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理论专题讲座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药药性理论专题讲座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药性 理论 专题讲座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 张德芹张德芹10/15/2022第一讲第一讲 中药药性理论基础知识中药药性理论基础知识2 210/15/20223 310/15/2022 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预防、治疗治疗、诊断疾病诊断疾病并具有并具有康复康复与与保健保健作用的物质。作用的物质。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4 410/15/20225 510/15/2022疾病疾病寒寒 证证热热 证证寒寒凉凉药药温温热热药药药物药物6 610/15/2022独特的理论体系独特的理论体系五味五味四气四气归经归经有毒无毒有毒无毒升降浮沉升降浮沉7 710/15/2
2、022中药独特的应用形式中药独特的应用形式 人参30克水煎服大黄12克厚朴15克枳实15克芒硝9克复方复方单方单方8 810/15/2022记载中药的典籍,称记载中药的典籍,称“本草学本草学”。自古相沿把中药称之为自古相沿把中药称之为“本草本草”。9 910/15/2022 是研究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中药基本理论及其及其来源来源、采集采集、炮制炮制、性能性能、功效功效和和临床应用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等知识的一门学科。101010/15/2022古代把记载药学知识的专著都用古代把记载药学知识的专著都用“本草本草”来命名来命名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新修本草新修本草111110/1
3、5/2022A.A.中药的基本理论中药的基本理论中药学中药学研究B.B.中药的中药的采集采集炮制炮制性能功效性能功效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来源来源121210/15/2022131310/15/2022中医学基本理论中医学基本理论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理论脏腑经络理论141410/15/2022阳阴素问素问生气通天论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至。阴平阳秘,精神乃至。”151510/15/2022外感六淫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内伤七情阴阳偏盛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偏衰阳盛阳盛阴盛阴盛邪盛邪盛阳衰阳衰阴衰阴衰正虚正虚祛邪祛邪扶正扶正纠正纠正
4、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161610/15/2022171710/15/2022是指是指与与有关的性质和性能。有关的性质和性能。它包括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和治疗过程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概括。181810/15/2022 研究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及其运用规律运用规律的理论称为的理论称为药性理论。药性理论。191910/15/2022202010/15/2022 四气又称为四气又称为“四性四性”。是指中药有。是指中药有寒寒、凉凉、温温、热热四种不同的药性
5、。四种不同的药性。四气又称为四气又称为“四性四性”212110/15/2022药有药有“寒热温凉四气寒热温凉四气”是首先由是首先由本经本经提出的。提出的。222210/15/20221 1、能够减轻或消除、能够减轻或消除的药物属于的药物属于、。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小便清长、舌苔薄白小便清长、舌苔薄白感受风寒感受风寒紫苏、生姜紫苏、生姜温热性温热性减轻或消除减轻或消除232310/15/2022局部红肿热痛,小便黄赤,舌局部红肿热痛,小便黄赤,舌苔黄或有发热苔黄或有发热热毒疮疡热毒疮疡蒲公英蒲公英寒凉性寒凉性减轻或消除减轻或消除2 2、能够减轻或消除、能够减轻或消除的
6、药物属于的药物属于、。10/15/20221 1、寒凉药、寒凉药治疗热证、阳证治疗热证、阳证清热泻火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泻热通便 清热利尿清热利尿 清化热痰清化热痰清心开窍清心开窍 凉肝息风凉肝息风 252510/15/20222 2、温热药、温热药治疗寒证、阴证治疗寒证、阴证温里散寒温里散寒 暖肝散结暖肝散结 补火助阳补火助阳 温阳利水温阳利水 温经通络温经通络 引火归源引火归源 回阳救逆回阳救逆 262610/15/20223 3、平性药、平性药(1 1)药物的寒热之性不很明显)药物的寒热之性不很明显 (微温、微凉)(微温、微凉)(2 2)药性平和,药物作用较为
7、缓和)药性平和,药物作用较为缓和 (3 3)应用范围广)应用范围广272710/15/2022282810/15/2022 是指药物所具有的是指药物所具有的、五种不同的滋味。五种不同的滋味。292910/15/2022最初最初口尝药物的滋味口尝药物的滋味后来后来根据药物的不同作用根据药物的不同作用不同的味具有不同的作用303010/15/2022通过发汗把表邪散出体外:促进气机的运行,使体内气流通畅促进血液的运行,使血液循环通畅麻黄麻黄发散表邪发散表邪辛味药辛味药外感表证外感表证橘皮橘皮促进脾胃气机运行促进脾胃气机运行辛味药辛味药红花红花活血祛瘀活血祛瘀辛味药辛味药瘀血证瘀血证313110/1
