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药药性理论专题讲座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60817
  • 上传时间:2023-02-15
  • 格式:PPT
  • 页数:109
  • 大小:1.3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药药性理论专题讲座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药 药性 理论 专题讲座 课件
    资源描述: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 张德芹张德芹10/15/2022第一讲第一讲 中药药性理论基础知识中药药性理论基础知识2 210/15/20223 310/15/2022 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预防、治疗治疗、诊断疾病诊断疾病并具有并具有康复康复与与保健保健作用的物质。作用的物质。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4 410/15/20225 510/15/2022疾病疾病寒寒 证证热热 证证寒寒凉凉药药温温热热药药药物药物6 610/15/2022独特的理论体系独特的理论体系五味五味四气四气归经归经有毒无毒有毒无毒升降浮沉升降浮沉7 710/15/2

    2、022中药独特的应用形式中药独特的应用形式 人参30克水煎服大黄12克厚朴15克枳实15克芒硝9克复方复方单方单方8 810/15/2022记载中药的典籍,称记载中药的典籍,称“本草学本草学”。自古相沿把中药称之为自古相沿把中药称之为“本草本草”。9 910/15/2022 是研究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中药基本理论及其及其来源来源、采集采集、炮制炮制、性能性能、功效功效和和临床应用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等知识的一门学科。101010/15/2022古代把记载药学知识的专著都用古代把记载药学知识的专著都用“本草本草”来命名来命名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新修本草新修本草111110/1

    3、5/2022A.A.中药的基本理论中药的基本理论中药学中药学研究B.B.中药的中药的采集采集炮制炮制性能功效性能功效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来源来源121210/15/2022131310/15/2022中医学基本理论中医学基本理论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理论脏腑经络理论141410/15/2022阳阴素问素问生气通天论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至。阴平阳秘,精神乃至。”151510/15/2022外感六淫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内伤七情阴阳偏盛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偏衰阳盛阳盛阴盛阴盛邪盛邪盛阳衰阳衰阴衰阴衰正虚正虚祛邪祛邪扶正扶正纠正纠正

    4、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161610/15/2022171710/15/2022是指是指与与有关的性质和性能。有关的性质和性能。它包括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和治疗过程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概括。181810/15/2022 研究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及其运用规律运用规律的理论称为的理论称为药性理论。药性理论。191910/15/2022202010/15/2022 四气又称为四气又称为“四性四性”。是指中药有。是指中药有寒寒、凉凉、温温、热热四种不同的药性

    5、。四种不同的药性。四气又称为四气又称为“四性四性”212110/15/2022药有药有“寒热温凉四气寒热温凉四气”是首先由是首先由本经本经提出的。提出的。222210/15/20221 1、能够减轻或消除、能够减轻或消除的药物属于的药物属于、。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小便清长、舌苔薄白小便清长、舌苔薄白感受风寒感受风寒紫苏、生姜紫苏、生姜温热性温热性减轻或消除减轻或消除232310/15/2022局部红肿热痛,小便黄赤,舌局部红肿热痛,小便黄赤,舌苔黄或有发热苔黄或有发热热毒疮疡热毒疮疡蒲公英蒲公英寒凉性寒凉性减轻或消除减轻或消除2 2、能够减轻或消除、能够减轻或消除的

    6、药物属于的药物属于、。10/15/20221 1、寒凉药、寒凉药治疗热证、阳证治疗热证、阳证清热泻火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泻热通便 清热利尿清热利尿 清化热痰清化热痰清心开窍清心开窍 凉肝息风凉肝息风 252510/15/20222 2、温热药、温热药治疗寒证、阴证治疗寒证、阴证温里散寒温里散寒 暖肝散结暖肝散结 补火助阳补火助阳 温阳利水温阳利水 温经通络温经通络 引火归源引火归源 回阳救逆回阳救逆 262610/15/20223 3、平性药、平性药(1 1)药物的寒热之性不很明显)药物的寒热之性不很明显 (微温、微凉)(微温、微凉)(2 2)药性平和,药物作用较为

