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6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 北师大版.doc

  • 上传人(卖家):flying
  • 文档编号:51616
  • 上传时间:2018-09-02
  • 格式:DOC
  • 页数:15
  • 大小:97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6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 北师大版.doc》由用户(flying)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16 中国 探索 北师大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16 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单元概览 时期 过渡时期 (1953 1956年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7 1966 年 ) “ 文化大革命 ” 时期(1966 1976年 ) 改革开放时期 (1978 年至今 ) 主要表现 (1)新中国成立后 , 人民政府领导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2)1953 年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 , 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 20 世纪五六十

    2、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阶段。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和中共八大的召开,成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这一探索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2)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方针 ,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遭到严重挫折 , 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 文化大革命 ” 以阶级斗争为纲 , 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 使中国因此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 ,“ 文化大革命 ” 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 (2)由于 “ 文化大革命 ” 的影响 , 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

    3、 , 反而拉大了差距 ,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 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2)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 ,迅速向城市推进。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 (3)从创办经济特区 , 兴办经济开发区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上海浦东 ,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4)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为标志 , 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 (5)从 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逐步具 体化,中共十五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方面进

    4、一步深化 主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 ,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对应学生用书第 137 页 ) 考点 |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探索 识记 基础知识梳理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 1 国民经济恢复 (1)时间: 1949 1952 年。 (2)背景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的长期掠夺、压迫。 国民政府 肆意搜刮。 多年战争的破 坏。 (3)完成:到 1952 年 , 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4)意义:为国家的 工业化 准备了条件。 2 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 1953 1957 年。

    5、 (2)内容 优先 发展 重工业 。 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社会主义 改造。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第一机床厂。 (4)意义:开始改变中国工业的落后面貌 , 奠定了社会主义 工业化 的初步基础。 3 三大改造 (1)时间: 1953 1956 年。 (2)内容 农业:参 加 农业生产合作社 , 走集体化道 路。 手工业: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 公私合营 高潮。 (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 。 (4)意义: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

    6、经济体系。 易误辨析 “ 过渡时期 ”的社会性质 所谓过渡 , 是指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 “ 过渡时期 ” , 指的是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 1956 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其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失误 1 成功探索 中共 八大 (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2)时间: 1956 年 9 月。 (3)内容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 工业国 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尽快地把我国由落后的 农业国 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经济建设方针:

    7、在综合平衡中 稳步前进 。 (4)评价: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 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但八大确定的正确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 2 探索的失误 (1)社会主 义建设总路线 提出: 1958 年 中共八大二次 会议。 内容:鼓足干劲 , 力争上游 , 多快好省 地建设 社会主义。 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尽快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 , 但忽视经济发展的 客观规律 , 脱离了中国的国情。 (2)“ 大跃进 ” 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 a 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 , 不断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 b“ 人民公社化 ” 运动:一切财产由 公社 统一核算 ,

    8、 统一分配。 危害:违背了中国所 处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国情 , 导致国民经济建设出现混乱 , 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3 国民经济的调整 (1)目的:纠正 农村 工作中的 “ 左 ” 倾错误。 (2)方针: “ 调整、 巩固 、充实、提高 ” 。 (3)成效 从 1962 年 , 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 1965 年 , 国民经济 调整 任务基本完成。 易误辨析 人民公社化运动与 “ 大跃进 ” “ 大跃进 ”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 “ 左 ” 倾错误的表现 , 但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1)“ 大跃进 ” 属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范畴 , 错误的根源在于忽视了客观

    9、的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变革生产关系的范畴 , 根源在于生产关系变革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2)“ 大跃进 ” 运动的错误在于 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 忽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 , 与生产关系无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于生产 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 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三、 “ 文化大革命 ” 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1)原因: 1966 年爆发 “ 文革 ” 动乱并扩展到经济领域。 (2)表现: “ 文革 ” 十年 , 国民收入损失约 5 000 亿元。 (3)调整 1971 年 , 周恩来 对国民经济进行恢复和调整 , 到 1973 年国民经济

    10、出现好转。 1975 年 , 邓小平 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 , 使国民经济得到进一步好转。 轻巧识记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的十年 教材补遗 _ 1 统购统销:就是借助政权的强制力量 , 让农民把生产的粮食卖给国家 , 全社会所 需要的粮食全部由国家供应 , 农民的口粮和种子也得由国家批准后才能留下 , 城镇家庭凭粮本供应粮食 , 国家严格禁止粮食自由买卖 , 是国家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 1953 年 10 月 ,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所谓 “ 计划收购 ” 被简称为 “ 统购 ” ; “ 计划供应 ” 被简称 为“统销”。后来 , 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

    11、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这一政策取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 , 初期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的作用 ,后来严重地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统购统销期间 , 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 , 严重牺牲了农民利益 , 为工业 建设提供了原始积累。 2 新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1)1950 1957 年:伴随着 “ 一五 ” 计划的顺利进行 , 大量农民进入城镇就业 , 推动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2)1958 1960 年:由于 “ 大跃 进”的发动 , 全民大办工业 , “以钢为纲” , 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 ,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脱离农业基础上超常规畸形发展。 (3)1961 1965 年:国家进行

    12、工业调整 , 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 , 两千多万城市人口下放回乡 ,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逆城市化时期。 (4)1966 1977 年:由于 “ 文化大革命 ” 及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失误 , 大批干 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城市化进程停滞不前。 3 三线建设:从 1964 年开始 , 中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其开始的背景是中苏交恶与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 1958 年中苏决裂后 , 严峻的战略形势与东南沿海脆弱的防务系统让中共领导层开【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始考虑在西部建设后方的战略问题。 1964 年 8 月北部湾事件爆

    13、发 , 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挑起并夸大与北越的武装冲突。美国出动第七舰队 125 艘军舰和 600 余架飞机介入越战。毛泽东指出 , 中国的经济命脉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 , 不利于备 战 , 各省都要建立自己的战略 后方。三线建设由此开始。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 , 其规模可与抗战期间的沿海工业内迁相提并论。 “ 一五 ” 计划 理解 史料研习归纳 史料一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 1953 年起 , 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 , 准备以 20 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 ? 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

    14、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 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 , 即 “ 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 ”?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史料二 “ 一五 ” 计划 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 , 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 , 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为配合工业建设的总体布局 , 在西北、华北新建兰新、包兰、宝成等铁路线。此时期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包头、太原、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从投资的分配看 , 694 个投资项目中有 472 个放在内地 , 其余 222 个大部放在东北。沿海地区 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如 1955年国家对上海、天津的投资额分别为这两市折旧额的 76%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6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 北师大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61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