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老人的安全用药与护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七章老人的安全用药与护理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老人 安全 用药 护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七章老人的安全用药与护理第七章 老年人的安全用药与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药代动力学的改变,又直接影响着组织特别是靶器官中有效药物浓度维持的时间,影响了药物的疗效 此外,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治疗中应用药物品种较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率相应增高 因此,老年人的安全用药与护理显得日益重要第一节 老年人药物代谢和药效学特点 一、老年人药物代谢特点 老年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老年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老年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的特点为:药代动力学过程降低,绝大多
2、数药物的被动转运吸收不变、主动转运吸收减少,药物代谢能力减弱,药物排泄功能降低,药物消除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 (一)药物的吸收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转运至血液的过程 大多数药物都通过口服给药,胃肠道环境或功能的改变可能对药物的吸收产生影响。影响老年人胃肠道药物吸收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胃酸分泌减少导致胃液pH升高 2.胃排空速度减慢 3.肠肌张力增加和活动减少 4.胃肠道和肝血流减少 (二)药物的分布 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及体液转运的过程 药物的分布不仅与药物的贮存、蓄积及清除有关,而且也影响药物的效应 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主要有:机体的组成成分,药物
3、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能力及药物与组织的结合能力等 1.机体组成成分的改变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老年人细胞内液减少,使机体总水量减少,故水溶性药物如乙醇、吗啡等分布容积减小,血药浓度增加 老年人脂肪组织增加,脂溶性药物如安定、硝基安定、利多卡因等在老年人组织中分布容积增大,药物作用持续较久,半衰期延长 老年人血浆白蛋白含量减少,使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的游离型成分增加,分布容积加大,药效增强,易引起不良反应。如抗凝药华法令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减少,游离药物浓度增高而抗凝作用增强,老年人应减少剂量 2.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能力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衰退,往往患多种疾病,需同时服用2种及以上的
4、药物。由于不同药物对血浆蛋白结合具有竞争性置换作用,从而改变其他游离型药物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持续时间 如保泰松和水杨酸可取代甲苯磺酰丁脲与蛋白的结合,使甲苯磺酰丁脲在常用剂量下即可因游离型药物浓度增高而导致低血糖 (三)药物的代谢 药物的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生物转化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 老年人肝血流量和细胞量比成年人降低40%65%。肝脏微粒体酶系统的活性也随之下降,肝脏代谢速度只有年轻人的65%因此,药物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易造成某些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蓄积 老年人使用利多卡因、普萘洛尔、保泰松和异戊巴比妥后,血药浓度增高,半衰期延长 老年人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改变不能采用一般的肝
5、功能检查来预测,这是因为肝功能正常不一定说明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正常 一般认为,血药浓度可反映药物作用强度,血浆半衰期可作为预测药物作用和用药剂量的指征 但是血浆半衰期并不能完全反映出药物代谢、消除过程和药物作用时间。如米诺地尔作为长效降压药,其血浆半衰期为4.2小时,但降压效果可持续34天,这是药物与血管平滑肌结合,使其作用持续时间远远超过根据血浆半衰期所预测的时间 (四)药物的排泄 药物的排泄是指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经吸收、分布、代谢后,最后以药物原形或其代谢物的形式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肾脏是大多数药物排泄的重要器官。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包括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管
6、的主动分泌功能和重吸收功能降低 这些因素均可使主要由肾以原形排出体外的药物蓄积,表现为药物排泄时间延长,清除率降低 老年人肾功能减退,药物血浆半衰期延长,用药剂量应减少,给药间隔应适当延长 特别是药物以原形排泄、治疗指数窄的药物,如地高辛、氨基苷类抗生素尤需引起注意 老年人如有失水、低血压、心力衰竭或其他病变时,可进一步损害肾功能,故用药更应小心,最好能监测血药浓度 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老年药效学改变是指机体效应器官对药物的反应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改变 老年药效学改变的特点:对大多数药物的敏感性增高、作用增强 对少数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药物耐受性下降
7、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用药依从性降低 老年药效学改变的另一特点是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尤其是女性。具体表现如下:1.多药合用耐受性明显下降 老年人单一用药或少数药物合用的耐受性较多药合用为好,如利尿药、降压药、安定药各一种并分别服用,耐受性较好,能各自发挥预期疗效。但若同时合用,则病人不能耐受,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2.对易引起缺氧的药物耐受性差 因为老年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功能降低,应尽量避免使用这类药物 如哌替啶对呼吸有抑制作用,禁用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等的病人,慎用于老年病人 3.对排泄慢或易引起电解质失调的药物耐受性下降 老年人由于肾调节功能和酸碱代偿能力较差
