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3讲 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学案 北师大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3讲 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学案 北师大版.doc》由用户(flying)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古代 中国经济 基本 结构 特点 13 商业 发展 资本主义 萌芽 缓慢 北师大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13 讲 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考点 1| 商业的发 展 识记 基础知识梳理 一、 “ 工商食官 ” 与民营商业的崛起 1 商业的产生 (1)原始社会 末期 , 氏族部落内部和氏族部落之间出现商品交换。 (2)商代后期 , 货币广泛流通。 2 “ 工商食官 ” 制度形成 商代后期 , 官府控制着绝大部分手工业品的生产和商业经营 , 形成 “ 工商食官 ” 制度。 3 民营商业的崛起 (1)时间: 春秋战国 时期。 (2)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 使商业冲破 “ 工商食官 ” 制度的束缚。 (3)表现 涌现出许多大商人。 城市 不断涌 现。 金属
2、 货币的出现并大量流通。 4 商业的发展 (1)时间:秦汉时期。 (2)原因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统一 货币 和度量衡 , 修建驰道 , 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 丝绸之路 , 中外贸易发展。 (3)城市经济的特点 都城长安等中等以上城市设 “ 市 ” , 即商业区。 市与居民区 (坊 )严格分开。 市内设 官署 , 监管交易。 有严格的 时间 限制。 二、唐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初步繁荣 1 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1)原因 政治统一。 隋朝大运河开通。 南方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大量涌入市场。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2)表 现 城市增多 , 长安 和洛阳是全国
3、著名的商业大都会。 农村的草市和墟市日益增多。 出现兼 营旅店、货栈和商品交易的 邸店 , 后来分离出专营货币存取和借贷的 柜坊 。 出现最早的兑汇飞钱。 2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1)北宋中期 10 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增多 , 草市 和墟市普遍。 (2)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 3 唐宋城市的变迁 (1)唐代:市与坊分开 , 市有时间限制。 (2)宋代:打破 坊市 制度 , 出现了瓦肆 , 营业时间不受限制。 4 元朝商品经济继续发展 (1)交通发达 , 漕运 畅通 , 海运规模空前 , 海外贸易繁盛。 (2)元大都 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图示总结 古代城市 的发展演变 三、明
4、清的商帮 1 形成原因:明清时期 , 商品经济繁荣。 2 概念:以 血缘 、乡谊为纽带 , 以 会馆 、公所进行联络 , 形成的地域性的商人集团。最著名的是 徽商 和晋商。 3 特点 (1)人数多、资本雄厚。 (2)经营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 , 且走出国门。 (3)晋商还创办票号 , 开展汇兑、存款、放款业务。 (4)其经营之道在于重视商业信誉和 商业道德 , 以儒道经商。 4 评价 (1)活动于明清商界 , 推动着商业的发展。 (2)其经 营之道 , 反映了中国传统商业经营的最高水平。 轻巧识记 商业发展的 “ 三先 ” 、 “ 三后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教材补遗 _清代三大移
5、民浪潮 清代是 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清初以来经过康雍乾三世的恢复发展 , 到乾隆朝全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人地矛盾尖锐 , 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 ,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 形成三股大的移民浪潮。 1 闯关东:是指华北地区农民向东北三省移民的运动。山海关城东门 , 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大地。清初满人倾族入关 , 东北人口剧减 , 但清政府将东北视为 “ 祖宗肇迹兴王之所 ” , 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 19 世 纪 , 黄河下游连年遭灾 , 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 不顾禁令 , 成千上万地冒着被惩罚的危险 , “闯”入东北 , 此为“闯关东”。 2 走西口:即清代以来成千
6、上万的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伴随着 “ 走西口 ” 移民的进程 , 口外蒙古地区从传统单一的游牧社会演变为旗县双立、牧耕并举的多元化社会。在这一演变过程中 , 作为移民主体的山西移民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 因而当地的移民文化更多地富有晋文化的特色。 3 下南洋: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 , 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 , 包括马来群岛、菲 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 , 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在下南洋的移民浪潮中 , 福建、广东人占据大多数 , 这与其地理、人文因素极有关系。大量的华人涌入东南亚后 , 对当地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建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