    7、缓和)药性平和,药物作用较为缓和 (3 3)应用范围广)应用范围广272710/15/2022282810/15/2022 是指药物所具有的是指药物所具有的、五种不同的滋味。五种不同的滋味。292910/15/2022最初最初口尝药物的滋味口尝药物的滋味后来后来根据药物的不同作用根据药物的不同作用不同的味具有不同的作用303010/15/2022通过发汗把表邪散出体外:促进气机的运行,使体内气流通畅促进血液的运行,使血液循环通畅麻黄麻黄发散表邪发散表邪辛味药辛味药外感表证外感表证橘皮橘皮促进脾胃气机运行促进脾胃气机运行辛味药辛味药红花红花活血祛瘀活血祛瘀辛味药辛味药瘀血证瘀血证313110/1

    8、5/2022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不足人参人参补气补气熟地熟地补血补血仙茅仙茅补阳补阳麦冬麦冬补阴补阴甘味药甘味药323210/15/2022缓和拘急疼痛调和药性调和中焦,调和脾胃麦芽麦芽调和中焦,调和脾胃调和中焦,调和脾胃大枣大枣调和药性调和药性甘味药甘味药甘草甘草缓急止痛缓急止痛333310/15/2022通过渗透作用,体内湿邪汇聚于膀胱,通过小便 排出体外通利水道,利小便,增加尿量 茯苓茯苓增加尿量增加尿量淡味药淡味药猪苓猪苓利水渗湿利水渗湿343410/15/2022 增强人体的制约力,增强人体的制约力,防止津、防止津、精、血的过度外泄。精、血的过度外泄。其作用同于酸味。酸味药酸味药山茱萸山

    9、茱萸止汗涩精止汗涩精虚汗不止、遗精遗尿虚汗不止、遗精遗尿乌乌 梅梅涩肠止泻涩肠止泻久泻久痢久泻久痢353510/15/2022通过泻下大便而排泄邪气沉降向下,祛除上逆病邪清除热邪大大 黄黄通大便排泄胃肠邪气通大便排泄胃肠邪气杏杏 仁仁降泄肺气降泄肺气 (苦味药)(苦味药)旋复花旋复花降泄胃气降泄胃气 (苦味药)(苦味药)栀子栀子清泄三焦火热之邪清泄三焦火热之邪363610/15/2022苦温药苍术(散寒除湿)苦温药苍术(散寒除湿)苦寒药黄柏(清热燥湿)苦寒药黄柏(清热燥湿)湿邪湿邪夹寒夹寒寒湿寒湿夹热夹热湿热湿热知母、黄柏泻虚火、存肾阴373710/15/2022阳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失去

    10、相对平衡状态阳阴“虚热”知母、黄柏泻肾火,保存肾阴而退虚热383810/15/2022软化坚积,消散结块昆布、海藻昆布、海藻软坚散结软坚散结 (咸味药)(咸味药)芒硝芒硝泻下通便泻下通便 (咸味药)(咸味药)393910/15/2022404010/15/2022软化坚积,消散结块昆布、海藻昆布、海藻软坚散结软坚散结 (咸味药)(咸味药)芒硝芒硝泻下通便泻下通便 (咸味药)(咸味药)414110/15/20221 1、气味相同的药物,其主要作用也大致相同。、气味相同的药物,其主要作用也大致相同。清心、胃之火清热燥湿清肺热黄连黄芩苦寒424210/15/20222 2、气同味异或气异味同的药物,

    11、作用上有一定的共性。、气同味异或气异味同的药物,作用上有一定的共性。皆清热清热生津皆补益补气升阳浮萍辛寒发散风热芦根甘寒气同味异气异味同黄芪甘温 3 3、气味均不同的药物,作用也不同。、气味均不同的药物,作用也不同。434310/15/2022444410/15/2022是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是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升:上升、提举。作用趋向于上升:上升、提举。作用趋向于上降:下达、降逆。作用趋向于下降:下达、降逆。作用趋向于下浮:向外、发散。作用趋向于外浮:向外、发散。作用趋向于外沉:向内、收敛。作用趋向于内沉:向内、收敛。作用趋向于内454510/15/2022疾病疾病病位病位病

