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分析-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农药残留分析-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药 残留 分析 课件
- 资源描述:
-
1、食品安全的化学危食品安全的化学危害及其检测方法害及其检测方法化学性污染的来源化学性污染的来源1.来自生产、生活和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环境中的污染物2.从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从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工具、容器、包装材料及涂售工具、容器、包装材料及涂料等溶入食品中的原料材质、料等溶入食品中的原料材质、单体及助剂等物质单体及助剂等物质3.在食品加工储存中产生的物质在食品加工储存中产生的物质4.滥用的食品添加剂滥用的食品添加剂 农药和兽药农药和兽药有害金属有害金属多环芳烃化合物多环芳烃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二噁英二噁英第三章、农药残留第三章、农药残留及其检测及其检测一、概述
2、一、概述、农药的定义:、农药的定义:农药是指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农农业、林业的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以及及有目的地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化学合成的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中的成的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成分的混合一种或几种成分的混合(药药)物及其制物及其制剂剂。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国务院,国务院,1997)、农药的分类、农药的分类1.按来源划分按来源划分 矿物质农药矿物质农药 生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 化学合成农药化学合成农药有效成分起源于矿物的无有效成分起源于矿物的无
3、机化合物和石油类农药机化合物和石油类农药直接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直接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病虫草害的农药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病虫草害的农药由人工研制合成、并由有机由人工研制合成、并由有机化学工业生产的一类农药化学工业生产的一类农药2、按用途划分、按用途划分 杀昆虫剂杀昆虫剂 杀线虫剂杀线虫剂 杀真菌杀真菌剂剂 杀细菌剂杀细菌剂 除草剂除草剂 杀螨剂杀螨剂 杀鼠剂杀鼠剂 杀螺剂杀螺剂 落叶剂落叶剂 熏蒸剂熏蒸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昆虫不育剂昆虫不育剂 3 3、按化学组成及结构划分、按化学组成
4、及结构划分 有机磷有机磷 氨基甲酸酯氨基甲酸酯 拟除虫菊酯拟除虫菊酯 有机氯有机氯 有机砷有机砷 有机汞有机汞 取代苯取代苯 有机杂环有机杂环 苯氧羧酸苯氧羧酸 4、按急性毒性划分、按急性毒性划分 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农药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农药5、按作用类型划分、按作用类型划分 胃毒剂:胃毒剂:通过昆虫消化器官吸收通过昆虫消化器官吸收 触杀剂:触杀剂:通过昆虫体表侵入体内通过昆虫体表侵入体内 熏蒸剂:熏蒸剂:通过昆虫呼吸道侵入虫体通过昆虫呼吸道侵入虫体 内吸剂:内吸剂:被植物吸收传导分布于各部位被植物吸收传导分布于各部位 引诱剂药剂:引诱剂药剂:诱集昆虫以便捕杀或毒杀诱集昆虫以便捕杀或毒
