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教材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药药理学教材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药理学 教材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扬州大学医学院药理教研室扬州大学医学院药理教研室李吉萍李吉萍第第 一一 章章绪绪 论论中药药理学的概念中药药理学的概念l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TCM)Medicine,PTCM)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中药对机体作用和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药对机体作用和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l 中药中药(Chinese Drugs)(Chinese Drugs)是指在中医药理
2、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疾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疾病的各种物质病的各种物质(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一、研究内容一、研究内容 中药药效学中药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of TCM):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中药药动学中药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 of TCM):是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中药药效学中药药效学麻黄平喘u现代研究麻黄平喘的作用机理为:促进NA、Adr等递质的释放;升高细胞内c
3、AMP,松弛平滑肌;兴奋受体,减轻黏膜水肿;抑制过敏介质释放(5-HT,组胺、白三烯)中药药动学中药药动学葛根葛根的代谢特点:葛根素口服口服:72小时后自粪便排出73.3%。葛根素静脉注射静脉注射: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T1/2、T1/2 分别为6.0分钟和57.4分钟,表明其在体内分布迅速,消除快。二、学科任务二、学科任务 1.探讨中药防治疾病的现代科学依据,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阐明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2.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3.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本质。4.研发新药。承担新药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5.促进中西医结合。同时也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
4、国际化。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础麻黄麻黄的平喘作用:物质基础: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挥发油等。作用机理:兴奋支气管平滑肌受体;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受体;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释放递质;阻止过敏介质释放等。2、与中药临床研究密切结合、与中药临床研究密切结合u 双重诊断与双重治疗u 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实验研究3、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 通过研究药物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阐明中医相关病症的机理,推动中医理论的进步与现代化。通过研究补肾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理,可以了解到肾虚证的实质,既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对肾虚证进行解释,并可进一步了解中医肾的本质
5、。4、中药新药开发、中药新药开发 中药新药开发包括药学(中药制剂)和药理两大方面,中药药理学承担药效学和毒理学的研究任务。如青蒿素的第三代产品,双氢青蒿素哌喹片,为目前国际上最有效的抗疟药。准备将其列入WHO基本用药目录。青蒿素青蒿素的发明人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药学家屠呦呦介绍:当年是她第一个发现了青蒿素的化学分子式,国家为此还专门给她颁发了发明证书。青蒿素不仅成为我国第一个“一类新药”,而且也被世界公认,直到目前除天花粉蛋白之外中国还没有那个新药能得到国际上如此高的承认。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对药物作用的探索:中国古代对药物作用的探索:始于
6、始于山海经山海经,成于,成于圣济经圣济经,其卷五,其卷五称称“药理篇药理篇”,而盛于明清。主要以抽象的角度,而盛于明清。主要以抽象的角度来阐明中药的作用机理。来阐明中药的作用机理。如蝉蜕,治妇人生子不下(性善脱)如蝉蜕,治妇人生子不下(性善脱)治皮肤病(所在壳也)治皮肤病(所在壳也)治中风不语(鸣声清响)治中风不语(鸣声清响)治小儿夜啼(昼鸣夜息也)治小儿夜啼(昼鸣夜息也)第第1 1个时期:个时期:2020世纪世纪20204040年代年代 1923年,陈克恢等率先对麻黄、当归进行了系统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发现从麻黄中提得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具有特异性的药理作用。1924年,发表了有关麻黄的研究