8、5/2022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不足人参人参补气补气熟地熟地补血补血仙茅仙茅补阳补阳麦冬麦冬补阴补阴甘味药甘味药323210/15/2022缓和拘急疼痛调和药性调和中焦,调和脾胃麦芽麦芽调和中焦,调和脾胃调和中焦,调和脾胃大枣大枣调和药性调和药性甘味药甘味药甘草甘草缓急止痛缓急止痛333310/15/2022通过渗透作用,体内湿邪汇聚于膀胱,通过小便 排出体外通利水道,利小便,增加尿量 茯苓茯苓增加尿量增加尿量淡味药淡味药猪苓猪苓利水渗湿利水渗湿343410/15/2022 增强人体的制约力,增强人体的制约力,防止津、防止津、精、血的过度外泄。精、血的过度外泄。其作用同于酸味。酸味药酸味药山茱萸山
9、茱萸止汗涩精止汗涩精虚汗不止、遗精遗尿虚汗不止、遗精遗尿乌乌 梅梅涩肠止泻涩肠止泻久泻久痢久泻久痢353510/15/2022通过泻下大便而排泄邪气沉降向下,祛除上逆病邪清除热邪大大 黄黄通大便排泄胃肠邪气通大便排泄胃肠邪气杏杏 仁仁降泄肺气降泄肺气 (苦味药)(苦味药)旋复花旋复花降泄胃气降泄胃气 (苦味药)(苦味药)栀子栀子清泄三焦火热之邪清泄三焦火热之邪363610/15/2022苦温药苍术(散寒除湿)苦温药苍术(散寒除湿)苦寒药黄柏(清热燥湿)苦寒药黄柏(清热燥湿)湿邪湿邪夹寒夹寒寒湿寒湿夹热夹热湿热湿热知母、黄柏泻虚火、存肾阴373710/15/2022阳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失去
10、相对平衡状态阳阴“虚热”知母、黄柏泻肾火,保存肾阴而退虚热383810/15/2022软化坚积,消散结块昆布、海藻昆布、海藻软坚散结软坚散结 (咸味药)(咸味药)芒硝芒硝泻下通便泻下通便 (咸味药)(咸味药)393910/15/2022404010/15/2022软化坚积,消散结块昆布、海藻昆布、海藻软坚散结软坚散结 (咸味药)(咸味药)芒硝芒硝泻下通便泻下通便 (咸味药)(咸味药)414110/15/20221 1、气味相同的药物,其主要作用也大致相同。、气味相同的药物,其主要作用也大致相同。清心、胃之火清热燥湿清肺热黄连黄芩苦寒424210/15/20222 2、气同味异或气异味同的药物,
11、作用上有一定的共性。、气同味异或气异味同的药物,作用上有一定的共性。皆清热清热生津皆补益补气升阳浮萍辛寒发散风热芦根甘寒气同味异气异味同黄芪甘温 3 3、气味均不同的药物,作用也不同。、气味均不同的药物,作用也不同。434310/15/2022444410/15/2022是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是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升:上升、提举。作用趋向于上升:上升、提举。作用趋向于上降:下达、降逆。作用趋向于下降:下达、降逆。作用趋向于下浮:向外、发散。作用趋向于外浮:向外、发散。作用趋向于外沉:向内、收敛。作用趋向于内沉:向内、收敛。作用趋向于内454510/15/2022疾病疾病病位病位病
12、势病势在上在上在下在下在表在表在里在里向上向上向下向下向外向外向内向内顺病位顺病位使药到病所使药到病所逆病势逆病势以阻止恶化以阻止恶化464610/15/2022作用趋向多上升、向外。作用趋向多上升、向外。疏散解表、宣毒透疹、祛风散寒、升阳疏散解表、宣毒透疹、祛风散寒、升阳举陷、催吐、开窍等。举陷、催吐、开窍等。作用趋向多下行、向内作用趋向多下行、向内。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利水渗湿、重镇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利水渗湿、重镇安神、平肝潜阳安神、平肝潜阳等。等。474710/15/2022升降浮沉的作用是:调整升降浮沉的作用是:调整脏腑气机的紊乱脏腑气机的紊乱,使之恢,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或作用
13、于机体的不同部位,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或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部位,因因势利导势利导,驱邪外出驱邪外出,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484810/15/2022在上在上头风头痛头风头痛祛风止痛祛风止痛升浮药升浮药病位病位在下在下小便淋痛小便淋痛利水通淋利水通淋沉降药沉降药在表在表外感表证外感表证发散表邪发散表邪升浮药升浮药在里在里里实便秘里实便秘通下大便通下大便沉降药沉降药494910/15/2022向上向上咳嗽咳嗽止咳止咳沉降药沉降药病势病势向下向下脱肛脱肛升阳升阳升浮药升浮药向外向外虚汗虚汗收敛收敛沉降药沉降药向内向内阴疽内陷阴疽内陷升阳升阳升浮药升浮药505010/15/2
14、022表邪未解表邪未解 邪热壅肺邪热壅肺石膏清泄肺火,肃降肺气石膏清泄肺火,肃降肺气 麻黄解表散寒,宣肺止咳麻黄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清清降降宣宣升升515110/15/2022525210/15/2022盐制则下行盐制则下行酒炒则升酒炒则升姜制则散姜制则散醋炒则收敛醋炒则收敛黄连黄连目赤肿痛目赤肿痛苦寒苦寒535310/15/2022545410/15/2022555510/15/2022565610/15/2022575710/15/2022清热药清热药黄黄 芩芩黄黄 连连黄黄 柏柏龙胆草龙胆草苦寒苦寒清热燥湿清热燥湿清肺热清肺热清心火清心火泻肾火泻肾火泻肝火泻肝火585810/15/202
