一定的退耦作用;EMC特性较好。底层(BottomLayer)辅助辅助优先(地平面)贴片元件很少顶层(TopLayer)辅助辅助优先(地平面)便于测试、维修,电源线与地线(层)之间有一定的退耦作用;EMC特性较好。底层(BottomLayer)优先优先辅助表7.3.1 双面板规划 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 从表7.3.1的规划中可以看出:在双面板中,信号线、电源线

    15、、地线并非随意分配到底层或顶层内,实质上还是按单面板规范布线,把另一面作为尽可能完整的地平面使用,只能在地线层中放置少量连线,取代单面板中被迫采用的“飞线”而已。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7.3.2 四层面板结构及规划四层面板结构及规划 4层板有两种结构可供选择,如表7.3.2所示 表7.3.2 4层板规划方案层编号结构1(常用)结构2(可选)第1层(顶层)信号层1GND第2层(中间层)GND(内地线层)信号线+电源线第3层(中间层)电源层(内电源层)信号线+电源线第4层(底层)信号层2GND7.3.3 六层面板结构及规

    16、划六层面板结构及规划 六层板有多种结构可供选择,根据EMI指标、电路连线复杂度等选择最合理的结构。6层板可选结构如表7.3.3所示。层编号结构1(中低频电路)结构2(中高频电路)结构3(中高频电路可选)第1层(顶层)信号层1信号层1GND第2层(中间层)信号层2GND信号层1第3层(中间层)GND信号层2POWER第4层(中间层)POWERGNDGND第5层(中间层)信号层3POWER信号层2第6层(底层)信号层4信号层3GND表7.3.3 六层板规划方案 规划多层板各层用途时,必须牢记以下原则:(1)至少有一个内电源层和内地线层相邻,以提高电源解耦效果。(2)内电源层边框比内地线层边框小20

    17、倍板厚以上,以减小边缘效应。(3)尽可能避免存在3个或3个以上信号层相邻,除非电路工作频率很低(100KHz内),否则相邻的3个信号层中内外两信号层中信号线走向必然平行,线间“互容”、“互感”效应严重。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7.4 PCB布局布局 元件布局是PCB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布线效果,进而影响PCB板的性能指标,严重时可能导致PCB板报废。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7.4.1 板尺寸与板边框板尺寸与板边框 对于标准尺寸

    18、PCB板以及安装空间已确定的PCB板来说,PCB板形状(外轮廓线)与各部分尺寸完全确定,设计者不能随意改变外形尺寸、固定螺丝孔位置及大小;对于安装空间尚未确定的非标电路板,尽量采用长宽比为3:2或4:3的矩形结构,如图7.4.2所示。图图7.4.2 印制电路板外形印制电路板外形 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 为防止印制电路板在加工过程中触及布线区内的印制导线或元件引脚焊盘,布线区域要小于印制板的机械边框。每层(元件面、焊锡面及内信号层、内电源/地线层)布线区的导电图形与印制板边缘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于采用导轨固定的印制电

    19、路板上的导电图形与导轨边缘的距离不小于2.5mm,如图7.4.3所示。图图7.4.3 印制电路板外边框与布线区之间的最小距离印制电路板外边框与布线区之间的最小距离 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 在外形尺寸确定情况下,如果PCB左右或上下机械边框(至于是上下还是左右由过焊锡炉时的走板方向确定)与布线区间距不足3mm,无法借助传送带导轨传送时,可在PCB板的左右或上下增加工艺边(工艺边概念及设置可参阅本章7.9.1节)。为避免PCB板在加工过程中通过传送带输送时出现卡板现象,对单板来说,板角应设计为R型倒角,倒角半径取1.5m

    20、m2.5mm,如图7.4.4(a)所示;对于具有工艺边的单板和拼板,倒角应置于工艺边上,如图7.4.4(b)所示。a)没有工艺边的单板 (b)有工艺边单板 图7.4.4 板角形状 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7.4.2 布局方式的选择布局方式的选择 理论上有手工布局和自动布局两种方式。目前几乎所有的PCB软件均提供了元件“自动布局”功能,但不论其自动布局功能如何完善,都无法适应功能各异、种类繁多、工作环境各不相同的电路系统。因此,在PCB设计过程中只能依赖,至少主要依赖手工布局方式完成元件的布局操作。7.4.3 选定排版方

