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乙型肝炎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病毒性乙型肝炎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毒性 乙型肝炎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 病毒性乙型肝炎病毒性乙型肝炎 2定 义病毒性乙型肝炎:是由HBV引起的,以肝脏为主要病变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3 乙型肝炎的危害性乙型肝炎的危害性全球约有全球约有3 3亿人携带乙肝病毒亿人携带乙肝病毒是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是80%80%的肝细胞癌的直接病因的肝细胞癌的直接病因是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大人类肿瘤病因是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大人类肿瘤病因4乙型肝炎的危害性乙型肝炎的危害性我国的肝癌患者中有我国的肝癌患者中有90%左右有乙肝左右有乙肝感染的背景。每年约有感染的背景。每年约有100万新生儿由万新生儿由于母亲为于母亲为HBV携带者而感染携带者而感染
2、HBV,其,其中有相当数量将会发展为肝炎、肝硬中有相当数量将会发展为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化和肝癌。5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乙型肝炎的病原学和诊断学乙型肝炎的病原学和诊断学培训目标:培训目标:了解乙型肝炎病毒的结构和一般生物学特征;了解乙型肝炎病毒的结构和一般生物学特征;掌握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掌握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培训方法:小讲课、讨论培训方法:小讲课、讨论6病原学简介7结构和基因(结构和基因(1 1)嗜肝嗜肝DNADNA病毒科病毒科 包括人包括人HBVHBV、土拨鼠、土拨鼠HBVHBV、鸭、鸭HBVHBV等等成熟病毒颗粒为成熟病毒颗粒为42nm42nm的球形颗粒的球形颗粒脂蛋白外膜(脂蛋白外膜
3、(HBsAgHBsAg)核心为核壳蛋白包裹的核心为核壳蛋白包裹的DNADNA分子分子,核壳蛋白即为核心抗原核壳蛋白即为核心抗原(HBcAg(HBcAg)和和e e抗原(抗原(HBeAgHBeAg)核心内有病毒核心内有病毒DNADNA和具有逆转录酶活性的和具有逆转录酶活性的DNADNA多聚酶多聚酶8电镜下外周血中乙肝病毒形态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中有3 3种形态颗粒种形态颗粒: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22nm(22nm)管形颗粒管形颗粒 (22(225050500nm)500nm)完整的病毒颗粒,又称为完整的病毒颗粒,又称为DaneDane氏颗粒氏颗粒(42nm)(42nm)
4、3 3种颗粒中以小球形颗粒为多种颗粒中以小球形颗粒为多9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10结构和基因(结构和基因(2 2)HBVHBV的基因组为非闭合的双股环状的基因组为非闭合的双股环状DNADNA。有有4 4个开放读码框架:个开放读码框架:S S区:编码区:编码HBsAgHBsAg;C C区:编码区:编码HBcAgHBcAg和和HBeAgHBeAg;X X区:编码区:编码HBxAgHBxAg,并与肝细胞癌变有关并与肝细胞癌变有关 P P区:编码区:编码DNADNA多聚酶。多聚酶。其中前其中前C C区和前区和前S S区的基因容易发生变异区的基因容易发生变异。注射。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的抗乙肝疫苗后产生
5、的抗-HBs无免疫保护作用,结无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果HBsAg与抗与抗-HBs可同时出现于血清中。可同时出现于血清中。11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组成形式小蛋白(S蛋白):226个氨基酸组成,含HBV的主要中和抗原。中蛋白(M蛋白):由S蛋白和Pre-S2蛋白(55个氨基酸)组成,含中和抗原和多聚白蛋白受体。大蛋白(L蛋白):由M蛋白和Pre-S1蛋白(108119个氨基酸)组成,含有肝细胞受体。12 病毒的分型病毒的分型血清亚型:血清亚型:HBsAgHBsAg上有多个抗原决定簇,血清上有多个抗原决定簇,血清学可以区分为学可以区分为a a、d/yd/y、r/wr/w,a a为组决定簇,为组
6、决定簇,它们的不同组合可将乙肝病毒分为不同的血它们的不同组合可将乙肝病毒分为不同的血清亚型,清亚型,我国最常见的有我国最常见的有adradr、adw adw、aywayw。各亚型抗体间有交叉保护。各亚型抗体间有交叉保护。根据根据a a决定簇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决定簇的核苷酸序列分析,HBVHBV可分为可分为6 6个基因型,个基因型,即即A A、B B、C C、D D、E E、F F基因型,我基因型,我国流行株多为国流行株多为B B、C C基因型。基因型。13乙肝病毒抗原的功能HBsAg:是机体感染是机体感染HBV后最先出现的血清后最先出现的血清学指标,能使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抗学指标,能使机体产生