5、杀 趋避剂:趋避剂:使昆虫趋避受保护作物使昆虫趋避受保护作物 拒食剂:拒食剂:昆虫中毒后拒绝摄食昆虫中毒后拒绝摄食 不育剂:不育剂:昆虫中毒后失去生育力昆虫中毒后失去生育力、农药残留、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指使用农药后残留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指使用农药后残留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及其有毒的代谢物的总量中的微量农药及其有毒的代谢物的总量 农残表示单位:农残表示单位:mg/kgmg/kg食品或农作物食品或农作物 按农残的特性和在环境中的半衰期可将其分为按农残的特性和在环境中的半衰期可将其分为高残留农药高残留农药、中等残留农药中等残留农药和和低残留农药低残留
6、农药 农残毒性可分为农残毒性可分为急性毒性急性毒性和和慢性毒性慢性毒性 急性毒性:急性毒性:一次服用或接触药剂而表现出的毒性,一次服用或接触药剂而表现出的毒性,以致死中量(以致死中量(LD50)或致死中浓度()或致死中浓度(LC50)表示)表示 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农药在人畜体内的慢性累积性毒性和农药在人畜体内的慢性累积性毒性和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aximum residue limit,MRL)按照良好的农业生产规范(按照良好的农业生产规范(GAP),直接),直接或间接使用农药后,允许在食品和饲料中或间接使用
7、农药后,允许在食品和饲料中残留的农药的最大浓度残留的农药的最大浓度减少农作物损失、提高产量,提减少农作物损失、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食品供应。高经济效益,增加食品供应。提高绿化效率,减少虫媒传染病、提高绿化效率,减少虫媒传染病、改善人类和动物的生活居住条件。改善人类和动物的生活居住条件。、使用农药的利与弊:、使用农药的利与弊:造成环境及食物污染,使环境质量造成环境及食物污染,使环境质量恶化,物种减少,生态平衡破坏恶化,物种减少,生态平衡破坏通过食物和水的摄入、空气吸入和通过食物和水的摄入、空气吸入和皮肤接触等途径对人体造成多方面皮肤接触等途径对人体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和的危害和“三致作用三致
8、作用”农药事故全世界每年约有农药事故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中毒患者,在美国每年高万中毒患者,在美国每年高达达3一一4万人万人,我国每年也有上万人甚至,我国每年也有上万人甚至10万人万人以上。以上。二、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二、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食食物物粮库施用粮库施用几舍施用几舍施用食品运输中使用食品运输中使用事故性污染事故性污染农田直接施用农田直接施用食物链富集食物链富集作物从环境中吸收作物从环境中吸收其它其它人体内农药总人体内农药总量的量的8090%是通过受污染是通过受污染食品带入食品带入最快:最快:花生、胡萝卜、豌豆花生、胡萝卜、豌豆第二:第二:甜菜、萝卜、黄瓜、马甜菜、萝卜、黄瓜、马铃
9、薯、大豆铃薯、大豆第三:第三:莴苣、芹菜、芫菁莴苣、芹菜、芫菁最慢:最慢:卷心菜、洋葱、卷心菜、洋葱、茄子、茄子、圆辣椒、白菜、果类圆辣椒、白菜、果类农作物对吸收农药的吸收速度农作物对吸收农药的吸收速度食品贮藏加工过程农药残留量的影响食品贮藏加工过程农药残留量的影响1.贮藏:储藏谷物在仓储过程中农药残留量缓贮藏:储藏谷物在仓储过程中农药残留量缓慢降低,但部分农药可逐渐渗入内部而致谷慢降低,但部分农药可逐渐渗入内部而致谷粒内部残留量增高。粒内部残留量增高。2.加工:常用的加工方法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农加工:常用的加工方法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农药残留量,但特殊情况下可使农药浓缩,重药残留量,但特殊情况下可