    21、向选定排版方向 排版方向是指电路前、后级以及信号输入/输出端在电路板上的位置顺序,也包括单元电路内元器件的排列顺序。无论是系统整体(指各单元电路),还是局部(指单元内部)排版方向的选择对布局、布线效果影响都很大。对整体来说,可按信号流向、电位剃度选择单元电路的排版顺序;就单元电路内部来说,排版方向主要取决于元件封装形式、引脚排列顺序以及电源的极性。例如,对于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来说,当三极管封装形式为SOT-23(管脚排列顺序多为BCE)、TO-92A(管脚排列顺序为EBC,呈三角形排列),基本排版方向如图7.4.5所示,排版效果如图7.4.6所示。R31R32R33R34C31C32C33+V

    22、CCuiuoT31R41R42R43R44C41C42C43+VCCuiuoT41排板方向排板方向(a)(b)R31R32R33R34C31C32C33-VCCuiuoT41R41R42R43R44C41C42C43-VCCuiuoT31排板方向排板方向(c)(d)图图7.4.5 基本排版方向基本排版方向 (a)正电源NPN管与负电源PNP管排版效果 (b)正电源PNP管与负电源NPN管排版效果 图7.4.6 排版效果 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7.4.4元件间距元件间距 元件间距必须适当:太小,除了不利于插件(贴片)、

    23、焊接操作外,也不利于散热;太大,印制板面积会迅速扩大,除了增加成本外,还会使连线长度增加,造成印制导线寄生电阻及电感增大,连线互容增加,导致系统抗干扰能力下降。元件间距主要由焊接工艺、元件间电位差、自动贴片机吸嘴粗细等因素决定。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7.4.5 布局原则布局原则 尽管印制板形状及结构很多、功能各异,元件数目、种类也各不相同,但印制板上的元件布局还是有章可循,基本原则大致如下:(1)在PCB设计中,如果电路系统同时存在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以及大电流回路,则必须分开布局,使各系统之间的耦合达到最小。(2)在

    24、同一类型电路(指均是数字电路、模拟电路),按信号流向及功能,分块、分区放置元器件。(3)各单元电路、单元内元件位置合理,使连线尽可能短;避免信号迂回传送,防止强信号干扰弱信号;电位呈剃度变化,避免相邻元件因电位差过大而出现打火现象。优先安排单元内的核心元件、发热量大以及对热敏感的元件。(4)输入信号处理元件、输出信号驱动元件应尽量靠近印制电路板边框,使输入/输出信号走线尽可能短,以减少输入信号可能受到的干扰,并防止输出信号干扰其他弱信号。(5)热敏元件要尽量远离大功率发热元件。(6)电路板上重量较大的元件应尽量靠近印制电路板固定支撑点,使印制电路板翘曲度降至最小。如果电路板不能承受,可考虑把这

    25、类元件移出印制板,安装到机箱内特制的固定支架上。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 (7)对于需要调节的元件,如电位器、微调电阻、可调电感等的安装位置应充分考虑整机结构要求:对于需要机外调节的元件,其安装位置与调节旋钮在机箱面板上的位置一致;对于机内调节的元件,其放置位置以打开机盖后就能方便调节为原则。(8)时钟电路元件尽量靠近芯片的时钟引脚,如图7.4.10所示。图图7.4.10 时钟电路元件尽量靠在一起并离时钟电路元件尽量靠在一起并离IC芯片时钟引脚最近芯片时钟引脚最近(9)小尺寸元件不应该藏在两个大元件的缝隙中,否则维修时

    26、无法拆卸已确认损坏了的小元件。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2.严格控制元件离印制板机械边框的距离严格控制元件离印制板机械边框的距离 3.元件放置方向元件放置方向 除微波电路外,在印制板上,元件只能沿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排列(沿圆弧分布的LED芯片除外),否则不利用于元件插件及贴片操作。(1)对小尺寸、重量较轻的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等元件,无论是贴片封装还是穿通封装,元器件的长轴应与PCB板传送方向垂直,如图7.4.11所示。图7.4.11 小尺寸轻质量元件轴线与走板方向的关系 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