7、中和抗体(抗-HBs),PreS蛋白含中和决定簇,并有细胞免疫功能。蛋白含中和决定簇,并有细胞免疫功能。HBcAg: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能诱生相应抗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能诱生相应抗体,但不是中和抗体;难以在血液中查到。体,但不是中和抗体;难以在血液中查到。HBeAg:是是HBV活动复制和有传染性的重要活动复制和有传染性的重要标记,能诱生相应抗体(抗标记,能诱生相应抗体(抗-Hbe),但不能中,但不能中和和HBV。14乙肝病毒抗原的功能HBxAg:是一个具有广泛活性的反式是一个具有广泛活性的反式调节因子,可能与肝细胞癌有关。调节因子,可能与肝细胞癌有关。人群中流行病学研究显示,HBsAg携带者较无H
8、BV感染者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性高217倍。可能由于HBV 的HBx Ag的是致癌的启动因子。15 HBV HBV的抵抗力的抵抗力HBVHBV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30-3230-32时可存活至少时可存活至少6 6个月,在个月,在-20-20时可存活时可存活1515年。年。6060加热加热1h1h,9898加加热热1min1min,乙醚或,乙醚或pH2.4pH2.4处理处理6h6h均不能完全均不能完全灭活灭活HBVHBV。在在121121高压高压20min20min、100100干烤干烤1h1h、100100直接煮沸直接煮沸2min2min、0.1%0.1%高锰酸钾高锰酸钾
9、2-5min2-5min、1:40001:4000甲醛甲醛37 72h37 72h、2%2%戊二醛戊二醛10min10min、5%5%石炭酸和来苏尔石炭酸和来苏尔15min15min、0.5%0.5%过过氧乙酸、氧乙酸、3%3%漂白粉溶液、漂白粉溶液、5%5%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钠和环氧乙烷等环氧乙烷等处理可灭活处理可灭活HBVHBV。灭活后的灭活后的HBVHBV无感染性,但免疫原性仍可保留。无感染性,但免疫原性仍可保留。16乙型肝炎的诊断17讨论(一)乙型肝炎的诊断应具备哪几条基本标准乙型肝炎的诊断应具备哪几条基本标准?乙型肝炎的血清学检测最常用的有那些项目乙型肝炎的血清学检测最常用的有那些项目
10、?18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1.出现临床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症状和体征。2.实验室检查有肝脏实验室检查有肝脏功能异常功能异常(主要为(主要为ALT明显升高)。明显升高)。3.病原学或病原学或/和血清学检测有和血清学检测有阳性发现阳性发现(有以(有以下之一):下之一):血清或肝组织内HBsAg阳性或HBcAg阳性 血清或肝组织内HBV-DNA (血清HBV-DNA聚合酶阳性)血清抗-HBc IgM阳性19 急性HB可参考以下动态指标:HBsAg滴度由高到低,消失后抗滴度由高到低,消失后抗-HBs产生。产生。血清抗血清抗-HBc IgM滴度高,而抗滴度高,而抗-HBc IgG阴性或低滴
11、度。阴性或低滴度。首次就诊的乙肝患者才进行疫情报告首次就诊的乙肝患者才进行疫情报告20慢性慢性HBsAg携带者的诊断标准:携带者的诊断标准: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肝功能正常血清血清HBsAg阳性持续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个月以上。21HB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HBV感染后,可引起多种临床表现,其 原因与机体的免疫状况有关。免疫低下: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害: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病理损害: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病理损害:22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过程23 急性乙肝感染至恢复典型的血清学过急性乙肝感染至恢复典型的血清学过程程滴滴度度症状期症状期HBeAganti-HBeanti-HBc I
12、gG anti-HBc IgManti-HBsHBsAg0481216202428323652100暴露后周数暴露后周数24 HBV携带者典型的血清学过程携带者典型的血清学过程滴滴度度anti-HBc IgManti-HBc IgG-HBsAg急性急性(6 months)HBeAg慢性慢性(Years)anti-HBe048 12 16 20 24 28 32 3652数年数年暴露后周数暴露后周数25讨论(二)(二):常用乙肝血清学检测指标的意义sAg sAb eAg eAb cAb 意意 义义+-+-+-+-+-+-+-+-+-+-+-+-+-+26常用乙肝血清学检测指标的意义sAg sAb
