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3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优质复习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59121
  • 上传时间:2023-02-15
  • 格式:PPTX
  • 页数:2235
  • 大小:11.5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优质复习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 年高 历史 二轮 优质 复习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专题通关攻略第一阶段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上起先秦上起先秦,下讫明清下讫明清,主主要包括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以及秦朝以来形成要包括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以及秦朝以来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这些制度在不同阶段的重要内容和演变过程了解这些制度在不同阶段的重要内容和演变过程及其历史作用和影响。既要知道中央集权制度产生发及其历史作用和影响。既要知道中央集权制度产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皇权专制的表现与危害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皇权专制的表现与危害,也要知道中也要知道中央集权与分裂割据势力的斗争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央集权与分裂割

    2、据势力的斗争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家的重要性,进而能够对中央集权制度作出客观的评价进而能够对中央集权制度作出客观的评价,并能够领悟古人的治国思想与方略。并能够领悟古人的治国思想与方略。一、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一、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1.1.通过层层分封土地的方式通过层层分封土地的方式,形成了形成了“天子天子诸诸侯侯卿大夫卿大夫士士”的等级序列的等级序列,分封者与受封者之间有分封者与受封者之间有严格的权利义务关系严格的权利义务关系,即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周天子为即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周天子为天下的共主。天下的共主。2.2.血缘关系为纽带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等级关系严格的宗法制

    3、度建立起等级关系严格的宗法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宗法制的核心是_。宗法制是为巩固分封。宗法制是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制形成的统治秩序。3.3.社会生活上社会生活上:制定了尊卑有序的制定了尊卑有序的_,_,作为维护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统治的工具,并被历代沿袭。并被历代沿袭。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礼乐制度礼乐制度4.4.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_;,_;礼乐制度是维护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互为表里互为表里 二、秦到清前期二、秦到清前期,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演变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演变朝代朝代中央机构中央机构地方机构地方机构秦朝秦朝皇帝制度皇

    4、帝制度:皇权至高无皇权至高无上上,皇帝总揽大权皇帝总揽大权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丞相丞相(行行政政)、太尉、太尉(军事军事)、_(_(监察监察),),丞相下丞相下设诸卿设诸卿实行实行_,_,在全国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范围内废除分封制,郡守和县长、县令都郡守和县长、县令都由皇帝任免由皇帝任免御御史大夫史大夫郡县制郡县制朝代朝代中央机构中央机构地方机构地方机构汉朝汉朝中外朝中外朝:汉武帝设汉武帝设_(皇帝身边之人皇帝身边之人),),削弱削弱相权相权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设立刺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史监察地方;彻底解彻底解决王国问题决王国问题隋唐隋唐中央政府机构实行中央政府机构实行_中朝中朝三省三省

    5、六部制六部制朝代朝代中央机构中央机构地方机构地方机构北宋北宋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政机构,增设增设_、枢密院、三司使分割相枢密院、三司使分割相权权将地方的行政、军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派文官做中央。派文官做_,_,设通判监督设通判监督元朝元朝中央三省合一中央三省合一,只设中书只设中书省省实行行省制度实行行省制度参知政事参知政事知知州州朝代朝代中央机构中央机构地方机构地方机构明朝明朝裁撤中书省裁撤中书省,废除废除_;_;设立内阁设立内阁,帮助皇帝处理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政务废行省、实行三司废行省、实行三司分权分权清朝清朝清初沿用内阁制度清初沿用

    6、内阁制度,设立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时雍正时设立设立_,_,君主专制制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度发展到顶峰沿用行省制度沿用行省制度,进进一步加强对边疆地一步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区的控制丞相丞相军机处军机处 三、中国古代的选官、监察制度三、中国古代的选官、监察制度朝代朝代选官制度选官制度夏、商、夏、商、西周西周世官制世官制:(1):(1)夏商开始夏商开始,春秋战国衰落春秋战国衰落(2)(2)贵族子弟世代承袭权力贵族子弟世代承袭权力战国、秦、战国、秦、汉初汉初军功爵制军功爵制:(1):(1)战国开始战国开始,秦朝发展秦朝发展,汉初汉初衰落衰落(2)(2)按军功授爵按军功授爵朝代朝代选