    27、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2)对于SOP、QFP、SOT贴片元件,采用回流焊接时,元件方向与走板方向平行或垂直均不影响焊接质量,但为避免PCB板弯曲变形造成元件断裂,元件长轴最好与走板方向(即PCB板长边)垂直,如图7.4.12所示。图7.4.12 回流焊接元件长轴与走板方向关系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3)由于波峰焊接存在阴影效应,SOP、SOT元件长轴最好与走板方向一致,并在SOP元件引脚旁设置偷锡焊盘;又由于波峰焊接拖影效应的存在,DIP、SIP封装元件的长轴方向最好与走板方向垂直

    28、,如图7.4.13所示,避免过波峰焊炉时引脚出现桥联。图图7.4.13 波峰焊接元件长轴与走板方向关系波峰焊接元件长轴与走板方向关系 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4)对于竖直安装的印制电路板,当采用自然对流冷却方式时,热量较大的集成电路芯片最好竖直放置,且按发热量大小,由高到低排列。(5)同类元件、极性元件在板上朝向尽可能一致,以减少贴片、插件过程中不必要的错误,如图7.4.14所示。(a)合理的元件朝向 (b)不合理的元件朝向 图7.4.14 元件朝向的一致性 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

    29、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7.4.6 在布局过程合理调整原理图中元件的连接关系在布局过程合理调整原理图中元件的连接关系 为了便于理解电路系统的工作原理,原理图中某些单元电路常按习惯方式绘制,如图7.4.15(a)所示,尚不能直接用于排版。因此,排版前需根据连线交叉最少原则对原理图进行拓扑变换,调整元件与连线位置,甚至连接关系,以获得方便排版的单线不交叉原理图。一些数字逻辑电路芯片(如74HC373、74HC273、74HC00、CD40106)、运算放大器(如LM358、LM324)、比较器(如LM393、LM339)等内部含有两套或两套以上功能完全相同的电路单元。在原理图设计

    30、阶段,设计者往往会随机分配其中的单元,如前级使用第1套电路,后级使用第2套电路。在布局时应根据“飞线”交叉最少原则(即连线是否方便)重新选择连接方式,如图7.4.16所示。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R14R15R16542312U6ALM339761U6BLM339VCCZ1IUTHUTL9814U6CLM339111013U6DLM339Z2IUTHUTLZ2-INR17Z1-INR18C20(a)调整前原理图R14R15R16542312U6ALM339761U6BLM339VCCZ1IUTHUTL9814U6CLM

    31、339111013U6DLM339Z2IUTHUTLZ2-INR17Z1-INR18C20(c)调整后原理图图图7.4.16 调整同一芯片内的电路套号调整同一芯片内的电路套号 改变原理图中元件连接关系后,需执行SCH编辑器窗口内“Design”菜单下的“Update PCB Document”命令使修改后的原理图与PCB文件保持一致。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7.5 焊盘选择焊盘选择7.5.1穿通元件穿通元件(THC)焊盘焊盘 焊盘也称为连接盘,与元件相关,即焊盘是元件封装图的一部分。1.焊盘尺寸焊盘尺寸 穿通元件包括轴

    32、向引线元件(如穿通电阻、电感、DO-XX封装二极管等)和径向引线元件(如穿通封装电解电容、LED二极管、TO92封装三极管、TO-220封装功率元件等)。穿通元件焊盘外径D、孔径d1、元件引脚直径d2三者之间关系如图7.5.1所示。milmilmaxdd20821单面板;)(双面或多层板)(1321251d;d.D图图7.5.1 穿通元件引脚焊盘结构穿通元件引脚焊盘结构 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1)孔径d1太小,过波峰焊炉时,焊锡不容易渗透到元件引脚与焊盘孔壁之间的缝隙,造成焊接不良,甚至导致元件引脚无法插入焊盘孔;