15、2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595910/15/2022肺肺咳嗽气喘咳嗽气喘肾肾尿频遗精尿频遗精脾脾纳呆便溏纳呆便溏肝肝胁痛抽搐胁痛抽搐心心神昏心悸神昏心悸杏仁杏仁治咳喘治咳喘归肺经归肺经石菖蒲石菖蒲治神昏治神昏归心经归心经青皮青皮治胁痛治胁痛归肝经归肝经白术白术治脾虚治脾虚归脾经归脾经杜仲杜仲治腰痛治腰痛归肾经归肾经脏腑经络理论脏腑经络理论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606010/15/2022温肺寒温肺寒肺寒肺寒干干 姜(辛热)姜(辛热)清肺热清肺热肺热肺热黄黄 芩(苦寒)芩(苦寒)补肺虚补肺虚肺虚肺虚麦麦 冬(甘寒)冬(甘
16、寒)泻肺实泻肺实肺实肺实葶苈子(苦寒)葶苈子(苦寒)616110/15/2022肺虚兼脾虚肺虚兼脾虚培土生金(补脾益肺)培土生金(补脾益肺)肝阳上亢兼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兼肾阴不足壮水涵木(滋阴潜阳)壮水涵木(滋阴潜阳)木木(肝)(肝)火火(心)(心)土土(脾)(脾)金金(肺)(肺)水水(肾)(肾)626210/15/2022636310/15/2022周礼周礼“医师掌医之政令,聚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毒药以供医事以供医事”类经类经云:云:“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因气味之偏也大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大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
17、。药,故曰毒药攻邪也。”指药物指药物646410/15/2022素问素问五常政大论五常政大论云:云:“大毒大毒治病,十去其六;治病,十去其六;常毒常毒治病,十去其七;治病,十去其七;小毒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伤其正也。”656510/15/2022急性毒性:急性毒性:24h24h内一次或多次染毒所引起的中毒效应内一次或多次染毒所引起的中毒效应亚急性毒性:染毒期限少于亚急性毒性:染毒期限少于3 3个月。个月。亚慢性毒性:染毒期限为亚慢性毒性:染毒期限为3 36 6个月个月慢性毒
18、性:染毒期限在慢性毒性:染毒期限在6 6个月以上。个月以上。特殊毒性: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毒性。特殊毒性: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毒性。666610/15/20222 2、“毒药毒药”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能损害机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3 3、“副作用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关的不适反应。其中剧毒药系指其中剧毒药系指中毒剂量中毒剂量与与治疗剂量治疗剂量比较接近,或某些治疗量比较接近,或某些治疗量已达到中毒剂量的范围,因此治疗用药时安全
19、系数小已达到中毒剂量的范围,因此治疗用药时安全系数小 676710/15/2022素问素问五常政大论五常政大论把药物毒性分为把药物毒性分为“大毒大毒”、“常毒常毒”、“小毒小毒”、“无毒无毒”四类。四类。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分为分为“有毒有毒”、“无毒无毒”两类。两类。证类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将毒性分为将毒性分为“大毒大毒”、“有毒有毒”、“小毒小毒”、“微毒微毒”四类。四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采用大毒大毒、有毒有毒、小毒小毒三类分类方法,三类分类方法,是目前通行的分类方法。是目前通行的分类方法。686810/15/20221 1要正确总体评价中药毒性要正确总体
20、评价中药毒性 2 2要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要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 3 3要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要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 4 4要加强对有毒中药的使用管理要加强对有毒中药的使用管理 696910/15/20221 1、剂量过大、剂量过大 2 2、误服伪品、误服伪品 3 3、炮制不当、炮制不当4 4、制剂不当、制剂不当6 6、配伍不当、配伍不当5 5、服法不当、服法不当 7 7、药不对证、药不对证8 8、自行服药、自行服药9 9、乳母用药、乳母用药1010、个体差异、个体差异707010/15/20221.1.针对体质的强弱、疾病部位的深浅,恰当选择药物并确定剂针对体质的强弱、疾病部位的深浅,恰
21、当选择药物并确定剂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防止过量和蓄积中毒。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防止过量和蓄积中毒。2.2.根据中医根据中医“以毒攻毒以毒攻毒”的原则,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的原则,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也可采用某些毒药治疗某些疾病。也可采用某些毒药治疗某些疾病。3.3.掌握药物的毒性及其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便于诊断中毒原因,掌握药物的毒性及其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便于诊断中毒原因,以便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抢救治疗手段以便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抢救治疗手段 。717110/15/2022第二讲第二讲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问题和对策问题和对策 727210/15/2