10、使农药浓缩,重新分布或生成毒性更大的物质新分布或生成毒性更大的物质表面加工方法可减少残留:如洗涤去皮等表面加工方法可减少残留:如洗涤去皮等油性加工,农药易溶于脂肪中,如油料作物油性加工,农药易溶于脂肪中,如油料作物有些可与组织细胞中的酶和酸作用,增加农药代有些可与组织细胞中的酶和酸作用,增加农药代谢和降解,可产生较大毒性的代谢谢和降解,可产生较大毒性的代谢 粮食加工后农药残留量减少的百分率(%)农药 小麦-面粉 小 麦-面包 稻谷-大米 盗谷-米饭 大麦-麦芽 敌敌畏 80 100 96 100 杀螟松 92 99 97 99 30 马拉硫磷 75 95 97 98 98 西维因 98 99
11、98 99 97 二氯苯醚菊酯 88 94 三、食品中常见的农三、食品中常见的农药残留及其毒性药残留及其毒性、有机氯农药、有机氯农药1.有机氯农药的种类、性质、毒性特点有机氯农药的种类、性质、毒性特点 以苯为原料的有机氯农药:以苯为原料的有机氯农药:DDT、六六六、林、六六六、林丹、甲氧丹、甲氧DDT、乙滴涕、三氯杀螨砜、三氯杀、乙滴涕、三氯杀螨砜、三氯杀螨醇、杀螨酯、五氯硝基苯、百菌清、稻丰宁螨醇、杀螨酯、五氯硝基苯、百菌清、稻丰宁 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有机氯: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有机氯:氯丹、七氯、艾氯丹、七氯、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硫丹、碳氯特灵等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硫丹、碳氯特灵等
12、 以松节油为原料的有以松节油为原料的有机氯农药:机氯农药:毒杀芬毒杀芬 以萜烯为原料的有机以萜烯为原料的有机氯农药:氯农药:冰片基氯冰片基氯是具有杀虫活性的氯代烃类物质的总称是具有杀虫活性的氯代烃类物质的总称滴滴 滴滴 涕涕(Dichlorodiphenyl trichloroethane,DDT)化学名:二氯二苯三氯乙烷化学名:二氯二苯三氯乙烷,2,2双双(对氯苯对氯苯基基)1,1,1一三氯乙烷,简称一三氯乙烷,简称223 分子式:分子式:C14H9Cl15 异构体:据苯环上异构体:据苯环上Cl的取代位置不同有的取代位置不同有DDT的理化性质的理化性质纯品纯品DDT为白色结晶,熔点为白色结晶
13、,熔点108.5109 DDT产品为白色或淡黄色固体,在土壤中半衰期产品为白色或淡黄色固体,在土壤中半衰期310年,(在土壤中消失年,(在土壤中消失95%需需1633年)年)不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及丙酮、不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及丙酮、CCl4、苯、氯苯、苯、氯苯、乙醚等有机溶剂乙醚等有机溶剂对光、酸均很稳定,对热亦较稳定,但温度高于对光、酸均很稳定,对热亦较稳定,但温度高于本身的熔点时,本身的熔点时,DDT会脱去会脱去HCl而生成毒性小的而生成毒性小的DDE对碱不稳定,遇碱亦会脱去对碱不稳定,遇碱亦会脱去HCl 1874年人工合成年人工合成DDT,1939年年瑞士化学家穆勒发现了瑞士化学家穆勒发现
14、了DDT的的杀昆虫作用,并因此获得了杀昆虫作用,并因此获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奖。年的诺贝尔奖。二战中用二战中用DDT杀蚊控制疟疾传杀蚊控制疟疾传播,挽救了数千万人的生命。播,挽救了数千万人的生命。DDT在生物体内富集作用很强。在生物体内富集作用很强。DDT造成的污染是全球性的。造成的污染是全球性的。背景资料背景资料国标编号国标编号61876CAS号号50-29-3中文名称中文名称滴滴涕滴滴涕(DDT)英文名称英文名称2,2-bis(4-Chlorophenyl)-1,1,1-trichloroethane别别 名名2,2-双双(4-氯苯基氯苯基)-1,1,1-三氯乙烷三氯乙烷(即即p,p-D