    12、势病势在上在上在下在下在表在表在里在里向上向上向下向下向外向外向内向内顺病位顺病位使药到病所使药到病所逆病势逆病势以阻止恶化以阻止恶化464610/15/2022作用趋向多上升、向外。作用趋向多上升、向外。疏散解表、宣毒透疹、祛风散寒、升阳疏散解表、宣毒透疹、祛风散寒、升阳举陷、催吐、开窍等。举陷、催吐、开窍等。作用趋向多下行、向内作用趋向多下行、向内。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利水渗湿、重镇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利水渗湿、重镇安神、平肝潜阳安神、平肝潜阳等。等。474710/15/2022升降浮沉的作用是:调整升降浮沉的作用是:调整脏腑气机的紊乱脏腑气机的紊乱,使之恢,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或作用

    13、于机体的不同部位,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或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部位,因因势利导势利导,驱邪外出驱邪外出,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484810/15/2022在上在上头风头痛头风头痛祛风止痛祛风止痛升浮药升浮药病位病位在下在下小便淋痛小便淋痛利水通淋利水通淋沉降药沉降药在表在表外感表证外感表证发散表邪发散表邪升浮药升浮药在里在里里实便秘里实便秘通下大便通下大便沉降药沉降药494910/15/2022向上向上咳嗽咳嗽止咳止咳沉降药沉降药病势病势向下向下脱肛脱肛升阳升阳升浮药升浮药向外向外虚汗虚汗收敛收敛沉降药沉降药向内向内阴疽内陷阴疽内陷升阳升阳升浮药升浮药505010/15/2

    14、022表邪未解表邪未解 邪热壅肺邪热壅肺石膏清泄肺火,肃降肺气石膏清泄肺火,肃降肺气 麻黄解表散寒,宣肺止咳麻黄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清清降降宣宣升升515110/15/2022525210/15/2022盐制则下行盐制则下行酒炒则升酒炒则升姜制则散姜制则散醋炒则收敛醋炒则收敛黄连黄连目赤肿痛目赤肿痛苦寒苦寒535310/15/2022545410/15/2022555510/15/2022565610/15/2022575710/15/2022清热药清热药黄黄 芩芩黄黄 连连黄黄 柏柏龙胆草龙胆草苦寒苦寒清热燥湿清热燥湿清肺热清肺热清心火清心火泻肾火泻肾火泻肝火泻肝火585810/15/202

    15、2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595910/15/2022肺肺咳嗽气喘咳嗽气喘肾肾尿频遗精尿频遗精脾脾纳呆便溏纳呆便溏肝肝胁痛抽搐胁痛抽搐心心神昏心悸神昏心悸杏仁杏仁治咳喘治咳喘归肺经归肺经石菖蒲石菖蒲治神昏治神昏归心经归心经青皮青皮治胁痛治胁痛归肝经归肝经白术白术治脾虚治脾虚归脾经归脾经杜仲杜仲治腰痛治腰痛归肾经归肾经脏腑经络理论脏腑经络理论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606010/15/2022温肺寒温肺寒肺寒肺寒干干 姜(辛热)姜(辛热)清肺热清肺热肺热肺热黄黄 芩(苦寒)芩(苦寒)补肺虚补肺虚肺虚肺虚麦麦 冬(甘寒)冬(甘

    16、寒)泻肺实泻肺实肺实肺实葶苈子(苦寒)葶苈子(苦寒)616110/15/2022肺虚兼脾虚肺虚兼脾虚培土生金(补脾益肺)培土生金(补脾益肺)肝阳上亢兼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兼肾阴不足壮水涵木(滋阴潜阳)壮水涵木(滋阴潜阳)木木(肝)(肝)火火(心)(心)土土(脾)(脾)金金(肺)(肺)水水(肾)(肾)626210/15/2022636310/15/2022周礼周礼“医师掌医之政令,聚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毒药以供医事以供医事”类经类经云:云:“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因气味之偏也大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大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

    17、。药,故曰毒药攻邪也。”指药物指药物646410/15/2022素问素问五常政大论五常政大论云:云:“大毒大毒治病,十去其六;治病,十去其六;常毒常毒治病,十去其七;治病,十去其七;小毒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伤其正也。”656510/15/2022急性毒性:急性毒性:24h24h内一次或多次染毒所引起的中毒效应内一次或多次染毒所引起的中毒效应亚急性毒性:染毒期限少于亚急性毒性:染毒期限少于3 3个月。个月。亚慢性毒性:染毒期限为亚慢性毒性:染毒期限为3 36 6个月个月慢性毒

