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文学类文本的考试与复习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备考:文学类文本的考试与复习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备考 文学 文本 考试 复习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 两位老师做了很多的努力:两位老师做了很多的努力:1.1.教学内容:考什么教什么,减少浪费教学内容:考什么教什么,减少浪费 2.2.教学目标:任务较单一便于走向深入教学目标:任务较单一便于走向深入 3.3.教学策略:采用提问式点拨学生学习教学策略:采用提问式点拨学生学习 4.4.教学形象:敬业,朴实,优雅,潇洒教学形象:敬业,朴实,优雅,潇洒谢谢了!谢谢了!2文学类文本的考试与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考试与复习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应慈军应慈军2015.12.24 黄岩黄岩 高考备考高考备考1.“1.“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的复习内容的复习内容2.“2.“文学类文章阅读文学类
2、文章阅读”复习内容复习内容3题名题名切块切块除零除零201320132014201420152015201320132014201420152015语用语用6-76-75-75-76-76-75.755.758.338.336.66.6现现代代文文10-1210-1210-1210-1210-1210-125.425.426.926.926.76.713-1513-1513-1513-1513-1513-157.547.549.329.327.97.9合计合计232312.96/12.96/0.560.5616.24/16.24/0.7060.70614.6/14.6/0.6350.635古古
3、诗诗文文191919-2019-2019-2019-201.971.976.666.661.1/4.21.1/4.220-2220-2221-2421-2421-2221-226.256.257.237.233.73.723-2523-25252523-24/2523-24/257.147.144.94.92.92.9/5.15/5.15合计合计282815.36/15.36/0.550.5518.79/18.79/0.670.6717.05/17.05/0.610.61作文作文26262626262641.7841.7842.0642.0641.541.5合计合计12012012312312
4、012075.8575.8585.485.479.7579.75主观题得分情况主观题得分情况阅读题,良好的区分度阅读题,良好的区分度42015201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12222题。(题。(7 7分)分)木兰花慢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蓁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
5、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雨初晴。琵琶演奏的高妙:琵琶演奏的高妙:直接、间接描写直接、间接描写21、22题,得分率题,得分率0.6、0.5522.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 异。(异。(5 5分)分)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重正面描写、直
6、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描写。从演奏者角度,对从演奏者角度,对演奏演奏正面描写正面描写从听者的角度,对从听者的角度,对演奏演奏侧面描写侧面描写6 例例1 1:上片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和对音乐:上片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和对音乐动作的描写,写出一个弹奏琵琶的人通过低沉动作的描写,写出一个弹奏琵琶的人通过低沉的乐律来表达自己的幽情,下片通过自己听着的乐律来表达自己的幽情,下片通过自己听着音乐时的似醉还醒和景色的凄凉来侧面表现弹音乐时的似醉还醒和景色的凄凉来侧面表现弹奏
7、者的琵琶声。奏者的琵琶声。例例2 2:上片写琵琶演奏的开头,表现了天:上片写琵琶演奏的开头,表现了天然的琴声,也表达了作者的闲适幽情,下片写然的琴声,也表达了作者的闲适幽情,下片写琵琶演奏的结尾,表现了作者因天气转晴的喜琵琶演奏的结尾,表现了作者因天气转晴的喜 悦。悦。(2分)分)(1分)分)弹奏者弹奏者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弹奏者弹奏者“天然的琴声天然的琴声”答题未聚焦到描写对象:答题未聚焦到描写对象:“琵琶演奏琵琶演奏”功亏一篑功亏一篑不按不按“角度角度”要求答题要求答题7答题:答题:1.1.答不全要点答不全要点2.2.术语一大堆术语一大堆3.3.答题缺规范答题缺规范4.4.辞不能达意辞不能达意
8、教学:教学:1.1.依据参考书全面复习依据参考书全面复习2.2.考点及种种题型分析考点及种种题型分析3.3.练习及参考答案讲解练习及参考答案讲解4.4.缺少针对性思维训练缺少针对性思维训练答题缺角度答题缺角度按部就班,大海捞针按部就班,大海捞针读不懂诗歌读不懂诗歌缺规范意识缺规范意识表达能力弱表达能力弱迷信答案,帮圆其说迷信答案,帮圆其说学生答题,进步甚微学生答题,进步甚微“古诗鉴赏古诗鉴赏”复习现状复习现状“古诗鉴赏古诗鉴赏”复习什么才有效?复习什么才有效?方法众多,用时乱套方法众多,用时乱套8 读高考题读高考题,明确命题趋势:,明确命题趋势:21.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这首词开篇有何