15、DT);主要异构体主要异构体o,p-DDT;p,p-DDE;p,p-DDD分子式分子式C14H9Cl5性性 状状化合物所有异构体都是白色结晶状固体化合物所有异构体都是白色结晶状固体或淡黄色粉末,无味,几乎无嗅或淡黄色粉末,无味,几乎无嗅分子量分子量354.5蒸汽压蒸汽压2.5310-8kPa/20 闪点:闪点:72-77 熔熔 点点108109溶解性溶解性DDT在水中极不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水中极不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如下的溶解情况如下(g/100ml):苯为:苯为106,环,环已酮为已酮为100,氯仿为,氯仿为96,石油溶剂为,石油溶剂为4-10,乙醇为乙醇为1.5沸沸 点点26
16、0密密 度度1.55(25)稳定性稳定性DDT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不分解。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不分解。对酸稳定,强碱及含铁溶液易促进其分对酸稳定,强碱及含铁溶液易促进其分解。当温度高于熔点时,特别是有催化解。当温度高于熔点时,特别是有催化剂或光的情况下,剂或光的情况下,p,p-DDT经脱氯化氢经脱氯化氢可形成可形成DDE危险标记危险标记14(有毒品)(有毒品)用用 途途主要用作农用杀虫剂主要用作农用杀虫剂六六 六六 六六Benzene hexachl oride(简称(简称 BHC)分子式:分子式:C6H6Cl6 化学名:六氯环己烷、六氯化苯化学名:六氯环己烷、六氯化苯 常见异构体:常见异
17、构体:BHC为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纯品为无色无臭晶体,为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纯品为无色无臭晶体,工业品有霉臭气味工业品有霉臭气味 在土壤中半衰期为在土壤中半衰期为2年,不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及年,不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及丙酮、乙醚、石油醚及环己烷等有机溶剂。丙酮、乙醚、石油醚及环己烷等有机溶剂。BHC对光、热、空气、强酸均很稳定,但对碱不稳对光、热、空气、强酸均很稳定,但对碱不稳定定(BHC除外除外),遇碱能分解(脱去,遇碱能分解(脱去HCl)。)。C6H 6Cl6十十3KOH C6H3Cl3十十3KCl 十十3H2OBHC的理化性质的理化性质国标编号国标编号61876CAS号号58-89-9中文名称
18、中文名称六六六六六六(包括林丹包括林丹)英文名称英文名称hexachlorocyolohexane;benzenehexachloride别别 名名六氯环已烷、六氯化苯、六氯环已烷、六氯化苯、BHC,有,有7种异构体:种异构体:-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另六六六,另有一对旋光异构体。其中有一对旋光异构体。其中-、-、-、-六六六又被称为甲体、六六六又被称为甲体、乙体、丙体和丁体六六六。乙体、丙体和丁体六六六。-六六六又称为林丹六六六又称为林丹分子式分子式C6H6Cl6性状性状灰白色到褐色粉末,有难闻的霉
19、臭味灰白色到褐色粉末,有难闻的霉臭味分子量分子量290.82蒸汽压蒸汽压体体3.310-6、体体3.710-7、体体2.110-5、体体2.310-6kPa,(20)熔熔 点点体:体:159-160体:体:309-310体:体:112-113体:体:138-139溶解性溶解性甲体甲体()不溶于水,溶于苯和氯仿;不溶于水,溶于苯和氯仿;乙体乙体()的溶解性同甲体;的溶解性同甲体;()丙体在丙体在室温水中的溶解度为室温水中的溶解度为10ppm,微溶于,微溶于石油,溶于丙酮、芳烃和氯代烃石油,溶于丙酮、芳烃和氯代烃密密 度度1.87(20.4)稳定性稳定性六六六在高温和日光下不易分解,对六六六在高温
20、和日光下不易分解,对酸稳定而极易被碱破坏酸稳定而极易被碱破坏危险标记危险标记13(有毒品)(有毒品)用途用途主要用作杀虫剂主要用作杀虫剂有机氯农药的毒性特点有机氯农药的毒性特点 多属于低毒和中毒、稳定难降解、半衰期多属于低毒和中毒、稳定难降解、半衰期10年;年;可通过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可透过胎盘乳可通过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可透过胎盘乳汁进入胎儿和婴儿;汁进入胎儿和婴儿;脂溶性强,蓄积于脂肪和含脂高的组织器官;脂溶性强,蓄积于脂肪和含脂高的组织器官;在食物链中生物富集作用很强;在食物链中生物富集作用很强;有些具有雌激素样活性。有些具有雌激素样活性。食物链食物链DDT含量含量(mg/