    18、性:染毒期限在慢性毒性:染毒期限在6 6个月以上。个月以上。特殊毒性: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毒性。特殊毒性: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毒性。666610/15/20222 2、“毒药毒药”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能损害机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3 3、“副作用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关的不适反应。其中剧毒药系指其中剧毒药系指中毒剂量中毒剂量与与治疗剂量治疗剂量比较接近,或某些治疗量比较接近,或某些治疗量已达到中毒剂量的范围,因此治疗用药时安全

    19、系数小已达到中毒剂量的范围,因此治疗用药时安全系数小 676710/15/2022素问素问五常政大论五常政大论把药物毒性分为把药物毒性分为“大毒大毒”、“常毒常毒”、“小毒小毒”、“无毒无毒”四类。四类。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分为分为“有毒有毒”、“无毒无毒”两类。两类。证类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将毒性分为将毒性分为“大毒大毒”、“有毒有毒”、“小毒小毒”、“微毒微毒”四类。四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采用大毒大毒、有毒有毒、小毒小毒三类分类方法,三类分类方法,是目前通行的分类方法。是目前通行的分类方法。686810/15/20221 1要正确总体评价中药毒性要正确总体

    20、评价中药毒性 2 2要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要正确对待本草文献记载 3 3要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要重视中药中毒的临床报道 4 4要加强对有毒中药的使用管理要加强对有毒中药的使用管理 696910/15/20221 1、剂量过大、剂量过大 2 2、误服伪品、误服伪品 3 3、炮制不当、炮制不当4 4、制剂不当、制剂不当6 6、配伍不当、配伍不当5 5、服法不当、服法不当 7 7、药不对证、药不对证8 8、自行服药、自行服药9 9、乳母用药、乳母用药1010、个体差异、个体差异707010/15/20221.1.针对体质的强弱、疾病部位的深浅,恰当选择药物并确定剂针对体质的强弱、疾病部位的深浅,恰

    21、当选择药物并确定剂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防止过量和蓄积中毒。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防止过量和蓄积中毒。2.2.根据中医根据中医“以毒攻毒以毒攻毒”的原则,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的原则,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也可采用某些毒药治疗某些疾病。也可采用某些毒药治疗某些疾病。3.3.掌握药物的毒性及其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便于诊断中毒原因,掌握药物的毒性及其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便于诊断中毒原因,以便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抢救治疗手段以便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抢救治疗手段 。717110/15/2022第二讲第二讲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问题和对策问题和对策 727210/15/2

    22、022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问题和对策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问题和对策 中药药性是中药的核心和基础,是对中药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多中药药性是中药的核心和基础,是对中药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多种治疗作用和效果的高度概括。种治疗作用和效果的高度概括。中药药性理论是研究药性的形成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中药药性理论是研究药性的形成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是历代是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以阴阳、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根据药物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以阴阳、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根据药物的各种性质及所表现出来的治疗作用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是中医学的各种性质及所表现出来的治疗作用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是中医学理论体

    23、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理论探讨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实验研究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建立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的技术方法建立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的技术方法 737310/15/20227474研究现状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存在问题研究研究思路思路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关键科学问题 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揭示中药药性的科学本质揭示中药药性的科学本质 建立符合现代科学认知规律的中药药性表征体系及其规范标准建立符合现代科学认知规律的中药药性表征体系及其规范标准 10/15/20221 中药药性理

    24、论研究现状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 1.1 国家重点项目的支持国家重点项目的支持 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科技部在国家重点基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科技部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础研究发展计划(“973”973”计划)中设立了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计划)中设立了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并将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列入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的重点支持方向。并将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列入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的重点支持方向。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及其性效发生机制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及其性效发生机制以现代科学技术语言科学表征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以现代科学技术语言科学表征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建立符合现代科学

    25、认知规律的中药药性表征体系及其规范标准建立符合现代科学认知规律的中药药性表征体系及其规范标准“973”973”计划计划“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757510/15/2022“973”973”计划计划“中药药性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比较和分析中药的药性物质系统比较和分析中药的药性物质基础的差异、遗传变异、环境变异、基础的差异、遗传变异、环境变异、生物效应生物效应探讨中药药性