7、论文,指出麻黄碱具有肾上腺素类似的作用,其作用较温和持久。论文发表后,反响巨大,此举揭开了中药药理史无前例的新篇章 第第2 2个时期:个时期:2020世纪世纪50508080年代年代 我国建立了专门的中药研究机构。发现了中药的药理作我国建立了专门的中药研究机构。发现了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有效成分用和有效成分。5050年代和年代和6060年代年代:主要在强心、降压、镇痛、驱虫、抗菌、消炎、利尿等主要在强心、降压、镇痛、驱虫、抗菌、消炎、利尿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药物筛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药物筛选。7070年代年代:注意与临床(病)相结合。如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注意与临床(病)相结合。如慢性支气管炎、冠
8、心病、肿瘤等。肿瘤等。注意与中医理论结合。如:注意与中医理论结合。如:补肾方药、阴虚证、阳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等补肾方药、阴虚证、阳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等 中医治则、治法的研究: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等。中医治则、治法的研究: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等。研究水平显著提高。研究水平显著提高。从器官水平到细胞、分子水平。从器官水平到细胞、分子水平。50508080年代的标志性成果年代的标志性成果丹参、川芎、冠心丹参、川芎、冠心方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方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延胡索镇痛。延胡索镇痛。桔梗、满山红祛痰镇咳。桔梗、满山红祛痰镇咳。清热药的抗菌抗病毒作用等。清热药的抗菌抗病毒作用等。确定有效成分:小檗碱、苦
9、参碱、川芎嗪、丹参确定有效成分:小檗碱、苦参碱、川芎嗪、丹参酮、青蒿素、葛根素、麝香酮、黄连素、汉防己酮、青蒿素、葛根素、麝香酮、黄连素、汉防己甲素、延胡索乙素、鹤草酚、斑蝥素、喜树碱、甲素、延胡索乙素、鹤草酚、斑蝥素、喜树碱、五味子酯、三尖杉酯碱等五味子酯、三尖杉酯碱等第第3 3个时期:个时期:9090年代以后年代以后u形成形成2 2条思路:条思路:(1 1)西药研究思路;)西药研究思路;(2 2)注意与中医理论结合,进行单味和复方药物的研究。强)注意与中医理论结合,进行单味和复方药物的研究。强调作用的多层次、多靶点、多效性。调作用的多层次、多靶点、多效性。u机理研究水平显著提高:细胞水平、
10、分子水平、基因水平。机理研究水平显著提高: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基因水平。u血清药理学的引进和发展,解决了中药粗制剂体外研究的血清药理学的引进和发展,解决了中药粗制剂体外研究的方法学问题。方法学问题。u关注中药的不良反应即毒性问题,如雷公藤、关木通、朱关注中药的不良反应即毒性问题,如雷公藤、关木通、朱砂等。砂等。u面临的问题:低水平重复、成分复杂、方法学、毒理研究面临的问题:低水平重复、成分复杂、方法学、毒理研究等等第第 二二 章章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性理论与药理与药理研究研究u 中药药性理论狭义的指性味、归经、升降沉浮中药药性理论狭义的指性味、归经、升降沉浮等;广义的药性理论还包括中药的配伍、有
11、毒无等;广义的药性理论还包括中药的配伍、有毒无毒、妊娠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等。一般认为四毒、妊娠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等。一般认为四气、五味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气、五味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u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药性成部分,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药性主要指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是临床用主要指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是临床用药的总结,是辨证识药的高度概括,也是药物对药的总结,是辨证识药的高度概括,也是药物对人体作用的集中表现。人体作用的集中表现。第一节第一节 中药四气(四性)的现
12、代研究中药四气(四性)的现代研究u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亦称四气,其中温热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亦称四气,其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性质不同的属性,而温与热,寒与寒凉属于两类性质不同的属性,而温与热,寒与凉分别为同一属性,只是程度上的差异。还有与凉分别为同一属性,只是程度上的差异。还有一些平性药,是指药性不明显,作用较温和,不一些平性药,是指药性不明显,作用较温和,不产生明显偏热、偏寒反应的药物。产生明显偏热、偏寒反应的药物。u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