13、 eAg eAb cAb 意意 义义+-+-+HBV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慢肝易迁延+-+携带者,传染性弱;急性恢复期+-+携带者,传染性弱;急性期-+既往感染;急性恢复窗口期 -+近期感染;急性恢复期,少数有传染性-+-+感染已恢复,有免疫力-+-+感染已恢复;急性恢复期-+-乙肝疫苗免疫成功+-+携带者,前C区变异,传染性强;急性恢复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可出现不同结果27第二单元 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培训目标:培训目标:v掌握乙型肝炎流行因素和流行病学特征;掌握乙型肝炎流行因素和流行病学特征;v掌握母婴传播和医源性传染在乙型肝炎传播掌握母婴传播和医源性传染在乙型肝炎传播 中的地位及婴幼儿感染乙肝
14、病毒的后果;中的地位及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后果;培训方法:小讲课、讨论培训方法:小讲课、讨论28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29地区分布地区分布30高高(7%):7%):中国、东南亚、热带非洲占全球人中国、东南亚、热带非洲占全球人口的口的45%45%终生感染危险终生感染危险 60%60%出生时和儿童早期感染为主出生时和儿童早期感染为主中度中度(2%-7%):(2%-7%):东欧、日本、前苏联、南美和地东欧、日本、前苏联、南美和地中海国家占全球人口的中海国家占全球人口的43%43%终生感染危险终生感染危险 20%-60%20%-60%感染发生于各年龄组,但以儿童感染为主感染发生于
15、各年龄组,但以儿童感染为主低低(2%):(2%):西欧、北美、澳大利亚占全球人口的西欧、北美、澳大利亚占全球人口的12%12%终生感染危险终生感染危险 20%20%大多数感染发生于成人中的大多数感染发生于成人中的高危人群,青壮年为主高危人群,青壮年为主全球乙肝病毒感染模式全球乙肝病毒感染模式31 全球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地理分布全球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地理分布 HBsAg 流行率流行率e7%-高高 2-7%-中中 7亿;亿;v HBsAg携带者:携带者:1.2亿人;亿人;v 其中有其中有2千万人将死于与乙型肝炎有关的千万人将死于与乙型肝炎有关的 肝脏疾患。肝脏疾患。35我国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我国乙
16、型肝炎的流行情况(2)乙肝患病率约乙肝患病率约1000/10万万 与与HBV感染有关的死亡率感染有关的死亡率23/10万万 其中肝癌其中肝癌13/10万万 根据传染病报告和疾病监测网统计根据传染病报告和疾病监测网统计:急性肝炎年发病约急性肝炎年发病约270万万 其中乙肝占其中乙肝占10%30%,乙肝年发病率乙肝年发病率22.5/10万万72.5/10万。万。36病毒性肝炎分型报告发病数1990-19970 01000001000002000002000003000003000004000004000005000005000006000006000007000007000009090919192
17、9293939494959596969797甲型乙型未分类37病毒性肝炎分型报告发病率1990-19970 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90909191929293939494959596969797甲肝甲肝乙肝乙肝未分类未分类1/10万38 各省(市、自治区各省(市、自治区)HBsAgHBsAg流行率(流行率(19921992)省份 流行率(%)省份 流行率(%)河北 4.49 西藏 17.40 青海 8.17 河南 11.90 内蒙古 6.42 湖北 11.07 北京 4.69 上海 7.39 山西 6.44 四川 10.48 新疆 6.96 辽宁 12.99 吉林
18、8.52 宁夏 12.24 云南 6.78 广西 13.63 山东 7.49 浙江 10.88 甘肃 7.91 广东 17.85 陕西 9.08 湖南 7.67 天津 5.68 福建 17.09 贵州 5.67 江西 15.48 黑龙江 10.60 海南 17.83 江苏 6.59 安徽 7.74 合计:9.72 调整率:9.75 3940我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总总 HBsAgHBsAg流行率流行率 9.75%(4.49%-18.85%)9.75%(4.49%-18.85%)地理分布地理分布:长江以南长江以南 10.85%10.85%长江以北长江以北 8.54%8.54%农农 村村 10.4
19、9%10.49%城城 市市 8.08%8.08%东部沿海东部沿海 11.12%11.12%西部边疆西部边疆 8.71%8.71%HBsAg HBsAg(+)(+)者中者中HBeAgHBeAg(+)(+)31.94%31.94%41HBsAg的年龄、性别分布42HBsAgHBsAg流行率的年龄分布流行率的年龄分布0 02 24 46 68 8101012121-1-5-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50-50-5959 HBsAg流行率 HBsAg流行率(%)(%)43HBV感染标志的性别分布(感染标志的性别分布(%)92年95年调查结果
20、性别 HBsAg HBsAb HBcAb HBVm 男 11.33 27.48 52.49 60.44 女 8.23 28.88 50.06 58.00合计 9.72 28.21 51.23 59.17 44HBV感染标志的民族分布(感染标志的民族分布(%)民族民族 HBsAg HBsAb HBcAb HBVm壮族 12.88 30.87 65.05 70.79 藏族 12.68 8.93 56.58 59.65汉族 9.80 29.15 51.52 59.77回族 8.71 26.49 52.27 58.83蒙族 5.12 14.88 33.06 37.36维族 2.07 13.04 25.