    26、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中药药性形成的影响因素、物质基础及对机体能量物质基础及对机体能量-物质物质-信息信息网络的调控网络的调控发现相关物质基础的共同属性间发现相关物质基础的共同属性间存在的客观规律存在的客观规律构建全新的中药药性分析评价体构建全新的中药药性分析评价体系,揭示中药药性的成因、本质及系,揭示中药药性的成因、本质及规律,实现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科规律,实现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科学诠释和拓展学诠释和拓展 767610/15/2022 在对中药药性特征进行模糊量化与功效解析规范化的基础上在对中药药性特征进行模糊量化与功效解析规范化的基础上 应用数据库知识发现技术获取反映药性内在本质的知识模式的

    27、研究应用数据库知识发现技术获取反映药性内在本质的知识模式的研究 以进一步完善中药药性理论和中药功效分类以进一步完善中药药性理论和中药功效分类 为指导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预测中药新药源和新功效为指导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预测中药新药源和新功效 科学阐释方剂配伍规律科学阐释方剂配伍规律 建立完善系统的中药现代饮片药性理论,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学支建立完善系统的中药现代饮片药性理论,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学支持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药药性理论的数据挖掘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的数据挖掘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乔延江教授乔延江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方面也

    28、给予了大力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方面也给予了大力资助777710/15/2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药四性的生物热动力学表达及其应用中药四性的生物热动力学表达及其应用”提出中医药热动力学观及其研究设想提出中医药热动力学观及其研究设想 运用微量热学研究手段,研究中药四性的热生物效应及其与细胞运用微量热学研究手段,研究中药四性的热生物效应及其与细胞信号转导的关系和可能的物质基础信号转导的关系和可能的物质基础 建立中药四性的生物热动力学模型和四性模式识别系统建立中药四性的生物热动力学模型和四性模式识别系统 为揭示中药四性的客观真实性提供新的方法和依据

    29、为揭示中药四性的客观真实性提供新的方法和依据 对阐明中医治则、组方配伍、中药炮制、药理作用及其机理、建对阐明中医治则、组方配伍、中药炮制、药理作用及其机理、建立新的药物筛选方法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立新的药物筛选方法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302302医院医院肖小河研究员肖小河研究员787810/15/2022 从不同角度丰富了从不同角度丰富了“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命题,探讨了中药药性理论的本质。的命题,探讨了中药药性理论的本质。“中药黄连炮制后的药性变化及其物质基础研究中药黄连炮制后的药性变化及其物质基础研究”“中药性味归经与机体器官组织的相关性研究中药性味

    30、归经与机体器官组织的相关性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302302医院医院代春美代春美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俞仲毅俞仲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97910/15/20221.2 新假说的提出新假说的提出 张冰教授提出:张冰教授提出:“中药药性是中药作用于不同状态机体的、与中药药性是中药作用于不同状态机体的、与化学成分相关的生物学效应的概括和归纳化学成分相关的生物学效应的概括和归纳”的表述假说。的表述假说。中药中药“药性三要素药性三要素”假说假说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冰张冰化学成分化学成分机体状态机体状态生物学效应生物学效应中药药性理论本质的研究能否取得显著

    31、成就,研究思路的选择至关重要中药药性理论本质的研究能否取得显著成就,研究思路的选择至关重要中药药性中药药性808010/15/2022中药中药“分子药性分子药性”假说假说 中国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李石生李石生 分子分子具有药性,其药性是有规律的。具有药性,其药性是有规律的。指特定中药所含有的有效成分指特定中药所含有的有效成分一定骨架的同类化合物群体一定骨架的同类化合物群体不同类型成分组成的分子群不同类型成分组成的分子群中药化学成分具有中药化学成分具有分子多样性分子多样性的特点。的特点。分子骨架的多样性分子骨架的多样性特定骨架分子个数的多样性特定骨架分子个数的多样性中药的药性多样性及其多靶点作用

    32、机制。中药的药性多样性及其多靶点作用机制。主要论点:主要论点:818110/15/2022中药中药“分子药性分子药性”假说假说 性味与归经之间的关系性味与归经之间的关系传统中药药性理论传统中药药性理论中药中特定分子骨架的有效化学成分中药中特定分子骨架的有效化学成分(药物小分子药物小分子)与受体与受体(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分子水平分子水平为建立科学的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奠定基为建立科学的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奠定基础础828210/15/2022中药中药“药效团药性药效团药性”假说假说中国人民武警医学院中国人民武警医学院李爱华李爱华 分子分子具有药性,其药性是有规律的,其药性蕴含在药