13、相对而言。一般认为凡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相对而言。一般认为凡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寒凉性质的药物多具有清热、属于寒性或凉性,寒凉性质的药物多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滋阴、泻火等功能。反之,凡能减解毒、凉血、滋阴、泻火等功能。反之,凡能减轻或消除寒症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轻或消除寒症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温热性质温热性质的药物多具有祛寒、温里、助阳、补气等功能。的药物多具有祛寒、温里、助阳、补气等功能。故热证用寒凉药,寒症用温热药,是中医临床辨故热证用寒凉药,寒症用温热药,是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的一条重要原则。证用药的一条重要原则。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中药四性(四气)的现
14、代研究对基础代谢的影响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对中枢神经系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统功能的影响 对内分泌系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统的影响 四四性性的的物物质质基基础础?药药效效学学研研究究对植物神经对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系统的影响药性与植物药性与植物NSNS和内分泌系统的关系和内分泌系统的关系l热证病人:交感热证病人:交感肾上腺功能偏亢表现;肾上腺功能偏亢表现;尿中尿中 CACA、17OH-CS 17OH-CS 寒证病人:交感寒证病人:交感肾上腺功能偏低表现肾上腺功能偏低表现 尿中尿中 CACA、17OH-CS 17OH-CS l寒凉药除使热证患者的热象减退外,并能使病人寒凉药除使热证患者的热象减退外,并
15、能使病人的心率、体温以及尿中的心率、体温以及尿中CACA、17OH-CS17OH-CS等指标降低;等指标降低;而温热药除使寒症患者的寒象缓解外,并能使病而温热药除使寒症患者的寒象缓解外,并能使病人上述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提高。人上述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提高。2.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临床临床:热证热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表现)寒证寒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表现)温热药温热药寒凉药寒凉药改善改善植物神经平衡指数植物神经平衡指数植物神经平衡指数植物神经平衡指数植物神经平衡指数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唾液分泌量、心率、体温、唾液分泌量、心率、体温、呼吸频率、收缩压和舒
16、张压呼吸频率、收缩压和舒张压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肾上腺系统功能3.内分泌系统功能内分泌系统功能寒凉药寒凉药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温热药温热药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下丘脑下丘脑-垂体垂体-肾上腺轴肾上腺轴下丘脑下丘脑-垂体垂体-甲状腺轴甲状腺轴下丘脑下丘脑-垂体垂体-性腺轴性腺轴血清激素水平、血清激素水平、代谢产物排泄或激素生成的反应代谢产物排泄或激素生成的反应速度、速度、受体水平及亲和力、受体水平及亲和力、基础体温等基础体温等寒凉药、寒凉药、温热药温热药不同动物模型不同动物模型复制寒证(虚寒)和热证(虚热)复制寒证(虚寒)和热证(虚热)动物模型的方法动物
17、模型的方法 虚寒证:虚寒证:长期给寒凉药(知母长期给寒凉药(知母15g15g、龙胆草、龙胆草12g12g、黄柏、黄柏10g10g、石膏石膏20g20g制成制成150%150%煎剂)大鼠煎剂)大鼠:4ml/d:4ml/d,连续灌胃三周可造,连续灌胃三周可造成:心率成:心率、尿中、尿中CACA、血中、血中DHDH活性活性、尿中、尿中17-OHCS17-OHCS量量、耗氧量明显、耗氧量明显、与虚寒证患者表现近似。、与虚寒证患者表现近似。虚热证:虚热证:长期给热性药(附子长期给热性药(附子15g15g、干姜、干姜10g10g、肉桂、肉桂12g12g制制成成150%150%煎剂)大鼠煎剂)大鼠:4ml/
18、d:4ml/d,灌胃于给药后第二周出现心率,灌胃于给药后第二周出现心率、尿中、尿中CACA、尿中、尿中17-OHCS17-OHCS量量、氧耗量明显、氧耗量明显,这些,这些变化与虚热证患者表现近似。变化与虚热证患者表现近似。药性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药性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热性药物: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如附子、干姜、肉桂等。寒证病人用温热药。u寒性药物: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如知母、石膏、黄连、黄芩等。热证病人用凉寒药。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临床临床:热证热证中枢兴奋症状中枢兴奋症状(表现表现)寒证寒证中枢受抑状态中枢受抑状态(表现表现)温热药温热药寒凉药寒凉药改善改善动物实验动物实验:热