22、022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问题和对策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问题和对策 中药药性是中药的核心和基础,是对中药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多中药药性是中药的核心和基础,是对中药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多种治疗作用和效果的高度概括。种治疗作用和效果的高度概括。中药药性理论是研究药性的形成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中药药性理论是研究药性的形成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是历代是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以阴阳、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根据药物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以阴阳、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根据药物的各种性质及所表现出来的治疗作用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是中医学的各种性质及所表现出来的治疗作用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是中医学理论体
23、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理论探讨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实验研究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建立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的技术方法建立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的技术方法 737310/15/20227474研究现状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存在问题研究研究思路思路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关键科学问题 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揭示中药药性的科学本质揭示中药药性的科学本质 建立符合现代科学认知规律的中药药性表征体系及其规范标准建立符合现代科学认知规律的中药药性表征体系及其规范标准 10/15/20221 中药药性理
24、论研究现状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 1.1 国家重点项目的支持国家重点项目的支持 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科技部在国家重点基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科技部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础研究发展计划(“973”973”计划)中设立了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计划)中设立了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并将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列入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的重点支持方向。并将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列入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的重点支持方向。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及其性效发生机制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及其性效发生机制以现代科学技术语言科学表征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以现代科学技术语言科学表征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建立符合现代科学
25、认知规律的中药药性表征体系及其规范标准建立符合现代科学认知规律的中药药性表征体系及其规范标准“973”973”计划计划“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757510/15/2022“973”973”计划计划“中药药性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比较和分析中药的药性物质系统比较和分析中药的药性物质基础的差异、遗传变异、环境变异、基础的差异、遗传变异、环境变异、生物效应生物效应探讨中药药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