    7、官制度选官制度两汉两汉察举制察举制:(1):(1)西汉开始西汉开始,东汉末年衰落东汉末年衰落(2)(2)地方以地方以_为依据向中央举荐人才为依据向中央举荐人才魏晋南魏晋南北朝北朝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1):(1)曹魏开始出现曹魏开始出现,两晋发展两晋发展,南北朝衰落南北朝衰落(2)(2)依据依据_把人才分九等把人才分九等,成为中成为中央选官的依据央选官的依据品行品行品行、门第品行、门第朝代朝代选官制度选官制度隋唐隋唐明清明清科举制科举制:(1):(1)隋朝产生隋朝产生,唐朝确定唐朝确定,宋代发展宋代发展,元代衰落元代衰落,明清僵化明清僵化(2)(2)通过通过_选拔官员选拔官员发展发展趋势趋势

    8、(1)(1)本质上本质上:选官制度逐渐成为强化皇权、加选官制度逐渐成为强化皇权、加强统治的手段强统治的手段(2)(2)标准上标准上:从品德到门第到才学从品德到门第到才学(3)(3)逐渐制度化、公平客观逐渐制度化、公平客观科举考试成绩科举考试成绩 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1.中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制度。2.2.最大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最大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服从中央地方服从中央,中央中央服从君主服从君主,且趋势不断加强且趋势不断加强,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本质本质是人治。是人治。3

    9、.3.一直存在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一直存在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通过分权和对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严格控央通过分权和对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严格控制地方制地方,中央在对地方的斗争中占据上风中央在对地方的斗争中占据上风,矛盾最终在矛盾最终在北宋解决。北宋解决。4.4.皇权借助神权、宗法制父权和儒家伦纪纲常逐皇权借助神权、宗法制父权和儒家伦纪纲常逐步加强步加强,在对相权的斗争中皇权不断强化在对相权的斗争中皇权不断强化,矛盾在明朝矛盾在明朝解决。明清时期出现的特务机构、军机处等非正常集解决。明清时期出现的特务机构、军机处等非正常集权手段是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权手段

    10、是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5.5.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以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以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三大标志。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三大标志。考向一先秦政治制度的内容考向一先秦政治制度的内容(5(5年年3 3考考)【再研真题再研真题】1.(20171.(2017江苏单科江苏单科T1)T1)国语国语讲讲“祀祀,国之大节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可推断,商周时

    11、期青铜器主要用作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A.农具农具B.B.礼器礼器C.C.食具食具D.D.货币货币【解析解析】选选B B。由。由“祀祀,国之大节国之大节”可知可知,祭祀是国家重祭祀是国家重大的政治活动大的政治活动,祭祀用的器具之一便是青铜器祭祀用的器具之一便是青铜器,因而青因而青铜器被视为政治权力的象征铜器被视为政治权力的象征,由此推断由此推断B B正确正确;商周时期商周时期青铜器只有少量用作农具青铜器只有少量用作农具,故故A A错误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治材料体现的是政治活动活动,不是一般的民众生活不是一般的民众生活,故故C C、D D错误。错误。2.(20162.(2016江苏单科江

    12、苏单科T1)T1)中国传统家族有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A.家族和睦家族和睦 B.B.等级秩序等级秩序C.C.贵族世袭贵族世袭D.D.宗法观念宗法观念【解析解析】选选D D。通过材料中。通过材料中“长兄长兄”“”“长孙长孙”等关键词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材料主要体现了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制可以看出材料主要体现了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制,故故D D正确。家族和睦指家族成员间相处融洽正确。家族和睦指家族成员间相处融洽,与题中与题中“长兄长兄如父如父”等不符等不符,故故A A错误错误;等级秩序指依据宗法分封制形等级

    13、秩序指依据宗法分封制形成的社会等级分层成的社会等级分层,与题中与题中“小儿不及长孙小儿不及长孙”不符不符,故故B B错误错误;贵族世袭指贵族世代继承祖先权力贵族世袭指贵族世代继承祖先权力,是先秦贵族是先秦贵族政治的重要特征政治的重要特征,与题中与题中“长兄如父长兄如父”不符不符,故故C C错误。错误。3.(20153.(2015江苏单科江苏单科T1)T1)礼记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三公,中阶之前中阶之前;诸侯诸侯,阼阶阼阶(东台阶东台阶)之东之东;诸伯诸伯,西阶之西西阶之西;诸子诸子,门东门东九夷九夷,东东门外门外;八蛮八蛮,南门外