8、,输液时应随时注意调整,对于排泄慢或易引起电解质失调药物的耐受性下降,故使用剂量宜小,间隔时间宜长,还应注意检查肌酐清除率 4.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耐受性下降 老年人肝功能下降,对利血平及异烟肼等损害肝脏的药物耐受力下降 5.对胰岛素和葡萄糖耐受力降低 由于老年人大脑耐受低血糖的能力较差,易发生低血糖昏迷。因此,要教会老年糖尿病病人和家属识别低血糖的症状,随身携带糖果、饼干和糖尿病卡,便于发生意外时的救治第二节 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和原因 一、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一)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常用量情况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而发生意外、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反应,
9、包括药物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和特异性遗传素质等 1.精神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大脑最易受药物作用的影响 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增高,可引起精神错乱、抑郁和痴呆等 如吩噻嗪类、洋地黄、降压药和消炎痛等可引起老年抑郁症 中枢抗胆碱药安坦,可致精神错乱 老年痴呆患者使用中枢抗胆碱药、左旋多巴或金刚烷胺,有时可加重痴呆症状 2.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直立性低血压,老年人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功能减退,压力感受器发生功能障碍,即使没有药物的影响,也会因为体位的突然改变而产生头晕 使用降压药、三环抗抑郁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时,尤其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因此,在使用这些药
10、时应特别注意 3.耳毒性 老年人由于内耳微循环改变和毛细胞数目减少,听力有所下降,易受药物的影响,而产生前庭症状和听力下降 老年人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多粘菌素可致第八对脑神经损害 前庭损害的主要症状有眩晕、头痛、恶心和共济失调;耳蜗损害的症状有耳鸣、耳聋 由于毛细胞损害后难以再生,故可产生永久性耳聋,所以老年人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应减量,最好避免使用此类抗生素和其它影响内耳功能的药物 4.尿潴留 三环抗抑郁药和抗帕金森病药有副交感神经阻滞作用,老年人使用这类物药可引起尿潴留,而伴有前列腺增生及膀胱颈纤维病变的老人尤易发生 所以在使用三环抗抑郁药时,开始应以小剂量分次服用,然后逐渐加量 患有
11、前列腺增生的老年人,使用速尿、利尿酸等强效利尿剂也可引起尿潴留,在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5.药物中毒 老年人各个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减退,60岁以上老年人的肾脏排泄毒物的功能比25岁时下降20%,7080岁时下降40%50%肝脏血流60岁以上老年人比年轻时下降40%,解毒功能也相应降低 因此,老年人用药容易中毒 二、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原因 老年人由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改变,各系统、器官功能及代偿能力逐渐衰退,机体耐受性降低,患病率上升,对药物的敏感性发生变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据统计表明:5060 岁为14.1%6170 岁为15.2%7181 岁为18.1%80 岁
12、以上为24.1%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原因如下:1.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 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接受多种药物治疗,易产生药物的相互作用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用药品种呈正相关。据统计,同时用药5种以下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同时用610种时升至40%,同时用1520种以上时,发生率升至70%80%2.药动学和药效改变 老年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减弱、肾功能减退,使具有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蓄积,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所用药物在血液和组织内的浓度发生改变,导致药物作用增强或减弱,在药效欠佳时,临床医师常加大剂量,使老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此外,老年人机体内环境稳定性减退,中枢
13、神经系统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镇静药易引起中枢过度抑制 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使药物变态反应发生率增加 3.滥用非处方药 有些老人常因缺乏医药知识,擅自服用、滥用滋补药、保健药、抗衰老药和维生素,用药的次数和剂量不当,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第三节 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1985年WHO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了合理用药专家会议,并将合理用药定义为:“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其临床的需要,药物剂量应符合患者的个体化要求,疗程适当,药物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一般认为,合理用药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安全、有效和经济 一、受益原则 受益原则首先要求老年人用药要有明确的适应证。其次,要求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值 1