    33、反之,孔径d1太大,过波峰焊炉时元件容易倾斜、倒伏,严重时液态焊锡甚至从焊盘孔壁与元件引脚之间的缝隙溢出,造成元件面内导电图形短路或安全间距小于设定值。(2)为方便钻孔或冲孔加工,焊盘孔径d1最小为16mil(0.4mm)或23.5mil(0.6mm)。(3)由于标准钻头直径已系列化(步进尺寸为0.05mm或0.1mm),因此焊盘孔径d1也只能取一系列标准值。(4)为提高钻孔工效,尽可能采用圆型焊盘孔,避免采用长方形、正方形等其他异形孔。焊盘外径D与焊盘孔d1之间主要受PCB板材铜膜与基板附着力、焊盘电流容量等因素的制约。为提高焊盘附着力,避免在焊接、维修过程中,焊盘脱漏,焊盘外径 单面板;)

    34、(双面或多层板)(1321251d;d.D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2.焊盘中心距焊盘中心距(跨距跨距)穿通封装元件焊盘中心距也称为元件的跨距L,如图7.5.3所示。(a)轴向引线 (b)径向引线 图 7.5.3 穿通封装元件跨距 对于轴向引线元件,如穿通封装电阻、二极管、电感等元件,两焊盘中心距L比元件体长度B大46mm。为提高穿通元件的成型工效,除了尽量减少跨距尺寸类型外,还必须采用标准跨距(2.5mm的整数倍),如5.0mm、7.5mm、10mm(如1/8W及以下功率电阻)、12.5mm、15mm、17.5mm等,

    35、以便采用标准元件成型工具弯脚。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3.串通元件焊盘特殊处理 当焊盘与大面积敷铜区相连时,不宜采用直接连接方式,如图7.5.4(a)所示,除非流过该焊盘铜环的电流超过5A以上;必须采用辐射状连接方式(也称为热焊盘方式),如图7.5.4(b)所示,否则在手工焊接过程中,烙铁头热量会通过敷铜区迅速散失,造成焊点温度偏低,导致虚焊。图7.5.4 穿通元件引脚与大面积敷铜区连接方式 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7.5.2贴片元件焊盘贴片元

    36、件焊盘 贴片封装元件引脚焊盘与穿通式安装元件引脚焊盘区别在于:贴片元件引脚焊盘一般位于元件面内,没有焊盘孔(即焊盘孔径尺寸强制设为0)。下面简要介绍贴片元件焊盘设计原则。1.确保焊盘左右上下对称确保焊盘左右上下对称 贴片元件焊盘左右上下必须对称,以确保在回流焊工艺中,贴片元件能借助熔融状态下焊锡表面张力自动消除贴片操作过程中的偏差,现实自对准,如图7.5.5所示。图图7.5.5 焊盘对称与不对称焊盘对称与不对称 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2.焊盘尺寸选择依据 标准封装贴片元件外轮廓、引脚焊盘尺寸等已标准化,采用回流焊时,

    37、一般情况下可采用CAD软件PCB库文件提供的封装尺寸。但PCB库文件中标准封装尺寸并不一定适用于手工烙铁焊接,而电子产品在试制过程中,未定型前可能需要经历手工烙铁焊接阶段。因此,下面将简要介绍如何将仅适用于回流焊工艺的常见贴片元件标准封装焊盘改造为既适应回流焊,也适应手工焊的通用焊盘尺寸。(1)SMC封装(2)SMD封装元件常用SMC贴片元件推荐尺寸如表表7.5.4所示。SMD封装种类很多,包括SOP、SOIC、SOT、TSSOP、TQFP、LQFP等,如图7.5.8、7.5.9所示。图7.5.8 SOP、SOIC封装元件 图图7.5.9 QFP封装元件封装元件 这类贴片元件焊盘设计总的原则是

    38、:焊盘中心距与引脚中心距e保持一致;焊盘宽度等于或略大于引脚宽度b;焊盘长度T=b1+L+b2,如图7.5.10所示。图图7.5.10贴片元件引脚焊盘与引脚关系贴片元件引脚焊盘与引脚关系 其中焊盘扩展长度b1、b2与焊接工艺有关,具体情况如表7.5.5所示。焊盘扩展参数回流焊工艺手工焊b1b1=b2=0.3mm0.5mm0.5mmb20.71.0mm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7.5.3 过孔过孔 由于金属化过孔只用于实现不同层导电图形的互连,孔径尺寸可以小一些,但过孔孔径d必须保证满足如下三个条件,否则无法加工。(1)d