    33、物分子的具有药性,其药性是有规律的,其药性蕴含在药物分子的特定结构特定结构中中药物分子与某个受体产生相互作用时所具有的药物分子与某个受体产生相互作用时所具有的“药效团药效团”中药所含有效成分具有中药所含有效成分具有分子多样性分子多样性和药效团多样性和药效团多样性中药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中药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中药的药性多样性及其多靶点作用机制中药的药性多样性及其多靶点作用机制李爱华认为李爱华认为“分子骨架分子骨架”和和“特定骨架分子特定骨架分子”应该是应该是“药效团药效团”和和“具有特效药效团具有特效药效团的分子的分子”838310/15/2022中药中药“药性本质多元药性本质多元”假说假

    34、说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普霞王普霞中药药性本质研究应立足于临床实践中药药性本质研究应立足于临床实践未来对药性的认识不限于物质未来对药性的认识不限于物质(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的范畴,的范畴,应是物质与效应的统一,其本质将呈现多元化特征应是物质与效应的统一,其本质将呈现多元化特征药效药效药性药性“从临床中来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到临床中去”基于基于“证证”的前提的前提辨证用药辨证用药探究改善探究改善“证证”的的生理病理机制生理病理机制确定某药药性确定某药药性证证848410/15/20221.3 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方法的运用 文献学方法文献学方法药理学方法药理学方法化学方法化学方法物理学方法

    35、物理学方法858510/15/2022张廷模,王建张廷模,王建.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学报,20062006,2929(4 4):):1 12.2.1.3.1 用文献学方法研究中药药性用文献学方法研究中药药性 部分学者通过对本草文献部分学者通过对本草文献的考证整理,对现代文献的总的考证整理,对现代文献的总结分析,进行中药药性研究,结分析,进行中药药性研究,不断发掘和完善中药药性理论不断发掘和完善中药药性理论认为将药性按照寒、热、平三分,较按寒、热、温、凉认为将药性按照寒、热、平三分,较按寒、热、温、凉“四气四气”二分法更合理。二分法更合理。指出临床典型的寒证、热证、表证、里证并不多

    36、见,疾病动态指出临床典型的寒证、热证、表证、里证并不多见,疾病动态发展变化过程中,常常表现为非表非里、非虚非实、非寒非热状态。这种相发展变化过程中,常常表现为非表非里、非虚非实、非寒非热状态。这种相互过渡的状态,已经远远超出了表里、虚实和寒热的辨证范畴。药性也不例互过渡的状态,已经远远超出了表里、虚实和寒热的辨证范畴。药性也不例外,不仅有寒热药性,也存在不偏寒热外,不仅有寒热药性,也存在不偏寒热(或不寒不热或不寒不热)之性,即之性,即“平平”性。性。中药药性中药药性“三性三性”说新论说新论868610/15/2022邓家刚,秦华珍,邓家刚,秦华珍,郭宏伟郭宏伟.广西中广西中医药,医药,2007

    37、2007,30(2)30(2):32-33.32-33.平性药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药性,平性是客观存在的,平性药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药性,平性是客观存在的,不隶属于四气而独立存在的一种药性。不隶属于四气而独立存在的一种药性。平性药药性定位及其作用特点的理论探讨平性药药性定位及其作用特点的理论探讨 结果显示结果显示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四气的确定主要与功效、五味、三品有关。四气的确定主要与功效、五味、三品有关。功效是确定药物四气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药物五味及三品位置功效是确定药物四气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药物五味及三品位置亦部分影响其四气标定。亦部分影响其四气标定。一般而言一般而言,上药多标

    38、平性,少标寒性;辛味药多标温,少标寒及平;苦味药上药多标平性,少标寒性;辛味药多标温,少标寒及平;苦味药多标寒,而少标温。多标寒,而少标温。王家葵,沈映君王家葵,沈映君.中国中药杂志,中国中药杂志,19991999,2424(4 4):):246-248.246-248.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药物四气的统计分析药物四气的统计分析 以以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药物为研究样本,利用统计学原理,研药物为研究样本,利用统计学原理,研究究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四气与功效、药物自然属性、毒性、三品、四气与功效、药物自然属性、毒性、三品、五味等因素的相关性。五味等因素的相关性。878710/15/2022李武,周冬