14、,只有治疗好处风险的情况下才可用药,有适应证而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值1者,不用药,同时选择疗效确切而毒副作用小的药物 二、5种药物原则 联合用药品种愈多,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愈高。用药品种要少,最好5种以下,治疗时分轻重缓急 三、小剂量原则 老年人用药量在中国药典规定为成人量的3/4;一般开始用成人量的1/41/3,然后根据临床反应调整剂量,直至出现满意疗效而无ADR为止 四、择时原则 择时原则即选择最佳时间服药。根据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的原理,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和减少毒副作用 五、暂停用药原则 老年人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新的症状,应考虑为药物的不良反应或
15、是病情进展。前者应停药,后者则应加药 对于服药的老年人出现新的症状,停药受益可能多于加药受益。因此,暂停用药是现代老年病学中最简单、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第四节 老年人安全用药的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对药物的治疗目的、服药时间、服药方法常不能正确理解,影响用药安全和药物治疗的效果 因此,指导老年人正确用药是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服务 1.用药史 详细评估老年人的用药史,建立完整的用药记录,包括既往和现在的用药记录、药物的过敏史、引起副作用的药物,以及老年人对药物的了解情况 2.各系统老化程度 仔细评估老年各脏器的功能情况,如肝、肾功能的生化指标 3.服药能力和作
16、息时间 包括视力、听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记忆力、吞咽能力、获取药物的能力、发现不良反应的能力和作息时间 4.心理-社会状况 了解老年人的文化程度、饮食习惯、家庭经济状况,对当前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的了解、认识程度和满意度,家庭的支持情况,对药物有无依赖、期望、恐惧等心理 二、密切观察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1.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 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如对使用降压药的老年病人,要注意提醒其直立、起床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直立性低血压 2.注意观察药物矛盾反应 老年人在用药后容易出现药物矛盾反应,即用药后出现与用药治疗效果相反的特殊不良反应。如用硝苯地平治疗心绞痛反而加重
17、心绞痛,甚至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用药后要细心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时宜及时停药、就诊,根据医嘱改服其他药物,保留剩药 3.用药从小剂量开始 用药一般从成年人剂量的1/4开始,逐渐增大至1/31/22/33/4。同时要注意个体差异,治疗过程中要求连续性的观察,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协助医生处理 4.选用便于老人服用的药物剂型 对吞咽困难的老人不宜选用片剂、胶囊制剂,宜选用液体剂型,如冲剂、口服液等,必要时也可选用注射给药。胃肠功能不稳定的老年人不宜服用缓释剂,因为胃肠功能的改变影响缓释药物的吸收 5规定适当的服药时间和服药间隔 根据老年人的服药能力、生活习惯,给药方式尽可能简单,当口服药物与注射药
18、物疗效相似时,则采用口服给药。由于许多食物和药物同时服用会导致彼此的相互作用而干扰药物的吸收 如果给药间隔过长达不到治疗效果,而频繁的给药又容易引起药物中毒。因此,在安排服药时间和服药间隔时,既要考虑老人的作息时间又应保证有效的血浓度 6.其他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 由于老年人用药依从性较差,当药物未能取得预期疗效时,更要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按医嘱服药 对长期服用某一种药物的老年人,要特别注意监测血药浓度 对老年人所用的药物要进行认真的记录并注意保存 三、提高老年人服药依从性 老年慢性病治疗效果不满意,除与病因、发病机制不明或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病人服药的依从性差 老
19、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容易忘记服药或错服药 经济收入减少,生活相对拮据 担心药物副作用 家庭、社会的支持不够等原因,导致服药依从性差 1.加强药物护理 对住院的老年人,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给药操作规程,按时将药物分别送到病人床前,并照顾其服下 对出院带药的老年人,护理人员要通过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向老年人解释药物名称、用量、作用、副作用和用药时间。用字体较大的标签注明用药的剂量和时间,以便老年人记忆。此外,社区护士定期到老年人家中清点其剩余药片的数目,也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服药依从性 对空巢、独居的老年人则需加强社区护理 干预。可将老人每天需要服用的药物放置在专 用的塑料盒内,盒子有四个小格,每个小格
20、标 明服药的时间,并将药品放置在醒目的位置,促使老年病人养成按时服药的习惯 对于精神异常或不配合治疗的老年人,护 理人员需协助和督促病人服药,并确定其是否 将药物服下 病人若在家中,应要求家属配合做好协助督 促工作,可通过电话追踪,确定病人的服药情 况 对吞咽障碍与神志不清的老年人,一般通过鼻饲管给药 对神志清楚但有吞咽障碍的老年人,可将药物加工制作成糊状物后再给予 对于外用药物,护理人员应详细说明,并在盒子上外贴红色标签,注明外用药不可口服,并告知家属 2.开展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可通过借助宣传媒介,采取专题讲座、小组讨论、发宣传材料、个别指导等综合性教育方法,通过门诊教育、住院教育和社区教育
21、三个环节紧密相扣的全程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反复强化老年人循序渐进学习疾病相关知识,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其服药依从性 3.建立合作性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要鼓励老年人参与治疗方案与护理计划的制定,请老年人谈对病情的看法和感受,让老人知道每种药物在整个治疗方案中的轻重关系,倾听老年人的治疗意愿,注意老年人是否非常关注费用 与老年人建立合作性护患关系,使老年人对治疗充满信心,形成良好的治疗意向,可促进病人的服药依从性 4.行为的治疗措施 行为监测:要求老年人记服药日记、病情自我观察记录等 刺激与控制:将老年人的服药行为与日常生活习惯联系起来,如设置闹钟提醒服药时间 强化行为:当老年人服药依从性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