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九年级中考人教部编版历史(四川)复习课件:第1篇 第4部分世界古代史.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届九年级中考人教部编版历史(四川)复习课件:第1篇 第4部分世界古代史.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届九年级中考人教部编版历史四川复习课件:第1篇 第4部分世界古代史 2020 九年级 中考 人教部编版 历史 四川 复习 课件 部分 世界 古代史 下载 _其它复习资料_中考专区_历史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第一篇过教材 考点梳理第四部分世界古代史 2农村农村XX年入党申请书样本范文年入党申请书样本范文 农民入党申请书样本精选农民入党申请书样本精选农村农村XX年入党申请书范文农民入党申年入党申请书范文农民入党申请书精选请书精选农村农村XX年入党申请书范文【一】敬爱的年入党申请书范文【一】敬爱的Xx村党支部村党支部:我叫我叫 Xx,女女,汉族汉族,1967 年年 5 月月 21 日出生日出生,Xx 村村民。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村村民。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的义务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纪律,保守保守党的秘密党
2、的秘密,对党忠诚对党忠诚,积极工作积极工作,随时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随时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永不叛党。永不叛党。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邓邓-理论为行为指南。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理论为行为指南。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他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人民服务的党。他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
3、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学懈习奋斗。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学懈习奋斗。我们党以马列主义我们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毛泽东思想和邓-理论为指导思想。理论为指导思想。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发表发表一百年来的历史证明一百年来的历史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
4、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国革命的具体实 时空观念3 主要点睛 一条发展线索: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两大文明类型:大河文明、海洋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巴比伦王国。栏目导航考 点 精 析知 识 网 络重难点突破5知识网络678 考点1古代埃及(九上第1课)一、地理位置: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其南北,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二、发展历史(一)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国家。(二)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古埃及先后被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
5、国和罗马帝国吞并占领,文明没有延续下去。考点精析9 三、文明成果:太阳历、象形文字、金字塔等。四、法老的统治: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10 重要图片解读 图片名称:金字塔 考点链接:金字塔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11 考点2古代两河流域(九上第2课)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一)两河概念: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二)发展历史: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若干小国;约公元前24世纪,初步统一。(三)文明成果: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二、古巴比伦王国(一)强盛: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建立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6、。12(二)汉谟拉比法典:1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3内容:(1)除前言外,正文共282条,内容十分广泛。(2)划分社会等级:分为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3)凸显奴隶制发达,尤其是家庭奴隶制盛行。(4)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4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13【史料解读】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设问:这句话出自哪部法典?解读:出自汉谟拉比法典,它被认为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维护奴隶主贵族的
7、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14 重要图片解读 图片名称: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考点链接: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大河文明15 考点3古代印度(九上第3课)一、地理位置:在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恒河流域。二、发展(一)公元前23前18世纪,哈拉帕和摩享佐达罗等早期文明。(二)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三)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基本实现了统一,古代印度文明达到鼎盛时期。16 三、种姓制度(一)实质: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二)内容:17(三)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四
8、、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18 考点4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九上第4课)一、希腊城邦(一)城邦出现:公元前8世纪,代表是斯巴达和雅典。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二)城邦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其中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他们都没有政治权利。19 二、雅典民主政治伯里克利时期(一)强盛: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二)表现:1扩大公民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2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3.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
9、法等多种职能。4建立了津贴制度。(三)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度基础上的奴隶主的民主。20(四)评价:1积极性:雅典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左右着国家政权,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2局限性:这种民主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专政基础之上的,奴隶和妇女都没有政治权利,不允许参加公民大会,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雅典人。21 三、亚历山大东征(一)路线:公元前334年,击败波斯帝国攻占地中海扫荡埃及和两河流域公元前330年,灭亡波斯帝国。(二)结果: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三)影响: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
10、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22 重要图片解读 图片名称:伯里克利(约公元前495前429)考点链接:伯里克利古希腊文明雅典民主制度23 考点5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九上第5课)一、罗马共和国(一)历程:公元前509年建立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半岛战胜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公元前27年,被罗马帝国取代。(二)机构:元老院掌握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三)颁布法典: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四)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使罗马
11、共和国进一步衰落,后被镇压。24 二、罗马帝国:凯撒控制了元老院,后被谋杀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帝国建立2世纪,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内湖”4世纪末,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25 考点6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九上第6课)一、文学和雕塑(一)文字:希腊的神话和荷马史诗。(二)雕塑: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掷铁饼者。二、建筑艺术(一)希腊: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代表是雅典帕特农神庙。(二)罗马: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万神庙等。三、哲学和法学(一)哲学(古希腊):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二)法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