21、kg)浓缩倍数浓缩倍数水水310-61浮游生物浮游生物0.041.3万万小鱼小鱼0.517万万大鱼大鱼2.066.7万万水鸟水鸟25.0833万万2、有机氯农药中毒、有机氯农药中毒 急性毒性:急性毒性: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初期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初期出现易激惹性,肌肉震颤,继之出现易激惹性,肌肉震颤,继之出现阵发性及强直性抽搐,最后出现阵发性及强直性抽搐,最后可因全身麻痹而死亡。可因全身麻痹而死亡。慢性毒性:慢性毒性:(为主)(为主)主要是肝脏、肾脏等实质脏器受损,也常有神经主要是肝脏、肾脏等实质脏器受损,也常有神经细胞变性以及肌肉、心脏和血液系统损害。细胞变性以及肌肉、心脏和血液系统
22、损害。三致性:三致性:引起雄性动物雌性化引起雄性动物雌性化阻碍胚胎发育,引起子代死亡或发育不良阻碍胚胎发育,引起子代死亡或发育不良动物试验有致癌性(肝癌、白血病等)动物试验有致癌性(肝癌、白血病等)3、有机氯农药的食品残留、有机氯农药的食品残留 食品残留顺序:食品残留顺序:动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 植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 在动物性食品中:肉类在动物性食品中:肉类 鱼类鱼类 蛋类蛋类 奶类奶类在植物性食品中:植物油在植物性食品中:植物油 粮食粮食 蔬菜蔬菜 水果水果 中毒预防:中毒预防:去皮去壳加热去皮去壳加热一些食品有机氯农药的一些食品有机氯农药的MRL、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 高毒类:高毒类:对硫
23、磷(对硫磷(1605)、内吸磷()、内吸磷(1059)、甲拌磷)、甲拌磷(3911)、甲胺磷、水胺硫磷等)、甲胺磷、水胺硫磷等 中毒类:中毒类:敌敌畏、乐果、甲基内吸磷、倍硫磷、杀螟硫敌敌畏、乐果、甲基内吸磷、倍硫磷、杀螟硫磷、二嗪磷磷、二嗪磷(地亚农地亚农)等等 低毒类:低毒类:马拉硫磷和敌百虫等马拉硫磷和敌百虫等1、品种、性质、特点:、品种、性质、特点:1938年发现,属磷酸酯年发现,属磷酸酯或硫代磷酸酯类的高效广谱或硫代磷酸酯类的高效广谱农药,种类很多。农药,种类很多。RO O(S)PRO X磷酸酯类磷酸酯类POOOOCH3CH3CHCClCl敌敌畏POOOCHCH3CH3OHCCl3敌
24、百虫硫代磷酸酯类硫代磷酸酯类 PSOOClCH3CH3O,O 二 甲 基 硫 代 磷 酰 氯PSOOOCH3CH3CH3NO2PSOOOCH3CH3NCCN杀 螟 松辛 硫 磷PSOOSCH3CH3CH2CONHCH3PSOOSH5C2H5C2CH2ONOCl乐果 伏杀磷二硫代磷酸酯类二硫代磷酸酯类 氨基磷酸酯类氨基磷酸酯类 POOSNH2CH3CH3POOSNHCH3CH3COCH3甲胺磷甲胺磷 乙酰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有机磷农药的性质有机磷农药的性质 大多为棕色油状,有特殊蒜臭味,挥发性大大多为棕色油状,有特殊蒜臭味,挥发性大 溶解性:多难溶于水,可溶于脂肪及各种有机溶解性:多难溶于水,可溶于
25、脂肪及各种有机溶剂溶剂 水解性:在碱性介质、高温、水分含量高等环水解性:在碱性介质、高温、水分含量高等环境中易水解境中易水解 氧化性:有机磷农药中,硫代磷酸酯农药在溴氧化性:有机磷农药中,硫代磷酸酯农药在溴作用下或在紫外线照射下,分子中作用下或在紫外线照射下,分子中S易被易被O取取代,生成毒性较大的磷酸酯代,生成毒性较大的磷酸酯有机磷农药的特点有机磷农药的特点 优点:优点:p 用药量少,杀虫效率高,选择性强,使用经济用药量少,杀虫效率高,选择性强,使用经济p 作用方式多(兼具触杀、胃毒、熏蒸三种作用作用方式多(兼具触杀、胃毒、熏蒸三种作用方式,对植物组织多少有些局部浸透作用,还方式,对植物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