    39、最小钻孔孔径。假设某印制板厂家最小钻孔孔径为0.2mm,那么小于0.2mm过孔就无法加工。(2)受板厚孔径比P的限制,即PCB基板厚度/d一定小于板厚孔径比P。例如,某印制板厂可接收的板厚孔径比为8:1,最小钻孔孔径为0.2mm,那么在1.6mm及以下厚度的基板上,最小过孔孔径可取0.2mm,但对于2.0mm厚度基板,最小过孔孔径不能小于0.25mm。(3)过孔外径D与孔径d之差不能小于最小线宽的2倍。假设PCB生产工艺决定的最小线宽为0.15mm,则D-d20.15mm,考虑到钻孔偏差,为提高过孔的可靠性,可取20.2mm。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

    40、ltium Designer平台7.5.4 测试盘测试盘 测试盘一般位于连线上,如果连线较密,无法放置时,也应重新调整连线,使测试盘在连线上,如图7.5.13所示。图7.5.13 测试盘位置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7.6 布线布线 谓“布线”,就是利用印制导线完成原理图中元件的连接关系。与布局类似,布线也是印制板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不良的布线可能会降低电路系统抗干扰性能指标,甚至不能工作。因此,布线对操作者要求较高,除了要灵活运用PCB软件相关布线功能外,还必须牢记一般的布线规则。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

    41、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7.6.1 印制导线寄生参数及串扰印制导线寄生参数及串扰1.印制导线寄生参数印制导线寄生参数 原理图中的“导线”被认为是“理想导线”(电阻率为0;电流分布与频率无关,不考虑趋肤效应;没有寄生电感),而实际印制导线存在:LrRACDC导线自感交流电阻直流电阻321 因此,在布线过程中,连线要短,即尽可能减小印制导线的长度;只要布线密度允许,线宽尽可能大,尤其是高频大电流印制导线、电源线及地线。也正如此,在高频电路中,往往采用地线层(或网)代替地线。2.印制导线之间的印制导线之间的“串扰串扰”任何两条导线均会通过“互容”(导线与导线之

    42、间存在寄生电容)和“互感”相互影响,即A导线上的交变信号通过“互容”和“互感”传输到物理上不相连的B导线上,反之亦然。这种现象称为线间“串扰”。“互容”和“互感”的大小与两条导线相对位置及间距有关。在线间距一定情况下,两条导线相互垂直时,“互容”和“互感”均最小,此时线间“串扰”效应最弱。因此在PCB设计过程中,在双面或多层电路板上布线时,必须确保没有被内地线层或内电源层隔开的相邻两信号层内不相干(泛指非差分导线)印制导线走向相互垂直,如图7.6.1所示。图7.6.1 相邻两信号层内不相干信号正交走线 平行走线时,线间“互容”和“互感”的大小与线间距、平行走线长度有关,线间距越小、平行走线长度

    43、越大,“串扰”现象就越严重。为此,同一层内两条不相干信号线平行走线时,线间距最好强制遵守3W走线规则。图7.6.2 3W走线规则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7.6.2 最小线宽选择最小线宽选择 印制导线宽度由流过印制导线的电流、铜箔厚度、PCB工艺允许的最小线宽等因素决定;而线间距由线间绝缘电阻、电位差、线间串扰、安规标准、PCB加工工艺允许的最小线间距等因素决定。1.线宽选择原则线宽选择原则 同一电路板内,电源线、地线、信号线三者的关系是地线宽度电源线宽度信号线宽度。(1)大电流印制导线宽度选择原则“毫米/安培”经验 在

    44、导线温升限定为3以内时,电流负荷以计算。即当覆铜箔厚度为50m时,则1mm(约40mil)线宽的电流负荷约为1A这就是所谓的“毫米安培”经验,其含义是1mm线宽的电流负荷能力为1A。在中高密度PCB板中,导线温升可限定为10以内,电流负荷以计算,三种常见铜箔厚度PCB板中导线宽度与电流负荷关系如表7.6.1所示。线宽(mm/mil)电流容量(A)1 OZ(35m)1.5 OZ(50m)2 OZ(70m)0.15/60.200.500.700.20/80.550.700.900.30/120.801.101.300.40/161.101.351.700.50/201.351.602.000.60