9、特点?(3 3分)分)21.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尚未展开尚未展开 状态的植物,状态的植物,均以均以 芳心芳心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2分分)21.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 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的名句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的名句“”一脉相承。(一脉相承。(2 2分)分)21.21.这两首诗都以这两首诗都以 猿声猿声 来写愁。来写愁。(2(2分分)21.21.下片下片“浔阳月色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语出白居易琵琶行琵琶行,写出,写出 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白诗中与此句匹
10、配的相关诗句。(2 2分)分)依次为依次为20112011201520151.1.选材选材2.2.设题设题3.3.难度难度 1.1.两题分工逐渐明确:由形式而内容两题分工逐渐明确:由形式而内容 2.2.两诗内容上的求同:或诗中或课内两诗内容上的求同:或诗中或课内3.3.题目难度相对较低,答案相对客观题目难度相对较低,答案相对客观922.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 4分)分)22.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 5分分 22.22.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艺术特色。(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艺术特色。(5 5分)分)22.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
11、抒情手法的差异。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5分分)22.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 异。(异。(5 5分)分)1.1.命题指向由混沌走向明确命题指向由混沌走向明确 2.2.重视表达技巧的差异比较重视表达技巧的差异比较 3.3.题目分点作答,难度稍大题目分点作答,难度稍大依次为20112015 读高考题读高考题,明确命题趋势:,明确命题趋势:1.1.重点难点重点难点2.2.选题编题选题编题3.3.分点作答分点作答4.4.思路训练思路训练10201220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12222题。(题。(7 7分)
12、分)未展芭蕉未展芭蕉 (唐)钱珝(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22.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 5分)分)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烛、未拆
13、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自爱的品格。“分别分别”11 本题带有文学赏析的性质,比较活泛,较本题带有文学赏析的性质,比较活泛,较难把握评分标准,而分值较大,评分时要宽严难把握评分标准,而分值较大,评分时要宽严适中。适中。题中题中“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的提法太宽泛。从答的提法太宽泛
14、。从答案来看,包含了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案来看,包含了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考生作考生作答时,不太能够把握得住,往往不可能两者答时,不太能够把握得住,往往不可能两者(修辞手法、表现手法)都答到。所以这个题(修辞手法、表现手法)都答到。所以这个题目及答案、评分标准均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目及答案、评分标准均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作相应的调整。本题作相应的调整。本题5 5分,可以分解处理:第分,可以分解处理:第一首的分析部分占一首的分析部分占2 2分,第分,第2 2首的分析部分占首的分析部分占2 2分。在此基础上,总体来看分析表达流畅的,分。在此基础上,总体来看分析表达流畅的,得得1 1分。分。评分细则
15、评分细则12 1.1.如两首诗分开作答,第一首的如两首诗分开作答,第一首的2 2分:说出比喻及具体内分:说出比喻及具体内容的容的1 1分,说出比拟(拟人)及具体内容的分,说出比拟(拟人)及具体内容的1 1分。没能说出具体分。没能说出具体内容但指出方法的,得内容但指出方法的,得1 1分。第二首的分。第二首的2 2分:只答出比拟(拟人)分:只答出比拟(拟人)并有所分析,得并有所分析,得1 1分;答出衬托、对比等写法并有分析,得分;答出衬托、对比等写法并有分析,得1 1分。分。只指出比拟(拟人)、衬托、对比等手法,没做分析的,只得只指出比拟(拟人)、衬托、对比等手法,没做分析的,只得1 1分(指出两
16、种即可)。在此基础上,总体印象再给分(指出两种即可)。在此基础上,总体印象再给1 1分。分。2.2.也有考生两首诗合在一起笼统作答,往往总体上能答出也有考生两首诗合在一起笼统作答,往往总体上能答出比拟(拟人)的手法,这种情况可得比拟(拟人)的手法,这种情况可得1 1分;有所分析,能具体分;有所分析,能具体指出比拟内容的,再得指出比拟内容的,再得1 1分;如果答到了其他表现手法的,视分;如果答到了其他表现手法的,视分析内容,再得分析内容,再得1 12 2分。分。3.3.没有指出答案中所提及的几种表现手法,但说出了别的没有指出答案中所提及的几种表现手法,但说出了别的表现手法(诗中确实存在的),并且