19、证模型热证模型寒证模型寒证模型寒凉药寒凉药温热药温热药单胺类神经递质单胺类神经递质兴奋兴奋抑制抑制NADA5-HT大鼠痛阈值大鼠痛阈值和惊厥阈值和惊厥阈值大鼠脑内大鼠脑内TH活性活性寒凉药寒凉药具有中枢具有中枢抑制抑制作用作用(抗惊厥、解热、镇痛等抗惊厥、解热、镇痛等)温热药温热药具有中枢具有中枢兴奋兴奋作用(活动量作用(活动量等)等)动物实验动物实验u热证动物模型:热证动物模型:给电刺激后,痛阈、惊厥阈值降低;给电刺激后,痛阈、惊厥阈值降低;脑内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脑内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NA)和多巴胺()和多巴胺(DADA)升)升高,高,5-5-羟色胺(羟色胺(5-HT5-HT)降
20、低;)降低;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增高。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增高。u寒证动物模型:寒证动物模型:给电刺激后,痛阈、惊厥阈值升高;给电刺激后,痛阈、惊厥阈值升高;脑内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脑内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NA)和多巴胺()和多巴胺(DADA)降)降低,而低,而5-5-羟色胺(羟色胺(5-HT5-HT)增高;并且脑内酪氨酸羟化)增高;并且脑内酪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酶活性降低。u寒凉药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寒凉药具有中枢抑制作用(抗惊厥、解热、镇痛等抗惊厥、解热、镇痛等);而而温热药具有中枢兴奋作用(活动量增加等)温热药具有中枢兴奋作用(活动量增加等)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寒证模型寒证模型寒凉药寒凉药心率
21、心率尿中儿茶酚尿中儿茶酚胺排出量胺排出量DH耗氧量耗氧量阳虚证模型阳虚证模型甲状腺甲状腺切除切除体温体温温热药温热药寒凉药寒凉药可使交感神经可使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肾上腺系统功能低下低下温热药温热药可使交感神经可使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肾上腺系统功能亢进亢进临床临床:热证、阴虚热证、阴虚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受体受体-cAMPcAMP系统系统寒证、阳虚寒证、阳虚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M-M受体受体-cGMPcGMP系统系统温热药、温热药、助阳药助阳药寒凉药、寒凉药、滋阴药滋阴药改善改善动物实验动物实验:T T3 3、HCAHCA注射注射大鼠阴虚大鼠阴虚脑、肾脑、肾-R-R 最大结合点位数最大
22、结合点位数;M-R M-R 甲硫氧嘧啶甲硫氧嘧啶popo小鼠小鼠“甲减甲减”阳虚阳虚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M-M受体受体-cGMPcGMP系统系统滋阴药滋阴药+温热药温热药+寒凉药寒凉药抑制交感神经抑制交感神经-受体受体-cAMPcAMP系统功能的亢进系统功能的亢进温热药温热药抑制副交感神经抑制副交感神经-M-M受体受体-cGMPcGMP系统功能的亢进系统功能的亢进药性与能量代谢的关系药性与能量代谢的关系 临床上寒象、热象的表现多与能量代谢,体内产临床上寒象、热象的表现多与能量代谢,体内产热量不足或过多密切相关。实验证明,鹿茸、附热量不足或过多密切相关。实验证明,鹿茸、附子、干姜、肉桂及其组成
23、的温热药复方均可增加子、干姜、肉桂及其组成的温热药复方均可增加大鼠的饮水量和脏器组织的耗氧量;而生石膏或大鼠的饮水量和脏器组织的耗氧量;而生石膏或黄连等组成的寒凉药复方则可使其耗氧量和饮水黄连等组成的寒凉药复方则可使其耗氧量和饮水量减少。量减少。温热药对代谢功能有一定增强作用,寒凉药表现温热药对代谢功能有一定增强作用,寒凉药表现为抑制。为抑制。4.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热证、阴虚热证、阴虚基础代谢率偏高基础代谢率偏高寒证、阳虚寒证、阳虚基础代谢率偏低基础代谢率偏低临床临床:血清血清T T3 3、T T4 4 血清血清T T3 3、T T4 4 下丘脑下丘脑-垂体垂体-甲状腺轴甲状腺轴寒凉药、寒凉药、
24、温热药温热药“甲亢甲亢”阴虚或阴虚或“甲低甲低”阳虚动物阳虚动物模型模型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寒证、阳虚寒证、阳虚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红细胞膜钠泵活性ATP ATP 临床临床:温热药温热药改善改善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寒凉药寒凉药温热药温热药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红细胞膜钠泵活性寒凉药寒凉药降低基础代谢率降低基础代谢率温热药温热药提高基础代谢率提高基础代谢率下丘脑下丘脑-垂体垂体-甲状腺轴甲状腺轴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红细胞膜钠泵活性药性与抗感染、抗癌及免疫作用的关系药性与抗感染、抗癌及免疫作用的关系 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感染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感染 a a、苦
25、寒药:板兰根、连翘、黄连等、苦寒药:板兰根、连翘、黄连等 b b、清热药:双花、连翘、三黄、鱼腥草、大黄等、清热药:双花、连翘、三黄、鱼腥草、大黄等 c c、辛凉解表药:菊花、柴胡、牛蒡、葛根等、辛凉解表药:菊花、柴胡、牛蒡、葛根等 d d、清热通淋药:木通、车前草、金钱草等、清热通淋药:木通、车前草、金钱草等 通过提高免疫功能而发挥抗菌、抗病毒作用:通过提高免疫功能而发挥抗菌、抗病毒作用:大青叶、大青叶、广豆根、鱼腥草、穿心莲、黄连、野菊花等广豆根、鱼腥草、穿心莲、黄连、野菊花等 用于抗肿瘤:用于抗肿瘤:山豆根、大黄、山慈菇、青黛、苦参山豆根、大黄、山慈菇、青黛、苦参 寒凉药寒凉药小结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