    14、。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A.分封制分封制B.B.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C.C.郡县制郡县制D.D.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解析解析】选选A A。从材料中。从材料中“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天子南向而立子南向而立”、三公、诸侯、诸伯、诸子等次序可知、三公、诸侯、诸伯、诸子等次序可知强调的是等级秩序强调的是等级秩序,联系分封制等级森严的特点联系分封制等级森严的特点,确定确定答案为答案为A A。题干中不是讲述三公九卿的内容。题干中不是讲述三公九卿的内容,B,B排除排除;C;C、D D则是地方制度则是地方制度,予以排除。予以排除。【考向规律考向规律】

    15、重在考查先秦时期分封制、宗法制的概重在考查先秦时期分封制、宗法制的概念。通过一段原始史料或历史现象的描述念。通过一段原始史料或历史现象的描述,从具体情境从具体情境中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体现活学活用的特点。体现活学活用的特点。教材以外拓展考查的较少教材以外拓展考查的较少,信息量不大信息量不大,选项文字量较选项文字量较少。少。【史识拓展史识拓展】一、宗法制一、宗法制 1.1.含义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

    16、联系的制度。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2.2.实质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形成天子-诸侯诸侯-卿大夫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士的等级秩序。3.3.最大特点最大特点: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又是政治隶属关系。政治隶属关系。二、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区别二、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区别 1.1.宗法制涉及的关键词有宗法制涉及的关键词有“世卿世禄世卿世禄”“”“凝聚宗凝聚宗族族”“”“血缘亲疏血缘亲疏”“”“家族祖宗家族祖宗”“”“家庭关系家庭关系”“”

    17、“嫡庶嫡庶之辨之辨”“”“大宗与小宗大宗与小宗”“”“家族等级关系家族等级关系”。只要材料。只要材料说的是以上方面的内容说的是以上方面的内容,都要选与宗法制相关的内容。都要选与宗法制相关的内容。2.2.分封制涉及的关键词有分封制涉及的关键词有“分封授民分封授民”“”“授民授授民授疆土疆土”“”“拱卫王室拱卫王室”“”“随从作战随从作战”“”“朝觐述职朝觐述职”“”“缴缴纳贡赋纳贡赋”“”“等级森严等级森严”“”“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性”。只要材料说。只要材料说的是以上方面的内容的是以上方面的内容,都要选与分封制相关的内容。都要选与分封制相关的内容。三、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三、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

    18、特点 1.1.神权与王权结合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2.宗法制是西周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它保证了宗法制是西周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凝聚宗族有利于凝聚宗族,防防止内部纷争止内部纷争,维护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维护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典题精练典题精练】1.(20181.(2018全国卷全国卷T24)T24)据据史记史记记载记载,商汤见野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外有人捕猎鸟兽。

    19、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最终推翻夏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解析解析】选选A A。史记史记成书于独尊儒术的汉代成书于独尊儒术的汉代,仁德仁德的解释符合儒家思想的解释符合儒家思想,从题干和选项的意思对应关系来从题干和选

    20、项的意思对应关系来看看,A,A符合试题的要求符合试题的要求;当时存在捕猎活动但是题干不能当时存在捕猎活动但是题干不能说明其是主要经济活动说明其是主要经济活动,排除排除B;CB;C题干不能说明题干不能说明“已经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D题干同样也没说明题干同样也没说明“资源争夺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20182.(2018扬州模拟扬州模拟)许倬云在许倬云在西周史西周史中指出中指出:“:“分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

    21、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因此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因此,分封制分封制下的诸侯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施世纪金榜导学号世纪金榜导学号()A.A.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B.B.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C.C.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D.D.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 【解析解析】选选A A。材料关键信息。材料关键信息“成为地缘性的政治

    22、单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位”“”“分封制下的诸侯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说明诸侯说明诸侯国形成为地方政权国形成为地方政权,故选故选A;BA;B、D D与题意不符与题意不符,C,C与与“保持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宗族族群的性格”不符合。不符合。3.3.北宋有学者指出北宋有学者指出,“,“管摄天下人心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收宗族,厚风俗厚风俗,使人不忘本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法不立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法不立,则人不知统系来处。则人不知统系来处。宗子法废宗子法废