21、12 28.30其他 9.00 21.54 48.77 54.8545HBsAg的亚型分布的亚型分布(79年)年)我国HBsAg亚型以:adr(59.6%)为主,adw(34.2%)、ayw(5.1%)亚型的地理分布:长江以北adr为主,江南ayw增多,少数地区占优势。ayw仅见于西藏、新疆和内蒙的少数民族。有色人种的有色人种的HBsAgHBsAg的流行率高于白种人,黄种的流行率高于白种人,黄种人高于其它肤色的民族。人高于其它肤色的民族。46HBV流行的职业分布流行的职业分布因暴露于因暴露于HBVHBV的频率和强度不同使不同的职业人群的频率和强度不同使不同的职业人群HBVHBV感染率有一定差异
22、感染率有一定差异 调查发现医务人员(血液透析、外科、口腔科、化验室)调查发现医务人员(血液透析、外科、口腔科、化验室)的的HBsAgHBsAg携带率和乙型肝炎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数倍。携带率和乙型肝炎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数倍。妓女(暗娼)、犯人中妓女(暗娼)、犯人中HBVHBV感染标志的流行率在我国高达感染标志的流行率在我国高达85%85%以上。以上。47讨论(三)分析我国为乙肝高流行地区(“乙肝大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48乙型肝炎的流行因素乙型肝炎的流行因素49人群易感性人对人对HBVHBV普遍易感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数可获得持续性、,感染后多数可获得持续性、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HBVHBV
23、不同亚型之间可有交叉免疫,但与甲、丙、不同亚型之间可有交叉免疫,但与甲、丙、丁、戊等其它各型肝炎间丁、戊等其它各型肝炎间无交叉免疫无交叉免疫。我国的易感人群主要是新生儿和其他年龄的乙我国的易感人群主要是新生儿和其他年龄的乙肝易感者(肝易感者(40%40%左右),包括部分乙肝疫苗接左右),包括部分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应答者种后无应答者 。50传染源各型乙型肝炎病人各型乙型肝炎病人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51 HBV急性和慢性感染时的年龄美国,1989 估计数 急性HBV感染慢性HBV感染(4%)围产期围产期 (24%)(4%)儿童儿童 (12%)(1-10 yrs
24、)(8%)青少年青少年 (6%)成人成人(83%)成人成人(59%)52不同年龄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后果不同年龄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后果显性感染显性感染慢性感染慢性感染感染时的年龄感染时的年龄慢性感染(慢性感染(%)显性感染显性感染(%)Birth1-6 月龄月龄7-12月龄月龄1-4岁岁较大儿童和成人较大儿童和成人02040608010010080604020053讨论(四)讨论(四)急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54乙肝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乙肝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急性乙肝病人急性乙肝病人 潜伏期后期既有传染性潜伏期后期既有传染性 发病后作为传染源
25、的意义降低发病后作为传染源的意义降低慢性乙肝病人慢性乙肝病人 传染性与肝脏病变程度无关传染性与肝脏病变程度无关 与血中与血中HBsAg滴度相关滴度相关与与HBV复制活跃程度有复制活跃程度有关。关。55ASC作为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作为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1)我国无症状我国无症状HBV携带者数量多、分布携带者数量多、分布广、活动性大;大多数人携带病毒时间长,广、活动性大;大多数人携带病毒时间长,是我国的乙肝传播的最主要传染源是我国的乙肝传播的最主要传染源。56ASC作为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作为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影响影响ASC的传染源作用和传播机制的因素的传染源作用和传播机制的因素 HBs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