    45、/241.601.902.300.80/322.002.402.801.00/402.302.603.201.20/502.703.003.601.50/603.203.504.202.00/804.004.305.102.50/1004.505.107.00表7.6.1 导线宽度与电流容量(温升10以内)对多层板来说,由于内导电层散热不好,内信号层印制导线电流容量只能按外层容量的0.70.8选取,即内信号层上大电流印制导线宽度必须适当增加。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 大功率设备印制板上的地线和电源,根据电流大小,可适当

    46、增加线宽。不过在大功率设备中,不可能完全依赖增加印制导线宽度以满足电流容量的要求,否则电路板面积会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可选用铜箔更厚的覆铜板(增加成本),或考虑在阻焊层(Sloder)内沿大电流印制导线走向布一条比印制导线小10mil的导线,如图7.6.4所示,焊接时通过敷锡方式来增加印制导线的厚度,提高印制导线的截面积。图图7.6.4 大电流印制导线阻焊层内开窗大电流印制导线阻焊层内开窗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2)小电流信号线的选择原则 在低压、小电流数字电路中,最小线宽、最小线间距受PCB工艺、可靠性等因素制约,

    47、原则上可按表7.6.2选择。表7.6.2 低压小电流PCB板上最小线宽与最小线间距 布线密度最小线宽(mil)最小线间距(mil)特点低密度PCB板1515可在间距为100mil,焊盘直径为50mil的DIP封装的两焊盘间走1条导线。线条宽度较大,可靠性高中等密度PCB板1010可在间距为100mil,焊盘直径为50mil的DIP封装的两焊盘间走2条导线。线条宽度适中,可靠性较高高密度PCB板6767可在间距为100mil,焊盘直径为50mil的DIP封装的两焊盘间走3条导线。线条宽度较小超高密度PCB板3545可在间距为100mil,焊盘直径为50mil的DIP封装的两焊盘间走4条导线。线条

    48、宽度很小2.印制导线宽度与焊盘直径之间的关系印制导线宽度与焊盘直径之间的关系 印制导线宽度除了与电流容量、PCB工艺水平相关外,还与焊盘直径有关,否则不仅影响美观,也容易造成虚焊。焊盘直径D与印制导线宽度W关系大致为 DDW3231典型焊盘尺寸与印制导线宽度关系如表7.6.3所示。焊盘(mil)导线宽度(mil)焊盘(mil)导线宽度(mil)直径孔径范围典型值直径孔径范围典型值40(1.02)20(0.51)7201085(2.16)55(1.40)30554045(1.15)23.5(0.60)10251570(1.77)47(1.20)25503550(1.27)28(0.71)1535

    49、3075(1.90)51(1.30)50(1.27)31.5(0.80)95(2.41)60(1.50)35604555(1.40)35(0.90)110(2.80)63(1.60)40655062(1.57)37(0.95)125(3.12)75(1.90)458565表7.6.3 焊盘直径与最大印制导线宽度关系 第7章 PCB设计基础2023-2-15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 Designer平台7.6.3最小布线间距选择最小布线间距选择在PCB板上,电位不同的导电图形(包括印制导线、印制导线与焊盘、焊盘与焊盘)之间最小距离由最坏情况下导电图形之间的绝缘电阻和击穿电压决定,与

    50、下列因素有关:(1)与两导电图形间电位差有关。当导电图形空间距离不足时,会导致局部放电,造成元件、设置损坏,引起火灾,甚至触电事故,即电位不同的导电图形间距必须满足最小电气距离和爬电距离要求。(2)与电子产品类型、用途及必须遵守的安规标准有关。(3)与在PCB板的位置有关。(4)受PCB生产工艺制约。(5)对于印制导线来说,在其他条件(电位差、漏电流)不变情况下,导线间距还与导线平行走线长度有关,平行走线长度越大,导线间距应相应增加,才能满足电气距离和爬电距离要求。7.6.4 印制导线走线控制印制导线走线控制1.印制导线转角印制导线转角 印制导线转折点内角不能小于90,避免在转角处出现尖角,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基于Altium-Designer平台第7章-PCB设计基础[精]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6458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