    23、,后世尚谱牒后世尚谱牒,犹有犹有遗风。谱牒又废遗风。谱牒又废,人家不知来处人家不知来处,无百年之家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骨肉无统,虽至亲虽至亲,恩亦薄恩亦薄”。该观点认为。该观点认为()宗法制度经久未衰、历代沿用宗法制度经久未衰、历代沿用家谱能够凝聚人心、维系宗族家谱能够凝聚人心、维系宗族家族观念产生动摇、危害深远家族观念产生动摇、危害深远宗法解决继承矛盾、稳定秩序宗法解决继承矛盾、稳定秩序A.A.B.B.C.C.D.D.【解析解析】选选B B。材料中。材料中“宗子法废宗子法废,后世尚谱牒后世尚谱牒”表明表明宗法制度宗法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被废除被废除,故错误故错误,材料中材料中“管

    24、摄天下人心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收宗族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说明家谱能够凝聚人心、维系宗族说明家谱能够凝聚人心、维系宗族,故正确故正确,“,“宗法宗法不立不立,则人不知统系来处则人不知统系来处”“”“人家不知来处人家不知来处虽至亲虽至亲,恩亦薄恩亦薄”说明家族观念产生动摇、危害深远说明家族观念产生动摇、危害深远,故正确故正确,材料主要表明宗法观念可以发挥凝聚人心、维系宗族材料主要表明宗法观念可以发挥凝聚人心、维系宗族的作用的作用,并没有提及解决继承矛盾、稳定秩序的作用并没有提及解决继承矛盾、稳定秩序的作用,并且宗法制度并且宗法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已经被废除已经

    25、被废除,故错误故错误,B,B符合题意。符合题意。考向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解决两对矛考向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解决两对矛 盾的措施及选官制度盾的措施及选官制度(5(5年年6 6考考)【再研真题再研真题】1.(20181.(2018江苏单科江苏单科T3)T3)有学者认为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由此可见,尚书尚书省省()A

    26、.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时空观念时空观念:唐代前期唐代前期历史解释历史解释:如何理解尚书省在唐代行政机构中的地位。如何理解尚书省在唐代行政机构中的地位。【思维脉图思维脉图】【解析解析】选选D D。由。由“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闻奏,不能径奏君相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

    27、先下尚书省详定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然后下百司后下百司”可知可知,唐朝前期的尚书省是全国行政运行的唐朝前期的尚书省是全国行政运行的中枢环节中枢环节,D,D符合题意。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是指决策、符合题意。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是指决策、审议、执行环节审议、执行环节,题干的材料没有涉及这些环节题干的材料没有涉及这些环节,A,A错误。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职权的是中书省拥有起草诏令制敕职权的是中书省,B,B错误。错误。C C的的“阻隔阻隔”显然不符合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本质显然不符合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本质,C,C错误。错误。2.(20172.(2017江苏单科江苏单科T3)T3)唐初唐初,三省长官

    28、都是宰相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世纪金榜导世纪金榜导学号学号()A.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解析解析】选选C C。由。由“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皇帝选拔

    29、中级官吏出任宰相”“”“尚尚书省地位下降书省地位下降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可知皇可知皇帝一方面削弱三省长官的权力帝一方面削弱三省长官的权力,另一方面调换三省长官另一方面调换三省长官的地位的地位,以此来加强皇权以此来加强皇权,故故C C正确正确;皇帝只是皇帝只是“调整调整”三省制三省制,并没有废除并没有废除,故故A A错误错误;皇帝这种做法的根本目皇帝这种做法的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的是加强皇权,政府的行政效率不一定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不一定提高,故故B B错误错误;中书省、门下省只是地位上升中书省、门下省只是地位上升,材料没有体现决策权的材料没有体现决策权的扩大扩大,故故D

    30、D错误。错误。3.(20163.(2016江苏单科江苏单科T4)“T4)“宋沿唐制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一决文字而已。而已。”由此可见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宋代()A.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录取人数大大增加【解析解析】选选A A。材料。材料“糊名考校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一决文字而已”说明说明采用密封考试形式采用密封考试形式,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性有利于考

    31、试的公平公正性,故故A A正确正确;材料主要提及科举考试的形式更加公平材料主要提及科举考试的形式更加公平,没有提及取士没有提及取士科目数量减少科目数量减少,故故B B错误错误;材料材料“宋沿唐制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亦贵进士科”是对进士科的重视是对进士科的重视,不是尊贵不是尊贵,故故C C错误错误;材料主要提及材料主要提及科举考试的形式更加公平科举考试的形式更加公平,没有涉及录取人数的变化没有涉及录取人数的变化,故故D D错误。错误。4.(20134.(2013江苏单科江苏单科T3)T3)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出:“:“凡未加盖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

