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3-4-1、2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配套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生物总复习-3-4-1、2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配套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复习 种群 特征 数量 变化 配套 课件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1、第第1、2节种群的特征节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2010江苏卷,江苏卷,26(5)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化实验中,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2(2011北京理综卷,北京理综卷,2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的丰富度()3(2011海南卷,海南卷,2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早期呈“J”型增长型增长()4池塘中所有的动物、植物、藻类构成生物群落池塘中所有的动物
2、、植物、藻类构成生物群落()5种群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率随时间而增大,当曲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率随时间而增大,当曲线达到线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值时,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一、种群的概念一、种群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 生物的全部个体。生物的全部个体。二、种群的特征二、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最基本的 特征。特征。同种同种数量数量五点取样法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 2出生率与死亡率出生率与死亡率(1)概念:概念:
3、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体 的比率。的比率。(2)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 的重要因素。的重要因素。3迁入率与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迁入率与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群个体 的比率。的比率。单位时间单位时间总数总数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总数总数4年龄结构年龄结构(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2)类型:类型:、。(3)意义:可预测意义:可预测 的变化趋势。的变化趋势。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增
4、长型增长型稳定型稳定型衰退型衰退型种群数量种群数量同一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同一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判断物种主要看能否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判断物种主要看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三、种群的数量变化三、种群的数量变化1种群数量增长的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型曲线(1)理想条件:理想条件: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等。(2)数学公式:数学公式:Nt 。(3)特点:种群数量特点:种群数量 。食物和空间食物和空间N0t连续增长连续增长2种群数量增长的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型曲线(1)概念:种群经过一
5、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概念: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 的增的增长曲线。长曲线。(2)产生条件:自然界的产生条件:自然界的 是有限的。是有限的。(3)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 (K)值后,将停止增长,或保持在值后,将停止增长,或保持在 左右。左右。趋于稳定趋于稳定资源和空间资源和空间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K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S”型增长的实质是什型增长的实质是什么?么?提示:提示:种群的增长率在各个阶段不相同。种群的增长率在各个阶段不相同。1概念:概念: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
6、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体。(1)两个要素:两个要素:“同种同种”和和“全部全部”。(2)两个条件:两个条件:“时间时间”和和“空间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3)两个方面两个方面宏观方面: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宏观方面: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微观方面: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微观方面: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种群特征及相互关系种群特征及相互关系(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与种群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量呈正相关。
7、(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少。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少。(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接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数量)未来变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化趋势的重要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图解:种群年龄组成图解:(A)增长型:出生率增长型:
8、出生率死亡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将增大种群密度将增大(B)稳定型:出生率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种群密度基本不变(C)衰退型:出生率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1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的变化趋势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
9、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解析:解析: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将通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将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故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故依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除出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除出
10、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重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种群数量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要因素;种群数量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答案:答案:B1种群数量变化内容: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种群数量变化内容: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2“J”型、型、“S”型曲线的比较型曲线的比较曲线曲线比较比较“J”型曲线型曲线“S”型曲线型曲线坐标曲线坐标曲线曲线曲线比较比较“J”型曲线型曲线“S”型曲线型曲线形成条件形成条件理想状态理想状态食食物物(养料养料)充足、充足、空间条件充裕、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气候适宜、没有敌
11、害敌害现实状态现实状态在有限环境在有限环境中,随种群密度上升,个中,随种群密度上升,个体间因空间、食物体间因空间、食物(养料养料)等生活条件引起的种内斗等生活条件引起的种内斗争加剧且天敌增多争加剧且天敌增多曲线曲线比较比较“J”型曲线型曲线“S”型曲线型曲线特点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第种群数量连续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二年是第一年的倍倍(NtN0t,代表增长倍数代表增长倍数)增长到一定数量保持增长到一定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增长率先相对稳定;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数量增大,后减小,数量达稳定状态时,增长达稳定状态时,增长率为率为0,即值处增长,即值处增长率最大率最大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实验条件下或种群
12、迁入实验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环境最初一段时间新环境最初一段时间自然种群自然种群1K值变动的示意图值变动的示意图2应用应用“S”型曲线中型曲线中K/2时的增长速率最大,因此,指导渔业生产时的增长速率最大,因此,指导渔业生产时,应在略大于时,应在略大于K/2时进行捕捞,捕捞后保持在时进行捕捞,捕捞后保持在K/2;若超过;若超过K/2,增长速率下降,但个体数仍然增多;灭鼠、消灭害虫时,增长速率下降,但个体数仍然增多;灭鼠、消灭害虫时,应在种群数量开始增加时进行。应在种群数量开始增加时进行。2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
13、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c点时种群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点时种群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比较曲线比较曲线Y与曲线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答案:答案:B3.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群数量的倍,右图表示倍,右图表示值随时间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14、是()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型增长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型增长解析:解析:当当值小于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在时,种群数量减少,在bc的前期的前期小于小于1,因此,因此C项所述错误。项所述错误。答案:答案:C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度的关系,据此分
15、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解析:解析:在在K/2时种群净补充量最大,控制有害动物应在时种群净补充量最大,控制有害动物应在K/2之前。人口增长既受自然因素影响,还受人们的生育观念、之前。人口增长既受自然因素影响,还受人们的生育观念、生育政策制约,该图不能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在生育政策制约,该图不能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在K/2时捕时捕
16、捞一定时期内可获得最大捕捞量,但不能获得最大日捕获量。捞一定时期内可获得最大捕捞量,但不能获得最大日捕获量。答案:答案:C由题图可知,由题图可知,K值以后种群密度应如何变化?值以后种群密度应如何变化?提示:提示:减少。减少。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率曲线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率曲线(1)图乙的图乙的Of段相当于图甲的段相当于图甲的ac段;段;(2)图乙的图乙的f点相当于图甲的点相当于图甲的c点;点;(3)图乙的图乙的fg段相当于图甲的段相当于图甲的cd段;段;(4)图乙的图乙的g点相当于图甲的点相当于图甲的de段。段。(2011浙江理综卷浙江理综卷)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下表是
17、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来源于存活数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类型)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解析:解析:由表中数据转化成存活曲线图,横坐标应为年由表中数据转化成存活曲线图,
18、横坐标应为年龄,纵坐标应为存活数,画出存活曲线可看出刚开始曲线下降龄,纵坐标应为存活数,画出存活曲线可看出刚开始曲线下降较快,之后曲线下降较慢,然后下降逐渐变快最后与横轴相较快,之后曲线下降较慢,然后下降逐渐变快最后与横轴相交,所以存活曲线呈凸型。交,所以存活曲线呈凸型。答案:答案:B(2010江苏扬州模拟江苏扬州模拟)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弱争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