    39、梅,李武,周冬梅,黎跃东黎跃东.新疆中新疆中医药,医药,20022002,20(4)20(4):39-41.39-41.以以中药学中药学教材中教材中212212味寒凉药为研究样本,对其一般味寒凉药为研究样本,对其一般药性特征及其配伍作用进行分析。药性特征及其配伍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结果显示,212212种寒凉药中,植物药占总数的种寒凉药中,植物药占总数的80.2%80.2%,苦味,苦味药占总数的药占总数的55.2%55.2%,归肝经药物占总数的,归肝经药物占总数的51.4%51.4%。寒凉药的药性特征及其配伍作用浅析寒凉药的药性特征及其配伍作用浅析孙大定,谭德孙大定,谭德福福.中医药学刊,

    40、中医药学刊,20032003,1111:1974.1974.花类中药的药性特征浅析花类中药的药性特征浅析以以162162种花类中药(含花蕾、花粉)为研究对象,对花类中种花类中药(含花蕾、花粉)为研究对象,对花类中药的一般药性特征作分析。药的一般药性特征作分析。结果显示,花类中药在寒、热、温、凉(平)四性的属性结果显示,花类中药在寒、热、温、凉(平)四性的属性方面,寒方面,寒(凉凉)性性6868种,多于温种,多于温(热热)性性4343种,平性种,平性5151种。种。888810/15/2022 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重在研究药物与机体、细胞及分子间的相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重在研究药物与机体、细胞及分子

    41、间的相互作用,应用于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使互作用,应用于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使“药性药性”赋予了赋予了“效应效应”的的内涵。学者们分别从整体、组织器官、细胞、分子水平不同层次上内涵。学者们分别从整体、组织器官、细胞、分子水平不同层次上开展了中药药性研究。开展了中药药性研究。1.3.2 用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药性用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药性 相同药性的中药相同药性的中药有类似的药理学表现有类似的药理学表现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不同药性的中药不同药性的中药其药理作用差异很大其药理作用差异很大898910/15/2022中药四气的研究中药四气的研究寒凉药寒凉药抑制机体功能活动抑制机体功能活动温热药温

    42、热药兴奋机体功能活动兴奋机体功能活动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肾上腺系统功能提高提高兴奋兴奋降低降低抑制抑制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等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内分泌系统功能动物的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动物的植物神经平衡指数抑制抑制促进促进909010/15/2022毛平,马骏,陈毛平,马骏,陈艳艳艳艳.上海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药大学学报,20062006,20(3):49-51.20(3):49-51.不同药性对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或调节作用。不同药性对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或调节作用。选择不同药性的补气中药人参、黄芪、白术、西洋参选择不同药性的补气中药人参、黄芪、白

    43、术、西洋参进行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影响的研究进行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结果显示,人参、黄芪、白术人参、黄芪、白术能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能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加殖,增加IL-2IL-2、IL-10IL-10的分泌;的分泌;西洋参西洋参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殖,抑制IL-2IL-2、IL-12IL-12的分泌,促进的分泌,促进IL-10IL-10的分泌。的分泌。提示人参、黄芪、白术、西洋参虽然都是补气中药,提示人参、黄芪、白术、西洋参虽然都是补气中药,但由于寒温药性的不同,其影响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作用但由于寒温药性的不同,其影响机体免

    44、疫应答过程作用机制显示一定差异。机制显示一定差异。不同药性补气中药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不同药性补气中药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919110/15/2022刘家强,江津河刘家强,江津河.中医药学刊,中医药学刊,20062006,2424(1111):):2092-2093.2092-2093.中药药性理论可以在基因组研究中找到根据。中药药性理论可以在基因组研究中找到根据。中药有效成分对人体的气(蛋白质组、激素等)的中药有效成分对人体的气(蛋白质组、激素等)的作用,进而影响到基因组的调控性能及整体性。作用,进而影响到基因组的调控性能及整体性。中药药性理论的基因组