    32、议决副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这里所谓“违制违制”的论断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解析解析】选选A A。题干材料。题干材料“凡未加盖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

    33、发出的命令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时是被认为违制的”可知可知“违制违制”主要指皇帝背离了主要指皇帝背离了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门下省负责政令审核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门下省负责政令审核,故故B B错误。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错误。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故故C C错误。尚书省负责执错误。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行诏令的定制,皇帝并没有违背。皇帝并没有违背。5.(20145.(2014江苏单科江苏单科T21)(14T21)(14分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举贤良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

    34、人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等,并在左右。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公孙弘起徒步步(平民平民),),数年至丞相。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朝觐奏事事,因言国家便宜。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大臣数诎诎。汉书汉书严助传严助传材料二垂拱三年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或诬告(宰相宰相)祎之祎之(武武)则天特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

    35、祎之曰祎之曰:“:“不经凤阁不经凤阁(中书省中书省)鸾台鸾台(门下省门下省),),何名为敕何名为敕?”?”则天大怒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乃赐死于家。旧唐书旧唐书刘祎之传刘祎之传材料三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掌献替可否(意意即对君劝善即对君劝善规过规过,议论兴革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诏,曰诰曰诰皆起皆起草进画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下之达上,曰题曰题,曰奏曰奏皆审署皆审署申覆申覆(意即审查签收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而修画焉,平允乃行平允乃行之。之。大典礼、大政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

    36、已定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则按典制按典制,相机宜相机宜,裁量其可否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斟酌入告。明史明史职官一职官一请回答请回答:(1)(1)据材料一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3(3分分)(2)(2)据材料二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本立宣读的“敕书敕书”。(3(3分分)(3)(3)据材料三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结合所学知识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5(5分分)(4)(4)综合

    37、上述材料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策略和原则。(3(3分分)【审答模板审答模板】析设问析设问,找关键找关键,定点突破定点突破!析设问析设问找关键找关键得结论得结论(1)(1)至少回至少回答答3 3条条,每每条条1 1分。分。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1(1分分)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1(1分分)令其诘难大臣。令其诘难大臣。(1(1分分)析设问析设问找关键找关键得结论得结论(2)(2)至少至少1 1条条,3,3分。分。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门下省审议,而由

    38、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违制的。(3(3分分)(3)(3)职责职责劝谏皇帝劝谏皇帝,匡正过失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3(3分分)析设问析设问找关键找关键得结论得结论(3)(3)说明说明内阁与内阁与丞相的丞相的地位地位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不能统领六部。(2(2分分)(4)(4)策略策略所学知所学知识识分散权力分散权力;权力制衡。权力制衡

    39、。(2(2分分)原则原则皇权至上皇权至上(1(1分分)【考向规律考向规律】三省六部制主要考查运作机制三省六部制主要考查运作机制,在皇权下在皇权下的相权制衡问题及机构地位问题的相权制衡问题及机构地位问题;选官制度主要考查科选官制度主要考查科举制的公平与公正举制的公平与公正,体现其积极意义。总体上是考查主体现其积极意义。总体上是考查主干核心知识干核心知识,没有偏离教材的重难点。没有偏离教材的重难点。【史识拓展史识拓展】一、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一、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1.1.中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制度,其最大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其最大特点

    40、是权力高度集中,以至高无上的皇权以至高无上的皇权为核心为核心;人治大于法治。人治大于法治。2.2.一直存在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存在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专但专制主义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制主义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央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最终在北宋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在与地方的矛盾最终在北宋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在明朝解决。明朝解决。(在中央在中央,相权不断削弱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君权不断加强,在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权力不断加强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服从中地方服从中央央,最后听命于君主。最后听命于君主。)3.3.政

    41、治制度和伦理道德相结合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地位,长期影响政治制度。长期影响政治制度。二、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二、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 1.1.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汉武帝为削弱相权,形成了形成了“中朝中朝”与与“外朝外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中央政治制度。“中朝中朝”为决策机构为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的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的三公九卿的“外朝外朝”为执行机构。为执行机构。2.2.到了唐朝到了唐朝,三省六部制成为中央政治制度建设的三省六部制成为中央政治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隋朝的三省已成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主要内容。隋朝的三省已成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42、唐朝时唐朝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合作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相互牵制和监督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隋唐时期提高了行政效率。隋唐时期,尚尚书省下设立的六部书省下设立的六部,分别主管相关事务分别主管相关事务,完善了三省六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部的管理体制。3.3.鉴于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鉴于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宋初采取了增设管理宋初采取了增设管理机构以加强皇权的措施。设枢密使管军事机构以加强皇权的措施。设枢密使管军事,以分割宰相以分割宰相的军权的军权;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使管理