17、分析到位的,应当酌情给表现手法(诗中确实存在的),并且分析到位的,应当酌情给分。分。麻烦的麻烦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再没出现再没出现1322.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 异。(异。(5 5分)分)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18、。描写。读参考答案读参考答案,明确答题规范,明确答题规范手法手法+分析分析+效果?效果?14 例例1 1:上片从上片从听觉角度听觉角度,写出琵琶演奏,写出琵琶演奏声之悦耳动听,直接描写,赞美弹琵琶者艺技声之悦耳动听,直接描写,赞美弹琵琶者艺技高超;高超;下片从下片从视觉角度视觉角度,在演奏声中想起的,在演奏声中想起的景象,侧面写出演奏者的技艺。景象,侧面写出演奏者的技艺。规范:手法规范:手法+分析分析+效果效果能得几分哦?能得几分哦?例例2 2:上片实写,从演奏者的角度,运用:上片实写,从演奏者的角度,运用比喻比喻、对比等修辞,写出琵琶声的优美动听。、对比等修辞,写出琵琶声的优美动听。下片虚写
19、,从听者的角度,通过写听者的联下片虚写,从听者的角度,通过写听者的联想体现琵琶演奏技艺高超。想体现琵琶演奏技艺高超。思路清晰啊,优生!思路清晰啊,优生!152015201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12222题。(题。(7 7分)分)木兰花慢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蓁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
20、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雨初晴。琵琶演奏的高妙:琵琶演奏的高妙:直接、间接描写直接、间接描写1622.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 5分)分)【评分细则】【评分细则】本题采分点分为三部分:本题采分点分为三部分:针对上片,能指出演奏者方面的描写(或乐曲方针对上片,能指出演奏者方面的描写(或乐曲方面)得面)得1 1分;能指出正面描写(或直接描写)得分;能指出
21、正面描写(或直接描写)得1 1分。分。针对下片,能指出听者方面的描写(或气氛感针对下片,能指出听者方面的描写(或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任一方面)得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任一方面)得1 1分;能指分;能指出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得出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得1 1分。分。读评分细则读评分细则,拟定合理的参考答案,拟定合理的参考答案 如果上面四点均答到了,又有所分析,可再得如果上面四点均答到了,又有所分析,可再得1 1 分;如果上面四个采分点有所欠缺,但分析大致有理,分;如果上面四个采分点有所欠缺,但分析大致有理,也可得也可得1 1分;即使四个采分点均未答到,但整篇分析有分;即使四个采分点
22、均未答到,但整篇分析有 一定的道理(即言之成理),也可得一定的道理(即言之成理),也可得1 1分。分。17例例1 1】上片直接描写琵琶声如】上片直接描写琵琶声如,写出,写出;下片间接描写听琵琶时所想,写出下片间接描写听琵琶时所想,写出例例2 2】上片以直接描写琴声为主,写出】上片以直接描写琴声为主,写出;下片间接描写,联想想象,下片间接描写,联想想象,例例3 3】上片正面描写,下片侧面描写。上片写琵】上片正面描写,下片侧面描写。上片写琵 琶琶,下片写诗人听曲,下片写诗人听曲写出描写角度的差异,并写出描写角度的差异,并有合理分析,可得满分。有合理分析,可得满分。研究评分细则研究评分细则,指导答题
23、规范,指导答题规范写法写法+分析分析+效果效果18(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3232424题。(题。(7 7分)分)观田家观田家 韦应物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饮犊西涧水。饥劬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注:注:景常晏:指天晚。景常晏:指天晚。劬(劬(qq):过分劳):过分劳苦,勤劳。苦,勤
24、劳。23.23.这首诗叙写了农人的三种苦:这首诗叙写了农人的三种苦:,。(3 3分)分)24.24.简要赏析这首诗的对比艺术。(简要赏析这首诗的对比艺术。(4 4分)分)写法(指)写法(指)+分析(析)分析(析)+效果(点)效果(点)19 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注:阑干注: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纵横交错的样子。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有何效果?主要用了反衬手法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指指)。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
25、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色之暗;“草虫鸣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析析)。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点点)。两处瑕疵20(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3232424题。(题。(7 7分)分)23.23.这首诗叙写了农人的三种苦:劳作之苦这首诗叙写了农人的三种苦:劳作之苦,贫饥之苦贫饥之苦,徭役之苦。(徭役之苦。(3 3分)分)24.24.简要赏析这首诗的对比艺术。(简要赏析这首诗的对比艺术。(4 4分)分)将农人终年劳作与生活饥贫作对比,揭示了将农人终年劳作与生活饥贫作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