    45、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的基因组研究热性和温性可以激发基因组的活性,增强基因组的演化功能,促热性和温性可以激发基因组的活性,增强基因组的演化功能,促进内分泌功能;而寒性和凉性则相反。进内分泌功能;而寒性和凉性则相反。认为中药四气的现代科学内涵是兴奋(热性)和抑制(寒性)作认为中药四气的现代科学内涵是兴奋(热性)和抑制(寒性)作用,基因组是反映中药药性四气的重要因素。用,基因组是反映中药药性四气的重要因素。929210/15/2022 早在早在19231923年我国陈克恢先生就开始对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性之间年我国陈克恢先生就开始对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性之间内在规律加以探讨,国内外对中药的化学成分也作了大量的研

    46、究,内在规律加以探讨,国内外对中药的化学成分也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至今在化学成分与中药药性间关系研究方面没有取得重要的突但是至今在化学成分与中药药性间关系研究方面没有取得重要的突破和进展。破和进展。徐国均,胡俊宏,徐国均,胡俊宏,杨玮杨玮.南京药学南京药学院学报,院学报,19611961,5(6)5(6):91.91.1.3.3 用化学方法研究中药药性用化学方法研究中药药性 有关中药气味归经理论的初步探讨有关中药气味归经理论的初步探讨 中药化学成分中药化学成分?中药药性中药药性徐国均等研究发现多数温性药含有挥发油,热性药物所含徐国均等研究发现多数温性药含有挥发油,热性药物所含化学成分种类较多,

    47、或含多量的挥发油,或含强烈刺激性的化学成分种类较多,或含多量的挥发油,或含强烈刺激性的脂肪油,或含剧毒的生物碱脂肪油,或含剧毒的生物碱寒性药含苷类,以皂苷、苦味质为多见,也含有一些极苦寒性药含苷类,以皂苷、苦味质为多见,也含有一些极苦的生物碱。的生物碱。939310/15/2022臧梓因臧梓因.中国中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医药信息杂志,20032003,1010(1111):):75.75.中药化学成分与其药性关系浅析中药化学成分与其药性关系浅析辛味辛味萜类及挥发油成分萜类及挥发油成分广泛作用于多个系统广泛作用于多个系统苦味苦味生物碱、苷类、生物碱、苷类、黄酮类成分黄酮类成分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

    48、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抗炎、抗菌、杀虫抗炎、抗菌、杀虫甘味甘味糖类、苷类、蛋白糖类、苷类、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类素类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抗炎抗菌神经系统、抗炎抗菌咸味咸味微量元素、蛋白质、微量元素、蛋白质、氨基酸、无机质氨基酸、无机质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抗肿瘤、抗菌抗肿瘤、抗菌酸涩酸涩酚酸、鞣质酚酸、鞣质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抗炎抗菌抗炎抗菌949410/15/2022 近几年学者们研究还发现,中药所含的无机元素、微量元素、近几年学者们研究还发现,中药所含的无机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也是决定中药四性的重要物质

    49、基础,这些元素与药性之稀土元素也是决定中药四性的重要物质基础,这些元素与药性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徐辉碧,周井炎,徐辉碧,周井炎,陆晓华,等陆晓华,等.计计算机与应用化学,算机与应用化学,20002000,1717(2 2):):181181102.102.测定测定105105味植物类中药中的味植物类中药中的1515种稀土元素,应用因子分析种稀土元素,应用因子分析对数据进行了多变量分析,对数据进行了多变量分析,结果证实,中药中稀土元素含量是决定中药四性的主要结果证实,中药中稀土元素含量是决定中药四性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物质基础之一。稀土元素与中药药性关系研究稀土元素与中药药性关

    50、系研究研究发现,中药主要有效成分相对分子质量与药性相关。研究发现,中药主要有效成分相对分子质量与药性相关。中药主要有效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在中药主要有效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在250250以下者多表现为温以下者多表现为温热药性,热药性,而主要有效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在而主要有效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在250250以上者多表现为寒凉以上者多表现为寒凉药性,药性,通过对中药主要有效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标识,可通过对中药主要有效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标识,可以大体界定一味中药的基本药性。以大体界定一味中药的基本药性。胡振化胡振化.湖南中湖南中医药导报,医药导报,19961996,2(6):47.2(6):47.中药四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药药性理论专题讲座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6081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