    43、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分割宰相的财权。4.4.元朝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元朝综合汉蒙政治制度,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关,行使宰相职权行使宰相职权;以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以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同时设宣政院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 1.1.演变演变:制度制度朝代朝代依据依据特点特点世官制世官制先秦先秦世袭世袭贵族世卿世禄贵族世卿世禄,下层人士一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机会般没有参政机会军功军功爵制爵制秦朝秦朝军功军功凭借军功获得参政机会凭借军功获得参政机会,体体现了争霸

    44、战争的时代特点现了争霸战争的时代特点制度制度朝代朝代依据依据特点特点察举制察举制汉朝汉朝才能品德才能品德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九品中九品中正制正制魏晋魏晋南北朝南北朝门第门第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步入仕途第步入仕途科举制科举制隋唐隋唐至清末至清末考试成绩考试成绩把读书、考试和做官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紧密联系起来 2.2.演变趋势演变趋势:(1)(1)选拔标准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2)(2)选拔方式选拔方式:地方评定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地方评定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3)(3)选拔形式选拔形式:趋向制度化趋向制

    45、度化,形式日益严密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拓展延伸拓展延伸】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及特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及特点(1)(1)演变演变:西周西周:推行分封制推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秦朝秦朝:推行郡县制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体系,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汉代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推行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封国可以世袭,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使中央集权受

    46、到威胁。隋唐隋唐:实行州县两级制实行州县两级制,后设节度使后设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局导致藩镇割据局面。面。北宋北宋:派文臣管理地方派文臣管理地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局面。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局面。元代元代:地方推行行省制地方推行行省制,属于中央派出机构属于中央派出机构;长官由皇长官由皇帝任免帝任免,管理辖区内军政事务管理辖区内军政事务;不可世袭不可世袭,加强了中央集加强了中央集权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明朝明朝:废除行省废除行省,设立三司管理地方。设立三司管理地方。(2)(2)特点特点:演变过程中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

    47、、制约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存在。中央通过多层管理中央通过多层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集权于中央。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善的过程。【典题精练典题精练】1.(20181.(2018全国卷全国卷T25)T25)据学者研究据学者研究,唐朝唐朝“安史之安史之乱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 2所示。所示。表表2

    48、 2“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百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后百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藩镇类型型数量数量(个个)官员任免官员任免赋税供纳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兵额与功能河朔型河朔型7 7藩镇自擅藩镇自擅不上供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中原型8 8朝廷任命朝廷任命少上供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边疆型1717朝廷任命朝廷任命少上供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东南型9 9朝廷任命朝廷任命上供上供驻兵少防盗贼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这一时期的藩镇()A.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注

    49、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解析解析】选选D D。据材料信息。据材料信息,藩镇赋税完全不上供给朝藩镇赋税完全不上供给朝廷的只有河朔型藩镇廷的只有河朔型藩镇,但该类型藩镇在藩镇总数中所占但该类型藩镇在藩镇总数中所占比例较小比例较小,无法控制朝廷财政收入无法控制朝廷财政收入,故故A A与题意不符与题意不符;从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彼此之间攻伐不已材料中无法得出彼此之间攻伐不已,B,B排除排除;据材料可知据材料可知,河朔型藩镇掌握了官员任免权、财税权和军权河朔型藩镇掌握了官员任免权、财税权和军权,拥兵自拥兵自重重,与朝廷对立与朝廷对立,故故C C说法错误说法错误;从材料中可以

    50、看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安安史之乱史之乱”后的百余年间后的百余年间,绝大部分唐朝藩镇的官员任免绝大部分唐朝藩镇的官员任免权仍掌握在朝廷手中权仍掌握在朝廷手中,且某些类型的藩镇在守卫边疆、且某些类型的藩镇在守卫边疆、抵御少数民族势力的入侵、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发挥着抵御少数民族势力的入侵、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积极的作用,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故故D D正确。正确。2.(20182.(2018苏北四市一模苏北四市一模)北宋大中祥符四年殿试进士北宋大中祥符四年殿试进士新定条制新定条制:“:“举人纳试卷举人纳试卷,内臣收之内臣收之;先付编排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优质复习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5912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